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1c21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1.png)
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 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 应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XB XB XB Xb Xb Xb XBY
正常 正常 色盲 正常
(携带者)
Xb Y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的 几种遗传方式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Х 男性红绿色盲
(遗传图解及解释)
2.女性携带者 Х 正常男性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A.高矮茎杂交试验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状 能在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叫 显性性状 。不表现出来的叫 隐性性状。
自交: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 F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杂种后代 F1: 杂种一代 F2: 杂种二代 Fn: 杂种n代 : 自交
(遗传图解及解释)
3.女性携带者 Х 男性红绿色盲 (自行练习)
4.女性红绿色盲 Х 正常男性 (自行练习)
其他性遗传
血友病(X隐性遗传 ) 毛耳(Y连锁遗传 )
例3生产上的应用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
★ 快慢羽速(k和K)
Zk Zk ×ZK W
♂快
♀慢
ZKZk×Zk W
♂慢
♀快
★快慢羽识别: 时间 部位 表现:快羽型:主翼羽>覆主翼羽2mm。
慢羽型:倒长型 主未出型 等长型
主 翼 羽
覆 羽主
翼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PPT课件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f3a10249649b6649d7474d.png)
(二)孟德尔实验及其分离定律的归纳
➢ 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 相关背景知识:
–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 A、豌豆花色杂交试验 • B、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 C、性状分离现象
2021
6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2所选择的七个单位性状的相 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 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 差异;
2021
10
2. 试验结果P
•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 为红色;
F1
红花(♀) × 白花(♂) ↓
? 红花
•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 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 F2 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 株数
接近3:1。
比例
红花 705 3.15
↓ 白花 224 1
2021
11
• 3❖. 反孟交德尔(re后ci来pr用oc白al花cr亲os本s)作试为验母及本其、结红果花亲本作
13、性状(character/trait)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 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14、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把植 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 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15、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 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 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2021异称为相对性状。 5
2021
35
• 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配子 形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对基 因则自由组合,一般情况下,F1配子分离比为 1∶1∶1∶1;F2基因型比为(1∶2∶1)2; F2 表 型比为(3∶1)2。
《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78ac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f.png)
发现遗传规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孟德尔的贡献和影响
揭示了遗传规律,为遗传学奠 定了基础
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对农业 、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影响 至今
0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总结词
遗传物质在亲本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详细描述
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杂合子自交时,遗传因子会发生自由组合,使得后代出现多样性。
新组合的现象。
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或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
之一。Leabharlann 通过基因重组,生物体可以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增加基因多样性,从而适应不
同的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特定 的位置和功能。
基因突变的解释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可以由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
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增强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 的性状。
基因重组的解释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生命周期内,基 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重
这些实验包括异花授粉实验、自交实 验、正反交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进 一步验证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规 律。
04
遗传定律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作物育种
通过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抗 虫、高产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转基因技术
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实现基因改良 和品种创新。
孟德尔的贡献和影响
揭示了遗传规律,为遗传学奠 定了基础
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对农业 、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影响 至今
0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总结词
遗传物质在亲本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详细描述
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杂合子自交时,遗传因子会发生自由组合,使得后代出现多样性。
新组合的现象。
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或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
之一。Leabharlann 通过基因重组,生物体可以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增加基因多样性,从而适应不
同的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特定 的位置和功能。
基因突变的解释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可以由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
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增强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 的性状。
基因重组的解释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生命周期内,基 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重
这些实验包括异花授粉实验、自交实 验、正反交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进 一步验证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规 律。
04
遗传定律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作物育种
通过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抗 虫、高产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转基因技术
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实现基因改良 和品种创新。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PPT课件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aa48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8.png)
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焦点集中到F1 ——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P 圆形 X 皱形
RR
rr
配子:R R ↓ r r
F1 Rr圆形 ⊕
配子 1/2 R
1/2 r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圆形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皱形
F2基因型比:1 RR:2Rr:1 rr
F2表现型比: 圆形 :皱形 = 3 :1
1/2y配子 1/2R → 1/4 yR 1/2r → 1/4 yr
F1(YyRr)能满足等位基因分离的配子有: YR,Yr,yR,yr,也只能,也最少要有这四中配子, 原因有新的表型
F1 雌配子和雄配子组合的机会均等——焦点
配子 ¼ YR
¼ Yr
¼ yR ¼ yr
¼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3 减数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1.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子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2nn),实现同源基因 分离。然后通过受精恢复二倍性(恢复同源基因 的存在方式)
2. 同源染色体要配对,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间重组 3.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连锁的基因自由组合 4. 保证子代与亲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也为产生新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F2基因型:9种,哪9种? 比例如何?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121
242 121
3 自由组合的测交验证 P15表
双隐
性亲 yyrr¼ YR
本产
F1(YyRr)母本或父本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4.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aac63f7f1922791788e89d.png)
性状分离:生物子代与亲代出现相对性状的差异 自由组合指:两对以上的性状组合时互不干扰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6页)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 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双眼皮 单眼皮 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 有酒窝 无酒窝 挺直 背面弯曲 有耳垂 无耳垂
有卷舌 无卷舌 发际中央三角形突出
有美人尖 无美人尖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8页)
1yr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 3:1 ,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某特定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人工异花授粉 示意图: 去雄→套袋→ 授粉→套袋
共27个幻灯片(第3页)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6页)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 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双眼皮 单眼皮 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 有酒窝 无酒窝 挺直 背面弯曲 有耳垂 无耳垂
有卷舌 无卷舌 发际中央三角形突出
有美人尖 无美人尖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8页)
1yr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 3:1 ,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某特定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人工异花授粉 示意图: 去雄→套袋→ 授粉→套袋
共27个幻灯片(第3页)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98c0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b.png)
2022/9/16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167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0.png)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Ⅳ、染色体命名 长臂(q)
臂比= 短臂 (p) 根据臂比数值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几
种: 中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值介于1.0—1.70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臂比值介于1.71-3.00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臂比值介于3.01—7.00 端着丝粒染色体(t):臂比值介于7.01—∞
F2隐性植株 数目 % 1850 25.26 2001 24.94 224 24.11 229 25.32 159 26.21 207 24.13 277 26.04
合计
19959 14949 74.90 5010 25.10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假设:
1)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
预期值
Ei
df(自由度)=n-1
由χ2 和df 可查χ2 表求得P值。统计学上规定: P≦0.05时,实际值与理论值间有显著差异。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四、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 (一)人类遗传的系谱分析法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制。因此,每棵植株有许多遗传因子,且都是成 对的。 3)每一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 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 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6)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Ⅳ、染色体命名 长臂(q)
臂比= 短臂 (p) 根据臂比数值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几
种: 中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值介于1.0—1.70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臂比值介于1.71-3.00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臂比值介于3.01—7.00 端着丝粒染色体(t):臂比值介于7.01—∞
F2隐性植株 数目 % 1850 25.26 2001 24.94 224 24.11 229 25.32 159 26.21 207 24.13 277 26.04
合计
19959 14949 74.90 5010 25.10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假设:
1)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
预期值
Ei
df(自由度)=n-1
由χ2 和df 可查χ2 表求得P值。统计学上规定: P≦0.05时,实际值与理论值间有显著差异。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四、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 (一)人类遗传的系谱分析法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制。因此,每棵植株有许多遗传因子,且都是成 对的。 3)每一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 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 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6)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ppt课件(共54张PPT)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ppt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954e0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6.png)
× 白花
F1
红花
(自交)
F2
红花
白花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1
圆
× P2 皱
F1
圆
F2 圆
皱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1 黄
× P2 绿
F1
黄
F2 黄
绿
杂交实验表现出来的特点:
F1个体是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显 性性状;隐性性状)
F2群体中出现性状分离,隐性性
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遗传因子之间存在显隐性关系: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 的遗传因子是同一遗传因子的两种存在形式。控制红花的遗传因 子对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为显性,即红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同时存 在时,只表现红花因子的性状。
3)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样导致F1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5.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中,杂种 一代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 彼此分开,分别到不同的配子中 去,形成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
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代基因型 比为1:2:1,表型比为3:1。
6.分离规律的实质和实现条件
• 实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相同数目 的两种配子。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分离比都是 这个比例。
✓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 ✓子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的相 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
✓高等生物只限于成熟个体;许多 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
✓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
✓后期Ⅰ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均等 分裂;后期Ⅱ是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的均等分裂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共38张PPT)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422f9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1.png)
The Monohybrid Cross
杂交 自交 ( 自花授粉 ) 测交 ( 杂种和隐性亲本杂交 )
双因子杂交试验
The Dihybrid Cross
分离定律的意义
(1)具有普遍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有3711种(1992年 )
侏儒(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
显性 短指症 舞蹈病(Huntington)
(2)杂合体是不能留作种子
人类家谱分析中常用的符号
男
女
不知性别 婚配
近亲婚配
生育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
I II
12
男女患者
男女携带者
性连锁携带者 流产儿或死胎
已故家庭成员 先证者 人类家谱谱系
3
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
(1) 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如蜜蜂的腐臭病 (foul brood);
(2) 使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样性,使得生物得 以生存和进化 ;
⊙
性连锁携带者
第二节 遗传数据的统计方法
P(A):A事件发生的概率。
人类家谱分析中常用的符号
× 1CC= 1AaBbCC
3、子二代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Reserch garden
• 实验材料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 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 实验材料的选择——豌豆 • 豌豆有可区分的稳定性状
(3) 可应用于育种。
P
卫生品系 × 不卫生品系
(AABB)
(aabb)
F1
卫生品系 (AaBb)
互交
F2 卫生品系 只会揭盖 不会揭盖 不卫生品系 不除病蜂 会除病蜂
A_ B_ A_bb
杂交 自交 ( 自花授粉 ) 测交 ( 杂种和隐性亲本杂交 )
双因子杂交试验
The Dihybrid Cross
分离定律的意义
(1)具有普遍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有3711种(1992年 )
侏儒(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
显性 短指症 舞蹈病(Huntington)
(2)杂合体是不能留作种子
人类家谱分析中常用的符号
男
女
不知性别 婚配
近亲婚配
生育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
I II
12
男女患者
男女携带者
性连锁携带者 流产儿或死胎
已故家庭成员 先证者 人类家谱谱系
3
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
(1) 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如蜜蜂的腐臭病 (foul brood);
(2) 使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样性,使得生物得 以生存和进化 ;
⊙
性连锁携带者
第二节 遗传数据的统计方法
P(A):A事件发生的概率。
人类家谱分析中常用的符号
× 1CC= 1AaBbCC
3、子二代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Reserch garden
• 实验材料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 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 实验材料的选择——豌豆 • 豌豆有可区分的稳定性状
(3) 可应用于育种。
P
卫生品系 × 不卫生品系
(AABB)
(aabb)
F1
卫生品系 (AaBb)
互交
F2 卫生品系 只会揭盖 不会揭盖 不卫生品系 不除病蜂 会除病蜂
A_ B_ A_bb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6ba6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3.png)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 的发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 影响。
基因突变也为生物适应环境变 化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生物在 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压力,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导致许多物 种濒临灭绝。
0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
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
配子
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殖能力的生 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
表型
生物体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 境因素共同决定。
01
02
遗传因子
在生物体中,控制遗传性状的物 质单位。
03
04
基因型
生物体的遗传组成,由基因和等 位基因组成。
显性与隐性遗传的机制
显性遗传
当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 ,它就会掩盖住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使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生物资源利 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因工程
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 ,实现快速育种。
生物多样性的解释
物种形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即基因变异和重组导致新物种 的形成。
适应性进化
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适 应性进化。
05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展与挑战
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同时开始进行植 物学研究。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
采用科学实验方法研 究植物杂交,发现遗 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cbd6e310661ed9ac51f3be.png)
• ②同一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 状的亲本杂交(动物),若后代出现不同 于亲本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HENLI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CHENLI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 结过程为例):CHENLI
10
CHENLI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 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CHENLI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CHENLI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 结过程为例):CHENLI
10
CHENLI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 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¼ Yr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¼ yR ¼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F2表型:如果每小格的后代比例都是1/16,就能满足下 列表型比例,那就意味着4种配子比例都是1/4,…?…
1/2y配子 1/2R → 1/4 yR
1/2r → 1/4 yr
F1(YyRr)能满足等位基因分离的配子有:
YR,Yr,yR,yr,也只能,也最少要有这四中配子,
原因有新的表型
整理ppt
14
整理ppt
15
F1 雌配子和雄配子组合的机会均等——焦点
配子 ¼ YR
¼ Yr
¼ yR ¼ yr
¼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学习要点:
1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遗传现象,表现 形式和实质
2 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 3 棋盘法、分枝法在多基因杂种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4 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5 减数分裂过程、特点、遗传学意义 6 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7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概念、F2分离比的修饰
全腋生 651 腋生,207 顶生 全长茎 787 长茎,277 短茎
整理ppt
F2比率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5
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F2: 表型分离是3:1
只有多组实验放在一起时才能进行归纳
表型不一定在亲代和子代间遗传,表型遗传是表面现象, 本质是内因决定(表型不直接遗传)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F2基因型:9种,哪9种? 比例如何?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121
2
4 2 整理ppt
121 16
3 自由组合的测交验证 P15表
双隐
F1(YyRr)母本或父本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相对性状 亲本表型 种子形状 圆形X皱缩 子叶颜色 黄色X绿色 种皮颜色 褐色X白花 豆荚形状 饱满X皱缩 豆荚颜色 绿色X黄色 (未成熟时) 花的部位 腋生X顶生 茎的长度 长茎X短茎
F1(显) 全圆形 全黄色 全褐色 全饱满 全绿色
F2(显性,隐性) 5474 圆,1850 皱 6022 黄,2001 绿 705 褐色,224 白色 882 饱满,299 皱缩 428 绿色,152 黄色
整理ppt
1
豌豆实验材料的特点
整理ppt
2
性状
整理ppt
3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P10
P ♀圆形 X 皱缩♂
F1 圆形
F2 3/4圆形 : 单株自交: ↓⊕
1/4皱缩 ↓⊕
F3株系: 1/3
2/3
全皱
圆 3圆 :1皱 (真实遗传)
(真实遗传)
整理ppt
4
二 实验结果 P11表2-1
F2表现型比: 圆形 :皱形 = 3 :1
整理ppt
7
四 分离规律的验证 F1有两个基因,亲代传递子代的是基因,基因有显隐 关系,基因决定性状
1 测交验证 F1 圆形 Rr
R
X 皱形 rr
r
Rr rr r
预期:圆形:皱形 1 :1
结果与预期相符。
整理ppt
8
孟德尔自己的解释:P11
1. 基因决定性状 2. 基因以等位基因状态存在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
有一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4.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恢复个体基因存在状
态(等位基因) 5. 等位基因存在显隐关系
整理ppt
9
五 分离规律的实质
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成对的遗 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两种配子比例1:1
同源染色体:指大小形态结构上相似,代谢和遗
传功能相同的染色体。
等位基因: 指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控制相
对性基因。如: A,a ; C,c
六 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核基因,配子生活力,子代生活力及显隐性
整理ppt
10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 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满 X 绿、皱
F2 黄、满 315
F1 黄、满 ⊕
黄、皱 绿、满
101
108
绿、皱 合计 32 556
9: 3 : 3 : 1
F1代一个表型消失,F2代又出现了,表型是内因决定的, 基因决定性状
基因(内因)是以等位基因方式存在(两份),有显隐之分
子代具备双亲的特点,生殖是亲本双方共同承担这个朴 素的认识
F1代一个表型消失,F2代又出现,推断F1具备两个亲本 的共同本质特征
基因的传递方式
形成配子时分开,生殖时相遇并恢复个体中基因两份的
性亲 yyrr ¼ YR
本产
¼ Yr
¼ yR ¼ yr
生的
雄配 yr
子或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雌配
子
F2表型:4种表型,分别是: 1/4 黄圆: 1/4黄皱: 1/4绿圆:1/4绿皱
F2基因型:4种,哪4种? 比例如何? 1/4 YyRr 1/4 Yyrr 1/4 yyRr 1/4 yyrr
Y_R_
YYRR yyrr
F1 黄、满 ⊕
Y_rr
yyR_
YyRr yyrr
F2 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315 101
108
32
9: 3 : 3 : 1
黄:绿 = 3:1且饱满:皱缩 = 3:1
整理ppt
合计 556
13
2 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解释
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同对基因分离(等位基因分 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之间 自由组合)[如何推导出来的?]。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黄:绿 = 3:1且饱满:皱缩 = 3:1
整理ppt
11
同分离规律相比:
共同: 第一:性状(表型)不一定在亲本和子代传递 第二:单个性状仍然遵循分离定律
不同: 出现了两个新的个体——如何在当时的生物
学基础上解释?
整理ppt
12
满足分离定律 ——Y-y: 控制黄、绿, R-r:控制满、皱
P 黄、满 X 绿、皱
存在特点(等位基因)
整理ppt
6
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焦点集中到F1 ——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P 圆形 X 皱形
RR
rr
配子:R
R↓r r
F1 Rr圆形 ⊕
配子 1/2 R
1/2 r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圆形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皱形
F2基因型比:1 RR:2Rr:1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