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部分笔记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大全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韩愈
第3章 柳宗元
第4章 欧阳修
第5章 苏洵
第6章 曾巩
第7章 王
谢谢观看
目录
07 第7章 王安石
09 第9章 苏辙
08 第8章 苏轼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 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大全集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柳宗元
苏辙
博爱
鉴赏
王安石
苏轼
陈见颇
文章
韩愈
史论 苏洵
世俗
散文
议论
史实
天下
故事
全集
一生
01 第1章 前言
目录
02 第2章 韩愈
03 第3章 柳宗元
04 第4章 欧阳修
05 第5章 苏洵
06 第6章 曾巩
第19课的笔记
第19课的笔记
以下是第19课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9课:唐宋变革与市民文学的兴起
1. 唐宋变革:
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由中世纪进入近现代。
这一变革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市民文学的兴起:
随着唐宋变革,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市民文化也相应地兴起。
市民文学就是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说、戏曲、曲艺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市民文学的出现满足了市民阶层对娱乐和审美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3. 市民文学的特点:
市民文学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形式多样,以小说、戏曲、曲艺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市民阅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4. 重要代表作品:
唐代的《西厢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明清的《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
5. 意义和影响:
市民文学的兴起对中国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还促进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市民文学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科举词汇考释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科举词汇考释王中宇【摘要】Notes on the Tan g and Son g Ci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oral vocabulary book. More than 200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in the historical not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re re-searched with 91 items attached in the Reference Book .There is a textual research of eight imperial ex-aminations vocabularies such as “DaMaosao”,“Kui”,“Lanluo”,“Lanlǚ”(蓝缕),“Lanlǚ”(襕缕),“Shaowei”,“Wuji”and “Jingqie”.%《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一部搜罗宏富、训释精当的口语词汇著作,对200余种唐宋史料笔记中出现的新词新义进行考释探讨,后附九十一条“语辞备考录”。
对“语辞备考录”中“打冒氉”“魁”“蓝罗”“蓝缕”“襕缕”“烧尾”“无籍”“精切”8个词进行考释。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唐宋笔记;词语考释;语辞备考录;科举词汇【作者】王中宇【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1王锳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一部研究唐宋史料笔记词汇的训诂著作,全书所收词语标目总计三百,附目一百四十五,分列三百五十条,备考词语词条共九十一条。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主要研究唐宋两代的口语词汇,这对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汉语词汇研究都有重大的语言学价值。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的语料来源是口语化程度高的唐宋的笔记小说,相对于正史和韵文材料而言,笔记小说不受政治和文体的限制,所以保留了当时大量的口语词汇。
古文史唐宋笔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六年级上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宿建德江》1. 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2. 主题: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3.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 重点诗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
描写了日暮时刻,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明月似乎离人更近了。
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孤身一人的异乡游子的孤独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 译文:黑云像打翻的墨水一样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 重点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打翻的墨汁,把雨比作跳动的珍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日雷雨的特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 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 主题:这首词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 译文: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范成大笔记六种
范成大笔记六种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范成大笔记六种》收录了宋代范成大的六篇笔记,分别为《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梅谱》《菊谱》。
其中《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四种属游记,是作者于南宋乾道六年出使金国及乾道八年赴广西南路桂林、就知静江赴仕途中的考察日记。
《揽辔录》逐日详细记载了从宋、金分界线的泗州(根据隆兴和议)进入金国直至金国及府、县、镇间的距离里程,还考察了一些名胜古迹,是研究金代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唐宋诗文笔记所见唐人文体娱乐活动考述
了唐人对游戏精神和生命诗意的追求。
关 键词 唐 代 日常生 活 文体娱 乐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鼎盛时期 ,在有唐近三百 廷 中常于宴会或庆典时做压轴表演。 据《 文献通考》 载:
年间 , 国力强 盛 , 经济发达 , 文 化 繁荣 , 对外 交 往 频 繁 , “ 角力戏 , 壮士裸袒相搏而角胜负 , 每群戏毕 , 左右军鼓 宗教 兴盛 , 唐人 的 E l 常生 活亦 可谓 丰 富多彩 。 本文 拟从 大鼓而 引之 。 ” 可见 其 十分激 烈 , 扣 人心 弦 。 唐穆 宗屡 至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角力竞技 : 拔 河、 角抵、 竞渡
园 …… 寻人 相 扑朋 中… …拳 手轻 捷 ” , 赢 人无 数 , 人称
蒙万赢” , 从而师之者无数 , “ 仅五陵年少 , 幽燕游侠 , 1 . 拔河, 古又称牵钩 。“ 以大麻绳 , 长 四五十丈 , 两 “ 。在 民 间 , “ 五陵 、 鄱阳、 荆楚 之 问 , 五 头 分系 小索 数百 条挂 于 前 , 分两 朋 , 两勾 齐挽 。 当大 缒 相从 诣教 者无 数 ” 水戏则竞渡 , 街坊则相拂为乐” ( 《 角力记》 ) 。 相 之中, 立大旗为界。震鼓 叫噪 , 使相牵引 , 以却者为输” 月盛集 , 即角力 。 ( 唐・ 封 演《 封氏闻见记》 ) 。 常在军中进行 , 为练兵之用。 拂 为方言 ,
节 日时 召二 军 表 演 。唐 明皇 《 观 技 河 俗戏 并 序 》 中说 :
3 . 竞渡。 竞渡 , 是一种古老的游戏 , 即赛龙舟。 唐代
帝王、 民间均积极参与。 “ 急舸争标排荇 “ 俗传此戏必致丰年 , 故命北军 以求岁稔 。 ” 并在诗中赞 竞渡之风盛行 , 轻帆载浦触荷来 。” ( 李适《 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 是 日: “ 北徒恒贾勇 , 拔拒抵长河。 ” 宫廷 中常设此戏。 唐武 度 , 玄宗常在兴庆池观竞渡 , 穆宗于 平一《 景龙文馆记》 载: “ 四年清明, 中宗幸梨园 , 命侍臣 唐代竞渡的真实场面。 唐・ 李冗《 独异志》 ) 竞渡时“ 鼓声三千 为拔 河 之戏 … …时七 宰相 二 驸 马为 东朋 ,五将 三相 为 鱼藻宫观竞渡。( 两 龙跃 出浮 水来 。棹影 斡波 飞万 剑 , 鼓 声 劈浪 两朋 , 仆射韦巨源 、 少师唐休璨应 。 以年老随绳而踣 , 久 红旗开 , ( 张建封《 竞渡歌》 ) 。 “ 雷奔电逝三千儿 , 彩舟画 不能起 , 帝以为笑 。” ( 《 唐语林》 卷5 《 补遗》 亦有相 同记 呜千雷” 喧江雷鼓鳞 甲动 , 三十六龙衔浪飞” ( 李群玉 载, 只是 文 字稍 有 出入 ) 有 时拔河 参 与者 可达 千人 。薛 楫初射晖。 竞渡时在湖外偶成章》 ) 。竞渡结束 , 各有输赢 。在民 胜《 拔河 赋》 记: “ 皇帝大夸胡人 , 以八方平 泰 , 百戏 繁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康震教授在评说唐宋八大家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根据康震教授的评说,整理出一份读书笔记,以供大家参考。
一、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1.唐宋八大家概述康震教授认为,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他们在文学上各有特色,共同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2.各大家文学特点(1)韩愈:以道自任,主张文以载道,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2)柳宗元:擅长寓言,寓意深刻,讽刺性强。
(3)欧阳修:文章平和醇厚,注重情感抒发。
(4)苏轼:才情横溢,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
(5)苏洵:文章纵横捭阖,善于议论。
(6)苏辙:文章稳健扎实,富有哲理。
(7)曾巩:文章严谨,注重实际。
(8)王安石:文章议论风生,提倡变法。
二、读书笔记1.唐宋八大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通过阅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的文章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重视思想性:唐宋八大家认为文学应具有教化作用,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2)注重情感表达:他们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追求形式美:在文章结构、辞藻、声韵等方面,唐宋八大家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2.唐宋八大家的人格魅力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他们敢于直言,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后世的影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被后人传颂不衰。
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通过康震教授的评说,我们对唐宋八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阅读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文学智慧,还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复习笔记
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笔记柳宗元悄怆幽邃:使-----凄凉;使-----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1所谓“一代有一代之一”,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
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想起某个时代。
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
这些文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如山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
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
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
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
唐帝国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即使在安史叛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
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
盛唐诗人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
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
村居苦寒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01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02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03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04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05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06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刚点校07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08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09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10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桎王栋撰朱杰人诚钢点校11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12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13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14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15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6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17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18铁围山丛谈 [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19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20春渚纪闻 [宋]何薳撰张明华点校21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22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23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24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25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26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27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28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29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30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张富祥点校31唐语林校证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32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 [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 [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山志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池北偶谈全二册 [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 [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 [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 [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 [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浚师撰盛冬铃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履园丛话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大致的,可能有遗漏或讹误)。
[笔记]唐宋八大家翻译总
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很周全,要求自己却很低。
4、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对人要求)周全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低了,所以自己的得益就少。
5、外以欺于人,内已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吗?6、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他虽然有这种优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道,他虽然擅长这种技能,但这种技能的作用不值得称扬。
7、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优点,追究人家的过去,而不看人家的现在,生怕别人有了好的名声。
8、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9、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这样,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10、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在脸上表露出高兴地神情。
11、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就跟着来了。
12、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却希望名誉发扬光大,道德得以施行,实在难啊!13、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居于上位而将有所作为的人,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记住它,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玉壶清话》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又称《玉壶野史》,十卷,北宋文莹撰。
《玉壶清话》是文莹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于荆州的又一部野史笔记,内容、体例与两年前所撰《湘山野录》、《续录》相仿。
本书前八卷近一百六十条,杂记北宋开国至神宗朝百年间君臣行事、礼乐宪章、诗文逸事、市井见闻等;而第九卷《李先主传》、第十卷《江南遗事》,则详细记录了五代后期南唐政权“累世之隆替”、“圣贤治乱之迹”,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谈诗论文之语,清曹溶则冠以“玉壶诗话”辑入《学海类编》,显现它的诗话价值。
明初编修《永乐大典》后,逐渐散阙,仅得前五卷流传,天一阁范钦等人抄访得后五卷,遂合成十卷刊行。
《玉壶清话》现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说郛本》;称《玉壶野史》则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今有:《玉壶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玉壶清话》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鸡肋篇》宋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三卷。
北宋末年庄绰撰。
庄绰字季裕,约宋钦宗靖康年(1126)前后在世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说是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误。
生卒年均不祥,约北宋末前后在世。
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
”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原州通判等。
宋室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官,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学有渊源,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
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
庄绰博物洽闻,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见闻广博,《鸡肋篇》中记载了大量全国各地民俗、物产、饮食和医药知识,对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状况有一定帮助,如记载“皂荚”的制作过程:“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定州丝绸织花的独特方法:“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笔记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笔记摘要:一、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二、唐宋词的著名词人和作品三、唐宋词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四、唐宋词的现代意义和应用正文: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故称为唐宋词。
它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形式,通常由词牌、词调、词句和词意组成,具有浓厚的音乐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著名词人和作品,文学价值和影响,现代意义和应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唐宋词起源于唐朝,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而唐宋词则继承了唐诗的抒情传统,并将其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宋词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能够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唐宋词的著名词人和作品唐宋词的著名词人众多,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唐宋词的代表作。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唐宋词的经典之作。
唐宋词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它以抒情为主,能够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唐宋词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发展。
唐宋词的现代意义和应用虽然唐宋词起源于古代,但它的现代意义和应用仍然值得探讨。
唐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可以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唐宋词也可以应用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如音乐、影视、游戏等领域,为现代社会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浓厚的音乐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它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著名词人和作品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方法精讲-数量1 唐宋(笔记)(1)
方法精讲-数量1主讲教师:唐宋授课时间:2018.06.13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数量1(笔记)【注意】1.国考大纲中,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但2011年~2018年中只考了数学运算,没有考到数字推理,考到的概率非常低。
2.数学运算是必考题型,省部级是15道题目,地市级是10道题目。
省部级一共是135道题,数学运算每道题0.7分,地市级一共是130道题,数学运算每道题0.7分(80%~90%的职位都是地市级职位)。
3.方法精讲阶段(必修课):(1)三大方法(第一天):代入排除法、数字特性法、方程法。
(2)六大题型:(第二天~第四天):①工程问题、行程问题。
②经济利润、排列组合。
③容斥原理、高频几何问题。
4.学霸养成(选修课):周期、最值、线段法、浓度等。
在国考中考查量不多,不会年年考查,后期有学霸养成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听。
课前测验1.(2015国考)小李的弟弟比小李小2岁,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
1994年,小李的弟弟和小王的年龄之和为15。
问2014年小李与小王的年龄分别为多少岁:A.25,32B.27,30C.30,27D.32,25【解析】1.正确率78%。
【选B】2.(2017福建)如下图,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分别写着连续的6个整数,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的和都相等,则这6个整数的和为:A.53B.52C.51D.50【解析】2.正确率76%。
【选C】3.(2017河南)公司销售部门共有甲、乙、丙、丁四个销售小组,本年度甲组销售金额是该部门销售金额总数的1/3,乙组销售金额是另外三个小组总额的1/4,丙组销售金额比丁组销售金额多200万元,比甲组少200万元。
问销售部门销售总金额是多少万元?A.1800B.2400C.3000D.3600【解析】3.正确率64%。
【选C】第一节代入排除法例1(2015国考)小李的弟弟比小李小2岁,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
3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笔记,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的作者、朝代、诗句、诗意、注释、赏析等:1. 《宿建德江》作者: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②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③客:指诗人自己。
④野旷:空旷的原野。
⑤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⑥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和人更接近了。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正是夕阳西下时分,诗人油然而生旅愁。
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淸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在诗人孟浩然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宿”字告诉我们,诗人寄宿在建德江边,他停靠在一条孤船上,默默地注视着那情感的小洲,一天又过去了,夜幕降临,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极为单调而凄清。
天空的白云很快的飘过,江畔的树木被拉得长长的影子也很快的移过。
只有那孤舟中的诗人徘徊在暗淡的夜色中,望着漫天的烟雾,面对着孤独的小洲和江水清澈见底的倒影,却无法排遣内心的愁闷。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统八年(1075)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又叫看经楼、先德楼。
③醉书:饮酒醉时作书。
④遮山:遮盖了山峰。
⑤白雨跳珠:形容雨点很大,落在湖中溅起像珠子的水花。
忽:突然。
如:像。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烈日当空时苦热难熬,骤雨突降时更令人心惊胆战,真是变化莫测。
可诗人用“翻墨”“跳珠”一比一拟写出天色变化之快及来势之猛,又用“卷地风来”“水如天”等连用八个比喻写出雨过天晴后的壮观景色。
这是何等的笔力!当你想身临其境时,只要合卷回味,脑海便会出现一个个动人的画面。
唐宋八大家纪录片的观看笔记
唐宋八大家纪录片的观看笔记I recently watched a documentary series on the Eight Great Masters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唐宋八大家的纪录片。
The series focused on the lives and works of eight prominent Chinese writers, poets, and essayists from the Tang and Song periods.这部系列聚焦于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中国作家、诗人和散文家的生平和作品。
It was fascinating to lear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literary contributions of these influential figures, and how their works continue to resonate in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了解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文化和文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何在今天的中国文学中产生共鸣,这真是令人着迷。
One of the masters featured in the documentary was Han Yu, known for his classical prose a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纪录片中介绍的一位大家是韩愈,他以他的古典散文和对儒家传统发展的影响而闻名。
Another master highlighted in the series was Ouyang Xiu, a prolific writer and statesman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litical reforms during the Song dynasty.系列中突出显示的另一位大家是欧阳修,一位多产的作家和政治家,在宋代对中国文学和政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央视唐宋八大家笔记
央视唐宋八大家笔记The "Eight Great Mas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s a term used to collectively describe eight influential and renowned Chinese calligraphers and painters from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这个术语用来集体描述唐宋时期八位有影响力和著名的中国书法家和画家。
These eight masters were Wang Xizhi, Wang Xianzhi, Wang Xun, Wang Xianzhi, Yan Zhenqing, Liu Gongquan, Su Shi, and Mi Fu. 这八位大家分别是王羲之,王献之,王珪,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和米芾。
They were not only master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ut also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他们不仅是书法和绘画的大师,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Their works have been highly revered and studied for centuries, contributing grea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他们的作品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尊敬并被研究,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Each of the eight masters had their own unique style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aking them distinct from one another. 每一位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贡献,使他们各具特色。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摘抄笔记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摘抄笔记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唐宋八大家犹如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文字,如同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最近,我沉浸在对唐宋八大家的研读中,做了不少摘抄笔记,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带着千年前的墨香,让我沉醉其中。
先来说说韩愈吧,这位被尊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的大家,他的文章气势磅礴,雄奇奔放。
我摘抄过他的,其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一句简单直接,点明了师者的重要职责。
韩愈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他大声疾呼:“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他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就是那样的直抒胸臆,让人读来心潮澎湃。
柳宗元呢,他的山水游记简直妙不可言。
中的,我反复摘抄玩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一段对小石潭的描写细致入微,我仿佛跟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地靠近那清幽的小潭。
那清澈见底的潭水,形态各异的石头,还有摇曳多姿的树木藤蔓,都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
说到欧阳修,就不能不提他那脍炙人口的。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他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滁州的美景和醉翁亭的独特位置。
读着这些文字,我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能看到那连绵的山峰,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
还有曾巩,他的文章平正周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他从墨池的由来展开论述,探讨了书法成就并非天成,而是需要刻苦努力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唐宋部分学习笔记一、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1、“兴寄”和“风骨”说答:这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要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2、陈子昂的风骨说的内涵是什么?答: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
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
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3、陈子昂的“兴寄”说的内涵是什么?答: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
“兴寄”的一般概念是托物寄兴,抒写情性,但把它与陈子昂关于恢复正始之音的主张联系起来理解,提倡“兴寄”,就是要恢复正统儒家诗论所强调的“言志”的传统。
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4、陈子昂的“兴寄”和“风骨”说对后世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陈子昂的代表诗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著名的短诗《登幽州台歌》都是体现他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骨峻之作。
他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以来齐梁余风的影响,揭开了唐诗革新的序幕,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代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陈子昂的友人卢藏用说:“道(按指诗道)丧五百年而得陈君。
……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金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八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5、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是什么?答: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就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判,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6、陈子昂的的诗歌复古观点是什么?答:陈子昂是唐初文学复古的积极倡导者,《修竹篇序》表现了他关于诗歌复古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复古,具体的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使诗歌创作回到汉儒所强调的“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上面去。
陈子昂的诗歌复古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在唐代有重要影响,但都是就他在文学中恢复正统思想而言的。
至于对唐朝诗歌繁荣的贡献,实在谈不上。
二、杜甫《戏为六绝句》7、简介杜甫及《戏为六绝句》答:杜甫,字子美,世称“杜拾遗”或“杜工部”。
本文不但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形式,而且对诗歌创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这六首绝句讨论诗歌遗产的学习和继承问题。
本文也是针对“好古者遗近,务实者去华”,割断历史,笼统否定六朝以至唐初诗歌的倾向而发的。
杜甫提出对待前人诗歌的基本态度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以“风雅”为准的,表现了杜甫的正统观念,他强调“风雅”,也含有肯定风诗和雅诗能抒自然真情的意思。
总之,文学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没有六朝文学在内容形式上的发展,绝不会有唐代文学的繁荣。
8、简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骂,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戏为六绝句》)。
答:杜甫表明自己论诗并无古今的成见。
他对齐梁文学的淫靡文风是持明确的批判态度的,他看到了齐梁文学的不足,故不愿步其“后尘”。
但对齐梁文学又是有分析的,认为其“清词丽句”还是应当予以重视的,不能全盘否定。
认为这样做了,才能与屈宋并驾齐驱,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
9、解释“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答:(1)别裁伪体,谓去伪存真。
别:别择;裁:裁去;伪体:指模拟因袭没有生命的东西;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应该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而最后归依于风、雅。
(2)杜甫提出了广泛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主张,其中也包含着“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
转益多师,熔今铸古,把艺术修养建筑在博大深厚的基础上,才能使完美的形式表现充实的内容,而接近于反映现实的风雅。
三、皎然《诗式》10、什么是皎然诗歌理论中诗歌创作“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答: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这是诗歌创造中存在的实际情形。
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
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
前者,陆机等已有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
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
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
11、皎然的“两重义以上”是什么意思?答:皎然注意到高意境的作品完成之后,便有了超越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至不尽的审美意味,提出了“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看法。
那么,所谓“两重义以上”,就是说好的诗歌作品具有文字表层意义之外的多重意义,无尽的情致,这样的作品自然“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能激起读者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景。
12、请解释一下皎然的“取境”说。
答:皎然在他的诗论著作《诗式》里探讨了诗歌意境的创造问题。
提出了“取境”说。
关于诗歌创作中的“意”与“境”的关系问题,皎然认为,诗歌创作,是诗人的情意受外界触发而起,情意又要凭借境象描绘来抒发。
所谓“诗情缘境发”。
因此,就有个“取境”问题,“取境”就成了诗歌创作的品格高下,风格类别的关键。
他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非常重视如何“取境”。
其“取境”说包含:(1)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2)有的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3)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
前者,陆机等已有关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
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
(4)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取境的“高手”。
13、皎然《诗式》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本文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论诗专著,作者皎然,原名谢清昼,人称昼上人。
著有《诗式》、《诗议》、《评论》等著作。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大量诗人用创作实践扭转了六朝雕琢浮艳的积习。
于是,重内容,尚自然,贵复古之风大盛。
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种拾前人复古牙慧的极端:为内容是重而轻视艺术,听任自然而忽视创造,贵古贱今。
杜甫曾批判过这种倾向。
皎然在这种形势下发表了一些观点:他充分肯定了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创造,与圣人制经有同等价值。
因此,他既不忽视作品的内容,又很注意艺术形式,既崇尚自然,又非常强调艺术创造,既不反对继承又极力提倡变革。
皎然在诗学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对诗歌意境的阐说。
他认为,最好的诗应当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辞采,而流于自然”的。
他既要求作诗应当充分抒情达意,且又不主张在文字上斤斤计较,甚至赞成“废言尚意”。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他提倡“假象见意”。
就是主张借助形象来传情达意。
(《团扇二篇》主要观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命题。
也就是认为诗歌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思想情感的。
他所说的“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能够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典型生活环境或精神状态。
它来自客观世界,但又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观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皎然所谓的“境”,既要求“气象氤氲”,又要求内涵“意度盘礴”,是经过精心选择和构思的产物。
这种“境”由“象”构成,但又与“象”不尽相同。
它是多种具体形象的有机组合,特别强调通过“象”与“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动态趋势来启发读者。
因此,它比“象”的涵义更丰富也更明确。
皎然把有无意境和意境创造的程度作为衡量诗歌作品优劣的主要艺术标准。
认为诗作的艺术效果首先是由“取境”决定的。
“取境”就是创造意境。
它必须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
总之,“诗情缘境发”是皎然的诗歌理论中一个基本的范畴。
应当说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
他所阐明的意境说,开创了我国诗歌理论的新局面,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诗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它是我国传统诗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外,皎然在阐明诗歌创作原则时提出的“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迷”、“六至”等,闪耀着辩证的光辉。
《辨体有一十九字》中关于诗歌风格的阐述,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四、白居易《与元九书》14、怎样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答: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
他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不过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所谓“为时”“为事”就是主张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
15、白居易关于的诗论主张是什么?白居易,字乐天,中唐大诗人。
文学复古问题,初唐已经提出,到了中唐,复古更成了强大的文学思潮。
初唐的复古意在巩固刚刚建立的大统一的唐王朝,中唐的复古突出的带有补偏救弊的目的。
中唐,元缜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既有为王朝利益服务的一面,又有揭时政之败坏,哀民生之多艰的进步的一面。
《与元九书》表明,白居易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是痛感于“诗道崩坏”,因而“欲扶起之”。
而他所欲扶翼振兴的“诗道”,基本上继承了汉儒关于诗歌有补于政治的功利观。
他强调“补察时政”,“泄导入情”,当然还是为了有利于“王化”、“治道”。
白居易关于诗的最高标准是“六义”,而对“六义”,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
按照这个标准,文学应为时政而作。
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