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艾灸穴位

合集下载

艾灸养生: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艾灸养生: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季各熏脐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益气延年”。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灸脐法的保健灸神阙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11.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风门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不⾜的⼈最应该艾灸的7个⽳位今天让我记住⼏个艾灸的重点⽳位,尤其是⽓⾎不⾜、寒湿较重的更要把握此⽳!1、⼤椎⽳⽳位:⼤椎⽳是⼈体最⼤的⽳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此⽳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的作⽤。

主治疾病为:幼⼉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臂疼痛、⼿臂⿇痹等。

此外,⼤椎⽳有明显的退热作⽤,艾灸⼤椎⽳,能防治感冒、⽓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于肺⽓肿、哮喘的防治。

2、⾜三⾥⽳⽳位:⾜三⾥⽳位于⼩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作⽤:⾜三⾥是⼈体⽳位中运⽤最多的⽳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化之源的⽳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位能够提⾼免疫⼒,⾜三⾥具有双向调节作⽤。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来使⽤。

此外,还可以⽤来防⽌⽼花眼、中风、治疗⾼⾎脂症等。

3、关元⽳⽳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指的下缘处取⽳。

作⽤:关元⽳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

4、神阙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作⽤:艾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养⾎。

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

还有提⾼免疫⼒、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的作⽤。

5、中脘⽳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

简便取⽳,⾃⼰⼿脐上四横指。

作⽤:中脘⽳为腑会⽳,同时⼜是胃的募⽳,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

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脂肠球部溃疡等⼀切脾胃之疾⽆所不疗。

6、命门⽳⽳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平神阙⽳。

作⽤:因本⽳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中医艾灸是用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凝聚了中医数千年智慧的艾灸根据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艾灸也应有所侧重。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儿童期:艾灸身柱穴艾灸用于小儿保健起源较早,古代有“小儿每日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的记载。

小儿艾灸保健方法简单易行,没有任何副作用,绿色安全既能防病治病,又能提高小儿免疫功能。

身柱穴小儿保健灸的主穴,属督脉,通于脑髓,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的功效。

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

灸身柱穴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结核、哮喘、惊风、发育不良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身柱穴也是小儿三伏灸的要穴。

一般每次灸10至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以后可每周灸2-3次,可使儿童不易患病,身体健康。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青少年期:艾灸风门穴、三阴交、肺俞17岁左右灸风门穴,以预防呼吸疾病的发生,提高体质;24岁左右,灸三阴交,以避免生殖系疾患,增强生殖能力;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

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30-50岁:艾灸足三里30~50岁灸“足三里”增强脾胃功能,预防一切疾病。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

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穴位的定位及穴位的功效1、神阙穴:肚脐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

2、水分:定位:脐上1寸。

主治: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小便不利,腹痛。

3、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

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

4、天枢:定位:脐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5、归来: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当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活血化淤、调经止痛、月经不调、带下、卵巢炎、秘尿系统疾病、阴*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8、子宫保养配穴:取穴:神阙、水分、天枢、关元、中极、子宫。

生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这是女性的宿命也是一种福份。

十个月,更确定地说是280天,子宫便成了养育宝贝儿最安全的窝,那么怀孕时子宫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怀孕的子宫大概象女性的拳头,长度是6~8cm,体积是10ml,重量是70g左右,可是怀孕后,到快要生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大,体积大概要增加500倍,达到5L左右,重量1.1kg。

子宫出现问题常出现以下症状:如:下腹疼痛、腰痛、月经失调、骚痒、痛经、白带多、性交痛等症状,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不少病人羞于求医或者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一再贻误病情,以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适应于宫颈炎、子宫炎、白带病变症等。

1、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

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

4、天枢:定位:脐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5、中极: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主治: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消除皮下脂肪的雍积、增强生殖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并可治疗阳痿、遗精及月经不调、蹦漏、带下等。

6、子宫: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艾灸习题及答案

艾灸习题及答案

艾灸习题及答案艾灸习题及答案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燃烧艾草,将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有效成分传递给人体,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艾灸的疗效,并尝试在家中进行艾灸疗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艾灸的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疗法。

1.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艾灸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有效成分,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肌肤质量等。

2. 艾灸有哪些常见的穴位?艾灸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疾病和保健需求。

常见的艾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

足三里是一种常用的艾灸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关元可以调节生殖系统,缓解月经不调等问题;气海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神阙则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3. 艾灸的适应症有哪些?艾灸可以用于治疗和缓解多种疾病和不适,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痛经、失眠、疲劳、便秘等。

当然,艾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孕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后再进行艾灸。

4.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艾灸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艾草时要确保品质良好,避免使用劣质或有异味的艾草;其次,艾灸时要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艾灸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最后,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艾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如何控制?艾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个人的状况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艾灸的频率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人耐受能力来决定,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是比较常见的频率。

而持续时间则根据穴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15-30分钟左右。

6. 艾灸的效果能持久吗?艾灸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艾灸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月经不调: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子宫肌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鼻炎: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7.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 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4.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 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艾灸注意事项】
1.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偏离穴位。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 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关元也是常用的针灸穴位,适合艾条灸,有壮阳的效果。
冬天时最适合灸的了,可以温通经脉,散寒,起到温阳的作用。

温灸之常见穴位灸法

温灸之常见穴位灸法

常用艾灸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艾灸常见穴位和先后顺序

艾灸常见穴位和先后顺序

艾灸的常用穴位(穴道)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穴道)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灸法抗衰老的其它常用经穴

灸法抗衰老的其它常用经穴

督脉具有“总督诸阳”的作用,人体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经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此经所经穴位多具有益气强肾固元之功。关于肾俞穴,在《针方六集》中提到其主下元虚损,说明了艾灸以上俞穴具有补肾益虚助阳的作用。
足阳明胃经:调养脾胃,滋补气血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与脾经互为表里,而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此经俞穴多可调养脾胃,滋补气血,其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据称,日本有一长寿家族,平均寿命达一百七八十岁,其秘诀就在于每月1至10日每日灸足三里一次。
督不振等症状,多由于脾肾两亏,精气不旺造成。反复灸治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起到补益元气、调和营卫、康复脏腑机能的作用。
以下为一些灸法抗衰老的常用经穴,若是感觉自己近来体虚力乏、全身无力、精神萎靡,不妨试试艾灸这些穴位。
任脉经穴:生气之源
任脉具有“总任诸阴”的作用,它所经过的石门穴别名“丹田”,又称“生气之原”。艾灸小腹处的关元、气海、中极以及神阙穴均可益气强身延年。
灸法抗衰老的其它常用经穴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常有阴寒之气,表现为手脚冰冷、关节疼痛。如果出现这样的病症,宜施艾灸。因为,灸中脘具有温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灸足三里穴,则能加强脾之运化,健脾温中,培补后天。
艾草是辛温阳热之药,助以火,火为阳,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既能温散寒邪,又可祛除痼冷,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同时,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如脾虚、胃纳欠佳、精神不振,灸其中脘、足三里,常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艾灸养生 6个穴位祛春季湿气

艾灸养生 6个穴位祛春季湿气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八髎穴主要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髎,孔隙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湿疹
合谷,三阴交,曲池
白癜风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
斑秃
风池,头维
美体,减肥,美容艾灸篇
塑身万能穴
曲池
丰胸
天宗,中府,太溪,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美容
百会,阳白,印堂,下关,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腧
瘦脸
四白,迎香,太阳,承浆,颊车
瘦手臂
曲池,外关,尺泽
瘦腰/小腹
天枢,水分,气海,肾腧,三阴交
肩周炎
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
肩臂外侧痛
曲池、二间
肩臂内侧疼痛
太渊、尺泽
肩关节后侧痛
中渚、天井
肋软骨炎
内关,阳陵泉,支沟
腰肌劳损
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
腰椎间盘突出
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
坐骨神经痛
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
梨状肌综合症
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扭挫伤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
乳腺增生病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乳腺炎
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功能性子宫出血

艾灸常用腧穴

艾灸常用腧穴

灸疗最常用的几个穴位其他常用配穴【百会】: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风池】: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曲骨】: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神阙】: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

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灸量30-60分钟。

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章门】:所治甚广。

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

灸量30分钟。

【期门】:所治甚广。

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

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

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

灸量30分钟。

【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

灸量30分钟。

【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

灸量25-30分钟。

【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其他穴位头颈部常用穴位百会:位于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主治头痛,头晕,中风,失眠,健忘,脱肛,子宫脱垂等。

卤会:位于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目眩,鼻息肉,鼻窦炎,鼻疮,面肿,嗜睡,小儿惊风等。

上垦: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1寸,主旨头痛,鼻塞,鼻衄,眼疾面肿等。

神庭: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流清涕,神经病等。

头维:位于额角发际,前发际正中旁开4·5寸,主治头痛,偏头痛,面瘫等。

鱼腰: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央,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麦粒肿。

口眼歪斜。

眉棱骨痛,面痛,呃逆等。

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感冒、高血压、失眠、小儿惊厥等。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及功能主治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及功能主治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及功能主治引言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灸,利用艾草的温热作用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和相应的功能主治。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手臂上有多个经络和穴位,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调整气血的运行,并对身体的相应部位产生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手臂上施灸的位置:1.手三里穴(位于手臂内侧)2.太阳穴(位于手臂外侧)3.少商穴(位于手臂上侧)4.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5.臂阳明经(位于手臂外侧)6.二白穴(位于手臂上侧)7.三阳络穴(位于手臂内侧)8.手阳明经(位于手臂外侧)以上仅是手臂上一些常用的施灸位置,根据个人病情和需要,医生会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

手臂上艾灸的功能主治手臂上的艾灸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调整人体的各个系统。

以下是手臂上艾灸的一些常见功能主治:1.缓解肩颈疼痛: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改善肩颈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肩颈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2.调节气血循环:手臂上的穴位与手部、上肢的经络相连,通过施灸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末梢循环,从而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

3.促进免疫力:艾灸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4.舒缓经络疏通:手臂上的经络与全身的经络相连,通过施灸可以舒缓经络,改善气血的流通,调和阴阳。

5.缓解手部不适:手臂上施灸可以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缓解手部的疼痛、麻木和湿气困扰。

6.改善睡眠质量:手臂上施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睡眠质量,帮助入眠。

7.增强消化功能: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刺激胃经和脾经,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脘疼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上只是手臂上艾灸的一些常见功能主治,具体的效果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决定。

结论手臂上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指定穴位上施灸可以调整气血、改善身体的功能和疾病。

常用艾灸穴位+图文

常用艾灸穴位+图文

中医资料下载站注册就能下载 最全的中医资料库中医资料下载站注册您就能下载请记住我们的域名:常用艾灸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

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

回师讲述: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回家人老师在“艾滋病的自我康复”讲座中,为大家讲述了了补充人体正阳之气的祖国医学绝佳方法--艾灸根据老师的要求,现将相关艾灸四穴长寿养生方法整理公布:(整理所用的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感恩大善知识补充正阳之气的艾灸四穴保健法通过艾灸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气自然不绝,脾土自然肥沃,肾水自然充盈。

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长寿。

该灸法最适合自我养生保健,若能每天持之以恒,便可以延缓衰老,延长青春。

关元穴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命门穴功能: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功能: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功能: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

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常用的艾灸方法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艾条灸法和艾罐灸法。

艾条灸也称艾卷灸,是用棉纸将上等艾绒包紧裹好制成长圆筒状,将一端点燃后,对准所需穴位或局部进行熏灼的一种方法。

艾罐灸是使用特殊灸具的一种灸法。

现代的艾罐底部有数十小孔,内有一小筒也有十多个小孔,放置特制艾粒,点燃后将艾罐置于应灸的穴位上,可以使艾火燃烧的热力传达到皮肤,逐渐透入内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斑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机体性激素和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其他如某些药物和疾病,以及日晒等外界物理因素刺激、也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以及虚火温浊薰蒸颜面致生褐斑。
艾灸耳又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额修、下关、黔风、扶突、 隔俞、肾俞、神阙、阿是穴。
用法:艾垃隔姜(或附片)灸:每次选5-6穴,各灸5-6壮, 每日1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可疏远局部经络气血,除皱纹;百会益气升阳;隔俞养血活血化疾;肾俞补益精化血;神阙补益脾胃,培元固本。
(2)黄褐斑:
常用的艾灸穴位.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常用的艾灸穴位你知道吗?
方义:在斑局部疏远经络气血,桂风散热除斑;大椎、曲 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
3、保健灸法:
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 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 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 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
14. 男科(阳痿、前列腺炎)主穴:关元穴(腹正中线脐下3寸)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系皮带处)三阴交(内踝高点3寸)阿是穴:腰骶区域。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主要穴位供朋友们参考!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用情况也不同,有时也因人而异。
保健养生艾灸常识---不可不看!
1、美体灸:肥胖
9.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10.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11.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12.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13. 妇科:(痛经、盆腔炎)主穴:神阙穴(肚脐眼)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腧(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系皮带处)。
(3)、灸气;每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 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 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 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5. 肩周炎:(胳膊抬举困难、手麻)主穴: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阿是穴:肩区肩胛骨区周围痛点。
6. 腿疼/关节病:(关节炎、腿脚不利、老寒腿)主穴:内外膝眼(髌骨尖两侧凹陷中)委中穴(腘窝腘横纹中央)阿是穴:膝关节周围痛点。
7.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8.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用法:艾炷无瘢痕灸:在褐斑区灸3-7壮,以局部皮肤温热 舒适,皮肤红晕为度,隔日l次, 7次l疗程。
方义:褐斑局部及临近穴位有疏远气血,活血化身手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气化;带桂男子;脾俞、肾俞调补脾肾,清热除湿;气海益气补肾,调理冲任;足三里健脾益气生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行气活血;太溪滋肾清虚火调冲任。
(4)、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 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 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 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哀,诸虚百才员 等。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痪、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 用。可选用艾灶无戒痕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足三里。
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 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可选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30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 感冒流行季节,每日施灸l 次,连灸7-10次。
(3)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 次。10次l个疗程。
2. 胃病(胃痛、消化不良) 主穴: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3. 颈椎病(肩颈僵硬、酸胀、痛麻)主穴: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低头颈椎棘突最高处)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阿是穴:肩颈部周围压痛点。
4. 腰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主要灸疗部位:阿是穴(腰部肌肉酸痛点、压痛点、腰骶区)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肾腧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用于家庭养生保健,艾灸治疗常见病有很多,操作简单,效果好!
常见的艾灸穴位都是比较容易找,容易操作,对一些常见病及亚健康问题都有好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
1. 延年益寿保健灸:取穴: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 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 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 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 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戒痕灸,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 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 意孕妇忌用。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 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 能调整内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心卒,调整月夷岛 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 种疾病。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 10次。
症除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饮食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类食物,并缺乏运动而引起体内热能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形成脂肪堆积而发胖。中医认为, 过食甘肥厚腻,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 湿痰浊内停,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而肥胖。部分肥胖者可出现肺泡换气受限综合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女性可伴月经不调,闭经和不孕等病发症。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穴取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用法:艾灶隔姜片灸,每次每穴灸5-6壮,每天1次, 30次1个疗程。
方义:三焦俞、阳池有疏利三焦的作用,合三阴交、地机健牌利湿;大椎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益气补虚;命门滋阳补肾,诸穴合用健脾补肾、化痰利混以达减肥健身之目的。
2、美容灸:
(1)面部皮肤皱纹:
引起面部皱纹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多种慢 性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皮肤张力弹性纤维减少,皮脂腺减弱,皮下脂肪减少,局部组织缺氧均能产生加重皱纹。中医认为,皱纹发生是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劳神过度导致的营养不足,精血衰少,皮肤失于濡养,促使平表而产生皱纹。
(5)、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有调 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孪, 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 及一切血证。可选用艾灶元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6)、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脱经穴,为足太阳膀脱经 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 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 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8)、脐疗:
艾灸熏灼脐疗法,走古代很多医家都非常重视的长 寿灸.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出脐灸有壮元阳,益百损延年益寿的 作用.朝鲜《东宝医鉴》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 老还童,防病延寿"之功.随着中医学在世界各地的流传,近年来,在 日本,南韩及东南亚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脐灸热潮,脐灸也引其卓 著的疗效,备受众多医家和人民推崇.脐中又名神阀,具有温肾壮 阳,健牌和胃,回阳因脱,延年益寿和强壮的作用.用于医治中风虚 脱,四肢厥冷,尸厥、癫、腹痛绕脐,腹泻,久病,小便失禁,妇 女不孕男子不育,形惫体乏,年老体弱等一切体虚之证。同时, 本穴也有防病治病,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为中老年保健 要穴。
艾灸神阙穴法:用艾叶精油合用,效果史佳,艾叶精油能使 体内白血球、红血球增加,血红素与血中钙质份量增高,先用艾 叶精油均匀涂擦于神阙穴皮肤表面,然后取艾条施以温和灸,使 其产生温热刺激,促进艾油精油渗入俞穴,通行十二经络。以药 穴同用,达到更好的保健治病功效。每次灸15-30分钟,每周灸l 次。《医学入门》说. "凡一年四季各熏脐一次,元气坚固,百 病不生,益气延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