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套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①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

、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②,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

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

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宋文献公集》)【注】①狸狌:野猫。

②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束氏日市肉啖之愿为市鞍马B.竟不知世之有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C.沿鼠行不敢下求之下流,固颠D.鼠度其无技关山度若飞(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

②熙熙:和乐的样子。

③如也: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下联:狎狌________【答案】(1)A(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解析】【分析】⑴B: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最终,最后;C :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下方,下游;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公亦以此自矜C. 徐以杓酌油沥之D.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B.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解析】【分析】(1)A.做,担任。

B.等到。

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D.于是。

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及\鲁肃过寻阳C.曝麦\于庭D.不觉潦水\流麦(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③妻尝之田尝:________④时天暴雨时:________(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C.妻尝之田康肃笑而遣之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

【答案】(1)D(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3)B(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

②竟:终。

③绝:死。

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母未时上山采薪..( ) (2)幼女随之不及.( )(3)母薄.暮负薪归( ) (4)或.堕井(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1. (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2.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 (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女儿。

(2)狗依偎在旁边,(女儿)竟然没有死。

4.文中的犬忠诚、讲义气、重感情。

第2篇杨万里忧国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 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必大无善.语( ) (2)尝.筑南园( )(3)属.万里为之记( ) (4)亟.呼纸书曰(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我能用“�M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三国志》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④遂往诣蒙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见闻录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名词,自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其:代词,这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A B C D F) (E)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D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5.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①从个人情况看:②从道理上讲:①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①籍贯②姓名③身世④家世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答: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答: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七、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解释: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可补充为“”;“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不使之学令其作诗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

我还自扬州省略介词:“受之天”可补充为“”;“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

受之于天借于旁近与之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自扬州还八、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哀伤,痛惜哀伤,惋惜九、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C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B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本文《》选自宋代编的一书。

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

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后一问意近即可)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意近即可)8.“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排比。

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答:动作描写。

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