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爆炸化学分析解析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全章课件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全章课件

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前篇 素养初探
【知识铺垫】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氧气:3Fe+2O2
Fe3O4。
(2)铁与稀盐酸:Fe+2HCl === FeCl2+H2↑。
(2)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
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
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请解释实验中,是否发生了置换反应?上述反应能否
证明钠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能否说明钠比
铜活泼?
提示 实验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钠投入水中,不是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呈
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课堂篇 素养提升
探究一
钠与氧气的反应
【问题探究】
下面的图示简单展示了我们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
(1)从以上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有关金属钠的哪些性质?
提示 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硬度小;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易
【微思考2】(1)为什么实验室里将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2)教材中描述“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在水中”,实验中取“绿豆大”的钠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 (1)钠与石蜡油、煤油不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石蜡油、煤油的密度,
将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能使钠与空气隔绝。
(2)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取“绿豆大”的钠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第2章爆炸化学分析解析

第2章爆炸化学分析解析
2.爆炸化学
2.爆炸化学
2.1 预备知识 化学反应热效应,氧平衡,氧系数 2.2 爆炸反应方程式 理论确定方法,经验确定方法 2.3 炸药的爆热 理论计算(盖斯定律),经验计算,爆热的影响 因素 2.4 炸药的爆温 爆温的计算及爆温的影响因素 2.5 炸药的爆容
2.1 预备知识
2.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时,一般都伴有热量变化。若使反应 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的起始温度,这时反应体系放 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通常用 符号Q表示,且规定放出热量为负值,吸收热量为 正值,单位:kJ·mol-1或kJ·kg-1。 等容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是等容的,体积不变化 ,用Qv表示。 等压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是等压的,压力不变化 ,用QP表示。
氧平衡定义﹙Oxygen Balance﹚
指炸药中所含的氧用以完全氧化其所含的可 燃元素后,所多余或不足的氧量。 注:氧平衡用每克炸药中剩余或不足氧量的 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即用g.g-1或%来 表示,反映了炸药中氧化元素与可燃元 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氧平衡的计算
(1)对通式为CaHbOcNd 炸药(单体炸药),其 氧平衡计算:
氧系数的计算举例:
例5 计算硝化甘油(C3H5O9N3)的氧系数。
ANG=9/(2×3+0.5×5)×100%=105.9%
例6 计算梯恩梯(C7H5O6N3)的氧系数。
A TNT=6/(2×7+0.5×5)×100%=36.36%
思考题:请计算C、CO、CO2、S的氧平衡和氧系数?
作业:
1、物理爆炸与化学爆炸有何区别和联系? 2、分析燃烧与爆轰之间的区别。 3、分别计算RDX、AN以及铝粉的氧平衡。 4、请计算C、CO、CO2、S的氧平衡和氧系 数? 5、计算某乳化炸药的氧平衡。 该炸药配方为(质量百分数)水11%,硝酸铵 66%,硝酸钠12%,尿素11%。

第二章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思考题解析

第二章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思考题解析

第二章 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思考题2、试述瓦斯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了解这些性质对于预防处理瓦斯危害有何意义?矿井瓦斯成分很复杂,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还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重烃类气体(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氢(H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

甲烷(CH4,俗称沼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甲烷分子的直径为0.3758×10-9m ,可以在微小的煤体空隙和裂隙里流动。

其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倍,从煤岩中涌出的瓦斯会很快扩散的巷道空间。

甲烷标准状态时的密度为0.716kg/m3,比空气轻,与空气相比的相对密度为0.554。

如果巷道上部有瓦斯涌出源,风速低时,容易在顶板附近形成瓦斯积聚层。

瓦斯微溶于水。

甲烷虽然无毒,但其浓度如果超过57%,能使空气中氧浓度降低至10%以下。

瓦斯矿井通风不良或不通风的煤巷,往往积存大量瓦斯。

如果未经检查就贸然进入,因缺O2而很快地昏迷、窒息,直至死亡。

瓦斯在适当的浓度能燃烧和爆炸。

在煤矿的采掘生产过程中,当条件合适时,会发生瓦斯喷出或煤与瓦斯突出,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甚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瓦斯是如何生成的,而煤内实际的瓦斯量是否等于生成量?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

成气过程两个阶段一是生物化学成气时期;二是煤化变质作用时期。

古代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经厌氧菌的作用,植物的纤维质分解产生大量瓦斯;此后,在煤的碳化变质过程中,随着煤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继续有瓦斯不断生成。

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决定于成煤过程中生成的瓦斯量和煤层保存瓦斯的条件。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生成的瓦斯量越多。

成煤过程生成的瓦斯,大部分都已转移到围岩或大气中去了,煤层实际瓦斯含量的因素,主要是煤炭生成后保存瓦斯的条件,如煤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成煤后的地质运动和地质构造,煤层的赋存条件,围岩性质等。

九年级化学第1节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爆炸

九年级化学第1节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爆炸


爆 炸
40 30 20 10

爆 炸

爆 炸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爆炸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氢__气_在__空__气_中__的____ __爆_炸__极__限_约__为_1_0_%_~_7_0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点燃,如 果发出“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纯净。根据上述实验事 实,分析“氢气已纯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_____氢_气__的_体__积__分_数__已_超__过__了_爆__炸_上__限__,_可__以_安__静__地_燃__烧_______。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爆炸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 燃烧 爆炸

中学化学氢气爆炸极限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氢气爆炸极限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氢气爆炸极限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特性及其爆炸极限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味且易燃的气体。

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比例达到一定范围时,遇到开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混合比例的范围称为氢气的爆炸极限。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氢气气瓶2. 小型气体点火器3. 忍者蛋糕(或其他小型易燃材料)四、实验步骤1. 将氢气气瓶垂直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连接管道安全牢固。

2. 打开氢气瓶上的气阀,轻轻排出可燃气体,使气体充满整个容器。

3. 用小型气体点火器进行点火,将火焰放在气体喷射孔附近。

4. 观察氢气在不同的混合比例下的燃烧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氢气的排放量来观察不同混合比例的爆炸现象。

5.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变量的改变以观察其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例如,改变气体组成、改变点火位置等。

五、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并预先做好安全防护准备。

2. 氢气是易燃气体,务必小心操作,禁止在实验室内进行大规模的氢气试验。

3. 点火时要保持适当距离,并迅速将火焰远离实验器材。

4. 当进行爆炸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周围的空气流通,避免形成易燃气体积聚。

5.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切勿擅自进行其他实验步骤或变动实验条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氢气与空气混合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的爆炸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总结出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并进一步思考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条件。

七、实验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氢气爆炸极限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等。

学生还可以研究如何安全地控制氢气的使用和储存,以及应用氢气的领域和相关安全技术。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氢气的特性和爆炸极限,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做氧化剂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个别金属如汞为液态,A项错误;金属一般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B 项正确;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C项错误;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Au等,D项错误。

2.某化工厂突发火灾,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初步侦查发现,一栋地上单层砖结构仓库内储存的金属钠起火。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A.水B.湿抹布盖灭C.干沙D.干粉灭火器Na2O2,因为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生成氧气,会使火势更大。

湿抹布含H2O,干粉灭火器能喷出CO2,均会与Na2O2反应。

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只有①④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

4.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长期置于空气中,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的金属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使钠熔成小球,A项正确;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一定小于饱和石灰水的密度,所以钠会浮在液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项正确;溶液底部不会有银白色物质生成,C项错误;因为反应消耗了水,且反应放热,所以饱和石灰水中会有部分溶质析出而导致溶液变浑浊,D项正确。

初中化学《防范爆炸的措施》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防范爆炸的措施》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防范爆炸的措施》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l 【答案】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 、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能发生爆炸判断;B 、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C 、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浓硫酸溅到手上,要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解答: 解:A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故A 错误;B 、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使其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一下,故B 正确;C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C 错误;D 、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用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很强的腐蚀性,故D 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A . 煤气泄漏,关阀开窗B . 霉变大米,煮熟食用C .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 . 乘坐火车,携带鞭炮【答案】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A 、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B 、根据霉变大米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这一情况分析判断.C 、根据防止触电的方法判断.D 、根据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判断.解答: 解:A 、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应先关阀后开窗通风,故A 正确;B 、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故B 错误;C 、为了防止触电,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而不是用水扑灭,故C 错误;D 、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不能携带,故D 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3.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A.加油站 B.面粉加工厂 C.石灰窑 D.炼铁厂【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周围存在大量的油气和面粉粉尘,极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宜贴上“严禁烟火”的标语.故选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D.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A、根据煤气的性质进行判断;B、根据可燃物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解答;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D、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灭火.解答:解:A、煤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打开窗户,这样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故选项正确;B、酒精燃烧起火,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低了环境温度,故选项正确;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可以灭火,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只要破坏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5.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若发现家用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变质D.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能食用【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若发现家用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项做法合理.B、燃放烟花爆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故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选项做法合理.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故选项做法不合理.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能食用,故选项做法合理.故选C.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2015年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煤炉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通风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的灭火措施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打开抽风机,可能产生静电,故错误.B、用煤炉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通风,故错误.C、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D、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附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煤井作业时可以点火照明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D.大米给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油脂【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煤井中含有可燃性的甲烷气体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井中含有可燃性的甲烷气体等,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入煤井作业时不能点火照明,故选项说法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体的富营养化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大米给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糖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使用农药与化肥的危害、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8.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B.变霉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进行解答;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A正确;B、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B错误;C、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失,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9.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0.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严禁烟火、禁止使用l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表示禁止吸烟;②表示国家节水标志;③表示禁止放易燃物;④表示可回收标志⑤表示禁止烟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解题的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开灯检查泄漏处B.汽油除去油污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与食醋除水垢的原理不同C.铵态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D. 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汽油除去油污是汽油将油污溶解,而不是乳化进行解答;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能反应生成氨气进行解答;D、根据Ca3(PO4)2中只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磷元素,属于磷肥进行解答.解答:解:A、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泄漏处,故A错误;B、汽油除去油污是汽油将油污溶解,而不是乳化,故B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能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所以铵态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C正确;D、Ca3(PO4)2中只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磷元素,属于磷肥,而不是复合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了多个知识点,注重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一道好题.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肥料13.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家中天燃气泄漏,可开灯检查B.实验室中能用过滤方l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家中天燃气泄漏,不可开灯检查,故A错误;B、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而不是过滤,故B错误;C、熟石灰与(NH4)2SO4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C错误;D、铁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用铁锅炒菜可补充铁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4.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或做法中,你认为不安全的是()A.严禁烟火 B.汽车进站后要先熄火再加油C.禁止使用手机 D.打雷时照样给车加油【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汽车进站后要先熄火再加油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打雷时照样给车加油容易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引起火灾.解答:解: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故A正确;B、汽车进站后要先熄火再加油,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故B正确;C、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故C正确;D、打雷时照样给车加油容易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引起火灾.故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5.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B.室内发生火灾,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维修沼气池前一定要先做灯火实验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室内发生火灾,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进行解答;C、根据沼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不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故A错误;B、室内发生火灾,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更旺,故B错误;C、沼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维修沼气池前不能做灯火实验,故C错误;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会使人头晕,甚至窒息死亡,所以要注意通风换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发生爆炸的条件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在生活中知识的应用.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6.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A.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从而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解答;C、根据加油站周围漂浮着可燃性的气体进行解答;D、根据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故A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从而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倒水,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B错误;C、加油站周围漂浮着可燃性的气体,所以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故C正确;D、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所以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故D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7.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A.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浓硫酸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水清洗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铁﹣﹣易引起贫血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C.生活常识洗涤剂洗去油污﹣﹣乳化作用煤炉取暖防中毒﹣﹣开窗通风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A. A B. B C. C D. D【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的处理方法解答;B、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C、根据洗涤剂洗去油污、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白色污染的污染源和乙醇燃烧的产物分析.解答:解:A、煤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有可能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应该立即打开窗户,稀释煤气,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即用水清洗,故选项错误;B、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故B说法正确;C、洗涤剂洗去油污是乳化现象,洗涤剂起乳化作用,煤炉取暖防中毒,开窗通风,故C说法正确;D、白色污染就是指一些塑料垃圾,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乙醇汽油中的乙醇燃烧后没有有害气体,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D说法正确.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8.在夜晚,若家中燃气泄漏,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不立即开灯 B.点燃蜡烛查找漏气处C.关掉进气总阀门 D.打开门窗通风【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燃气是可燃性气体,打开灯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判断;B、根据燃气有可燃性判断;C、根据煤气有可燃性已发生爆炸判断;D、根据迅速打开窗户通风可以降低煤气的浓度判断.解答:解:A、打开排气扇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而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所以不立即开灯.故A正确;B、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点燃蜡烛查找漏气处,故B错误;C、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迅速关闭煤气的阀门,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故C正确;D、迅速打开窗户通风可以降低燃气的浓度,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二、简答题(共5题)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当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故填:检验气体的纯度;爆炸.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难度:基础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2005年5月19日,河北承德暖儿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下落不明的重大安全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甲烷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止爆炸的措施回答.解答:解:(1)瓦斯爆炸即甲烷的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CO2 +2H2O.故答案为:CH4 +2O2CO2 +2H2O.瓦斯爆炸的起因是气体燃烧引发的,要防止爆炸就要防止气体燃烧,通风可以清除部分气体或稀释瓦斯气体,还能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温度,防止达到它的着火点,另外,为了防止瓦斯达到它的着火点,还可以杜绝火种,故方法措施为通风并严禁烟火.故答案为:通风并严禁烟火.答案:(1)CH4 +2O2CO2 +2H2O通风并严禁烟火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3.如果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你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能防止煤气继续泄露;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不能打开抽油烟机等,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燃烧和爆炸知识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本题的实际指导意义大,掌握燃气灶漏气时的处理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实验现象和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实验现象和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P6 科学探究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1)实验步骤: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P9 实验1-1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1)实验记录:(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P11 习题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 3Li 7 3Li; (2)14 6C 14 7N; (3)23 11Na 24 12Mg。

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4Li+O2点燃2Li2O 氧化剂:O2、还原剂:Li;(2)2K + 2H2O =2KOH +H2 氧化剂:H2O 还原剂:K(3)Br2 + 2KI =2KBr +I2氧化剂:Br2还原剂:KI(4)Cl2 + 2FeCl2=2FeCl3氧化剂:Cl2还原剂:FeCl2 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Na 三 IA;丁: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或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元素周期律P14 科学探究P15 科学探究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2.1《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了解钠的制取和用途。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钠的制取和用途。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化合物,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相关特点,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2.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教学准备:PPT课件、钠、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

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展示图片)教师: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 、Na 2CO 3、Na 2SO 4等,钠的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制得。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图片)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授新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实验现象和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实验现象和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P6 科学探究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1)实验步骤: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P9 实验1-1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1)实验记录:(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P11 习题1.1;1;Cs;Li;7;1;F;F。

2.C 3.C 4.A5.(1)6 3Li 7 3Li; (2)14 6C 14 7N; (3)23 11Na 24 12Mg。

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4Li+O2点燃2Li2O 氧化剂:O2、还原剂:Li;(2)2K + 2H2O =2KOH +H2 氧化剂:H2O 还原剂:K(3)Br2 + 2KI =2KBr +I2氧化剂:Br2还原剂:KI(4)Cl2 + 2FeCl2=2FeCl3氧化剂:Cl2还原剂:FeCl2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Na 三 IA;丁: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或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元素周期律P14 科学探究P15 科学探究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安评资料】深圳市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安评资料】深圳市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概况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l个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

深圳市政府立即组织数千名消防、公安、武警、解放军指战员及医务人员参加了抢险救灾工作,由于决策正确、指挥果断,加上多方面的全力支持,8月6日凌晨5时,终于扑灭了历时16个小时的大火。

据深圳市初步统计,在这次事故中共有15人死亡,截止8月12日仍有101人住院治疗,其中重伤员25人。

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据查,出事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

爆炸地点是清水河仓库区清六平仓,其申6个仓(2~7号仓)被彻底摧毁,现场留下两个深7m的大爆坑,其余的1号仓和8号仓遭到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及随行人员很快赶到事故现场,对抢险救灾和事故调查做了重要指示。

随后由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事故调查专家组,从8月8日开始展开了事故调查工作。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 事故发生发展过程及原因分析(1)事故模型描述经过事故现场勘察、查取有关资料及认真讨论分析,确认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的深圳红岗路清六平仓“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是先起火后爆炸,进一步蔓延扩大成灾:1993年8月5日,大约13时10分,清六平仓4号仓内冒烟、起火,引燃仓内堆放的可燃物并于13时26分发生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了2、3、4号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化学危险品暴露于火焰之前。

这些危险品处于持续被加热状态lh左右,于14时27分,5、6、7号连体仓发生第二次爆炸。

爆炸冲击波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爆炸后的带火飞散物(如黄磷、燃烧的三合板和其他可燃物)使火灾迅速蔓延扩大,引燃了距爆炸中心250m处木材堆场的3000m2木质地板块、300m处6个四层楼干货仓、400~500m 处3个山头上的树木。

爆炸事故课程设计

爆炸事故课程设计

爆炸事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爆炸事故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爆炸物的性质与特点;2. 学生能了解爆炸事故发生的原理,掌握爆炸事故的预防及初步应对措施;3. 学生能掌握与爆炸事故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爆炸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爆炸事故进行初步的应急处理,降低事故损失;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爆炸事故案例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爆炸事故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珍爱生命;2. 学生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共安全事务;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课程,以爆炸事故为主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爆炸事故基本概念:爆炸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了解常见爆炸物的性质及危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 爆炸事故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爆炸波的传播,爆炸事故的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与爆炸》3. 爆炸事故预防与应对:安全知识普及,爆炸物储存与运输安全规范,事故现场初步应对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化学安全事故及预防》4. 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爆炸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教材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化学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爆炸事故基本概念,常见爆炸物的性质及危害;第二课时:爆炸事故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与爆炸波传播;第三课时:爆炸事故预防与应对,安全知识普及及事故现场初步应对措施;第四课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自主思考】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吗?提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达最大值,且保持不变。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促进有利反应⎩⎪⎨⎪⎧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加快反应速率控制有害反应⎩⎪⎨⎪⎧ 减慢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2.燃料燃烧的条件(1)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

(2)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自主思考】2.结合燃料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措施有哪些?提示 (1)隔绝空气 (2)降低火焰的温度[效 果 自 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 (1)√ (2)√ (3)√ (4)×2.(1)炭在火炉中燃烧得很旺时,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炉子内的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来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氯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角度,结合实验探究,认识氯气的强氧化性,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了解次氯酸的弱酸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结合其漂白性,认识氯气、次氯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1.认识氯气(1)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 、MgCl 2、CaCl 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即以化合态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溶解性密度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25 ℃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比空气大思考1 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可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氯气哪些性质?这启示我们在遇到氯气泄漏时应该怎样做?提示 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可沉于洞底,另一方面是氯气有毒。

遇到氯气泄漏,要去上风向的高处躲避。

2.氯气与单质的反应(1)原子结构: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因此,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强氧化性。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 与钠反应 2Na +Cl 2=====△2NaCl 产生大量白色烟 与铁反应 2Fe +3Cl 2=====△2FeCl 3 产生大量棕褐色烟 与铜反应Cu +Cl 2=====△CuCl 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特别提醒 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体现了氯气较强的氧化性。

(3)与非金属单质H 2的反应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②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

思考2 Cu 、Fe 、H 2在Cl 2中燃烧,体现了Cl 2的什么性质?你对燃烧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初中化学爆炸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爆炸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爆炸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化学反应爆炸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并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
热量的释放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的爆炸是指在受热或受激发的条件下,化学物质迅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爆炸现象。

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氢氧化钠和铝粉的化学反应,观察其产生的爆
炸现象。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氢氧化钠
2. 铝粉
3. 锥形烧杯
4. 镊子
5. 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和铝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

2. 将混合好的氢氧化钠和铝粉倒入锥形烧杯中。

3. 使用镊子将火柴点燃,然后将点燃的火柴放入烧杯中。

4. 观察实验现象:混合物迅速燃烧产生白色火焰和爆炸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惊吓到他人。

2. 严禁将火柴直接点燃混合物,以免发生危险。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避免氢氧化钠和铝粉残留。

实验结果分析:
1. 氢氧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在点燃后燃烧产生了白色火焰和爆炸声。

2. 混合物的爆炸现象是由于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迅速释放,产生了巨大的气体体积和热量。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改变氢氧化钠和铝粉的比例,观察不同比例下的爆炸现象。

2. 可以尝试将其他金属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不同金属对氢氧化钠的反应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以及爆炸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二章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4讲无机非金属材料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二章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4讲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4讲无机非金属材料【课标要求】1.能列举、描述、辨识碳和硅两种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主要化学性质。

2.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类,并合理使用。

3.能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C、Si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根据碳、硅的结构,预测在一定条件下碳、硅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碳、硅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光导纤维、硅电池、半导体材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考点考题考点一:硅无机非金属材料2021浙江6月选考第9题2021广东选择考第1题2021广东选择考第4题2021山东等级考第17题2021浙江1月选考第21题2021全国乙卷第26题2020山东等级考第4题2020浙江7月选考第9题2020浙江7月选考第24题2020浙江1月选考第8题2020山东等级考第9题2019全国Ⅰ卷第1、26题2019全国Ⅲ卷第1题2018全国Ⅲ卷第28题考点二:碳及其氧化物2021山东等级考第2题2020全国Ⅱ卷第9题2020全国Ⅲ卷第28题2019全国Ⅰ卷第28题2019全国Ⅱ卷第26题2018全国Ⅰ卷第13题2018全国Ⅱ卷第27题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在本讲有以下规律:1.从考查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碳及其氧化物的结构、性质。

(2)以传统文化、先进科学技术为素材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质、应用等。

(3)与环境相结合考查碳循环。

(4)以水煤气变换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等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5)原料中涉及硅元素的工艺流程中,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从命题思路上看,侧重从晶体结构、物质类型、化合价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认知碳、硅两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载体考查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通过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的考查,树立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A.熵增大
B.熵减小
C.不变
D.熵变很小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解析 (1)NH4NO3的爆炸反应是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 的化学反应:(2+4+1)-0>0,因此该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2)水煤气转化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 化:(1+1)-(1+1)=0,估计该过程的熵变很小。(3)生成臭氧 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2-3<0,因此该过程是熵减小 的过程。
答案 (1) A (2) D (3)B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常见熵增过程或反应 (1)常见的熵增过程: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水的汽化 过程等。 (2)常见的熵增加的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 增大的反应。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角度二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钌的配合物作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光催化分解 CO2 , 发 生 反 应 : 2CO2(g)===2CO(g) + O2(g) , 该 反 应 的 ΔH________(填“>”、“<”或“=”)0,ΔS________(填“>”、 “<”或“=”)0,在低温下,该反应_______(填“能”或“不 能”)自发进行。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2)熵增原理
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 ____增__大____,即熵变(符号ΔS)____大__于____零。
(3)熵判据 体 系 有 自 发 地 向 混 乱 度 ____增__加____( 即 _____熵__增___) 的 方 向 转变的倾向,因此可用_____熵__变___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初中化学煤油爆炸教案

初中化学煤油爆炸教案

初中化学煤油爆炸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煤油的性质及其爆炸原理,学会安全使用和储存煤油。

教学重点:煤油的易燃性及其爆炸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避免煤油的爆炸。

教学准备:煤油、火柴、容器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煤油爆炸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简要介绍煤油的性质和用途,重点讲解煤油的易燃性及其爆炸原理。

让学生了解
什么是易燃性,为什么煤油容易爆炸。

3. 实验:在实验室进行一次煤油爆炸实验,演示煤油受热后产生气体蒸汽,形成可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过程。

4.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导致煤油爆炸的可能原因,总结如何避免煤油爆炸。

5.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练习,检测学生对煤油爆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注意煤油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煤油爆炸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选择调查更多关于煤油的知识,或者了解其他易燃物质的爆炸原理和
安全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
行分析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5、计算某乳化炸药的氧平衡。
该炸药配方为(质量百分数)水11%,硝酸铵 66%,硝酸钠12%,尿素11%。
2.2 爆炸反应方程式
2.2.1 确定爆炸反应方程式的实际意义
a.炸药爆炸性能参数:Qv、T、Vo、P、D计算的主要依据。
b.地下爆破作业的爆炸产物毒性确定的主要依据-有毒气体。 c.可燃气尘的环境中炸药爆炸防止二次火焰的依据-沼气安全
(2)对于混合炸药其氧平衡计算:
OB=
i
OBii
式中:OBi—表示混合炸药第i组份的OB
wi —表示混合炸药第i组份的质量百分数
(3)对于含有金属元素或卤素元素的 炸药其氧平衡计算:
+1价:K→K2O,Na→Na2O 金属元素 +2价:Mg→MgO,Ca→CaO
+3价:Al→Al2O3
卤素元素:F、Cl等按0.5个O计算
2.爆炸化学
2.爆炸化学
2.1 预备知识 化学反应热效应,氧平衡,氧系数 2.2 爆炸反应方程式 理论确定方法,经验确定方法 2.3 炸药的爆热 理论计算(盖斯定律),经验计算,爆热的影响 因素 2.4 炸药的爆温 爆温的计算及爆温的影响因素 2.5 炸药的爆容
2.1 预备知识
2.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时,一般都伴有热量变化。若使反应
QV与QP有什么关系呢? 各种热效应与反应进行的温度有何关系?
2.1.2 炸药的氧平衡(物质的氧平衡)
组成炸药的元素主要为: C、H、O、N,有时还有F、Cl、S、Si、Mg、Al 这些元素按作用分为三类: a.可燃剂:C、H、Si、S、B、Mg、Al等,反应产
物为:CO2、H2O、SiO2等。 b.氧化剂:O、F、Cl等,反应产物为氧化物、HF
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的起始温度,这时反应体系放 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通常用 符号Q表示,且规定放出热量为负值,吸收热量为 正值,单位:kJ·mol-1或kJ·kg-1。 等容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是等容的,体积不变化
,用Qv表示。 等压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是等压的,压力不变化
,用QP表示。
性。 d.研制炸药、选用炸药以达到最佳使用性能的依据。
爆炸反应产物组成的影响因素: a.炸药的种类与化学组成。
b.炸药爆炸反应条件,如装药条件、引爆条件和密度等,T、
P 影响小。 c.混合炸药的混合均匀性。
确定爆炸产物组成的复杂性:
a.实验确定:根据爆炸产物测定结果得出(困难,高温,高压) 化学非平衡,光谱侦测。
氧平衡的计算
(1)对通式为CaHbOcNd 炸药(单体炸药),其 氧平衡计算:
OB= c2a0.5b16
Mr
式中 M r —炸药的相对分子量, M =r 12a+b+16c+14d 16 —氧的相对分子量
讨论:
(a)若OB>0,即 c>2a+0.5b, 氧富余—正氧平衡炸药 (b)若OB=0,即c=2a+0.5b, 氧恰好 —零氧平衡炸药 (c)若OB<0,即c<2a+0.5b, 氧不足—负氧平衡炸药
例6 计算梯恩梯(C7H5O6N3)的氧系数。 A TNT=6/(2×7+0.5×5)×100%=36.36%
思考题:请计算C、CO、CO2、S的氧平衡和氧系数?
作业:
1、物理爆炸与化学爆炸有何区别和联系? 2、分析燃烧与爆轰之间的区别。 3、分别计算RDX、AN以及铝粉的氧平衡。 4、请计算C、CO、CO2、S的氧平衡和氧系
提问:
对于一般形式CaHbOcNdFxClyKeMgfAlg炸药的 氧平衡计算式是什么?
[c+0.5(x+y)]-[(2a+0.5b)+(0.5e+f+1.5g)]计算木粉(C50H72O33)的氧平衡。
例2 计算高氯酸铵(NH4ClO4)的氧平衡。
例3 计算2#岩石铵梯炸药的氧平衡。 (已知组成比AN:TNT:木粉=85%:11%:4%, OBAN=+0.
• 可见,氧系数衡量了炸药中氧含量与可燃元素的 相对关系。
• 炸药的氧平衡、氧系数概念可扩展到一般物质, 如:Al、CH4等。氧系数的值最小为零(Al,S,C的氧 系数均为零,但是其氧平衡为不同的值),而氧平 衡的值可为负值,如Al、S、C的氧系数均为零而 其氧平衡为不同值。
氧系数的计算举例:
例5 计算硝化甘油(C3H5O9N3)的氧系数。 ANG=9/(2×3+0.5×5)×100%=105.9%
20g.g-1, OBTNT=-0.74g.g-1,OB木粉=-1.37 g.g-1 )
2.1.3 炸药的氧系数
氧系数A定义:与OB的概念类似,表示炸药分子被
氧饱和的程度。 对CaHbOcNd 炸药,氧系数为:
A2ac0.5b10% 0
结论
• (1)若 A>1,为正氧的;(2)若A=1,为零氧的;(3)若A< 1,为负氧的。
2.3炸药的爆热 爆热的一般概念
2.3 炸药爆热(Explosive Heat)
2.3.1 爆热的一般概念
定义:一定量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炸药爆热,
常用的经验方法:
• 吕-查德里(Le—Chatelier)方法 • 布伦克里一威尔逊(Brinkley—Wilson)
方法 他们从爆炸产物的体积、放出的能
量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确定爆炸反应方 程式的不同经验方法。
步骤:
① 卤化物→金属卤化物,卤化氢。 ② 金属元素→金属氧化物。 ③ 按规律法处理C、H、O、N元素
、HCl等。 c.载氧体:N,一般N作惰性物质处理,反应产物
为N2。
氧平衡定义﹙Oxygen Balance﹚
指炸药中所含的氧用以完全氧化其所含的可 燃元素后,所多余或不足的氧量。 注:氧平衡用每克炸药中剩余或不足氧量的
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即用g.g-1或%来 表示,反映了炸药中氧化元素与可燃元 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b.理组论成确的定确:定化交学织非在平一衡起,,爆是炸个参动数态如过P程、,T、组Q成v的随确时定间与变
化。可根据化学平衡及热力学平衡理论进行简化理论计 算。(近似计算) c.经验确定:
2.2.3 爆炸反应方程式的经验确定法
炸药爆炸反应方程式的精确计算繁琐, 而且计算结果未必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在工程上为了便于对炸药的爆热、爆温 和爆容进行估算,一般根据经验方法确定爆 炸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