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概念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电学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运动学1. 物体的位置:位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用图象来描述运动、用函数来描述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力与摩擦力:胡克定律、摩擦力的类型及计算。

3. 静力学:静平衡、平衡力的条件。

4. 动力学: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及冲量定理。

5. 万有引力:质点的万有引力、行星的运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弹力与重力的比较。

三、能量与动量1.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与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守恒、机械能的应用。

2.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阻和电阻器。

2. 电压与电功:电压的概念、电压和电动势、电功和功率。

3. 理想电源电路:理想电源的作用、电流分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半导体与 PN 结:半导体的性质、PN 结的形成、PN 结的特性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善于与实际应用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a 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12V V V 2+=平均.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t 0v v t a =+ 2位移公式201v t 2x at =+ 3速度与位移式22t 0v =2ax v - 4平均速度公式()0t v v v 2x t +==平均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t2v v v 2t +=.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的关系为v 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易错现象: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v gt = ②位移公式:21h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t v 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2h t g= 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方向与v 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t 0v v gt =- ②位移公式:201h v t 2gt =- ③速度—位移公式:22t 0v v 2gh -=- 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0v t g =上升的最大高度20v h 2g=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 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CA 相等,同理tAB =tBA .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1 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相遇和追及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A B0x x x-=,且A BV V≥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A B0A Bx V Vx x-=≤,且易错现象: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3摩擦力的大小:①滑动摩擦力:f Nμ=说明:a、F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N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无关.N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 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易错现象: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六、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2、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1F 和2F 在同一条直线上a.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 中较大的b.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那个力向.②1F 、2F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O F 1F 图1-5-1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F2.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易错现象: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七、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3、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 合=0或∑F x =0,∑F y =0a 、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b 、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 、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 合x = F 1x + F 2x + ………+ F nx =0F 合y = F 1y + F 2y + ………+ F 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九、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 ma=合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十、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易错现象: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十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3注意点: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2、关于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运动的描述(一)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二)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三)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四)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五)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六)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七)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 v₀+ at (v₀是初速度,v 是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运动时间)(三)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₀t + 1/2 at²(四)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² v₀²= 2ax(五)几个重要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 / 22、中间时刻的速度:vₜ/₂=(v₀+ v) / 2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 aT²(T 是时间间隔)三、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性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量。

按照不同性质,物理量可分为标量和矢量两类。

2. 常用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介绍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速度(米/秒)、加速度(米/秒²)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称之为质点。

2.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系统和参照系:系统是指进行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参照系是用来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标准。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其运动轨迹是直线,则称之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某一瞬间的速度。

2. 速度的代数和矢量表示: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包括数值和方向两个方面。

3. 速度的相对性和加减法规则: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加减法规则要求将矢量按照代数方法进行运算。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图象: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走过的路程和方向。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与匀速运动相同。

3. 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位移-时间图象是指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自由落体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即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一、第一章:物理学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物理学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3. 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性的量,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4. 什么是单位?单位是用来量度物理量的标准,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5. 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统计性质,可用数学公式表示。

二、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什么是位移?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连线长度及方向。

2. 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3. 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变化量的比值,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4.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时间相等的任意两个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5. 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大小相等。

三、第三章:力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力?力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时具有的量,有大小和方向,用N(牛顿)表示。

2. 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什么是弹力?弹力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当物体恢复原状时,弹力也消失。

5.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外力作用。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的整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学。

1. 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一个矢量量。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数学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受保守力作用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在系统内不变。

4. 动量、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冲量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是矢量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热学。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温度、热量、功和内能等。

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度量,是一种物理量。

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传递方式,是热的能量。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内能是物体分子和原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广,它指出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做的功。

即ΔU=Q-W,其中ΔU为内能增量,Q为系统吸收的热量,W为系统所做的功。

3. 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表述指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某某某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某某某象(即位移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某某某象(速度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特定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某某某。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一)定义:
1.物理: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实体之间的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2.力:力是对物体产生物理影响,使物体保持动力和变形的作用。

3.能量:能量是物体利用外部能量源或内部能量源发生活动的能力。

4.动量:动量是物体在操纵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或受到改变的性质。

(二)守恒定律:
1.物质守恒定律:物质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净变化,不被创造,不被毁灭。

2.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完全静态的系统中,动量保持守恒不变;即在任何瞬间,物体的总动量是不变的,其和为零。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各种形式之间可以转换,但系统内总能量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三)力学:
1.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物体的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描述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和规律。

2.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如何受外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动力和运动的学科。

它探讨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影响及力学现象,以及力学规律
的发现。

(四)物理热力学:
1.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等方面的分布。

3.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理及化学系统的热量与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它研究的是热力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定律,热机理论,分
子动力学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分类-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力平衡的条件2. 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三、功、能和功率1. 功的概念-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2. 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的分类- 杠杆平衡条件- 力臂的概念2. 滑轮和斜面- 滑轮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 斜面的功和效率五、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基本概念-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液体压强的特点2. 浮力的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计算- 浮沉条件六、功和能的综合应用1. 机械功的计算- 机械功的概念- 机械功的计算方法2.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定义- 机械效率的计算3. 能量转换和守恒- 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结束语以上是对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中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至关重要。

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示例。

此外,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可能还会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包含。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1.参考系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①物体只作平动时;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①注意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用数值表示的、能够用于描述物理现象的属性;单位是用于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和电荷等,对应的单位有米、千克、秒和库仑等。

2.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以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提出了三个运动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每个物体在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时,同时都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主要包括力和质量等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其大小和方向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决定;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与物体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数量相关。

5.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它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力的合成和分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也由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7.力的分析: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或加速运动)以及所受到的加速度。

8.平衡力和平衡条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此时可以使用平衡条件来解决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9.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它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动量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二、运动学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2.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3.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动力学1.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轨迹的运动。

2.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所需的力,指向圆心。

3. 角速度:物体绕圆心旋转的速度,是弧长对时间的导数。

五、简谐振动1. 简谐振动: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沿直线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2.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 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六、机械波1. 波的形成:介质中能量的传播。

2. 波的类型:-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3.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七、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2.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质点运动的描述1. 质点概念:用于简化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位置和运动状态。

2. 参考系: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用于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

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3. 标量和矢量:标量描述物体运动的量值大小,如路程;矢量描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分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对应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对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篇2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1. 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它的质量。

2. 参考系: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常见的参考系有地面、惯性参照系等。

3. 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基准。

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来描述空间中的位置。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等于末位置向量减初位置向量。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三、运动学的基本公式1.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s/t。

平均速度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2.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法求得,即当时间趋近于零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描述了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u)/t。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抛体运动1.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平抛、斜抛和竖直上抛三种类型。

2.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性质: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等。

-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2s、第2s内等。

4. 位移和路程。

- 位移: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6.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量度,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 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2. 力的分解- 分力: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是力在物体上做功的量度,当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产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其中W是功,F是力,d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3.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做功的速率。

-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笔记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笔记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物理量:能够用数值表示的物理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2. 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变化-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之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弹力:物体恢复形状的力,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滑动或滑动的力。

5. 引力与运动- 引力: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

地球引力是物体受重力的重要例子。

-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的运动。

6. 功、能与机械能守恒-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量,等于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 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引起的物理状态,包括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机械能总量恒定,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产生或消失。

7. 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由一两个部分组成的机器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 机械效率:机械输出的功与机械输入的功之比。

机械效率小于1时,表示有能量损耗。

8. 热与能量传递- 热: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 能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9. 物质的内能和热量- 内能:物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热量:物体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10.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固态转液态、液态转气态等。

- 相变热: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概念: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 a 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12V V V 2+=平均。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t 0v v t a =+ (2)位移公式201v t 2x at =+(3)速度与位移式22t 0v =2ax v - (4)平均速度公式()0t v v v 2x t +==平均 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t2v v v 2t +=。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的关系为v 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 易错现象: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v gt = ②位移公式:21h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t v 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方向与v 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t 0v v gt =- ②位移公式:201h v t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2t 0v v 2gh -=- 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0v t g=上升的最大高度20v h 2g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 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CA 相等,同理tAB =tBA .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四、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1) 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相遇和追及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A B0x x x-=,且A BV V≥(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A B0A Bx V Vx x-=≤,且易错现象: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① 滑动摩擦力:f N μ=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 静≤f m(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 注意事项: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六、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