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不饱和脂肪烃 .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σ键外,还含有π 键,它们可以产生 σ→σ*和π→π* 两种跃迁。 如果存在共轭体系,则随共轭系统的延长, 吸收带将明显向长波方 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强 在共轭体系中, 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称为K(Konjugation) 带。其特点是:强度大,εmax›104;位置一般在217~280nm λmax和εmax的大小与共轭链的长短及取代基的位置有关 根据K带是否出现,可判断分子中共轭体系的存在的情况。在紫外光 根据 带是否出现,可判断分子中共轭体系的存在的情况 带是否出现 谱分析中有重要应用。
紫外- §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 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查 三、结构推测 四、定量分析 单组分样品的定量分析 多组分样品的定量分析
一、 定性分析
1、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形状、波长、峰数目、强度、 吸光系数。 、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形状、 形状 波长、峰数目、强度、 吸光系数。 2、方法:对比法 、方法: (1) 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 (2) 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
3.芳香烃 .
苯有三个吸收带 E1带180∼184nm ε=47000 E 2带200∼204 nm ε=7000 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 π → π*跃迁特征吸收带 B带 230-270 nm
ε=200
π → π*与苯环振动引起; 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红移 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特征谱带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2带和B谱带。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λ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ε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LOGO
LOGO
3.2.3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己烷、庚烷、
CH3
环己烷、二氧杂己烷、水、乙醇等
(1)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 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π* 跃迁产生
的R 带。 (3)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 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 (4) 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
3.1 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metry) 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 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
它是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根据物质所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分光光度分析 法又可以分为紫外、可见及红外分光光度法。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乙醇 水 正己烷 乙醇 异辛酯 乙醚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339,665 280 300,665 270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50000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n* n*
n*,n*
n*, n* n* n*
由此可以看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包含有分子中 存在的化学键信息。其吸收峰的位置与分子中特定的 功能基团密切相关,是有机化合物、无机配位化合物 、生物分子的有效定性、定量分析手段。
LOGO
吸收光谱示意图 1 吸收峰 2. 谷 3. 肩峰 4. 末端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

例: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rO42- +2H+ = Cr2O72- +H2O 溶液中CrO42-、 Cr2O72-的颜色不同,吸光性质也不 相同。故此时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
五、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知识回顾: 有机分子化学键的类型 两种或以上的原子或同一种原子由化学键连接; 主要化学键类型:σ键、π键、n键 (1)化学键的形成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4.2 吸光度的加和性
多组分的体系中,如各组分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此时体系 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称之为吸光度的加和性。
A = A1 + A2 + … +An
各组分在同一波长处吸光度等于各自物质在此波长处的吸光度 之和,而此波长并不一定是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
Optical response: Absorbance, Emission, diffraction,
reflection, refraction, polarization,scattering.
1.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是一种光量子流,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
c /
频率 波长
光速=2.9979×108m· s-1 =2.9979×1010cm· s-1
粒子性
E h hc /
普朗克常数 h =6.6262×10-34J· s
电磁辐射
紫外光区: λ=180~400nm
波长
可见光区:λ=400~800nm
红外光区: λ=800~1000nm
在红外区域,常用波数代替波长,波数与波长的相互 关系为:
1/
σ单位:cm-1,物理意义:1cm 的间距内有多少个光波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1,3,5-己三烯
正己烷
258
n=4
1,3,5,7-辛四烯
环己烷
304
不共轭双键不发生红移。
C=O双键同C=C双键的共轭作用使n→*和→*跃迁的吸收峰都发生红移。
3)溶剂效应
01
02
03
04
05
极性溶剂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
pH值
Note: 测UV-Vis应注明溶剂
pH增大,苯酚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
1
2
特点:灵敏度高,实际工作中常用。
1
常将M与某L(显色剂)生成具有电荷迁移的配合物,然后进行含量测定。
2
-* 跃迁 配体具有双键的金属络合物
3
2.3光的吸收定律
郎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 入射光强度 吸光强度 反光强度 透光强度 + IS 散射光强度 均匀溶液,散射光小,可忽略
由于n—π共轭参与,使分子整体共轭效应增强。
取代基 苯环或烯烃(吸电子基)上的H被各种取代基取代,多发生红移。 空间异构
蓝移(紫移):使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效应。 影响蓝移因素: 1)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2)pH值 pH值减小,苯胺的π-π*吸收带蓝移n—π共轭参与少,使分子整体π共轭效应减少。
分子转动-转动能级(rotation)
分子整体能级 E=Ee+Ev+Er
01
03
02
04
05
分子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当有一频率v , 如果辐射能量hv恰好等于该分子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的能量差时,即有:
激发态
基态
ΔE电=1-20eV ΔE振=0.05-1eV ΔE转 在分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能量变化,电子跃迁能量变化最大,它对应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在区紫外—可见区。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n→π* 跃迁:主要是既含有C=C双 键,又含有C=O、C=S、N=O、N=N等杂原子的 有机分子,由于n与π*这两种分子轨道的能量 间距较小,因此,产生这种跃迁需要吸收的光 子在石英紫外区,其波长范围较宽,能被普通 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所利用。这类跃迁的几率 更低,其摩尔吸光系数约101~102 。
出射狭缝:使分析所需波长的单色光通过。
准光镜 光源
棱镜
成像物镜
入射狭缝
出射狭缝



棱镜单色器的结构原理示意
狭缝大小的影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中入射狭缝越窄,则光谱带上任 意一点的波长成分越纯,光谱的质量就越高; 出射狭缝越小,则产生单色光的带宽小、单色 性好、但能量小,影响仪器的信噪比。
第三章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分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 基本组成与结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 性能
第五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
第一节 概 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简称UV-V IS。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 见光的吸光度和通过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断物质结构的 分析方法,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又称 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单色器的组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入射狭缝:只许光源分一束光进入。
准光镜:将光源产生的光转变为平行光束, 使其照射在色散元件上的入射角均相等。
色散元件:为棱镜或光栅,将复合光色散成 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光。
成像物镜:将色散原件产生的单色平行光, 在其焦平面的不同位置聚焦,成为出射狭缝对应波长 的单色光。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ε1(CrO42- ) 1.84×103 4.81×103 1.88×103
ε2(Cr2O72- ) 10.7×102 7.24×102 1.89×102
求1.00×10-4 、 2.00×10-4 、 3.00×10-4 、4.00×10-4 M K2Cr2O7 溶液在 PH 5.60缓冲溶液中,用一厘米比色池在345、 370、400nm波长处测定时的吸光度?并分别于345 nm, 370 nm 及400 nm作吸光度对浓度的曲线,比较偏离吸收定律的原因。
按用途分: 常用比色池 0.5, 1.0, 1.5, 2.0厘米 微 量 池 0.5毫升以下 流 动 池 5-11微升
按材料不同分:
玻璃池
340-1000nm
石英池
200-340nm
紫外级石英池 185-220nm
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严格垂直于光束方向。
(四) 检测器 ( Detectors )
作用: 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CH3)3N 227
140 2520 600 100 900
C.n→π*跃迁 和π→π*跃迁
● ●
产生有机物最为有用的吸收光谱,n电子和π电子比较 容易激发,吸收峰波长>200nm,该两类跃迁要求分子中含有 不饱和的官能团,含有π键的基团就称为生色团或发色团。
这两类跃迁的吸收峰强度不同,前者的摩尔吸收系数 很低,仅在10-100范围内 ,后者这比前者大100-1000倍。
A. 几种光检测器性能的比较
光电池
光电管
波长(nm)
(Wavelength)
(photocells)
400-750
响应速度

(Speed of response)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杂原子电负性越大,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大。 λmax CH3Cl:173 nm,CH3Br:204 nm,CH3I: 258 nm
2020/10/25
(3)n →π*跃迁
由n电子从非键轨道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R 带),基团中 既有π电子,也有n电子,可以发生这类跃迁。如:
C=O, N=N, N=O, C=S
-OH、-OR、 -NH2、 -NR2、 -SH、 -SR、 -Cl、-Br
D. 蓝移
是指一些基团与某些生色团(C=O)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 收带向短波移动,这种效应成为蓝移,该基团称为蓝移基团 :
-CH3、-CH2CH3、 -O-COCH3
2020/10/25
E.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 εmax 增加时称为增色效应。 F. 减色效应
B. 助色团
是指分子中的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本身在紫 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当它与生色团连接后,使生 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大。
-OH、-OR、-NHR、-SH、-Cl、-Br、-I
2020/10/25
C. 红移
是指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与生色团连接后,使 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移动,这种效应成为红移,该基团 称为红移基团:
特点: (a). 与组成π键的杂原子有关,杂原子的电负性越强,
λmax 越小; (b). n →π* 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大部分吸收在
200 ~ 700 nm; (c). n →π* 跃迁的几率比较小,所以摩尔吸光系数比较
小 ,一般~ 102。
2020/10/25
(4) π→π* 跃迁
是π电子从成键π轨道向反键π*轨道的跃迁,含有π电子 基团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会发生π→π*跃迁。如含有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化合物。吸收一般在200 nm附近。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获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浓度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仪器和应用等方面,以及其在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首先,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其浓度或进行定性分析。

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紫外光波长范围为200-400nm,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800nm。

当物质吸收光线时,其分子内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能量取决于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这将导致光谱吸收峰的出现。

物质的吸收光谱图形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线对物质的吸收能力,吸收峰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为了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该仪器由光源、样品室、单色器、检测器和计算机等组成。

光源发出广谱连续光,在单色器中,只有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其他波长的光被滤除。

样品放在样品室中,光线穿过样品后到达检测器。

检测器将光强度转换为电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领域,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对药物溶液的吸光度测定得到药物的浓度,从而判断药物的纯度和含量。

在环境领域,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水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检测水样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对水质进行评估和监测。

同时,还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来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此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还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该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和色素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还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
照射光光子的能量(hυ)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 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不同的物质微粒 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 相同。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 吸光度(A)--波长(λ)曲线称--。 •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 • 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 高锰酸钾的λmax=525nm。 • 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形状不同,最大吸收波长
1852年,比耳(Beer)发现:
• 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b一
• 定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
• 光度A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

A= lg(I0/I)= k2 C
• --- 比耳定律

( C--有色溶液的浓度 k2--比例常数 )
• 将朗白定律与比耳定律合并起来:

A = lg(I0/I) = K b c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收光
颜色
波长范围

40/0n-m450

450-480
绿蓝
480-490
蓝绿
490-500
绿
500-560
黄绿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00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 分子、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就 转移到分子、原子上,使这些粒子由最低能态(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M + hυ → M* 这个作用叫物质对光的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课件PPT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课件PPT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课件
目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 实验技术 • 应用实例 • 展望与未来发展
01
引言
课程目标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操作 了解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课程大纲
第一章紫外可见Βιβλιοθήκη 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化学计量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学计量学中用于多元校正和模型构建,提高分析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方式。
蛋白质结构分析
通过对蛋白质的紫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推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生物活性物质检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于检测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 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吸收光谱的应用
01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02
金属离子的测定
03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通过比较已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可以鉴定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测量金属离子在特定波长下 的吸光度,可以测定金属离子的 浓度。
通过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紫外可见 区的吸收光谱,可以研究其结构 和功能。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三章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第四章
光谱分析的应用及前景
02
基础知识
光的性质
01
02
03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 动性质,包括振幅、频率 和波长等特征。
光的粒子性
光同时具有粒子性质,光 子是光的能量单位,可以 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1 紫外光谱法的特点
(1)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 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应用于共轭体系 (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 的分析。
(2)电子光谱图比较简单,但峰形较宽。一般来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信号较少。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 敏度高,检出限低。
(4) 吸收带分类
5.3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
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化合物 如甲烷和乙烷的吸收带分别在125nm和135nm。
(2)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最简单的乙烯化合物,在165nm处有一个强 的吸收带。
(3)共轭双烯
(4)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5)芳香族化合物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图2.30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5.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 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成的变化 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其吸收光谱, 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另外,外界因素 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 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成为一个宽带。所以,只 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 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物理 方法共同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ii 二取代苯
在二取代苯中,由于取代基的性质和取代位置 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a 当一个发色团(如 —NO2,—C=O)及 一个助色团(如—OH,—OCH3,—X)相 互处于(在苯环中)对位时,由于两个取代 基效应相反,产生协同作用,故λmax产生 显著的向红位移。效应相反的两个取代基若 相互处于间位或邻位时,则二取代物的光谱 与各单取代物的区别是很小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朗伯-比耳定律,是通过研究光在溶液中的吸收规律 获得的。显示了入射强度为I0的光在通过长度为b, 截面积为s的吸光体的示意图。
dx
I0
I
x0
x
x b
先考察吸收层厚度为dx的小体积单元内的吸收情况。
光强为 I x 的光束通过小体积单元吸收层后,减弱了dI x
dIx /Ix 表示吸收率。
根据量子理论,光束强度可以看作是单位时间、单位 体积内通过光子的总数,
dIx
/ Ix
可以看作是光束通过吸收介质时每个光子被 物质分子吸收的平均概率
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在近似分子尺寸的范围内,物质 分子与光子相互碰撞时才有可能捕获光子。
dx
I0
I
x0
x
x b
由于小体积单元无限小,因此在其中吸光的分子截面
积ds对总辐照截面积s之比 ds s 可以视为物质分子捕获光子的概念。
dI x Ix
ds s
若吸收介质内含有多种吸光分子,每一种吸光分子
都要对光吸收做出贡献,总吸收截面就等于各吸光
分子的吸收截面之和:
m
ds aidni
i1
a i 是在小单元体积中第i种吸光分子对指定频率的光
子的吸收截面,
dni是在小单元体积中第i种吸光分子m 的数目,m是能
吸光的分子的种类。因此: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当改变通过某一物质的 入射光的波长,并且记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 度时,这样就可以获得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范围刚好在紫外-可见光(200800nm)波段,因此当入射光的波长在200-800nm时, 所获得的吸收光谱就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在均匀、非散射时可成立,当介质不均匀,或有胶体、乳浊、悬浮体存
在时,入射光除了被吸收外,还有反射、折射损失,故所测A值比实际吸收要大许多,导 致偏离比尔定律。
引起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还有一些,如:溶质的性质变化、操作不当等等。
§ 2.3 影响显色反应的若干因素 (一) 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分子吸收光谱
①电子光谱 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中有许多电子能级,平时各电子都尽先进入低能级,处于基态。当
有光波照射这些分子时,轨道中的电子会吸收光波中的某些波长的光,使这束光中缺少某些波长的 光。电子本身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
象这样的情况下,被吸收的光往往波长较短,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本章主要讨论这一部分内 容。
红色), 1﹕3(pH 8~11.5 黄色,最稳定)三种不同颜色的络合物生成。
3、温度的影响:一般在室温.有些需加热. 4、显色时间的影响
5、溶剂的影响:可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仪器测量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可能来源于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和光源不稳
§ 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10-3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4 %~10-5 %的痕量组份。目 前,随着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有的已达10-9 %。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为2~5 %,这在微量分析中已是十 分精确的了。 2、特点:灵敏、快速、准确、简便。
cF2e

500 1 06 8.91 06mol/L 5.585
b A c8.9 0 1 .1 6 0 921.1 14(0L/cm m o)
答:该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 L/mol·cm。
2.2 比尔定律的局限性和产生偏离的因素 在光度法中有一条标准曲线,应该是直线,但是在实际绘制中却常常出现弯曲情况。如果标
电磁波谱可以包括如下种类: 无线电波>微波>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x射线>γ射线
光的波长与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ν=c/λ
白光与光谱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光的吸收与发射
三、吸收光谱 1、原子吸收光谱
当原子外层电子有选择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谱时,通过该原子的光中就缺少了该波 长的光。在光谱上就有若干条黑线,象这样建立起来的分光光度法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对于可见光吸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来说,一般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选择性好,干扰少,或者干扰容易除去。 2、灵敏度高 3、有色络合物组成恒定,符合确定的化学式 4、有色络合物组成稳定,不易受光、热、空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5、有色络合物与显色剂,被测液之间的色差要大。一般Δλ≧60nm 为好。 所谓 即: Δλ=∣λMR-λR ∣
透光率 T 在光度分析中,有时还用透光率来表示光的吸收程度: T = I/I0 。透光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
它与吸光度A的关系为:
Alog1logT T
例: 已知Fe2+浓度为500微克/升的溶液,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比色皿长2cm,在波长508nm 处测得吸光度为A=0.19 ,计算摩尔吸光系数ε。 解: 根据: A =εbc
生改变,从而使比尔定律失效。 一般来说,C 越大,偏离也越大。
所以比尔定律只在浓度小于0.01mol/L稀溶液中成立,适用。
(二) 非单色光所引起的偏离
在朗伯-比尔定律中A=εbc ,ε是一个与波长有关的常数,对于同一个有色吸光物质来说, 不同波长的光其吸收大小不同的,即ε是不同的。
如果在分光光度计中使用的光不是单一波长的光,而是由许多波长的光组成的,那么就 会引起A的数值发生变化,而且波长相差越大、波长范围越宽误差越大。
显色剂的用量
显色剂的用量对显色反应是否完全和测定结果的 准确度有很大影响。
MRMRR:显色剂
显色剂的用量要通过实验确定,也就是作A-R曲线来确定。
A
A
A
吸 光 度
吸 光 度
吸 光 度
ab 显色剂浓度 R
ab 显色剂浓度 R
显色剂浓度 R
(3)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如:磺基水杨酸与Fe3+的显色反应在不同酸度时可以有1﹕1(pH 1.8~2.5 紫红色),1﹕2(pH 4~8
§ 2 基本原理
§ 2.1 光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Beer’s Law)
吸光度 A = lg ( 1 / T ) = lg ( I0 / I ) = a b c A 为吸光度,I0 为入射光,I 为出射光,b 为溶液厚度,
a 为比例常数,吸光系数。 质量吸光系数 K — 浓度 c 单位为 g/L ; 摩尔吸光系数ε —浓度 c 单位为 mol/L。
作图得:
可见当T=0.368或者T=36.8%时,即:A=0.434 时,仪器的测量误差最小。从上图可知,在T =15-65% 、或者是:A=0.2-0.8范围内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注意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条件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式中 E 为光子能量, h 为普朗克常数, h = 6.626×10-34J·S c 为光传播速度,c = 3 ×1010 cm/s λ 为波长,ν为频率 。
E= hν= hc/λ
二、光谱的划分 光是电磁波,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波长是不同的。白光是由许多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一种
单一频率的光,叫单色光。日光(太阳光)是由一个连续的光谱系列所组成。它可以被三棱镜分解成一 个连续变化的光谱系列。
准曲线弯曲,测定数据必带来很大的误差,故应努力找出原因设法解决之。一般来说引起标准曲 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比尔定律为:A=KC即A∝C 这是在溶液很稀的情况下,即各溶质质点互不干扰时才成立。 当溶液较浓时,溶液中的有色配合物会互相吸引、排斥,光线在质点之间发生反射,使出射光线发
E振0.05~1ev25~1.25m红外吸收光
E转0.00~50.05ev25~025m远红外吸
分子能量的变化是电子运动能量变化、分子振动能量变化与分子转动能量变化的总和。 ΔE =Ee +Ev + Er
波长200~400nm范围的光称为紫外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大约在400~750nm之间,称为 可见光。
1.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改变试样的称量和改变溶液的稀释度等。 2.选择不同厚度的比色皿。
思考题
CuSO4溶液显蓝色,它吸收(
)nm范围内的光
2、吸光物质与吸光度 一般来说,吸光物质浓度越大,在一些特定频率上的光被吸收也越多,颜色看上去也越深。
可见光的吸光光度法就是根据这一定律建立起来的。 一般来说,不同物质在不同的波长上有最大吸收。根据这一性质,使用连续变化的单色光
(只含一种频率的光)进行扫描,就可鉴别不同的化合物。光谱定性就是以此为根据的。
等。如果测量误差以光电流表示为Δi,相当于光强的误差ΔI,由此引起透光率的误差为ΔT 。对于同 一光度仪器,ΔT基本上为一常数,一般为0.01~0.02 。
在光度计中,透光率的标尺刻度是均匀的.吸光度与透光率为负对数关系,故它的标尺刻度是不均匀 的.同样大小的ΔT在不同A时所引起的吸光度误差ΔA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清楚地从下图吸光度和 透光率的关系标尺看出,A值越大,ΔT引起的ΔA也越大。
故在仪器制造厂里总是尽可能使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宽度小一点,目前普通仪器是6 nm, 较 好一点为2 nm。
(三) 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1)有色物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所引起的偏离。
由于大多数的有色物质都是弱酸、弱碱或者是配合物。当浓度 C 改变时,它们的电离 度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当 C 增大时,电离度变小,使有色质点增大过多,从而使吸光度A 也偏大,结果使之偏离比尔定律。
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
E EEE 分 电 ▲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
能级的过程 能级E 差 hhc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小顺序
E E E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E电 由光于谱分具1子有~吸“收2带中状每0e吸个收电v”子 能的级特上点耦。合有0许.多0的6振~-转1能.2级,5所m 以处于 紫外紫 -可见光外 区的可 电子跃迁见 而产生吸 的吸收 收
四、分子吸收与显色的关系
1.
补色
有色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入射光被选择性吸收一部分光使透过光的组成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有
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补色,各种光的颜色关系如下:
物质的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吸收光
波长范围/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50
朗伯-比耳定律 在一定的条件下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
此为光度法中最基本的吸收定律,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当规定c单位为 mol/L, b为cm时,K用ε代表(称摩尔吸光系数),此ε值手册上有许多数据可参考。 ε值还与温度、光的波长有关,与吸光物质的本性有关。
吸收度的加和性 A总λ=A1λ+ A2λ + A3λ +----+ An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