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专题 史料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史料探析
1.(2013年上海单科)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 .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 .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
D .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2.(2011年广东佛山质检)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结构表属于研究性学习的是( )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形成:《民法大全》
A .问题形成
B .史料收集
C .史料整理
D .历史解释
3.《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 .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B .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 .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D .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4.(2013年四川文综)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

他强调的是( )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D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5.(2010年福建文综)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 .与时代同行
B .有历史观引导
C .为现实服务
D .充分掌握史实
6.(2012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

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

”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
A .寻找社会规律
B .构建伦理道德
C .整理史实资料
D .探索革命道路
7.(2013年四川文综)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3年浙江文综)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9.(2012年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两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0.(2012年上海单科)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2.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论?
(3)材料一、材料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上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史料探析
【高效演练】
1.A 解析:从图片材料可知,三种史学著作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故选A项。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罗马法的起源、发展、形成属于史料整理。

3.A 解析:“求真”体现了史学的根本原则;“致用”体现了史学的社会功能。

故作者强调的是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B、C、D三项皆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核心。

4.D 解析:材料第一句“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是用做第二句的论据。

面积大,时间长,所以难以得到其“确切的时间和地点”,这样结论就是: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5.A 解析: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三个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项。

6.A 解析:李大钊认为,世界一切现象都存在“理法”,即社会规律,因此人们应该“发现它”、“确定它”。

7.D 解析:史料按价值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等都是第二手资料。

列克星顿之战属于客观史实,而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对列克星顿枪声的叙述则是后人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想象,属于第二手材料。

8.D 解析: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据此可作如下判断:A项说法不完全准确。

文物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实(C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纪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逼近真实的历史。

9.D 解析:关键信息:商代、牛耕。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

10.D 解析:①②③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属于历史史实;“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④是对①②③中历史史实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

11.A 解析:关于丰岛之战“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可知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历史认识。

12.(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口述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原因: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

说明: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