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类的第一课。该课形象地以劳动为题材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课题,形象而生动地向同学们展示劳动的力量,并以此告诫同学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

∙说学情分析:

我所传授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初一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更大地加以发展。他们在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应多给予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间接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欣赏、评述美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劳动为什么是人类创作力的源泉?

难点:让学生透过这些作品表面的故事情节理解画面的主题以及画家的创作意图。

∙说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图片《在激流中前进》

讨论: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这是一幅由杜键创作的油画作品,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烘托了劳动人民的伟大。

2、我们认识了“在激流中涌进”这张作品,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来一起讨论、

欣赏这些作品。

活动一: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展示图片:

∙魏晋墓砖画牛耕

∙宋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唐捣练图张萱

∙南宋石刻养鸡女

∙东汉画像砖戈射收获图

现代木刻推磨马达

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会观察画面传达的意思,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透过画面表现所表现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欣赏美、认识美、鉴赏美、评述美的能力。

3、好,同学们对刚刚几幅作品的劳动性质和情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这些优秀的劳动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以及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活动二: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主题?

4、小结: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不

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欣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思索。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联系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内容对《北方的九月》这一套色木版画进行欣赏,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

一、教材分析:

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二、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

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探究第1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练习、反馈应用

活动三:把学生分成三小组,中间一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课桌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课桌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课桌,但许多学生画的桌子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之变体美术字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变体美术字》,所选用的教材为初中美术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变体美术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设计制作板报为线索,以美术字设计、版面设计为主要内容。变体美术字应用广泛,实用价值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