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第一节氮气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教案-浅谈氮气“五个三”原创 最新

高二化学教案-浅谈氮气“五个三”原创 最新

浅谈氮气“五个三”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158100)王维德(特级教师)杨玉敏氮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它以化合态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之中,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

怎样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氮气呢?一、氮族元素的“三性”1、氮族元素相似性①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能获得3个电子,主要化合价有+5、+3、-3(Sb、Bi无负价)。

②最高价氧化物中显+5价,化学式为R2O5;氢化物中,化合价为-3价,化学式为RH3。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酸,通式为HRO3、H3RO4。

2、氮族元素递变性①形成气态氢化物越来越困难,且稳定性逐渐减弱:NH3 >PH3>AsH3>SbH3>BiH3;还原性:NH3 <PH3 <AsH3 <SbH3<BiH3。

②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 >H3PO4>H3AsO4>H3SbO4>H3BiO4。

3、氮族元素特殊性①锑、铋为金属,没有负化合价;铋的沸点、熔点均低于锑;磷和砷能形成同素异形体。

②氮气与氢气能直接化合成气态氢化物,磷、砷、锑和铋的氢化物只能用间接方法制得。

③等价氮只能有一种含氧酸:HNO3二、氮分子结构的“三个”特征①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②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③两个氮原子通过三个共价键结合起来,键能大。

三、氮气的“三点”物性①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②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大约0.02体积的氮气;③在压强为101kPa下,氮气在-195.8℃时变成无色液体,在-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

四、氮气的“三点”化性①与H2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此反应放热,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

高二化学氮气PPT课件

高二化学氮气PPT课件

老百姓有句谚语叫:
NO2:
“雷雨发庄稼”,
红棕色,有刺激性,有毒的气 体谁,溶能于解水释理,跟其?水中反的应道.
3NO2+H2O = 2HNO3+NO 注意:
(l)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
(2) 鉴别NO2和溴蒸气.可用加CCl4法或加AgNO3 溶液法.
(3)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2是造成 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N2
:N ‥‥‥N:
N≡ N
4.氮气的化学性质
(1) 氧化性
a. 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3Mg
Mg3N2 (淡黄色)
(2) 还原性: 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放电
N2+O2
2NO
5. 氮气的用途
(1) 合成氨、制氮肥、硝酸(工业上) (2) 作保护气(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 性质很不活泼) (3) 作冷冻剂(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冷冻 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等)
b.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除 HNO3外其它均为H3RO4。 c.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2) 递变性
N P As Sb Bi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离子)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失电子能力 还原性 金属性 非金属性
第一节 氮和氮的氧化物
一.氮
1.氮的存在
78%(体积比) 游离态:大气中N2占
33
灰砷:灰色固体
5.727
51
银白色金属
6.684
83 银白色或微红色金属
9.80
熔点

-209.9 44.1 (白磷) 817

高中化学大气中氮气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大气中氮气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大气中氮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中氮气的组成和特点;2. 了解氮气在工业、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3. 掌握氮气的制备和应用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大气中氮气的组成和特点;2. 氮气在工业、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大气中氮气的组成和特点大气中主要由氮气(N₂)组成,占据约78%的体积。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气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不易燃性。

2. 氮气在工业中的应用a. 氮气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将氮气用于冶炼过程中,可起到保护金属材料的作用,防止其氧化;- 氮气还可用于熔融金属的淬火处理,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b. 氮气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氮气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惰性气体,可用于防止某些物质在与空气接触时发生意外反应;- 在一些化学合成反应中,氮气还可用作助剂,提高反应效率。

c. 氮气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氮气可用于创造无尘环境;- 氮气还可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和电路板,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3. 氮气在农业中的应用a. 氮气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 制备农业上常用的氮肥,如尿素、铵肥等;- 化学合成和氨解是生产氮肥的核心过程,需要大量氮气的参与。

b. 氮气在保鲜和贮存农产品中的应用:- 将氮气应用于农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可降低氧气浓度,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氮气还可用于包装冷冻食品,防止氧化和腐败。

4. 氮气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a. 氮气在麻醉和手术中的应用:- 氮气被广泛用于麻醉手术中,起到镇痛和缓解患者痛苦的作用;- 氮气也可用于血管内注射,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

b. 氮气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制药工业中,氮气常被用于控制药品的湿度和氧气接触,防止药物变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大气中氮气的组成和特点,以及氮气在工业、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氮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上科版高二化学《氮气》

上科版高二化学《氮气》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思考:
1、三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点:条件高,反应较困难;都是化 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不同点是什么?
是否可逆反应上有所不同。氮气所起的作 用不同(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三、氮气的用途
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为结构——性质——用途,这是为 什么?
回答:因为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 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强调: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当氮气分子获得足 够能量时,它还能与H2、O2、金属等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
氮气的化学性质:
• (1)氮气跟氢气的反应 (实验动画) • 观察实验,注意实验条件,写出化学方程
式,
N2+3H2 高温、高2压NH3 +92.4kJ
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却 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呢?
分析:
• 从结构看: +7 2 5
• 从电子式看:︰N N︰ • 从结构式看:N≡N 。 (动画)
在双原子分子中,氮分子的键能有什么特点?分 子的键能大,则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这 样结构特点,决定了氮分子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教案
时间:2课时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掌握氮的化学符号及化合物的特点。

一、导入(15分钟)
1. 利用实验展示氮气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空气中氮气可以扑灭火焰。

提出问题:氮气的性质是什么?氮气的化学符号是什么?氮气有哪些应用?
二、讲解(30分钟)
1. 氮气的性质:稳定性高、不燃烧、不支持生命。

2. 氮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液化空气、分离空气中氧氮。

3. 氮气的应用:工业上用于制备氨、硝酸等,保鲜食品、氮气气囊等。

三、实验(20分钟)
1. 实验目的:观察氮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将氮气置于瓶中,点燃一根火柴放入瓶中,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实验要点:注意观察不同气体对火焰的影响。

四、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氮气的性质和应用。

2. 提出问题:氮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氮气可以保鲜食品?氮气气囊的原理是什么?
五、作业(10分钟)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加深对氮的理解。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氮气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氮气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氮气教学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氮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氮气的分子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制备氮气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氮气保护、氮肥制备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独立完成氮气的制备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氮气的分子组成和物理性质;2.氮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制备方法及其反应原理;3.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相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2.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氮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氮气相关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化学》相关章节;2.参考书目,如《氮气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技能》等;3.多媒体课件,包括氮气的制备和应用实例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如实验室用具、气体发生器、实验药品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氮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氮气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氮气的知识。

高中化学氮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氮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氮教案人教版
主题:氮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
时间:2课时
一、课堂导入(15分钟)
1.向学生展示氮气的现象:在矿泉水中注入氮气泡,看观察氮气的性质。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氮是一种什么气体?它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氮的性质和应用。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介绍氮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空气中占78%,是一种稳定的
气体。

2.探讨氮气的应用:氮气广泛用于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如制造氮肥、氮气注射器等。

3.讲解氮气的制备方法:空气分馏法、分子筛吸附法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实验一:氮气的制备
材料:氨水、氢氧化钠、氯化铵
实验步骤:
(1)将氨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挂有玻璃棒。

(2)将氯化铵倒入另一个烧杯中,放入烧杯中。

(3)迅速将两个烧杯中的气体混合,观察气体的性质。

2.实验二:氮气的吸收能力
材料:红色草本植物、氮气、水
实验步骤:
(1)将红色草本植物放入一瓶中,盖上瓶盖。

(2)在瓶子中注入氮气,观察植物颜色的变化。

四、小结(10分钟)
1.向学生总结本课的内容:氮的性质和应用。

2.提醒学生关注氮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氮气的未来发展。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请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2.要求学生收集氮气的相关资料,做一份小结。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氮的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加深对氮的认识。

部编版2020高中化学 专题 氮气及其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部编版2020高中化学 专题 氮气及其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对于不太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来解决

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探究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积极的展现自己的成果

氮及其重要化和物的综合应用
学生认真听并做笔记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进行及时的归纳,让知识更加的系统化。

学生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检测新知”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当 堂课的听课情况
教学反思
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本部分内容
学生先完成回顾旧知,之后认 真听讲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老师巡查指导,并点评
学生阅读课本后,填写导学案中的“基础感知”。然后请同学起立回答 ,回答完,老师进行点评
通过预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探究新知”
教学后完成
氮气及 其重要化合物
课程标准描述
了解NO,NO2的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 健康的影响
考试大纲描述
了解NO,NO2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 的影响
学生分析
了解NO,NO2的性质
学习目标
了解NO,NO2的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重点
相关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
难点

高中化学氮气和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氮气和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氮气和氨气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氮气和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氮气和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掌握氮气和氨气的实验室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氮气和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难点:氮气和氨气在实验室中的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
一、氮气的性质和应用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燃;
2. 化学性质:稳定性高,与其他元素很少反应,常用于气体灭火器、气体保鲜等;
3. 制备方法:空气分馏法、固氮菌法等;
4. 应用领域:气体灭火器、液氮制冷、气体氧化反应的保护气体等。

二、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1.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燃;
2. 化学性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盐等;
3. 制备方法:哈柏过程、氧化铁法等;
4. 应用领域:化肥制造、工业用途、卫生防疫等。

三、实验操作
1. 氮气的制备:用铜坩埚加热氨基磺酸铜,通过蒸馏采集氮气;
2. 氨气的制备:用氨基磺酸铜与氢氧化铵反应制备氨气,并通过实验观察氨气的性质。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展示氮气和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演示,展示氮气和氨气的制备实验过程;
3. 实验辅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氮气和氨气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利用问答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氮气和氨气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评价。

教学延伸:
1. 组织参观化工厂,了解氮气和氨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2. 进行氮气和氨气相关的课外实验,加深对氮气和氨气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必修二化学氮气教案

高中必修二化学氮气教案

高中必修二化学氮气教案
课题:氮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
3. 掌握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氮气的制备方法;
3. 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氮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 氮气的制备方法;
2. 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氮气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氮气在工业生产中如此重要?
二、学习(30分钟)
1. 学习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
3. 学习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练习(15分钟)
1. 讨论氮气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氮气资源。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氮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课后作业:写一份关于氮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氮气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掌握氮气
的制备方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氮气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氮气课程设计

氮气课程设计

氮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氮气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氮气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同时,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氮气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内容包括:1.氮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氮气的制备方法3.氮气的用途,如氮气保护、氮气肥料等4.氮气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氮气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氮气在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如氮气在食品保鲜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氮气的实际用途。

4.实验法:进行氮气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氮气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氮气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氮气相关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氮气的性质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进行氮气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教案氮气

高中化学教案氮气

高中化学教案氮气
一、课堂导入
1. 展示一支氮气气球,让学生猜测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氮气在工业生产、医疗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解释
1. 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占据空气中78%的体积。

2. 氮气的应用:氮气在工业上用作气体保护剂、制备氨、氮气工程、制冷剂等;在医疗领
域用作制氧机的稀释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氮气气球、氮气汽水等。

三、实验演示
1. 实验一:氮气的密度实验
材料:氮气气球、气球充气器、水、容器
步骤:将氮气气球充满氮气,把氮气气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观察氮气气球的浮沉情况。

结论: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氮气气球浮在水中。

2. 实验二:氮气的吸热实验
材料:氮气气球、热水
步骤:用手温度平衡后打开氮气气球,将氮气流入热水中,观察氮气吸热现象。

结论:氮气吸热现象表明氮气具有制冷效果。

四、知识扩展
1. 氮气的制备方法:空分设备分离法、液氮空气液化法、光解法等。

2. 氮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氮气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五、课堂总结
1. 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总结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 强调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倡环保节约氮气等资源。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氮气的理解。

2. 研究氮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

注:本教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高二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精选3篇)教案1:氮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掌握氮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了解氮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氮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氮元素的示意图;学生:学习笔记、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氮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Step 2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对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重点将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详细解释。

Step 3 实验教师进行氨的合成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氨的性质和应用。

Step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

Step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2: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掌握磷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了解磷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磷酸、磷酸盐等磷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磷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磷酸、磷酸盐等磷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磷元素的示意图;学生:学习笔记、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磷元素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磷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磷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高二化学教案-【高二教案】第一节氮和磷 最新

高二化学教案-【高二教案】第一节氮和磷 最新

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和磷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使学生了解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4.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1.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氮气的化学性质。

2.磷的性质教学难点:1.氮气分子结构。

2.磷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自学、对比、练习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几族元素?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族新的元素—氮族元素。

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氮族元素包含哪些元素?他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这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第一章氮族元素(VA)氮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填写表格】【解释】我们都知道磁铁可以吸铁,当铁的距离里磁铁远的时候,磁铁不容易吸铁,而当铁离磁铁很近时就容易吸住磁铁。

同样的道理,非金属性与核电核数和原子半径有关系。

从氮到铋,随着核电核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其中原子半径起决定作用,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减弱,金属性渐增强。

【思考】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同周期的氧族元素比较哪个强为什么?从原子半径的角度分析氮族元素与氧族元素之间非金属强弱的比较。

【结论】同一周期,电子层数不变,核电核数就起主要作用。

随着核电核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降低。

所以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弱【学生阅读】氮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和单质的颜色、状态、密度、溶点、沸点。

【学生】氮族元素呈现多种价态,由于锑,铋为金属,所以为+3,+5。

颜色氮是无色气体,磷有白磷,红磷,白磷是白色或黄色固体,红磷是红棕色固体,砷是灰黑色,锑和铋为银白色。

高二年级教学案——第一章《氮族元素》教师版

高二年级教学案——第一章《氮族元素》教师版

第一节氮和磷学习目标:1、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2、掌握氮气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3、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污染与防治;4、了解磷的性质。

重点: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第一课时[复习] 请同学们试说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有何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有何递变规律?一、氮族元素[思考] 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1页并阅读,试回答下列问题:(1).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氮族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及它们的元素符号?(2).氮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何相同点、不同点?1.周期表中位置:第V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

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a.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

b.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元素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单质氧化性越来越弱;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

[思考]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a.性质的相似性:a.最高正价为+5,最低负价为—3 (Sb、Bi无负价)b.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2O5 (但正+3价Bi稳定)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或HRO3(用R代表氮族元素)d.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3,且稳定性为:NH3 > PH3 > AsH3.[注意] 主要化合价:P、As:-3,+3,+5价;Sb、Bi:+3,+5价;N:-3,+1→+5价。

b.性质的递变性:a.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从表中亦可看出,N、P表现为明显的非金属,As虽为非金属,但已表现出一些金属性,而Sb、Bi已明显表现出金属性)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NH3 > PH3 > AsH3.c.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弱到强:NH3 < PH3 < AsH3.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HNO3 > H3PO4 > H3AsO4 >H3SbO4[思考](1)N、O、F是同周期元素,根据O、F元素的单质与H2反应的能力,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分析O、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氮的化学性质、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氮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氮气的分离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氮气气瓶、氮气生成器、氮气分离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氮的性质及应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氮的性质(15分钟)
1.介绍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讲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高、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等。

3.讲解氮的存在形式及制备方法。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氮气的分离和制备实验,观察氮气的制备过程和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四、讲解氮的应用及重要性(15分钟)
1.介绍氮的应用领域,如氮气在食品保鲜、化肥生产、半导体制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讲解氮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氮在大气中的贡献等。

五、让学生进行小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询问他们对氮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氮的性质、应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环节的设置也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氮气》 教学设计

《氮气》 教学设计

《氮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氮气的稳定性以及与某些物质的反应。

(3)知道氮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氮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氮气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氮气的化学性质,如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2)氮气的用途。

2、教学难点(1)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理解氮气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氮气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氮气填充的食品包装、液氮冷冻技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氮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氮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氮气的物理性质(7 分钟)(1)展示一瓶氮气,让学生观察氮气的颜色、状态。

(2)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溶解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3)讲解氮气的密度、气味等物理性质。

3、氮气的化学性质(15 分钟)(1)氮气的稳定性讲解氮气分子的结构,即氮氮三键的存在使得氮气分子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讲解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的过程,强调该反应的重要性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氮气的用途(10 分钟)(1)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氮气在食品包装中的作用(防腐、保鲜)。

(2)介绍液氮在冷冻技术、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高二化学氮气教案1

高二化学氮气教案1
[板书]2.氮分子的结构
[师]写出氮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请一位同学前来板演。
[生]一位同学前去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书写化学式:N2;电子式:∶N┇┇N∶;结构式:N≡N。互相评价书写情况。
[师]氮分子中N≡N键是很牢固的,从而使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那么大家想想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生]分析、思考:既然分子结构很稳定,那么要想打开N≡N键使其变成可参与化学反应的氮原子肯定就很困难了,那氮气的化学性质一定是不活泼的了。
[师]很正确。可是不要忘了,象哲学上讲得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道理一样,氮气的性质稳定是有条件的,当条件具备时如高温、高压、放电等,它也能和一些物质反应,如氢气、氧气等。
[板书]3.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师]氮气和氢气的反应大家应注意三点:一是反应条件,应该是高温、高压、催化剂;二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中间用的是可逆号“”而不是一般的等号“=”,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即N2与H2化合生成氨气,放出热量,同时,氨气也会分解生成N2和H2;三是该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生]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熔、沸点低,难溶于水的气体。
[师]总结得很正确。大家应该注意,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那么两个氮原子是如何形成氮分子(N2)的呢?
[生]思考、讨论。
[师]大家想,对于每一个氮原子来说,它需要获得3个电子才能达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是哥俩谁给对方3个对自己来说都无法满足要求,最好只好妥协,哥俩通过三对共用电子对彼此都达到稳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已利用其讨论和学习了氧族元素与碳族元素两类主族元素,今天我们将讨论和学习位于碳族和氧族元素之间的另一类主族元素——氮族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高压
催化剂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

三、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讲解 五、教学过程
[引言]今天我们在学习了V ⅠA 、V ⅡA 两族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之后,再来学习一族元素,即以氮为首的氮族元素。

[板书] 第一章 氮和氮的化合物 1. 氮族元素的成员: (由学生写出N 、P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周期表知识推测剩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板书]2. 性质的递变规律: [投影
[板书]3。

单质性质的递变 (引导学生看课本表1—1 )
[过渡]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氮族元素的常见元素氮和磷的单质的性质。

[板书] 第一节 氮 气 一、氮气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熔沸点、水溶性
(结合空气的成分和课本知识,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氮气的性质) [提问]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 [学生回答并板书]:N ┆┆N: N≡N [讲述]两个氮原子间以叁键相结合,使氮分子的结构很牢固。

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和氮气共存于空气中,氧气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反应,而氮气却很难参加反应。

但化学性质的稳定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能量,使共价键断裂,就能与一些物质如O 2、H 2等发生反应。

二、 氮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1.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讲述]工业上合成氨,就是利用N 2和H 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化合,生成NH 3
的反应,这一反应是可逆反应。

[板书]N 2+3H 2========2NH 3
放电
[讲述]关于合成氨工业,将在下一章介绍。

[板书]2.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讲述]老百姓有句话叫“一场雷雨一场肥,庄稼猛长世上美。


为什么雷雨能给庄稼施肥呢?原来,空气中的N 2和O 2在放电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 。

[板书]N 2+O 2====2NO 2NO+O 2====2NO 2 [展示]盛NO 和NO 2的试管,指出颜色不同。

[演示]1.把盛NO 、NO 2的两试管分别倒立水中,盛NO 2的试管水面上升,红棕色气体消失,试管上部有无色气体。

盛NO 的试管水面不上升。

结论:NO 不溶于水,NO 2可与H 2O 反应。

[演示]2.盛NO 的试管拿出水面,口向上,出现红棕色气体再次证明NO 易与O 2化合生成NO 2。

3.原盛NO 2的试管水面上升后的无色气体,通入O 2后又变红棕色,水面继续上升。

取出试管,往试管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证明NO 2与水反应生成NO 和HNO 3。

[板书]3NO 2+H 2O====2HNO 3+NO
[指出]NO 2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根据它的化合价可知,它不是硝酸的酸酐。

[设问]雷雨天产生NO 2是否越多越好?
[讲述]大量的NO 2会造成酸雨,腐蚀金属,建筑物,破坏森林,污染湖泊。

而且NO 2
和NO 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的NO 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光化学烟雾的内容(有条件可放录像 )]
[讲述]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它常用作保护气。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5(或放录像)使学生了解氮气主要用途] 作业:课后习题一、1~4 二、1~4 三、1,3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氮和氮的化合物 1.氮族元素的成员
2.氮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第一节 氮 气
一、氮气的物理性质 二、氮气的化学性质 1.N 2和H 2的反应 2.N 2和O 2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