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

合集下载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神阙、身柱、大椎、风门和三阴交等。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温经散寒:艾叶性温,燃烧后还会产生热量,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


童艾灸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或寒凝引起的感冒、咳嗽、头痛、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

2.温阳补脾:艾灸具有温补、温通的功效,通过艾灸中脘穴、天枢穴可起到温阳补脾
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儿童脾虚或受凉出现的消化不良。

3.防病保健: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儿童的
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4.促进发育:灸身柱可强身除病,这也是小孩子在幼儿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灸大椎加强免疫,儿童常灸大椎,可培补阳气、强健身躯,提高免疫力,对外感人群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灸风门可祛风固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一切风疾,像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必灸风门;灸三阴交促进发育,儿童常灸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有助生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尤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还可防治遗尿。

总的来说,儿童日常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阳补脾、防病保健、促进发育等作用。

但是,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位置,防止烫伤。

此外,如果儿童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儿童与成人艾灸适应症与禁忌详解

儿童与成人艾灸适应症与禁忌详解
5岁以下儿童通常不建议艾灸,因为他们的 皮肤娇嫩且体质敏感,容易因艾灸导致上火
、皮肤起疱、烫伤等问题。
病情禁忌 03
对于高热、昏迷、抽风等自身无调节能力的 儿童,以及患有严重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儿
童,均不宜进行艾灸。
02 体质判断
若儿童体质属于内热体质,如大便干燥、尿 黄、口舌生疮等,则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 属于温热疗法,可能加重内热症状。
儿童艾灸适应症
温经散寒
感冒咳嗽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气,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流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腹痛腹泻
艾灸能温经散寒,对于因寒凝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艾灸肚脐周围的穴位 如神阙穴、天枢穴,可有效缓解。
头痛身痛
对于因寒邪入侵导致的头痛、身痛,艾灸相关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
成人艾灸适应症
外感风寒表症
风寒感冒
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艾 灸可疏风解表、散寒止咳,加速病情好转。
风寒湿邪入侵
对于因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的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艾 灸能温经散寒,缓解症状。
体质增强
定期艾灸可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预防 外感风寒表症的发生。
成人艾灸适应症
阳虚、气虚疾病
脾阳虚
对于脾阳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 胀、腹泻等症状,艾灸脾俞穴、 足三里等穴位可健脾益气、温中
散寒。
肾阳虚
对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畏 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艾 灸肾俞穴、命门穴等可温补肾阳
、益精填髓。
全身气虚
对于全身气虚表现为少气懒言、 乏力自汗等症状的患者,艾灸气 海穴、关元穴等可补气养血、增
儿童艾灸适应症
温阳补脾

春季阳气升 艾灸这四个穴位益气又祛湿

春季阳气升 艾灸这四个穴位益气又祛湿

春季阳气升艾灸这四个穴位益气又祛湿当我们人体的正气出现不足或者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导致各种致病因素,或者外邪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证。

如何知道体内是否有湿?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项:1.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3.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4.食欲不振,时常胃胀。

5.虚胖,水肿。

6.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符合的越多,你体内的湿气可能越重。

一般到了冬天,这些湿气症状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

1、取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2、取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3、取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4、取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艾灸注意事项1、在做艾灸时,要专注。

开始之前,把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自己身上,艾灸时,抛去烦心事,去感受艾的热力,艾正穿入皮肤,把体内寒湿气赶出来,细细品味,在这过程中,除了艾灸的力量,还有您的精神力量,来共同治愈疾病。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不⾜的⼈最应该艾灸的7个⽳位今天让我记住⼏个艾灸的重点⽳位,尤其是⽓⾎不⾜、寒湿较重的更要把握此⽳!1、⼤椎⽳⽳位:⼤椎⽳是⼈体最⼤的⽳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此⽳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的作⽤。

主治疾病为:幼⼉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臂疼痛、⼿臂⿇痹等。

此外,⼤椎⽳有明显的退热作⽤,艾灸⼤椎⽳,能防治感冒、⽓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于肺⽓肿、哮喘的防治。

2、⾜三⾥⽳⽳位:⾜三⾥⽳位于⼩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作⽤:⾜三⾥是⼈体⽳位中运⽤最多的⽳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化之源的⽳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位能够提⾼免疫⼒,⾜三⾥具有双向调节作⽤。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来使⽤。

此外,还可以⽤来防⽌⽼花眼、中风、治疗⾼⾎脂症等。

3、关元⽳⽳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指的下缘处取⽳。

作⽤:关元⽳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

4、神阙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作⽤:艾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养⾎。

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

还有提⾼免疫⼒、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的作⽤。

5、中脘⽳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

简便取⽳,⾃⼰⼿脐上四横指。

作⽤:中脘⽳为腑会⽳,同时⼜是胃的募⽳,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

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脂肠球部溃疡等⼀切脾胃之疾⽆所不疗。

6、命门⽳⽳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平神阙⽳。

作⽤:因本⽳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

阳虚体质在治疗时应遵循益气温阳散寒的原则,温补心、脾、肾的阳气,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灸一些具有温补阳气功效的穴位,接下来老艾堂灸和大家聊聊艾灸治疗阳虚体质如何取穴?温补阳气穴位:足三里、神阙、关元、涌泉穴温补阳气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

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补阳等功效。

穴位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温补阳气穴位二:关元穴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现代研究证实,通过按揉和震颤关元穴调节内分泌,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此外,阳虚体质者艾灸关元穴,还可补阳。

温补阳气穴位三: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阳虚体质者艾灸此穴可补阳。

穴位位置: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温补阳气穴位四:涌泉穴涌泉穴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从涌泉穴而出,涌泉穴在足心处,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阳虚体质者,可艾灸此穴,以达到补阳之功效。

穴位位置: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灸法:每次选择其中1~2个穴位,点燃艾条后距皮肤2—4厘米处熏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即可。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和草药成分引导到穴位上,以达到调理和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

其中,涌泉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具有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等作用。

涌泉穴位于脚底部,即足底最突起的部位。

按照中医理论,涌泉穴是身体的气海,是益气补肾、壮阳健肾的要穴。

艾灸涌泉穴可以通过传导温热能量,激活穴位周围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身体的状况。

首先,艾灸涌泉穴可以益气补肾。

中医理论认为,肾脏是人体的根本之源,主要负责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肾气充沛则人体精气充足,身体健康;反之,肾气不足则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疲乏无力。

艾灸涌泉穴可以通过艾草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促进肾气的补充和运行,达到益气补肾的作用。

通过长期艾灸涌泉穴,可以改善身体的精气不足状况,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其次,艾灸涌泉穴还可以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

阳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身体的温热、活动和生命力。

阳气不足会导致人体四肢冰冷、疲倦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艾灸涌泉穴可以通过燃烧艾草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阳气生成与运行。

经常艾灸涌泉穴可以改善身体的阳气不足,增加体内的阳气供给,提高身体的温热能量,改善四肢冰冷和疲倦无力的情况。

此外,涌泉穴还与以脚为基础的整个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脚与各个器官和组织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域,即所谓的足底反射区。

艾灸涌泉穴可以通过刺激足底的穴位,刺激全身经络的运行,进而调理和影响整个身体的状况。

涌泉穴的艾灸可以激活足底经络,改善全身气血运行状况,进一步促进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健康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涌泉穴虽然有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对于一些阳虚体质、肾阳虚等病症的患者,使用艾灸可能会产生过热、过刺激的症状,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艾灸也不适合孕妇、天然纯阳体质、慢性排尿困难等情况。

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_怎么用艾灸补气养血

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_怎么用艾灸补气养血

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_怎么用艾灸补气养血艾灸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救逆、消瘀散结、强身健体、补气养血等作用,那么用艾灸补气养血该怎么做呢?下面店铺就告诉大家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希望能帮到你!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艾灸补气养血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并且配合外用的中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可以补气养血,是最容易掌握并可以居家自疗的灸法。

常用穴位有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每天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可以发挥温补脾肾,促进脾胃运化的功效。

小提示:艾灸须注意施灸时间。

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一旦出现头晕、眼花等晕灸感觉,要立即停灸。

天灸温经散寒天灸是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九灸”即属于“天灸”,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蒸气灸防治冻疮药熏蒸气灸法是利用药液蒸气熏灸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上因其药物处方和施灸的部位不同,适应症也有区别,比如治疗冻疮选用棉子蒸气灸、茄椒根蒸气灸等。

蒸气灸还能治疗痔疮、鹅掌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贴了“三伏贴”别忘“三九贴”有些患者在“三伏”治疗后,在冬天病情减轻后就忽视了“三九”治疗。

其实“三九天”贴药是“三伏天”贴药的补充,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

阴阳并调,更可提高机体素质与抗病能力。

“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合称为“伏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疗效相得益彰。

所以,贴三伏也要贴三九。

做艾灸补气养血的注意事项1.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2.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3.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艾灸疗法常用穴位

艾灸疗法常用穴位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北京大医堂养生机构
全国培训热线:400-706-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8
网址: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艾灸五大穴位,排出寒气湿气,迎接阳气

艾灸五大穴位,排出寒气湿气,迎接阳气

艾灸五⼤⽳位,排出寒⽓湿⽓,迎接阳⽓虚 感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寒 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觉冷;当⼀个体虚的⼈,在平时⽣活中不注意穿⾐,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经常吹空调,冲凉⽔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

湿 当⾝体“寒”⽓越来越重时,⾝体慢慢更容易进⼊“湿”⽓,⼀个⾝体“湿”⽓重的⼈,就象下⾬天穿了⼀件淋过⾬的⾐服,感觉⾝体不舒服;特别注意:寒湿⽓往往通过5⼤⽳位进⼊体内!①肩颈部的“⼤椎⽳”从“⼤椎⽳”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②前胸的'膻中⽳'从'膻中⽳'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叶增⽣乳腺纤维瘤等症状”;③肚脐部位的“神阙⽳”从“神阙⽳”进⼊的“寒湿⽓”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性,当盆腔内的“寒湿⽓”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如:妇科炎症,⽉经不调,经⾎不畅,痛经,⾎块,⼦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门⽳”从“命门⽳”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⑤脚底的“涌泉⽳”从“涌泉⽳”进⼊的“寒湿⽓”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是万病之源,我们⽇常⼀定要注意排寒湿和补充阳⽓及时恢复体⼒。

凝 当体內'寒湿⽓'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体容易酸痛。

淤 然后就会发⽣於堵,'淤'的时间长了易出现阻塞,⾝体易酸痛,⿇⽊,胀痛,浑⾝不舒服,在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紫⾊的。

於堵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所以,避免寒湿、排寒祛湿⾮常重要,请在⽇常⽣活中护住这五⼤⽳位,胸背腰腹⾜底等!1、艾灸艾灸:具有活⾎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痛、补中益⽓、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温阳补气要穴——灵骨、大白穴

温阳补气要穴——灵骨、大白穴

温阳补⽓要⽳——灵⾻、⼤⽩⽳温阳补⽓要⽳——灵⾻、⼤⽩⽳温阳补⽓要⽳——灵⾻、⼤⽩⽳灵⾻、⼤⽩为董⽒奇⽳⼆⼆部位(⼿掌部位)之要⽳,为童⽒常⽤要⽳,亦为本⼈最常⽤⽳位之⼀。

灵⾻位于⼿背拇指与⾷指叉⾻间,第⼀掌⾻与第⼆掌⾻接合处。

⼤⽩⽳即⼤肠经之三间⽳,很少单独应⽤,除⽤三棱针治疗⼩⼉⽓喘,发⾼烧及急性肺炎外,⼤多作为灵⾻之倒马针{注1},两⽳配合应⽤效果极佳。

灵⾻⽳之应⽤,董师(董⽒针灸正经奇⽳学)原述主治坐⾻神经痛、腰痛、脚痛、半⾯神经⿇痹、半⾝不遂、⾻骼胀⼤、妇⼥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鸣、⽿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所谓肺机能不⾜即指“⽓虚”,本⽳组补⽓作⽤极强,举凡“⽓虚”之病皆能治之。

效果绝不逊于⾜三⾥、⽓海、膻中等⽳。

除补⽓外本⽳组温阳作⽤亦极强。

临床个⼈常以灵⾻⽳单⽤治脊⾻痛、⼩便痛、⼩便次数过多(均取双侧),配肾关效更佳。

治肘痛、⿏蹊痛、脚跟痛、头晕等症亦有特效。

(注2)灵⾻、⼤⽩两⽳合⽤治半⾝不遂,据个⼈⼆⼗多年、数百例之临床经验统计,疗效之佳,⼗四经⽳(如曲池、阳陵、肩髁、环跳、悬钟等)⽆出其右者(取健侧⽳位为主),两⽳合⽤治阳明太阴⾛向之⼤腿⼩腿疼痛亦有卓效(亦均采健侧⽳)。

针治上述各病,不论灵⾻、⼤⽩,皆应深针,治疗部位愈远(例如脚跟),深度应愈深。

两⽳合⽤,则先针灵⾻,再针⼤⽩。

⼤⽩⽳位置与三间相符,系⼤肠经俞⽳。

灵⾻⽳在合⾕后叉⾻前,两⽳合⽤涵盖俞原所经之处,⼜以全息律⽽论⼤⽩主上焦,灵⾻主下焦。

⼜⼤⽩灵⾻皆以深针为主,⼜深透上中下三焦。

因此不论纵横,此⼆针涵盖三焦之⽤,其效果之⼤,⾃是可知。

注1:倒马针即指同经邻近两⽳⼀起下针之意,有加强数倍效果之作⽤。

注2:代表患侧(同侧),代表健侧(对侧),代表双侧,此⼀符号经本⼈⼆⼗余年前开始创⽤,极为⽅便。

⽳解——灵⾻,⼤⽩(《董⽒针灸注疏》解语⽯著)⽳解——灵⾻,⼤⽩(《董⽒针灸注疏》解语⽯著)距离上次整理“董⽒第⼀奇⽳———灵⾻,⼤⽩(明医⽹摘录⾃《董⽒针灸奇⽳经验录》赖⾦雄编著)”⼀贴,刚好⼀年时间。

艾灸百会穴,气血通全身

艾灸百会穴,气血通全身

艾灸百会穴,气血通全身艾灸百会穴,气血通全身健康与养生 2018-04-19 10:30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

《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

百脉之会,百病所主。

百会穴不但能统调经脉之气,而且又为督脉之要穴,可治疗全身疾病。

督脉能统督一身之阳,故艾灸百会穴可提补清阳之气而上升,对气虚下陷,阳气不升,气虚升提无力,清窍失养等疗效显著。

督脉又与任脉相通,任脉可统督诸阴经之脉,故百会穴居高临下,不但可提补诸阳经之气,又能调理诸阴经之血,气盛则能生血,血足则气能得固。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

(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它来保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原则上,中青年和老年人比较适合使用百会来进行保健,而且年纪越大越适合使用,婴幼儿在使用百会时应当多加辩证。

百会适应症阳气不足:表现为平时比较怕冷,一年四季手脚偏凉;面色偏白或有时候带一点儿青色;喜欢吃偏热的东西;大便偏稀、小便比较频繁且清长。

中气下陷:气短、胸部憋闷、胃下垂、子宫脱垂、食欲不振、肚子发胀、容易得痔疮、脱肛等。

神志不宁:失眠、健忘、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或感情淡漠、对事情缺乏兴趣、嗜睡等,头痛、头晕、头胀、头部怕风、头部感觉异常、脱发、斑秃等头部经脉不通等症状。

百会保健方法:可按揉,力度适中,以舒适为度,也可艾条温和灸。

医家也常用直接灸百会穴的方法来治一些急病重病。

艾灸百会穴的真实体验:在艾灸的过程中,有一穴位的灸疗效果让我喜出望外,它就是百会穴。

灸百会穴是源于大夫的一句话:如果是气虚引起的便秘,可以点按百会穴。

我以前有便秘的毛病,倍受其苦。

古语讲:百会之所以叫百会,就有一穴开百穴开的功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艾灸中脘穴具有良好的温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三伏天气温较高,患者可能会因过食寒凉的食物而引起胃痛、恶寒、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艾灸中脘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2、关元穴关元穴是任脉经上比较重要的腧穴,在脐下三寸,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固元、温中散寒、健脾胃、滋阴养血等作用,在三伏天进行此穴位的艾灸,对阳气虚、体质虚弱、畏冷困乏、腹泻、早泄等症状均有预防和改善功效。

3、神阙穴三伏天比较炎热,人体消化系统作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通过艾灸神阙穴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人体内的阳气在三伏天内是比较旺盛的,在此时进行艾灸神阙穴可以较好地增强体质,尤其体质虚弱或者肾气不足、阳气不足的患者适当进行艾灸能显著改善不适症状,明显提高身体素质。

三伏天吃什么最健康速看一般来说,三伏可以吃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还可以吃高蛋白的食物,具体如下:1、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苦瓜、丝瓜、冬瓜和薏米等,吃这些食物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还有利于清热解暑和祛火。

2、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油麦菜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养胃的益处。

3、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牛肉、鸡蛋、牛奶等,吃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如伤口愈合、蚊虫叮咬消肿等。

三伏可以吃的食物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炎热且易出汗,建议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食物、烧烤、啤酒、饮料和其他高糖的食物。

三伏天用什么泡脚去湿气关爱老年人三伏天可以用生姜、花椒、艾叶泡脚去湿气。

1、生姜:三伏天可以在泡脚水里放入生姜,从中医的角度,生姜性温,归脾、肺、胃经,生姜还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化咳止痰的功效,生姜放入热水中泡脚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去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帮助补充气血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帮助补充气血

本文由霸屏宝撰写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 艾灸后迅速补充气血
一、印 堂 穴 印堂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 神的作用。
印堂是一个人精气神聚集的地方,灸后可以 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有延缓 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女性随时都然 开朗,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二、膻 中 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我们的“出 气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膻中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 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 之一。
三、隐白穴具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 心宁神,温阳回厥的功用,是足太阴脾经的 井穴,隐白穴最善止血,是治疗月经过多、 崩漏的要穴,也叫女人穴。
四、八髎穴位于尾椎两侧,髎,孔隙也;五 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 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各位女性艾友,平时多用灸世传奇做做保健 灸,可起到预防衰老,促进健康的作用。对 于上述几个女人大穴,可以采用循环灸的方 法,每天选取3,4个穴位,每次艾灸20分钟。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实用的艾灸养生法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

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

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

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

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艾灸穴位图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好处

艾灸穴位图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好处

艾灸穴位图艾灸的正确方法艾灸的好处艾灸,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不过目前比较好一些的养生馆都是需要预约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时间非常不自由,于是很多更愿意自己在家中进行。

自己艾灸最主要的就是要知道艾灸穴位以及正确的方法。

艾灸穴位图1、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

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2、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

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

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3、灸气海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

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4、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泄,诸虚百损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5、灸膏育俞穴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

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6、灸风门穴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艾灸的正确方法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1、神阙灸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

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

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

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

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

回师讲述: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回家人老师在“艾滋病的自我康复”讲座中,为大家讲述了了补充人体正阳之气的祖国医学绝佳方法--艾灸根据老师的要求,现将相关艾灸四穴长寿养生方法整理公布:(整理所用的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感恩大善知识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通过艾灸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气自然不绝,脾土自然肥沃,肾水自然充盈。

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长寿。

该灸法最适合自我养生保健,若能每天持之以恒,便可以延缓衰老,延长青春。

关元穴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命门穴功能: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功能: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功能: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

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常用的艾灸方法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艾条灸法和艾罐灸法。

艾条灸也称艾卷灸,是用棉纸将上等艾绒包紧裹好制成长圆筒状,将一端点燃后,对准所需穴位或局部进行熏灼的一种方法。

艾罐灸是使用特殊灸具的一种灸法。

现代的艾罐底部有数十小孔,内有一小筒也有十多个小孔,放置特制艾粒,点燃后将艾罐置于应灸的穴位上,可以使艾火燃烧的热力传达到皮肤,逐渐透入内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艾灸可以温阳补气,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那你知道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起到温阳补气的作用吗?能发挥温阳补气作用的艾灸穴位都有哪些呢?感兴趣的朋友快跟随一起了解一下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吧。

1、百会穴>>>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如低血压患者,可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

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2、膻中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

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

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膻中穴按摩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

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

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注:按摩切忌用蛮力。

3、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主一身之气,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

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常按摩肺俞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

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

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俞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

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俞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4、脾俞穴>>> 位置:膀胱经中的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

脾俞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

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所以,脾俞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如何保证脾俞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

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

如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

5、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是补气要穴。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中医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

再以左掌心,逆时针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6、关元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也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

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

按摩: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7、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

人体保健穴位首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

民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该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

每次按摩5分钟,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

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8、悬钟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如不小心落枕,脖子就会好几天恢复不过来,这是因为睡眠姿势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

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

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

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9、太溪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患有慢性咽炎者,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

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10、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是肾经的首穴。

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民间流传的“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可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由下到上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经常按摩涌泉穴不仅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疾病。

适宜用艾灸温阳补气的人群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不适宜用艾灸温阳补气的人群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艾灸温阳补气的注意事项艾灸前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

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艾灸中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

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3、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

道理同上。

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

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

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其他注意事项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5、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看过“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的人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