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特点1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来理解抽象的字、词。
在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往往需要实物或手指的帮助才能运算。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面前的具体事物及生动的记忆表象联系着。
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思维发展“过渡”的实现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消亡”及改造而实现的。
实现显著质变的决定因素是小学生的生理成熟、集体生活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方面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就不存在具体形象性了。
相反,小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居次要地位。
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占主导地位。
2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
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
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
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小学儿童是指6-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与其他年龄段有一些差异。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进入正规学校教育,逐渐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首先,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感性思维转向逐渐形成的抽象思维:小学儿童逐渐从感性思维阶段转向抽象思维阶段,他们能够利用符号、图形和概念进行思考和表达。
2.思维逻辑性的发展:小学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逐渐建立起因果关系和推理能力。
3.狭隘的思维视角:小学儿童的思维还局限于他们直接的经验和观察,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考,缺乏整体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能力。
4.想象力的丰富:小学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够通过想象和幻想来解决问题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给小学儿童提供以下的学习方法:1.实践与体验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学儿童对于学习更加感性,他们希望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深入了解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
2.教学材料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小学儿童的思维还不够抽象和理论化,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材料。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具体的教学材料来辅助他们的学习。
3.逻辑性的教学方法:小学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逐渐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和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逐步提供一些递进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因果关系和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考能力。
4.启发式问题引导探索: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他们希望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小学儿童的思维还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他们往往缺乏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发展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特点1.意向性:儿童的思维是意向性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来观察、思考和行动。
例如,当一个儿童想要得到一件玩具的时候,他会思考如何获得这个玩具。
2.偏向直觉: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直觉而不是逻辑。
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直觉来做出判断和决策,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之前,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的行为。
3.动态性:儿童的思维是动态的,他们可以很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新的情境。
他们具有灵活性,能够从一个思维状态转变到另一个思维状态。
4.个体化:儿童的思维是个体化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
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思考。
5.感性与运动性:儿童的思维是感性和运动的,他们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儿童喜欢触摸、咀嚼、抓握等行为来获取关于物体的信息,通过运动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空间。
6.视觉思维:儿童在早期阶段的思维主要依赖于视觉。
通过观察和看看,他们开始形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7.集中注意: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分散。
8.情感参与: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与情感紧密相关的。
情感可以对他们的思维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情感的参与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动力。
9.形象思维:儿童的思维常常是以形象和具体的形式存在的。
他们更善于通过图像、模型和故事来表达和理解概念。
10.自我中心思维:在儿童早期的思维发展中,他们的思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难以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图,往往只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
总结来说,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意向性、偏向直觉、动态性、个体化、感性与运动性、视觉思维、集中注意、情感参与、形象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
理解和关注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思维发展,提供适应他们思维方式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1.意象和感性思维: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依赖于直观的感觉和形象,他们倾向于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这种感性思维的特点使得儿童更容易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学习和记忆知识。
2.理由和逻辑性的不成熟: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常常缺乏逻辑性,并且常常难以正常地论证和解决问题。
他们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不受限制的、片段化的,容易出现片面的看问题和主观的判断。
随着岁数的增长,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性思维,但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和渐进。
3.现实思维的支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眼前的现实为基础的,他们善于观察和描绘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但对于抽象的、非具体的概念和原则,往往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儿童通常以自己所见所闻的事物为中心,而对于较远的、抽象的概念和问题缺乏思考和理解。
4.语义和语言的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单词的学习到句子的组织和语法的运用。
语言的发展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和高效的工具。
通过语言表达,儿童能更好地思考和沟通。
5. egocentrism(自我中心主义):儿童常常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经历过分自信,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常常以自己为中心,认为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与自己一致。
这种自我中心思维的特点随着成长逐渐减弱,但在早期儿童时期是非常显著的。
在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儿童的感性思维对于认知和学习至关重要。
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故事、游戏、实验等,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培养逻辑思维:通过培养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思维模式。
可以通过游戏、谜题和逻辑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抽象思维:儿童对于抽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较为困难,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实例和比喻来引导儿童理解和思考抽象的概念。
4.促进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给与儿童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互动,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特点
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学前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了进一步新的发展。
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期在四年级(10~11岁)(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有待完善。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在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概况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十分丰富和深刻,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某些已经了解了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而不能充分利用某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属性。
(2).比较能力的发展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比较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
进行比较时,应从较为鲜明的特点入手,然后再比较细微的差异。
(3)分类能力的发展。
1、小学二年级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概念分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人数有所增加。
2、解决同一课题,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年龄特点是明显的,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3、同一年龄组的儿童在解决难度不同的课题时,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
4、从四年级起,儿童出现组合分析分类的表现,从五年级起,这种组合分析分类的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
(4)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思维力发展有什么特点
小学生思维力发展有什么特点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特点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来理解抽象的字、词。
在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往往需要实物或手指的帮助才能运算。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面前的具体事物及生动的记忆表象联系着。
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思维发展“过渡”的实现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消亡”及改造而实现的。
实现显著质变的决定因素是小学生的生理成熟、集体生活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方面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就不存在具体形象性了。
相反,小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居次要地位。
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占主导地位。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
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
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下面为你整理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特点1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来理解抽象的字、词。
在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往往需要实物或手指的帮助才能运算。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面前的具体事物及生动的记忆表象联系着。
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思维发展“过渡”的实现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消亡”及改造而实现的。
实现显著质变的决定因素是小学生的生理成熟、集体生活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方面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就不存在具体形象性了。
相反,小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居次要地位。
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占主导地位。
2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
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在最底层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儿儿童思维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脱胎换骨。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突出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只要教学得法,在独立思考着重抓了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教学影响下,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二年级三年级。
在小学儿童思维推进中,存在着很大的潜质,假如适当地挖掘,这个潜力能变为他们巨大的自主性因素。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尽管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却具备了一切思维能力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进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卡通一词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为连环漫画、动画片。
卡通形式的电脑游戏软件及有关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用品是由媒介卡通派生出来的。
我国的动画人物卡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五六十年代诞生的恐怖电影《大闹天宫》、《三毛》全系列漫画及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改编的连环画等,不仅深受孩子的爱戴,而且也深深地触动了成人。
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卡通市场急速萧条上去。
就在这个时期,外国的卡通以数码为主要主要包括媒介,迅速占领了中国整个市场,占去了孩子们大量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空间。
许多年轻的父母全都抱怨:这孩子,一天到晚都甚至被电视脑子里的动画片迷着,什么也不干不仅是电视,还有图书、玩具、服装甚至文具,卡通全方位社交生活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然而,任何有理由在社会上存在的长期存在事物,必定是有利有弊的,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用其利是而避其弊。
一、卡通片对儿童漫画书思维的积极作用从表达方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卡通片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表现形式,可能为孩子所接受,对儿童的思维发展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
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
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
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
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1.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在0-2岁的幼儿期,儿童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感知世界,例如触摸、品尝、观察等。
此时,幼儿的思维主要表现为感知、意象和动作的结合。
他们开始形成对象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符号进行交流,如指点、示意等。
另外,幼儿还具有自我中心思维,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 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3-6岁的学龄前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按照感官特点分类思维。
学龄前儿童善于从感官特点入手,将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颜色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而不是按照功能或用途进行分类。
(2)无法逆向思维。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只能从前提出发,逐步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3)增加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能够理解“如果……就……”的关系。
(4)具有自我中心思维。
学龄前儿童在沟通和交往中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思维,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3. 小学阶段思维发展特点进入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了一定的增强,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以下是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1)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小学生开始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能够从结果出发,进行逆向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主动思维转变为自主思维。
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逐渐培养了主动思维,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开始发展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但仍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培养和训练。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方法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其认知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成为许多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1.1 初级思维能力儿童在幼儿期到小学低年级阶段,往往具有初级思维能力,即感性思维能力。
他们主要依赖于感官和经验,利用触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来认识事物,尚未具备从抽象概念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1.2 发展中的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表现为对各种规律和变化的吸收和认识能力上的发展。
此时,他们具备了从某些事物的共性中得出结论的推理能力,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1.3 高级思维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儿童具备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和判断力。
他们不仅仅能够感知事物,还能尝试探究新的事物,并通过自主思考提出不同的想法。
此时,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以便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2.1 阅读阅读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基础。
阅读可以帮助儿童扩大视野,了解更多的事物,同时也可以让儿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鼓励孩子阅读,提供各种各样的书籍给他们,让他们乐在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2.2 游戏游戏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游戏中的暂时规则能够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游戏中适当加入规则和挑战,以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兴趣。
2.3 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他们自信地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问题。
在亲子互动中,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情境,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在互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时期儿童思维进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要紧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要紧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专门大程度上仍旧是直截了当与感性体会相联系,仍有专门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小学时期培养小孩的思维能力专门重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培养小孩独立摸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小孩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家长要引导小孩正确使用词语,训练儿童养成把话说完整的适应,并培养小孩的朗读、默读和复述的能力。
③教给小孩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
小学时期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他最容易把握的那些能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的特点。
十岁左右到十三四岁,小孩开始能明白得自然现象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把握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展。
比如,一二年级在学习简单的词汇时,都要辅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到了五六年级,小孩不需要借助图片都明白得诸如社会、制度、纪律等较为抽象的词汇了。
儿童思维五大特点
儿童思维五大特点儿童思维是指儿童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思考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特点。
研究儿童思维,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儿童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提供帮助。
下面将介绍儿童思维的五大特点。
第一,儿童思维具有直观性。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感官和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
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和感受来判断事物的特性和属性。
例如,当儿童接触一个新的事物时,他们可能会根据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直观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类。
第二,儿童思维具有想象力。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来创造新的事物和情境。
儿童在玩游戏、听故事等活动中常常会运用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和情节。
他们能够将现实和虚构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妙世界。
第三,儿童思维具有片面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片面的,他们在对待问题和事物时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和因素。
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感官刺激和情感冲动的影响,做出片面和主观的判断。
例如,当一个儿童看到其中一种食物的外观很漂亮时,就会认为它一定很好吃,而不考虑其味道和营养价值。
第四,儿童思维具有支配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受到具体经验和情感的支配。
他们更多地通过具象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抽象概念,很难站在抽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儿童的思维也容易受到自己的兴趣和欲望的支配,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缺乏全面和客观的考虑。
例如,一个儿童可能因为喜欢其中一种玩具,就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无法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第五,儿童思维具有渐进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儿童通过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学会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的思维也在逐步从具体转向抽象,从感性转向理性。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将不断提高。
总之,儿童思维具有直观性、想象力、片面性、支配性和渐进性等五大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儿童交流、教育和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直观思维:儿童往往以感知和直观经验为基础进行思考。
他们主要依赖于感觉和观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相对较弱。
例如,他们可能更关注物体的外观和表现而不是内在的特征。
2.自我中心思维:儿童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来思考问题。
他们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认为是普遍的。
这种自我中心思维在认识和交流上会产生一些误解。
3.反应性思维:儿童往往是顺应和反应性思维。
他们在面对新情境时,往往采取凭直观感受和周围环境反应的方式处理问题,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的思考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的缺乏。
4.逐渐形成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逐渐形成概念。
他们通过对物体和事物的观察和经验来构建概念和分类系统。
例如,他们会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形成简单的概念。
5.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儿童在思维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回顾经验和总结教训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形成逻辑思维:随着认知发展的进一步,儿童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方式。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逻辑规则和思维模式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种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抽象思维非常重要。
7.自主性思维:在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在有限的经验和资源条件下,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并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总之,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直观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反应性思维、概念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的形成和自主性思维。
这些特点反映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也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感觉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感觉和感知能力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感知世界,能够通过感官去感知和获取信息。
他们开始注重细节,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辨别。
3.形象思维向符号思维的过渡:小学儿童的思维开始由以往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符号思维。
他们逐渐能够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开始使用和理解符号系统,如数字、字母和计量单位等。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记忆和推理。
4.具体思维能力的加强: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渐从以往的非常具体的观念转向更加抽象和一般化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通过类比、比较和类别归纳的方式进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他们开始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抽象出普遍规律和特征。
5.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小学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逐渐加强,开始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能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找到解决方法,并能够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的优劣。
他们懂得提问并寻找信息来解决问题。
6.创造性思维的初步发展:小学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能够产生一些独特的想法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在促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1.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为小学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经验,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事物和领域。
这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感官和认知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小学儿童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小学儿童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的批判性分析。
帮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小学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书籍、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帮助他们发展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5.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给予小学儿童自由发挥的机会,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儿童思维五大特点有哪些
儿童思维五大特点有哪些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儿童思维五大特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儿童思维五大特点有哪些:1、模仿思维儿童喜欢模仿,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儿童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
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
所以在儿童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儿童模仿。
2、单向思维如果你教给儿童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
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
所以在传授儿童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3、形象思维在儿童简单运算的时候,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
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
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4、主次不分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
”宝宝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
”这也是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5、单维思维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
比如说儿童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诉他冰淇淋有一只虫子,大人的意图自然是让他别把虫子吃到嘴里,而儿童却会说:“冻死他!”儿童的思维与大人是迥然有别。
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从幼儿期逐渐进入到学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成熟和复杂化。
下面将详细探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儿童思维的具体化和逻辑性的特点小学儿童进入到学校学习环境后,他们开始具体化地思考问题。
他们逐渐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能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儿童思维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3.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和想象力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较强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他们喜欢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和独特的想法,具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4.儿童思维的初步抽象性和符号化的特点小学儿童的思维开始逐渐从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他们能够通过符号和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思维活动,例如使用符号或图表表示物体或概念。
他们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常见的符号和象征,例如数字、计量单位等。
5.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初步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在这个阶段仍然存在一些自我中心性,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然而,他们开始发展逻辑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6.儿童思维的逐渐系统化和批判性的特点随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系统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能够辨别真伪,区分主次,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7.儿童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在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思考条件,激发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家长和教师也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小学儿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
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小学生思维特点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涉,毕竟小学还是个学习的过程,想了解他就要从他接触的环境入手针对自己觉得是恶习的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他的环境或让他接触你认为好的人事等而不要直接指出或打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其实他们的思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多接触多了解没什么难的)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
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
表现之一是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
儿童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
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
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
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否则就认为不存在。
皮亚杰对这一阶段不愿意多作关注,在他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意义不大;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皮亚杰的三山试验就是验证这个阶段的自我认知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
但是尚不能完全脱离实物凭空地进行逻辑思考,所以这时的思维表现为形象思维大过于抽象思维。
这也是为什么小学教师上课往往都需要以实物来举例,其考题也多应用题的原因;人的思维模式。
但是,有许多人毕生都不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只能停留在具象思维的阶段,这往往表现为缺乏逻辑足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品质,按照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女性居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从进入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
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
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构成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
在教育影响下,这些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就推动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学前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新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第323页。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我国许多有关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朱智贤等人关于小学生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中,采用“选择定义”、“确定属、种概念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三组试验,结果如图7-1—图7-3所示。
由此可见,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着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升高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发展变化。
如何分析这个变化过程或思维的“过渡性”的实质呢?入学以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儿童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要求,这就促使儿童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小学儿童思维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它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与改造而实现的。
这种显著的质变,是在思维发展的外部条件作用下,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
因而,小学儿童的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意味着他们入学以后,具体形象思维立刻全部“消亡”,不再发挥作用。
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很长过程。
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
当然,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抽象性,没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
事实上,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着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变化。
正因为如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同时,达到这样的思维活动水平,也离不开直接的和感性的经验。
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们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个“关键年龄”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约10—11岁),也有的认为在高年级;也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强调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要求我们适应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期来进行适当的教育。
有关研究认为林崇德:《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1年第3期。
,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在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
在着重抓了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教学影响下,儿童在三年级就可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而在教学不甚得法的控制班里,则到五年级才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伸缩性,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提前或挪后,可以加快或延缓。
只要教学得法,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假如适当地挖掘,这个潜力能变为他们巨大的能力因素。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着较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思维品质的发展使个体思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儿童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强。
这表明,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性,显示出思维结构在从不完善向完善水平过渡。
另一方面,尽管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却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对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9—11岁儿童在进行左右概念的初步的抽象思维时,就已经萌发了辩证思维。
在对小学儿童辩证思维的萌芽过程的一项系统研究朱建军:《7—11岁儿童关系概念发展的研究》(未发表),1985年。
也指出:7—11岁儿童对关系概念的认知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在直观故事情境中,7岁儿童已懂得关系的对立性,7—8岁儿童能理解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童能理解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儿童已基本能认知关系概念的辩证属性,并已开始向言语抽象概括水平过渡。
可见,在7—8岁,儿童的辩证思维已开始萌芽。
10—11岁儿童已能进行初步的辩证思维,但这种思维是自发的、朴素的,还未形成系统的辩证思维结构。
进一步的研究杨建军:《1—6年级小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第4期。
也证实了小学儿童的辩证思维的这一发展趋势,并提出不同的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小学儿童的辩证概念的发展优于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的发展。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
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在小学教学实验中可以看到这种不平衡性。
虽然数学和语文教材是按照同一实验目标和要求编写的,但在算术教材学习中,有些学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而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其概括能力有的仍能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不理想,还有的属较差水平。
相反亦是。
对小学儿童思维的研究也可以发现这种不平衡性。
例如,将四个实验研究数据绘制成不同的发展曲线图,横的指标确定等级相同或相似,纵的指标大致相同,前三个实验的被试也相同,测定时间也接近,而思维的发展趋势却各不一致,如图7-4—图7-7所示。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学的影响下有了很快的发展。
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十分丰富和深刻,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个概念中的所有的特征或属性。
对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林崇德:《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1年第3期。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可分为五个等级:第Ⅰ级:直观概括水平。
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第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由于儿童经验的局限,尽管有的运算的数的范围可以超过他们的生活范围,但由于缺乏数表象而不能真正理解运算中数的所有实际意义。
第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1)不仅掌握了整数,而且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实际意义、大小、顺序和组成;(2)能掌握整数和分数概念的定义;(3)空间表象得到发展,使儿童能够从大量几何图形的集合中概括出几何概念,并掌握一些几何体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因此,这一级水平又可称为“初步几何命题运算”。
第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运算水平。
其特点为:(1)能用字母的抽象代替数学的抽象,例如能初步列方程解应用题;(2)开始掌握算术范围内的“集合”与“并集合”思想,例如,通过求公倍数与公约数的运算掌握“交”与“并”的思想;(3)能够完整地解答各种类型的“典型应用题”;出现组合分析的运算。
第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
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
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水平。
小学儿童数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一年级(7—8岁)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概括;二、三年级(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四、五年级(10—12岁)大多数儿童进入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关于小学儿童词语概括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1)二至五年级儿童在概括包含不同因素的材料时,有不同水平,材料中包含的因素越多,难度越大,成绩越差。
(2)8.5岁和9岁组儿童语文学习成绩非常接近,但概括词语能力差别很大。
四、五年级成绩的差异也很显著,这是儿童概括能力发展上两个明显的转折期。
(3)二至四年级概括词语能力发展缓慢。
(4)将三个词语单独列出,儿童可以概括,而将它们分别置于三个句子中则不会概括。
总的来说,在概括能力发展上,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具体地说,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低年级儿童的概括还和幼儿的概括差不多,主要属于直观形象的概括水平。
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概括,但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中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属于形象、抽象的概括水平。
在这一级水平里,儿童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形象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高年级儿童的概括开始以本质抽象概括为主。
由于在过去几年中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活动的锻炼,他们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
但是,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也只是初步地接近科学的概括。
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距太远的高度抽象概括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2.比较能力的发展在教育影响下,儿童的比较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