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指南

合集下载

导师资料

导师资料

蒋正雄1956年6月出生,法学硕士。

1982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远洋运输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海上货物运输法、租船合同、海上保险法、海事法。

1985年起在上海海运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海商法教研室主任、法律系主任,2001年至至今任上海海运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

2002年8月-2003年8月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作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集装箱运输学》(第一作者),《海商法大词典》多式联运卷主编,参编《中华法学大词典》。

主要论文有:集装箱运输十大法律问题导论,论发货人的法律地位,“零运费”与相关法律问题,FOB货物出口的风险及其对策,CFS交接—集装箱运输的一个弊端等。

沈秋明,男,1962年10月21日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

现为上海海运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法律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6月起调入上海海运学院法律系任教,主要从事民商法和国际经济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9年4月至6月在香港讲学。

所从事的"特许经营法律问题研究"课题获2000年度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2001年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国际法学(海商法学)"课题组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现兼任上海市小耘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海商法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会员,上海市台湾研究会理事,镇江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发表的论著主要有:《中国海商法案例评析》(独著)、《中国涉外经济法》(合著)、《海商法》(合著)、《经济法》(合著)、《WTO规则与中国的纺织业》(合著)以及《论国际经济惯例的法律属性》、《论我国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船舶优先权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抵押权法律问题的若干思考》、《论我国保险合同的非要式性》、《特许经营法律问题探讨》等。

老师介绍

老师介绍

戴仰山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第十届~第十二届(1985-1994)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技术委员会委员,任第二届~第五届(1985年~200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兼任载荷与响应学组组长。

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六五”开始连续承担多项重点预研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是船舶波浪载荷预报、结构可靠性能分析及船舶结构直接设计计算等。

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四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代表作有:《船舶在海浪中弯矩》、《Analysis of Wave Load Combination Inclu ding Slamming》、《对一个船体失败概率公式的讨论》等。

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

纪卓尚教授。

男,1938年1月生,山东即墨人。

中共党员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57.09-1963.07大连工学院本科1963.09-1978.10大连工学院助教1978.11-1983.06大连工学院讲师1983.07-1987.06大连工学院副教授1987.07-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1988.01-1989.01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高级访问合作研究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造船》编委辽宁省造船学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船舶设计制造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船型论证及开发船舶CAD\CAM软件开发船体特种制造技术出版著作和论文:专著:《油船总体设计》教材:《船舶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论文:《油船主尺度确定》《船舶设计中的一个适用混数规划方法》等100余篇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船体外板水火加工技术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船初步设计系统”等项目分别获得省、部级奖共11项在读硕士、博士人数:15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32金咸定[编辑本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控制,2.结构动力学个人简历:博士生导师。

上海海事大学2016年商船学院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_上海海事大学考研网

上海海事大学2016年商船学院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_上海海事大学考研网

上海海事大学2016年商船学院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目录船舶与海洋工程01船舶动力系统02现代轮机管理03轮机自动化04船海工程结构物设计及疲劳监测05船舶操纵流体特性分析06船舶与海洋材料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3工程热力学或823船舶静力学《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工程热力学》章学来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3月《船舶原理(上册)》,编者:盛振邦,刘应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513机械设计基础或514船舶动力装置或553船舶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杨可桢、程光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傅克阳等,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船舶设计原理》,编者:顾敏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二版1.船舶电气及控制2.船舶辅机或1.船舶阻力与推进1《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郑华耀,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年2《船舶辅机》韩厚德、杨万枫、孙永明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或1.《船舶原理(上、下册)》,编者:盛振邦,刘应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系、所名称:航海系联系人:赵老师Email:yqzhao@电话:38283360085222交通运输工程01海上交通系统理论与仿真02海上交通安全与管理技术03海上交通事故鉴定与分析04海上交通系统的优化方法与智能化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7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沈志云、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9月510操纵与避碰或511C语言编程操纵与避碰:《船舶操纵》龚雪根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船舶值班与避碰》蔡存强杲庆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C语言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朱碧新、黄雅卓、★凌定成
企业管理
宋炳良、顾亚竹、王荣华、唐力帆、庄佳芳、张璟、孙玉琴、肖祥鸿、★沈建新、★张页、★魏文静、★宋辉旺、程爵浩、郑玉香、卢长利、瞿群臻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丁以中、周溪召、汪传旭、邓少灵、★蒋志明、★刘海澜、莫剑英、杨斌、
黄有方、林国龙、董丽华、陈淮莉、曲林迟、余思勤、潘国陵、李序颖、贾晓霞、魏忠、★宋兵、★吴稼豪、★白力群、★俞向阳、蒋元涛、★陆锡明梁承姬★李彬、真虹、乐美龙
会计学
邵瑞庆、田建芳、叶自源、钱美发、史英明、金丽玉、巫珊玲、唐玉莲、曾秋根、李丹、张川、章雁、肖康元
技术经济及管理
黄有方、寿建敏、邵俊岗、赵渤、★曹忠喜、刘娟娟
国际法学
於世成、蔡存强、蒋正雄、胡正良、杨召南、姚洪秀、尹东年、李云章、邹盈颖、徐国平、★卢敏、★徐捷、★黄顺刚、★林源民、时平、王国华、佘少锋、唐兵、于耀东、张晏瑲、章博
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膇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20104袀研究生指导教师葿学科专业曲林迟余思勤骆温平张丽娟李序颖王晓惠肖昭媛陈雪玫甘爱平陈国良陈德明王德润安产业经济学呈瑶张建华李波蒋志伟许忠锡于明翠李扬柳鹏柯蓉余思勤潘国陵程祖德孟玉红梁慎刚钱建娣苏豫国际贸易学姚秉琪朱碧新黄雅卓凌定成宋炳良顾亚竹王荣华唐力帆庄佳芳张璟孙玉企业管理琴肖祥鸿沈建新张页魏文静宋辉旺程爵浩郑玉香卢长利瞿群臻丁以中周溪召汪传旭邓少灵蒋志明刘海澜莫剑英杨斌黄有方林国龙董丽华陈淮莉曲林迟余思勤潘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陵李序颖贾晓霞魏忠宋兵吴稼豪白力群俞向阳蒋元涛陆锡明梁承姬李彬真虹乐美龙邵瑞庆田建芳叶自源钱美发史英明金丽玉巫珊会计学玲唐玉莲曾秋根李丹张川章雁肖康元技术经济及管理黄有方寿建敏邵俊岗赵渤曹忠喜刘娟娟于世成蔡存强蒋正雄胡正良杨召南姚洪秀尹东年李云章邹盈颖徐国平卢敏徐捷黄国际法学顺刚林源民时平王国华佘少锋唐兵于耀东张晏瑲章博沈秋明沈禹钧沈晓明张江艳陈芳吴俐王铁雄民商法学蒋涛朱体正宋旭明经济法学康锐郏丙贵徐大梅刘泽雨鲍日新董金明王红丽董慧张苑琛颜红思想政治教育根宗蓓华施欣刘伟真虹林国龙杨志刚王学锋赵刚侯荣华李玉如徐大振顾伟红胡美芬刘红沙梅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张婕姝韩皓王正余静周晶洁秦天保王明志郑士源李钢乐美龙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刘文白吴相豪王晓蒋建平丁永生耿安朝韩忠华毛浚纯王菊泉郑立信左飚王大伟陈海龙瞿宗德吴建国毛立群张海英施栋琴张益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袁永芳翁凤翔张治国史燕燕姚利锁赵光旭言学包通法蔡永良袁林新王跃武何绍斌苏歧英宋志平黄向辉罗林泉孟建国英语语言文学张滟尚新容新芳许宁云刘国辉杨斌高更君陈淮莉史立徐子奇施笑畏刘平机械工程物流方向刘唯刘晓航白跃伟王重华胡雄宓为建郑苏章一计宋光明马捷石娟王悦民杨勇生朱云仙罗红霞梅潇施伟辰机械设计及理论程永康梁岗梁承姬周银龙吴钢吴姜玮黎华洪蕾黄婉娟何平吴桂香董丽华陈峰黄有方张纪元董达善楼进机械电子工程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孙可平阎明孙明张榕曹永友刘全桢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开明顾伟郑华耀褚建新夏永明黄学武王国峰黄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忠沈爱弟林叶春厉善亨袁敏薛圻蒙张雄王置宇澄何敏姚文王建华翟琳黄细霞牛王强朱瑾徐为民王锡淮鲍敏中叶银忠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1、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及其近三年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成就1.1学科建设交通运输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创建的交通运输管理类专业院系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厚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经验,是我国从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交通工程领域研究与专业教学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学科体系完整,培养层次分明。

拥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涵盖学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硕士点;与世界海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办学,拥有国际航运与物流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2个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

学院学科建设历史悠远、积淀深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上海海事大学传统优势学科,1981年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7年成为交通部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和2008年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港航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信息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一定优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交通运输学院本着“教育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点及相关硕士点,以港航为特色,针对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港航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信息与决策领域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和管理问题展开研究,着力打造和培养能承担国家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基地和领军人才,切实满足港航等在内的海事领域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需求,努力把交通运输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鲜明特色的科研和教育机构。

1.2科研及教学平台交通运输学院下设交通运输、国航、物流管理、交通工程四个系,拥有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是上海市特色专业和本科教育高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相促进,全院在校本科生达2118名,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和独特的文化熏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学院名称专业(专业方向)导师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刘兴富赵彦俊朱成科董海霞课程与教学论孟庆男范会勇房林玉程琳刘万海杨道宇高等教育学杨延东姜德刚崔国富周世厚教育技术学马玉慧任英杰唐章蔚周速胡卫星小学教育戴莹李宏刘芳王淑娟杨军朱成科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夏中华任明王靖宇刘吉艳曲丽玮王德福朱红张洋文艺学李育红王晓岗董惠芳吴昊汉语言文字学王世凯王玉仁何占涛柳建钰刘本臣中国古代文学艾春明杨允管恩好刘鹤岩宋巍中国现当代文学周景雷刘广远孙悦宋文坛徐日君尹晓丽韩春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郑丽娜吴波新闻学林喦何村王壮辉时宇石岳凯王健传播学赵文晶孙玉双樊丽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于海滨赵宏梅学科教学(语文)张亚新于海滨赵宏梅政治与历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宝胜陈佳琪陈晓英孙雅静张庆君陈朝晖赵晖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冉清文毛海波郑艳凤曹瑞明郑光梁中国史崔向东李亚光任仲书吴凤霞肖忠纯穆崟臣郭文深王海高志超张振国王月王凤杰世界史解晓东潘德昌曲升温荣刚学科教学(思政)孟庆男张觉力王淑芳宝胜郑淑媛李艳秋周方遒孙进赵玉华陈浩宇曹瑞明郑光梁金毅学科教学(历史)刘宝军王凤杰任仲书崔向东吴凤霞解晓东李亚光潘德昌肖忠纯曲升郭文深温荣刚穆崟臣高志超王海张振国王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张培春赵成张觉力王淑芳赵玉华张振鹏李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郑淑媛周普杰师吉金申淑华邹升平陈立新金毅思想政治教育李艳秋周方遒方鸿志孙进陈浩宇张晶李利辉张春梅孙树桐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师吉金尹燕管恩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英语)郭慧陈雷张云辉程迎新孟丽娟王爱莉路莉李明英阎萍史梅刘义峰单畅王丹王永胜庞燕顾艳张新宇汪萍佟晓梅于兰李平高岩课程与教学论(日语)于永海张亚杰方明礼姜耘刘九令学科教学(英语)郭慧陈雷张云辉程迎新孟丽娟王爱莉路莉李明英阎萍史梅刘义峰单畅王丹王永胜庞燕顾艳张新宇汪萍佟晓梅于兰李平高岩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冯旭王雷李辛赵越陆东方宫丽慧李春锋刘海静倪岩张俊课程与教学论(音乐)史建华石新竹张薇周晓梅线颖莹徐玲桑素萍臧学军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无机化学王秀丽刘连利张庆国田爱香张巨文何铁石分析化学陈宏马占玲有机化学高文涛汤立军王道林钟克利边延江物理化学赵珉鲁奇林张强包德才夏云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何铁石钟克利汤立军化学工艺姚文生许家胜刘琳工业催化应用化学钱建华王敏金振兴孙彤蔡克迪曲蛟丛俏刘琳食品科学励建荣刘岩信维平白凤翎杨利齐凤元孟良玉汤轶伟冯叙桥马勇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马涛刘贺何余堂马勇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冯叙桥吕长鑫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励建荣李学鹏徐永霞仪淑敏董志俭李秀霞李颖畅工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尹作友杨祯山常晓恒韩建群韩志艳刘宴涛陆璐邰治新田莹王巍巫庆辉张爱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任永昌崔红霞王秀芹软件工程鄂旭张龙昌陆璐李鸿一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杨玉强李春杰沈泽刚现代教育技术杨玉强李春杰沈泽刚数理学院基础数学宋燕张盛张树义李平丽计算数学李春白乙拉郑福应用数学王志福王长忠徐恭贤于宪伟伦淑娴朱进苏亚坤运筹学与控制论赵亚莉钱伟懿秦玉平常晓恒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张守波张文宇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明理论物理董莉王春艳史冬梅吴志颖韩萍丁文波高亚军魏益焕凝聚态物理迟锋张开成李明标史力斌光学彭亚晶刘宇辉陆晓东管理学院会计学刘雪晶关玉荣纪茂利刘锦萍韩光强啜华吴雅琴企业管理单凤儒金彦龙孙晓红刘宏王宝山李福学阎涛孟雷傅铁山商荣华邓雪李汉君张丽风王刚靖飞李庆满杨皎平张玉明技术经济及管理敖丽红牛似虎吕赞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闫涛张利民邹本涛王辉周凤杰黄元春朱斌谷玉芬王素珍张满林曲玉镜王梓张玉改鲁小波刘继祥赵恒德课程与教学论(旅游)邹本涛王辉朱斌谷玉芬曲玉镜新能源学院凝聚态物理刘爱民迟锋张开成李明标史力斌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夏中华王世凯任丽娟姚晓波朱红杨允刘鹤岩曲丽玮王玉仁张洋。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荐,转载)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荐,转载)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大工船舶学院博士导师信息

大工船舶学院博士导师信息

林焰个人简介学习简历:1980-09-1984-08,大连工学院造船工程系,本科生1984-09-1987-08,大连工学院造船工程系,研究生1991-02-1993-10,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工作简历:1987-09-1990-12,大连渔轮公司渔船研究所,助工1994-01-1995-12,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与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1995-07-1997-06,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系,副教授1997-07-今,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系,教授1998-04-今,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系,副系主任1998-11-今,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博士点,博士生指导教师2002-09-今,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博士生指导教师2003-03-今,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点长社会兼职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2. 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3. 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协作组组长4. 中国船级社(CCS)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分委会成员5. 中国船级社(CCS)技术委员会,稳性与载重线分委会成员研究领域(研究课题)1. 新船型开发与CAD2. 船舶虚拟/协同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研究3. 海洋平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4. 智能CAD与信息集成系统研究硕博研究方向1. 船舶设计原理(本科生课程)2. 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本科生课程)3. 智能船舶CAD/CAM(研究生课程)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获奖与荣誉:1. 1995.12,《油船总体设计》,首届大连市优秀学术专著;2. 1995.12,“船舶CAD CAI软件”,大连理工大学1995年教学优秀成果奖;3. 1996.05,“基于UG软件上的船舶CAD/CAM专用平台”,年度EDS UG应用鼓励奖,EDS制造业中国部;4. 1996.09,获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青年学科带头人”三等奖;5. 1996.11,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6. 1996.12,大连市先进九三学社社员;7. 1997.08,“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奖;8. 1998.06,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次);9. 1999.06,学术专著《油船总体设计》,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0. 1999.08,“渤海造船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BS-CIMS)”,辽宁省科学技术成果;11. 1999.09,“辽宁省首届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奖”,辽宁省教委;12. 1999.12,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3. 2000.11,辽宁省优秀九三学社社员;14. 2000.12,“船舶总体设计计算机软件系统”,辽宁省优秀软件奖;15. 2000.12,“渤海造船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连市政府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16. 2000.12,“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人民政府;17. 2001.01,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玻璃钢渔船阻力图谱与船型优化设计”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 2001.03,入选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 2001.04,“大连市优秀专家”,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20. 2001.07,“玻璃钢渔船阻力图谱与船型优化设计”,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360-01-20410365-01);21. 2002.03,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22. 2005.11,指导硕士生于雁云作品《自升式钻井平台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系统》,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23. 2007.02,“174000DWT双壳散货船设计开发”,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辽宁省人民政府2006ZH -1-09-D2);24. 2007.09,2006年度教学质量优良奖,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1、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及其近三年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成就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为上海海事大学第四期重点学科,2004年起招生硕士研究生,在港口工程结构与岩土工程、海洋工程结构物、港口工程规划和海洋工程流场分析,以及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学科点的总体科研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能力得到加强,部分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我国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以及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域的新型海岸工程结构及设计方法,海洋动力环境条件的确定,海上工程设施的防灾减灾措施(地震、海浪、海冰及基础冲刷等海洋环境灾害),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影响,海洋水质和主要污染物环境风险预测预报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波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等领域开拓科研工作。

学科拥有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实验中心,建有数值仿真实验室、港航工程地质实验室、港航工程土力学实验室、海洋环境工程研究室、安全监测技术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等作为学科发展依托平台;学科业务积累丰厚,师资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覆盖面广。

既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传统研究方向,又有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新的学术增长点。

学校区位优势突出,技术辐射面大。

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校内相关学科能为该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科的发展前景厚实勃发。

本学科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2004年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8篇,其中59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统编教材、专著5部,校优秀硕士论文4篇,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70余篇。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7)1
【摘要】施朝健1957年出生。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带头人,兼任上海市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韩国航海与港湾学会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igationand Port Research编委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评审组成员。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大学学报;上海市;海事;中国航海学会;评审委员会;简介;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八) [J],
2.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J],
3.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二)/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J],
4.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四)/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五) [J],
5.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八)/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院训:诚信为本正己安人以义统利持之以恒一、经济管理学院介绍(一)院长寄语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学院将海运、物流及其他相关的涉海和临港产业的经济管理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从事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注重于应用研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尊重个人,尊重创新,追求学术民主,倡导团结协作。

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很普通,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这群普通人在一起干成不普通的事情;我们也懂得我们所涉足的领域是非常独特而又富有意义、充满挑战的课题,当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难以替代的!——曲林迟院长(二)学院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沿江地区、面向海内外,追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为全国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提供经济管理人才支持和相关的智力和决策支持,保持着在海内外同领域学术对话中的话语权。

同时,学院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提供高水平的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

学院的使命:∙培养在全球海运与物流产业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明日商界领导人;∙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创新知识,并注重应用于海运与物流。

办学理念:∙以教育为中心,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和谐发展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注重特色,以基础保证办学质量,以特色体现办学水平,以特色培育和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尊重个人,尊重创新,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导师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导师介绍

李廷秋,博士,1962年8月生于湖北武汉,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特评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高级研究员。

主要致力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是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CFD专家。

在船舶计算流体力学和水波动力学领域开创了独特的、先进的计算模式,发明了求解高效的Navier-stokes方程系统,同时也是本领域国际知名杂志的审稿人。

开创了一类新颖高效及高精度的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数值模拟破碎水波的计算理论及方法,以及描述在海洋环境载荷下移动性物体的流固耦合两相流计算模型,这个独特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平台已成功用于欧盟科研项目并在世界一流刊物上发表所编制的一整套计算机程序,学术上对水波动力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数值方法可极大地丰富和拓展非线性科学的内涵,研究成果对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海岸工程及港口工程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丽铮:主要研究方向:1)新船型与运输系统分析2)船舶现代设计方法主要从事新船型开发与技术经济论证、船舶运输系统优化及基于船舶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和管理等多目标决策系统研究、船舶运输组织模式研究、投资决策分析、航线规划、运力结构优化、船舶标准化、技术政策制定、船舶产品设计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

近5年主持或承担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部重大科技项目等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

要求热爱专业,数学与计算机基础好,踏实肯干,具有团队精神。

陈顺怀:新船型及现代设计方法刘家新研究方向:运输船舶船型、工程船舶海上定位锚泊系统、参数化设计与设计方法研究。

龚昌奇研究方向:船舶外观造型设计、中国造船史徐海祥,男,1975年11月出生于江西临川。

2006年被特聘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2007年被遴选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硕士生导师。

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论文奖,2006年获“2006德州仪器中国DSP大奖赛”系统应用组二等奖。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横向项目10余项。

海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海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海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2014级)一、2014级导师基本信息表(按姓氏拼音为序,各导师详细信息可通过点击“导师姓名”超链接查询)二、2014级导师简介详细信息杨国华,男,1961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省、市、校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负责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位点、“轮机工程”二级学位点负责人。

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

研究简历: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

研究领域:船舶柴油机尾气净化、柴油机车尾气净化、工业窑炉烟气净化、余热余能利用、空调蓄冷、环保机械、热工机械等。

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

出版着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

冯志敏,男,1960年出生,教授,副校长。

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宁波市重点学科“轮机工程”方向负责人,“船舶自动化与机电控制”学位点方向负责人。

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宁波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研究领域:船舶动力装置、海洋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测、过程控制与故障诊断、机电一体化等。

研究项目: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2项。

曾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教育部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

研究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院长寄语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又到了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各位考研青年们想必已踌躇满志地迎接考试的到来。

考研需要磨练,读研更需要磨练。

经过海大两到三年的磨练必将会把你打造成”优质钢”,服务于社会。

经过百年的沧桑,上海海事大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内闻名的以海运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

物流工程学院将海运、港口机械、物流等领域结合起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喜爱。

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设计、机械电子等5个硕士专业。

学院以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出宗旨,为国内大型港口机械输送了大量人才。

学院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

学院在国内港口机械、船舶等方面的研究上面处于先进水平,多次获国家科技奖。

学院鼓励同学参与研究、深入学习。

其中有多名同学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推动了我国港口领域的科技进步……我欣慰的看到我们的同学,他们自信地走出海大,寻找自己的人生;我骄傲的谈起我们的同学,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

海大成就了青年一代的梦想和理想。

目前,中国科技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水平加速。

对于港口机械,进一步发展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竞争中不断进步,脱颖而出。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加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学院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期待你在物流工程学院的出色表现。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青年朋友能以不懈的执著对待自己的人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为社会奉献出你们的热情和力量。

宓为建二、学院介绍物流工程学院由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和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组成。

现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一个博士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电力电子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六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装备)、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七个本科专业以及中荷合作办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专业。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生课程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生课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工学两年)本学科学位是针对我国港航领域的需要,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能具有从事应用开发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名称:载运工具运用及其环境的仿真技术、载运工具特性研究与运行环境保障、运载工具运用安全与管理、载运工具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课程:数值分析、运筹学、矩阵理论、应用概率统计、随机过程、软计算理论、交通运输工程学、航海电子系统、船舶安全系统工程学、计算机航海应用、航海仿真技术(双语)、海事安全管理(双语)、海事法规概论。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航运管理、海事监督、船舶保险、船舶检验、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工学两年)本学科学位是针对我国港航领域的需要,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能具有从事应用开发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名称: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论与研究、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研究、交通信息系统研究。

主要课程:数值分析、运筹学、矩阵理论、应用概率统计、随机过程、软计算理论、交通运输工程学、航海电子系统、船舶安全系统工程学、计算机航海应用、航海仿真技术(双语)、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双语)、信号与图象处理(双语)。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航运管理、海事监督、船舶保险、船舶检验、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二年)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明确,主要学习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结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能、设计原理、建造法规以及各主要船级社的船体检验规范等知识,并研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性能、运营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与水下深潜器的设计开发、服役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8.4
朱玉柱
4
关于STCW95公约“遵章核实机制”及我国的实际行动
航海高教研究
1998.4
朱玉柱
5
关于我国现行船舶安全考核方法分析
航海技术
1998.6
朱玉柱
6
STCW78/95公约下船员适任能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1999.2
朱玉柱
7
功能发证方法的实现与对策
航海教育研究
2003.03
朱玉柱
8
强化救助船员专业训练,提高海上救助能力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1
付玉慧朱玉柱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概论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4
朱玉柱参编
5
海上险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朱玉柱
付玉慧
获奖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级别
获奖
时间
本人排名
1
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年11月
主要承担或完成的科研项目情况
2007年
导师类别
(博导/硕导)
硕导
评定时间
1999年
工作单位(含系、所)
航海学院海事管理系
行政职务
联系电话
84724389(O)/139408947589(M)
E-mail
Zyzsun99@
学术简介(200字以上)
朱玉柱,男,1963年4月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交通部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Dean’s Message ********************************************************************* 21世纪,我们跨入了以信息网络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弘扬艰苦创业之精神,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院发展壮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学院建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开放化与创新化道路,在教师引进、教材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强调开放化与创新化的理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晓峰院长********************************************************************* 院长寄语Introduction********************************************************************* 学院介绍:学院贯彻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人才。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储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储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储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章学来,王迎辉(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201306)一、课程定位与改革背景众所周知,储能,作为平衡能源供需的重要途径,是指是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存在形态的一个过程。

那么,什么是储能技术?储能的方法是什么?储能技术应用在哪里?这些都是《储能技术》这门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储能技术》课程是顺应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1],旨在培养技术研发型和产业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需求。

2020年1月17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文件明确提出目标任务[2]: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如何完善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相关学科专业,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水平创新型研究人才,成为各大高校储能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上海海事大学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储能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出了创新教学与学生培养的一系列新理念,构建了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二、创新培养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储能技术课程必须在新时代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储能技术是一门内容广泛的交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冰蓄冷空调技术、电能储存技术、热能储存技术、气体水合物储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以及其他储能技术(储能灶、汽车动力储能、冷板冷藏车等)。

从1978年至2018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从最初的两千多人增长了约3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共有教职工48人,教授8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13名,高级工程师3名,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6名,近58%教师拥有轮机员证书,100%中青年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在读。

本学科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科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相关性好,航运特色明显,学科梯队稳定,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航运界居领先水平。

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EI 和ISTP 收录28篇。

在现代轮机工程教育和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目前设有七个实验室及一个创新基地,即主机实验室、辅机实验室、自动化机舱实验室、轮机模拟器实验室、船舶电站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轮机自动化实验室及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

自动化机舱实验室和轮机模拟器实验室同时又是交通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已成为我校学生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新建实验楼中,投资720万元自行研制的多船型船舶机舱模拟器已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投资622.5万元用于教学研究型的船舶辅机实验室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的船舶综合机舱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目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征、凸现航海教育特色、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轮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对船舶动力装硕士专业轮机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制冷与低温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置的研究。

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

(2)对现代轮机管理的研究。

如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3)对船舶辅机工程的研究。

如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

(4)对船机修造技术的研究。

如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5)对轮机自动化的研究。

如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6)对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的研究:包括船舶新能源的转换和储备、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太阳能、船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装置等;(7)对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真空绝热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冷藏运输与节能、船舶防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技术;(8)对轮机仿真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包括动力装置测试与分析、机舱数据融合、特种船舶仿真、远程故障诊断、维修管理、综合节能、机舱资源管理、船岸一体化、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9)对船舶与海洋新型材料及维修技术的研究:包括新型防锈涂料、燃油和滑油添加剂、轮机维修工艺、新型复合船用管材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主要涉及船舶运用工程和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

船舶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船舶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与交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船舶的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以适应重载、高速和高效船舶以及安全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水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研究建设智能化、综合化的港口和水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以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是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996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教授11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24人,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航海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1艘现代化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于我校“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对载运工具运用及其环境的仿真技术的研究。

如船舶结构、设备与性能研究及其仿真技术;航海模拟器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VTS、AIS、VDR等技术的研究等。

(2)对载运工具特性研究与运行环境保障的研究。

如船舶航海性能及航海环境的研究;船舶航行环境的安全性模拟;港口、航道设计中船舶适航性论证与安全评价;船舶最佳航线设计理论与技术等。

(3)对载运工具关键技术研究。

如船舶操纵自动化研究、国际海事法规与公约研究、船舶避碰与海事分析等。

(4)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

如航海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仿真系统应用研究,港航建设安全与效益论证研究等。

(5)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如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研究,航海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算法研究,航海设备信息采集与处埋研究等。

(6)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如船舶驾驶自动化研究,综合船桥系统(IBS)设计开发研究等。

(7)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研究。

船舶货运管理自动化研究,船舶系统控制和故障诊断研究等。

(8)交通信息系统研究。

如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交通信息传输与处埋研究等。

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近20项,总经费约1l00万元,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特等奖1项(该奖项近五年一共仅颁发两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87篇,包括3篇进入国际四大检索系统。

主要研究项目有∶港口交管系统、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导航模拟器、舰船仿真训练系统,船位跟踪与监控系统等。

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直接支撑本学科点,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模拟器,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GMDSS模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价值1200万元。

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基地。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从1984年起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硕士点主要依托轮机工程和工业设备管理两个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是我院重点专业。

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

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特色与知名度。

本学科点拥有在国内,尤其在交通行业制冷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并已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其中博士和博士生3名。

近5年来公开出版著作1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5篇被EI国际核心期刊收录,承担部级以题6项,横向课题8项,共计研究经费400多万元。

获部级二等奖二项和其它奖多项。

本学科点拥有制冷实验室,空调实验室,单机多库船舶模拟冷库,冷藏集装箱和自动化机舱及轮机模拟器中央空调系统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并有三艘万吨级现代化教学实习船。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对热力循环和制冷工质的研究。

如制冷与空调中的强化传热、制冷热力循环、制冷工质、蓄冷技术、船舶制冷的CFC替代等。

(2)船舶制冷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制冷与低温设备的节能、空调设备的节能、船舶冷藏技术、冷藏集装箱节能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节能技术等。

(3)对制冷与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的研究。

制冷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空调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蓄冷中的自动控制、制冷循环的计算机模拟、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的计算机模拟、船舶制冷空调传热的计算机模拟等。

(4)对船舶低温储运技术的研究。

如低温技术、液化气贮运技术、液化气的热物理性质、船舶特殊运输技术等。

三、导师介绍蔡存强: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级法院海事海商咨询专家。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

金永兴: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教授,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

主持并参加了省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项,主要从事船舶运行安全与管理、水上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船舶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

孔凡邨: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中国航海学会驾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航海学会理事等职。

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基于航行记录数据的船舶碰撞过程仿真系统”、“船舶自动识别技术(AIS)的技术研究”、“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研究”、“中国航海教育发展研究”、“海空立体搜救体系研究”等10多项。

施朝健: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带头人。

兼任上海市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一项,辽宁省优秀发明一等奖一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