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鲁人版选修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范本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4篇)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范本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0216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4.png)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范本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4篇)关于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范本一--题记你,生在盛唐,憧憬、追求自由,于是,你放弃了贵族少爷般优越的生活,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游学,追求你心中的诗和远方!你就是那斗酒一杯,诗千首的宏大诗人--李白!当你来到都城长安,你也想步入仕途为国效力,不曾想因你那商人之子的身份而被拒之门外,信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怎会放弃,你作一首《大猎赋》,希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得到玄宗赏识,可后来杳无音讯。
没有时机出任的他只有发出了“行路难,归去来”的慨叹,离开长安。
好在你凭《蜀道难》《乌栖曲》制服了白居易和玉真公主,在他们的举荐下你入朝当了供奉翰林,但这芝麻小官岂能实现你那宏大理想,郁郁不得志的你发出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慨叹,只能终日在酒肆饮酒作乐,可真是“莫使金樽空对月”啊。
一日,玄宗与玉环在游园,兴致勃勃的他们想让你作诗一首以助兴,可当时你已喝的酩酊大醉,大醉的你竟让高力士为你脱鞋,这,也是你不幸的开头。
你也想过妥协,将那玉环比飞燕,喜得那玉环赞不绝口,可高力士的一番弹劾让你身败名裂。
你,被罢官了。
你的桀,你的傲,让你受尽磨难,但我就喜爱你的放纵不羁。
这可真是应证了你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啊,但你没有无望,由于你信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归自由人身份的你又开头连续游学,广交天下朋友。
在此过程中,你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让你流芳百世,这些诗也因你的存在而发光发亮!你也会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表达了你浓浓的思乡情,“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更写出了你的不舍,正是这儿女情长,让你更有英雄情怀。
你有点贪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成了你的真实写照。
大醉后,在月下抚剑长叹,此月已非彼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圆月,人也非彼时之稚童了。
《将进酒》教案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1dc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2.png)
《将进酒》教案教案
教案:《将进酒》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李白的了解。
2. 引入《将进酒》这首诗,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阅读和理解(15分钟)
1. 分发诗歌《将进酒》,让学生阅读诗歌。
2. 学生课前阅读诗歌,老师在此基础上提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你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什么理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夸张等等。
2.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诗歌欣赏(20分钟)
1.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表达和写作(20分钟)
1. 让学生以《将进酒》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反馈。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李白的其他诗作中感受其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拓展活动:
1. 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将进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9c004265a26925c52cc5bfdd.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0bdc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4.png)
李白《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诗。
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将进酒》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对李白诗歌中自由、奔放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将进酒》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文学评论。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白的画像和简介,引起学生对李白及其作品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他们对李白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2. 诗歌讲解:朗读《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上台,用白话文翻译诗句,促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应用拓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短文,可以是评论、感想或者以诗人为主题的想象性故事。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尝试运用李白诗歌的风格和意象。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短文的写作和对李白诗歌的理解深度。
《将进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40ef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c.png)
《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随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的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对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学习古诗词也成为了中国学生学习语言及文化的必修课程之一。
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选修课程《诗歌赏析》及《现代文学与生活》不仅可以通过读懂优美的汉语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将进酒》一课的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通过分析原文的语言特点和作者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分析课文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效果,并结合课内相关的名家讲座,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利用,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
一、教学目标具体目标: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 理解课文每个段落的意义,掌握其语言特点;2. 理解课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生命情感,以及他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3. 分析课文主题、情感和艺术效果;4.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利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水平。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素材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读环节: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让学生分段朗读,并以小组形式互相欣赏,形成朗诵比赛。
3.情感体验环节:对于文学作品,一个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必要的。
因此,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深度。
4.笔式讲解环节:可以采用白居易等名家的讲解课,来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5.展示作品环节:可以让学生听《将进酒》的多个不同版本,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表现和气氛,发现自己觉得最好的一个版本,并用演讲的方式介绍为什么选择了该版本,并总结不同版本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6.问卷调查环节:可以让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大众对《将进酒》的认知及其文化地位,通过构建一份问卷来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7.评价反思环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3 鲁人版选修1
![高中语文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3 鲁人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c1aa5e6bb4cf7ec4afed04e.png)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探究诗人狂放不羁的内在原由,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领会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奔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思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对此会有一些潜在的感知,教学中应充分激发,使学生有兴趣有欲望有学习积极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性的研讨,更进一步的理解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提升学生对诗歌诗人的理解、热爱和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 时人也号之曰“酒圣”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三、朗读课文自由诵读,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自己最喜爱的深有感触的诗句的理解,并谈谈对诗歌风格与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师不做分析。
1、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听课文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再次谈谈,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钟鼓馔(zhuan)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zi)欢谑(xue) 径须沽(gu)取/对君酌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变化:大喜大悲2师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练习背诵。
《将进酒》教案(详细)
![《将进酒》教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6503c1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58.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带着通身的酒气一路跌跌撞撞的从陇西走来,从此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于是有人说,连他的诗都是用酒酿成的。
当浮云遮蔽了长安的天空,他挺直了傲岸的身躯,用自信铸成了一把剑,劈开了这阴霾的天空,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盛唐。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诗人,我们在《必修五》中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通过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李白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神鬼莫测般的笔法。
李白有很大的魅力,喝醉酒的李白那魅力就更大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二、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出示“学习环节”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初读浅尝文本,再度细细品味文本,三读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浅味——认知文本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的时候我提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1、先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旁若无人的朗读一遍,有把握不准的字音或词语,等会儿能够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
2、学生提问3、大家还有没有把握不准的字音或词语,没有了,老师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⑴找一同学读一下这些字,其他同学能够纠正。
⑵找一位同学解释一下字义。
4、下面,我们试着找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价,能够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①学生点评:可能有字音较准,感情较丰富等。
②问朗读的同学:其他同学的点评是否中肯?你有什么补充?你读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③如果你读,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读?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古代诗歌选修《将进酒》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将进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ff9c1814791711cc7917fe.png)
古代诗歌选修《将进酒》教案教学博苑03-18 0603古代诗歌选修《将进酒》教案感谢图片制作人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2023年《将进酒》教学案 (鲁教版高二选修)整理
![2023年《将进酒》教学案 (鲁教版高二选修)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adfbe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2023年《将进酒》教学案 (鲁教版高二选修)整理一、教学目标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力量。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育探究的热忱,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猎取珍贵的精神财宝。
二、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三、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简单情感。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分析法、争论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二、文题解析《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肯定程度上给予这个历来被很多诗人唱歌过的诗题以乐观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留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状况下写这首诗的呢?三、解读全诗(一)整体感知1.听朗诵,感受诗歌的情感。
请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熟悉齐读一遍。
2.背景了解《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读,专心去体会的情感。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进展又是如何变化的?明确:②“②“②“(二)结合情感基调,熟读成诵方法:分组进行,找一个朗读好的在全班展现。
提示: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概和力气,是什么缘由呢?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四、亮点赏析请同学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2024最新-将进酒李白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
![2024最新-将进酒李白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16065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3.png)
将进酒李白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将进酒》这首诗非常形象的。
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翻译诗文。
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
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
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第一句内容: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空间:句式工整表现手法:夸张{------时间兴:先言黄河再言人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7be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9.png)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 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讲述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
- 学生自读《将进酒》,注意字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 教师领学生跟读《将进酒》,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精读赏析
- 学生自行朗读喜欢的段落,并分享原因。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品味《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将进酒》。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 《将进酒》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b31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1.png)
李白《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诗歌中传达的积极人生观,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感受李白的豪放风格。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诵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将进酒》的教学内容,了解李白的相关背景资料,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剖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5.5 诵读练习学生集体诵读《将进酒》,感受李白的豪放风格,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5.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5.7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6.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李白的其他豪放派诗歌,如《庐山谣》、《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分析《将进酒》的独特之处。
6.2 文化探究学生探讨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了解古代酒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以及酒在诗歌创作中的寓意和作用。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c242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4.png)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4dd6a0bce2f0066f43322b7.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
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 《将进酒》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94cb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2.png)
李白《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
(2)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理解友情、人生短暂等主题,珍惜人际关系和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对李白人生态度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将进酒》全文打印稿。
(3)相关资料:李白生平介绍、唐代文学背景等。
3.2 教师准备(1)熟悉《将进酒》的内容和李白的生平。
(2)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生平背景。
(2)展示《将进酒》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和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4.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将进酒》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分析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友情、人生短暂等主题。
4.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背诵《将进酒》。
(2)写一篇关于李白人生态度和《将进酒》主题的短文。
(3)推荐一篇李白的其他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将进酒》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深度。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918a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1.png)
《将进酒》优秀教案精选《将进酒》优秀教案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将进酒》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优秀教案 1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注:(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二首--将进酒》教案(鲁人版选
修1)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夸张的艺术效果。
4.感受诗歌中诗人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授课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
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
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
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
有沿用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玩读李白的诗都体会到酒味,那麽今天我们在学习《将进酒》时,究竟体会到李白怎样的
思想感情呢?
(二)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诗人李白的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多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深切关怀时局的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也有的诗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称他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读下面的诗,你们有何感受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四)体会语意,指导朗读:先找个别同学读,进行朗读点拨后再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
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
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五)作业:
多读课文,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这一节课我们更深入
地去探究李白地内心世界......
(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的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二)请从诗中找出几个表现李白狂放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鉴赏诗歌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
大声势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
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由此联想人生,诗
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
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
意更浓了。
?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
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
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
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诗
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
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
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
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
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但这
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
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
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尤其是曹植--这是他
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
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
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
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
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板书:悲(夸张、比兴)整句↓欢(夸张)整句(重点句)↓将
进酒愤
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
↓狂放(夸张)整散结合
(四)小组讨论:探究艺术手法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千金"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
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
飘逸的诗风
(五)全文主旨
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概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
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概和郁郁不得志。
(六)总结全课
(七)作业: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你是如何看待李白的诗歌的,写一篇小评论,可从不同的角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