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两大养胎实用方法

合集下载

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

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

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怀胎生子是人生的大事,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重视子嗣繁衍、有着“多子多福”传统的民族,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周礼》的胎教法,到北齐徐之才的十月养胎法,古人对孕产的重视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

1. 妊娠一月:“一月之时,血行否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 意即孕妇从怀孕后第一个月起,就应注意睡眠的环境要安静,无噪声打扰,更不能受到惊吓。

“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

”则是说饮食上应稍细熟烂,在主食上可多吃点大麦,副食调味方面以酸味为主。

因为孕妇多喜食酸,而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能补肝以养胞胎。

对于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响胎气。

2. 妊娠二月:“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之,勿惊动也。

”妊娠早期,胚胎正处于发育阶段,也是最不稳定的阶段,孕妇应“居必静处”,禁忌或减少性生活。

而对于孕妇的饮食来说,则要“无食辛臊”。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并且为了不伤胃气,自古以来,医家们多主张孕妇的饮食最好在适当讲究营养的前提下,以“清淡”为主。

这种清淡而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在今天归纳起来大致有瘦肉、鱼、禽、蛋类、牛奶、豆浆,以及各种绿叶蔬菜等;而膏粱厚味,辛热肥甘,以及炙煨油煎,“冰浆”、“饮酒”,则一般多在避忌之列。

原因在于“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

膏粱厚味,辛热肥甘等物,非但入胃刺激,不易消化,并且弄得不好,还会使孕妇体内热邪壅滞,造成阴阳失调,以致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3. 妊娠三月:“当此之时,未有定义,见物而化……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若要想子女长得美好端正,应多看白璧美玉,若想孩子贤良有道德,那么孕妇的言语行动应当文雅庄重。

心不应有坏的念头,坐、立须端正,忧思喜怒要有节制。

所谓“外象而内感”,就是说外界的事物对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中医妇科:逐月养胎法

中医妇科:逐月养胎法

中医妇科:逐月养胎法当时代的潮流将我们的传统冲刷殆尽,再回过头重新审视,我们才发现古人的智慧如同海边沙滩里隐藏着的珍珠,虽时光流转,沧海桑田,难掩其光彩。

而中医学古老的逐月养胎法,即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怀胎十月如何逐月养胎吧。

“逐月养胎”,就是根据胚胎每月的发育情况,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相应的每月养胎的措施。

比如中医把方位中的东方、季节中的春天、地上生长的树木、颜色中的青色、五脏中的肝脏、动物中的鸡、谷物中的麦、五味中的酸味归入五行中木的属性里。

由于木属性的春天是一年之首,是万物生发的开始,而胎儿初孕也是生命的开始,所以怀胎一月属于五行中的木,由孕妈妈木属性的肝经气血滋养胎儿,孕妈妈的饮食调理上也要注意补肝护肝。

肝喜酸,故“酸美受御,其谷麦,故宜食麦”。

通俗的说就是怀胎一月时,孕妈妈会喜欢吃酸的食物,麦类的面食更能滋养孕妈妈和肚子里的宝宝。

一月养胎怀胎一月名叫始形,由足厥阴肝经滋养胎儿。

孕妈妈们的日常饮食要精美可口些,可以多吃些酸的食物,辣的和腥的食物最好不要吃。

羹汤要吃熟的、暖的、新鲜的;过夜的、凉的饭食不要吃,能做到这些就叫做“才贞”。

《逐月养胎方》认为怀胎一月时,孕妈妈的肝血要滋养胎儿,如果过于劳累容易损伤身体的肌腱,环境嘈杂或惊吓会扰乱孕妈妈的肝气,对孕妈妈和肚子里宝宝都不好。

所以这段时期孕妈妈是不宜做重体力活的,而且睡觉时要有安静的环境。

另外,《产经》特别指出“无御大丈夫”,也就是说怀胎一月不要行房事。

二月养胎怀胎二月名叫始膏,由足少阳胆经滋养胎儿。

孕妈妈们不要吃辛辣腥臊的食物,居住的环境要安静,摇滚音乐之类的就不要听了,不要惊扰肚子里的宝宝。

这段时间还是不能行房事,否则容易引起孕妈妈们以后“百节骨间皆病”,也就是说以后容易留下关节不适的病根。

三月养胎怀胎三月名叫始胎,由手少阴心经滋养胎儿。

这段时期很重要,肚子里宝宝的天性将生未生,“未有定仪,见物而变”,这是胎教的好时节。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安胎是指通过中药的使用来预防和减少流产的发生,有效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在传统中医学中,安胎是一个重要的保胎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安胎中药的原理、常用的药材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安胎中药的原理安胎中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子宫的血液循环,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含量,从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整体内的荷尔蒙水平,提高子宫的收缩能力,减少流产的风险。

二、常用的安胎中药药材1.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有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调理血气的功效,可以增强母体的体质,提高胎儿的抗病能力。

3. 黄芪:黄芪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增强母体的免疫力,减少胎儿受到感染的机会。

4. 甘草:甘草具有温中健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母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胎儿的营养摄取。

5.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孕妇身体的水肿症状,提高子宫的血液循环。

三、安胎中药的使用方法安胎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口服、煎剂、冲剂等。

一般来说,可以将中药材用水煎煮成药汤,每天饭前或饭后适量服用。

同时,也可以选择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服。

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方式,确保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使用安胎中药的注意事项1. 咨询医生:在选择使用安胎中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情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中药。

2. 质量保证: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饮食调理: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摄取,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 动态监测: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产检和妇科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和预防流产的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儿发育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儿发育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儿发育孕妇的身体状况对胎儿的健康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通过适当的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帮助孕妇调理身体,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保健的相关内容,介绍孕妇如何调理胎儿发育。

一、饮食调理孕妇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其中包括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的蛋白质等。

孕妇要避免暴饮暴食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肠道通畅。

当遇到孕妇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时,中医药认为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常见的食疗方法包括食用粥类食物、消化酶含量高的食品等。

此外,孕妇还可以通过食用一些中药药膳来调理身体,如黄精炖瘦肉汤、红枣煮鸡蛋等。

二、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对孕妇来说是有益的,它可以增强体力,改善孕期不适症状,并有助于胎儿的发育。

中医强调运动量的适度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孕妇应该选择轻松、舒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孕妇体操等。

同时,孕妇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调节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对脏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等方式放松自己,与家人、朋友保持积极的社交互动。

四、经络保养根据中医理论,孕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经络,以保持气血顺畅。

经络保健可以通过推拿、针灸等手段来实现。

推拿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疲劳和不适症状。

针灸则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有效缓解孕妇的不适感。

五、草药调理在孕妇保健中,草药的应用需要特别慎重。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草药才是安全有效的。

中医草药可以根据孕妇个人情况来调理身体,缓解不适症状。

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枸杞子、党参等,可以根据孕妇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的组方。

六、合理安排生活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中医对胎停的保胎原理

中医对胎停的保胎原理

中医对胎停的保胎原理
中医对胎停的保胎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胎停的原因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阻。

因此,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缓解血液淤滞,促进气血流通,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艾灸、中药调理等。

2. 补养胎气:中医强调胎气的重要性,认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与胎气的充盈有着密切的关系。

保胎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中药调理来补养胎气,增强胎儿的生命力。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3. 调理心情:中医强调身体和心情的统一,认为情志不畅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保胎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调理心情来缓解精神压力,增加身体对胎儿的养护力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等。

4.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对胎儿的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保胎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营养吸收和代谢功能,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

中医养胎防病基本方法

中医养胎防病基本方法

.中医养胎防病基本方法3.3 调饮食,知宜忌“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者,不足以存生也。

”受胎之后,母子一体,同饮同食,息息相关。

正如《奇效良方》所云:“故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母既食之,而胎又食之,外则充乎形质,内则滋乎胎气,皆借气味之养育也。

”因此,孕妇能够合理调整饮食,注意饮食禁忌,正确摄取食物,不仅对于保护孕妇身体健康,预防孕期并发症,而且对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胎儿的死亡率,以及为分娩和产后哺乳的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1.2 营养丰富孕妇妊娠期除了维持自身的需要外,还要供应胎儿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出生后体质强壮,少疾长寿。

因此,在饮食调理上第二个原则就是品种多样、营养丰富,这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者也”。

如果孕妇营养不足,就会发生“脏腑衰损,气力虚羸,令胎不长”;或者出现“血微,胎养弱,则小儿软脆易伤。

”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亦主张要“调五味、食甘美”。

3.3.1.3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饥饱适中。

而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只要有条件就会让孕妇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唯恐胎儿身体、智力发育不良,其实这是一种“欲速则不达”的错误观念。

孕期饮食摄入不是越多越好,越精越好,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

否则会发生营养过度,不但导致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增加,胎儿也会在宫内过度的发育,形成巨大儿。

宋代陈文中早在《小儿病源方论》中就旗帜鲜明的指出:“豪贵之家,居于中奥室,怀孕妇人,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动,不运动,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软弱,儿生之后……少有坚实者。

”医学正传·小儿总论》中亦云:“夫小儿之在胎也,母饥亦饥,母饱亦饱,……或多食煎煿,或恣味辛酸,或嗜欲无节,或喜怒不常,皆能令子受患。

3.4 慎起居,适劳逸妊娠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全赖母体供给营养物质。

孕妇和胎儿融为一体,休戚相关,母饥子饥,母寒子寒,母温子温,母病子病。

安胎良方

安胎良方

安胎良方国宝圣药阿胶,血液的保护神。

天下阿胶出东阿,千年阿胶百年堂。

古医书留下了很多安胎良方。

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

现分述如下。

1.寿胎丸(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

治宜补肾安胎。

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百年堂)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胎元饮(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百年堂)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保阴煎(血热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用保阴煎加味: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百年堂)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圣愈汤(跌仆伤胎型)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阴道少量下血,血脉正常。

治宜补气和血安胎。

方用圣愈汤加味: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

若阴道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百年堂)12克、艾叶炭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阿胶(百年堂)含有明胶原、骨胶原、多肽、蛋白质及金属钙、钾、镁、锌、铁等27种元素,蛋白质水解能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因此阿胶(百年堂)对于补气血、养阴生津、美容润肤、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具有无以伦比的效果。

孕期中医调理中医养胎的秘诀

孕期中医调理中医养胎的秘诀

孕期中医调理中医养胎的秘诀孕期中医调理,中医养胎的秘诀孕期是每个女性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于母亲和胎儿来说都需要特别的关怀和保护。

中医学认为,在孕期中采取适当的中医调理措施,可以帮助妈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孕期中医调理的秘诀。

1. 调理饮食在孕期,营养摄入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建议孕妈妈们多食用有机食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

同时,中医认为,孕妇应该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2. 调理情绪孕妇的情绪波动是常见的现象,而合理调节情绪对胎儿的成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提倡孕妈妈们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散步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积极的心态。

3. 调理作息中医认为,孕妇的作息规律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建议孕妈妈们保持充足的睡眠,并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疲劳。

可以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运动等方式来促进良好的作息习惯。

4. 中医草药调理在孕期,中医草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调理方式。

但是,在选择中药调理孕期时一定要注意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自行服用中药。

因为不同的身体状况需要不同的中药配方,所以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中医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5. 针灸调理中医针灸也被广泛应用于孕期的调理中。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帮助妈妈们舒缓疼痛、缓解恶心等不适症状。

然而,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孕期中医调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母婴健康的方法。

但是,每个孕妈妈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中医调理时一定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及时沟通和反馈身体状况的变化。

只有在专业指导下,才能更好地享受孕期的幸福,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做专业医学建议,请在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调理。

中医安胎有良方

中医安胎有良方

中医安胎有良方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时下时止,量少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见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是先兆流产的先兆,若不及时治疗,或久下不止,则可导致堕胎。

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则属习惯性流产。

引起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胎元方面是夫妇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萌胎,但胎元不固,或胎元有缺损,胎多不能成实。

母体方面多因气血虚弱,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或因邪热动胎,或孕后跌仆闪挫,或手术和药物及有毒物质影响,干扰胎气。

一、分型论治1.肾虚胎元不固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暗,质清稀,腰酸腹坠痛,或曾屡次堕胎。

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宜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药如:菟丝子、桑寄生、党参各15g,续断、阿胶、白术各12g。

加减:阴道流血量多,加仙鹤草、旱莲草;腰腹坠痛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小便频数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

水煎服,每日1剂。

2.气血虚弱表现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痛,神疲肢倦,面色无华或萎黄,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益气养血安胎。

药如:人参、熟地、杜仲、陈皮各10g,白术、当归、白芍各12g、炙甘草8g。

加减:若阴道出血量多加地榆炭、仙鹤草、苎麻根炭;腹痛者,加白芍、甘草;腰酸者,加桑寄生、杜仲、菟丝子。

水煎服,每日1剂。

3.血热动胎妊娠后阴道流血、色鲜红,腹痛下坠,心中烦闷,溲赤便结,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滋阴安胎。

药如:太子参20g,黄芪、苎麻根各15g,阿胶12g,生地炭、炒白芍各9g,川柏炭4.5g,黄芩炭6g,藕节炭10g、乌梅5g。

加减:热偏盛者,加金银花、山栀、黄连;偏阴虚者,加麦冬、石斛、五味子;大便干者,加杏仁、栝楼仁、火麻仁。

水煎服,每日1剂。

4.扭挫伤胎有妊娠外伤史,表现为腰酸,腹胀坠,或阴道下血,舌质正常或稍暗,脉滑无力。

孕畜保胎的有效措施

孕畜保胎的有效措施

孕畜保胎的有效措施
让怀孕家畜保住胎儿,从而顺利产下,实现增产增收,是广大养殖户
的企盼。

那么怎样保住怀孕家畜的胎儿呢这里介绍两则有效的孕畜保胎措施。

供大家在家畜生产中参考。

一、增喂锌保胎
二、灌服中药保胎
生产实践的结果证明,以下两种中药方剂能有效保住孕畜胎儿。

1、保胎中药方剂一:取当归、川断、阿胶、桑寄生各30克。

砂仁、
紫苏、甘草、陈皮各25克,川芎20克,党参40克,黄芩、杜仲、白术、熟地各50克,白芍70克,混合后碾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调均匀,待
水温适宜后,给怀孕4~5个月的家畜一次性灌服,可有效避免胎动不安
和流产。

2、保胎中药方剂二:取炒白芍、炒艾叶羌活、炙甘草各20克,川芎、杜仲炭、黑芥穗、厚朴、炒枳壳各25克,补滑脂40克,菟丝子、川断、
黄芪各50克,混合后碾磨成细末,用开水冲调均匀,等水温适宜,以新
鲜童尿(含有盐分,可诱使孕畜吞服药汁)1杯为引,给怀孕4~5个月的
家畜一次性灌服,可有效避免胎动不安和流产。

以上两种保胎中药方剂,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中的一种方剂,均能达到保胎的效果。

此外还须注意的是,以上方剂中保胎所需药物
必须保质保量,切忌使用霉变或别的药物替代,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造成
流产。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教技巧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教技巧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胎教技巧怀孕是每个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后期的生产和产后恢复,孕妇的身体状态十分关键。

在中医养生保健中,有许多调理胎儿以及孕妇自身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为胎儿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保健中常用的孕妇如何调理胎教技巧。

一、合理饮食饮食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影响巨大,合理饮食有助于孕妇增强体质,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免疫力。

孕妇应遵循以下原则:1.均衡摄入营养素:孕妇的饮食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孕妇和胎儿的正常代谢起到重要作用。

2.多食新鲜蔬果: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孕妇的肠胃功能,预防便秘和水肿等问题。

3.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胃酸倒流和消化不良等,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利。

二、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孕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缓解孕期不适,增强体质。

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孕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剧烈运动:孕妇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如激烈的有氧运动、高强度的力量训练等,以免对胎儿和孕妇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2.选择适宜运动方式: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散步、瑜伽、孕妇舞蹈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体力,提高心肺功能。

3.注意运动安全:孕妇需要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运动,避免受伤,以及避免与其他人发生碰撞等意外情况。

在运动前,孕妇应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进行某种运动。

三、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有助于调理孕妇身体和胎儿发育的方法,常用的调理手段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等。

1.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适当的针灸可以促进孕妇体内经脉气血的流通,改善孕妇体内的气血不足或者堵塞情况。

但是孕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穴位,增强孕妇体内的阳气,舒缓孕妇的肌肉和骨骼疼痛。

但是孕妇在进行推拿前,需要确认推拿师具有相关资质,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其他问题。

中医保胎的原理

中医保胎的原理

中医保胎的原理在中医传统医学中,保胎是指通过一系列中药调理和饮食调节,帮助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胎儿的发育和生长。

中医认为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调养,以保证胎儿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中医保胎的原理和方法。

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孕妇怀孕后,胎儿会消耗孕妇的气血精华,所以孕妇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中药中常用的调理气血的药材有当归、熟地、川芎等,可以帮助孕妇补充气血,增加体质。

2.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孕妇怀孕后脾胃功能会有所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孕妇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调理脾胃,比如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调理脾胃。

3. 调理情绪孕妇在怀孕期间情绪波动较大,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中医认为情绪和气血有密切关系,所以孕妇需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生气和焦虑。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理情绪。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保胎中的重要性。

孕妇需要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孕妇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鱼、豆类、蔬菜水果等,同时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量油腻食物。

5. 避免过劳中医认为孕妇在怀孕期间要避免过劳,保持充足的休息。

过度劳累会消耗孕妇的气血,影响胎儿的发育。

孕妇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来补充体力,保持精力充沛。

中医保胎的原理是通过调理气血、脾胃、情绪和饮食,避免过劳来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调理和饮食调节方法,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同时,孕妇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运动,保持心情愉快,才能顺利度过怀孕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中医保胎的原理值得广大孕妇参考和学习,为健康生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胎补血药材配方大全

安胎补血药材配方大全

安胎补血药材配方大全在孕期,孕妇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和照顾,特别是补血和安胎。

以下是一些传统的中医药材配方,它们被认为有助于安胎和补血。

请注意,在使用任何药材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以确保安全和适宜性。

1. 当归黄芪汤:当归和黄芪是补血的常用药材。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黄芪则能补气固表,增强体力。

将当归10克、黄芪15克煎水服用,可助于补血和增强免疫力。

2. 红枣枸杞茶:红枣和枸杞都是补血的佳品。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则有滋阴补肾、明目的作用。

将红枣5-6颗、枸杞10克泡水饮用,适合日常保健。

3. 阿胶炖鸡:阿胶是补血的名贵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的功效。

将阿胶10克与鸡肉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

4. 白芍甘草汤: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则有和中益气、解毒的功效。

将白芍10克、甘草5克煎水服用,有助于缓解孕期不适。

5. 桂圆红枣粥:桂圆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将桂圆10克、红枣5-6颗与适量大米煮粥,适合孕妇食用。

6. 桑椹枸杞膏:桑椹能滋阴补血、润燥通便;枸杞则有补肾益精、明目强身的功效。

将桑椹和枸杞适量熬成膏,可作为补品服用。

7. 党参茯苓粥: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茯苓则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

将党参10克、茯苓10克与适量大米煮粥,适合孕妇调养身体。

8. 熟地黄炖排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润燥的功效。

将熟地黄15克与排骨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

9. 山药薏米粥:山药能补脾益肺、固肾涩精;薏米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将山药和薏米适量煮粥,适合孕妇日常食用。

10. 龙眼肉炖鸡蛋:龙眼肉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将龙眼肉10克与鸡蛋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安神。

在使用这些药材配方时,孕妇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适量选用,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孕期保健的重要部分。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在妊娠期间,如出现腹痛、腹部坠胀、阴道出血等,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对于先兆流产,中医可以选用安胎的药物治疗。

下面半岛养生频道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中医是如何安胎的:
清热安胎类:适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黄芩、苎麻根。

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当归;苎麻根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血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黄芩、竹茹、地黄、当归、阿胶。

理气安胎类:适用于气滞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紫苏、砂仁。

紫苏性温,味辛,能行气宽中安胎,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砂仁;砂仁性温,味辛,功能行气和中、止呕安胎,用于中虚气滞所致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苏梗。

健脾安胎类:适用于脾气虚弱之胎动不安,常用药为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有补气健脾、和中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

补肝肾安胎类: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杜仲、续断、桑寄生。

杜仲性温,味甘,有补肝肾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胎元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续断、山药;续断性微温,味苦、辛,有补肝肾、行血脉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所致的胎动欲坠,常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桑寄生性平,味苦,有补肝肾、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伍艾叶、阿胶、杜仲。

名医保胎方

名医保胎方

名医保胎方孕妇不能用咖喱粉姜黄粉作调料会造成胎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非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的孕妇,通过食用胡萝卜、南瓜、全奶等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改善孕期环境。

《李凤翔临证经验》P119 李凤翔猪肾保胎方。

预防习惯性流产的保胎方:雄猪肾一对洗净,清水煮熟吃,并喝汤,连用2天(每天一对)即可安然无羌。

用法:在确定怀孕刚刚出现早孕反应时即可依法服用,过晚则疗效不可靠。

张锡纯的寿胎丸菟丝子120克(炒熟) 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用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

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

气虚者,加人参二两,大气下陷者加黄芪三两。

食少者,加炒白术二两。

凉者,加炒补骨脂二两。

热者,加生地二两。

此方乃思患预防之法,非救急之法。

若胎气已动,或至下血者,又另有急救之方。

曾治一少妇,其初次有妊,五六月而坠。

后又有妊,六七月间,忽胎动下血,急投以生黄芪、生地黄各二两,白术、山萸肉(去净核)、龙骨(捣)、牡蛎(捣)各一两,煎汤一大碗,顿服之,胎气遂安。

将药减半,又服一剂。

后举一男,强壮无恙。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P501陈文伯:每日食鲜山药50-100克,可安胎壮子。

《中国现代百名临床家——陈文伯》P262注:食用新鲜山药一天不超过100克,也就是2两,多食有可能大便干结。

玉米嫩衣(即紧贴米粒之嫩皮)。

[制用法] 怀孕后每天以1个玉米嫩衣煎汤。

代茶饮,饮到上次流产期则用量加倍,一直服至分娩为止。

[功效] 固摄安胎。

国家级名医刘云鹏固胎汤【组成】党参、白术、熟地黄各30g,白扁豆、山茱萸、杜仲、续断、枸杞子各9g,桑寄生、山药各15g,白芍18g,炙甘草3g。

7天为1个疗程。

-----------------------------------墨鱼鸡肉饮[:母鸡一只,墨鱼干(带骨)一条,糙糯米150克,食盐少许。

[制法] 将母鸡宰杀洗净后,连内脏、与带骨墨鱼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炖烂熟,取浓汤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里的两大养胎实用方法
养胎育婴都需调护神气;妇女怀孕后,一要注意根据妊娠的月份不同,随时更换食谱;二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在饮食上有所差异。

1、养胎育婴都需调护神气
中医学历来把形、神、脏腑视为合一的整体,从而创立了精神致病理论。

《内经》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论述就是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

中医的病因学一直认为七情失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即使六淫为患也常有精神因素掺合在内。

针对这一发病环节,中医学相应地创立了调神理论,成为中医防病治病的特色之一,千百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1)养胎——孕妇须调神。

中医的养胎之说始于《内经》。

至北齐,徐之才已有专著《逐月养胎法》问世,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医对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及孕期卫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问题。

其基本内容与现代医学的“胚胎学”和“围产医学”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书中提出“外象而内感”的论点,强调母体的精神心理变化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及生后小儿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这一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孙思邈等人将其发挥成“胎教”学说,所论颇详。

历代医家均把调治心神视作养胎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始至终贯穿于种子(受孕)、胎前(妊娠)、临产、产后诸过程中。

胎前(妊娠)——两精相搏,合而成形。

由受精卵发育成胎儿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古人已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孕妇的精神因素对胎儿健康的影响。

如《产孕集》说:“孕藉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致子疾。

”又曰:“气主于心,心之神主内而应外,外有所接则神动而气随之……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

”认为孕妇和胎儿是一个整体,气血息息相通,七情能影响孕妇气血,继则可影响胎儿。

因此孕妇养胎必须调神,这是在妊娠期,中医心身医学的基本思想。

为此,历代医著对孕妇调神养胎的内容论述较广,大致可概括为节欲、怡情、胎教三方面。

这三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各有侧重。

节欲。

偏重于性的心理调节,这对养胎极为重要。

《达生篇》云:“受孕后最宜节欲,不可妄动致扰子宫。

……即幸不坠,生子亦必愚鲁而多疾患矣”,严正指出了孕期交合的危害性。

《幼幼集成》也说:“妇人怀孕……以淫欲最所当禁;盖胎在胞中全赖气血育养,静则神藏,若情欲一动,火扰于中,血气沸腾,三月以前犯之则易动胎小产。

”临床早孕流产病例中与受孕后不注意节欲有关者颇多。

怡情。

侧重于稳定情感。

孕期“静形体,和心态”有利于胎儿健康成长。

古人主张孕妇应做到“无悲哀,无思虑惊
动”、“无大言,无号哭”,喜怒哀乐适可而止。

这是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孕妇情绪过分紧张,肾上腺皮质激素就会增高,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明显的阻碍胚胎某些组织联合的作用,因而可引起胎儿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门狭窄等,也易导致早产和低体重儿。

有人发现当孕妇情绪激动时胎动就增加,如果激动时间延长,胎动也随之延长,有时甚至可达正常胎动的10倍。

往往会引起胎儿循环障碍,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胎教。

是中医在养胎学范围内所体现的心身医学思想中最富特色的部分,着重强调孕妇的情志对胎儿仪容、智力、性格、品德的影响。

北齐徐之才认为“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孙思邈也认为:“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应该“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

经过胎教,方能“生子皆良长寿”。

明确指出了“胎教”的主要内容是让孕妇在妊子之后加强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所见所闻皆系良好的感受,做到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绝其嗜欲,避免恶性刺激,使之“外象而内感”,借以促进胎儿的仪容美好,智力发育,使下一代健美聪慧。

这些观点正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如环境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表明,调和的色彩,美丽的画图,悦耳的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
的情操,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不仅对人的精神和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能产生有益的作用,而且对胎儿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也极为有利。

而刺耳的噪声,缭眼的色彩,会使人烦躁,发怒和情绪不安,促使人体内器官功能失调,肌肉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等,这对孕妇和胎儿极为不利。

(2)临产——关系到母子安危的关键时刻。

历代中医十分重视临产时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产科心法》就指出,孕妇足月临盆犹如瓜熟蒂落,是“天生造化……天然之理”,强调分娩是一种生理本能,教育孕妇临产时“不必心慌惊怕”而应消除顾虑,让孕妇作好产前精神准备,沉着临盆。

《达生篇》还为孕妇临产归纳了一个“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

这里的睡,除了休息蓄积体力外,更深的含义是以放松紧张情绪。

忍痛就是要求孕妇临产时以坚强的意志克服紧张心理去战胜疼痛。

现代心理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表明,痛觉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同样的痛觉刺激强度,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往往痛觉较小,痛反应轻。

2、逐月养胎
“因时择食”是指妇女怀孕后,一要注意根据妊娠的月份不同,随时更换食谱;二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在饮食上有所差异。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自然界气
候的变化,时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病理,孕妇更容易受影响。

因此,随着胎儿在孕妇体内的生长发育,其营养需求不同,故孕妇的饮食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胎儿和胎盘的成长,适应其生理性、代谢性需要,采取适宜的饮食。

《千金要方》里曾载有关“逐月养胎”的饮食法,意思是,妊娠一月时,胚胎刚刚形成,此时饮食应稍细熟烂,在主食上可多吃点大麦粉,副食调味方面以酸味为主。

因为孕妇多食喜酸,而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能补肝以养胞胎。

对于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响胎气。

妊娠第二个月时,孕妇早孕反应较严重,为防止呕吐,可以在起床前吃些干食、如烤馒头片、饼干等,不要吃汤菜或稀粥,晚餐后一般呕吐减轻,因此晚餐可吃得丰盛些。

另外,少量多餐或吃清淡可口、少油腻的食物,也有益于防止孕吐。

妊娠三月时孕妇易喜易怒,因此,宜服雄鸡汤,能调肝养胎。

现代营养学认为,为了满足胚胎组织的正常发育,必须保证蛋白质尤其是完全蛋白质的供给。

这需要比平时稍多吃一点瘦肉、鱼、蛋和大豆制品。

在怀孕四个月时,可多吃些粳米,倘若孕妇想呕吐又不欲食者,应喝点菊花乌鸡汤,可调和胎气、清肝养胎。

怀孕五月左右,是胎儿发育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最大,因此,本阶段的饮食原则不仅数量要多,质量
也要求较高。

古人特别提出要吃点羊肉、牛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一般说来,每天应吃1~2只鸡蛋,50~100克瘦肉,100~150克大豆制品,500克左右蔬菜。

如能常吃些动物肝脏、血、骨头汤、鱼类和新鲜水果更好。

海带、紫菜、海米、虾皮等海产品,芝麻、花生、核桃等硬果类,对孕妇尤为有益。

妊娠六个月时宜少吃寒凉饮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麦门冬汤,再选乌雌鸡一只加入麦门冬汤内炖汤,对孕妇有较好补益作用。

这样能使肌肉、皮肤致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为妊娠后期,胎儿日趋成熟,饮食原则应因人而异。

若胎儿发育较好,孕妇又较胖的,则应稍稍限制一些饮食,以防胎儿长得过大而给分娩造成困难;相反,若孕妇体质较差,胎儿发育又不大好,则应加强营养,吃得更好一些。

妊娠六个月时宜少吃寒凉饮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麦门冬汤,再选乌雌鸡一只加入麦门冬汤内炖汤,对孕妇有较好补益作用。

这样能使肌肉、皮肤致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为妊娠后期,胎儿日趋成熟,饮食原则应因人而异。

若胎儿发育较好,孕妇又较胖的,则应稍稍限制一些饮食,以防胎儿长得过大而给分娩造成困难;相反,若孕妇体质较差,胎儿发育又不大好,则应加强营养,吃得
更好一些。

(责任编辑:蒋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