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日常教育工作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的教育事实也证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老师更能融入学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师生的关系也相处得更加地融洽。因为,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会更加亲近老师。而当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下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时,师生间的互动才会更加顺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长久、健康、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将更能轻松地建立。

学生心理现状及原因

从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当今,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不良个性表现为偏激、狭隘、脆弱、任性、懒惰、忌妒、依赖、怯懦、自卑、虚荣、冷漠、暴躁、敌对、自负、猜疑、害羞等等。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利,还严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关于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针对目前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以关注,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并进行合理解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拥有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

1.教师要继续学习并掌握相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都知道,虽然师范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真正成为“教师”前都在大学里或多或少进行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但终是“纸上谈兵”,很难真正掌握并运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育的形势在不断变化,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多的个性和特点,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做到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学习并在实践中更新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研究相关教育心理学书籍、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参加教育心理培训班、与教育同行进行讨论和交流等。当教师具备了更多、更新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

2.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想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好的教师,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学生心理上的不寻常波动。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沟通是一门艺术,能够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沟通的初衷是关爱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和关爱,让学生毫无顾及地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和倾诉。与此同时,良好有效的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耐心倾听、通过与学生的闲聊留心学生思想动态、通过集体活动开启学生的心灵、利用作业评语、小纸条、周记和学生进行

对话等。

3.教师要积极寻找心理疏导的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中学阶段既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时期,所以教师要对这个关键时期格外关注,积极寻找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学生一些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撑,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很多,比如: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的个别谈话、主体班会活动上全班谈话、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全校讲话、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思想动员等等。其实这都为教师搭建起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平台,如果教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能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那么无疑会给学生一次心灵的洗涤。另外,在课堂内外很多不经意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应时应景地讲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和学生共同玩一个心理小游戏,也能起到疏导学生心理的作用。就在今年高考期间,因为教室作了考场,我班学生被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复习备考,天气有点热,实验室没有空调。习惯了空调,再加上高考前的紧张让学生来到实验室后非常烦躁,一个劲儿抱怨,毫无静心备考的心思。如果学生带着这种焦虑不安的状态走上考场,那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考试水平有所影响。于是,我来到吵闹的学生中间,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心理暗示吗?”学生很好奇,于是我接着说:“有没有发现当你们一直嚷着热,你就会觉得更热了呢?其实你们就在给自己‘热’的心理暗示。听说过棉花和砖块的心理小实验吗?”听了我的话学生逐渐安静下来,有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我所说的实验,于是我建议全班同学和我一起来做这个实验:闭眼,想象左手拿着一团棉花而右手拿着一块砖,一分钟后睁眼观察,结果发现,右手明显低于左手的位置。这说明,人为的心理暗示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做完实验后,学生都认同了我的说法,有的学生还调皮地“暗示”自己:“窗口的风好凉爽啊!实验室也挺凉快的!”通过做这个小实验,我让学生在心理上驱散了“热”带来的烦躁情绪,这对于学生今后在正确处理急躁情绪上也有所帮助。

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与此同时,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也让教师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就感。师生的距离也在这种关注中越来越近,师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