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
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运用
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几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累水平;并
展开发散思维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字】几何初步,表象,空间观念,空间思维
引言
数学通常概括来说可以分成数和形,小学数学的内容同样也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简单的几何基础知识,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求积的计算教学,重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
一、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让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小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的介绍并不容易让学生对此形成直观
的感知。往往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所组成的立体不一定都是长方体,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如纸盒、铅笔盒、砖块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的面、棱、顶点的情况。
例如采用常见的纸盒子,我们把空纸盒展开成平面图(见图1.1),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下,着重加深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认识,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引入正方体的知识,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平面展开图的观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突出正方体概念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形体的性质是长、宽、高都相等,并充分了解了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图1.1 长方形纸盒展开平面图
对于几何形体的概念,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物体形体间的变换来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形体之间的变换往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般都是采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而得出“底×高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法。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式,通过亲手制作道具,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后,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提出问题:“这时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会引发出学生的不同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求,最终得出结论: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底边即长相等时,拉动平行四边形成为长方形,其高变化了,面积相应增大了。这样直观的展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表象,还引发和培养了学生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关系的主
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图1.2 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变换
二、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于几何空间这部分知识,学生往往较难建立空间观念,我们就要多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画、量、摆、拼等动手活动,在活动中巩固与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接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用一张A4的长方形纸张,先让学生用尺量出其长和宽,然后记录下来。接下去将纸卷成圆柱形,那么圆柱的高是()或(),底面直径是()或(),圆柱形的()是相同的,体积最大会是()。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卷一卷,就会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卷法,但无论哪种卷法,只有侧面积是相同的,体积是不同的,只有以最大的数为底面周长时,体积才会最大。这样就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何概念。
在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把丰富的图形变换运动运用到解题中。
1)化静为动,领会运动变化观点
这是一道求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见图2.1左图),已知图2.1中四块小阴影部分的形状大小面积都相等。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一般只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或按步就班地先算出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再算出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或者从大长方形面积里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但这样就不能两次计算十字空白交叉处的面积。
图2.1 具有四小块相同形状大小阴影部分的长方形如果化静为动,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图形中空白十字的移动,合并四个阴影部分,使它们变换成图2.2的样子,从而就可以较简便地计算出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2.2 长方形阴影部分的变换
2)多角度变换,启发空间思考
如在涉及到立体图形时,针对立体的表面积计算,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些巧妙、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多角度的空间变换,组合和分离,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考:
(1)把一个长15厘米,宽9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条沿横截面切2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2)一个底面直径9厘米,高6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切开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把这个圆柱截成两个小圆柱后,表面积又有什么变化?
(3)把3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
分解、组合平面图形和进行图形的变换,在学习几何概念和几何图形计算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学生掌握了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领会几何空间运动变化的观点,不论图形的形状、大小、方位等如何变化,都能方便正确地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