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版教案(必修)
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版教案(必修)如何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版教案(必修),仅供大家阅读参考!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的含义,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情景导入林黛玉:才貌双全,姿色出从,才气过人。
王熙凤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如此美人怎不招人喜爱!焦大:他是宁国府的老家人,几次跟随宁国公出征,曾救过主子的命。
凭着这份功劳,宁国府的人对他都另眼看待,谁也不敢难为他。
他依老卖老,一味地喝酒,喝醉了又无人不骂,不顾体面。
鲁迅为何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温馨提示鲁迅所根据的一个千金小姐当然不会委身于一个目不识丁,只配牵马听差的仆人。
因为二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犹如天地相隔,其志趣水火不容,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爱情。
焦大不爱林妹妹一事,说明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之间的情感,人们的审美观念等等。
自主学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以及辩证关系?2、怎么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5、我国改革的依据?目的、性质是什么?合作探究一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
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夏温室和丝袄狐裘。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 使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认识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2.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3.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4. 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5. 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内涵、规律性以及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具体的社会现象案例,用于分析和发展规律。
4. 问题清单:准备一些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会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5. 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特点2. 社会发展的规律3. 社会发展的动力4.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5. 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特点、规律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 思辨与创新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发展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创新性观点展示:评估学生在思辨与创新环节提出的观点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4.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的政治规律;–社会发展的文化规律。
3.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1. 简介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社会发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发展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要?2. 介绍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规律、政治规律和文化规律。
教师可使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各个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3. 进行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来分析这些案例,提取出规律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和讲解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事件,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估;2.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3.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知识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课件:包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意义、规律等内容;•案例分析材料:关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社会发展案例的数据和资料;•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通过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教学法和事例讨论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认识我们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2学情分析
此节容易从唯物论出发,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较难理解,因此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要重点讲述,并要结合一定的事例,理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4教学过程
1【导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学设计
【导入】温故而知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活动】探究问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2. 使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理解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3. 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4. 社会发展规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2. 教学难点:社会发展规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发展规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引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讲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3. 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4. 讲解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社会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5. 分析具体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解读。
6. 分组讨论社会发展规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8. 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9. 作业批改与反馈,为学生提供指导。
10.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书籍和论文,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发展的实际案例,如改革开放纪念地等,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见解。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课题: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3.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社会发展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2.知识讲解(30分钟)(1)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3.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比如: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影响等。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如何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个人的努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归纳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反思个人生活中如何积极融入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总结归纳:由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整合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通过教学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2.通过总结归纳的表达,评估学生对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手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2. 提问:你认为社会发展有哪些方面的规律?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3. 解释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社会发展的案例,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等;2. 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体现的社会发展规律;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扩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社会发展领域,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2. 要求学生调查相关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规律;3.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社会发展规律;2. 学生回答提问: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规划有什么启示?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小论文;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扩展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启示,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成长和未来规划相结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3.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4.具备思考和评价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3.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4.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和引发思考(时间:10分钟)1.教师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步: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时间: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包括:–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规律: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变化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2.教师通过案例和事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时间: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社会发展规律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案例。
第四步:思考和评价社会发展规律(时间: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利与弊,以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总结。
第五步: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短文,探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能力等);2.学生针对作业题目撰写的短文;3.学生对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doc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一章:社会发展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享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看法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思考与分析第二章:社会发展的动力2.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分析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与影响2.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与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动力在实际案例中的作用与影响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动力作用与影响的分析与思考第三章:社会发展的路径3.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分析社会发展路径的影响因素3.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社会发展路径的影响因素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路径在实际案例中的影响因素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第四章: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4.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分析社会发展机遇的利用与把握4.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社会发展机遇的利用与把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讲解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机遇在实际案例中的利用与把握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机遇利用与把握的分析与思考第五章:社会发展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社会发展案例分析的实践操作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讲解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案例重要性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具体社会发展案例的分析报告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6.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分析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6.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讲解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案例6.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全球化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与思考第七章: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7.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掌握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分析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实际案例7.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实际案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讲解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具体案例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八章: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8.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掌握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8.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讲解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具体案例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九章: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9.1 教学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分析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实际案例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实际案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讲解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具体案例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十章:社会发展与公民参与10.1 教学目标理解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分析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10.2 教学内容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讲解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公民参与社会发展具体案例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基础概念与理论讲解: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概念、动力、路径、挑战与机遇以及案例分析方法。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材版本』07人教版,必修Ⅳ《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1. 分析社会领域的物质和意识,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入手,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得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从任何事物发展的趋势入手,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深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社会历史,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之后,对社会基本矛盾作了具体分析,得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最后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社会历史的总趋势,得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这一结论。
总体的分析遵循了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从学生已有唯物论的知识入手,得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用这一理论做工具,来分析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是本框题内容的知识发展过程。
3.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社会历史的变化规律及其趋势;从理论意义看,本框题内容是对唯物论在社会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
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框题知识只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社会领域的体现和扩展。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哲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唯物论和辩证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对社会领域的分析,尚是空白,所以学生会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理论难度,需要深入分析。
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过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找出答案引导学习矛盾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探究思考:你知道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吗学生回答: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导学习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请举例说明学生阐述,并举例自我学习掌握规律解析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Ⅱ、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思考:生产关系如果与上层建筑对应,我们应该怎么称呼?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阅读课文、阐述变相思考解析①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阶段提升总结两项关系之间的联系过渡我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那么同学们来说一下,社会发展呈什么趋势?这一趋势怎么实现的?学生总结,提升提升推导能力社会发展趋势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政治学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教案
什么是政治学习?政治学习是为了了解社会政治现象和社会政治规律而进行的学习。
而社会发展规律则是政治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政治现象,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帮助。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下政治学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1.学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和价值,并认识到其在政治学习中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并学习其分类和特征。
3.认知社会发展规律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并理解它们的互动作用。
4.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对政治学习的指导作用,并练习如何将社会发展规律应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和分类。
2.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对政治学习的指导作用,实践中如何应用社会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和分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对政治学习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如何将社会发展规律应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步骤1.导入阶段(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等方式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
(2) 教师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讲解阶段(1)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分类和特征等信息。
(2) 教师重点讲解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
3.讨论阶段(1)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对政治学习的指导作用。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社会发展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
第二章: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变革。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变革。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的理解。
第四章:社会发展的政治因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政治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3: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三、『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问题: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阅读课文,阐述内涵深入自主理解问题:不同的阶级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合作交流理论实际化教师解析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观念是为其服务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问题你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抽象知识具体化总结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问题:同学们能够举出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例子吗?学生举例知识具体化教师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北佬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发的规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并能结合具体消费行为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同时能够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评;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说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消费的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2)感受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从小做起,从自身、现在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教学方法】探索“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正确认识消费心理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知识,探究消费心理与消费原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课堂探究】【情景一】“面子与里子”(重点)大龙的观点:穿旧的东西没面子,穿名牌才有面子,买限量版的名鞋,,认为可以增强自信,看他人有好手机,心理不舒服,也想换更好的。
最近年轻人追捧限量,再贵也不怕,只要我是为数不多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
商家为此一改过去一个款式一古脑进一大批的做法,总是一个款式、一个颜色只进几件,每种款式都进点。
你怎么看待大龙的消费行为?【设计意图】通过该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感受攀比心理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从大龙的消费活动中感受两种心理的特点与态度。
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自己的精力引发思考。
课堂小辩论:正方:名牌质量就是好,应该消费名牌,这代表着我们的生活品味。
反方:我们还是学生,不能总是比吃比穿比名牌。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教学设计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杨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道生产方式的重要性,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明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过程与方法: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读现实问题,在情境与活动中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初步理解学习哲学的意义“定方向、提动力、增信心”,并自觉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制造业对于全市、全国的重要意义,了解其面临的严峻形势,自觉地加入到制造强国、实干兴邦的队伍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活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教学法【教学设计理念】知识【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导入课前播放自制MP4《我们爱台州》。
师:同学们,台州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改革开放近40年里,我市的各行各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有哪些行业呢?师:特别是汽车行业,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品牌。
看这组图片,感受吉利的发展。
短短的2021,吉利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业界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同探寻吉利发展的真谛。
第二部分:吉利专注:战略转型李书福有一个梦想,要让世界充满吉利。
梦想的实现需要吉利时刻关注社会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我们一起看调研图片,解读其中的信息。
生:人口因素(钱、需求);自然环境(环境恶化);生产方式(自动化生产)。
师:这些在历史观上称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内容。
而吉利据此制定的战略则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社会意识?师:可见,社会意识的形式是多样的。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私有制起源时这样认为,某人偶生私念,在私念的驱动下用木桩围起了一块土地,并当众宣布“这是我的”。
由于人们轻信了他的鬼话,于是便产生私有制。
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并向同类大声疾呼“勿信这个骗子”,则私有制根本不会产生。
在这里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是如何产生的?(不具有必然性,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并向同类大声疾呼“勿信这个骗子”,则私有制根本不会产生。
卢梭认为私有制是某个人的偶然的突发奇想,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历史上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这部分剩余产品掌握在一氏族和部落首领手中,于是出现了经济利益相对立的阶级,私有制应运而生。
人们的私有观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迈向私有制的转变不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生产力决定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人们不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发展变化完全是自发进行的。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唯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要么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框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第一框。
本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比较中,引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关系;第二目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第三目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本框在全书中的地位
《生活与哲学》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没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讨论。
因此,第四单元首先要讲清楚的一个内容就是社会历史观。
本框属于社会历史观的重点内容,主要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目的是为下一框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为下一课讲人的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准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第二、三单元系统地学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
认识论和辩证法,这为他们学习本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尤其是本框要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
证关系、用发展、矛盾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急发展趋势。
人类在自然观上容易坚持唯物主义,但是在历史观上往往容易陷入
唯心主义。
高一学生同样面临着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难题。
三、教学设计思想
1、遵循“以生为主,还学于生”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坚决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导向作用。
教师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2、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教学中,所举事例力求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遵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
资源,一种手段,避免以本为本,照本宣科。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图片等,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展了教学空间,又节约了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识记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
①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运用
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
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③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④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
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
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
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
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话题。
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一课就是学习历史观。
(2)教授新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恰当,教学过程详略得当,教学过程流畅。
教师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和生活故事,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