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网络流行用语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网络流行用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指导老师:**组长:韩汝进组员:张良春周慧王小凤邓小亚姜红吴鹏2013年 5月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词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又饱含信息的语言文字。
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
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对于网络用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渐流行,我们小组确定了“网络语用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调查主题,并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内容1、问卷设计对于网络流行用语我们首先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看待,其次再去考虑它与正规语言的区别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因此,经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问卷的设计离不开一下几个方面:网络流行用语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程度、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生活中的看法以及网络流行用语将来的发展趋势。
而网络流行用语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为调研的重心自然放在卷尾位置,其他方面作为由浅入深引出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看法。
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
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摘要:网络流行用语已成为当今社交媒体交流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报告从语言发展和社交媒体的角度,对网络流行用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
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案例,我们发现网络流行用语在传播速度、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社交标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网络流行用语对社交媒体交流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其中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新奇、有趣、甚至是神秘的网络流行用语,这些短语、词汇或者表情符号展示了社交媒体独有的语言风格。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和调查这些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传播和影响,进一步了解当代社交媒体交流的特点。
二、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和传播速度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用语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球,成为大众共享的语言资本。
这些网络流行用语的快速传播离不开社交媒体的高效连接和信息传递。
例如,“狗粮”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网络上,通过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很快成为了流行用语。
另一个例子是“LOL”,这个词在英语国家最早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快速传播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网络流行用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网络流行用语通常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它们可以是短语、词汇、表情符号或者是漫画表情。
这些用语通常以简练、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或者观点。
例如,“我酸了”这个表达方式用于形容一种嫉妒的情绪,通过简短、夸张的措辞,传递了明确的情感态度。
网络流行用语还常常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使用者之间的社交关系。
与此同时,网络流行用语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表达方式,因此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语境和使用方式十分重要。
四、网络流行用语的社交标签和影响网络流行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承载着社交媒体交流的多层次信息。
例如,“小哥”是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称呼方式,除了在语义上传递意思,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角色等信息。
基于性别视角的社交媒体用户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研究
基于性别视角的社交媒体用户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研究作者:宗乾进黄子风沈洪洲来源:《现代情报》2017年第07期[摘要]研究男性与女性用户在社交媒体中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谣言消解措施。
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微博内容为数据源。
采用列联卡方检验(chi-squaredtest)检验了男性和女性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同时通过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kt Allocation)对男女用户生成和举报的谣言内容进行了主题分类。
结合列联卡方检验结果和主题分类结果,对社交媒体男女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造谣(传谣)行为方面,女性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用户;举报谣言行为方面,男性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显著高于女性用户(x2=169.426,P[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用户;性别差异;男性;女性;行为差异;谣言;造谣传谣;举报谣言;谣言消除谣言,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谣言产生的速度和传播的覆盖面均得以大幅提升,对社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消解社交媒体谣言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治理的热点议题。
社交媒体谣言消解的过程中,大体上有监管者(政府、社交媒体运营商)、谣言制造者、谣言举报者三大参与主体。
过往关注的焦点在于监管者如何采用政策来抑制谣言的制造和传播。
然而,谣言消解中的另外两个参与主体一一谣言制造者、谣言举报者,同样重要。
对社交媒体用户制造谣言和举报谣言的行为进行分析,有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谣言治理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研究社交媒体男性与女性用户在谣言制造和谣言举报行为上的差异,进而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有益于网络谣言的消解。
1文献回顾社交媒体谣言是近年来的热点议题。
研究视角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重点集中于社交媒体中谣言的传播、技术层面的谣言自动侦测、谣言消解策略等。
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研究
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情感。
微博上的热点话题也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热点和人们的情感动态。
因此,对微博热点话题进行情感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情感分析情感分析,又叫情感识别、情感判别,是指通过对人类语言的处理和分析,对其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识别的一项技术。
常见的情感分析包括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中性情感。
二、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应用1.情感分析对于评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对微博热点话题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得出人们对社会热点和事件的态度,从而评估社会状况。
2.情感分析对于品牌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微博是一个品牌宣传和营销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微博上的话题和用户情感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
3.情感分析对于舆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往往能够反映社会舆情,通过对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社会热点和民意动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营销策略。
三、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方法1.通过情感词典进行情感分析。
情感词典是一个包含正向情感词、负向情感词和中性情感词的词库。
通过对微博文本中出现的情感词汇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微博话题的情感极性。
2.通过机器学习进行情感分析。
机器学习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微博文本进行学习和模拟,训练机器语言模型,得出微博话题的情感极性。
四、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微博热点话题进行了情感分析研究。
其中,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领域的微博话题的情感极性存在一定的区别,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微博用户的情感表现也存在差异。
此外,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研究也越来越精准和准确。
总之,微博热点话题的情感分析研究对于社会状况评估、品牌营销和舆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弱势议题“一边倒”现象生成机制与反思——微博平台男性弱势议题可见性分析
艾丽斯 0 P:杨 !>*14 P,*1(+ ^()+O"认 为 性 别 压迫主要是由经济*政 治 和 文 化 制 度 系 统 性 地 生 产 出 来 的 #这 种 压 迫 深 植 于 从 未 被 质 疑 的 那 些 规 范 *习 惯和象征#隐藏在 制 度 规 则 的 前 提 假 设 以 及 遵 守 这 些制度所 带 来 的 集 体 后 果 当 中&,&-G? 作 为 性 别 研 究 的重要内容#性别 压 迫 揭 示 了 处 于 弱 势 地 位 的 性 别 群体面临着的结构 性 压 力#以 及 弱 势 性 别 群 体 与 优 势性别群体之间的关系&女性受压迫是一个由来已 久的问题#也是 女 性 主 义 研 究 不 可 回 避 的 议 题& 恩 格斯从历史唯物主 义 视 角 出 发#将 性 别 压 迫 与 阶 级 压 迫 *女 性 解 放 和 无 产 阶 级 解 放 联 系 起 来 #认 为 阶 级 压迫与性 别 压 迫 同 时 发 生&,$-"$ 社 会 主 义 女 性 主 义 继承了马克思主 义 基 本 理 论 和 概 念#如 贾 格 尔 !J-K 4(+ P',OO,*"把 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 性 别 压 迫 现 象看作父权制社会 的 一 种 表 现#强 调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二!文献综述
相 较 于 女 性 弱 势 议 题#男 性 弱 势 议 题 的 可 见 性 和 讨 论 度 偏 低 #大 多 数 研 究 聚 焦 于 女 性 群 体 #为 这 一 群体摆脱结构 性 伤 害 出 谋 划 策& 事 实 上#男 性 弱 势 议题与女性弱势议 题 同 样 值 得 关 注#讨 论 男 性 弱 势 议题并不是反对女 性 主 义#而 是 认 识 到 性 别 不 应 该 成为人与人之间的 误 解 之 源 与 交 往 之 困#性 别 议 题 并非一成不 变#也 不 是 万 恶 之 源#而 是 人 们 认 识 自 我 *认 识 他 人 的 一 种 视 角 &
浅析网络新兴称谓语“男闺蜜”的成因与社会意义
第37卷第3期Vol.37No.3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LANZHOUVOCATOONALTECHNOCALCOLLEGE2021年6月2021浅析网络新兴称谓语“男闺蜜”的成因与社会意义于浩(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2060)[摘要]近几年,男闺蜜”这一网络热词逐渐进入社会生活,并被广泛使用及传播。
这一看似语义上存在矛盾的新型性别称谓语逐渐赢得社会认可,取代了“妇女之友”等称谓语。
这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折射出其背后社会文化的改变。
“男闺蜜”在构词上部分义素产生语义干涉,发生脱落;在语言认知上“男闺蜜”比“男闺密”更有形象色彩;在成因和意义上都反映了社会角色建构与语言伦理。
[关键词]男闺蜜;网络热词;称谓语;角色建构;话语权[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503(2021)03904893[收稿日期]2020-09-10网络新型称谓语“男闺蜜”指女性的男性密友,彼此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慰藉。
随着互联网与影视娱乐行业发展,“男闺蜜”的使用越来越常见。
在研究者分析过程中,前贤多是单纯研究语义或从女性角度分析“男闺蜜”,对“闺蜜”与“闺密”的辨析不够,且对“男闺蜜”性格和性别角色建构的研究较少。
另外,考虑到语言伦理学的研究不多,本文探讨“男闺蜜”的产生与流行,结合语料库等网络资源,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伦理学等角度探究其语义、发展理据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一、“男闺蜜”一词的产生与发展(一)“男闺蜜”风靡网络,走进现实“男闺蜜”形象最早被人熟知,是因为22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
电影中的王小贱一角成为了“男闺蜜”的范本”2214年4月,百度百科创建了“男闺蜜”词条,其中也提到了这部电影。
这是“男闺蜜”第一次掀起网络热潮,走进大众视野。
2214年,“男闺蜜”从大荧幕走进小屏幕,电视剧《我爱男闺蜜》的热播,使“男闺蜜”一词的网络热度骤升,根据百度指数显示,最高时一天产生了15002次搜索。
媒介素养视阈下大学生谣言辨别能力的实证研究
2021·3(下)《科技传播》106基金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媒介素养视阈下大学生谣言辨别能力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舒雅,本科在读,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李沐庭,本科在读,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张淇翔,本科在读,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媒介素养视阈下大学生谣言辨别能力的实证研究张舒雅,李沐庭,张淇翔摘 要 文章选取12个新媒体中重大、突发、流传已久的谣言案例作为参考依据,量化大学生的谣言辨别能力。
从媒介素养理论出发,我们的问题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和非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谣言辨别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谣言辨别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关键词 媒介素养;谣言辨别;大学生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9-0106-03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加鱼龙混杂。
因此,特殊关头,更需要理性地思考。
本文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大学生的谣言辨别能力,试图探索大学生谣言辨别能力形成的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文献综述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谣言=重要性×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这说明谣言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面对谣言,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身份角色不时地发生着变化,网络中每个公民的个体特征也将影响着谣言的传播和控制趋势[1]。
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角色出现去中心化现象[2]。
在此情况下,媒介素养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养,更是社会每一个个体的必备素养。
近年来,学者们除了针对公众媒介素养的分析外,也展开了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研究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学生在媒介素养上存在知行分离的问题[3]。
“后真相”时代信源复杂、互动复杂, 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分辨真假的意识和能力不足[4]。
《2024年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批判——微博“热搜”话题的批评话语分析》范文
《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批判——微博“热搜”话题的批评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之一,已成为公众讨论热点话题的重要阵地。
近期,“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这一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批评话语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二、微博“热搜”话题背景近年来,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议题屡次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引起热烈讨论。
而“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这一话题,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的重要议题之一。
其核心议题围绕性别歧视、权力结构不平等、父权制度的影响等展开,反映了社会在性别问题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三、批评话语分析1. 话语内容分析在微博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个人经历分享、观点争论、数据分析和理论探讨等。
一方面,许多用户分享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渴望和对父权制度的批判。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用户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角度出发,对父权制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剖析。
2. 话语风格分析微博上的话语风格多样,既有严肃理性的分析,也有情感化的表达。
用户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往往采用较为直接的语言,有时会带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
这种直接而富有情感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话语互动分析微博的互动性为这一话题的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同观点的用户在评论区展开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多元的互动模式。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话题的深入探讨,也暴露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观念差异和认知分歧。
四、深层含义与影响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这一话题的讨论,不仅仅是对个体经历和观点的分享,更是对现有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挑战。
它揭示了性别问题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问题,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同时,这一话题的讨论也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付柏松(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本研究通过《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和《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的中文修订版(CTDI-CV )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开通微博时间越长、每天关注微博时间越多的大学生分析能力的程度越低;对正能量微博不表达情绪的大学生开放思想的程度较低;对负能量微博越经常表达情绪的大学生的求知欲越低。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伴随着网络媒体带给人们的便捷,信息过载、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虚假信息恶意传播等问题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微博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一个典型舆论场域,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集合地。
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对热点问题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新闻舆论和立场态度以爆炸式的速度在这个群体中飞速的传播着。
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宇宙中保持独立性,谨慎的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是信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挑战。
如果个体缺乏批判性思维,不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取舍,就会被动的处于“信息无知”或“信息消化不良”的状态,而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一方面可以理性的看待新闻,寻找能够为自己提供有价值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完成对已掌握知识的更新、批判和创新,提出大胆的设想,探索新内容。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理性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出合理决策,是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和培养的一个方面。
批判性思维是对于某种事物、现实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1],拥有正性批判性思维的人常常表现为对各种问题都保留好奇心,注重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敏感度和自信心,在复杂事件中有条不紊、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坚持不懈地寻求科学真理和探究结果。
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理性精神,帮助大学生有效地选择和判断,有效地使用信息,是随时更新观念、探索新模式下解决问题的好方法[2]。
基于依存句法分析的社会媒体文本挖掘方法——以饮食习惯特色分析为例
基于依存句法分析的社会媒体文本挖掘方法——以饮食习惯特色分析为例任彬;车万翔;刘挺【摘要】在进行社会媒体文本挖掘时,传统的基于词表的方法,存在准确率较低、词表难获得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句法分析的文本挖掘方法,通过规则匹配的方式从社会媒体文本中提取信息.该方法不依赖词表,且实验证明了相比基于词表的方法在准确率上有大幅提高.应用基于依存句法分析的文本挖掘方法,我们在微博文本上进行了饮食习惯特色分析,实现了性别、地区、时间等维度的饮食习惯特色分析并可进行交叉分析,最终用词云的方式展示了结果.【期刊名称】《中文信息学报》【年(卷),期】2014(028)006【总页数】8页(P208-215)【关键词】依存句法分析;文本挖掘;社会媒体;饮食习惯特色分析【作者】任彬;车万翔;刘挺【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1 引言正经历爆发式增长的社会媒体数据对社会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大[1-2]。
通过挖掘社会媒体文本获得信息,相比于社会学研究中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有着更真实、数据量大、费用低等优点,因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通过社会媒体文本挖掘,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个性等[3],甚至可以预测股票价格或是电影票房[4]。
在本文中,我们则尝试挖掘新浪微博的内容文本,来进行饮食习惯特色的分析。
目前在社会媒体文本挖掘中,基于词表的方法使用得最为普遍。
其本质是将待分析文本与给定词表中的词相匹配。
例如,“鼻子”、“皮肤”、“手”等词语会被放进一个“身体”词表中,通过统计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谁的语言中这些词出现得更频繁,就可以探究哪种人更常讨论“身体”这个话题[3]。
基于词表的文本挖掘方法简单易用,应用广泛。
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及利弊比较研究
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及利弊比较研究微博和抖音是中国最流行的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它们各自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以及各自的利弊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考。
本文将从用户基本特点、内容特点、使用体验和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户基本特点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基本特点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从年龄分布来看,微博的用户年龄跨度较大,包括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
而抖音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以90后和00后居多。
其次,从性别比例来看,微博的用户中男女比例相对均衡,而抖音的用户中女性占比更高。
再者,从地域分布来看,微博用户遍布全国各地,而抖音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二、内容特点微博和抖音的内容特点也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是一个以文字、图片和链接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信息,也可以关注热门话题和大V。
抖音则是一个以视频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可以拍摄、剪辑和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也可以观看他人的视频内容。
在内容类型上,微博上的内容更多是文字类的信息传递和话题讨论,而抖音上的内容更多是以音乐、表演、生活日常为主题的视频内容。
在内容形式上,微博更注重用户的文字表达和信息传递,而抖音更注重视频内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三、使用体验微博和抖音的使用体验也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的用户界面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功能和信息较多,新用户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和学习。
而抖音的用户界面相对来说更加简单,视觉效果更加直观,适合快速浏览和使用。
在用户互动方面,微博的用户互动主要通过评论、转发和点赞来实现,而抖音的用户互动主要通过短视频的创作和点赞来实现。
另外,微博提供了更多的内容过滤和推荐机制,用户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抖音的内容推荐机制相对来说更加依赖于算法和用户行为。
在使用场景上,微博更多地被用作信息获取和社交交流的工具,而抖音更多地被用作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自媒体传播如何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
自媒体传播如何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自媒体传播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媒体媒介的兴起和发展为广大公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渠道,使得传统媒体无法涵盖的议题和声音得以被发现和传播。
在这个时代,自媒体已成为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重要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无边界特点,为推动性别平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手段。
首先,自媒体传播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在传统媒体中,女性的声音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
然而,自媒体以其低门槛和广泛传播的特点,使得更多的女性得以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是通过个人博客和视频平台,女性都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心声。
这种平等的传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传统媒体和社会的性别差异,增强了女性的话语权。
其次,自媒体传播能够通过引导公众讨论来推动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一篇信息可以迅速地传播到数百万甚至上亿的人中。
这样的规模和速度使得社会上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得以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当某一事件或议题引发热议时,更多的人会加入讨论,形成一个舆论的共识,进而对相关政策和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自媒体传播能够给予女性更多的权益保护和支持。
自媒体上广泛的议题讨论和信息分享,使得女性遭遇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能够更加迅速地被曝光和解决。
例如,过去一些性别歧视事件可能会被掩盖或忽视,但在自媒体平台上,受害者可以通过发表文章、发布视频等方式将事情公之于众,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通过自媒体平台对相关机构和组织施加舆论压力,可以推动其加大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最后,自媒体传播能够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普及。
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有关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的文章、视频和活动信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
同时,自媒体还能够提供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性别差异、性别平等的意义,并反思和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台词。
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肖荷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谢红雨【摘要】本文以2016年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社会语言学当中的方言分析,性别分析,行业分析,社会地位与社会现象分析来解析本年度的热点网络流行语,从语言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来思考这一语言现象,以求对其存在的独特方式做出社会语言学分析,从而抛砖引玉, 求教大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 社会学 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而生生不息。
网络流行语即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风靡于网络内外。
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等。
较之普通语言来说,流行语是集社会面貌,大众心理,意识形态为一体,直接敏锐的反映出社会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载体之一。
一、2016年网络典型流行语举例“蓝瘦香菇”。
这个网络流行语来自微博的一段视频。
视频的录制者因在录制失恋难过想哭的视频时,因为地方方言的原因让原本表达难受想哭的本意转移成爆红网络词语。
“洪荒之力”。
此网络词来自于体育运动员傅园慧而成为8月里约运动会中最热流行语。
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之时,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
“小目标”。
此网络词是万达总裁王健林先生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所说,原句为“想做白富美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个一个亿”。
“宝宝”。
此网络语来自于“吓死宝宝了”中的词语。
通常来指收到惊吓时女生用来卖萌的常用语。
“友谊的小船”。
此流行语来自于一幅漫画,作家是喃东尼所创作的“友谊的小船”,两只萌萌的企鹅共同坐在一艘小栓上,有一段“话不投机”的对话最终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葛优躺”。
此网络新词来自于演员葛优在《我爱我家》情景喜剧当中的剧照姿势。
后被网友衍生出很多版本,从而形成网红新词。
“撩”。
此流行词是伴随着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男主角宋仲基的“撩妹大法”而走红,在互联网中广泛流行。
你“说”我来“猜”
你“说”我来“猜”作者:洪蕴哲来源:《科学家》2015年第07期看过美剧《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的人经常会为这样一个情节而感到半信半疑:联邦探员们仅仅通过罪犯的日记或者书信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甚至人格特征与童年经历。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这些当作影视文学作品对于主人公的一种神化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少有人会把这些经验之谈当作真正的科学。
然而,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情感词库,情感分析工具,文本挖掘技术为心理学领域中研究心理和语言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ames Pennebaker(2008年)曾说过,人们说话的方式以及词语可以泄露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人们会在各种平台上发表状态,例如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等。
“死了的人才被挂念,不曾记起,就相忘于江湖吧。
”“想找一个地方大声哭出来。
”当我们看到这些状态时,是否能感受到发起者强烈的负性情绪,是否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助感?微博作为一个公开的社交平台,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文本资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人员针对中文微博的文本分析与行为预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简体中文版心理语言分析词典的建立文本是由特定的人制作的,文本的语义不可避免地会反映人的特定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
因此,通过文本内容分析,可以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和目的。
在许多关于社交媒体的文本分析中,基于计算机的文本分析软件被普遍使用,语言获得与词汇计数系统(LIWC)就是其中一种,该软件的核心是拥有一个词库,分为不同的维度,如“心理过程词”“语言过程词”等。
对于一段输入的文本,每个单词会与词库中的词语进行比对。
英文版的LIWC被广泛使用。
由于中文相对于英文更加复杂,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简体中文版的LIWC。
之前已经有繁体中文版的LIWC词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社会与工程研究室的朱延劭团队(2013年)就基于此建立了一个简体中文版的LIWC词典,该词典不仅有正式常规的词语,还加入了微博中的高频词,因此该词典既可以用于正式文本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微博文本的分析。
微博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微博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和关注。
用户在微博上的行为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微博用户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微博用户行为并进行分析。
一、微博用户行为的分类微博用户行为可以分为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
主动行为包括发表微博、评论、转发等,而被动行为则包括浏览、点赞、收藏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意图将行为分为信息获取行为、社交互动行为和娱乐娱乐行为等。
二、微博用户行为的动机分析用户在微博上的行为受到各种动机的驱动。
信息获取是用户使用微博的主要动机之一,用户通过浏览微博来获取最新的资讯和信息。
社交互动也是用户行为的重要动机,用户通过评论和转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此外,一些用户将微博作为娱乐的方式,通过观看搞笑视频或阅读段子来放松自己。
三、微博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微博用户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用户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
不同的人群在微博上的行为表现也有所不同。
其次是社会因素,如社交网络的影响。
用户的朋友圈和关注列表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平台因素也是影响微博用户行为的重要因素,如用户界面的设计、推荐算法的精准度等。
四、微博用户行为的特点微博用户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用户行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微博用户行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用户在不同地区的行为表现也有所不同。
再次,微博用户行为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不同用户在微博上的行为表现差异很大。
最后,微博用户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特点,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微博用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微博用户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微博用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效果。
对个人来说,微博可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提高用户的社会参与感和满足感。
对社会来说,微博用户行为可以推动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对社会事件和热点话题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SPSS数据分析结果(附表图)
1. 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时间的比较由表1所示,对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的时间进行比较,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男生注册时间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的例数分别为39、49、67,构成比分别为16.12%、20.25%、27.69%,女生注册时间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的例数分别为21、49、69,构成比分别为8.11%、18.92%、26.64%,在上述注册微博时间的男生构成比大于女生。
男生注册时间6-12个月、一年以上的例数分别为50、37,构成比分别为20.66%、15.29%,女生注册时间6-12个月、一年以上的例数分别为75、45,构成比分别为28.96%、17.37%,在上述注册微博时间的女生的构成比则大于男生。
表1 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时间的比较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一年以上合计性别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合计60 11.98 98 19.56 136 27.15 125 24.95 82 16.37 242 100.00 男生39 16.12 49 20.25 67 27.69 50 20.66 37 15.29 259 100.00 女生21 8.11 49 18.92 69 26.64 75 28.96 45 17.37 501*100.00 χ210.7859P 0.0291*:排除缺失值后的有效样本量为5012. 不同性别学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时间的比较由表2可知,对不同性别学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间进行比较,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平均每天使用微博时间为10-30分钟的学生最多,有186人,占37.13%,其次为10分钟以内,有162人(32.34%),再次为30-60分钟,为106人(21.16%),平均每天使用微博1-2小时和2小时以上的学生较少,分别有33人(6.59%)和14人(2.79%)。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性别偏向研究——以新浪微博平台“女性受害者”相关议题的建构为例
伴随着社会观念开放程度的增加,性别议题的研究逐渐走进新闻传播学领域。
新浪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的新兴和流行,为女性实现平等沟通和自由表达观点提供了更多机会,媒体所具有的观念传递和意识塑造功能在持续增强。
一些媒体总是把女性受害者放到话题开头以博取关注,比如#浙江永康女子上公厕被男子殴打#、#女大学生讨薪被老板殴打#、#女子楼道内遭陌生男子抢劫#,等等。
诸如#女大学生遭坠楼男子砸中截瘫#这样的被动句,明明可以写成#坠楼男子砸中女大学生致其截瘫#。
媒体报道时容易把公众的焦点聚焦于女性受害者,牵动女性对自身生存空间安全与否的神经,既没有做到性别之间的平衡,同时也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
在过去关于性别议题的建构中,媒体往往会存在着新闻失语、标签化叙事、暴力消费、两性失衡和因果错置等失范现象。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关注极端社会事件中的女性现状,探讨媒介如何来呈现性别议题,影响和建构公众的认知态度,揭示新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冲突和权力结构关系,探讨话语在保障特权阶层利益以及在社会性别秩序建构中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探究新闻报道在性别议题报道上的失范行为,试图找到新闻从业者在性别议题建构中的困境,促进女性意识深层次的觉醒,也可为未来媒体行业发展和实现两性和谐的平权社会提供可行路径。
一、性别权力的批判性话语研究路径和样本选择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路径是以语言学、社会学两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构建而成,它揭示并批判各种文本所包含的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学界对于性别议题有着深厚的话语分析传统。
二战后,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开始把语言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为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福柯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下揭示出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权力并非是仅在政治领域才具有的结构性概念,而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话语是社会建构的重要因素,在特定文化制度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处的权力位置,实现了对个体成员的规训和控制。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ptyuyan/36951.html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符号与跨文化交际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流行语研究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3、应用语言学论文题目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的关系语言的机制与第二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中几组二分概念的评价与反思认知语境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研究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韩礼德的机器翻译思想初探翻译中的语言刍议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发展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探究试析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结构主义在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应用与应用语言学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定量型研究方法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从网络语言研究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关于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拉尔森·弗里曼访谈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状况分析综述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各部分中的高频词块分析基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维研究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4、比较语言学英汉主语和话题使用方式的对比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论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透析英汉对比、汉语危机和语言理论话语权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与比较语言学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英汉语语法的临摹性和意象性对比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十九世纪中外语言学比较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汉英网络语言比较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差异对比分析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以“一”到“十”为中心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不同的象征意义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漫话俄汉成语语义及结构的对比分析当代比较语言学与原则-参数理论中日趋向动词的比较研究关于英汉对比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变比较研究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英汉对比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评《汉英语对比纲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成语看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跨文化的对比语言学浅论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言的任意性汉日反义词的对比研究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从英汉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特征英汉语味觉词“酸”的语义特征之比较英汉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研析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兼从产生背景,出处,构词法,修辞法与汉语比较德语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与汉语偏正复句的对比研究5、心理语言学论文题目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人类语言的精神导航:汉语视角--论洪堡特语言思想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汉英语言差异的蕴含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年龄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任务型方法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从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论述词汇学习策略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成因汉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态、来源与命名习俗探微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相互解释初探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因素的心理语言学分析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英语听力及其心理语言学依据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第二语言心理词汇表征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6、汉语言论文题目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从洪堡特论汉语语法看汉民族文化精神“字本位”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关于古代汉字所体现的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洪堡特对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民族精神决定汉语的价值取向--洪堡特语言学评介浅谈汉语的句子类型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舌尖后音的语音变异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从东方学到汉学--艾约瑟的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我看汉语的词类汉语体貌系统研究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汉语言隐喻特质现代汉语歧义研究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7、其他语言学论文题目从学理演变视域看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课程动态评价探究苏联语言学汉译历史分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问题小论林语堂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试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荀子对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的认识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分析从暧昧表达看日本人的“和”意识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广告语言的间接表达近十年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代词的语篇语法属性、范围及其语义功能分类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潜移与认同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
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共时历时研究
第35卷第5期2021年5月中文信息学报JO U R N A L OF CHINESE INFORM ATION PROCESSINGVol. 35, No. 5May, 2021文章编号:1003-0077(2021)05-0130-11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共时历时研究朱述承、苏祺M,刘鹏远(1.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3.北京大学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4.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北京100083)摘要:性别偏见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从数据中学到偏见,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但目 前尚无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文本数据中职业性别偏见的研究。
该文基于标记理论,利用B C C和D CC语料库,从共 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了63个职业的性别无意识偏见现象。
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63个职业的性别倾向,发现和B C C语料库中多领域的职业性别偏见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然后 从共时的角度,利用B C C语料库中不同领域的语料,以及D C C语料库中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报纸语料,发现从口语至书面语语体,大部分职业表现出对女性的性别偏见逐渐升高,且不同地区对职业的性别偏见存在差异。
最后,从历时的角度,利用D C C语料库2005至2018年的报纸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总体弱化趋势。
关键词:语料库;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标记理论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A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Study of Unconscious GenderBias in Occupations Based on CorpusZ H U S h u c h e n g1 ,S U Q i2,3,L IU P e n g y u a n14(1.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Peking U 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71,China;4. National Language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Print Media Language Branch,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Gender bias is a hot topic in sociology. In recent year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learnt bias from data,which have arouse much more attention on this topic. Based on the markedness theo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nconscious gender bias of 63 occupations in BCC and DCC corpora from both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Firstly, the gender preference of 63 occupations among different age and gender groups is investigated via questionnair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occupation gender bias word frequency indicators in the BCC corpus. T h e 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chronic study,most of the occupations are found with a growing gender bias against women from the corpu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BCC corpus»and the newspaper texts of the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s in the DCC corpus in 2018,There also are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al gender bias in different regions. Finally»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pational gender unconscious bias phenomenon shows an overall weakening trend form the DCC corpus from 2005 to 2018 newspaper text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Keywords:corpus;occupation;gender; unconscious bias; markedness theory收稿日期:2019-09-19 定稿日期:2019-10-1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8YJA740030);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K19YJ040003)朱述承等: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共时历时研究131 5期0引言“偏见’’是人基于自身认知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 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群体的: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性别议题的社交媒体表达——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女性医护者的微博热搜为例
正 面 倾 向 ”的 表 达 态 度 总 分 平 均 值 明 显 更 低 ,说 明 非 正 面 倾
国 内 影 响 较 大 的 灾 难 突 发 事 件 中 ,很 多 官 方 媒 体 都 没
向 的 网 民 表 达 态 度 积 极 程 度 较 低 。而 其 他 各 项 中 ,正面倾向
有成功设 置 议 程 。导致媒体设置的议程和公众议程出现一
一 、文 献 回 顾
1. 国 内 外 微 博 议 程 设 置 研 究 微博凭借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和短时间内聚集的旺盛人 气 成 为 引 人 关 注 的 媒 介 现 象 ,催 生 了 新 的 传 播 形 态 。针对微 博 议 程 设 置 研 究 的 路 径 分 析 ,有 学 者 认 为 ,微 博 自 下 而 上 的 双 漏 斗 传 播 机 制 彻 底 颠 覆 了 传 统 媒 介 的 点 对 多 传 播 ,提出 微 博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假 设 ,指 出 微 博 议 程 设 置 是 微 博 平 台 上 参 与 者 通 过 对 议 题 的 围 观 、极 化 、动 员 ,最 终 将 议 题 列 入 微 博议程的过程。 2. 国内外性别议题与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性别议题作为传播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热 点 ,不 仅 是 传 播 学 界 研 究 的 重 要 范 畴 ,也 是 国 际 传 播 活 动 开 展 的 重 要 场 域 ' 女 性 在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中 处 于 某 种 非 自 由 困 境 是 一 个 突 出 的 事 实 I' 而 大 众 传 媒 上 女 性 形 象 的 变 形 、夸 张 与 社 会 传 播 语 境 的 “碎 片 化 ”特 征 息 息 相 关 吒 因 此 , 在 性 别 传 播 方 兴 未 艾 之 际 ,出 现 了 诸 多 传 播 失 范 现 象 和 性 别 意 识 问 题 ,刻 板 成 见 和 情 绪 贩 卖 造 成 了 “后 真 相 语 境 ”[5«。 3. 国 内 外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舆 论 研 究 为 了 解 目 前 学 界 对 疫 情 相 关 舆 论 展 开 的 研 究 ,在知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就无法发现汉语言语表达所呈现的性别差异新特点。
2、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数据显示,男女在微博中谈论的话题确有不同,女性多谈论
2.1 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微博”于 2009 年正式进入人们 日程生活、时尚娱乐、育儿。男性偏于政治,体育,游戏。而值得 二
视线,统计显示,“微博”成为 2009 年最热词汇。到 2010 年微博 注意的是,微博上男女在有关财经话题中的所占比例相当。这 ○
多使用“绝对”。体现出两性在心理状态和社会权力上的差异。 的网络沟通交流方式,微博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影响汉语口语发
2.2.4 句末语助词。样本中出现的句末语助词包括“嘛”“哦” 展的作用。因此,对微博语言特色展开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挖掘
“吧”“哈”“啊”“捏”“呢”“啦”。两性句末语助词的具体使用情况 汉语发展新趋势。微博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
语助词。女性被普遍认为更加情绪化,擅于并乐于表发达自身 报,2010.
一
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发展最快、使用最广的微博包括新 一点说明现代社会不论男女均承担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 一
年 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用户均超亿。此次研 女性对财经问题的日益关注也证明了现代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不 第
究笔者挑选了在中国用户最多的两大微博,即新浪和腾讯微博 断提高。同样,热衷与教育考试和房地产问题的男女人数也相
十 三
表 3 显示,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男性在其微博中没有使用 tures on Twitter”in Web N-gram Workshop.
期
句末语助词,而样本中 84%的女性微博中使用了至少一个句末
[3]劲松.社会语言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93
[4]姜珍婷,周凯.从微博看现代汉语新变化[J].江西科技示范学院学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 婚姻、家庭、儿女等有关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的话题。那么西方
初。在词汇方面,孙汝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汉字中的 学者的观点是否同样适用于微博语言呢?对此笔者进行了实证
性别差异,认为汉字的“女”字旁、汉语称谓、标记的贬女现象、词 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如表 1: 序、谚语俗语中都体现了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男女言
语使用也存在差异,各自形成一定的表达方式。曹志耘在研究中
提出女性在疑问句和祈使句中使用句末语助词的频率高于男性。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基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范围不断扩展,但研究对象多为普遍语言使用,或某一定特定真
实交际行为中的言语差异。现在网络使人们交际方式发生变化,
语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如不能把最新交际模式作为研究
道子的变革首先在树石的线条运用上,他把人物画的线条移到 则惨同秋色”。
山水画上。他一变过去那种笔迹周密、细匀而无变化的传统“春
从以上著述中可看出,隋唐画家们在表现山水画中树木时,
蚕吐丝”式的线描形式,改用“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的运笔方法 风格各异,树木特征明显,技法也更丰富。
表现树木,使得树木的变化更为丰富。而二李更是把这种变化
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话题的微博中选取 50 份做样本,
2.2.5 流行语的使用。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大量与网络有
其中 25 份来自男性博主,20 分来自女性博主。数据结果如表 2: 关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在此项研究中,流行语定义为以网络 为媒介新出现的语言表达方式。流行语的使用可分为数字的巧
的新的性别差异呢?
他方面性别差异的研究。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别我国用户最多的两大微博中
样本采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通过微博作者的个
取得等量样本,从话题选择,话语量,强化词,句末语助词,流行 人资料、昵称、微博风格、及私信询问等方式确定其性别,以保证
语五个方面对微博男女用语进行对比。
样本的信度。其次要确保所选样本确实是博主本人所写,转发
2.2.3 强化词。维基百科中,强化词定义为用于强化其所修 具(悲剧)”。
饰词的语言学术语,例如汉语中的“很”“都”“特别”等。此次研
3、结论
究样本中出现的强化词包括“好”“很”“特”“都”“挺”“太”“绝对”。
综上所述,微博语言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两性展现在微博中
样本显示,女性对前六个强化词的使用频率大于男性,但男性更 展现各具特点的语言表达风格。作为目前我国最新,发展最快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2] 潘运告.中国历代画论选(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卷一)[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上接第 85 页)
感情。研究还显示,男女倾向于使用不同的句末语助词。男性
2.2.2 话语量。为找出男女在微博上话语量的差异,笔者在 多用“啊”,而女性更多使用“嘛”“哦”或“哈”。
如表 3:
而基于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则有助于拓宽传统语言与性别 二
研究的视角。
○ 一
【参考文献】
一 年
[1]Lakoff,R. (1 975).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New York Harp- 第
er& Row.
三
[2]Kiciman,Emre. (2010).“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Metadata Fea-
Magnificent Writing
画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之《论 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千枝万页,交植
画山水树石》中所述:“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 曲屈,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重,枝分
所附,……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 四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辨”。
言语特点,语料多为英语。作为一种最新的网络交际方式,微博 话题中选取某一具体主题,分别随机抽取 50 份最新微博作为研 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流行起来。而微博语言是一种介于口语与 究样本。
书写体之间的语言形式,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正为汉语带来许
其次,笔者选取特定话题(“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分
多新的变化和特点,那么微博语言能否体现出不同于其他研究 别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抽取 20 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用于其
当然,此时山水画中的林木正如此时期的山水画发展一样,还并
对张璪的松石作品,唐代诗人元稹曾写《画松诗》一首,曰:
不完全成熟,画树仍是“刷脉镂叶”,表现的对象也很单一,“多栖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
梧菀柳”。虽都是鸟栖息的梧桐与枝叶茂盛的柳树,但相对于前 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
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华
史梦娇
章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Magnificent Writing
[摘 要] 近年来,网络交际迅猛发展,微博以其即时、简洁、便利等特点对传统博客及其他网络聊天方式进行了补 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主要网络交际方式。因此微博作为一个前言的 研究课题,势必能够体现现代男女语言使用的新特点。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视角,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微博语言 进行了性别差异研究。
妙使用、字母或拼音缩写、巧用错别字,和新造词语。在所选的
50 份样本中,总体上女性使用更多的流行语,具体来看,两性偏
数据显示,女性在虚拟表达中同样显示出话语较多的特点, 向不同,女性更多使用数字和新造词语,如:555555,“宅女宅男”。
相比较而言,男性语言在微博中更为简洁。
而男性更多使用缩写和错别字的巧妙运用,如:HD(厚道),“杯
综上所述,山水画中树木形象的形成起源于人类对植物的
பைடு நூலகம்加强,尤其在小李将军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李思训的表 崇拜与想象,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
现树木所运用的线条,还是属于传统的“春蚕吐丝”式,到了李昭 们对树木的崇拜现象逐渐减少,并将树木作为文化意象的自然
道,他“变父之势”,落笔甚粗,秀劲有力,“勾勒树,落笔用笔亦粗, 之物,把华夏民族所特有的生活观念及思维与情感反映相融合,
1、语言与性别研究现状
内容不应作为研究样本。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第一位
2.2 数据分析。根据网络交际语言及微博用语的特殊特点,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语言的性别差异提出解释的是 Robin Lakoff. 笔者从话题选择、话语量、强化词、句末语助词、流行语五个方面
她指出,女性语言形式呈现羞怯,内向和低自信的特点,这由女 对微博语言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华
唐代前期墓室壁画中,皆有大量的以宫观为主要内容的山水图,
对于这一时期树木的表现方法及树木描绘的状况,画史上
一般称之为《宫苑图》,其中描绘众多的树木的形象。这其中以 有着诸多的记载。唐代朱景玄所著《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对王 章
唐初画家阎立本及其兄立德成就卓著,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山水 宰山水画作品的品评:“景玄曾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障:临江
[关键词] 网络交际;微博语言;性别差异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语言的性别差异开始成为社会语言 先针对话题选择方面的性别差异问题,笔者根据新浪微博对话
学的重要分支。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男女语言特点及差异 题类型的分类,将话题分为政治、财经、日常生活(情感和饮食)、
进行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交际中男女 时尚娱乐、体育、游戏动漫、教育考试、育儿和房地产。在每一类
性特定社会地位决定。Fishman 则认为男性具有话语控制权和
2.2.1 话题选择。英美语言学家研究认为,男女在交际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