师生心理距离
教师要懂得“距离产生美”的教育艺术
教师要懂得“距离产生美〞的教育艺术我们教师要懂得“距离产生美〞的教育艺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倾听、爱护、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倾听、爱护、尊重他人,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充满友爱、诚恳、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
重点词:距离文明育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怀揣着自以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六年级的学生打成一片。
喜欢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坚信谁都不能夺走属于孩子的这份愉快。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发觉我班的学生和其他班的学生比起来有些不同,他们情愿亲近我、他们背书拖拉、要求安排一点点的回家作业,甚至不再称呼我顾老师,会很远叫我“顾老大!〞。
我开始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了,是什么让我的教学陷入迷茫了?我开始拜读名教师们的专著,找到了自己迷茫的原因,问题就是我和学生相处的“心理距离〞太近了!心理学将人与人的相处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里距离〞,心理距离是核心,而“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是外围、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
距离产生美,师生相处需要距离,我们与学生相处存在哪几种失衡的距离现象呢?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师生距离,寻找文明的育人境地呢?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以下几点思考:一、分析师生相处距离不当的现象教师工作千头万绪,紧张而繁忙。
我们的言行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到敏感的师生关系。
就会出现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面的埋怨、冷漠、无人性化,最终有些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是非正常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不健康的价值观。
1、师生距离过远,导致心理隔膜学生特别在意老师的评价,哪怕是六年级的学生你的一句表扬能让他们引以自豪,一句批判能让他们惭愧、一句片面的评价会让他们“敬而远之〞。
语文老师的一句:“李颖,懒!所以那么胖。
〞这句话让李颖看到语文老师就撇嘴,即便碰面了也偷偷的溜走!2、师生距离过近,产生审美劳累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一书中曾谈到过分宽容学生所带来的苦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下对她友好而不尊重,甚至与老师争辩。
(精品)教育教学论文《小学师生关系距离的思考》
小学师生关系浅谈摘要孔子有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
我觉得应该这句经典不仅仅是在女子和小人里头,对于孩子,对于小学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
师生关系是指及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辛的。
关键词平等换位细节一、师生关系的影响(一)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师生间只有建立在和谐关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师应该做学习者的帮肋者,师生关系已不是某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体系。
教师方面看,如果一个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作为教师,他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否则如果一个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那么他会丧失一部分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从而工作没有热情,讲课时没有激情,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比较冷淡,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这样教师教不好,教学质量肯定不高。
从学生方面看,如果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他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同时他也愿意听教师的话,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双方的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方法
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方法什么是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简而言之,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共同目标的完成,师生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相容和对抗的程度,我们俗称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之间的亲疏、远近、相容和对抗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事实恐怕在学校工作的同志都会承认。
但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的原因研究得不多,主要根源在教师,偶尔也有学生引发的,但这极少见。
在班级中,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这部分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优惠,作业精心批改、辅导耐心细致,有时还开点“小灶”进行点拨,师生感情融洽,师生的心理距离非常贴近,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师生之间可以说心心相印,师生之间的这种情感无疑是对的,而且非常正常。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每位教师都有几位所谓的得意门生,大概就是这样的学生。
另外一些不显眼的学生,即学习中等,表现一般,他们往往不被老师注意,甚至“遗忘”。
最典型的,有的教师在班上教了几年课,在街上碰到这部分学生“吱吱晤晤”喊不出他们的名字,这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
这一部分学生和老师之间保持着一段心理距离,他们的成长缺少教师的个别研究和指导,呈“自然状态”,顺其自然发展。
还有一部分学生,人数不多,在教师的心目中“没有位置”,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错误,得到教师较多的批评和冷落,有时为一点小事被教师白眼怒视、讽刺挖苦,甚至伴有不公道的吼声。
教师缺乏耐心,学生心理受到创伤,师生之间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
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公益活动和作业布置等往往只听不从,或行动缓慢、或抵触不干。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很难教好一门课,班主任很难带好一个班。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
如何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呢?作为老师来说,首先,要增强自我的吸引力,与学生达到心理相容和心理平衡。
一个好的教师、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学识渊博、举止文明、通情达理、平易近人,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着一片爱心。
精心调适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些生活上 的小 问题 。 这样 的情况既影响她与其他孩子 的 正 常 交 往 . 影 响 了班 级 的纪 律 , 影 响 了 教 师 的 又 还
正 常工 作 。其 实 对 于 这 样 的 孩 子 , 师 只需 在 必 要 的 教 时 候 给 予 温 馨 的提 醒 就 可 以 了 。 三 、 同 时 间段 的调 适 不 在 不 同 的 时 间 段 . 生 距 离 也 会 有 所 变 化 , 要 师 需
k a o gh n 融 研 纵 ■ 一 ey nz n e g・
精 , 适 师 生 距 离 , 建 禾 谱 师 生 关 系 调 构 0
江 苏 省 吴 江 市 屯 村 实 验 小 学 蒋 秀琴
扩 非管 理影 响力 ” 。 通 常情况下 , 人们将 “ 距离 ” 为“ 分 时间距离 ” “ 、 空 力量 去赢 得孩 子们 的尊 重 , 大 自己的“ 间 距 离 ” “ 理 距 离 ” 个 层 面 . 中 心 理 距 离 是 核 和 心 三 其 有 些 性 格 内 向敏 感 的学 生 对 交 际 活 动 较 为 消极 , 心层 面 。师生心理距 离指在教育 教学中 , 教师 和学生 有 的 只 同少 数 知 心 的 同 学 交 往 。 同 一 般 同 学 关 系 浅 有 恐 拒 在 心 灵 上 的远 近关 系 , 反 映 了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心 理 间 它 淡 , 时 甚 至 会 表 现 出躲 避 、 惧 、 绝 或讨 厌 别 人 的 隔程度f 以下将 师生心理距 离简称为师 生距 离) 。只有 态度 。 其实 . 他们的 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更多 的关注 。
把握好 这个 “ ”才 能构建和谐 的师生关系 。但 师生 对 这 些 学 生 . 师 应 给 予 更 多关 心 和 支 持 。言 语 上 的 度 , 老
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时,建立良好的心理距离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还能提升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1. 偶尔幽默:幽默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桥梁。
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或班级活动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元素,如幽默的开场白、有趣的例子或轶事,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和风趣。
幽默的使用要适度,避免过于严肃或过于轻佻,确保幽默的内容与场合相适宜。
2. 适度关心: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关心要适度,避免过度干涉学生的私人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
3. 真诚批评: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进行真诚的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批评时要注重方式和方法,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期望。
4. 注意细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细节变化,如学生的衣着、情绪、学习状态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注。
通过关注细节,班主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
5. 学会聊天: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未来规划等。
通过聊天,班主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理解。
6. 找准切入点:在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要找准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找准切入点,班主任可以更加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联系。
7. 发现优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发现学生的优点,班主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赞赏。
8. 学会赞美:赞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班主任要学会适时地赞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赞美要真诚、具体、有针对性,避免空洞、虚假的赞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赞赏和认可。
班主任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互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互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的问题是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当教师无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行为问题。
而对于教师来说,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将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问题分析:**1.沟通方式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教师过于严肃对待学生,缺乏亲和力,导致学生不愿意与其交流;或者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不够直接,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2.学生参与意愿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缄默不语,或者对于教师的要求漠不关心,缺乏积极的参与意愿。
3.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由于年龄、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能存在心理距离,导致双方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受到阻碍。
**解决方案:**1.制定有效的沟通计划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沟通计划。
比如,对于中小学生,可以采用更为亲和的沟通方式,包括面带微笑、用语温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而对于高中生或大学生,则可以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2.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
3.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等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
当学生意见与教师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刺猬法则”与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法则”与心理距离效应作者:徐幼强来源:《教育》2013年第06期新教师走上讲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新教师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怎样上好课。
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新教师最应注意的,是懂得与学生如何相处,保持怎样的距离。
因为学会怎样上课是个系统工程,得慢慢来,即使开始上得不好,只要踏实努力,善于学习和总结,总会有进步的;但教师和学生处得不好,师生关系搞僵了,那麻烦就大了。
把握师生的距离是一大难题曾经听得一位青年教师诉苦:“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刚走向讲台,就听老教师说一定要对学生凶一点,特别是对调皮的学生。
他们还不懂事,要对他们严厉!于是我遵循他们的建议,对班里的学生很严格,几乎没有笑脸。
一开始,这样的方法确实有效,学生都怕我,上课的纪律也不错;但是慢慢地,他们的逆反心理开始越来越厉害,甚至会故意和我作对,令我很没面子。
于是,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厉害。
这令我十分的头疼!”这位青年教师所遇到的困惑,显然不是简单的个案。
如何正确把握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这应该是许多青年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
“刺猬法则”解读在现代管理学中,曾有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挤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只好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实在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寓言中的“刺猬法则”,就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心理距离是人们彼此信任但又不会产生伤害的距离。
实践证明,“刺猬法则”对于师生关系同样适用。
那么,和学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是最合适的?依笔者看来,这是因人而异的。
每一个教师的秉性、气质、行为特质、能力习惯都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迥异。
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以笔者的经验,倘若教师是属于“实力型”的(教学、教育能力较强,有个性,较外向),距离稍微近一些也未尝不可;属于“偶像型”的(教学、教育经验还显不足,性格内向、较文弱),那距离应该远一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的写照,它反映了古代尊师重教的风气。
但随着时代发展,就本人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感受,如今师生关系问题虽比较受人重视,但从整体上说,师生关系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
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优化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从教师角度来说,本人认为需从如下几方面努力:一、民主平等,尊重友好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尊重,就会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
因此,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尊重学生虽然学生相对于教师而言,尚不成熟,但他们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有自身人格和尊严的人。
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尊敬,才可能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才可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才会身心愉悦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对学生尊重应是全方位的,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还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意愿和隐私权。
2.师德修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
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
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教育环境。
二、真情付出,关心爱护要建立良好师生情感,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公平对待学生,尤其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
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真情回报。
1.理解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学会角色互换,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体会他们学习的经验和情感。
教师要有一定感受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这样就会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心理距离调查
( eto E, u sa g C lg , u n d n ui s U w n t, u nzo 13 0 C i ) D p. fP H ah n o ee G ag ogB s e n e i G a gh u5 10 , hn l ns y a
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心理距离调查心理距离某高校的心理研究部心理学高校排名高校教师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心理学高校师生关系高校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高校犯罪心理调查高校家庭情况调查表
第3 3卷 第 1期
Vo . 3 No 1 13 .
山 东 体 育 科 技
S a d n p rsS in e& Te h oo y h n o g S o ce c t c n lg
c l ia c , l t te 5- 8u drrd aes d ns rm S E So C U a u j t,n— i s n e s e s h ad t e c 0 0 n eg u t t et f P S f N s be sa a a u o S s c
t a h r—su n e ain h p,a d i h mp ra te p e so ft n i c ewe n t a h r ec e tde tr lto s i n st e i o t n x r s in o i tma y b t e e c e he s a d su e t .An a prp it s c oo i a itn e b t e e c r n t d n sp a sa c n td ns p o rae p y h l gc ld sa c ewe n ta he a d su e t ly n a — s tv mp ra tr l n i r vn h e c i g ef c n P ie i o n o e i mp o i g t e t a h n fe ti E.Th s su y u e a u e n fS — t i td s sme s r me to O
构建基础教育阶段师生距离的尺度
基 本 理 论
以 接受 更 多的温 暖 , 那将 无 异于 发疯 。1 多人都 有这 [ 5 许
样的体会和经验 , 长相厮守 、 亲密无间的关 系不仅会 有 些 教 师和 学 者 认 为 , 生 之 间 应该 “ 距 离 ” 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 , 师 零 。 更有甚者 , 彼此会觉得厌恶 , 甚 概括 来说 , 主要 从 以下 两方 面进 行 阐述 。 至产 生仇 恨 。 妻关 系如 此 , 夫 同志 关 系如 此 。 师生 关 系
快 乐 。 加与 学生 之 间温暖 的和 朋友 般 的感情 。 是 , 增 但
教 师永远 不 应该 是学 生 的 亲密朋 友 和 同伴 , 永远 不 应
该成为他们的密友。教师应该像成人那样做事 , 而不
要 有孩 子气 。[ 3 1
教 师与学 生 之 间应 该保 持一 定 的距 离 。然 而 , 在 养 , 定 教 师 的精神 风 貌 。 决 是具 有 一定 倾 向性 的 心理 特征 的总 和 。 尚 的道 德情 操 、 高 良好 的意 志品 质 、 康 教 育 理论 研 究 心层 面 , 间距 离和 时间 距 离是两 个 并 个“ ”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 非常 重要 , 空 度 。 但
列的外围层面 。【 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 ‘ 空 必须记住 。 亲密并非无间 , 美好需要距离 。《 美国优秀 教 师 行 为 守 则》 的第 八 条 是这 样 写 的 , 中 不要 和 学 生 外在表现 , 理距 离 是空 间距 离和 时 间距 离 的实 质和 但态度要友好 , 记住 自己的目的是尊敬 , 内化。 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 师生距 过分的亲密。 离即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 , 师生心理距离指 而 不 是过 于随便 。 威 信要 求教 师 与学 生之 间保持 一定 的距离 。 由于 在 教 育教学 中 ,教 师 和学 生 在心灵 上 的远 近关 系 , 它
从“师生距离”高职辅导员管理艺术
从“师生距离”谈高职辅导员的管理艺术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满足管理、服务和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校管理力量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制约着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把握师生距离,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及管理,成了现时我国高职院校实现发展的关键。
高职辅导员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灵活处理师生距离问题,并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总结出高效的管理技巧,提升管理水平。
一、师生距离的心理学解释1.师生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在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能够反映出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生、变化受人际双方的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影响,有其特定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及条件。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互补性、相似性、个性品质以及能力等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初次交往时,长相、衣着、言谈等个人仪表影响双方之间的吸引。
但随着交往相处时间的增长以及双方了解程度的加深,仪表因素的作用会有所下降,能力、个性品质、互补性等因素的影响力会有所提高。
2.师生距离及其产生因素心理距离学说最早是由英国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作为一种解释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产生,是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层面上的距离。
而师生心理距离则是指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
师生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影响学校管理的效率。
形成师生心理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生活环境和教育的不同。
一般来说,辅导员受到的教育是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社会阅历丰富但思想较为保守,而高职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在行为上却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和偏激性,师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生活方式各异,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很大的心理距离;二是社会知觉的偏差。
浅谈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方 法 交 流
浅谈师生问的 理距离
文/ 薛 升春
摘
要: 在课 堂教学 中, 教 师和学生保持适 当的心理距离是必要的, 就师生的心理 距离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 : 师生 间; 心理距 离; 歇 续性 ; 博爱性; 点缀性; 溶解性
教师的行为 、 举 止对学生 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 的。 学 生对教 师的好感是其接受教育影响的心理基础 , 由“ 爱屋及乌 ” 升华为“ 亲 三、 师生的接触 要注意点缀性
教师不要 因为表示 自己的坦诚 , 而毫无保 留地将 自己的全部
其师而信其道 ” 。心理学 规律表 明, 适 当的心理距离所产生 的人 际 展露给学生 , 过分地 曝光 。“ T ” 型 台上的模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爱 感召力 比“ 亲密无间” 要强得多。 为 了保持教师的威严 和神秘感 , 增 的追求 , 而赤裸裸 的模特 只能充 当毫无生气的衣服架 。所 以, 教师
一
正 己。以身立教 , 为人师表。与学 生之 间要疏而不远 , 亲而不密。 盖着虚伪肮脏 的灵魂 , 这里所强调的是要注重言传 , 更要加强身教 。 师 生 的接 触 要 注 意歇 续性 在教育 中一切都应 以教育者 的人格 为基础 , 只有人格才 能影 响人
、
教师与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 , 有的教师为 了更好 格的发展 , 只有性 格才能形成性格 。 所以 , 教师要加强 自身的修养 ,
地 了解 和管理 学生 , 课上、 课 下只要 有时间就和学生泡在 一起 , 表
严于律 己 , 为人师表 ,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 首先 自己要做到 , 而且
面现象的确收到了一定 的效果 。 实际上 , 学生心 目中教师充当了一 脚 。学生在教师面前还得装着一幅“ 乖乖羊” 的假象 , 长而久之 , 学 生会感到虚伪地说 、 做很别扭 , 从而讨厌教师 的存在 。 所 以, 与学 生 接触教 师要有 意识 地时 断时续 , 时 接触 时不 接触 , 让学 生感到 与
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方法探究
和谐 、 融 洽的师生关系 , 使学生亲近教师 , 教 师 才 能 取信 于 学生 , 享有较高的威信。 学 很 生 气 , 根 本无法讲课 , 有 骂人的冲动 , 觉 做 , 才 能增 加 对 老 师 的 了解 , 帮 助 老 师减 轻 生才会 乐于接受教 育 , 师生 关 系 才 能 够 和 得 当老 师 是 一 件 痛 苦 的 事 情 。 第 二 个 问题 烦 恼 ? 通过 这种 开放 式教 学 , 以 活 动 为 依 谐, 才 能 使 教 学 充 满 文 化 的 魅 力 与 生 命 的 是 如 果 遇 到 自 己不 感兴 趣 的 课 或不 喜 欢 的 托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 学 生 讨 论 解 活力, 才 能 使 教 育 质 量 走 上一 个 新 的 台阶 。 老师上课 , 要 积 极 配 合 老 师的 课 对 于 有 些 决 9 币 生 交 往 中 的 困惑 与 矛 盾 。 学 生 对 老 师 因此, 引导 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与老 师 、 父母 交 同学 可 能 有难 度 , 想一想 , 可 以 通 过 哪些 方 了解 的增 多 , 理解也随着多起来, 敌 对 情 绪 往, 正确理 解 父母和 老 师 , 改 善 沟 通 的 方 法 来 克服 。 同学 们 纷 纷 出谋 献 策 , 很 多 同学 也 就 减 少 了 。 式, 增进 师生 感情 , 建 立 和 谐 的 师生 关 系及 说 要 尽 量 让 自 己适 应 这 个 老 师 的 教 学 。 总 通过 课 内课外五个 环节 , 学 生 对 师 生 亲 密 的 亲子 关 系 , 就 变 得 尤 为重 要 了 。 课 堂 之 , 大 家普 遍 认 识 的 一 点 是 不 能 影 响 老 师 关 系 也 有 了新 的 理 解 , 学 生 也 抱 着 一 种 想 是 师 生 相 处 时 间最 长 的 地 方 , 老 师 应 积 极 上课 和其 他 同学 听 课 。 通过活动 , 学生 感受 重 新 改 善 关 系 的 心 态 去 面 对 老 师 。 如 果 教 利 用课 堂教 学 来 帮 助 学生 建 立 和 谐 的 师 生
怎样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怎样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是学生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这不仅是班主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发挥影响力,团结并带领学生开展班级工作的需要,也是班主任缩短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关键所在,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巨大的感染力,促使学生自觉地模仿班主任,亲近班主任。
如果班主任言行不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学生就势必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且“敬而远之”。
去年,我带领学生清理学校水沟和垃圾池,那时的水沟和垃圾池很久没有清理,气味非常难闻。
刚开始不久就有部分学生躲躲闪闪不愿到前劳动。
我没有批评他们,坚持与其他学生一道参加劳动,自已做最臭、最难做的工作。
“言教不如身教”,学生被我的行为感动了,不再躲躲闪闪,坚持完成了这次劳动任务。
这次劳动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也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善于进行角色转换班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做好这一工作,班主任就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一切工作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所感所想。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班主任才能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实现认识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中健康成长。
多年来,在班级工作中,无论制订班规或对学生进行奖惩等重大事项,我从不自作主张,而是先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认真考虑,然后召开班干部及学生代表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选择切合学生心理的方法制定或实施。
在执行过程中,学生都能乐意接受,没有抵触a情绪,更没有出现师生严重对立的现象。
克服偏见,全面看人偏见是对人和对事片面的、不合实际的认识,偏见也是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一种心理障碍。
班主任有了偏见,即使班里人才济济,也会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信任和重用他们,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教育的管理者,学生则是被管理者,要使教育的管理对象乐于接受教育,教师和学生就要建立浓厚的感情。
本文指出教师要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健康良好地发展。
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课堂师生情感连线、注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教师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教育的管理者,学生则是被管理者。
要使教育的管理对象乐于接受教育。
教师和学生就需建立浓厚的感情。
常言道“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的确,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成自己人,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就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对学生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知心朋友,这样,他们就会把生活、学习上的烦恼向老师倾诉,而老师也以朋友的身份去同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年终考试时取得了年级前50名的好成绩,但在开学后不久的月考中,学校排名跌出了前200名。
在同他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他在放学等同学的过程中,同原高一的一位女同学有了接触,时间一长彼此间就产生了好感,而那位女生的成绩要比他好,为了在成绩上能与她接近,他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并付之于行动,因而成绩直线上升。
但好景不长,由于他不知道的原因,女孩不理睬他了,这就使他产生了失落的情绪。
于是整日无精打采,不思进取,致使成绩直线下降。
听完他的叙述,我明白了是早恋致使他的成绩下降。
我知道,如果不考虑他的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而简单地指出其行为的错误,势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这时需要我以积极、慎重、稳妥的态度对他进行引导。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保证。
关键词:角色;三思而后行;诚信;关爱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
由于年龄、生理发育、经历等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有许多明显的差距,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令人特别头疼的问题。
教师认识这些差距并克服这些差距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保证。
因而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为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差距,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造成师生心理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师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负有不同的职责。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身份的角色。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般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向学生传授和培养专业特长所必须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与良好品德,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受教师的指导、检查和评定,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
在这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
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总会存在差异。
学生并不是总能够正确的理解教师提出的各种教育要求,有时会把教师的严格要求看作是增加自己的额外负担,消极对待或直接抵触。
因此,师生之间便形成一个心理上的距离。
同时,教师由于与学生处于不同的地位,有时会对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困难考虑不足,忽视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也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或情绪上的对立。
(二)师生在知识、社会经验和世界观的成熟性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和学生不是同一辈的人,成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社会经验、知识经验、认识能力都不同。
因此,在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上,会有分歧。
教师在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方面一般都比学生丰富,老练,世界观和道德观方面也比学生来的成熟。
分析影响师生关系中来自师生双方的各自的心理因素
分析影响师生关系中来自师生双方的各自的心理因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处于可塑造阶段,也是叛逆心理泛滥的时期。
紧张的师生关系,会更易暴露学生的叛逆心理,比如,学生会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是为老师的教学成绩作牺牲,相对应的,他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的思想。
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恒心,对学生会有益终身。
作为中学老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中学时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深入探讨师生冲突的各自心理因素,有利于实现师生心理互动的通畅,有利于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
以下从七个方面分析初中师生冲突的各自心理因素。
一、师生的认知差异和归因偏差带来师生冲突因为教师与学生在年龄、地位、角色、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差异,所以他们在对环境、他人、事件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着天然的的差异。
我们称之为师生的认知差异。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师生的认知冲突主要是以内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冲突会以语言、表情、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
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的、和谐的,一旦出现不平衡、不和谐,就会产生一种紧张且能恢复平衡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状态。
这种恢复平衡的力量就是冲突。
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特别是中小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教师的言行很敏感,加之他们的认知加工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对教师能力的怀疑和挑战。
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很好的沟通技巧和对学生行为的充分理解,他就会认为学生是对教师的不敬,故意刁难自己。
师生之间的分歧会因此不断扩大,最终不能维持认知的平衡,而爆发师生冲突。
让师生的心路距离缩短再缩短
让师生的心路距离缩短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路距离是指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沟通的距离。
当师生的心路距离缩短,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互相支持和理解。
要让师生的心路距离缩短,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师生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相互倾听和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堂讨论或个别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
教师也应该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建立起一个互动的课堂环境。
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缩短心路距离的关键。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任务和取得进步。
信任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来体现,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或参与学校活动的决策。
教师也需要主动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保持公正和公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挫折,他们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调整心态。
教师也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师生之间的心路距离缩短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他们会更加愿意与教师建立联系。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班级凝聚力。
让师生的心路距离缩短需要教师主动去倾听和理解学生,建立起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教师的关心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师生之间的心路距离越近,教育的效果也会越好。
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摘要〕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并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小学师生关系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发展特征;学校适应;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一、师生关系的心理实质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的人际关系,其本质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反映了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使教师处在心理的上位,学生处在心理的下位,师生间存在着天然的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一方面使教师通过努力劳动,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尊敬教师,虚心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熏陶和教诲。
师生间的这种心理距离使得教师和学生不断产生心理互动。
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彼此越易情感相悦,坦诚相见,无所不谈,互相包容,达成共识,进而共同成长;师生间心理距离越远,则彼此越易产生敌视,情感相背,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二、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国外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学生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孤独、退缩、不合群、攻击行为,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疏远,影响其课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国内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师生课堂交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师生心理健康。
董奇、陈传升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产生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从童年期幼稚性逐渐向成人期成熟性发展,其人际关系也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之间的最佳心理距离【关键词】师生距离教学效果【摘要】师生距离应该保持多少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中学师生的观察,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师生之间所持的距离以及他们所期望的理想距离,并把之与其的教学效果做一对比,得出了师生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也不宜过近,在不同的情况,在远与近之间有一个切当的距离。
【前言】教不严,师之惰也。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造就了教师神圣而威严的形象。
教师即知识的权威,道德评价的权威。
学生把教师看作一切美好的化身,社会也以规范者的要求来看待教师。
这种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和谐受到影响,使得师生之间宛如有道鸿沟,难以逾越。
而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
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
那么在今天,师生间的距离到底应该保持多少才算恰当呢?不少人觉得老师要走进学生,要与学生形成“零距离”。
与学生玩在一块,非常亲密,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并不是理想的,师生之间也不能过于亲密,不然也会有很多弊端;也有不少人赞同不远不近的适当师生间距,这也是本文所持的观点。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师生间距离过远过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二部分讨论什么是最佳的距离,第三个部分分析如何与学生保持一个最佳的距离。
【正文】年轻老师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会和学生有许多共同语言,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及相处,但同时也会带来问题,师生关系过于亲近会造成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难以管教,他们会不怕你,从而不听你的话。
这就让我思索究竟师生关系是近好还是远好?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只是单方面的被动的接受教育,并且其中需要改进的往往只是学生,这是不合理的,是不平等的交流,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沟通,盲目服从的学生永远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
同时,也导致教师为了更好的“师范”,而掩藏了真实的自我,塑造了完美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无疑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也使教师受到了压抑。
而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予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活泼、有个性的成长!这就要求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于是现在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师生关系,一种是延续了中国几年的传统,与学生保持一个很远的距离;而另一种是有些年轻的老师走进学生,与学生保持了一个过于亲密的距离。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融洽程度和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并不是呈绝对的正比关系——交往越密切关系越融洽,而是呈曲线关系,即保持一定密切程度的人能形成最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独立的自我心理空间,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和自在。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进去拿把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任何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空间。
这个自我空间一旦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中学里的学生大部分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既需要他人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非常强烈。
他们在渴望别人欣赏和支持的同时,又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
师生交往如何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
下面首先来讨论下师生间距离过近或过远会对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
一.师生之间距离十分疏远中国自有“师生有别,师道尊严”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观念,所以,今天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威严的仪表。
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能突破师生有别的框架,于是,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摆出“孔老夫子”架子;他在关爱学生时也总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姿态出现;他在学生面前有很高的威慑力;他可以在教室外一声不经意的咳嗽,就会让沸腾的教室立即鸦雀无声。
这样对管理学生的日常管理的确有效,但这样做也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鸿沟,学生一看到教师就会有一种“怕”的感觉,背地里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对着干,其危害是直接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滞后、停滞不前乃至全面瘫痪。
二.师生之间距离十分亲近有些教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办公在教室,跟学生一起打球嬉戏,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大没小,过于亲密,师对生溺爱有余管教不足。
这种新型关系的教育效果怎样呢?平时在与学生能够相处的时候,没有注意分寸,与学生保持了过于亲密的关系,丧失了身为老师应有的威严,造成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学习者,但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师生关系过于亲密会使教师的教育缺乏说服力和劝导力。
再者,情感懵懂、可塑性强的学生往往会效仿教师的言行,而教师是凡人,有着七情六欲,私心杂念,有着种种缺点和暇疵,盲目的模仿和崇拜会不会影响他们正常而健康的成长。
这种过分亲近的师生关系是大大破坏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有序,致使教学活动常常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过程很散漫,教学效果很低下。
可见,师生距离特别远或者特别近这两个极端都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怎样的距离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三.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
而在这远和近之间的最佳距离要视不同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答案。
(1)不同时间,师生距离最佳距离不同首先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是学生们最听话的时候,也是纪律整顿的最佳时机,此时师生之间不应保持一个过于亲密的关系,不然在整个后面学期里会使学生比较松懈,不利于你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这一个学期的管理工作会增加难度。
而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压力增大时,则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和情绪上的关心和支持。
期末也是师生关系暂时告一段落的时间,这个时候师生间的多交流,多沟通,会使学生对教师,对班集体保持一种深深的留恋。
(2)不同对象,师生距离最佳距离不同学生的情况除了都是学生、都很年轻的共同点外,还存在着更多的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
内向的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叛逆行为明显的学生和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特别注意,多加关心,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而且是越近越好,这样容易增进感情,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困难,从而可以采取例如多鼓励、多关心等更有效果的措施进行教育。
对这些学生,如果采取疏远或一视同仁的做法,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不慎重采用了批评、恨铁不成钢等态度和措施,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封闭自我,冷淡老师,厌恶学习、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对抗情绪。
而对待比较外向的、爱表现的学生,心理素质较高的学生,不用老师去拉近距离,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事没事就会找老师,说这说那,主动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有时还与老师讨价还价。
这样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疏远距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有时还要采取严厉批评的措施,让他们明白师生有别,老师的威信是不容冒犯和轻易混淆的。
但必须指出,疏远不能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牺牲学生为代价。
(3)不同场合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远,因为课堂学习是一个严肃的活动,虽然在适当的时候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有趣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威严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在下课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娱乐,这是一种朋友般的关系,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拉近,因为下课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通过交流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
(4)不同事情对学生取得进步,教师应该由衷地赞美,与他们心贴心,这时的距离就应该稍显亲近;而当孩子们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我们也要板起面孔,拉开距离,让他们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唤醒其自责的意识。
四.如何保持一个师生间的最佳距离。
对于距离过远者,应该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总难免有隔膜,有心理防线,学生与教师之间亦是如此。
学生总认为教师就是管自己,内心世界,让老师知道了对自己不利,还有学生最害怕的就是老师通知家长来校或家访,因为认为教师只会向家长告状等等。
这些都是造成师生间距离过远的原因,教师可用宽容之心,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
如三国时曹操大战袁绍,一开始曹操兵少,几次失败,军中有些人暗中写信给袁绍,愿做内应,可最后曹操大败袁绍,搜出大量这方面的书信,曹操不但没有问罪,反而一把火把信烧掉,表现出曹操的宽容之心,当然消除了群臣的防卫心理,愿为他卖命。
教师也应如此,当发现学生的犯了小错误时,有时不要揪住不放,应表现出谅解学生,与他们谈心,指出小错误可能会发展成大错误,并坦诚地表示不追究责任,但不能有第二次,告诉他们教师对学生是充满了爱心的,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改正错误,而绝非为了整学生,家访也是与家长互通信息,促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心理防线没有了,事事都愿意与教师商量,当然便于管理,这样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了。
距离过近者,应在如何拉远距离上卧薪尝胆。
过犹不及。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体察民情:应学齐威王,广开言路;多效孔夫子,不耻下问。
要多搞民意调查,摸清学生好恶之所本,弄懂距离远近之所由,加之以学科兴趣引路,辅之以学生心理导航。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随时会发生变化,如教学中的某个意外、学生自身的心理波动、学生家庭环境的变化等。
聪明的老师要学会敏锐地捕捉师生心理距离的变化,及时反思和调整。
在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时,有意地对其疏远,使他们能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当觉察到师生感情变淡时,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感觉到这种感情亲疏的变化。
发现与学生疏远了,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采取必要的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平时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增长学生的乐观情绪和自信心,使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得到调动与满足,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惯性,从旧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中转变出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比如我的班主任倪老师在班级里有同学生日的时候,总会送上祝福和礼物,让学生倍感温暖。
这种人文关怀,就是创建一种民主的、平等,和谐的双向促进的良好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教学,师生间彼此能接纳对方,心理相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上课时,教师要融合自己的热情、激情讲话,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在学生中形成信任和理解。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的、平等和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