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与特征
联合国的NGO是指,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公民组织。

我国政府管理角度看,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资源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名异而质同的若干概念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共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草根组织
民间组织人民团体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性
1.非政府组织具有正规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需要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分配;组织终止时禁止资产
私分)
3.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非政府支配;非政党支配;非宗教支配)
4.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服
务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组织)
5.非政府组织具有志愿性(组织成员的使命感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组
织的关键资源)
第二节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
ICNPO分为12个大类
文化与娱乐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与住房法律与政治慈善与志愿行为鼓动国际性活动宗教活动与组织企业与专业协会,学会其他组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类参考
美国的分类:
互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成员提供活动
公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日本的分类
公益法人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宗教法人医疗法人特殊法人公益信托基金共同组合市民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分类
社会发展家庭及儿童服务康复服务安老服务过犯及释囚服务学龄儿童及青年服务长期病患者服务其他对象服务辅导服务
台湾的分类
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称为人民团体。

(职业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团体)
国内的主要分类探索
实证角度的分类
来自政府的分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公益性基金会
学界的分类:
根据其法律地位分为法人团体和非法人团体
根据组织使命分为公益性团体和互益性团体
根据便于管理的需要分为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社
会公益组织公民权益保护组织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同人团体国外海外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
规范角度的分类
清华大学的分类:
第一类是会员制组织。

对于会员制组织,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的类型,将其划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

互益性组织,按照它们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公益性组织,按照其会员的成分,将其区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第二类是非会员制组织。

依据组织的活动类型,将非会员制组织区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

按照其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进一步将运作型组织区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对于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则根据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制,区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分类:
NGO分为互益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分为经济性互益组织和社会性互益组织,公益性组织分为会员制公益组织和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其中会员制公益组织组织分为团体会员组织和个人会员组织,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分为实体型组织和基金会组织。

第三节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元
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需要注意的消极因素
1.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
2.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
3.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
第二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
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
人的属性中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动物性特性;
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人的社会活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交往的活动。

它改变着周围的物质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是人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

劳动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本质属性,而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既区别了人与动物,又把不同组合的人群区别开来。

交往,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人是追求交往和组织性生活的。

人渴望交往与寻求归属和交往的本质。

原因有五
1.人是情感动物
2.人是脆弱动物
3.人是惧怕孤独的动物
4.人天生具有自尊倾向
5.人有理想
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的必然性
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公益或者互益性的利他。

在奉行利己主义的同时关系公益,并感到必须不断地互相协力去实现公益,这就是维克托尔所谓的“正确理解的利益”
贝拉,马德森所著《心灵的习性》
显示告诉人们:个人的自我是在通过公共对话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

这种必要的对话,只有通过某种共同体才能得以维持。

而这个过程所体现的就是“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实质,因为只有当人们自愿而不是被迫承担公共义务的时候,才能感受无私带来的真正快乐。

寓于公民社会本质中的必然性
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本质是一个国家的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自由组织方式,广泛参与到公共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公民社会的反面就叫“子民社会”
1.子民社会的王权或者统治权力是通过世袭或者争斗或指定接班的方式获得,公民社会中政府是经过公民的决定和遵从公民的意志产生运行的
2.子民社会的民众对于王权或者国家专权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是权力与义务的失衡,而公民社会的民众相对于宪政国家而言是既有义务也行使权利,是权力和义务的对等
3.子民社会中附庸性的民间小社会无处不受制于专制性的全能国家权力,两者势若水火,而公民社会中追求自治的民间大社会,却能够与民主法治的有限政府,在管理与服务功能上互为补充,互为支持,互为依赖。

非政府组织的趋势是:从一般趣味爱好的组织走向社会信念组织,从随意组织走向更加规范的组织,从少量组织发展到更加普遍的组织,从个别利益关怀的组织发展到更加具有利益关怀的组织,从经济权益诉求组织发展到社会权益诉求的组织。

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的必然性
行政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方向是从政府一元管理,走向由政府主导下,由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共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能力促进性国家
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
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
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
第二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理性
政府与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从而为政府干预寻找理由政府失灵:从政府机构和官员能力局限造成的公共政策的低效甚至失效,从政府及其官员人性和道德局限造成的公共权力寻租和腐败方面,揭示了政府管理的先天不足。

从而为市场主义寻找依据。

伯顿韦斯布罗德:任何个人都有对于共同消费物品和私人消费物品的选择,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正是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不满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有几种不同形式替代性选择
移民,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有助于私人市场有助于非营利组织
合约失灵理论
汉斯曼提出合约失灵理论
即如果生产者没有遵守协议,可以获得赔偿。

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上述条件完全成立,如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但是在有些领域,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营利性企业很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合约失灵。

非分配理论: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组织的活动如有有剩余,必须用于组织使命规定的事业,用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管理理论
第三方管理理论(萨拉蒙)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
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
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
2,慈善实施的局限
3,慈善捐助者干预
4,慈善的业余性
政府—NGO关系理论
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提出的。

福利服务中两个关键要素:1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2服务的实际实施。

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四种关系模式
1政府支配模式 2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3两者并存模式 4合作模式
三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罗伯特伍思努提出的理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
两维度四组合的理论
现代国家政府:以强制求公益传统国家权力:以强制求私益
NGO组织:以志愿求公益企业商业组织:以志愿求私益
第三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法性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自由结社的社会组织形态,不仅具有外在的工具价值,即人们可以通过组织的集体行动,来实现个人行动难以实现的公共目的,而且具有自在的人文价值,本身就是人权追求的重要目标。

国际法与地区性盟约对于结社的保护。

各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第三章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
第一节国外非政府组织的起源
达米尔基金会始终为麻风病人服务的机构。

亨利杜南与《日内瓦公约》艾格兰泰恩杰布《儿童权利公约》“无国界医生”“乐施会”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慈善家之一。

第二节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和垄断阶段)
1致力于扶贫济困
2致力于维护生存权
3致力于战争人道救援
4致力于慈善基金的建立
5致力于慈善和人道传播
特征
1.民间组织的地域有限
2.民间组织的活动领域有限
3.民间组织的意识比较朴素
4.民间团体活动的影响有限
国际间的扩张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非政府组织开始涉足国际事务
2.各种社团在战后重建中应运而生
3.人权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
4.保护和平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
5.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崭露头角
6.研究性非政府组织开始形成并发挥作用
特征
1,其活动领域以国际性议题为主
2,其活动方式以国际合作为主
3,其发展已经受到自觉意识的主导
4,其影响已经由地域扩展到全球
全球普遍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导致NGO全球发展的时代因素(全球化付NGO全球发展的影响,世界性公共行政改革的影响,发达国家NGO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2.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全球结社革命”的时代到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有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在不同国家间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三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第三部门资金来看各占比不同)
4.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政权性质法律制度发展程度社会异质化程度宗教慈善传统)
第三节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事务参与
国际非政府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非营利,非暴力,非政党,非经政府间的协议而设立,以及不刻意干涉某国的内政。

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
1.一般咨商地位
2.专门咨商地位
3.注册咨商地位
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事务参与机制
第四章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轨迹
跌宕起伏时期:行业协会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救治性组织娱乐性组织会党
低迷中断时期
引导发展时期三个增长波
第一个增长波(1976年文革结束-1989年之间)
第二个增长波(1991-1996年之间)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有众多人员直接面对NGO,参加NGO,了解NGO。

世界妇女大会成为了一种适逢其时的催化剂。

第三个增长波(1997年之后)
第二节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
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类型有4种: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非政府组织中介非政府
组织对华非政府组织(资助型合作型网络型本土型互益型)
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与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得到增强,社会作用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凤毛麟角到群雄并起
2.由单打独奏到沟通联合:合作形式(同行之间,跨领域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民间NGO 与有官方与背景的NGO开展合作)
3.由随意而为到战略行动
4.社会作用和影响逐渐扩大
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特点和原则)
1.双重约束: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月舞主管单位双重责任体制。

2.分级管理:对非政府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3.限制竞争:为了避免非政府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政府组织。

4.适度优惠:1999年8月份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发》,是第一部直接规范捐赠行为,涉及有关优惠政策的社会捐赠法规。

上述内容构成了我国现行有关非政府组织法规体系的基本内容。

双重管理,非竞争性原则等,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不够充分
2,角色功能混乱
3,行为不够规范(产权不清被迫登记)
4,自身能力欠缺
5,结构不够合理(1.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 2.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 3.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 4.行业协会性质强,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四强四弱
非政府组织管理中的问题
1.在管理的微观层面过分偏重控制(以控制和约束为主的特点)
2.管理中的定性与分类存在不确定性。

现行的主要法规将我国称为“民间组织”的NGO分为三大类别(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经济会)体现群众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的同时,没没有强调社会团体的非政府性。

产生以下问题
自相矛盾定位模糊不清直接对民间组织的分类带了困难
3.管理中存在人治对法治的干扰(缺乏管理民间组织的一般性规律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规中国政府对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管理方面,规制也极度缺乏)
4.因为双重约束导致多头管理的弊端。

第三节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
管理观念变革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调整思维理念(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合作伙伴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
2.务实开放合作(对境外来华非政府组织作用的估计对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原则)
管理制度创新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实行科学分类(活动性质利益导向法律地位)
2.改进登记方法
3.排除准入障碍: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减少审批关卡
4.创新管理体制
5.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等级评估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
管理行为改进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实现政社分开:坚决杜绝现职党政机关干部兼任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职务民间组织的人财物和办公场所要与政府部门脱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减少人治色彩
3.依法进行监督:严格信息披露规定严格重大活动报告规定实施现场检查措施促使建立诚信自律制度。

第五章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
第一节登记管理概说
登记管理的制度设计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类型:预防制管理追惩制管理
非政府组织登记方式:注册登记制审批登记制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形式:法人非政府组织非法人非政府组织
登记管理的一般原则
1,自由注册原则
2,简便快捷原则
3,最少限制原则
4,无歧视原则
5,信息透明原则
6,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登记管理的机构设置
1,业务部门分散登记管理
2,法院的登记管理
3,统一机构的登记管理
4,双重机构登记管理
第二节设立,变更与注销的一般规范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登记主要包括:遵守成立的法律规范,满足相关条件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经过法定的登记程序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登记
1.法律法规依据
2.登记的要求
1.申请材料的准备
1.非政府组织发起人或筹备组织的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2.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批或审查文件
3.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4.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5.(非政府组织的章程草案:重要)等。

2.章程的内容要求
1. 非政府组织的名称和要求
2. 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3.会员资格及其权利和义务
4.组织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
5.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6.章程的修改程序
7.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8.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3.登记的一般限制
活动内容的限制
个人不能有额外的经济利益
特定的活动范围的要求
成立的必要性要求
资金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范围宗旨变更法人变更
非政府组织的注销登记
自愿解散
1,因非政府组织的目的达到,事业完成或无法完成而解散。

2,因非政府组织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解散
3,因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机构的决议而解散
4,社会团体法人因会员不足法定人数而解散
5,法人破产
强制解散(非自愿解散)
第三节中国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
1,关于社会团体的登记的范围。

下列不属于社会团体的登记范围
1.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2.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准,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团体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活动的团体
2,成立社会团体应具备的条件:
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少于50个
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3.有固定的住所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社会团体成立登记的程序
4,社会团体变更与注销登记程序
5,公告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行业角度,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划分为:教育类卫生类文化类体育类科技类民政事业类劳动事业类社会中介服务类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
1,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
2,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5,有必要的场所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程序
设立登记程序
1,登记申请书
2,拟定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3,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4,场所使用权证明
5,验资报告
6,章程草案
变更登记的程序
注销登记程序
公告
基金会的登记管理
登记管理责任范围
1,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2,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3,原始基金超过2000万元,发起人想国务院民政部提出设立申请的非公募基金会
4,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

基金会的设立登记
国内基金会的设立登记境外在华代表机构的设立登记
基金会的变更与注销登记
第四节国外分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印度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分为5类
1.依据1860年《社团登记法》登记为社团
2.依据各邦的《公益信托法》登记为公益信托
3.依据1956《印度公司法》登记为公司
4.1904年《合作社法》登记为合作社
5.1926年《工会法》登记为工会
社团类非政府组织公益信托类非政府组织非营利公司类非政府组织合作社类非政府组织工会类非政府组织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登记与认可制度登记基本步骤登记制度的改革
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主要形式包括: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不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慈善信托组织有担保的有限公司。

第六章对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税赋优惠的基本问题
税赋优惠的原因
目的方面的原因成本方面的原因公平方面的原因
税赋优惠管理的原则
1.区分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