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

合集下载

梅毒诊断及随访管理

梅毒诊断及随访管理

梅毒诊断及随访管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病,其最初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如果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器官损伤。

因此,梅毒的诊断和随访管理非常重要。

梅毒诊断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测和临床表现。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TPHA(血浆反应素不同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该检测可以检测出感染梅毒时体内产生的抗体。

TPHA检测结果通常在感染后数周内变阳性。

由于该检测的特异性较高,因此常用于梅毒的初筛。

•RPR(快速血浆反应素)测定:该检测可以检测出体内是否存在反应素,因此可以用来评估病情。

但是RPR检测的特异性较低,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确认。

•暴露预后测定(EIA):该检测可以检测到梅毒抗体,是一种虽然准确性有限,但是快速的检测方法。

临床表现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期,每个期间的症状都不同。

•初期:出现硬下疳。

硬下疳疼痛轻微,通常约两周到三个月消失。

•二期:出现斑丘疹。

斑丘疹经常分散出现,通常会在两到十周内自行消失。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乏力、头痛、喉咙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在无治疗或失败治疗的情况下,潜伏期可以持续数年。

•三期:出现器官损害。

在梅毒感染进行到三期时,可能会导致严重并且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器官损伤。

随访管理梅毒的随访管理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患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随访计划随访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随访频率:应根据当前病情而定。

•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检查病情、对症治疗、抗生素疗法、并发症筛查、需要治疗的器官损害、咨询和指导等。

•检测项目:应根据病情而定。

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治疗效果评估:按照随访计划进行各种检查来评估疗效,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并发症筛查:首次诊断梅毒,或者在患者治愈后两年内。

应检查神经系统、心脏、眼科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健康指导:面对患有梅毒的病人,要进行心理治疗,鼓励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告诉患者如何避免梅毒疾病的进一步复发。

梅毒 标准

梅毒 标准

梅毒标准
梅毒的标准通常包括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检测这些抗体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梅毒定量检测的正常范围是0到1,如果检测结果大于1,则可能存在问题。

另外,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7到60天,表现为无痛无痒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触摸时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到6周,可自愈。

此外,近卫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出现,通常在硬下疳出现后的1到2周,表现为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治疗标准则主要依赖于治疗后的检查结果。

通常,进行治疗后要进行三次检查,如果三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则可以确诊康复。

请注意,这些标准和信息可能因医疗专业人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概述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实验室诊断是梅毒早期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中,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 1. 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2. 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通常采用补体结合试验(RP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

下面是具体的测试步骤: 1. 准备被测血清和梅毒螺旋体抗原。

2. 将被测血清与梅毒螺旋体抗原混合,并孵育一段时间。

3. 使用特异性试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4. 观察反应结果,通常采用N样本与P样本比较的方法判断阳性与阴性。

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补体结合试验(RPR)、荧光螺旋体抗体试验(FTA-ABS)等。

这些方法的测试步骤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类似,只是检测的抗体种类不同。

碳诺林试验碳诺林试验也是梅毒实验室诊断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清与含有碳诺林颗粒的载玻片接触,通过观察颗粒聚集情况来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除了血清学检测和碳诺林试验,还有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可用于梅毒的诊断,例如PCR检测、组织培养等。

这些方法在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追踪感染情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是梅毒诊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中血清学检测和碳诺林试验是常用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有关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希望未来能有更准确、灵敏的诊断方法出现,为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菌属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在进行梅毒的个人史诊断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1. 风险因素:个人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梅毒感染的高风险行为,如与患有梅毒的人发生性接触、多个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等。

2. 病史:个人是否有过梅毒感染的病史,包括早期或晚期梅毒的症状和治疗历史。

3. 症状:个人是否出现与梅毒相关的症状,根据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初始阶段的硬性症状(搏动性乳头瘤、斑疹、溃疡等)、第二期症状(疹子、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或晚期症状(心血管系统受损、神经系统受损、皮肤和黏膜溃疡等)。

4. 实验室检查:为了确认梅毒感染,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测、脑脊液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的直接观察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最终的梅毒个人史的诊断需要依赖于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有梅毒感染,建议尽早咨询医生进行个人史的诊断和治疗。

梅毒诊断及治疗科普PPT

梅毒诊断及治疗科普PPT

梅毒的诊断
临床症状观察:梅毒可引起治疗
梅毒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使 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 青霉素注射疗程 - 替代治疗方案(对青霉素过敏患者 )
梅毒的治疗
密切追踪和咨询:患者需定期复查以确 保治疗效果,并接受性伴侣的检测和治 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预 防梅毒的最有效方法 高危人群筛查:性工作者、HIV感染者 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梅毒筛查
预防与注意事项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患者应接受梅毒筛 查,及时治疗以防止母婴传播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梅毒诊断及治疗科普 PPT
目录 梅毒的定义 梅毒的诊断 梅毒的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
梅毒的定义
梅毒的定义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 性传播疾病 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 播等途径传染
梅毒的诊断
梅毒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常用的 梅毒诊断方法
-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 血清反应素试验

2024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

2024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

通过腰椎穿刺术采集脑脊液标本。
检测项目
结果判断
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梅毒螺旋体暗 视野显微镜检查、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 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等。
若脑脊液中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其相关抗体 阳性,提示梅毒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需进 行相应治疗。
04
CATALOGUE
临床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疑似病例判定标准
05
CATALOGUE
预防与控制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
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传播 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 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健康性行为方式,避免不洁 性行为,减少梅毒传播的风险。
提高重点人群认知度
针对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 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其梅毒防治意识和能力。
高危人群及影响因素
高危人群
性活跃人群、多个性伴侣者、性工 作者、同性恋者、HIV感染者等是 梅毒的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
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 感染史、免疫力低下、吸毒等因素 均可增加感染梅毒的风险。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
一期梅毒
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单个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可伴有局 部淋巴结肿大。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梅毒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间存在差异,导致诊 断结果的不一致性和误诊率的增加。
早期梅毒识别困难
梅毒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 误治疗。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梅毒螺旋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 增强,给治疗带来挑战。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梅毒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

一、病史1、不洁性行为史、嫖娼、配偶或性伴侣有梅毒感染等。

2、孕妇感染梅毒史,所生子女出生时存在梅毒感染。

3、输血史,尤其是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二、临床表现1、早期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阴部出现无痛溃疡(硬下疳),通常在受感染后2~4周出现。

(2)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扁平湿疣以及骨关节、眼、神经、内脏等部位的病变。

皮疹可表现为全身丘疹、斑疹等,通常在感染后8~10周出现。

(3)三期梅毒(内脏梅毒):主要表现为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如心脏血管梅毒、头部梅毒等。

通常在感染后2年左右出现。

2、潜伏梅毒(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阳性,感染期限不定,但通常在感染后2年以内。

3、三期复发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严重损害,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三、实验室检查1、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可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一期和二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2、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三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3、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神经梅毒,包括脑脊液VDRL和TPPA 等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梅毒。

诊断后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神经梅毒的症状及病史神经梅毒的症状繁多,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和呕吐等。

此外,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和四肢无力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梅毒金标准

梅毒金标准

梅毒金标准
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于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些标准,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梅毒金标准。

梅毒金标准是指对梅毒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所遵循的标准。

该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是目前公认最为权威的梅毒诊断和治疗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表现
梅毒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症状,如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因此,在诊断梅毒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梅毒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采用的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抗体(如VDRL)和特异性抗体(如TPPA)。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并评估感染的程度。

3. 治疗原则
目前,治疗梅毒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方案。

例如,在初期感染时,可以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在晚期感染时,则需要采用较高剂量的抗生素。

4. 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避免复发。

通常建议在治疗结束后3、6、9个月进行随访。

总之,梅毒金标准是对梅毒诊断和治疗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梅毒,保障患者的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梅毒的宣传和预防工作,以减少梅毒的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是用于梅毒疾病的诊断试验。根据所用 抗原不同,梅毒血清试验分为以下两大类: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 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亦称反应素。早期梅毒患者经 充分治疗后,反应素可以消失,早期未经治疗者到晚期, 部分病人中反应素也可以减少或消失。目前一般作为筛选 和定量试验,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 旋体或其成分来作抗原测定抗螺旋体抗体。这种试验敏感 性和特异性均高,一般用作证实试验。这种试验是检测血 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即使患者经过足够治疗,仍 能长期存在,甚至终身不消失,血清反应仍持续存在阳性, 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疗效。
(2)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3)可出现梅毒性关节损害、眼损害、内脏及神经系统 损害等。
手掌脱屑性斑丘疹
口腔粘膜斑
虫 蚀 样 脱 发
掌部脱屑性斑丘疹
二期梅毒患者肛门部位扁平湿疣
3.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损尤其扁平湿疣、湿丘 疹及粘膜斑,易查见梅毒螺旋 体。 (2)非梅毒螺旋体胶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树 胶 样 肿
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
腭穿孔
②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内脏梅毒,累及呼吸道,消 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内分泌腺及骨骼肌。 (2)神经梅毒: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栓塞、麻 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3)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 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
主 动 脉 瘤
3.实验室检查: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 >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 常的原因。脑脊液VDRL试验或 FTA-ABS试验阳性。 (4)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
二、二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 染史,或有输血史(早起梅毒患者为 供血者)。 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1)皮肤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 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 掌趾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 周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 状,可有瘙痒。口腔可发生黏膜斑。可发生虫 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 少,皮损形态奇异,常呈环状或弓形。
梅 毒 螺 旋 体
诊断依据
一、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 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 (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 发,但也可多发;直径1-2cm,圆形或椭 圆形潜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 创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成 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 于外生殖器。
肝脾大、贫血等。 (2)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 得性三期梅毒。出现炎症性损害(间质性角膜炎、
神经性 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节、胫 骨骨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 佩刀胫、锁胸关节骨质肥厚、赫秦生尺、腔口周 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 (3)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 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 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2岁者为 晚期胎传隐性梅毒。
二、二期梅毒 (1)梅毒性斑疹: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 扁平苔藓、手足癣、白癜风、花斑癣、药疹、多 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等鉴别。 (2)梅毒性丘疹和扁平湿疣:需与银屑病、 体癣、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尖锐湿疣等鉴别。 (3)梅毒性脓疱疹:需与各种脓疱病、脓疱 疮、臁疮、雅司、聚合性痤疮等鉴别。 (4)黏膜梅毒疹:需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地图舌、鹅口疮、扁平苔癣、化脓性扁桃体 炎等鉴别。 (5)梅毒性脱发:需与斑秃鉴别。
(2)晚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无证据表明在既往 2年中获得感染。无法判断病期者亦 视为晚期隐性梅毒处理。 注:无论早期隐性梅毒或晚期隐性梅毒,均无任何梅 毒性的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于无既往梅 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 在1:8以上)。对于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 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对比,本次试验结 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
(4)心血管瘤:梅毒主动脉瘤需与主动脉硬 化病相鉴别。梅毒性冠状动脉需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相鉴别。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与感染 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等引起的主动脉瓣 闭锁不全相鉴别。
先天性梅毒
晚期胎传梅毒标记性损害: (1)齿损害: 郝秦生齿:其特征为上门齿呈“螺丝刀”状,下端比 近齿龈端窄,咬面中央有半月形缺 口,齿厚度增加,齿间隙增宽。 (2)骨损害:为骨炎症反应后所遗留的特征性变化,可 有多种表现。 ①前额圆凸:前额骨增厚并突出; ②佩刀胫:胫骨中部增厚,向前隆起; ③锁骨关节骨质肥厚(Higoumenaki征):一侧锁骨 变粗,使用右手者见于右侧,使用左手者见于左侧; ④Clutton关节肿:双膝对称性膝关节积液,常发生于 1~15岁儿童,X线检查示关节腔扩大,骨结构无变 化,关节腔液含少数淋巴细胞,无多形核白细胞。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要求,同时 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阳性俩者中的任一项。
三、三期梅毒
(1)疑似病例:应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 阳性。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要求,同时 符合脑脊液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 性或组织病理检查三者中的任一项。
三、三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 染史。 2.临床表现: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 (1)晚期良性梅毒表现:①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 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 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 结 关节结节皮肤、口腔、 节 性 舌咽的树胶肿,上颚及 梅 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 毒 疹 致上颚及鼻中隔穿孔和 鞍鼻。
3.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 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诊断原则
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诊断标准
一、一期梅毒 (1)疑似病例:应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 阳性。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要求,同时 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阳性俩者中的任一项。 二、二期梅毒 (1)疑似病例:应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 阳性。
四、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 染史。 2.临床表现: (1)早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内,并有下列情况, ①在过去2年内,有明确记载的非梅毒螺旋体 抗原试验由阴转阳,在其滴度较原先升高达4 倍或更高。 ②在过去2年内,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 表现。 ③在过去2年内,有与疑似或确诊的一期或二期 梅毒,或疑似早期隐性梅毒的性伴发生性接触 史。
三、三期梅毒
(1)结节性梅毒疹:需与寻常狼疮、结节病、
瘤型麻风等鉴别。 (2)树胶肿:需与寻常狼疮、瘤型麻风等鉴别。 (3)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需与结核性脑膜 炎、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脑膜 炎等相鉴别。脑膜血管梅毒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 脑卒中相鉴别。麻痹性痴呆应与脑肿瘤、动脉硬 化、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慢性酒精中毒 和癫痫发作等相鉴别。脊髓痨需与埃迪(Adie) 综合征、糖尿病性假脊髓痨等鉴别。
女阴硬下疳
多发性硬下疳
上唇硬下疳 包皮硬下疳
(2)腹股沟或患部近位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 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溃破,其 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刺液 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 足2-3周,该实验可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阳性。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要求,同时 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阳性俩者中的任一项。
鉴别诊断
一、一期梅毒 (1)硬下疳:需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 病性淋巴肉芽肿、糜烂性龟头炎、白塞病、固定 型药疹、癌肿、皮肤结核等发生在外阴部的红斑、 糜烂和溃疡鉴别。 (2)梅毒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与软下疳、 性病淋巴肉芽肿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及 转移癌肿鉴别。
梅毒诊断标准
(WS273-2007)
张洋 民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梅毒 syphilis
一、定义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 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 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 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二、前带现象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实验(如RPR实验)中,有时由 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 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 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 果,成为“前带现象”。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
五、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1.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 2.临床表现: (1)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 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 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
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四、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1)疑似病例:应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符合隐性梅毒患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 清学试验检查特点。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要求,同时 符合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 查无异常发现。 五、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