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得任务与特点;懂得系统开发得原则、系统开发得方式、开发得策略、开发得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得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得基本思想、开发过程与各自得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与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开发得任务:系统开发得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得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得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得方法,按照系统发展得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得信息系统。

其中核心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得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得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就是无形得。

3、系统开发得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得原则、逐步规范发展得原则。

4、系统开发得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得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得思想与工程化得方法,遵照用户至上得原则,从系统得角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得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就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系统维护与评价。

按照规定得步骤与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得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与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得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得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与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得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瞧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原型法:就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得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得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得意见与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原型法得类型:丢弃式原型法、演化式原型法、递增式原型法。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答案(1)_OK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答案(1)_OK

运行原型系统
提出意见 否


增加新功能否
否 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
修改
18
原型法优缺点: 优点:能够运用先进开发工具快速构造原型,缩短开发周期,
容易开发出用户满意的系统。适合小系统、DSS等。 缺点:开发前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可能出现原型的报废,造
成浪费;对软件工具要求较高;易造成文档的缺乏。 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
三、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 Method,OOM) 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它为MIS的开发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该方法将MIS看作是由一起工作来完成某项任务的相互作用 的对象的集合。 有关概念 对象: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实体的抽象。每个实体即称之
为对象。软件中的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 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
2、“自上而下” (“自顶向下”,TOP-DOWN)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整体上协部分,从而构建

统整体。
8
即:从MIS总体出发,从整体上确定MIS的功能、模块构 成以及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个子系统, 进而构建MIS总体。
3、两种策略之比较: “自上而下”策略:
7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如何开发MIS?涉及MIS开发策略。 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1、“自下而上” (“自底向上”,DOWN-TOP)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然 后逐步集成为整个系统。
即:从各个子系统(模块)开始,开发一个个子系统, 然后将它们组合成MIS总体。
CASE的目的:使开发支持工具与开发方法学统一和结合起来; 通过实现分析、设计与程序开发、维护的自动化,提高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最终实现系统 开发自动化。 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组合使用,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全过程开发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五种常见开发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把系统的建立瞧作就是一种生命物种的成长过程。

由6个开发阶段组成:系统定义->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写代码-> 安装调试-> 系统维护优点:这种开发方法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

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与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且简单明了,结构清晰。

同时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

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

文档资料就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

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

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

文档资料也就是系统维护的依据,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文档资料,使得开发人员与用户易于使用维护。

不足:这种开发方法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两种策略优缺点的对比
策略
优点
缺点
备注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根据业务状况进 行具体功能设计, 可以避免系统的 混乱,能保证最 终的系统可以运 行(虽然系统性 能不一定良好)。
整体性和逻辑性 强。
缺乏整体性。
风险大,故适应 小公司。
一般发生在“初 装”和“蔓延” 阶段。
4.2 MIS的开发策略
3、综合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的规划、分析、设计 和自下而上的实施
系统分析
系统分 析报告
验收
系统实施
系统
转换
编程
调试
系统设计
审查
详细 设计
审查
总体 设计
4.3.1 生命周期法
各阶段的内容:
1.规划阶段: 系统框架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2.分析阶段: 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确定逻辑模型)
3.设计阶段: 系统的物理方案设计(确定物理模型)
4.实施阶段: 合理组织各种资源,实现系统的物理化
人员的编制和维护费用; (5)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应满足系统建设需要; (6)基础数据要齐全规范。
4.1.2 MIS开发的条件
2.MIS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建立开发领导机构及组织开发队伍; (2)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3)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 (4)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 金额; (5)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4.1 MIS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4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4 MIS开发的条件 4 MIS的开发策略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 (4) 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05

管理信息系统05

(三)面向对象开发法(Object-oriented Method,OOM) 1.基本思想: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 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2.面向对象开发法的开发过程 (1)进行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及用户对系统 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要干什么。
2.原型法的工作流程 (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 (2)开发一个原型系统; (3)征求用户意见; (4)修改原型。
3.原型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原型法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符合人们 认识事物的规律,易被用户接受; 用户与开发者思想易于沟通,能调动用户参与的 积极性。 (2)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每次反复都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配合 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程序。
(4)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出的系统付 诸实施,内容包括设备的购买、安装与调试,程 序设计及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测试 与转换等。 (5)系统运行与维护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 的管理、维护和评价工作。
3.结构化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强调了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在整 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进行 总结,从而能够对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发 现、反馈和纠正,避免造成浪费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业务状 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 级到高级建立MIS。
应用时机: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设 备、资金、人力)尚不完备,常常采用这种开发 策略。
两种策略优缺点的对比
策略 优点 缺点 备注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包 括两个部分,也 即信息系统的逻 辑设计和物理设 计。
3.系统实施
包括编写和调试 程序、编写技术 文件、系统转换、 系统运行和系统 评价等。
系统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设计
2022/1/28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对于大系统或系统 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不足
3.管理业务 流程调查
1.组织结构 调查
2.管理功能 调查
2022/1/28
管理业务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 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的方法可 以采用:(1) 召开调查会;(2) 访谈;(3) 发调查表;(4) 参加业务实践; (5)收集资料。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系统 “怎么做”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 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这一阶 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如程序说明书、使用 说明书等)。
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采 之处是系统的开发周期太
用生命周期法可以立足全 长。有时,系统开发尚在
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开发过程之中,而内外环
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 境已有所变化,对系统的
快工程进度。
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说: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调查工作可以做得很深入,系统性较好; 缺点是开发周期太长。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开发方法

第三节 原型法
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它扬弃了那种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 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烦琐做 法。
原型法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软件 环境支持下,迅速提交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向用户展示未来 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然后与用户反复交换意见,协商修改,确 认系统并达成一致的理解。
A 基类或父类
B 派生类或子类
这时,我们称类A为基类或父类;而称类B为 类A的派生类或子类。
我们可以说:类B 继承了类A 还可以说: 类B是从类A中派生出来的。
如果类B是类A的派生类,那么, 在构造类B的时候,不必描述派生类B的 所有特性,只需:
1. 让它继承类A的特性, 2. 增加类B与基类A不同的那些特 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及开发做笔记 及时完成作业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结构化开发方法 第三节 原型法 第四节 面向对象方法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工程 第六节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每一个信息系统都要经历从无到 有,再到淘汰的过程。
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员)以及数据准备(由业务人员完成),然后投入试运 行。如果有问题,则修改程序;
5.系统调试 彻底考察系统存在的缺陷,检查是否产生正确的结果, 称为系统调试,即回答诸如“系统是否会在已知条件下产 生预定结果”,“系统是否满足了原定目标”等问题。系 统调试工作需要一周或以上的时间。
6.系统切换与评价 系统切换是指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可以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中 切换、直接切换或分批切换等策略。系统评价是衡量系统是否实现了预 定的目标。
继承 (1) 继承的概念
父亲

最新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最新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采购管理
采购信息
编目管理
图书信息
流通管理
借阅信息
读者
订书单
发书单
借阅证
借书单据
三、系统分析 3、数据流程分析
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采购管理
输入 订书目录(供书单位) 书 籍(供书单位) 发 票(供书单位)
处理功能 选择图书 订购查重 打印订单 验收 进书查重 登总帐 打印查重卡 订书统计 进书统计
§2.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和条件 2.2.1、原则 总则:以经济的合理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消耗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强功能、高质量、适用、可靠、易维护的系统。 稳定性原则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面向用户原则 “一把手”原则 工程化、标准化原则 整体性原则
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3、综合开发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以上两种开发策略的优点,人们往往将它们综合起来应用。在用“自上而下”方法确定了一个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之后,“自下而上”方法则是在总体方案指导下,对一个个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具体功能和数据的分析和分解,并逐层具体到决策层。 大型系统往往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输出 订单(供书单位) 发票(已核对)(财务科) 已登记的书籍(编目室) 订书、进书统计表(图书馆领导) 进重的书(供书商)
数据存储 订单存根 查重卡片 图书总帐
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采购管理数据流程图
正确发票
图书 验收
打印 查重卡
编目 管理
02-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采购单
编目管理
编目卡片
流通管理
读者借阅
供书商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

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

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

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

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

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

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

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

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

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

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

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

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

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

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

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

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

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

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

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

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

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

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PA 2.1 RT.
结构化系统开发技术
结构化系统开发技术
结构化方法的概念
将事件分解成不同的步骤,每个步骤都 依赖于以前步骤的执行的方法
概念最早由迪克斯特拉(E.W.Dijikstra)在1965年提 出的,是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采用自顶向 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构造。是以模块化设计为中心,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划分为 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这样使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工作变单 纯而明确,为设计一些较大的软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型法的开发方法
第二阶段:建立系统初始原型 在对系统功能、性能初步了解的基 础上,开发人员设计并实现一个系 统的原型 这个原型只需满足第一阶段用户提 出的基本要求 需要一个良好的原型构造的工作环 境
原型法的开发方法 第三阶段:评价系统原型 得到初始原型后,用户可以看到实 实在在的系统,能方便地提出原型 的满意与不足 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逐步趋于明朗 第四阶段:修改原型 开发人员针对缺陷,进一步完善原 型 把修改后的原型交给用户试用、评 价,再修改 如此反复至完善
最终用户开发
最终用户开发的优点
开发速度快 改善了需求的确定 提高系统用户的参与和主人翁意识
最终用户开发 最终用户开发的缺点 系统用户缺乏专业技能而导致开发的系统 难以实现 非组织集中建立的信息系统增多 对设计方案缺乏充分的分析,导致不达标 准的信息系统 缺乏文档和外部支持系统寿命短促
利用软件包开发系统的优点 缩短开发时间 节约开发费用 技术水平较高 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维护 能减轻组织内部对系统开发的阻力
利用软件包开发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与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与应用
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 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原则 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 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第2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2.1 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是指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第2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介绍各种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开发过程、适用范围。
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 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 开发过程、特点、优缺点、适用 范围。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2.2 常用开发方法
2.2.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 基本思想
2、为什么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 用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3、同学们知道哪些开发方法?“软件 危机”是怎么回事?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1、系统开发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并介入 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 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要有一定的投资保证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2、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 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等 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开发方式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和应用
3、系统开发的不利因素
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MIS的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差 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进度 堆栈现象
举例: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结 构化方法学中的技术。结构化程序设 计——结构化方法的技术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一种支持 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自动化技术, 是一种从开发者的角度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计 算机技术。
2.CASE的功能





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 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计算机化 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等。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MIS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 系统开发方式
3.1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CASE)
3.1.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又称结构化开发方法
详细调查
分析当前系统 新系统设想 修改
审核分修改
审核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
修改
调试 修改
系统试运行
系统评价
系统转换
运行、维护 维护评价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3.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优缺点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区间 设计方法结构化 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4.CASE的优点
提高生产率 提高质量
提高文档的质量
减少系统维护的费用和精力
3.2 系统开发的方式
3.2.1 自行开发方式
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 项任务 3.2.2 委托开发方式 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系统 建成后再交付企业使用
3.2.3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和开发方法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和开发方法
方法
§5.2 制定 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1、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System Planning)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 Planning)是通过全面调查、 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 企业信息需求, 体方案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 体方案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
计 划 C U U
财 务 U U

材 原材 工 客 订 零件 成品 设备 材料 加工 销售 料 料库 作 规格 库存 负荷 供应 路线 区域 品 表 存 令 户 货
成 本 U U
职 工
U
U C U U U U U U U U
C U
U C
U U U C C U C U U C U U C U U C C U U U U
U
U U
C
U U C U U U C C U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和开发方法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Factors,简称CSF) Factors,简称CSF)
1、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 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 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 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规划。 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规划。
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该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 优点: 紧密结合,采用“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紧密结合,采用“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系统生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命力强。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命力强。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 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开发周 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各个方法的不同和优缺点

各个方法的不同和优缺点

各个⽅法的不同和优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法
(1)优点
1. 从系统整体出发,强调在整体优化的条件下“⾃上⽽下”
2. 地分析和设计,保证了系
3. 统的整体性和⽬标的⼀致性;
4. 遵循⽤户⾄上原则;
5. 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
6. 每⼀阶段的⼯作成果是下⼀阶段的依据,便于系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
7. ⽂档规范化,按⼯程标准建⽴标准化的⽂档资料。

(2)缺点
1. ⽤户素质或系统分析员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问题;
2. 开发周期长,难于适应环境变化;
3. 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

(3)适⽤范围
主要适⽤于规模较⼤、结构化程度较⾼的系统的开发。

⾯向对象开发⽅法
(1)优点
1. 分析、设计中的对象和软件中的对象的⼀致性;
2. 实现软件复⽤,简化程序设计;
3. 系统易于维护;
4. 缩短开发周期。

(2)缺点
不易于⼤系统的开发
(3)适⽤范围
在⼤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向对象开发⽅法和结构化系统开发⽅法相互依存,不可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的五种常见开发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把系统的建立看作是一种生命物种的成长过程。

由6个开发阶段组成:系统定义->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写代码-> 安装调试-> 系统维护
优点:
这种开发方法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

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且简单明了,结构清晰。

同时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

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

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

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

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

文档资料也是系统维护的依据,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文档资料,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易于使用维护。

不足:
这种开发方法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第二,使用过程化语言,没有以根本上改变个体手工编程的工作方式。

第三,专业开发人员开发用户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开发人员与用户都要化时间去掌握对方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产生共同语言,导致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软件生命周期中越早潜入的错误发现越晚,系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第四,用户热情没有自始至终调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让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问题。

系统维护就十分困难。

且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特别是早期的系统规格说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用户难以理解文档的内容,文档资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延长了开发时间。

2.快速原型法:
快速地创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版(可用来演示和评估),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在此版本的基本上进修改、增强。

由4个开发阶段组成: 确认基本需求-> 开发原型系统-> 使用原型系统<-> 修改增强原型
优点:
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型法则是“真枪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

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提高系统的质量,快速原型法要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
一个“原型”,可以说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又不完全依赖于用户需求,它对用户需求的定义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用户在对系统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中作出响应,鼓励用户参与到系统的设定与开发中去,更加便于系统的维护和使用。

不足:
快速原型法,虽然能够积极调动用户参与到系统开发与设计中去,但起局限性在于,只能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而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十分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多变,对那些简单的数据操作和记录管理的应用比较适合用原型法开发。

而对那些批处理或大量计算和有着复杂过程逻辑的系统一般不适合用原型法处理。

原型法更适合较小的应用开发,对大型系统就须分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别建立原型。

如果缺乏用传统方法进行透彻的需求分析,就无法对大型系统进行划分,因为一开始很难分辨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哪些相互的影响。

如果冒昧使用快速原型法,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出现漏洞。

3.应用软件包法:
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包并在此基本上进行系统的开发方法。

由4个阶段组成: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修正->系统维护
优点:
从软件包开发者手中直接购买企业需要的应用软件包,市场出售的应用软件包非常多而且应用范围广,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更多的选择,使用商业化的应用软件包就不必自己再编写程序或者只需写少量的程序,因此可以说省时又省力,且效果立竿见影。

不足:
应用软件包法虽然方便,但是同样需要系统分析,设计,测试,转换和维护等开发过程,而且由于此种方法是购买商业软件包,因此导致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无法参与到系统开发中去,容易受制于软件开发者,它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不易维护,不易更新,更不易于修改。

而且软件包是基于商业化开发的,软件包不可能满足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相对来说,它更适用于所有组织中比较通用的一些需求。

为了使其市场最有吸引力,软件包力求满足所有组织最共同的需求。

势必不能完全适应于企业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

企业如想进一步改进系统,需要投入一部分的额外资金培养人才。

4.终端用户法:
用户自己采用开发工具开发自己需要的各种系统。

由3个阶段组成一个循环开发过程:系统分析-> 系统开发-> 系统维护->回到系统分析
优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应用软件包法开发系统时企业无法自主的不足,由企业的开发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户对自己设计和开发的系统更容易接受并乐于使用,对应变突发事件有好处,同时通过重复分析、开发维护、再分析的几个步骤,可以加深企业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而且由于开发系统的责任由信息系统专业人员转给了最终用户,所以用户开发的系统有助于减少应用系统后备资源。

不足:
第一,由于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分析,用户开发的应用系统就缺乏独立的外部评审,缺乏独立的问题分析或可选方案的来源,用户就很难完整并全面地说明其需求。

第二,由企业内部人员自主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开发的系统常常快速地建立,没有一套正规的开发方法,这类系统往往缺乏适当的标准、控制和质量保障过程,可能也没有用于测试和提交文档的规范。

用户开发的系统还可能缺乏对输入和更新审计记录的完整性及合法性的控制,缺乏操作控制、目标控制和各子系统之间稳
定的接口标准的控制。

第三,数据难以控制。

第四,用户能用开发工具建立自己专用的“私用”信息系统,这类系统可对组织的其他成员隐蔽一些信息。

一旦系统的开发者离开其岗位,这种非文档化的私用系统将无法容易地移交给他人使用。

5.外包信息系统法:
将所需要的系统,委托企业外部的人员或组织进行开发。

它只是一种信息系统开发策略,这些开发依然要选择如何使用前面4种开发方法。

由3个阶段组成:用户需求-> 外包信息系统-> 最终系统
优点:
在经济方面,由于负责系统开发服务的外部开发商是信息系统服务和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靠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他们能以低于内部成本的费用向组织提供同样的服务和价值。

服务质量方面,因为一旦外部开发商提供的服务不够满意,那么他将会失去自己的客户,所以企业对外部开发商的影响比对自己员工的影响更大。

从而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从开发商那里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再一点,由于企业与外部开发商事先针对不同层次的服务所对应的费用进行了签约,因此可大大减少成本的不确定性。

外包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组织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适应业务量的增长。

当信息技术渗透整个企业价值链时,由于成本和性能可按变化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所以外部开发商可提供较强的业务控制和适应能力。

外包信息系统同时也可以解放人力资源,将较少且昂贵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到具有较高价值和回报的活动中。

不足:
第一,失控:当一个企业将开发、运行其信息系统的责任承包给另一个组织时,它可能失去对信息系统职能的控制。

如果开发商成为企业运行和开发信息系统的惟一选择,那么企业将不得不接受开发商所提供的任何技术,这种从属关系最终将导致产生较高的成本,并可能失去对技术管理的控制。

第二,战略信息易损: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由外部人员运行、开发,所以商业秘密或业主信息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若允许外部开发者开发或操作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系统,那将更有害。

第三,依赖性:企业会随开发商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运作而变得对开发商的生存能力更加依赖,那么开发商的财政问题或服务上的衰减都可能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