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合集下载

焦作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案及功能设计

焦作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案及功能设计

焦作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案及功能设计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业发展已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此,国家个有关部门及省市对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地区依据自有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将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

河南省将加快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河南省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焦作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焦作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建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依托,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区)域为中心,以乡村道路为脉络,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焦作市境内有焦枝(焦作--枝城)、焦太(焦作--太原)、焦新(焦作--新乡)、月侯(月山--侯马)四条铁路线,有月山、待王两个较大的货运编组站,铁路交通便利。

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开工建设。

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

在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下,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结合焦作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提出了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把焦作市建成郑州物流副中心的设想。

在《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明确将焦作市城市定位为中等工贸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在焦作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建设物流园区的目标。

所以我利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和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为焦作市物流园区建设做一份园区功能设计及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焦作市物流园区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提供公路、铁路与航空多式联运一体的内陆口岸型、加工辐射型的第三方公共枢纽型物流园区,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货物流通的场所,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融城市货物储存、运输、加工、配送、商贸、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作者:来源:《西部大开发》2008年第12期编者按: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注定要载入史册。

改革开放30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大事件。

本期特选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领域的一些大事件,与读者一起回顾30年经济发展的辉煌之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中国由此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不断充实完善。

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十二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焦作市

焦作市

市井气息,城市风光(14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有计划的放开调整农 副产品购销政策,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打破了商品市场长期封闭的停滞局面,一个以国营商业企业为主导的多 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经济共同发展,尤其 个体商业发展迅猛,市场体系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焦作市对外经济贸易异军突起,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扩大进出口规模,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现已形成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技术引进、国 际旅游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21年,焦作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利润总额 138.32亿元,增长38.2%。年末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299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3家。
全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建筑业企业本 年新签合同额250.1亿元,增长2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产品销售率9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9%; 股份制企业增长3.2%,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7%,制造业增长 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3%,占规 模以上工业27.0%;高耗能工业增长4.4%,占规模以上工业60.2%,高技术产业增长6.1%,占规模以上工业3.7%,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55.4%。
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25%, 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 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20公里,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发热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 硫量:0.5-0.8%,挥发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 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埋藏浅,易开采,耐火度达1650~1770℃,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 明储量4686.9万吨,占河南省保有储量的9.5%。

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铁岭

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铁岭

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铁岭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真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白河县双河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农民知道啥?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民干什么?实现农业产业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他们实验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黄姜、烤烟的兴起,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过去农民住的啥?三间茅房一张床。

如今农民住楼房,敢和城镇比靓丽!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资防修、一大二公”,忽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前极少动工建新房,农村农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墙、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积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户人家有一台老式收录机或黑白电视机必然会引起众人围观看热闹。

现在,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

过去农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

如今农民讲养生,生活水平大提高。

老人讲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的年代,讲得食品匮乏饥肠漉漉,本来就没钱,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米油盐酱醋肉鱼,粮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为大家眼中金贵紧俏的香饽饽。

改革开放了,“田土包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与问题班:1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长:王啸坤,3月26日-4月15日,XXXX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与问题从衣着到生活习惯,从观念到行为模式,从政治和经济到社会文化,每一个变化都是令人惊讶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深深感受到的。

改革开放30年是生产力发展最快的30年,是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的30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30年,是人民群众受益最大的30年,是社会最安宁的30年,是人民最满意的30年。

这也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的30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河南走出了一条从沉寂到崛起、从追赶到跨越的独特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光明的明天!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变化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目的调查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的巨大变化,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河南省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调查结果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的变化和问题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在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居民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从服饰到生活习惯,从观念到行为模式,还是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河南的变化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30年后,有多少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改革开放的伟大春风唤醒了中原大地,激发了滚滚发展的浪潮,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南走出了一条从沉寂到崛起、从赶超到跨越的独特发展道路。

1。

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乡变迁(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变迁简介|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新时代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实现中国当代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中国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社会转型也开始了。

XXXX年中国在1978年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与研究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与研究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研究——焦作市修武县北霍村之行[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霍村当地农民为区域代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中原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休闲娱乐意识更迁一、引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惠及中国社会的每一角落,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也使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观念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

在这种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文化素质在提高,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休闲娱乐的观念与方式也正日益改变。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农村业余休闲娱乐生活也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经过这次调查发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特别要唤醒农民休闲娱乐的意识和改变农民休闲娱乐的文化观念。

只有这样,农村和农民的面貌才能真正改变,广大的农村才会呈现出和谐的新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而休闲娱乐无疑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休闲娱乐方式实际发展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千家万户,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和谐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于2010年8月3日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霍村,并就当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休闲娱乐现状和观念进行了调查。

一文九论十八谈全文

一文九论十八谈全文

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发展目的必须明确。

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

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

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

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头脑清醒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

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有序、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

正确思路应当持续。

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正确的思路就要坚定地往前推进。

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会使基层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要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的家乡——河南的的变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这30年内,我的家乡河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河南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河南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或现实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一)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这30年,世界风云变幻,神州沧海桑田。

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格局得以改变;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古老中原英姿焕发。

在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脚步快慢的今天,在世界越来越瞩目、越来越青睐中国的今天,我们用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审视、总结这30年的河南,以期鉴往知来,启迪今天,昭示明天。

(二)毋庸置疑,改革开放这30年,是河南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30年来,河南的变化太大了。

30年前的河南,标志物无非是成片的麦田、东方红拖拉机、二七纪念塔、轰鸣的内燃机车……今天的河南,“水域靓城”郑东新区是标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是标志,繁忙的郑交所大厅是标志,异彩纷呈的舞台文化也是标志;小浪底是标志,双汇是标志,意气风发的人们的笑脸也是标志……一个雄辩的事实是,日新月异的河南已经彻底抹去了土、苦、穷的底色,迈入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行列,成为全国经济总量万亿元俱乐部中仅有的几个成员之一。

焦作各地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焦作各地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焦作各地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焦作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近年来,焦作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焦作各地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字数不少于6000字以上。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焦作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产业一直是焦作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1. 种植业的转变在过去,焦作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业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地不断减少,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过多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焦作开始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焦作市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倡绿色种植,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通过优质、绿色、有机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养殖业的发展除了种植业外,焦作市的养殖业也在逐渐兴起。

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中,养殖业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的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放心、健康绿色的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焦作加大了养殖业的发展力度,着重发展优质环保型的家禽、畜牧业和水产品养殖业。

通过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品质,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3. 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焦作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农业产业外,焦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带动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焦作通过建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方式,将农业与旅游、电子商务等相结合,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二、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焦作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35年的发展历程,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让我深深受触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所在。

35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要靠一张张的票票,买米要票,买面要票,买什么都需要各种票券。

现在粮票没有用了,粮食在那里都能买到。

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

人们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变了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粮食消费量下降而具营养的肉、蛋、奶、水产品等副食品消费量增加,成品、半成品等方便食品、绿色食品受到居民们的青睐等。

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打破了多年来“一日三餐在家吃”的传统生活方式,休闲餐饮、亲朋聚餐、节假日聚餐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在外饮食支出不断增长。

35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人们思想十分守旧,穿着单一,色彩和样式非常地单调,稍微贴身或外露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正经。

后来轻薄的“的确良”、“洋布”开始流行,再后来套装、五颜六色的轻薄短小的羽绒服、牛仔服、西装、T恤、皮鞋、皮凉鞋等等也都在农村流行开来。

以前只是过年时给孩子做新衣服,结婚时给新媳妇做新衣服,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买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年轻人日常就打扮得很漂亮,孩子们穿戴得鲜艳,婴幼儿的服装饰品细分化、品牌化也都越来越显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服装。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思想也从“穿暖”变成了“穿好”,人们纷纷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采访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采访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采访录---听长者讲故事采访人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系班级:采访时间:2008年5月24日组成员:序言: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已取得重大的改变,经济、军事、教育……到底到现在中国是怎么样的,三十年前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从我的采访中你能看到什么是变化……采访内容:主旨:30年前,改革开放在全国各地拉开序幕……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奥与会来临之际,为了反映我们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发生的喜人变化,本人分别从衣、食、住、行、用、教育、医疗等几个方面,采写了一组特别报道,以飨读者。

穿: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我:在我的记忆当中,数年前人们对自己的穿着就很讲究了,像现在我们买了几百元的衣服很正常,还经常更新。

你能结合过去三十年和现在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老者:在我的记忆中,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

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

如今,你的记忆中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者: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哪有钱来打扮啊。

如今,农村人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呢。

(其实老者的生活还算可以,凭借自己的退休金每月就有5000元,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我:但我看到现在大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是穿着比较朴素,你又怎么看呢?老者:其实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已不在乎这些了,习惯了过去的生活。

年轻人追寻潮流,很正常啊。

证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啊(笑着说)!我:就是,就是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

”如今农民的出行条件有什么变化呢?我: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其实交通方面就已经有很大的变化,那时候的交通又是这样的呢?老者: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1917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

15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做学徒工,16岁时利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等。

1954年创办台塑公司。

现台塑集团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眼光决定成败。

在上世纪50年代,当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从而不愿意投资塑胶行业之时,王永庆却看到了它在台湾的巨大发展空间。

王永庆的眼光与坚持成就了台塑,也成就了自己的声名——“经营之神”。

用50年的时间,王永庆从一个卖米的伙计成为一个企业教父式的人物。

王永庆的声名更在于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在祖国的政治敏感时期,他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支持。

“海沧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商人逐利的投资计划,更重要的是一个信号,对祖国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的信号,激励了广大台商投资大陆的信1/ 7心和激情,倡导了两岸的经济交流。

而在大陆设立奖学金,更是支持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眼光长远,功在千秋。

王永寿经历过上山下乡,后参军入伍。

1986年出任无锡漂染厂厂长,带领该厂成为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创汇企业。

荣获无锡市1987年优秀厂长;1988年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

他的名字也许并不为人所熟知,然而他的故事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亮点之一。

上任厂长之初,王永寿和他的无锡漂染厂就面临行业不景气、原材料物价上涨等难题。

面对困境,王永寿力主提高产品质量,加速技术进步,带领全厂职工“眼睛盯着国际市场,有本事去赚外国人的钱”。

在当时,这是一个冒风险的决定,因为外销在很多企业眼中是苦果。

不过,王永寿和他的员工却硬是让苦果变甜——2000多人的厂子,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元,人均创利1万多,人均创汇1.5万美元。

这背后,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内部体制转换,坚决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采取“完成任务拿工资,完成目标拿奖金”、“部分基本工资与奖金捆在一起”等改革措施是分不开的。

焦作的转型之路

焦作的转型之路

焦作的转型之路作者:李素丽来源:《管理学家》2009年第07期从“黑色”到“绿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07年8月,河南省地矿局地质二队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该队在焦作市五里源煤预查区发现一处大型煤田,预测煤炭资源储量6亿吨。

如果按照70%的回采率计算,按目前焦作煤炭的开采量,这一煤田的煤炭储量可供焦作市开采88年以上。

焦作作为一个百年老矿区,此前经勘探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焦作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但因为成功地进行城市转型而被写进中学教科书。

日前,记者行进在焦作的大街小巷,寻找着焦作煤城当年轰轰烈烈开矿的印迹。

在山阳区百间房办事处李贵作村,记者遇到了村党总支委员王好东。

他说,当年英国人在焦作开矿,一下子建了一百间房子供下井工人居住,百间房因而得名。

当时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他曾挨家挨户数了数,竟发现李贵作村村民有105个不同的姓氏,分别来自四川、陕西、山西、吉林等13个省108个县。

“焦作矿务局一开资,全焦作市都能闻着肉味”,从这句当年形象的比喻中,我们不难看出养活了8万人的焦作煤业集团(原名为焦作矿务局)在焦作的地位是多么的举足轻重!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年的开采,焦作的煤炭资源日益枯竭,位于市区的焦东矿、焦西矿等矿井相继封井。

原来黑乎乎的煤矿摇身一变,成了豪华气派的大酒店,煤矿的礼堂变成了游泳池,锅炉房变成了娱乐广场,洗煤楼脱胎换骨成豪华气派的休闲中心。

这是焦作煤业集团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成果。

事实上,从整个焦煤的战略发展构想来看,其核心就是要发展“三支”产业:支柱产业为煤、电、水、气,支撑产业为建筑、冶金、化工、机械,支持产业为商贸、服务。

目前,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是,非煤产业在整个焦煤的比重已超过一半。

从1999年开始,焦作开始把目光由地下矿产资源转向地上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先后投资6亿多元,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五大景区和陈家沟、韩园、嘉应观、月山寺、朱载堉纪念馆、影视城、古城湖、丹河、森林动物园、药王庙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1000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1000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1000字-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使家乡荥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

当年邓爷爷在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

家乡发展30载,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0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荥阳和现在的荥阳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一到三年级,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住在爸爸单位分配的,两房一厅面积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三个人也足够住,房子小也能让这个家时常充满着温馨和笑语,却也始终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为爸爸的书房,床上常常堆满了爸爸厚重的书,晚上就变成了我的卧室,每次睡觉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何尝不想换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荥阳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一直推迟到2005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荥阳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的拔地而起,爸爸妈妈也开始筹划起了买房。

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20平米房子,尽管是贷款供楼,却也总算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别提了!“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随着道路被拓宽,2007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车,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车时的颠簸与寒风。

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驾车带着全家下馆子,路边各色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餐馆内人山人海,大型高档商场的设立,使我们再也不用到外面“搬货”,妈妈也会开始挑选各种高档昂贵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了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吗?我想: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致富路。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听路书记报告有感前几天,焦作市市委书记在我校光华楼东辅楼作了关于焦作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巨大变化的报告。

报告综述了三十年来,焦作市民在政府的带领下改造焦作,将焦作从一个产煤的“黑色”城市改造成发展绿色旅游的“绿色”城市的艰辛过程。

在不到一小时的报告时间中,路书记传达给我们许多信息,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焦作能够毅然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煤资源,转向发展旅游业,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同时这也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以人为本的核心。

在听报告之前,我对焦作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初中课本上对焦作的介绍----焦作是一个产煤大市。

于是,在我的脑海中,焦作一直是一个建在煤炭上的城市——一个黑色的城市。

然而,听完路书记的报告后,我才深深的感到焦作正在努力,努力改变自己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形象。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焦作人民和焦作的领导班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如今焦作已渐渐摆脱它原来“黑”的形象,云台山的开发让更多人记住了一个热情好客、绿色环保的焦作。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不仅是焦作,中国的很多城市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与再发展的过程。

从原先的一味发展经济到现在注重保护环境,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了飞跃性的转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注重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我们不排斥资本,但我们要在符合社会与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获得——从焦作转型这件事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另外,焦作的发展不是仅仅为了小范围的发展。

焦作的煤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焦作不能完全为了环境保护而停止煤资源的开采——至少在近期中国的发展还需要煤炭。

这便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我们是团结的,每个城市在发展自身的时候一定会顾及大局,以促进中国的整体发展为重。

最后,我想说的是,焦作的发展只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也许焦作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其他地方,但焦作的发展思想是适合所有地方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核心。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和感受(通用5篇)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和感受(通用5篇)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和感受(通用5篇)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

改革开放好似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带来了许多变化。

就拿我的家乡——阳城来说吧。

这30年的发展,不仅让阳城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且让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经那一座座破旧的房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气派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盘山公路、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路上,一辆辆汽车奔驰而过;路旁,一棵棵绿树高大挺拔;广场上、公园里,人们悠然自得,老人孩子一片和谐。

电视、电话、电脑。

这些高科技产品更是进入了千家万户。

爸爸感慨的说:“想想我们小时候,新衣服只能过年才有得穿;看电视要到村委会;出了门就是灰蒙蒙的天空;道路都是狭窄的小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胡同里到处是泥水潭子;现在你们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一打开互联网就可以和全世界的小朋友面对面;而且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也免了。

你真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啊!”我就有我的亲身经历。

原来家乡的获泽河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是名副其实的臭水沟。

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到处乱飞,老鼠四处乱窜。

可现在,获泽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树红花,使得夹河的南环路和滨河东路成为了阳城的景观大道;森林公园遍布县城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的阳城鸟语花香,随处可见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这不平凡的30年,不仅仅我的家乡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重要的是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

我们的载人航天飞船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在太空进行出仓活动;我们国家成功主办奥运会;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中非合作论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些伟大的成就,足以让我们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喝彩!虽然我只是名小学生,但是我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珍惜眼前,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焦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30年,是焦作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特别是近五年,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9.1亿元,2007年为856.0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年均增长12.6%。

1992年,焦作市提前8年实现了“十二大”提出的到2000年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从1978年算起,全市生产总值登上百亿元台阶,用了16年时间,到1993年达到106.3亿元;跨上五百亿元台阶用了12年时间,2005年达到584.0亿元;据测算,到2008年底,3年时间生产总值将在五百亿元的基础上再增一倍,突破千亿元大关。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2亿元,2007年已经超过50亿达到56.6亿元,增长44.4倍。

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8.5亿元,比1978年增长59.9倍,年均增长1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年突破了100亿元,从此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2007年突破4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

2007年全社会完成投资总额491.3亿元,比1978年增长226.3倍,年均增长20.6%,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长46.8%。

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6.2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达268.7亿元,2007年,再上新台阶,达491.3亿元。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30年间,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20.6亿元,比1978年增长24.0倍。

全市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553公斤,到1998年在我国北方率先实现亩产吨粮,2007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2.8万吨,比1978年增长90.3%。

其中,夏粮总产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2.2万吨,比1978年增长82.6%。

肉类总产量16.3万吨,增长5.2倍;水产品产量1.4万吨,比1984年增长45.5倍。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产业链、奶业产业链、林纸产业链、怀药产业链等四大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工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焦作已由过去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新型综合型城市。

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发展到3.2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6家,超50亿元企业3家。

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3.8亿元增加到528.5亿元,增长59.9倍,年均增长1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年突破了100亿元,从此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2007年突破400亿元,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焦作市的工程胎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全钢载重子午胎居全国第五,电解铝产量居全国第九,汽车零部件居全省第一,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氧化铝产量的20%,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皮毛生产加工基地。

1996年开始,焦作市焦作万方、风神股份、鑫安科技3家企业陆续成功上市。

工业积聚区发展迅猛。

2007年末,入驻市工业集聚区具备生产能力的主要企业约50家,在建项目33个,产业主要以化工、铝工业、生物制药、建材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初步形成了风神轮胎二期工程为主导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以佰利联化工为中心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及多氟多工业园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以万方铝业为中心的铝工业产业园区等。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2007年,焦作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24.8亿元,比1978年的1.7亿元,增长35.7倍。

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旅游空白市发展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山水品牌叫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2007年焦作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2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3.3亿元,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4亿元,比1978年的3.2亿元,增长55.1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5.0:46.0:19.0调整为1989年的27.1:45.2:27.8,到2007年进一步优化为8.0:65.7:26.3。

三次产业结构在1989年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二一三结构变化为二三一结构。

2007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528.5亿元,比1978年增长59.9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41.6%上升到2007年的61.7%,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1978年到200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由61.98万千瓦增加到353.32万千瓦,增长4.7倍;大中型拖拉机由3159台增加到8043台,增长1.5倍;小型拖拉机由5466台增加到58674台,增长9.7倍;联合收割机由46台增加到4308台,增长92.7倍;农用运输车从无到有,发展到17.7万辆。

全市机电井数量由1978年的2.9万眼增加到2007年的4.3万眼,增长48.8%。

有效灌溉面积由153.07千公顷增加到161.19千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

经过30年深入探索和不断努力,焦作市新增公路里程5889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7103公里,公路密度达174.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焦郑、焦晋、焦温、济焦、济洛高速焦作段、焦修高速公路相继通车,使焦作市从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发展到拥有6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形成了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无缝对接;2005年焦作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建成了南河渡黄河大桥,并由没有一座永久性桥梁,发展到现在已拥有各类桥梁857座。

2007年,焦作市旅客周转量17.2亿人公里,比1978年增长33.3倍;货物周转量44.4亿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36.7倍。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

200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到37.1亿元,比1978年增长1136.1倍。

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近年来,焦作市根据“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环形扩张,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改造拓宽了东环路、西环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干道,全面加强了焦南组团、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主要道路已经建成,城市发展空间明显打开,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26平方公里。

国家重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焦作利用天然气管网已经建成,全市能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焦作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这一工程完成后,将形成一泓清波穿城而过,两列绿荫翘首蓝天的新景象。

四、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30年来,全市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07亿美元发展到12.3亿美元,增长186.6倍。

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全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0.63亿美元和2.99亿美元,两类产品的出口,已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7.5%。

2007年底,全市已与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遍布世界六大洲。

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

2007年,焦作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联合国组织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昊华集团、湖北广济药业、厦工股份、深圳健康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焦作,有力地推动了焦作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继麦当劳、肯德基、丹尼斯、苏宁电器等国内外500强流通企业进驻焦作市之后,国际商业旗舰——家乐福也成功落户焦作。

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由1985年的54万美元增加到15884万美元,增长293.1倍。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1989年首度突破千元大关后,2007年再度突破万元大关,达11488元,比1978年的392元增长28.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5326元,比1978年的96元增长54.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07年为321.3亿元比1978年的0.9亿元增长355.4倍。

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47.6%下降到2007年的3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43.8%下降到2007年的32.6%。

表明居民的消费行为正从追求温饱向追求物质文化转变,消费重心向住、行和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转移,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化教育、旅游等现代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居民生活水平正朝着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事业成就辉煌。

2007年,全市各类学校有979家,其中普通高校3所,全市在校学生总数为80.5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数达4.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5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全面实施,850万元惠及7万贫困学生,保障了全民受教育权利的顺利推行。

200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又授予河南理工大学教授评审权,有权评审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力学等六个学科的教授,使焦作市的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科技事业强力推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焦作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唯一的“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

截止2007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高新技术产品210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