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王勃《落花落》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王勃《落花落》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王勃《落花落》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落花落》是由王勃所创作的,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有种春伤的情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落花落》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落花落》唐朝:王勃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落花落》古诗简介《落花落》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古体诗,王勃22岁时,因为“擅杀官奴”,被判死罪。

后逢大赦,王勃免了死罪,于是诗人猛然明白了光阴,明白了落花,便有了这首落花之作。

全诗以对春天落花的描述,衬托出一种伤春的情怀。

人还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年华已逐渐老去,回首还似在梦中。

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向往之情。

《落花落》翻译/译文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落花落》注释(1)跗(fū ):花萼。

南朝齐·沈约《郊居赋》“衔素蕊于青跗。

”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

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2)萼(è):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作品原文:落花高阁客竟去⑴,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⑵,迢递送斜晖⑶。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⑷。

芳心向春尽⑸,所得是沾衣⑹。

词句注释: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⑶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⑷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⑸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⑹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白话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创作背景: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作品鉴赏: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

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西郊落花歌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西郊落花歌

古诗文系列:西郊落花歌
赏析:
琴高,是一个有道仙人,修炼得道, 骑着巨大的红鳞鲤鱼飞上天空。玉皇宫, 即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宫殿,诗中喻指海棠 树。三十六界,即道教所说的三十六层天, 诗中喻指山野各处。蛾眉,指女人。
诗人把神话故事用作比喻融进诗句里, 更深一层增加了落花景象的神异色彩和神 秘感。在诗人笔下,那纷纷扬扬的落花, 随风飘零,一会儿象东飘西泊的奇龙怪凤; 一会儿象仙人琴高骑着红鳞鲤鱼飞上天空。
古诗文系列:西郊落花歌
赏析:
正因如此,这一阕“奇思古艳”(谭嗣同) 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异彩, 震撼人心。艺术上的成功使得这首诗成了 艺苑奇珍。
全诗共分为三大部分,诗的开头八句 是第一部分,主要写诗人春日郊游,观赏 落花,并且深深被那奇丽壮美的景象吸引、 陶醉的情景。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 诗”。
西郊落花歌 清代·龚自珍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西郊落花歌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西郊落花歌
作者简介:
龚自珍(ɡōnɡ zì zhēn)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
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 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 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 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 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古诗文系列:西郊落花歌
赏析:
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 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 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 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 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
而正是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 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性意识的觉醒, 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 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 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 所在,以期能为国家贡献自已的国量。

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唐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也许,这斑斑石头,曾被千年前的某位诗人依 靠过,他望着指尖流淌的阳光,在心底吟诵着快 乐的诗篇。也许,这青青石阶,曾被某个落榜的 考生踏过,一抹阳光驱散了他的哀怨与乡愁。也 许,白乐天曾在此寻山中桂子、梵音禅意。也许, 林和靖曾在此棹舟放鹤,孤山赏梅。也许,苏东 坡曾在此流连歌舞青春一醉,对西湖月怀旧时师 友,挥如椽笔吐胸中块垒。也许,辛稼轩曾在此 斗酒彘肩豪饮鲸吞,临峥嵘石想壮心纵横,发胸 中愤悲英雄失路……我想,千年之前,也都应该 有这一寸光明,温暖着他们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运如椽之笔,写绣辞绮句
同学们,请你从“任 选一个,模仿课文中对“落花”的描写,写 出一段流光溢彩的文字。
忽而风中传来一阵沉重而稳健的脚步声 夹杂着呼号声,愈来愈近。凝神谛听,那声 音仿佛一群来自蛮荒远古的铁臂巨人疾奔而 至,震天撼地。又似非洲荒原上万千奔腾踢 踏的野象昂首怒号,动人心魂。更如黄沙百 战金甲铿锵旌旗飘展中鼓声阵阵杀气纵横, 摄人心魄。 循声而望,却是一群穿着灰色粗布衣和 黑色长裤的人正搬着沉重的沙袋喊着口号大 踏步走来。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一诗,运意跌宕 超脱,健笔翻飞,战甲仙娥趋走奔驰,龙凤 释家炫人眼目,神奇瑰丽,宏阔雄壮。读之 有登天门长啸,万里清风尽至之感。于豪俊 中亦有沉著之情致,实歌行中之尤绝者。

乐府诗《西郊落花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乐府诗《西郊落花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乐府诗《西郊落花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清]龚自珍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

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

三月二十六日,大风;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应城、汪孝廉谭、朱上舍祖毂、家弟自谷出城饮而有此作。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这是一首仿乐府歌行体的写景抒情诗,作于道光七年(1827)四月末。

古人写落花,多表达伤春、惜春的感情,或抒发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即是这种情调的反映。

而《西郊落花歌》却一反前人,以高吭激昂的基调,歌残春之余韵,写落花之壮观,处处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

龚自珍二十七岁中举,此后踌躇满志,怀着一股变革现实的雄心再登科场,企图通过高占巍科的仕途来实现其满腔抱负,然而在后来的一连五次会试中,连连失败。

在逆境中,寄情自然风光,托物言志,抒发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他这一时期诗作的一个主要特点。

西郊落花之地,在北京丰宜门(今右安门与丰台之间)外三官庙一带。

据张祥河《关陇舆中偶记》记载: “海棠最盛,花时为士大夫宴集之所。

”而诗人赏花却没有选择在海棠最盛的时节,其原因作者在诗前小序中写道:“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

”因此待到“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这正是龚氏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的傲岸风骨。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写他在落花时节赏花不被人理解,受别人嗤笑来突出西郊落花为天下奇观。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西郊落花歌清代龚自珍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①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②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③,最喜维摩卷④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注释:①定庵先生:作者自称。

②琴高:传说中的得道仙人,骑着红鳞鲤鱼飞上天空。

③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的总称。

④维摩卷:《维摩诘所说经》,经中有天女散花的故事。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落笔不凡,作者盛赞西郊落花景象是天下奇观,慨叹古人只会写些伤春之词。

B.“出城失色神皆痴”一句勾画了诗人和朋友们看到满地落花后那种失望和惋惜的神态。

C.“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两句联想天女散花的故事,引起诗人对奇异仙境的心驰神往。

D.“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两句强烈抒发了诗人对落花奇景的热望与赞美之情。

13.诗人描写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这几句用同一手法,笔墨极为精彩。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南秦雪》)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东城杨柳西城草,月会花期如意少。

(晏几道《木兰花》)14.谭嗣同评论本诗“奇思古艳”,请结合诗句从构思、手法、情感三个方面,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6分)答案:12. (3分)B(对“失色神皆痴”理解有误)13. (3分)D14.(6分)参考答案:①构思:诗人一反传统文人对落花的哀叹伤感,以奇笔来写奇观,笔下的残春景象无零落凄清之感,通过对落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 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的诗词主张“更法” 、“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

龚自珍代表作品:《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第二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湘月》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 ,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秋心三首》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共计三首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第二首: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第三首: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落花古诗内容和诗意解说

落花古诗内容和诗意解说

落花古诗内容和诗意解说(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落花古诗内容和诗意解说在浩渺的唐诗宋词作品中,有很多感怀生命的作品。

己亥杂诗的翻译意思 已亥杂诗古诗翻译简短

己亥杂诗的翻译意思 已亥杂诗古诗翻译简短

己亥杂诗的翻译意思已亥杂诗古诗翻译简短
已亥①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③。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②“吟鞭”句:作者要离开北京回南方。

吟鞭:诗人的马鞭。

③“落红”二句:花朵虽然委落尘埃,但仍会化作春泥,培育百花成长。

落红:落花,诗人自喻。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无限的感慨中透露着豪放洒脱的气质。

“浩荡离愁”是因为这其中饱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离别京城和战友的忧伤,也有挣脱桎梏的喜悦。

后两句借落花表
明自己的报国之志,作者虽离开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惦记百姓疾苦。

这首小诗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

体现了诗人报效国家的一腔热情。

作者小传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龚自珍的诗作抒情与议论相统一、想象奇特,形式与风格不拘于一格,语言清新多样,代表佳作有《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

中国近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简答题: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起止时间如何?答:中国近代文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为第一个时期(1840——1870);发展期: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为第二个时期(1870——1894);繁荣期: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第三个时期(1894——1911);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第四个时期(1911——1919)。

2、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中国近代文学的分期依据)?答:①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②文学(考察文学思潮和不同文体的变迁)③历史进行文化的全面考察3、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②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国内题材,有海外题材;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

③文学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增加了不少新体裁(新派诗、新文体)4、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是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在思想内容上,在表现手法上,在文学体裁上,在语言运用上都是如此。

②是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5、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旧文学流派同时并存,试就“新”与“旧”的关系谈谈看法。

答:①这是历史过渡时期的必然现象②新是从旧中孕育出来,并且推翻旧文学的③没有旧文学作为新文学的革命基础和对象,那么新文学将失去目标和方向6、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①政治斗争的需要②西方文化的冲击③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④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⑤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8、湘乡派的文学主张如何?/曾国潘的文学主张?答: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

②明确的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强调“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合一。

③在文学创作上,强调从理出情。

古代诗歌赏析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西郊落花歌清代龚自珍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①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②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③,最喜维摩卷④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注释:①定庵先生:作者自称。

②琴高:传说中的得道仙人,骑着红鳞鲤鱼飞上天空。

③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的总称。

④维摩卷:《维摩诘所说经》,经中有天女散花的故事。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落笔不凡,作者盛赞西郊落花景象是天下奇观,慨叹古人只会写些伤春之词。

B.“出城失色神皆痴”一句勾画了诗人和朋友们看到满地落花后那种失望和惋惜的神态。

C.“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两句联想天女散花的故事,引起诗人对奇异仙境的心驰神往。

D.“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两句强烈抒发了诗人对落花奇景的热望与赞美之情。

13.诗人描写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这几句用同一手法,笔墨极为精彩。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南秦雪》)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东城杨柳西城草,月会花期如意少。

(晏几道《木兰花》)14.谭嗣同评论本诗“奇思古艳”,请结合诗句从构思、手法、情感三个方面,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是一首现代汉语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开花谢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下面是《落花》的原文和一篇的赏析。

原文:春风十里不如你,独自一人赏花开。

花开花谢终难免,生命短暂如白驹。

翻译:The ten-mile spring breeze is not as enchanting as you,Alone, I admire the blossoming flowers.Flowers bloom and wither, inevitably,Life is as short as a fleeting white horse.赏析:《落花》是一首以花朵为主题的现代汉语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花朵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这首诗简短明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展示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深切思念,以花朵为媒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比喻春风十里不及某个人,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爱情和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其次,诗人通过“独自一人赏花开”表现了寂寞和孤独的意境。

孤独的景象与独自赏花的情节相互呼应,增强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赏花过程中唯有自己的陪伴,揭示了寂寞中的独特体验,突出了生命中的孤寂和无奈。

接着,诗句“花开花谢终难免,生命短暂如白驹”通过花朵的生命过程,折射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花朵绽放后难免会凋谢,生命经历了一个繁华绚丽的过程后就会走向终结。

与白驹一样短暂的生命,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似之处。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朵的生命和自然现象,表达了人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短暂感叹。

诗人通过暗喻和比喻的手法,将人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诗句更加深情动人。

整篇诗篇简短精练,语言朴素又不失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落花》通过花朵的绽放与凋谢,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

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

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西郊落花歌》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龚自珍。

其古诗全文如下: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OrG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唐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前言】《西郊落花歌》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该诗主要描写落花时的奇景,并运用了大量比喻,全诗想象丰富、譬喻奇警,并以独特的立意和独到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充满感情色彩。

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诗人用灵魂来表现的一阕“落花”的赞歌。

全诗描写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笔力遒劲。

作者运笔有如鬼斧神工,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璀璨的画面,绚丽而斑斓的色彩。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艺术手法,透过落花随风而逝、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壮美景观,从而展示了诗人在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闷而又不甘沉沦、不愿退伏的心路历程。

他一反传统对落花的倾注深情、极致赞美,正是诗人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的个性意识的流露。

而这一切,又被艺术地、诗化地表现出来,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倔强精神。

全诗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寓意把瑰丽的生命力量与崇高的理想相互结合起来,极写生命陨落的辉煌、生命力迸发的尽致。

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

而正是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所在,以期能为国家贡献自已的国量。

关于花落的诗句

关于花落的诗句

关于花落的诗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春且住,见春到,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

花飞万点愁如海。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曹雪芹《》中《葬花吟》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

文廷式《水龙吟》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陈宝琛《西郊落花歌》)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若飞絮。

虽然没直接写花落,但意境更胜一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看了关于花落的诗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优美诗句:
关于花名的诗句赞美莲花的诗句关于高洁的诗句。

杜甫《西郊》诗词鉴赏

杜甫《西郊》诗词鉴赏

杜甫《西郊》诗词鉴赏年代:唐作者: 杜甫《西郊》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作品赏析【鹤注】题曰西郊,从西《易》:“自我西郊。

”时郊赴草堂也。

此当是上元元年冬作。

出碧鸡坊①,西郊向草堂②。

市桥官柳细③,江路野梅香④。

傍架齐书帙⑤,看题检药囊⑥。

无人觉来往⑦,疏懒意何长⑧。

(上四,西郊途次之景。

下四,草堂幽寂之况。

此诗大段,两截分界,然逐层叙述,却是逐句顺下,八句一气。

齐,谓整书使齐。

题,谓药上标题。

《杜臆》:此喜地僻,得以遂其疏懒也。

)①《梁益记》: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

《舆地纪胜》:汉宣帝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遣谏议大夫王褒持节蘸祭而致之。

其文曰:“持节使者王褒,敬移南崖金精神马,缥缈碧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

”今北门石马巷中有金马祠。

碧鸡坊,在城之西南。

②《成都记》:草堂在府西七里。

③《华阳国志》:成都西南石牛门外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

李膺《益州记》:冲星桥,市桥也,在今成都县西南四里。

汉旧州市在桥南,因以为名。

延岑渡市桥挑战,即此。

《陶侃传》:都尉夏施,盗官柳种之己门。

④隋王由礼诗:“早梅香野径。

”⑤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屡睹遗文。

”帙,书衣也。

⑥《世说》:谢安看题,便各使国坐遍。

《史记·刺客传》:“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

”⑦赵次公曰:荆公定为“无人觉来往”,甚善。

徐悱妻诗:“惟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

”梁简文帝诗:“会是无人觉,何用早梅妆。

”⑧嵇康《绝交书》:“性复疏懒。

”王安石曰: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瞑色赴春愁”,下得赴字大好。

若下见字、起字,即是小儿言语。

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工夫。

无人觉,谓不见人迹来往。

黄注泥上出郊向堂,谓人不知己之来往,其说太曲。

-----------仇兆鳌《杜诗详注》-----------。

西郊古诗杜甫原文翻译

西郊古诗杜甫原文翻译

西郊古诗杜甫原文翻译西郊古诗杜甫原文翻译《西郊》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西郊古诗杜甫原文翻译,我们来看看。

西郊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翻译:闹市之中,有一座桥,高高耸起,两岸垂柳依依。

沿着江边小路漫游,一路梅香扑鼻而来。

“市桥”是视觉之美,“梅香”是嗅觉之美。

“官柳”并非官家所栽之柳,而是公众观赏之柳。

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基本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己亥杂诗其125首翻译

己亥杂诗其125首翻译

己亥杂诗其125首翻译《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解说:(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东指:东方故里。

(4)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5)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6)花:比喻国家。

即:到。

品鉴鉴赏:壹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贰“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草花的诗句古诗

草花的诗句古诗

草花的诗句古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草花的诗句古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草花雨雪风的诗句古诗草离离原上草,1岁1枯荣。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108员外2首》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花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唐)白居易《牡丹芳》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510支》粉蝶轻薄休沾蕊,1枕黄花夜夜香。

——(宋)唐琬《菊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拘束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望湖楼醉书》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2使安西》雪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谢灵运《岁暮》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2首》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不知绿叶谁裁出, 2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降落3秋叶,能开2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李峤《风》。

2.草花雨雪风的诗句古诗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绕过孤山寺以北闲逛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是我国现代有名作家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于202X年问世。

该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中落花的景象,借花落人愁的主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下面是《落花》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何日归家何日归,山花落尽水萍飞。

深深浅浅应悠悠,情意绵绵似丝染。

只愿天下长安远,梦回人事两茫茫。

今夜月明何处在,落花人独立江楼上。

翻译赏析:何日归家何日归,When will I return home? When will I return?山花落尽水萍飞。

The mountain flowers have fallen and the water plants have flown.深深浅浅应悠悠,Deep or shallow, this feeling is long and lingering,情意绵绵似丝染。

Emotions are like dyed silk, continuous and profound.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愿天下长安远,I only wish that the peace of the world be distant,梦回人事两茫茫。

As my dream returns, people and affairs seem distant.今夜月明何处在,Where is the bright moon tonight?落花人独立江楼上。

Falling petals, and I stand alone on the tower by the river.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使用的“归家”这一动词,表达了诗人返乡的渴望。

然而,问句的重复却示意着归家并非易事。

这种焦灼的心情扩展到了“山花落尽水萍飞”这一意象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事物的更迭。

接着,诗中消灭了“深深浅浅应悠悠,情意绵绵似丝染”的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西郊落花歌翻译赏析
《西郊落花歌》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龚自珍。

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OrG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唐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前言】
《西郊落花歌》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该诗主要描写落花时的奇景,并运用了大量比喻,全诗想象丰富、譬喻奇警,并以独特的立意和独到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充满感情色彩。

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诗人用灵魂来表现的一阕“落花”的赞歌。

全诗描写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笔力遒劲。

作者运笔有如鬼斧神工,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璀璨的画面,绚丽而斑斓的色彩。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艺术手法,透过落花随风而逝、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壮美景观,从而展示了诗人在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闷而又不甘沉沦、不愿退伏的心路历程。

他一反传统对落花的倾注深情、极致赞美,正是诗人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的个性意识的流露。

而这一切,又被艺术地、诗化地表现出来,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倔强精神。

全诗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寓意把瑰丽的生命力量与崇高的理想相互结合起来,极写生命陨落的辉煌、生命力迸发的尽致。

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

而正是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
性意识的觉醒,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所在,以期能为国家贡献自已的国量。

正因如此,这一阕“奇思古艳”(谭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异彩,震撼人心。

艺术上的成功使得这首诗成了艺苑奇珍。

全诗共分为三大部分,诗的开头八句是第一部分,主要写诗人春日郊游,观赏落花,并且深深被那奇丽壮美的景象吸引、陶醉的情景。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诗的开头这两旬就显得落笔不凡,作者盛赞北京西郊的落花景象是天下奇观,慨叹古人只写些伤春之词,却没有一首赞美的诗篇。

接着,诗人以调侃的笔调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情趣。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定庵先生”是作者自称。

花落了,来赏花的车马也就没有了,可诗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买了酒,找来三四个朋友来欣赏落花。

一般人只知道欣赏盛开的繁花,谁能想到那落花景象是何等绮丽,何等壮观!“出城失色神皆痴”一句,既生动地勾画了诗人和朋友们看到落花景象后那种如醉如痴的惊异神态,又为后面具体描绘落花景象作了铺垫。

诗的中间十句是第二部分。

这部分是全诗的核心,笔墨最为精彩。

诗人用一连串出人意想的比喻描写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钱塘潮为杭州奇观,宋朝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潮水暴涨的时候,“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昆阳战,指的是公元23年刘秀在昆阳以三千精锐一举击败王莽四十万大军的战役。

诗人把落花的情景比作奔腾汹涌的钱塘江潮,又比作大破敌军的昆阳之战,气势是多么磅礴,形象是多么生动!落瓣缤纷、淡粉轻红,诗人又把它比作八万四千个天女洗完了脸,一齐倾倒下来的胭脂水,构想异常奇特,色彩非常鲜明!这样的诗句,让人好象看到那风吹落花,花逐清风,往来倏忽,上下翻飞的情景。

把落花景象比作钱塘江潮,比作激战;进而又比作天女倾倒下来的胭脂水、漂泊的奇龙怪凤、仙人乘坐的鲤鱼。

最后“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一句,将特定环境中的景物与漫长时间中的感受相比,十分新奇。

诗人正是以这一系列独造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来强烈地感染读者。

比喻不仅新颖奇特,而且一个接着一个,一连串的比喻,不仅写出了落花景象的艳丽色彩和磅礴气势,而且也把那种稍纵即逝、流转变幻的奇妙之美极为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琴高,是一个有道仙人,修炼得道,骑着巨大的红鳞鲤鱼飞上天空。

玉皇宫,即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宫殿,诗中喻指海棠树。

三十六界,即道教所说的三十六层天,诗中喻指山野各处。

蛾眉,指女人。

诗人把神话故事用作比喻融进诗句里,更深一层增加了落花景象的神异色彩和神秘感。

在诗人笔下,那纷纷扬扬的落花,随风飘零,一会儿象东飘西泊的奇龙怪凤;一会儿象仙人琴高骑着红鳞鲤鱼飞上天空。

看那树,花已落尽,就象玉皇宫殿水洗一空;看地,地上没有一点青色,到处覆盖着落花,满眼都是红色。

诗人的想象力不断升腾,绝妙的把落花景象比作自己平生所遭遇的忧患,模糊、隐约、离奇、怪诞,层出不穷。

这一部分在写法上也独具匠心,连续十句都是别具特色的比喻,比喻的手法非常灵活,前四句是用明喻,中间四旬用借喻,后面两句又用明喻,句式和韵律上也有相应的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诗的最后八句,是第三部分。

在这部分中,诗人熔铸佛经故事和
佛典词句来抒写他的激情:“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暝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三藏,是佛教典籍经藏、律藏、论藏的总称。

维摩卷,指《维摩诘所说经》,天女散花的故事就出自这本佛经。

清词:清丽的词句。

这里的“净土”、“西方净国,”是指佛国。

绮语,佛家的说法,在佛家看来,绮丽的言辞是一种罪恶。

“雨”字用作动词,花落如雨下。

在这部分诗中,诗人感情的溪水在曲折流淌,从眼前的落花景象联想到《维摩诘经》里天女散花的故事;这故事又引起他对佛国仙境的落花奇景“瞑目观赏”,心驰神往;最后,他又从佛国想到人间,澎湃的激情变为意味深长的感叹。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既表达了诗人对佛国落花奇景的留恋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间落花景象的追求和渴望。

这不是一般的即景之作。

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思想,让人轻易的从中体会到浪漫主义歌唱所包含的现实内容。

这首诗第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诗人不仅把红消香断的残春景象写
得生意盎然,丝毫没有零落凄清之感,而且并不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咏唱上,而是通过对落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这样,不仅使一系列的景物描绘焕发出奇光异彩,而且整个诗篇也显得更加内蕴深厚,耐人寻味。

反过来说,如果全诗的主旨只是为了赞美落花,那么即使写得再美,也会显得单薄浅露,给读者的感染势必淡漠得多。

此诗另外一个显著特色是譬喻奇警、想象异常丰富。

诗中运用的
比喻、写景状物,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但是这首诗的比喻却用得格外新颖奇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