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握体育教学方向
浅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方法
浅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方法摘要:在小学阶段,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体育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体育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学生的动机直接决定其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个体对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大多取决于心理动机。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比较小,学生的动机往往来源于兴趣爱好以及对活动的喜爱度,兴趣越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
就小学体育课堂而言,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开展喜爱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继而达到改进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兴趣广泛但缺乏持久性受年龄以及认知的影响,小学生对于自己未接触过或者是不了解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旦遇到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其注意力又开始转移。
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就呈现了一种好奇心泛滥,但是持久性不长的特征。
(三)专注力不强小学阶段的学生专注力并不强,通常一节课程45分钟,在20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思想走神、打盹,甚至被其他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便可以继续坚持。
(四)心理上依赖教师儿童的心理意识是不断发展的,且会被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主导事物所影响。
就当下的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上课、学习、完成作业,在心理上学生就将从前对父母的依赖逐步转变到教师的身上,这种依赖心理便于教师日常开展教学活动以及管理学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文化成绩当作是教学的重点。
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发表时间:2012-06-21T10:49:15.85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祖宏生[导读] 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及安全检查,是克服恐惧心理有的效措施。
河北省衡水市阜丰小学(园缘猿园园园)祖宏生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变“厌学”为“ 愿学”,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实施。
1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差,喜新求乐,模仿能力强,因此,体育教师应安排一些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游戏、舞蹈、模仿操等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异刺激来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
比如:蛙跳、铅球等较枯燥的运动项目,利用标志物的直观教学,则会使体育教学增添新的情趣。
教学生蛙跳时,可先让学生按青蛙跳时的动作,小手张开放在胸前边跳边学哇叫声,练习几次后,教师可在场地上画个圆圈当作“荷叶”,让“小青蛙”们依次跳上片片“荷叶”,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在愉快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些女学生不爱动,教师就应想办法让她们动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把体育课上得既正规又活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2 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选择适宜他们心理特点的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据调查的大量数字表明,对体育课的爱好,男生多于女生,大多数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好静不好动,又因为胆小,所以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动作,尤其是那些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
她们喜爱那些动作轻松优美,强度不大的项目,如韵律操、羽毛球、跳绳;而男生则偏重于对抗性强的竞赛游戏,如:赛跑、篮球、足球等。
针对以上特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男女分班教学,以便在教学中多安排适应不同性别心理和个性特点的教学内容。
3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体育是一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勇于拼博精神的运动。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禹城市辛寨镇中学高齐涛【摘要】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如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法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体育兴趣【正文】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
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呢?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最喜欢新颖的东西,新鲜的事物,新异的活动。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大胆的对教材作出创造性的加工,让体育教材的内容更符合教学实际,增加其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使教学内容充满浓浓生机。
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教学内容充满新鲜感,例如在处理400米跑的教学内容时,可运用游戏、竞赛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
通过对教材做一些灵活处理,学生感到新鲜好奇,学习兴趣大增。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以适应教学需要。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要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用新异的刺激挑起他们的好奇心,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教学“前滚翻”时,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低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
浅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浅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手段,符合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要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要合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激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爱玩、爱活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如何调控好学生的情绪,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才能使小学生生动活泼,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学好有关的体育知识。
上好一年级的体育课并不容易,大声讲他们就呆呆地听,但一点儿也听不进脑里,但一到玩游戏时,这一班小家伙就活跃起来了。
从这一点,我想以后上课就以游戏作题材,如:学习队列、队形知识时,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集合、解散、立正、稍息就是通过占圈的游戏,边做边提要求来完成的,课前用白粉笔画好与学生人数同样多的圈,每种不同的圈又组成一种队形图案,一上课,我们就先做游戏占圈。
让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圈站好,看谁动作快。
然后又指挥学生出圈,比一比谁最听指挥,重复几次,每次提要求,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义,学会了立正、稍息的站姿,并能根据教师一定的口令做出规范的动作,以占圈游戏作基础,又让学生用所站不同形状的圈做高人和矮人的游戏。
高人和矮人在游戏中互相衬托,并以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队形图案,依次变化着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大家兴奋起来。
抓住时机,再把换位的游戏串进去,两游戏交替进行,使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在不同队形里出现的机会,亲自体验站队乐趣。
欣赏队形千变万化的美感,享受亲自参与创造美的收获和成功的兴奋,提高学习体育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体育课环境小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组织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性十足,情绪高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课堂四十分钟抓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游戏、体操、舞蹈、音乐、体育相结合,溶于一体,相互联系,使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能边学边玩,在愉快轻松的音乐声中学习体育技能。
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
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在教授体育实践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教育内容,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讨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
一、小学生的生理特点1.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小学生的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程度具有不平衡特点。
如肌、心血管、器官等系统、器官发育不同。
2.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态的学生对于不同的体育锻炼强度和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教学内容。
3.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小学生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体育训练或比赛时,应防止过度疲劳和高温引起的热病。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青春期到来: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成长发育阶段,孩子们的青春期到来较早。
在教育中需要重视孩子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2.对身体的认知和价值观:小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学习了关于身体方面的知识,例如营养、健康等。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学生不健康的习惯和饮食状况以及身体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
3.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如果老师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法,则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极大提高。
三、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1.阶段化的训练计划:在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分阶段设计训练内容和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锻炼难度,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训练,培养他们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2.预防过度疲劳: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容易出现过度疲劳,这对他们的成长发育、身体健康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教练在训练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锻炼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耐力和体质,预防过度疲劳。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搞好体育教学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搞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解下进行的。
中学生动作技巧的掌握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样要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和顽强的意志来实现的。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和竞赛过程中,除了要精通动作的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因势利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利用性格特点激发上进心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不稳定,经常会有反复,在实践中常遇到的有三种类型:即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卑感。
自尊心强的学生其特点是喜扬长怕揭短,爱听恭维话,能严格要求自己,小心敬慎,不甘落后,但出问题时情绪波动显著。
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宜当众批评,应采用个别谈心,正面诱导的方法来维护他(她)得自尊心。
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学生不仅很乐意接受,而且改正的快。
自信心强的学生,其特点就是好胜逞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常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要求他多思考动作要领和细节,赞扬其积极性、勇敢顽强的精神。
自卑感的学生,其特点是沉默寡言、情绪低落。
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应加倍关注他们在练习中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提出表扬。
二、利用好奇心培养兴趣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
而好奇则是少年儿童的本能,特别是受到新异事物的刺激后即刻见异思迁,不由自主的转移注意力。
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应该常更新教学手段或采用新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心理有好奇而产生探索性的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训练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运用上要力求新颖。
如在上复习课的形式上尽量组织得生动活泼,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即动作的幅度、协调性、连贯性和准确性,以及用教学比赛、评分的方式等。
在准备活动上,采用多种的方法,如徒手操、击掌操、绳操、棍棒操、双人操、行进间的徒手操、双人操等。
兴趣是成功的先兆,但兴趣不等于必然的成功。
一堂成功的课,还要看教师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情趣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三、利用正面教育鼓舞情绪教学训练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严”就不可能培养学生好的心理品质,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不能把严都理解为批评训斥,而表扬也是“严”的一种方式。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很多学生对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新奇的器材或者新颖的练习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关注课堂内容。
2. 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
许多学生都具有竞争心理,喜欢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实力。
因此,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比赛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热情。
3. 利用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自信的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利用学生的好动心理
学生都有好动的心理,他们喜欢进行体力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增强体能的活动,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利用学生的合作心理
在体育活动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体育教学
浅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体育教学摘要: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爱好,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并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心理学;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爱好,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
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
例如,学生看到,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做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
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
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
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
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
在体育课上如何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在体育课上如何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当今我们的中小学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部分学生养成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的习惯。
如果我们还用以前的老方法上体育课,不但不适应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身体,还会造成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不适应,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更容易使他们不想上体育课,害怕上体育课,甚至厌恶上体育课,这样下去容易造成中小学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向畸形发展。
所以,我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这样才能上好一堂体育课。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所组成。
要使这三个部分各自起到应有作用,可以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条件。
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特从心理学的角度谈点认识。
一、准备部分实践证明刚开始上课,一般说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有趣的事情上,所以当老师宣布课的任务与要求时,学生往往心不在焉,或者控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纠正这种注意分散的情况,老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把学生的心“收”到课堂上来。
如“紧急集合”、“听候口令”、“报数比赛”等。
由于这些游戏要求学生时刻注意听清老师的口令,并迅速地做出合乎要求的动作,所以一做这些游戏,学生的注意就会很快的集中起来,从而为下面的准备活动奠定基础。
学生的注意稍集中以后,老师便宣布本节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但学生的反应常常不是一样的。
学生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一般说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时,学生跃跃欲试很高希望马上投入练习致使准备活动不认真。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或加重游戏成份来解决。
如做徒手操时,老师数一、二,学生齐声数三、四,或者相反;又如,要求一排学生向左做操,另一排学生向右做操;或前面一排的学生做向上动作,后面一排的学生做向下的动作。
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轻器诫操,如体操、棒操、实心球操、哑铃操等。
新课标下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体育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体育学习方式新课标下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体育学习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以来,吸引了不少人士的关注和研究,不管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还是对它的推广效果的调查,更有不少一线体育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不难发现《体育与健康》改革在教学方式上,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为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都不同,所以在同一阶段中,不同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很值得思考。
笔者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体育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总结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方式的发展现状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预,在练习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具有不可控性,天真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但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多一线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来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水平一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理论上的学习主体。
探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高中生的心理规律,结合体育的特点,分析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提出改进教材教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体育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ﻭ高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中生;体育;心理;教学ﻭ1.1学生动机更加高尚,深刻而稳定;高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的意义,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性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因而,那种比较高尚而深刻的,与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的间接动机,常常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动机。
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理智的学习锻炼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
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动1。
2兴趣更加深刻,稳定并机的水平又有程度高低的差别。
ﻭ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在正确教育影响下,高中生对上体育课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深刻而稳定。
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积极克服各种困难,长期坚持锻炼。
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
男生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但不及初中生狂热。
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
有些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或体育基础太差的学生,则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产生了消极态度。
女生由于性特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有的女生由于爱美但又存在着错误的或由于缺乏毅力等原因,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而不愿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更是持消极态度。
ﻭ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对体育不感兴趣者。
女生多于男生.究其原因,除上面已经谈到情况之外,主要是升学的大力大,负担太重,无暇顾及,另方面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现状不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等原因。
学生心理与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与体育教学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首先看它是否快乐。
要想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体育教师应注重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帮助其克服可能产生的情绪障碍,要融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
一、根据心理特征进行体育教学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最喜欢新鲜的事物,新异的活动,在课堂上常被新奇事物或新鲜现象所吸引。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上下一定的功夫:首先,教学内容不仅要丰富多彩,而且要常换常新。
教师要注意课内容的多样化、趣味性、静动态之间的相互变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好奇而产生探索兴趣,使每节课学生都有新的收获。
课程要基本上能达到:每课都有新内容,把体育基本素质的训练溶入新奇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追新求异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任务。
其次,教学手段与教法要力求新颖。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学生特点适当穿插趣味性游戏或小型竞赛,增加练习的梯度。
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确保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弹跳练习时,可采用多级跳、跳台阶、跨步跳、纵跳、蛙跳、单足跳等不同方法进行练习,也可编排各种跳的比赛游戏。
2.利用学生好胜心,使其产生学习愿望。
学生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
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常存在强烈的好胜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运动的愿望。
在体育课上学生一听要比赛,马上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以我通常在一些枯燥的体育项目中采用对抗竞赛的形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体能及运动潜力的方法来获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训练、25米往返跑50米加速跑、四角追踪等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活动中求知。
竞争手段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利用学生好动心,使其产生运动需求。
学生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对所接触新动作,新事物往往表现出急不可待地想试一试的欲望,体育课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正与这种天性吻合。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笔者从本校三班级和四班级的四个班随机抽出100名独生子女,与部分家进步行了座谈。
调查结果说明:由于独生子女大多在家庭中具有特别的地位,反映在体育课上有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不遵守纪律;有的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依靠性强,怕苦怕累,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不合群”,胆子小,躲在一边不活动。
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也有亲密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洁、粗暴;有的家长在某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
笔者作为一名体育老师,针对儿童的独特特征,在教学中实行了以下的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抓好课堂常规同学学习体育和熬炼身体的爱好是需要培育的,这方面老师应起主导作用。
要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培育和进展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康进展。
体育教学应结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明确思想教育内容,如纪律、意志品质、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等教育。
要力戒空洞说教,要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通过某种教材,利用某个环节或采纳某种措施进行教育。
例如,课始依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同学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动员;讲评时,要留意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向同学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看法,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进行竞赛与嬉戏时,要教育同学遵守规章,讲秩序,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进行队列与队形调动时,要留意培育同学优良作风,行动快速、精确、协调全都,养成听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爱好学校生留意力简单转移,违背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简洁责怪、呵斥,有害无益。
留意与爱好是亲密相关的,爱好越浓,留意力越集中、越稳定,因此,体育教学必需根据大纲,结合场地器材和同学的实际状况,合理搭配教材,做到既有系统性,又好玩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体育教学方向
发表时间:2013-02-06T17:48:35.12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9月供稿作者:王文华
[导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生较大的变化。
王文华高中体育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不少,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又是通过学生主观因素起作用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引起的。
本文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体育的特点,分析了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同时提出改进教材教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体育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学生、心理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社会性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因而,那种比较高尚而深刻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的间接动机,常常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动机。
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理智的学习锻炼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
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动机的水平又有程度高低的差别。
在正确教育影响下,高中生对上体育课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深刻而稳定。
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积极克服各种困难,长期坚持锻炼。
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广大的体育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高中学生兴趣更加深刻,稳定并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
男生一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但不及初中生狂热。
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
有些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或体育基础太差的学生,则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产生了消极态度。
女生由于性特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有的女生由于爱美但又存在着错误的审美观或由于缺乏毅力等原因,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而不愿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更是持消极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对体育不感兴趣者。
女生多于男生。
究其原因,除上面已经谈到情况之外,主要是升学的大力大,负担太重,无暇顾及体育活动,另方面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现状不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等原因。
而不少高中生对放羊式教学很不感兴趣。
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方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开始进行职业选择
高中学生对人生往往怀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充满着希望和激情,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美好的图景。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大多懂得毕业之后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不仅要有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
他们逐步地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关系。
因而,他们不仅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而且开始讲求体育的实用价值,注意探讨体育与人生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还想认真学习和掌握一两项适合于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选择特点的运动项目。
把体育活动与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职业选择等联系起来,是高中,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
当然,高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判断还存在着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还需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不一定全面和完全正确,但却会影响着对教师本人和对教师的教学所持有的态度。
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三、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职业选择发展的特点,应认真改革教材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
另一方面,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
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情境,它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发展。
高中生觉得自己以经长大成人,希望教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尊重自己,他们也尊重、热爱自己的师长。
总之,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各门学科教学方法所应提倡的。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教育,往往比其他学科较容易进行。
运用科学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课质量的关键。
学校体育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把培养人,教育人的任务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