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有感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掠影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掠影作者: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第03期程红兵简介:1961年出生。
1978年,入江西师范大学读书。
1981年,大学毕业,来到江西上饶一中,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1994年,因偶然机遇调入上海市建平中学。
1996年,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
2003年,任建平中学校长。
代表性论著有:《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智慧探索——与科学对话》等。
在全书一开头,程红兵就给自己画了个“张着大嘴奔跑”的形象素描:“圆圆的脑袋上似乎没有多少头发,而那个张开的大嘴特别醒目,似乎在呐喊着什么。
一双瘦小的腿脚驮着硕大而奇异的身子,似乎在不停地奔跑。
”这就是程红兵眼中的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顶着张大嘴,不停地奔跑。
嘴、奔跑,这素描极为传神。
程红兵24年的教学历程就是呐喊着奔跑的历程,并且喊声震天,带着点儿离经叛道与无畏无惧。
因此,年轻时的程红兵,喜欢跟人“抬杠”。
其第一次发表的《对高师中文专业教育的反思》,就火药味儿十足,批判多于建议。
之后,又与当时已声名在外的魏书生就“语文教学管理化”问题作“笔战”,写就《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一文,不能不说有点儿年轻气盛。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以一个空头批评家,恐怕很难有所建树。
所幸的是,程红兵认识到了建设的重要性。
从“批判现实主义”向“建设现实主义”的转变,使程红兵开始了自己语文教学思想的系统构建之路。
看程红兵构建的语文人格教育,我们不得不叹服于其敏锐的感知能力、严密的逻辑能力、独到的分析能力、深刻的认识能力与精确的概括能力。
他首先分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重术轻人,偏离培养目标(包括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学模式化、能力训练机械化)。
然后综合哲学、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人格概念,归纳出自己的人格概念,进而得出语文人格教育的整体概念,然后层层剥笋地分析其目标和特征。
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

听程红兵教授报告有感新城小学丁华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要求下,我利用课余时间聆听了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教授《学校的教学领导》的精彩报告,亲身感受了名师的风采,感慨万千。
程教授虽然是中学特级教师,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但他的讲座还是非常贴近我们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信手拈来;虽然他的报告主要是站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角度,但对我们小学基层普通教师还是极具教育启发性的。
听了程教授的报告,我对他的一些论述甚感受益匪浅。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五个“实”,即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有缺憾的课或有待充实的课).如果我们的课能够真正做到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常态、有遗憾,那么这样的课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真实可信的,才是效果长远的。
对比自己的课,距离甚远,心中倍感惭愧.二、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到的几个“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这几个“有"很好地概括了作为一个教师在备课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
对照这些要求我觉得自己还需加倍努力,逐步完善自我。
三、课堂“三声"。
即“掌声":教师深刻与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悟;“笑声”: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浓厚;“辩论声”亦即学生自主与探究的积极参与,教学效率最高时是师生辩论时。
我们课堂上的笑声倒是不时出现,辩论声也时有发生,但真正发自学生自觉的掌声,那真是太难了。
我们知道,只有由衷地打动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并语言思辨精到,才有可能做到,这样的掌声、笑声和辩论声自我感觉实在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四、教学内容处理.学生已经懂的我们只需检查就行;学生不懂但他们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加以概括与提炼即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来弄懂;如果讨论与交流还弄不懂的话,那老师就必须进行讲授与阐明。
程红兵《雨霖铃》语文人格教育探析

程红兵《雨霖铃》语文人格教育探析作者:邢晓寅魏雅帆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3期内容摘要:“语文人格教育”是程红兵老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新型教育理念。
该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基于人格教育理念,通过分析程红兵老师的《雨霖铃》课例,探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课例分析程红兵老师对“语文人格教育”进行了定义。
他指出,语文人格教育是指语文教师系统地将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提高融入到中学生的人格培养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
①这一教育理念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
古典诗词从“文”“道”两方面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文明。
这一体裁对于贯彻人格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
因此,笔者以程红兵老师所执教的《雨霖铃》为例,探寻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在其课堂当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课堂教学实录分析这节课的准备工作由师生共同完成。
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安排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语言,明确教学重难点。
课堂由学生主持教学,教师作为听课者,记录学生的问题,在必要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文将从师生主体性、教学整体性、内容联系性三个方面对程红兵老师《雨霖铃》一课中人格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人格教育之师生主体渐变性原则程老师重新定义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他认为,教学主体不能一成不变地划分,应该以动态的眼光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具体来说,教学活动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逐渐降低,而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师生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下面请李佳梁同学开始主持本节课的学习。
主:大家早上好……下面我们要学的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
(主持人带领大家了解“词”这种诗体)程老师在课前对讲课学生进行了详细地指导,在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将课堂交给同学们自由发挥。
读《好教师就是好教育》心得体会

读《好教师就是好教育》心得体会这几天一直在看程红兵老师的《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一书,十分受益。
虽是关于语文教学思考与研究的,却对我的课堂指导大有裨益!程老师通过他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让我对教师、课堂、教育有了新思考。
对于教师,他首先提到了教师的职业修养:“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本体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体技能,即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实施、评价的能力。
具有职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品质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无疑是理想化的,但又是每一个老师应努力追求的。
有的教师一辈子都在积淀,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构造自己的知识背景。
本体知识即学科知识,是一个教师所基本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指实际操纵课堂时的方法和手段;特殊技能指对课堂目标的设定、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超越对知识的单向传授,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世事的洞见,用饱满的激情,活跃的灵魂影响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心中要有梦,有爱。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文化磁场的话,教师就是磁,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自觉或不自觉的吸引学生这些铁靠近。
在他们的心中建立高尚的灵魂和完善的人格。
用真诚、民主、正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是教师再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追求的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有意或无意的效仿教师,甚至追随教师。
在新课堂日益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新标准的今天,管教式的管理学生是不得提倡的,只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和敬畏是学生感到陌生和害怕的教师是失败的,即使管得了一时,也影响不了学生一辈子。
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责任还应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对于课堂,程老师的课堂是新颖活跃的。
通过几堂精彩的课堂实录,让我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演模式和观念。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
应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退到幕后。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是这个道理。
听程红兵讲座心得体会

听程红兵讲座心得体会听程红兵讲座心得体会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刘珊珊听完程红兵教授关于提高教师教学执行力的讲座后,可说是感慨颇多。
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测试评价,每一点都有让我深思的地方。
现就其一处谈点想法。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句话在程红兵教授的讲座中被多次提到。
程教授认为:教师语言有三重境界,一是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二是声情并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三即是刚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讲课往往是老师说的、做的很多,给学生思考、探讨的很少;我们往往是重了表,而轻了意。
实际上,很多时候,是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言外之意”的。
要做到这一点,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语言力求生动有趣。
在我看来,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练习自己的口才。
口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一个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
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老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
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法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
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说话处处皆学问。
除了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外,教师说话应处处皆学问。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讲究艺术,更要注意说话技巧。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与教学过程和谐。
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忌讳表达含糊,阐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的毛病语言、无效语言,我们脱口而出的不加考虑的语言正在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孩子,一定要想好了再说。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评析程红兵老师的教学案例

他 的 眼 前 又 出现 了旋 转 的碳 原 子 . 六 个碳 原 子形 成 的 长链 像 蛇 样 卷 曲盘 绕 , 忽 然 这 条 蛇 用嘴 咬 住 了 自己的尾 巴 , 首尾 相 连 。
一
并不停 旋转。这 时, 他猛 然醒来, 恍 然大 。 赶 紧着手整理苯环
结构的假说 。 并 最 终 确 定 了苯 的 六元 环状 结 构 , 解 决 了前 人 一 直 没 有 解 决 的难 题 。 凯 库勒 之 所 以能 够 从 梦 中得 到 启 发 . 成 功地 提 出重要 的 结 构 学说 绝非 偶 然 。与他 严 谨 的科 学 态度 , 刻 苦 的钻 研 精 神 。 独 立 的思考能力是分不 开的, 只 有 具 备 了这 些科 学 素 养 , 灵感 才会 光 顾 于 他 。 凯库 勒 的 梦 属 于形 象 思 维 的 范畴 , 而确 定 苯 的 结构 属 于抽 象 思 维 的 范畴 , 凯库 勒 能 很 好 的 将 形 象 思 维和 抽 象 思 维 有 机 统 一发 现 了苯 的 结构 。这 则故 事 启 示 学 生在 学 习 中既 要 重 视 文科 的 学 习 以培 养 形 象 思 维 。 同时 也要 注 重理 科 的 学 . - j - 以培
养抽 象思维 。 避免偏科 。 而二 者的有机统一有助 于点燃智 慧的
一
、
后 的规 律 所 进 行 的 思 维活 动 , 有 助 于启 迪、 学生 的 思 维。 例如 , 在进行 《 苯》 的教 学时, 可 以 将 凯 库 勒 发 现 苯 的 结 构 这 一段 史话 引入 教 学 中来 。 关 于 凯 库 勒 悟 出苯 的 环 状 结 构 的 经 过 ,一 直是 化 学 史上 的 一 个 趣 闻 。 据 他 自己回 忆 灵 感 源 于 个梦。 他 在 根 特 大 学任 教 时 , 一 直 致 力 于研 究 苯 的结 构 。 当时 几 乎 所 有科 学 家都 认 为 苯 的 六 个碳 应 该 是 呈 链 状 排 布 的 。 但是 由 于苯 的 高度 不饱 和 性 。 使 得 其 分 子 结 构 一 直 不得 其 解 。 一 天 夜晚 , 他 在 书 房 中工作 累 了, 打起 了瞌睡 , 日有 所 思 , 夜有所梦 ,
浅谈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

浅谈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浅谈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背景:语文人格教育研究是上海市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一项研究课题。
以下内容是他们的一次研讨会记录摘要。
为此,程红兵老师为全体学员作了一次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阐述了自己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基本观点。
程老师认为语文人格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
研讨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学校教育中要通过什么渠道来实施人格教育?孙宗良:对人格养成在教育中的意义我们都是能够认识到的,关键是需要落实通过什么渠道来进行人格教育。
程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在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必须靠学科教学来实现。
程红兵:我的看法是,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
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
同时,学生的人格成长需要在集体的教育环境当中,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学习、交流,来实现他的人格成长,来发展他的人格。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格教育?张广录:语文学科和人格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现在语文界的声音似乎更重视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往往有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班会课的声音,那语文的学科知识和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界定?语文学科的价值点究竟是什么?孙宗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认为语文有多重教学价值,比如基于语言知识的价值,基于语体知识的价值,基于语用能力的价值,基于文本思想意义的价值,乃至更丰富的文化精神价值,等等,这些价值都具有丰富的.育人因素。
程红兵:确实是这样的,语文教育的育人因素很丰富,换句话说,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当然也很丰富:经常有报刊杂志包括很多专家谈到,教材就具有育人作用,我们上课使用的课文本身,就可以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我们语文教学有逻辑因素,它可以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有伦理道德因素,它可以优化学生人格当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有审美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等等。
听程红兵讲座心得体会(最新)

听程红兵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今天学校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福田明德学校程学兵校长来校讲座,真的让我在理解教学理念和如何评价一堂课等方面受益匪浅。
一、关于高效课堂程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效课堂是什么样的:1、目标精确:教师在上课前要有具体和明确的目标,做到课堂上有的放失,这对教师提出了水平要求,不能出现下课时教师讲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
2、内容精当: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时,不光是备教材,而更多地备学生,从学生自身入手,了解学生间的差距,因人而异,做到目中有学生。
3、方法精准:教师在教授内容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提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来提问,并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和有特色的想法进行追问,从而实现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都是有感而发。
二、关于评价课堂如何看待一节好课,应从三方面来评价:1、教师讲解的精彩度:并不是说教师的满堂灌,而是从学生的参与多少来看。
传统的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少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高效,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我理解教师讲解的精彩应体现在教师的语言、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的共同协作,配合默契,师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高涨的情绪,并能互相影响,在高潮处结束一节课,让师生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主要指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听讲时我并没理解“教学环节的完备”和“教学结构的合理”之间的联系,感觉应该是两个概念,通过查询了解到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形成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教学环节的设立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教学结构。
3、教学课堂的活跃度:一节课如果只有热热闹闹,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中学到什么,这不是课堂的活跃。
课堂的活跃应表现为学生思维是不是活跃,师生思维的碰撞激没激起火花,师生的合作是不是实际有效,而不是形而上学。
三、关于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高层次的教学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1、思维层次: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学生的思维自由。
程红兵的意义

程红兵的意义在我的记忆中,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界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可谓“群星璀璨”。
其中,“程红兵”这个名字格外耀眼。
“我把做人和做学问分开。
做人要真诚,以人为善,尊重他人;但做学问,我却从不讲情面,勇于怀疑,敢于批评,只认真理,不看任何人的脸色!”这是程红兵对我说过的话,也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可贵的品质。
如果不谈学问,生活中的程红兵低调而淳朴,甚至还有几分非常本真的憨厚--以致常常成为我调侃甚至“欺负”的对象。
每当我以他为素材说了一句笑话,“取笑”他,他总是“嘿嘿嘿”地傻笑。
他的可爱让我开心极了!顿时,“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其实,红兵智商出众,智慧过人,能力超群。
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不显山不露水的,可一站到演讲席上,便如同换了一个人--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意气风发,语言极富穿透力。
因此我早就觉得苏轼所谓“大智如愚”,说的就是一千年后的程红兵。
红兵待人特别诚恳。
每次我到上海,他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我。
我在华东师大学习期间,他一有空就来陪我。
得知我房间里没网线,上网不方便,他立马请学校一位师傅特意把网线送到我房间。
我的电脑有点小问题,他也派师傅专门开车送我去专卖店修理。
他就是这样,生怕我有半点不方便。
不止是对我,他对周围的人都是这样。
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程红兵为人真好”。
冯恩洪做校长的时候,红兵非常尊重他,但从不去冯家串门。
然而冯校长退下来后,每年春节,红兵都要登门看望。
切不要认为他对领导才如此。
不,在红兵心中,尊重是没有高低等级的,因为他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对职位的尊重。
他出国学习考察,自然要带一些礼物回来。
朋友那么多,不可能都照顾到,但他给司机的礼物是一定不会少的。
所以,司机师傅在我面前提起“程校长”总是很感动。
十多年前,我曾问作为建平中学常务副校长的红兵:“你这个常务副校长最多的时候是在做什么?”他苦笑着说:“我相当多的时间都在听老师们诉说。
程红兵老师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实践应用和动态发展

详细描述
程红兵老师认为,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同时,他还 提倡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思维训 练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等,以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
案例三
总结词
程红兵老师提倡跨学科视野拓展在语文教学 中的应用,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
VS
详细描述
程红兵老师认为,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课 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他主张教师在课堂 上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案例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总结词
程红兵老师将思维训练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缺乏实践检验
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 的理论分析,缺乏对实践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未来研 究可以通过跟踪调查、对比实验等方式,进一步验证 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实践效果,为推广和应用提供更 多实证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特点
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学习 方式等也在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
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也 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应对策略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引 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改革对语文人格教育的影响
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价值
推动语文教育改革
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听程红兵老师讲座有感听莫国夫老师讲座有感

听程红兵老师讲座有感听莫国夫老师讲座有感
在本次90学时的培训中,收获可谓慢慢,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莫国夫老师的那次讲座。
莫国夫老师在培训中,为我们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讲座,他从儿童教育观讲起,给我们讲述了课程开发的意义、性质、实施策略、原则以及在语文课程体系中的运用等。
记得朱永新教授曾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当教育已不仅仅是满足“有书读”而是“读好书”的当下,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正视教育的全面性与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只有让一个个学生在教育面前都面貌清晰起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才会如花绽放,我们也才会迎来教育的另一个春天。
也许这就是对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莫老师讲到拓展型课程是相对于基础型课程而言,着力体现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他不但从理论上进行讲解,更有具体的实例来渗透,让在场的老师明白了拓展性课程的具体操作模式。
拓展性课程的核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选择性的适合的教育。
这里的需要是基于适合个体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的兴趣特长到初中后无奈放弃,相当多的学生到高中时在需要做出选择时常常无所适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从一定意义上能弥补这样
的遗憾。
另外,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在专业上走的更远更高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格教育

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格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7期文/ 程红兵PROVERBS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
语文方面素质涉及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
耳,关系到听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从各种人的语文表达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关系到阅读能力,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关系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手,关系到通过手表达意念、输出信息的能力,包括文章写作、计算机操作能力;体,关系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表达思想的能力,即所谓体态语言;脑,关系到人的思维认知;而所谓心,指人格。
“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脑、心”属于人的发展;无论汲取信息,还是输出信息,最终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发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是目的也是手段,后者是终极目标。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的成果是全部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些东西。
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所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
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优质】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范文word版 (2页)

【优质】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
因此,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以下我们从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来谈。
一、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
首先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
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偶像》的文章,文中提到,她一直崇拜足球健将范志毅,欣赏他在绿茵场上的英姿,但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看法,一次在麦当劳的邂逅,她为范志毅的傲慢无礼而震惊,他场上的英雄气概被他场下的粗鲁表现粉碎了,偶像在她心中坍塌了,写到这里,文章本可以结束,但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偶像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身上的弱点,不能奢求明星该怎样,人无完人。
这个思考已经比较深入了,文章还没有完,作者由人及己,认识到,“平凡的我们亦有自己的闪光点。
”非常深刻,独立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
教师应该尊重并充分肯定他们这种思想认识。
在学习课文《项链》的时候,同学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有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小人物也应该有所追求,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安于现状?对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的学生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该予于指导,予于培养。
事实上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我们不少学生不会选择,缺乏自主。
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了150名学生,问他们:学习生活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怎么办?这150名同学异口同声回答:找父母。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听程红兵讲座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听程红兵讲座精品文档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听程红兵讲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听程红兵讲座2011年12月3日在文化广场礼堂有幸聆听了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校长的讲座。
程红兵校长曾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他的讲座实际上是针对广大校长的。
不过里面有些东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加上他的讲座充满了一个实干家对教学现状的透视和个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充满了魅力。
在座的校长们以及骨干教师们听得非常认真。
讲座结束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上海建平中学有这样一位实干家,不难理解为什么建平中学会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绩,蜚誉海内外了。
生活是一条万里奔腾的大河,有急流险滩,也有漾漾碧波,有中断楚江的天门,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往今来,多少人争名夺利,心焦神瘁,流血流汗,夜不能寐,即使少数人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也难免荷戟彷徨,怅惘寂寞。
因为拥有荣华富贵,未必就拥有了充实的生活。
试问:面对纷繁复杂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社会,真正做下来,平心静气地研究一下教育教学的校长能有几人,虽然他以前是教语文的,1 / 6精品文档但是也不乏其他学科的知识。
他从学校领导的观课评课讲到学校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学校教学过程的管理。
一言一语无不包含了一个领导者教育家的风范。
给校长做报告的同时也忘不了提醒广大骨干教师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自己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跳得起,飞得高。
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对于什么是好课的评价标准标准即"五个实"。
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好课让学生学习增值。
那么课堂学习的值包括什么呢,一是动力值,即学生想学习的愿望;二是方法值,即学生会学习的方法;三是数量值,即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四是意义值,即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
而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
程红兵讲座启示

“把课备好”
——程红兵老师讲座启示
中学第七组高陵一中贺利萍字字珠玑,句句肺腑,用这样的语言描绘上海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讲座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实至名归。
程老师说,教学设计的意义是勤于课前、懒于课上、思于课后,这饱含智慧的教学经验是他“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几十年教学实践的心血浓缩。
知识的宽度,能力的厚度,认识的高度,理解学生的深度,无不彰显一个优秀教师的品格。
他的教学启示自己课前多想、多看、多设计,课堂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课后留好每一次作业。
程老师又说,备课第一位的是价值思想。
这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的核心目标是他把国家命运放在首位的呼唤。
他在备课时想的是:要上好课。
上好课干什么?
☐——培养学生。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什么?
☐当下学生的缺失是什么?自问自答的思考过程,凸显一个优秀教师教学有目的、教学有重点、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的教育价值取向。
他是在“今天中国教育要什么”这样的理念下备课的,是在“中外教学的比较与评价”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的。
他的教学启示自己,备课多从学生角度思考: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让自己的课堂在掌声、笑声、辩论声中碰撞出“批判思维”的火花。
2012年11月5日。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程红兵(以下简称“程”):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滑滑梯,他四次滑滑梯四次不同:第一次上去之后,他迅速下滑,体验到一种快速下滑的快感;第二次上去之后,他不是快速下滑,而是通过两只手和臀部控制速度慢慢下滑,体验到一种控制的快感;第三次上去之后,他不急于下滑,而是站在高处,四下瞻望,体验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快感;第四次他不是从梯道上去,而是从滑道上去,体验到一种从滑道上去的不易和艰险,这也是一种乐趣。
四次滑滑梯四次不同,滑滑梯在这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身上无疑变成了一种挑战,一种对自我人生的挑战,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相反,我们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分层次教学,为了照顾到各方面的情况,期中考试的试卷出了附加题,且声明附加题不记入总分;结果考试下来,发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些平常成绩很好的学生,一些完全能把附加题做出来的学生,居然也不做附加题,原因很简单,因为附加题不记入总分。
学习在这些孩子身上已成了一种功利的事情。
这是十分可悲又十分可怕的,学习原本是对自我的挑战,小小年纪何以如此功利?我想学生的功利心态肯定与教师有关,但决不仅仅与教师有关,还与整个社会群体环境、精神环境有关,与我们民族的现时心态有关。
教育界的事情总是社会上事情的反映,教育界人士的心态总是社会人士心态的折光。
要真正了解语文界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离不开对语文本身进行思考,同样也离不开对社会心态的思考,所以我以为语文教育界人士既要进行本体研究,也应该越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说到底只是我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图式,一种维度,如果我们多维度地去考察,那对我们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廖飞(以下简称“廖”):这使我想起轰动全球的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
美国排名第七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曾是华尔街所有投资基金经理的宠儿,即使在2002年8月股价创下90.56美元的高位时,投资者们还是纷纷勇敢下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一)《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当初吸引我从书架上取下它的就是书的标题。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好教师就是好教育。
程红兵,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带头人。
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抵制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够远。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
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
”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
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
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有感
——浅谈程红兵的学生观
在程红兵看来所谓人文性,从感性层面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包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和爱护;从理性层面讲,是对人的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学生。
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必须正确的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我们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抹杀了学生爱幻想、爱想象的天性,当然加以适当的引导还是可以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等都存在差异,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整齐划一,程红兵在他的语文人格教育中就强调多元与一元的辩证统一。
程红兵认为语文教育活动从总体上看一直是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过程,还有,学生自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和心理也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于是提出了“相互主体渐变说”。
这一观点集中反映了语文人格教育的价值观。
程红兵认为以上提到的各种学生观都是从静态的横截面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而事实上学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而且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不是僵化、凝固的。
他认为在语文人格教育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应该是相互主体渐变关系,也就是说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逐渐隐蔽、逐渐减少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逐渐增强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
当然这只是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总体趋势而言的,不排除在某一阶段或环节中,师生地位和作用与总趋势不一致的地方。
在我看来语文人格教育主要是从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出发的。
以学生为本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关注语文人文性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语文教学的传统理念,在强调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同时,突出语文人文性对学生个人人格的熏陶与塑造上。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我们的语文不能只教人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人格教育不只局限于教室、学校,家庭、社区、社会都是进行语文人格教育的场所,个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也是有意无意的语文能力的历练。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生存。
语文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求学求学阶段,也关注学生终身性的语文学习。
语文人格教育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最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基础支撑和动力
支持。
语文人格教育应发挥“文化载体”的“人文化成”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机地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孕育民族优秀文化之精神,积淀民族文化之品格,实现“道德人生”和“审美人生”之境。
语文人格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塑造
学生的健康人格为目标的以学生为本的完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