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2015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d5e57fdd36a32d737581cd.png)
保护动物是由哪三方面组成(3〜6问答)(答题开始,先进入一段广告,稍后更精彩:这道题本渣也不知道,没看懂题,哪位大神找到答案了,我粉你!!一一学委)关心自然保护,设计保护区从哪方面考虑?(见下面第4题,建立原则)1-简述“保护生物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时代、学科性质、涵盖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时代(参考教材P7):本世纪70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于是,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
学科性质与涵盖内容(参考教材P8-9):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
应用牛物学科为保护生物学提出了研究课题,保护生物学也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决策科学。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教材P9-10):(1)小种群生存概率: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
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3)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物种分类地位有关。
(4)生境破碎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5)自然保护区理论: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口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c6c17c31126edb6e1a1019.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abae4f5331126edb6e1a1002.png)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型频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备择价值、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位、关键地区、关键种、灭绝、外来物种、岛屿、集合种群、自 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孑遗物种、遗传漂变、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生境破碎化、自然 资源、自然保护、基因流、模式生物、模式标本二、填空题1. 20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 、 、 、 和 等五大危机。
这些问题的 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的三个指标是: 、 、 。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 、和 。
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建立物种受威胁的等级包括 6个: 、 、 、 、 和 。
5.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和一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主要包括: 、 、 和 。
6. 截止 2006 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处,面积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7.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 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面积从 2000年的 45 万公顷增加到 2009年的 9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 109%。
截止到 2007 年 8月,贵州省有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8. 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 亿年。
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 亿年前。
9. 古生代的泥盆纪(距今 4.08-3.60 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2015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2015](https://img.taocdn.com/s3/m/dc32c7ecbed5b9f3f80f1c11.png)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2015年)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基因型频率、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备择价值、生态位、关键地区、关键种、灭绝、生态灭绝、外来物种、岛屿、集合种群、自然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孑遗物种、遗传漂变、物种灭绝、生境破碎化、自然资源、自然保护二、填空题1. 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五大危机。
这些问题的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的三个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Natural Resources )建立物种受威胁的等级包括5个: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 、和_____5.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一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截止2006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 处,面积_________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保护生物学复习(整理)
![保护生物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296469a45177232f60a207.png)
迁地保护:在人类控制的人为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美国技术评估局,1987 )景观:由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的陆地区域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即被认为灭绝了。
生境片断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的微量气体。
它们对太阳是透明的,允许阳光通过大气并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些气体和水汽(以云的形式存在)吸收地球以热方式释放的能量,并减慢地球上热量释放的速度并把它们反射到空间。
胎生苗: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
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幼苗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
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生物入侵: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里,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仅仅由于机率也会发生变化。
在小种群中当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那么它在各世代中丧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遗传多样性: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单位,以种群的方式存在,占有一定的生境,同一物种个体的形态基本一致,如有差别,其差异在遗传上是连续的,个体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能育的后代,它们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与其他物种之间由生殖隔离分隔开。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1e6a1df78a6529647d53fe.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从保护生物有机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目的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措施和技术等。
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截止2004年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4、生物多样性公约有3个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5、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和所产生的各类生态现象。
6、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及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8、遗传多样性的产生:(1)突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2)重组----使基因型数量增加:基因重组或染色体易位9、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遗传漂变和基因流10、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11、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2)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3)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2、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化。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d5e57fdd36a32d737581cd.png)
保护动物是由哪三方面组成(3〜6问答)(答题开始,先进入一段广告,稍后更精彩:这道题本渣也不知道,没看懂题,哪位大神找到答案了,我粉你!!一一学委)关心自然保护,设计保护区从哪方面考虑?(见下面第4题,建立原则)1-简述“保护生物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时代、学科性质、涵盖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时代(参考教材P7):本世纪70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于是,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
学科性质与涵盖内容(参考教材P8-9):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
应用牛物学科为保护生物学提出了研究课题,保护生物学也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决策科学。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教材P9-10):(1)小种群生存概率: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
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3)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物种分类地位有关。
(4)生境破碎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5)自然保护区理论: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口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最新《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思考题库资料
![最新《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思考题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0745ac6137ee06eff91877.png)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
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引种计划的地区。
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
★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引种计划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fa1e2e915f804d2b16c13a.png)
绪论和第一章1. 珍稀植物:即珍贵稀有植物:是在学术上或人类经济活动上具有特殊重要价值,而其分布有一定局限性,种群数量又很少的植物。
2. 特有植物:(中国的真特有属),是指分布范围有一定限制地区的属种。
它对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组成、环境变迁和植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两者概念不同,但它们往往又有一定联系的。
有的特有植物就是珍稀植物,如银杉、水杉和珙桐等。
3. 在―中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following IUCN对植物受威胁程度的分类定义)(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流行分类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胁分类定义和保护分级的定性标准,采用―濒危‖(endangered)、―稀有‖(rare)、―渐危‖(vulnerable)三个等级。
4. 濒危/临危种:是指那些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处于有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
这些物种通常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存在于典型地方和常常出现在有限的、脆弱的生境中。
它们走向绝灭的危险,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很弱,其数量减少到快要绝灭的临界水平;或是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被剧烈地改变或已经退化到不能适宜它们的生长;或者由于过度开发、病虫害或其他还不清楚的原因所致。
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就会导致灭绝。
如荷叶铁线蕨、巴东木莲和小勾儿茶等。
5.稀有(罕见)种:指那些并不是立即有绝灭危险、中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表种类,但在它们分布区内只有很少的群体,或是由于存在于非常有限的地区内,可能很快地消失;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有零星存在着的种类。
如银杏、水杉、金钱松等。
6.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
如桫椤、龙眼、荔枝等。
濒危、稀有和渐危通常用来描述珍稀植物的生存现状和濒危程度。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c4c0ef48d7c1c709a1452c.png)
保护生物学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1).遗传变异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2).自然选择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光及其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
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
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
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
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素的形成。
(2).温度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1a81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e6c5f3551810a6f4248607.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27934ed0be1e650e53ea992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屮,空问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村互联系在-•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I'可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O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界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 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保护生物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74cafa58da0116d17492b.png)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简要说明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目前人类活动实际上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大约1/4的地球陆地表层已经转变为垦殖系统,而且在1950年之后的30年中,转变为农田的土地面积比1700—1850年这150年间转变的总和还要多;②全球大多数的重要流域,由于水资源利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以及由于养分、沉积物、盐分及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已经显著地破坏了河流、湖泊和盐水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物多样性;③旱区系统存在着水资源匮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树木等问题,生态状况尤其令人担忧;④栖息地的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开发、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滨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⑤不可持续的农业开发模式,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1cdb8f121dd36a32d82c9.png)
←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 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容易灭绝?生境丧失、生境破碎、生境退化、资源过度利用地理分布区狭隘的物种、仅有一个或几个种群的物种、小规模种群的物种、种群大小正在衰落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大面积家域的物种、体型大的物种、不具备有效散布途径的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遗传变异极低的物种、需要特殊小生境的物种、构成永久或临时群集的物种、遭受人类猎杀和采集的物种5.世界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有哪些?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未评估6.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种内遗传的变异主要有重组、染色体畸变和突变;小种群效应、生殖方式、基因流动7.简述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fa6ddf6f1aff00bed51ee9.png)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及填空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2、遗传多样性:①广义: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狭义:指种内不同群体间及单个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3、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4、物种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8、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年加入该公约。
9、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150万种,但是相当于这个数字至少两倍的物种还没被描述,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500-1000万种之间。
10、物种: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互相交配且产生能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但这群个体不能与其他类群的个体交配产生能育后代。
11、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1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
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13、局部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
14、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15、生境片段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16、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保护生物学 复习
![保护生物学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dd87ac15fbfc77da269b138.png)
保护生物学填空题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坏、生境干扰、对资源的过度开发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形成1、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结构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1、物种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物种的分布格局,环境异质性和环境隔离2、繁育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3、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海洋很少受气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从上层水中落下来的食物颗粒似乎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在阳光可透射的海面附近,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4、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自然因素气候、散布能力、时间、生境类型5、生境破坏的后果1、残余生境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最大2、平均而言,碎片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3、平均而言,每块碎片都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碎片6、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7、物种的定义物种定义:物种是彼此间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生物个体的集群,而集群间的基因交换却因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机制而受阻。
选择题1、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将空间看成是由栖息地斑块构成的网络,探讨这些板块网络中的各局域种群间的灭绝与再定殖的动态变化。
2、小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3、物种衰落的概念4、迁地保护的目标1、把对物种的再引入当作自然保护的首要目标2、从长远的观点看,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并不能认为就是自然保护。
5、遗传覆没概念判断题1、野生廊道作用野生生物廊道(概念):将生境中原有的各个斑块连接在一起的渗透性较高的带状区域。
(作用)减少生境中的斑块隔离程度:增强基因在生境各个斑块之间的流动;使因领域行为而被赶出生境碎片的个体,增加其找到其他适宜生境的概率,从而减少个体的死亡,特别是幼年时期的死亡。
2、物种的稀有性与濒危性3、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管理明确监测的目的。
监测不是要准确地知道监测对象的种群数量,而是要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选择监测对象。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540f19964bcf84b9d57b1e.png)
116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2.灭绝、野外灭绝、生态灭绝、地方灭绝、3.自然灭绝、突发灭绝、人类灭绝4.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6.最大可持续收获量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9.50/500理论法则、灭绝漩涡10.物种自然史、物种生态学11.就地保护、迁地保护12.编目、保护编目13.动物细胞银行、种子银行14.“SLOSS”(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15.生境走廊16.景观生态学、景观17.生态系统管理18.恢复生态学19.缺口分析、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莽原区20.“人与生物圈计划”21.可持续发展22.IUCN、WCMC、WWF、CITES、ATCC、CERN、BRIM、IWRB、WRI、UNEP二.简答题: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3.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由来?4.保护生物学的内容、特征、目标是什么?5.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如何?6.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热点在何处?7.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目标及经济价值?8.试分析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最热点的地区?1179.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原因)在何处?10.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灭绝的原因?11.物种灭绝的方式有几种?12.物种灭绝的现状和现代物种灭绝的速率?13.灭绝物种的脆弱性表现在哪些?14.为什么说是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15.“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理论的原理及其意义?16.“生境破碎”威胁物种的生存和产生边缘效应主要表现在何处?17.“温室效应”为什么是一种最可怕的生境污染?18.“外来种的引入”最常见的方式有哪些?19.“最大可持续收获量”的概念及其意义是什么?20.对稀有物种的圈养繁殖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上海市野生动物的现状和危机?22.试分析小种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可能来自哪些方面?23.什么是“50/500理论法则”?其指导意义在何处?24.物种的自然史和物种生态学含义是什么?25.新种群的再建立常有的哪三种基本方法?26.要成功引种有哪些经验和启示可以吸取?判断成功引种的因素是什么?27.动植物迁地保护设施各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28.我国有哪4个珍稀动物人工种群繁殖基地?29.何为保护编目?编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0.确定物种濒危等级的主要定性指标有哪些?主要定量指标有哪些?3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的新等级系统分成哪些等级?各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32.中国动植物红皮书分别采用了哪些等级?3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法律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类有多少?34.国际上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国际公约和条约主要有哪些?其侧重点在何处?请列举国际野生生物法中最常见的几部国际公约或条约?35.IUCN对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分类体系是什么?36.当今世界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如何?37.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原则和主要的解决问题是什么?38.依靠什么确立自然保护区对物种和群落保护的(优先度体系)优先原则?39.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过程中,确立优先度体系的途径有哪些?40.“生境走廊”和“脚踏石”的作用是什么?1184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困境?42.对自然保护区“生境管理”的工作特点有何新的认识?43.“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对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有何突破?44.“恢复生态学”的方法和特点?45.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哪些方面?46.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7.保护生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三.论述题(论文)1.试分析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所在?2.保护生物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何处?3.“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理论及其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现实意义?4.拯救濒危物种的常见方法和途径有哪些?5.如何建立、规划和管理自然保护区?6.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展望?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未来的规划?8.上海的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9.如何认识和履行一个保护生物学者的责任和使命?10.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
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引种计划的地区。
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
★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引种计划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
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11.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的原产地对生物及其栖息地开展保护的方式,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对物种的保护的最佳策略。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迁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15.生境走廊是指保护区之间的带状保护区,可使植物和动物在保护区之间散布,保持了保护区之间的基因流动,也使一个保护区中的物种在另一个保护区中合适的地点定居并繁衍,从而保证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6.景观生态学、景观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实际土地利用方式和保护理论的互相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原理。
★18.恢复生态学研究受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过程,修复和重建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能够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0.“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指定了许多生物圈保护区,人与生物圈计划试图将同一地区的人类活动、研究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成一个整体。
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
★21.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对资源与就业的需要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简答题: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A. 就物种数目而言,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
B. 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C. 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相当重要,地质古老的较年轻的地区有更多的物种分布;同时,也受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
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
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
Ⅱ.潜在应用价值(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
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Ⅳ.伦理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
(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
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
(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
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
Ⅴ.科学研究价值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
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4.保护生物学的内容、特征、目标是什么?保护生物学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健康的有效发展途径间找到平衡。
特征:1)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2) 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3) 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4) 是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
两个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发展实用方法来阻止物种的绝灭,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9.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原因)在何处?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家养动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样性也在丧失。
人类活动除了造成物种的灭绝外,更严重的是造成了物种的局部灭绝。
这种局部灭绝的后果同样也是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
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的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而且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往往是复合因素。
★10.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灭绝的原因?1) 生境的破坏:生境的消失和沙漠化2) 生境的破碎3) 生境的退化和污染:温室效因4) 人类的过度开发5) 外来种的引入6) 疾病的加速传播。
12.物种灭绝的现状和现代物种灭绝的速率?物种灭绝的现状:鸟类和兽类的灭绝速率:在1600—1700 年间,大约是每十年一种;在1850—1950 年间,大约是每年一种;1)岛屿上的物种灭绝A、最高的物种的灭绝速率:从1600 年以来,所有已知灭绝的动植物中,几乎有一半是岛屿物种。
B、岛屿上物种灭绝的原因:岛屿这种特殊的生境大都是被隔离的、独立的地理单元,长期的自然进化使得岛屿产生了较高比例的特有物种。
2)海洋中的物种灭绝:人类对海洋的了解知之甚少。
3)大陆上的物种灭绝:淡水鱼类和开花植物的灭绝大都发生在大陆上。
现代物种的灭绝速率:1989 年Wilson:估计每年有0.2%-0.3%的物种消失。
若以1000 万种作为总数,即有20000-30000 种,即每天有68 种,每小时有 3 种的物种消失1993 年至2003 年的十年间:预测25 万物种消失。
所有的估测表明:在随后的50 年内将有数十万物种走向灭绝。
15.“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理论的原理及其意义?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
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 预测:1、如果一个岛屿(或生境岛屿)的50%被破坏,则该岛上分布的物种中将有10%被消灭;2、当90%的生境被破坏时,将有50%的物种消失;3、如果99%的生境不存在了,大约75%的原始物种就会消失。
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可用来预测由于生境破坏而可能灭绝的物种数及其比例。
最直接的应用在那些被已破坏生境包围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划中有重要意义。
22.试分析小种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可能来自哪些方面?小种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 遗传变异的丧失2) 近交衰退3) 远交衰退4) 进化可塑性的丧失5) 有效种群的大小6) 不等性比7) 繁殖产生的变异8) 种群波动和瓶颈效应9) 种口变化10) 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11) 灭绝漩涡其原因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 缺乏遗传变异性、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问题;2)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随意性导致的种群数量的不稳定3) 捕食、竞争、疾病和食物供应的变化导致的环境波动,还有不规律发生的单一事件,如火灾、洪水、干旱等导致自然灾害。
23.什么是“50/500理论法则”?其指导意义在何处?“ 50/500 理论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有50 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 个个体。
指导意义:恢复野生物种25.新种群的再建立常有的哪三种基本方法?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的地区。
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
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
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30.确定物种濒危等级的主要定性指标有哪些?主要定量指标有哪些?定性指标:种群数、种群大小和特性、分布范围和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和面积、致危因素、灭绝危险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总数、亚种群数和个体数、分布面积和地点数、栖息地面积;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年或代)以上各指标的上升或下降的比率和物种或种群灭绝★31. 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的新等级系统分成哪些等级?各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1)灭绝:物种种群中的最后个体被确认其已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