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试论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及对策
试论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社会公正; 平等; 阶层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而来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但是,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社会公正与程序正义受到挑战,社会制度规范被扭曲。
一、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实质是社会不平等,我国社会不平等从形式上看具体表现为起点不平等、规划不平等、分配不平等三种形式。
(一)起点不平等我国社会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发育不充分, 计划经济体制残余仍大量存在,行政权力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现象在现实中仍十分普遍,这对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选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阶层分化未能为社会构建起点平等的平台。
首先,行政权力被异化为资本。
部分在旧体制中拥有各种公共权力的国家干部,通过市场寻租,将行政权力资源转化为财富,位子、条子、印章等成为他们中饱私囊,牟取非法经济利益的工具;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及国有资源管理者,掌握着单位物资审批和资金使用大权,往往通过假公济私,侵吞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积累起巨额财富,成为特殊暴富阶层。
其次,由长期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少数特殊行业的垄断经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造成的收入差距及社会阶层分化已导致了社会各阶层成员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起点严重不平等。
社会阶层分化中的起点不平等成为影响社会资源不公正分配的重要因素。
(二)规划不平等规划平等是社会公正的核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公正的基础。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在规划上不平等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首先是社会规则失范,违法违规成为暴富的捷径。
探索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
探索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系统,其中涉及到众多人群的利益关系和权力争夺。
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网络中,公平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石之一。
在探索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公平正义的内涵公平正义是一种道德理念,是指对待所有个体和群体时不偏不倚,全面、公正地对待他们的权利、利益以及社会地位。
公平正义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社会制度和法律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和努力。
公平正义的实践在现代社会中,公平正义的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在经济领域,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公平正义受到了严峻考验。
在政治领域,权力滥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给公平正义的实现带来了阻碍。
在文化领域,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平正义依然存有巨大缺失。
因此,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改革。
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实现公平正义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规范社会行为,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其次,要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意识,培养公民的公平正义观念和道德修养。
再次,要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缩小贫富差距。
最后,要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结语公平正义是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课题,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讨。
唯有每个人都秉持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唯有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公平正义的实践,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人类社会。
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为促进公平正义事业做出贡献,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1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010471 张弦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公平正义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这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影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础性因素。
比如,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
再如,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仍然很低,处于世界后列,还属于比较穷的国家。
这决定了我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很不完善,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见,看待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应该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否则对社会公正就有可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者:李月明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8期摘要: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既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关乎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历史走向,关乎人民大众的经济政治乃至情感生活。
关键词:公平正义;内涵;正确看待在现代市场经济持续深入发展的中国,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一、公平正义的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更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
(一)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所谓公平正义,简要讲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处理事情正当公道,没有歧视和特权,体现出人们生存发展权利、机会、规则和结果的平等与公正。
应当说,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实现公平正义一直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种种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各种社会权益。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是社会主义的公平理念和制度设计,正是由于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广大劳动人民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才使中国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
同样,今天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要想维护、巩固其执政地位,也必须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
不解决公平问题,牺牲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广大劳动人民也不会答应。
保障公平正义实质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都主张资本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在私有制、雇佣劳动导致劳动者地位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判断一个社会公平与否,关键是看这个社会能否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1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1010471 张弦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 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而公平正义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 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 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 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 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这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是影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础性因素。
比如, 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
再如,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 但人均仍然很低, 处于世界后列, 还属于比较穷的国家。
这决定了我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 而且很不完善, 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见, 看待我国社会公正问题, 应该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否则对社会公正就有可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前, 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 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 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
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在当今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公平与正义是指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权益和机会,不受到任何不合理的歧视和剥夺。
本文将探讨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并提出一些促进公平与正义的措施。
一、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之一。
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公平的存在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公平还能够促进社会公正的分配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二、正义的意义正义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正义要求每个人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行事,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义还要求社会制度和机构公正,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得到维护。
只有在正义的环境下,人们才会遵守规则,相互尊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与不正义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公平与正义并非普遍存在。
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权力滥用、贫富差距等问题,都给社会带来了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现象。
一些群体由于性别、种族、地域等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无法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此外,腐败现象的存在也使得正义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措施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2. 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3. 加强反腐斗争:加大整治腐败问题的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4.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和保障,减少贫富差距。
5. 提高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倡导公正和正义的行为。
五、结语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问题一、公平的定义及标准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道德品质。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
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公平作为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范畴内对其做出的定义各不相同。
定义它本身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因此在社会保障范围内,我们从经济角度来定义公平。
经济学上的公平指的是每个参与的经济主体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均有相同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个人的成功。
人们并不因各自的出身,家庭背景等差异而致使在同样努力的条件下获得的成功各不相同。
公平的标准,即是判断公平与否的尺度。
公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于公平,人们可以从主观上进行判断,亦能从客观上进行判断。
对于主观上的判断,可以归结于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为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是公平的,而其他人则会认为是不公平的。
而客观的判断一个事实是否公平,则摒弃了个人的价值观,而是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来进行取舍。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的涵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内容和操作及其结果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就其理念而言,公平意味着人人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障,这也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就其内容而言,公平意味着在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明细条款中,尽可能地体现其公平的理念,用法律形式使个体人的社会保障权利固定化,并对国家、社会、个体的义务做出公平规定;就其实际操作而言,公平意味着切实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得的保障;就其操作结果而言,公平则意味着实现了义务和权利的对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了维护。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
会赖 以发 展 的基 础 , 时也 是 社 会 稳 定 的基 础 。 在 同 “ 会 ” 间 , 家宝 总理 在 回答 新加 坡 《 合 早报 》 两 期 温 联 记 者关 于“ 社会 公平 ” 的问题 时就 反 复强 调 这一 点 ,
第2 7卷 第 4期 21 0 0年 1 O月
江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inhnU i rt(oil c n e) ora o J g a nv sy Sc i cs a ei aSe
V0 . 7 N0. 12 4 0c .2 0 t 01
越来 越多 。马克 思 主义认 为 , 产 力决 定生产 关 系 , 生
1 公 平 正 义 的 重 要 性 .
第一 , 公平 正 义是 人 类 社 会 的 普世 理 论 。 之所 以这样说 是 因为它是 可 以普遍 化 的准则 。在现 实 生 活中, 人们 都希 望得 到他人 和社 会公 平 的对待 , 了 为 得 到这样 的待 遇 ,每 个 人 也必 须 用公 平 、 正义 去对 待别 人 。也就 是说 , 公平 正义 是所有 人 的普遍 需要 。 但普 遍性是 以承认 差异 为 前提 的 , 无 疑 问 ,不 同 毫
的, 是对 我们 整个 人 类 和社 会 有 益 的 , 我们 永 恒 是
的价 值和 理想 , 也是 政府制 度建 设 的 目标 。
第 二 , 平 正 义 是 社 会 稳 定 的基 础 , 公 比太 阳 还 要
2 公 平 正 义 的 含 义 .
古往 今 来 , 现社 会 的公 平 正 义一 直都 是 人类 实 追求 的理 想和 目标 , 同的时期 , 不 人们 对它 的界定也
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2、有政策制度不完善不公正的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 面待遇差别较大。 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缓慢:高招 制度、高考移民、农民工流动人口边缘化
• • • • •
•
•
•
人民日报:底层上升通道受阻 一代穷世代穷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 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 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 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 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 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 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 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 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 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 冲突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 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 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 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 决心。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挑战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挑战分析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挑战呈现多样化的面貌,并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收入分配不均是当前中国社会最突出的公平问题之一。
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中产阶级的增长乏力。
一些地区、行业和群体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各地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在解决这一挑战上,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税收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等。
然而,要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还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更全面的政策改革。
其次,教育公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教育是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和减少阶级差距的重要渠道,但是当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成为了公平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质量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仍然相对落后。
此外,高等教育进入门槛过高,不少贫困家庭的子女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中国亟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争取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在司法领域,中国也面临着公平与正义的挑战。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加强了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了对法官的培训和监管,然而,司法独立和公正的问题仍然存在。
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强司法改革,加大对司法机关的人员和资源投入,提高司法公正性,为公民提供公平的司法环境。
此外,当代社会公平与正义挑战也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医疗保障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医疗资源不均衡现象同样严重,一些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而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难以获得良好的医疗保障。
浅谈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认识
本科生论文浅谈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认识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张睿07514030浅谈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认识近几年,山西屡见黑砖窑事件,这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且更引发了我们对其的思考。
山西黑砖窑事件在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这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温总理指出了“社会公平正义”这个词。
在温总理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里,提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清楚的看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的其中之一。
“黑砖窑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严重冲击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理基础。
在我国的《宪法》中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在其著名的“南方讲话”中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样鲜明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在说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黑砖窑事件”引发关于公平问题的热议,也应当受到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
黑砖窑发生地,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理念、价值、道德被抛弃;文明社会所应固守的法律、规范、行为准则被践踏。
就我国公平正义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就我国公平正义的现状与解决对策我国公平正义是指国家社会中各个个体在法律和社会制度的保障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受到公平的待遇和对待。
面对当前的公平正义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对策,以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首先,就我国公平正义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的财富积累迅速增长,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在贫困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还需要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减少贫富差距。
其次,我国的公平正义现状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地区相对贫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和人才的流动,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此外,我国的公平正义现状中还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和家庭却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并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还需要教育制度,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最后,我国的公平正义现状中还存在着法律不公正的问题。
一些人面临着法律保护不足的情况,无法获得公正的对待和判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人的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支持力度,帮助那些无法支付高昂律师费用的人获得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我国公平正义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对策,包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制度,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支持力度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平正义的实现,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正义的待遇。
公平正义问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社会进步和人心向背的重要话题——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更有责任去思考如何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公平正义的内涵。
公平,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权利保障、机会均等方面,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待遇。
正义,则是指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对弱者的关怀,对强者的约束。
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基石,是人民的期盼。
一、公平正义的重要性1. 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公平正义,就会陷入混乱与动荡。
只有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反之,如果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弱势群体得不到关爱,那么社会矛盾就会不断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2. 公平正义是个人发展的保障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不公平的环境中,他的才华和潜力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公平正义,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机会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公平正义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更体现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上。
一个公平正义的国家,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我国公平正义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公平正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 贫富差距较大尽管我国近年来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贫富差距仍然较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
3. 就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就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和社会公平。
三、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1.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改革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当今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化体制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体现的弊端是社会不公平产生的根本的原因。
在我国,由于户籍等制度形成的城乡分割格局长期存在,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普遍面临着工资待遇偏低、劳动时间过长、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不全、合法权益屡被侵犯等不公平待遇,同时农民工虽身在城市,但多是城市的“过客”,并饱受因此所带来的各种不公正待遇,如落户、子女入学、就业、住房等。
第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社会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的另一重大原因。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住房保障等,这些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覆盖面窄。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围绕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运行的,每年实际参保者所占的比重比较小。
(二)失业保险和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相对滞后,对于新出现并将在相当长期内有增无减的以结构性下岗失业为主的贫困群体缺乏妥善的处理办法。
(三)社会统筹层次低,标准不一。
第三,法律的缺位,以及司法的不规范行为和司法的腐败是造成社会不公平正义的又一大因素。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而这背后,是均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的严峻课题,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的无法实现,公平正义的确保只是一句空话。
甚至出现太多的不遵守法律,不讲原则,没有标准,凭借势力和权力行事的情况经常发生。
司法的软弱会助纣为虐,导致更多纠纷的发生。
第四,因市场本身不完善和市场缺陷,造成初次分配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差距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市场职能缺陷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因为中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的根源,更多的是市场不完善的结果,使得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高收入者占少数而偏低收入者占绝大数的现象,社会公平与正义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摘要】中国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公平问题,主要包括财富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不公平、医疗资源不平衡、就业机会不均等以及社会福利差距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会加剧城乡差距和卫生差距,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则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而社会福利差距大更是拉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加公平的政策,加强监管和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持续稳定。
【关键词】财富分配,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公平问题,中国当前社会,重视。
1. 引言1.1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不仅关乎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平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矛盾,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公平问题更显突出。
在财富分配方面,富人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财富分配不均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也比较普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医疗资源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就业机会不均等、社会福利差距大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需要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改革,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和安定的生活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2. 正文2.1 财富分配不均财富分配不均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的集中现象愈发突出。
一方面,社会上富豪阶层的财富迅速增长,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贫困人口的数量依然庞大,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政治【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内容评价标准【摘要】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
公平正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通过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内容及其标准,以促进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质,切实维护好、落实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黄意武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历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同时,各领域的矛盾日趋尖锐,区域、城乡、行业发展的巨大差距给社会公平正义带来了巨大挑战。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研究与分析,对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人类的理想社会正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这种以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公平正义思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
这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了,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
在改革开放历史大发展时期,邓小平把公平正义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力求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
浅谈当今社会公平正义现状
浅谈当今社会公平正义现状摘要: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个税起征点提高、盗版侵权问题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举例分析,从而说明我国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现状,并从国家及个人两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借鉴.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现状;改善措施一、公平正义的理解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
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
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
公平正义主要表现在1)权利公平: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平首先意味着社会权利上的公平,它承认并保证社会主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2)规则公平: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要求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在规则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3)效率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说,社会公平观念首先要以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即必须与效率联在一起求公平。
4) 分配公平:在当代,人们通常以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作为评判社会公平程度的直接依据,所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所谓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必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公正问题。
二、案例分析从现实来看,在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社会公平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崔淑芳摘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
通过对一些思想家代表性观点的叙述,进一步探究正义问题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措施,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稳定;贫富差距;幸福中图分类号:D669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1.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第一,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普世理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是可以普遍化的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公平的对待,为了得到这样的待遇,每个人也必须用公平、正义去对待别人。
也就是说,公平正义是所有人的普遍需要。
但普遍性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毫无疑问,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公平与正义的标准和实践也有分歧,甚至还会由此引发冲突。
但作为普世伦理的公平与正义是着眼于未来的,是对我们整个人类和社会有益的,是我们永恒的价值和理想,也是政府制度建设的目标。
第二,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接受的教育都是去恶向善的,所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有趋向公平正义的倾向。
但是,现代社会同时又是很现实的,每个人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这个时候,社会就需要一个准则,大家共同遵守,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利益。
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维持稳定。
所以,公平正义是我们这个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就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第三,公平正义对当前的我国尤其重要。
三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可分配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社会财富得以公平公正地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社会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当前,只有切实解决社会中公平与正义这些问题,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问题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必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公正问题。
一、公平正义的内涵阐析所谓公平正义,在现代汉语大词典(1999年版)中的意思就是说公正而不偏袒没有偏私,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
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
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
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
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其次,公平正义又是具体的。
公平正义在不同领域,内涵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经济领域讲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平竞争、合理合法进行竞争。
而在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所指的是一种相对公平,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拿过来。
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平正义置于具体的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人群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简单最后,公平正义还是相对的。
公平正义的实现受具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那种绝对完美的公正是从来没有的,只会存在于观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和差别。
从横向来说,尽管我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法规明确了公平的具体含义、原则和评价尺度,但面对的现实世界却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个人禀赋和家庭状况不同,所以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竞争的最后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实际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
从纵向来说,公平的实现也不是瞬息之间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的,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现状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内部的利益关系、经济结构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很多社会问题日渐凸显。
(一)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哈增友代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3)》编写组在京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收入延续了近年来较快增长的势头,宏观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占比偏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自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已经累积了比较大的降幅。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中的比例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者报酬作为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因素。
但在2009年短暂反弹后,2010、2011年又掉头向下,下跌到47.5%和47.3%的低点。
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城乡住户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倍。
2012年,尽管城市化率仅为52.57%,但城镇居民收入占城乡居民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7%,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常转移规模小,政府对居民收入调节力度偏弱。
数据显示,2011年居民经常转移净收入1489.6亿元,只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5%。
各级政府用于补助低收入居民的转移支出总额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左右。
(二)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
长期以来,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政策中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社会和居民为出发点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 即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
例如, 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城乡差别严重: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没有学前教育机会;在升学率和升学的可能性方面,农村学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上, 政府教育经费也主要投资于城市教育。
致使广大农村孩子陷入结构性、制度性的机会不公状态, 在竞争起点上便落后于城市孩子。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
弱势群体通常是指由于某些障碍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在我国转型时期, 弱势群体主要由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残障人员以及进城民工等组成。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农村贫困孩子因交不起课本费、杂费而辍学,甚至十几岁的孩子便需要出外打工。
进城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新难题, 城市居民的系列福利制度及政策排斥作为城乡边缘人群的“进城民工”。
根据有关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学龄儿童按流动人口的2%- 3%计算,估计全国约有200万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儿童不能就地入学。
即使通过缴纳一笔不菲的“建校费”等进入当地中小学校, 但由于缺乏文化上的认同与精神上的不平等待遇, 仍然会导致这一部分入学儿童学业成绩不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
(三)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
占人口总数30%的城镇居民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89%,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11%,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无法改变这种格局。
统计表明,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
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扭曲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这种制度安排不但没有维护社会公平,反而加剧了城乡差距,与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也十分不符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群体,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下,从农村分离出来的农民工并没有被城市所接受,他们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不是纯粹的工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亦被边缘化,与他们所在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缺乏城市的社会生活,是“局外人”。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又迫切需要社会保障来维护其基本权益。
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
一方面,由于体制不统一,覆盖面过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居民却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很少享受到社会和集体的福利。
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也很大。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严重的非均衡态势,社会保障中的有些项目只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实行,且各地所实行的办法和措施也不一样,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行办法。
这就造成了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保险项目的转接困难,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公平的实现。
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建议(一)始终坚持发展首位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进一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须具备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社会全面进步。
为此,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
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此外,还应重视第三次分配,倡导先富帮后富,鼓励发展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教育公平已有成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立法程序,把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实现目标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比如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专项使用制度,对贫困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制度等等并且贯彻实施。
并且应该把保证公平教育原则,实行义务教育列入考核地方党政领导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实行问责制。
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制裁和打击,对于教育收费不规范和乱收费的现象要花大力气纠正,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强保障,树立教育部门的良好形象,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做好让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践行教育公平的法治理念。
(四)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处境,缓解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保障的目标应立足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失业救助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和大病统筹制度。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培育和增强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社会财力的实际可能,逐步扩大保障的社会覆盖面,使更多的人能够享有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