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展示课(市级示范课)社会发展的规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3页PPT)

部编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3页PPT)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
•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中实现的。
2.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实现方途径
•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2) 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 (3)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决定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旧的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并没 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 地陷入唯心主义。
•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 定的。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运动的物质原因——社会 存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把精神看成人 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制作:黄卫国
时间:2019.2.22
自主 学习
1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 社会基本矛盾 4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马 克
辩证唯物 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 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 社会历史的发展。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 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 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 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 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
(1)前进 的、上升的, 但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 礼节 荣辱 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 “仓禀实而知 ,衣食足而知 ”。 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
“决定”
生产力 “ 手推磨”和“蒸汽机” 生产工具的发展史:
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机器→计算机自动化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产品的分配关系
“封建主”与“资本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 2)
1、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

漫画《不同步》说明( )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C.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积极建设反
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
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 社会历史观
物主义 价值观
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新课预习
0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0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重、难点) 0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物质
决定 能动作用
用来
意识
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了 (
)
A.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C.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A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阻碍生产力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所有制形式、 分配形式、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一轮复习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轮复习 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 当生产关系 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 推动 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 生 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阻碍 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这就是: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 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 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发 展 的 规 律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决定 生 产 力 生产 反作用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 基础 总和
小结:
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 展的总趋势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展示课(市级示范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展示课(市级示范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4届一轮复习研讨
用智慧和严谨搞好智慧之学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
武汉二中 金本德
金本德 博客 /u/2662837334
(一)
• 有的东西,本来很直白,我们却想得很深奥; • 有的事情,本来很简单,我们却做得很复杂。 ——新课标高考,其实没有大学者讲的那样神圣、高尚,也不是
• (说明:从【】里的说明,可以看出答案的思路来自于第六课行文逻辑—— 课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隐含在课文中的学科思维、学科智慧>)
•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 则?(4分)
•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 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 【课本P46-47 目:真理是客观的】
结论——新课标考题的突出特点: • 1.基础性。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
同时,注重设置情景问题考查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 别是注重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辩 证思维能力等。
(宁夏、辽宁、吉林、湖南、陕西、黑龙江用)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
文科综合试题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总体评价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着 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科素养的 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 上,注重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注意学科间的综合与互补, 要求考生在扎实掌握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不 断深入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
• (2011宁夏)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 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通过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教学法和事例讨论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认识我们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2学情分析
此节容易从唯物论出发,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较难理解,因此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要重点讲述,并要结合一定的事例,理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4教学过程
1【导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学设计
【导入】温故而知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活动】探究问题。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疑难聚焦: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建议.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疑难聚焦: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建议.doc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疑难聚焦 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疑难聚焦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

注意:此处教学,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不能说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必须说成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注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事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从不同步性和反作用两个角度加以理解和记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1)区别①所属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

前者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社会;后者研究的主要是整个世界。

生活与哲学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2)

生活与哲学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2)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 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 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 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思考: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 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 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以适 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 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不符合经济 基础时,阻碍经济基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不健全,在一定 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 础时,促进经济基础 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 巩固和完善 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时,是不是一定能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的进步?
二、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18张PPT)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18张PPT)课件
请思考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 的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含义:
社 社会存在——物质方面
会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生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活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
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11课)
(人类社会)
价值观、人生观(12课)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 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 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是社会 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回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请思考1: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 入唯心主义的错误?
什 杖走么路东,所西以早被晨称为用三四只 只 脚斯”芬脚。克走俄司狄羞路浦愧,斯坠中答崖对而午了死用。。 两只“脚斯走芬克路司,之傍迷”晚常
用 被用三来只比喻脚复走杂路、神?秘、
难以理解的问题。
斯芬克司
【马哲基本框架】
辩证唯物论(4-5课)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
认识论(6课)

唯物辩证法(7-10课)
请判断: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 本矛盾。
2、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 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它支配 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 以解决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社会发展变化 而变化。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89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89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 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
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 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它还是指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
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疑难点讲解:
社会存在和 物质和意识 社会意识的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 的关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史唯心主义的基本 关系 问题
地 位 区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肮脏的字眼, 忌讳
现在
成为经济效益的 标志
金钱 要求物质生活的 知足者常乐, 观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倾向于内在追求 不断提高
勤俭,朴素
能挣会花
重进取
幸福 观
重协调 (忍、平静) 平均主义
机会平等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哲理? 打工仔、打工妹 盲流
民工
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 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 和爱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 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 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生活与哲学11.1.2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11.1.2社会发展的规律

原生态民歌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
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 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要部分。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 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 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 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百姓的 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 主要有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 青、宁地区的花儿,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 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拓展延伸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话充分说明 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简要评析。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荀子的这句话,把人民群众比喻为”载舟“” 覆舟“之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其正确性。 但由此认为荀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是不正确的。 (3)荀子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代表,他的这句 话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剥削阶级的阶级统治。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 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 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 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1]演示PPT课件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1]演示PPT课件








































































1
5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2) 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