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形象思维的特征

艺术形象思维的特征

艺术形象思维的特征艺术形象思维是指在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于事物的常规思考方式。

艺术形象思维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形象思维具有感性强、形象化、直观性的特征。

它通过对于色彩、形状、音乐等直观的感知和感受来表达创作者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而不像理性思维那样需要思考和分析。

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非常强的感性和形象化特征,艺术形象思维正是能够准确抓住这些特质,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表达。

其次,艺术形象思维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的特征。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多种语言、表现手法和视角,艺术形象思维能够以自身的主观体验去感受和思考这些艺术形式,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形象思维的开放性和主观性意味着它从不拘泥于具体的文化和学科框架,避免对于某些切实问题的片面和死板的思考方式。

此外,艺术形象思维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艺术作品往往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压缩世界的各种精华形成艺术的元素,并通过作品的语言、氛围和情感来传达创作者的思想。

艺术形象思维通常不需要过多的细节或具体情境,它更加注重对于关键元素的概括和归纳,这说明了艺术形象思维的极大潜力,能够将整个人类经验的狭小和复杂性压缩成有意义的和思考的形式。

最后,艺术形象思维具有类比性和想象力的特质。

艺术思维由于不受限于真实的世界和客观规则,因此拥有想象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能够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将艺术作品中的层次和主题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艺术形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想象力和类比性的基础上,它将看似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构建出新的思考模式和艺术语言。

总的来说,艺术形象思维是批判性、开放性和想象性思维的集合体。

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和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创作者或者观众的自由和主观性,更表现了对于全球文化的能力和理解的艺术功力。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一)1、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答:(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是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一、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三、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3、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

(了解)答:“艺术生产理论”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是: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阐明了两种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4、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是什么?答:1、“模仿说”。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社会的“模仿”。

2、“游戏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席勒和斯宾塞。

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这种说法又叫“席勒—斯宾塞”理论。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已,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巫术说”。

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5、“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认为艺术发生于劳动,“劳动先于艺术”。

6、“多元决定论”。

认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5、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员决定论的?答: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论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

论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
王 炳社
( 渭南师范学院 中文系 , 陕西 渭南 740 ) 1 0 0

要 : 艺术 思维作为人类 的一种特 殊思维形式 , 隐喻 它具有情感性、 整体 性、 象征性 和启发性 的特于艺术创造 的全过程 , 性构成 了艺术元素之 间的联 系, 象征 填补 了意 象之 间的空缺 , 启发
是艺术 思维的流动 , 是艺术 的整 观存在 。隐喻凝结于情感 , 情感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稳 是艺术思维的脉搏 , 定性的特点, 因而 , 艺术也就 自然成为完整的结晶, 体显现 , 成 因而 , 艺术家创造 艺术 , 随其始终 的是象 伴 我们接受艺术 , 也是从 象征开始 的。 为不可分割的隐喻载体 , 成为不可分割 的审美对象。 征 , “ 与“ 在情感( 意” 象” 想象、 联想 ) 的作用下 , 成“ 形 意 象征构成 了艺术元素之间的联系 , 粘合 和协调 了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7A 6 07 、 0 J 70 0 )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 项 目(8 K 4 ) 0 J 0 0 作者简 介 : 王炳社( 9o ) 男 , 16 一 , 陕西大荔人 , 渭南师范学 院中文系教授 , 报( 学 社科版 ) 常务 副主编 、 编辑 部主任。
20 0 9年 8月
延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aa nvrt Sca S i c ) ora nnU i s y(oi ce e oY ei l n
Au , 0 9 g2 0
第 3 卷第 4 1 期
Vo 1 No 4 L3 .
论 隐喻 艺术 思维 的特 征
性是 隐喻 艺术思维的根 本所指 , 它增 强了隐喻 艺术思维的魅 力。 关键 词 : 隐喻 ; 艺术思维; 情感性 ; 象征 性 中图分类号 : 5 H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 4 9 5 20 )4 o0 3 1o —9 7 (0 9 0 —0 8 —o

谈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

谈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

谈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创作者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过程,创作者应该摒弃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新的领域。

只有保持开放的思维,才能够在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艺术作品往往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创作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捕捉到那些被普通人忽略的美。

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够将这些美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良好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创作者超越现实的限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作者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想象力。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创作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情感的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是情感的外化。

创作者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只有通过情感的真实表达,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包括开放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这些思维特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核心。

创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发展这些思维特征,以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所启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创作的魅力。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3.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4.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5.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7.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8.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9. 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10. 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等;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自己选着写吧11. 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的私人情感,而是通过艺术语言符号化、客观化、普遍化的人类共同的情感;12. 中国画独特美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相结合;13. 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雕塑美术;14.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15. 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16. 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着述,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着;二、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二艺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俗雅之分,也有不同品位之别;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如高低、俗雅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格调和品味的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设计到作品的思想内容;5.简述“艺术世界”的构造;所谓“世界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欧洲和北美洲的艺术称作“世界艺术”,否认和抹煞其他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世界上一切不存民族偏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都鄙弃这种观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东方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6.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会因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2在艺术欣赏中,共鸣现象的产生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其中包括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中的民族和阶级对共鸣的影响;3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一方面不同的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确实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某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来说,又都能产生共鸣;7.简述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是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尚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8.什么是艺术思潮研究艺术思潮有何现实意义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次,能够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9.论艺术的功能,举例说明;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考虑和归纳;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为三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1艺术的认识功能: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热闹是自然和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例如:别全写,选择或自己举例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苦难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2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例如:孔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和音乐来比喻他的政治思想,希望以艺术为手段,通过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的政治目的;再比如一些文论诗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3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审美功能;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宗柄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10.如何理解形式的含义;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四、论述题1.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在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感染人心的力量;情感在审美欣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也可以说是陶醉;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2.结合中国艺术的现状,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与此相适应,民族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在地域和时间上也受到影响;在东西方碰撞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就在中国艺术家放眼世界的时候,欧洲艺术家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眼光,看到了欧洲之外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他们哀叹求真写实的传统艺术没落的同时,赞叹非洲及东方艺术的勃勃生机;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2世界艺术;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它的特征是:A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B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是为民族艺术 C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联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并非一切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4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的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艺术领域;3.试论艺术美;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题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未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即是说,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如在文学、戏剧作品中,这种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例子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麦克白斯,歌剧白毛女等;4.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革新;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同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5.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举例说明;所谓艺术修养,就是指在取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的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应有的艺术高度,那就成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家;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A.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B.丰富的艺术想象力C.独特的记忆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6.论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举例说明;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收方式的基础;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艺术作品虽然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给欣赏者的, 但它又不止于感性, 而是在感性的形式和形象中, 包含着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比如说电影艺术中艺术语言之一的“蒙太奇” ,就是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切换等方式来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艺术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 即使认识理解艺术作品的特殊方式, 也是艺术欣赏中审美享受的重要条件;比如在造型艺术中,不管是二度空间的绘画艺术,还是三度空间的雕塑艺术,它们都只能以空间的、静止的方式而存在,都只能表达时间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 这一瞬间所暗示的过去和未来则需要欣赏着的联想和想像去丰富、去创造、去确定;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着感情; 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角度看, 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要表达和欣赏者从艺术作品中所体验的,都已不可能是艺。

试论艺术思维的特征——从文化创意谈起

试论艺术思维的特征——从文化创意谈起
内心 的 意 象 而 存 在 的 , 只 是 个 概 念 。 所 以他 说 : 不
在 着 , 过 是 在 更 高 的 历 史 水 平 上 发 展 了 。这 是 一 种 不 初 级 的 思 维 形 式 , 凭 这 种 意 识 是 无 法 从 事 创 造 性 的 只
实践 活动 的。 人 类 的实 践 活 动 很 快 就 由 物 质 的 掌 握 过 渡 为 实 践 一精 神 的 掌 握 。 这 是 因 为 人 类 在 劳 动 中 发 展 起 来
不 同 的特 点 。我 们 把 后 者 统 称 为 非 艺 术 思 维 。思 维
方式 实质 上 是 人 类从 精 神 上 掌 握 世 界 的 不 同方 式 。 马 克 思 曾对 人 类 掌 握 世 界 的 方 式 作 过 区 分 , 说 : 他 思
维着 的“ 脑 用它 所专 有 的方 式掌 握世 界 , 这种 方 头 而 式是 不 同于对世界 的艺 术精 神 的 、 教 精 神 的 、 践 宗 实 精 神 的 掌 握 的 ” 也 就 是 说 , 人 类 掌 握 世 界 的 方 式 。 把 分 为 科 学 ( 论 ) 、 术 的 、 教 的 、 践 一精 神 的 理 的 艺 宗 实 四种 。这 为 我 们 理 解 艺 术 思 维 与 非 艺 术 思 维 提 供 了
艺 术 思 维 以 意 象思 维 为 主 , 同 于 以 概 念 思 维 为 主 的 科 学 思 维 。 而 艺 术 思 维 的 特 征 更 表 现 不
在 思 维 的 角度 和 中 心 、 意 象 的 取 舍 、 情 感 的 融 合 以及 主 体 性 特 征 上 , 体 上 表 现 出 以 人 对 与 总
象 思维 。
人 类 最 初 的 实 践 活 动 是 物 质 实 践 活 动 , 时 人 对 那 世 界 的 掌 握 也 是 一 种 物 质 的 掌 握 。 就 是 说 , 在 生 产 人 中 , 过实践 , 用 工具作 用于客 体 , 造客体 使之符 通 利 改 合 人 的 需 要 与 目 的 。 这 是 一 种 物 质 的 掌 握 。 在 这 种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艺术家思维方式和常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艺术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1.形象思维定义: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特征:1.形象性:视觉、听觉形象。

2.想象性:只有通过想象才能。

3.情感性。

2.如何培养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1.深入生活。

2.善于选择典型形象。

3.刻苦训练。

4.猜谜和编谜。

5.开发右脑。

3.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定义: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4.灵感思维定义: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特性: 1.突发性。

2.超常性。

3.易逝性。

灵感思维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

5.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形象思维 VS 抽象思维●感性形象●概念●想象、情感、联想●逻辑、推理●综合●分析那艺术家思维方式和常人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1.我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

艺术家生活在现实的客观世界里,又要面对一个主观世界,即精神世界。

所以必须两方面看。

他们的工作性质是精神生产者,面对一个它们熟悉的精神领域,无疑他们是不孤独的,因为他们能从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并因此狂喜,这是别人所难以理解的。

另外,精神世界里的探索转移了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往往导致他们不擅长以社会约定俗成的方式、思维来与人沟通。

或者是他们把在面对精神世界时的诚恳与坚定带入到现实生活里,在别人看起来显得那么固执,自信,真实和怪异,就这一点来说,更显见大多数人观念与思维的偏狭,与他们思想的自由,思维方式的多元容易产生冲突,所以艺术家和常人沟通比较难,就在这里,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他们也孤独,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里知音难觅,或者处处碰壁,加上他们大多生活不富裕,苦闷,孤独,这些总难以摆脱。

学艺术的人和正常人的思维相差是有一些的.但也不是完全不一样.即使是学艺术的人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但如果从大的方面来看,还是大概可以找出一些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主要是:1 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特别敏感。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具有许多特征。

以下是艺术的六个主要特征:
1.形象性:艺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给人以形象思维。

这种形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物或景象,也可以是抽象的
符号、图形或色彩。

艺术的形象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感官直接
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

2.审美性:艺术追求审美愉悦的体验,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种审
美体验既可以是形式上的美,如音乐的旋律、绘画的色彩和构
图,也可以是内容上的美,如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思想。

3.创造性:艺术是人类的创造活动,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个性和新意的
艺术作品。

4.情感性:艺术能够产生共鸣,启发人的情感和情绪。

艺术作品
通过形象和情感的表现,引发观众或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其产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5.表达性:艺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家通过
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价值观,观众或读者
则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来领悟这些思想和情感。

6.象征性:艺术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意义。

艺术作
品中的象征元素可以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使作
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解读空间。

这些特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同时,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侧重和风格特点。

浅析艺术与设计思维在视觉表现上的异同

浅析艺术与设计思维在视觉表现上的异同

浅析艺术与设计思维在视觉表现上的异同摘要:“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称之为“思考”或“想”,思和想都是一种发生在头脑之内的过程。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设计创作中都离不开思维的作用。

艺术思维主要是人在艺术创作中大脑特有的处理信息的过程。

设计思维区别于艺术思维在于艺术思维倾向于感性思维,而设计思维趋于理性思维同时离不开艺术思维的启发。

本文从视觉表现的角度上解析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异同。

关键词:艺术思维;设计思维;视觉思维一、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概述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

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和艺术活动中,视觉艺术思维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它起源于原始时代人类思维的萌动,人类模仿自然、对自然的记录与反映,形成最原始的艺术表现,如原始的壁画、图腾等。

设计思维,泛指在设计过程中建立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各种思维形式,包括立意、想法、灵感、创意、重大技术决策、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等,其中,逻辑思维是基础,形象思维是表现。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二、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在视觉表现上的差异其二,受众对视觉作品的理解不同。

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但是鲜有艺术家称自己为设计师。

设计作品与艺术作品的差别在于,设计师向受众传递的是相同的信息,而艺术作品向受众传递的是不同的信息。

受众对于一件相同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个人对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有不同的诠释。

反之,受众对同一间设计作品的认识都是相同的,如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的土豆系列招贴。

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并堆砌,在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共同点,那就是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视觉构成形式。

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复习资料一、填空1.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2.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偏爱。

3.艺术的起源5大学说: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

4.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5.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6.中国画独特的美是形神想结合。

7.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雕塑美术。

8.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9.艺术的创作手法主要有:象征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

10.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的绘画理论专著。

11.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2.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3.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14.《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15.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6.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事件等。

二、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又称艺术语汇。

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

2.艺术直觉答:“艺术直觉”特指创作主体未经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而迅速直接地把握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感性特征的能力。

3.艺术流派答: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4.形象思维答:形象思维是运用基形意识、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异形意象四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的。

5.造型艺术答: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

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页眉内容《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活动的构成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

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

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

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成考艺术概论考点:艺术思维

成考艺术概论考点:艺术思维

成考艺术概论考点: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一)形象思维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艺术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具体的活动着的人和环境。

它的思维过程离不开形象,并且把认识的结果用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离开具体、生动的形象,形象思维就无法进行。

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界和学术界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但多数人都已承认这一思维现象的存在。

作为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思维形式,也是艺术家审美感受力和艺术感受力的体现。

艺术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

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艺术创作始终和具象可感的形象连在一起。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

另外,形象思维的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因此,形象思维成为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具象性,即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如同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二,情感性,情感是人展开形象思维的动力,也是贯穿于整个形象思维过程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情感的作用下,感知、联想、想象等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心理活动方式。

第三,创造性,即形象思维过程依靠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能够在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新形象、新事物。

第四,整体性,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

形象思维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由于形象思维具有的这些基本的特点,因而它成为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首先,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家在着手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先经过一个艺术体验或构思的过程,将要创造的形象,已经以表象的形式在他的头脑中自发和自觉地活动起来。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1,所谓文艺学,是对研究文学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二个分支.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生发展论.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四要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5,文学的本呈是它的审美性.审美: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A,形象性:文学是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B,情感性: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C虚拟性: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其次,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7,艺术分类主要有:A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B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C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8,语言艺术是把以语言为材料构建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其特点:A形象的间接性:第一层含义是把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文学形象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和定型的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每个人看到的文学形象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间的限制.语言是心灵的表现.人的心灵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因而,语言活动的领域也是极其宽广的,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人为的,它一般都能够加以表现.C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灵,特别适用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另外,文学表现人的内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10,"意象"的观念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易经*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范畴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窥意象而运斤".12,意象的定义:意象应该是主体和客体,心和物,意与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摹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文学意象是不同于一般形象的,它是更具有内涵和意蕴的形象.13,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来看,意象大体可以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14,柏拉图大概是最早把"典型"用于艺术理论之中的人——《理想国》,15,所谓典型,最简明的概括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16,典型的基本特征:A,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停留在对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提示上,总是试图提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如鲁迅所塑造的阿Q.B,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典型人物首先要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阿Q鲜明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C,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是最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的.17,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18,意境理论正式形成于唐代.其定义:意境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20,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如何情景交融:第一种,景中生情.这是在形象构成的外观上以对客观自然景物的关照和描绘为主,读者在诗中很少读到主体的精神和感情,但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藏景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情中含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明显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即情重于景,情中见景.第三种,情景并茂.B,虚实结合.所谓"实",是笔墨所到的实象,实境,是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作品中实存的景,形,境的描写.所谓"虚境",是指由作品实境所诱发和激起的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是读者随实象实境描绘所产生的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虚实结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C,含蓄空灵之美.21,王国维从意境的主体和客体,心与物关系的角度对意境所作的分类,即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所说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帮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出,诗人所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较蕴籍淡泊,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有我之境的特点:王国维认为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帮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的主体意志较为显豁,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为强烈的境界.22,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23,中国文学批评上,强调文学社会政治功能"教化说"一直是儒家文论的重心.24,孔子总结了诗歌具有的多方面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5,梁启超提出小说影响人的"熏,侵,刺,提"四种力.26,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27,所谓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把文学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它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28,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和作家对它的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29,文学作品与科学内容相比,特点更为明显.首先,文学所反映的对象与科学不同,科学是分门别类的研究,文学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的.其次,文学内容具有科学内容不可比拟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其次,科学内容以抽象概念的方式存在,以逻辑力量作用于人的理智,文学作品的内容则是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着,显现于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以情感人.30,文学作品的形式,就是把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统一.31,题材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成,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是生活现象,题材不等于素材.32,文学作品的题材,一般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33,人是题材的中心.人物的塑造有不同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心态人物.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圆形人物性格表现大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是富于变化和流动性的人物,第二,圆形人物容量大,性格具有多质,多问,多义的特点;第三,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和多义性并不意味着其性格的对立和分裂. 34,环境可以分为定实的环境,假托的环境和虚幻的环境.35,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6,文学休息日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情感和主导思想,这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37,主题的特点:主题是情与理的统一,主题始终是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统一性和多义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38,"陌生化"又称为"反常化",文学的基本功能是骊受日常生活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过程起反作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对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从而更好的唤起人们的意识得到升华.39,文学题材是构成文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由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40,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到"文"就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41,"三分法"主要是以文学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的,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42,"四分法"注重从文体的形态出发进行分类,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43,最初,诗歌和音乐,舞蹈合为一体.44,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重在抒情的文学样式.其特征:浓郁的抒情性;形象创造的特殊性;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46,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47,小说是最重要的叙事文体,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以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48,戏剧文学的特点:A,用人物展示剧情塑造形象;B,具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C,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49,戏剧冲突:就是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它是人物思想性格在特定戏剧情境中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的结果.50,西方古典注意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一律":时间的一律,地点的一律,动作的一律.51,悲剧,是指内容严肃,格调崇高,表现正面主人公失败或毁灭的戏剧.悲剧的一般特征:首先是冲突的性质,只有正面主人公在出于自己意志的行动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或者是遭遇到不可避免的不幸时才可能成为悲剧.其次,悲剧产生的应该是严肃,沉郁并倾向崇高之美的感情,使人超越日常生活态度和道德水平.鲁迅把悲剧概括为"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52,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53,创作过程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54,艺术构思指的是作家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围绕一定创作目的,在内心世界孕育艺术形象的过程.它包括艺术形象的孕育,主题意蕴的提炼,情节结构的酝酿,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探讨等内容.55,艺术思维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在:以感性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艺术思维的中心环节;情感是艺术思维的原动力;抽象思维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辅助作用).56,直觉是一种不经分析和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能力.57,灵感是情感和思想高度集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积极,肯定和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其思维特征是:偶发性;创造性;亢奋和忘我性. 58,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理论.60,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61,文学创作活动总的来说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作家创作作品其总体设想和基本构思,都应该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创作过程中某些具体的环节和细节则可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沉积物,曲折地反映意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62,创作方法,就是作家在创作过程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63,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分为:一,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基本精神就是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第二,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不是要作家表现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和理想,只是要求这种主观性和理想的表现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中.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必和典型性的统一.64,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65,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浪漫主义突出的特征表现为它的浪漫精神,也就是理想主义的精神.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生活理想的追求,用美丽的理想来代替不足的现实,都不是已有的生活,而是作家理想的生活,是人类应该有和可能存在的生活;第二,把人物理想化;第三,浪漫主义作家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心灵;四,作家多采用大胆的和夸张的手法.66,后期现代象征主义被视为现代派文学的第一个主流.67,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点:一,它着重写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下扭曲了的人与社会, 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二,现代派文学在艺术表现主体的本能和潜意识,重视心理的真实;三,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创新,对传统多持否定态度.68,文学风格,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作家精神个体性和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风貌.69,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主体心理结构和特征,它是作家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修养和才能禀赋等方面因素的总和.70,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关系是:从艺术感受力看,有创作个性的作家的艺术感受总是很独特的;从艺术趣味来看,创作个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从艺术气质方面来看,创作个性的影响就更不可忽视了;从艺术传达上来看,一个成熟的作家在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影响作品的风格.71,主体因素,即创作个性,是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72,文学有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73,时代风格:就是一定时期的主导的矛盾,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总会影响到这时期的作家,是他们形成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汉魏风力""建安风骨""盛唐之音"等.74,一些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观点,审美趣味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创作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这种创作倾向相近,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或作家结合体,被称为文学流派.75,文艺起源的几咱主要学说:一,摹仿学,是最为古老的艺术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观点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二,游戏说,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观点认为:艺术活动就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或冲动;三,巫术说,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有影响的艺术起源理论,首创者是英国的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又被称为"泰勒—弗雷泽理论".巫术说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中寻找艺术的起源,认为最早的艺术是原始人巫术意识的产物,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巫术的目的,艺术就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四,表现说.76,劳动是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 77,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功因. 78,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79,社会生活中,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最大. 80,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表现在:一,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二,文学消费必须服从一般商品消费的规律;三,商品消费的所有动作方式在文学消费中也同样存在.81,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而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原因在于:一,一般的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二,文学产品的消费具超时空性.三,文学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并却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82,文学接受,是读者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参与其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填补,创造,生产或译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83,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艺术形象,玩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而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84文学鉴赏的创造是一种再创造.85,再创造:是指作家写出作品已是一次创造,而读者在文学鉴赏中要根据作者的文本发挥想象,再进行一次创造.这种创造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作品中的形象的补充,丰富与改造,一是对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的挖掘,归纳与提炼.86,期待视野:是德国的尧斯提出来的,意思是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的过程中,接受主体由于本身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等,会综合形成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期待,思维定势和欣赏水平.87,文学鉴赏的过程:一,感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学去把握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二,体味阶段.任务是读者还必须走进文学作品,去体验形象所包孕的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三,领悟阶段.任务是对内蕴和它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等更深入的理性的把握和领悟.88,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充满了联想和想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是互相渗透的.89,文学鉴赏有差异性和一致性.90,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产生了感应关系,从而导致主客体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大,达到高潮.91,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的科学活动.92,文学批评的性质:一,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客观公正地说明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文学批评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其职能有三个:阐解和说明;判断和评价;引串和发挥.93,批评标准有相对性和客观性.94,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高标准,它要求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评价作品的主要尺度.95,恩格斯把"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确立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1、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简论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的生态特征

简论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的生态特征
本 和喻 体之 间的关 系较 为直 接 , 中 国式 的 隐喻其 而
外 ,任何一种文化 , “ 都是在一个特定 的 自然环境 中生长起来 的” l 思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J , 。 自然 也就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可以说 , 是对象、 “ 环境、 条件 、 问题决定了思维 的形式”2 。因此 , [8 1 中国各
21 0 2年 3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u o m ̄ o en nNomM ie t f ia r W Unv  ̄i y
Mf .2 1 i l 02 l " V0 . 7 N . 12 o 3
第2 7卷 第 3期
简 论 中 国 隐喻 艺术 思维 的 生态 特 征
王 炳 社
缺 乏 变 化 、 规蹈 矩 的理 性 的 、 辑 的思 维 方 式 。 循 逻 这 也就 造成 了欧 洲人 的隐喻 方式必 然是 直接 的 , 而
二个环节 , 是衍生主体向本体 回归的图景 , 并在 回 归 中强化 与本 体 同 一 的本 性 和 本质 。在西 方 表 现
为人 与万 物趋 向彼岸 世界 , 中 国则 表现 为人 与万 在 物趋 向道 。正是 主体 向客 体 的生成 , 强化 了两 者 的
化世 界 的程式 , 即人 与万 物 。在 西方 表现 为神 生万 物 与人 , 中国则表 现为 道生万 物 与人 。依生 的第 在
平均在 2 ℃_2 ℃之间 , 0 8 降雨充沛 , 一般在 10 — 00 10 m 50 m左右 , 这样 的气 温对 生物生长十分有利 , 这种状 况 自然也 会 影 响 到 当时 乃 至 以后 人 们 的思 维方式 , 也就是富有想象性的思维 、 富于变化的思 维以及隐含式的思维。而欧洲就不 同, 它处在中高 纬度 , 大部分 地 区处 在 4 。_0 之 间 , 由于 它拥 0_6 。 且 有 典 型的海 洋性 气候 , 这一气 候基 本覆 盖 了欧洲 的 大部分地区, 年降水量 80 m, 0 m 较为适 中, 7月份平 均气温在 1℃.2 ℃之 间, 就使 得欧洲 的气候 5 0 这 单一 , 植物种类很少 , 色彩单调 , 从而造成 了欧洲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浅析声乐艺术的思维特征及其本质

浅析声乐艺术的思维特征及其本质
2 歌词形 象的特征 .
语 言是 人们 交 流思想 的重 要工 具 , 唱是 带有 歌 旋律 和感情 的语 言。歌词是语 言的艺术 。歌 曲 中的 歌词 内容往往是音乐 形象塑造 的依 据 。歌 曲中的语 言形象 主要表现在歌 词 的思维关 系上 。歌词是演 唱 者形象思维 的描述工 具之一 , 既使是 在理性阶段 , 抽 象思维也 要 以感 性 认 识 为基 础 , 能 绝 对 撇 开人 、 不 事 、 、 的形 象 ( 曲 的写 作 背景 ) 物 景 歌 。只有 通过 语 言形 象和 曲调 音响形 象 的有 机融 合 , 能 生动地 表 才 现歌 曲 中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 情 。 3 人 物形象 的特征 . 歌 曲大多数都通 过音乐手段直 接或是 间接地 描 绘 出人 物的形象 。人 物形象在歌 曲形象 中占据极其 重要 的地位 , 是声乐作 品艺术形象体 系的核心之一 。 要 准确地表 现歌 曲的人 物形 象 , 歌唱者 除 了把握 好 歌 唱的情感还 要把握住演 唱 中人物形象 的特定动作 和思 维认识 。
声 乐艺术 之所 以深 得人 们 的喜 爱 , 方 面是 由 一 于声 乐艺 术 的大众 性 ; 一方 面 是 歌 唱者 在声 乐 演 另 唱中 , 发声 与思维 相 结 合 而达 到 的声 情 并茂 的表 将 演效 果 , 给这 门艺术增 添 了无 穷 的魅力 。 歌 唱 思维 的最 基本 过程
收稿 日期 :O9 1—2 20 — 2 9 作 者简介 : 郑爱华( 9 7 ) 女 , I7 一 , 湖南湘潭人 ,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音乐学。
ll 9
教师都是老 头儿 的声 音形 象 , 色 暗淡 、 音 浑厚 、 区 音 较低 , 由男低 音 、 中音 来演唱 。男 高音的声音饱满 男 有力 、 明亮高亢 , 声音形象就像青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笔者从事多年的戏剧表演教学,通过戏剧艺术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培养较全面的艺术思维至关重要。

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重新认识和研究艺术思维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形象性
艺术思维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其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形象性是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着精确的认识。

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政治经济学家靠着统计数字,诉诸读者和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

诗人靠着对现实的活泼而鲜明的描绘,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中显示社会中某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

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但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论证,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①别林斯基用形象(图画)性思维把艺术思维与社会科学和哲学思维区别开来,充分地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形象性特征。

艺术思维方法就是形象地概括现实的途径,同时追求艺术形象也成为艺术思维主要的创作原则。

关于戏剧的创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提出过模仿说,即诗人的创作应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②来进行创作,这实际上已经肯定了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

音乐的创作具有形象性。

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受到了巴黎建筑的影响。

他曾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就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文学的创作也离不开形象性。

老舍成功地创作了剧本《龙须沟》。

在谈到这个剧本的创作经验时,老舍也肯定了剧本的长处在于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说: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

④俄国斯拉夫学、语文学学者波捷勃尼亚(18351891年)曾说:诗歌和散文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定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没有形象便没有艺术,更没有诗歌’。


从以上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来看,形象性绝对是艺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

但艺术思维为何一定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呢?
首先,这主要和艺术思维反映的对象有关。

对于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化和细化,促使人类建立了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学科或科学的门类。

每一门科学或学科都会研究独特的对象和独特的领域。

对于艺术思维而言,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涵盖面非常广阔,错综复杂。

艺术思维一定会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生活的形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只有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才能准确、生动地描述、提炼、认识、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

其次,这是出于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需要。

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才有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生活、认识生活。

艺术思维必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才能表达出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

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包含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者在开始进行艺术思维活动时,形象还仅仅停留在创作者的头脑中,艺术构思并不完整。

艺术思维要把构思好的形象变成客观的事实,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

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

音乐运用音符、旋律和节奏等来塑造听觉形象;美术运用色彩、构图、造型等来塑造视觉形象;表演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舞台或影视人物形象;文学艺术是主要运用文字语言来塑造形象的。

因此,艺术创作者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必然包含有具体可感的特性。

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必须是具体的、独特的、生动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艺术思维在反映生活时,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而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取舍,使艺术形象比生活形象更集中、更概括、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一定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概括的。

而完整的艺术形象思维必然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二、感性特征
艺术创作基本上都是属于感性的创造活动。

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富于感性,即表现为可见可闻、多姿多彩,有特定艺术形式的生动形象。

在这种形象的创造过程中,虽然不可能排除理性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但其并不起主导作用。

艺术创作思维的感性特征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接受客观物体的各种刺激信息加工而形成的。

其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要依靠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反映客体。

人对于事物认识的感性阶段,也就是人的感性思维的阶段和过程。

人的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艺术思维要求艺术创作者必须强化自己的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能力,这实际上是要求必须加强艺术感性思维的能力。

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反省目前的艺术创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时曾说:我们的经验和概念往往显得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又显得不通俗。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

我们的概念脱离了知觉,我们的思维只是在抽象的世界中运动,我们的眼睛正在退化为纯粹是度量和辨别的工具。

结果,可以用形象来表达的观念就大大减少了,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丧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