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引言部分探讨了这一研究的意义、背景和目的。
在介绍了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和方法,并分析了人文教育对生物教学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进一步展示了如何实现生物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结论部分强调了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对生物教学方式的思考,促进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还可培养其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研究、意义、背景、目的、可行性、影响、案例分析、实施策略、重要性、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仅仅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探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通过人文教育的引导,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的思考和联想,从而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文教育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学生未来在科学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研究将人文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背景高中生物教学一直以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只关注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人文情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美,真,爱——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图像系统人文价值取向
B / 4B B ,6 l B , 2B / 4 B / 3B 1
B /6 4B
P0 19 P l 19
P1 4 2
章 首 页 正 文
正 文
S 1 S 2
S 2
| |
¥- 22
战士 与 工 人 “ 息之 网 ” 信
B 4 B /5 lB
P2 4
P4 4 P6 4
正 文
节图 正 文
修 l分子与细胞》 《
S 3 S— 33 细胞 模 型 B , 2B /5 B ,4B 1 P5 5 模 型 构 建
S 5
S 5
|
¥ - 5l
蚱 蜢 与 绿 叶
图 5 1 隧 道 需要 的 能量 - 走
标之 一 人 教版 三套 必修教 材 , 大量 的 图群 , 以相应 的 文字 , 有 配 组成 蕴涵 着丰 富人 文价值信 息的 图像
系统 群 通 过 对 人 教 版 3个 必修 教 科 书 深 入 的 人 文 价 值 具 体 内容 统 计 与 分 析 研 究 后 , 出 该 套 教 材 图 得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 版 三套 必 修 教材 , 有大 量 的 图群 , 以相 应 配
的文字 ,组成蕴涵着丰富人文价值信息的图像 系统 群 。 统计 , 据 三套必 修教 材 , 配有 4 3幅插 图 。 研 共 2 本
的图像系统群深人细致的挖掘后 , 所有人文素材及其 相 对应 的人文 价值取 向如表 1 所示 。
表 1 教 科 书 图 像 系 统 ( ) 目人 文 价值 取 向 内容 统 计 与 分 析 B 类
模 块
童
S 2
S 2
苗
¥ - 24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一、生物科学史的价值1、史实记载:记录了过去的独特的人物、重大的科学发现和著名的实验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些成果的背景与价值。
2、激发思考:研究生物科学史有助于学生构建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探究,培养思辨能力,激发创新,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知识拓展:生物科学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知识,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及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4、寻根归宗:生物科学的追溯可以使人们见识到社会的发展以及生物学的进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进取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生物研究的潜力。
二、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构建生物知识框架: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生物科学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帮助理解科学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总结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路程,获取未来的钥匙。
3、激发学习兴趣:熟悉有关科学材料,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世界的奥秘。
4、关联今昔:让学生以历史的视角,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增强对人类社会及文明发展的了解,形成今昔理解、沟通、融合的思想观念,加深对生命形态及生物规律的体会。
三、应用实例1、生物科学史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生物学的概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以及运用,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2、有了生物科学史甚至还可以运用动画片等形式,进行形象地描述科学发展历程,使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科学素养。
3、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探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渊源和规律,以及影响现象的因素,对于更好的了解科学,系统的构建生物学的知识框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因为人文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有效手段。
高中生物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课程中,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教育目标上。
高中生物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另外,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应该通过生物教育来了解和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其次,渗透人文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生物教育中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分析问题,提高自我认识。
而团队合作则需要学生们之间相互信任、协作,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因此渗透人文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渗透人文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对生命产生尊重、珍爱和保护之情。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在介绍知识和技巧的层面,更是要关注生命和身心健康的状况。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生命的保护,以及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生命和健康。
二、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课程中1.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传授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人文内涵,如提供生命伦理学、人的福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相关数据。
教师可以从具体的生物实例入手,通过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珍贵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将学生们分为小组,鼓励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尊重,鼓励他们思考问题。
3.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方法中。
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巧妙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阅读相关生物文章,透过它们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讲解,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取向反映了教材的立意和教学目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科学方法的可贵性生物科学史的讲解,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可贵性。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拓展了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和重视,而科学方法则提醒大家,要严谨和认真对待科学研究。
二、生命的尊严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命的尊严是生物科学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科学史中讲述了一些伟大的生物学家,他们通过普及种族主义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造成了许多可怕的后果。
这可以提醒我们,在探究生命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生命的尊严和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与维护环境是保护和维护生命的基本保障。
三、科学知识的共享和传承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仅呈现了英雄人物的辉煌历程,还通过他们例证了科学知识的共享和传承的价值,以及科学自由的愿景。
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指明学生应该具备展望未来的眼光,开放的思想,自由的行动,敢于探索新领域。
四、生物科学的普及与应用教材中介绍了大量的生物知识,而这些知识不仅可以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同时也涉及到生物科技的应用。
教材价值取向主张,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更好的创造人类的福利。
总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传递了科学知识和历史故事,还包括了科学方法、生命的尊严和保护、知识的共享和沿袭、科学普及与应用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具有多元化的认识和思考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它揭示了科学家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
生命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为此就人教版《必修l-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一稳态与环境》,3个必修模块,进行科学史人文价值具体内容的频度统计与分析。
阐述该套教材全面追求以“创新求实”为主的人文价值取向。
一、教科书科学史类目人文价值取向内容统计人教版《必修l-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3册教材中的生命科学史材料,通过深人细致的挖掘后,所有人文素材及其相对应的人文价值取向如表l所示。
二、人文价值取向内容频度统计通过对表1所有数据的统计,最后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结果分析(一)课程整体方面的人文价值特征表2数据显示,从整个必修模块来看,在科学史这一方面,该套教科书隐含着生命科学史所具有的“追求韧性品质,创新精神,坚持,求实,合作交流,责任感”等人文素养内容。
3册教科书都对“创新”这一思想有着很大的比例,这与我国在追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针有密切的关系。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中,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感染到这些史实人文素材当中的人文思想。
其中,“追求”人文价值内容在3册必修教科书中出现了17次,占所有人文类别频度的21,8%,其次是“创新”的人文价值内容,出现了14次,比重为20,5%,还有“坚持”这一内容也不少,当然,除此之外,“求实”、“合作”、“交流”、“责任”等,在整个必修模块中,全部有所体现。
生物教科书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的呈现,形式丰富,有“科学家访谈”,也有“资料分析”,同样也存在于“科学前沿”中,还在“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正文”等栏目中出现,可见这套教科书编写者的良苦用心。
当然,这些都很好的符合拓展、延伸《课标》中所要求的“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人文精神”课程目标。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摘要】高中生物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的价值。
本文从生物学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元素的必要性、提升人文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拓展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及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
建议推行综合性的生物学教育模式,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生物学课程中,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未来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发展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备批判思维和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融合、批判思维、责任感、敬畏、综合性教育模式、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高中生物学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生物学课程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了解生物世界的窗户,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必要素养。
生物学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尊重生命、珍爱生态环境,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未来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当得到更加重视和支持。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摘要】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内容、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对比、学生认知与接受度、影响科学素养的作用以及教材编写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分析生物科学史在教材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促进作用,以及未来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调了生物科学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了解生物科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生物科学史在教材中的体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科学史、价值取向、传统观念、现代观念、学生认知、科学素养、教材编写、重要性、促进作用、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学科,作为高中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一直备受关注。
生物科学史记录了生物学发展的历程,揭示了科学家们的探索与发现,对于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生物科学史往往被作为附录或补充材料存在,学生对其认知和接受度有限。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生物科学史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倡导将其纳入教材主体内容中,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探讨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差异,评述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认知与接受度,剖析生物科学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并探讨教材编写中的价值取向,以期为今后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生物学发展历程,涵盖了生物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里程碑,例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对生命的思考、达尔文的进化论、门德尔的遗传学研究等。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的奥秘和规律的学科,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高中生物学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已经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学课程也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对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进行思考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增强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养、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等措施,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推动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加强师资培训,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学课程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研究也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拓展视野,提高自我认知。
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最终目的在于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推动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加强师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增强学科融合在与人文学科的融合中,生物学也不可或缺。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而生命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
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如生态学的生态伦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科融合可以使高中生物学课程更加立体和丰富,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的研究 精品
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的研究一、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同时更需要有创新能力,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人才。
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渗透人文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对高中生也产生了较大的腐蚀,要想促使高中生能够认识自身的问题,改掉自己的毛病,面对不良诱惑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重视生物教学的人文教育。
教师要积极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1.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新时代的学生需要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教师立足学生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人文教育才能有效应用于生物教学,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好。
很多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关注。
生物成绩好的学生看不起生物成绩差的学生,有些学生不懂得自我能力和认识提升的重要性,不关注自己的情感发展,只是识记一些生物知识。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他们合作学习一些生物内容,他们会认为合作学习是浪费时间;如果教师要求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中的有关问题,他们也会认为探究过程漫长,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因此,学生把探究的时间用来做题,等着教师把相关问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高中生物强档 教科书的人文价值载体——名人名著(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素材
教科书的人文价值载体:名人名著──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出现的名人和名著人文素材进行梳理、挖掘,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就教材中隐含的人文价值,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材名人名著人文教育素材人文价值取向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1]。
我国传统课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都是没能体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结果。
显然,整合的根本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这是生物教育乃至整个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2]。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名人和名著人文素材进行全面梳理、深度挖掘。
并采用价值取向分析方法:频度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进行列表统计和人文价值取向的具体分析。
1 《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文价值取向内容统计如表1所示,为《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关于名人名著方面的人文素材统计列表,及其相应的人文价值取向内涵。
表1 《必修2-遗传与进化》名人名著类目人文价值取向内容统计D5/D6an),提出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end e、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T.H.Morgan)、美国生物学家沃森(J.D.Waton)、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等,这些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每一位学生都会多少有所耳闻,甚至会自觉的去寻找,去模仿,去学习,开始对这些科学家产生兴趣,进而对他们的著作,也开始关注,不自觉的深受他们思想上,人格上,文化上,品质上等不同人文方面的影响,慢慢的追寻着,体验着,享受着。
最终内化成自我思想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Senior High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从人文价值取向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行了综述。
关键词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1 前言1999 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要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结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1]。
2003 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培养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等[2]。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3]。
我国传统课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都是没能体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结果。
显然,整合的根本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这是生物教育乃至整个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4]。
随着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的大背景下,生物教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2 核心概念界定2.1 教材与教科书的概念界定教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界定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活动报告册、挂图、投影片、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5],英文用materials 表示;狭义的定义是指“教科书”,即英文的coursebook 或textbook ,那么,什么是教科书?习惯上人们把教科书就称为“课本”,表示它是学校教学的根本,即学校用以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根本[6]。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余自强摘要科学不仅具有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我们在提高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科学教育价值的同时,还应提升其人文教育价值。
生物学课程中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具体落实为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增强时代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1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深刻的变革,证明了科学不仅具有巨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
近年来人类正在对科技理性主义进行反思,作为这种反思的结果,当前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互相渗透和融合的趋势。
例如,现代医学正从生理模式走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
人类对科学认识的这种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从国际科学课程的发展来看,20世纪60~70年代的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并关注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80年代后,科学教育的目的由培养科学家转变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1],由此开始关注科学教育的人文性方面。
形成的共识是科学是一种文化,对人类和人的发展来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核心。
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学分析发现,尽管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已近百年,但支配他们行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主要还不是由科学、哲学等自觉的理性精神成果塑造的,而是由日常生活自发的、经验重复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的。
近年来知识论和认识论的研究也表明,通过课程传授的科学知识与学生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有可能长期共存,而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原有的认识。
对此,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进行意义的理解和交流协商,才能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这些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只有把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使之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简述
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简述
姜露
【期刊名称】《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生物科学史是人类一直探索、思考及解决生物发展的历史过程。
而人文价值的主要意义则在于人文精神,其体现为物理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学等一系列的人们所推崇的内容形式上。
科学史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将科学史融入生物教材当中是解决学科材料需要的表现。
正确解读人文价值与科学史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科学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总页数】1页(P91-91)
【作者】姜露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 [J], 邓过房
2.科学史与后人文主义--析皮克林的后人文主义科学史观 [J], 王延锋
3.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理工科学生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J], 刘联;戴达鹏;蓝云
4.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反映科学本质的分析 [J], 姜珊;谷荣荣;张彤
5.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萨顿的科学史观及其超越 [J], 孟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
2023-11-05contents •引言•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生物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不同年代生物教科书的价值取向比较•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优化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生物教科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价值取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还对中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百年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学生物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通过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当前生物学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收集过去百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对不同时期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变化进行归纳和总结。
02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生物教科书的起源生物学知识的传承01自古以来,生物学知识就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下来。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生物教科书逐渐成为系统传递生物学知识的工具。
学术发展与推动02生物学领域的学术发展不断推动生物教科书的改进和更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和科学。
教育改革与需求0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
生物教科书的发展阶段萌芽阶段早期的生物教科书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等基础领域的知识,而且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发展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生物教科书的内容逐渐丰富,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开始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成熟阶段现代生物教科书已经发展成熟,不仅内容全面、科学,而且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010203现状目前的生物教科书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科学化、跨学科融合等特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趋势未来的生物教科书将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实践性和探究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也将成为趋势。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高中生物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生物学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的探讨和提升。
本文将对如何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应该意识到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来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关爱自然,以及对生命与环境的责任感。
这一点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和理解一些人文现象,比如人类行为、社会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有关基因与环境的相关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差异,并更加尊重他人。
生物学还与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人文问题息息相关,通过生物学的知识可以为学生将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供更加深刻的基础。
高中生物学课程应该加强对生态伦理、生物科技伦理等人文问题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对生态环境、生命科技等重大人文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生物学是与人文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知识与人文问题之间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物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课外科研、参加一些生物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用科学的视角来观察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并且能够积极思考和探讨有关生物学与人文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生物学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生物科学史的重视和研究也日益增多。
学习生物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科学家们的贡献和创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推进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重要性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解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对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生物学科学史是一种反映人类对生命探索和认识的历史,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和发现。
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可以了解生物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生物科学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层面。
教材中融入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讲述科学家们的探索和发现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审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道德,培养学生遵循科学规律、严格遵守科学道德的科学态度。
教材中融入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生物科学史对学生的影响了解生物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生物科学史可以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了解生物科学史中的一些著名案例和科学实验,学生可以看到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验探索,最终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果。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摘要:现代社会教育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培养其人文素养成为教学重点内容,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育人”教学理念并实现人文教育。
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不仅能够提升其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并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中涉及了很多人文知识,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很有必要。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进行教学形式改进,实现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高中时期的学生相比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课程增多,并且学习的知识深度也逐渐加强。
因此在学生心理方面,其思想也更加趋于成熟,但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在高中时期仍是教育重点。
尤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德育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以及良好学习思想的形成。
因此,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同样能够有效实现德育育人教学目标。
生物教师需要积极思考教学形式,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并把思想和知识结合,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渗透教学中存在问题(一)忽视素质教育教学,缺乏人文教育渗透传统教育教学形式影响下,大多数学校教师教学思想比较刻板,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
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而言,应试教育教学环境下把教学重点放到了学生成绩提升方面,对学生文学素养精神培养方面缺乏重视。
这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在课堂上也重点进行知识传输,忽视了人文教育渗透教学,学生无法通过课堂知识学习有效培养人文思想。
这种教学环境下,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落实,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无法有效实现。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习以及人文思想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以部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一些生物教师在课堂渗透人文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依旧过于单一化,学生并不能从课堂知识讲解中有效吸收人文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从人文价值取向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
行了综述。
关键词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1 前言
1999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要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结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1]。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培养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等[2]。
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3]。
我国传统课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都是没能体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结果。
显然,整合的根本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这是生物教育乃至整个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4]。
随着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的大背景下,生物教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教材与教科书的概念界定
教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界定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活动报告册、挂图、投影片、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5],英文用materials表示;狭义的定义是指“教科书”,即英文的coursebook或textbook,那么,什么是教科书?习惯上人们把教科书就称为“课本”,表示它是学校教学的根本,即学校用以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根本[6]。
2.2 人文价值取向的概念界定
所谓“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指影响个人或团体对事物所作判断及行为选择的组织化、内在化了的、稳定的理念[7]。
孟建伟教授认为,对人文价值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基本上将人文价值局限在价值客体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范围内;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将人文价值理解为价值客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和价值[8]。
3 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进展
教科书的分析热潮大致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的许多学者在此领域中建树颇丰。
我国台湾和大陆也有相关学者在这方面获得了相应的成果。
下面便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综述与评价。
3.1 国外研究现状
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开创了教科书的价值研究的哲学思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叶,美国的谢弗曾对美国的教科书进行分析。
谢弗在《学校研究》1965年秋季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反省、价值标准和社会学科教科书”的论文,对93本美国教科书作了研究分析。
他使用频率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这93本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研究。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教育政策研究系教授迈克·阿普尔(Michael Apple),在《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中,提出对教材的分析理论框架。
[11]他建立的这个分析框架对以后的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提出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也成为后世课程研究的重大问题。
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学者开始对各种教科书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979年,安扬(J.Anyon) 在《哈佛教育评论》里发表了一篇题为“意识形态与美国历史教科书”(Ideology
and United States History Testbook)的论文,对美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她采用了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经济团体、工会、课程与社会利益这5个指标分析美国的历史教科书。
他们建立的分析框架以及他们对教科书的具体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
3.2 国内研究现状
3.2.1 台湾方面研究现状
台湾方面,詹棣梁、陈伯璋、欧用生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翻译西方国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关注教科书价值分析方面的研究问题[15]。
其中,詹栋梁先生在《教科书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探讨了三个问题:1)意识形态的意义;2)教科书的编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3)结构分析。
陈伯璋先生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课程学者,他的《潜在课程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5年)、《意识形态与教育》(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8年)、《课程研究与教育革新》(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年)三本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问题。
他是从社会分工、政治权力的运作、文化资本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有关教科书的价值取向。
3.2.2 大陆方面研究现状
在大陆方面,吴永军先生制定的“价值取向类目量表”内容离不开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范畴。
吴康宁先生教授提出了“课程价值认可”、“课程价值赋予”两个概念,在国家对现存的知识筛选与加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傅建明先生研究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他从国家和个人品德等两个层面来分类。
朱志勇教授比较了大陆和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社会角色方面问题,后来他把个体我分成“适应”和“超越”的价值取向,内容主要包括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四个层次。
4 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总结与启示
4.1 研究总结
通过追踪近十年(2000-2009)关于教材价值取向研究的学术论文,只有21篇,其中主要是研究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共有12篇,以语文教材为主,比较有代表的有: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该文主要利用文献建构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以此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科书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工作,就数据做出分析、讨论与建议,并从公民的道德价值来研究该教科书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黄蕾的《由“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从<孔乙己>看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变化》文章主要课文《孔乙己》作为个案,选取我国1978年、1994年、2002年语文教材及语文版2005年的语文教材,从知识本位和以人为本两个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由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历程;闰艳,程治国的《中、新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新加坡EPB版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该文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从两套教科书中的主题分析入手,对隐藏在文章中的外在价值取向和内在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两套教科书都缺少对“法制”和“经济”价值取向的重视的结论;吴永军一文:《中国大陆、香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从道德和政治两大类价值取向进行比较研究大陆和香港两地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得出两地的语文教科书都倾向于“爱国”和某些个人特质(如坚毅、勤学、进取、谦虚等)的共识性道德价值取向;在政治类价值取向上,吴永军先生研究发现,两地的差异比较明显,大陆比较强调信仰、理想和革命精神等“政治性色彩”很强,而香港地区教材比较“非政治化”。
另外涉及到的研究就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主要包括研究体育教材的2篇,研究以母语为教材的,职业教育,健美操,高中科学,英语学科,明清蒙学教材和高中政治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各1篇。
4.2 对生物学科教材的研究启示
从整个文献综述来看,目前我国研究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学科过于单一,而且还很缺乏系统性,完全没有涉及到高中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系统性研究,几乎是一块处女地,就更不用说从科学人文化视角去探讨高中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了,这说明了,大家对具有显著科学特征的高中生物课程人文价值挖掘还非常欠缺,这或许与在重点学科教育和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有
很大关系。
因此,本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值得去进行的一项研究。
参考文献:
[1] 侯样祥编.科学与人文对话[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306.
[2] 侯样祥编.科学与人文对话[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309.
[3]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4] 靳王乐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
[5] 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7.
[6]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改编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335.
[7] 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人民出版社,2002:89.
[8] 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8-199.
邓过房,1984.9,硕士,中教一级,“国培计划(2011)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中生物班”专家团队成员,人教网专职名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人教网等期刊网站上发表专业文章近50余篇,现任职于广东省重点中学中山纪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