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原文及翻译
破釜沉舟原文及翻译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破釜沉舟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破釜沉舟原文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④,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⑤,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⑥,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⑦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⑧,莫敢纵⑨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⑩,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注] 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
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
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
④釜甑,炊具。
釜(fǔ),锅。
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
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
⑥甬道,通道。
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⑦冠(ɡuàn),居第一位。
⑧壁,营垒。
⑨纵,放出来。
⑩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把两辆车的车辕对着竖立起来,人从下面进去。
破釜沉舟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原文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原文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两位将领在垓下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斗,这场战斗被称为垓下之战。
刘邦军队在战斗初期遭遇了重大挫折,士兵们纷纷想要撤退,而项羽军队则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刘邦意识到,如果继续打下去,他的军队将会溃败,自己也将身陷绝境。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破釜沉舟。
刘邦下令将军队的锅一齐打破,船只一同焚烧,以示决心。
他告诉士兵们,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胜利,我们要么战胜敌人,要么死在战场上。
这个决策让刘邦的士兵们感到震惊和恐惧,但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决心。
士兵们明白,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与敌人拼死一战。
他们决心为了胜利而奋斗,不畏艰难困苦。
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刘邦军队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汉代。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源于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的决策,它形容的是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毫不留情地断绝退路,以显示出对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表示为了达到目标,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篇一:十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005-9)一.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④成教⑤也。
”遂烹⑥彘也。
(选自《韩非了》)【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
她哄孩子说:“如果你回去(乖乖地呆在家里),(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煮肉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正要逮猪准备杀掉。
她上前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和小孩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把父母当作学习的榜样,听从父母的教导。
今天如果欺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欺骗。
母亲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说完这话,曾子就(把猪杀掉)给孩子煮肉吃。
【解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曾子为了妻子的一句戏言而杀掉猪,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区区一头猪,怎能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果小时候就不能做好,又怎能期待将来能够做好呢?二.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简介】骆宾王(约630-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
【赏析】蝉,居高枝,饮风露,与世无争,因此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事入狱,狱中他写出了这首诗,诉说自己的冤屈。
在这首诗中,用真挚而充沛的感情,抒写了自己含冤莫辩的深切哀痛。
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借蝉明志,既向知己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自己高洁、无私的品质。
诗的首联,是个工整的对偶句。
文言文破釜沉舟翻译
项羽谓诸将曰:“吾闻兵法有云:‘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可入。
’今我等起兵,若不能破釜沉舟,必留后患。
釜者,炊具也;舟者,渡江之具也。
破釜沉舟,即断绝归路,令士卒知生死关头,必当奋发向前,无顾后路。
吾欲决一死战,与秦争锋,愿诸君助我。
”众将闻言,皆以为然。
于是,项羽命人将战船凿沉,烧毁营寨,以示必死之心。
项羽身先士卒,手执利剑,跃马扬鞭,领兵直指秦军。
众将士见状,无不奋勇争先,誓死一战。
秦军闻项羽破釜沉舟,知其必死无疑,心生畏惧。
项羽大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秦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
项羽乘胜追击,连破秦军数阵。
秦军主帅章邯见状,知事不可为,遂举兵投降。
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诸侯闻风丧胆,纷纷归附。
项羽遂称霸诸侯,自立为王,建立西楚霸业。
破釜沉舟,原指破釜烧舟,断绝后路,表示决心决战到底。
后引申为形容决心坚定,义无反顾。
项羽破釜沉舟,既彰显了其英勇无畏的气概,又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
此计成功之处,在于项羽深知,若要成就大业,必须断绝后路,方能激发士气,使部下齐心协力,共赴战场。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之计,屡见不鲜。
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出征前,皆破釜沉舟,以示必死之心。
此举使得蜀军士气大增,屡败强敌。
又如南北朝时期,萧衍起兵反齐,亦破釜沉舟,最终成功推翻了齐朝,建立了梁朝。
破釜沉舟,虽为兵法之一,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要敢于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方能激发潜能,成就伟业。
然而,破釜沉舟并非盲目冒险,而是建立在充分准备和坚定信念的基础之上。
总之,破釜沉舟,乃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信念。
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而对于我们现代人,破釜沉舟的精神,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奋发向前,直至成功。
破釜沉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破釜沉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破釜沉舟是一种冒险和坚定的行为,意味着放弃退路和安全,采取果断的措施来取得胜利。
这种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和文学中,尤其在战争和重大决策时,经常被用作激励和鼓舞士气的口号。
这篇文章将探讨破釜沉舟这一文言文翻译,并进行注释和解释。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
据载,有一位古代将领名叫陈涉,他在起义过程中采取了破釜沉舟的策略。
为了激励士气和鼓舞士兵的勇气,在开始战斗之前,他下令将所有的大釜和锅全部打烂扔进河里。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告诉自己和士兵,唯有获胜,才有族人的生存和未来。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这则故事的文言文翻译:“破釜沉舟,周公瑾欲破东吴,谓孙权曰:『彼兵强锐,而吾众疲敝;易取何利?』权曰:『不然,夫兵而不战,修养甚难;此固天亡吴之良策也。
』遂令百姓割草为将,以实船桥,号炮鸣礼,希仲谓公瑾曰:『东吴方丈夫臣弱民疲,若疑虑不决,恐其有乘我外籍而还者,此为江南之败也。
今以备立功,岂可复制今日数年乎?』因破兵器以为约,使兵知有死而无降,从而决胜。
此为破釜沉舟之典也。
”这是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讲述了周公瑾破釜沉舟的策略。
他决定放弃退路,坚定地发起攻击,虽然他的军队人数不足,但是战胜了东吴的强大军队。
这个故事的翻译彰显了破釜沉舟的具体含义,突显了战争中的危险和勇气。
接下来,我们将对该短文进行注释和解释:破釜沉舟:一种在生死危险的局面下采取行动的决策,意味着必须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不为自己留任何后路,必须做到成功或者失败,乃至于不给自己任何机会,只有拼一拼的机会。
周公瑾:汉朝末年、三国时期的吴国名臣,是吴国的重要民政官员和军事将领。
欲破东吴:East Wu 意为东吴,是指曹操的敌人,位于今天的江苏和浙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修养甚难:修养对于兵士来说非常困难,只有在真正战斗的时候才能磨炼训练身体,提高士气和勇气。
百姓割草为将:将领选择了农民作为自己的士兵,让他们为军队割草,增加了军队的实力。
项羽破釜沉舟文言文翻译
秦灭六国,楚怀王死,项梁立其子为楚王,居都彭城。
项籍者,楚将项燕之孙也,羽年二十,力能举鼎,才气过人。
项梁常曰:“此其壮气,非吾等所能及也。
”于是项梁与羽起兵反秦,自号为西楚霸王。
秦将章邯知项梁兵至,遂引兵与战于定陶。
项梁大破秦军,杀秦将苏角,虏秦将王离,秦兵大败。
项梁益轻秦,有并吞天下之志。
羽请曰:“愿决死一战,破釜沉舟,必当灭秦。
”项梁许之,乃大会士卒,誓师曰:“今与秦战,胜负未决。
若不胜,愿与诸君同死。
愿诸君努力,共灭暴秦,复我大楚,此乃吾等之志也。
”众皆踊跃,莫不欲一战。
于是,项梁令羽破釜沉舟,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之心。
羽曰:“吾闻秦兵剽悍,吾等若不决死,必为秦所擒。
今破釜沉舟,与秦决一死战,此乃英雄豪杰之行也。
”众皆应诺。
羽遂与秦兵战于巨鹿,羽身先士卒,勇不可挡。
秦兵大溃,章邯遂降。
秦王闻之,惧甚,乃使使者求和。
项梁曰:“吾等兴师讨秦,非为一时之利,乃欲为天下除暴,安百姓。
今秦王求和,吾等岂能与之讲和?”于是,项梁不听秦使,遂决战于鸿门。
羽以少胜多,大破秦军,秦王自刎而死。
秦亡,天下归楚。
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乃英雄豪杰之壮举也。
后世传颂,以为典范。
夫破釜沉舟,非但勇者之志,亦智者之举。
盖勇者必决死战,智者必以计谋取胜。
项羽破釜沉舟,既显其勇,又示其智,故能一举成名,威震四海。
翻译如下:秦朝灭掉了六国,楚怀王去世后,项梁立他的儿子为楚王,定都彭城。
项籍,是楚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二十岁时,力气能举起鼎,才气过人。
项梁常常说:“他的壮志,是我们这些人都比不上的。
”于是项梁和项羽起兵反秦,自称为西楚霸王。
秦将章邯知道项梁的军队到了,就带领军队在定陶与楚军交战。
项梁大败秦军,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秦将王离,秦军大败。
项梁更加轻视秦军,有吞并天下的志向。
项羽请求说:“我愿意决一死战,破釜沉舟,必定能灭掉秦国。
”项梁答应了,于是召集士兵,誓师说:“现在和秦军作战,胜负未定。
如果我们不胜,愿意和各位一同死去。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
赵王胆怯,不敢去。
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加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使宜。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赵王为什么胆怯?两相如和廉颇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赵王到渑池会面秦王这件事上,廉颇起到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4个字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这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破釜沉舟文言文加翻译
昔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盖世英豪,岂无勇夫?然破釜沉舟,方显英雄本色。
是以,夫破釜沉舟,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气,乃英雄之所以成其大业者也。
夫破釜沉舟,始于决心。
古之英雄,必有宏图大志,志在四方,心系天下。
然志大者,非一日之功可成。
必先破釜沉舟,以绝后顾之忧,方能专心致志,奋发向前。
故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是以,破釜沉舟,乃英雄之决断。
其次,破釜沉舟,在于行动。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在于其行动之果断,决心之坚定。
昔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相拒于鸿门。
刘邦以智谋,项羽以勇力。
然项羽终因一时之怒,破釜沉舟,与刘邦决一死战。
是时,项羽兵临城下,士气高涨,然破釜沉舟,决意一搏。
终因寡不敌众,兵败乌江,然其英雄之名,流传千古。
夫破釜沉舟,亦非一味之勇。
英雄之勇,在于智勇双全。
昔曹操北征乌桓,兵至白狼山,临危不惧,破釜沉舟,以决一死战。
是时,曹操深知敌强我弱,然破釜沉舟,意在激励士气,鼓舞人心。
果不其然,曹军士气大增,勇往直前,终大败乌桓,威震四海。
破釜沉舟,亦非孤立无援。
英雄之所以能破釜沉舟,往往得助于众。
昔刘备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手,破釜沉舟,共抗曹操。
是时,刘备深知曹操势大,然破釜沉舟,意在团结孙权,共赴国难。
终因两军齐心协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之基础。
然破釜沉舟,亦非无端之举。
英雄之所以破釜沉舟,必有其因。
或为国家,或为民族,或为信仰。
昔岳飞精忠报国,破釜沉舟,抗金救国。
是时,岳飞深知金兵犯境,国难当头,破釜沉舟,意在激励士气,保卫家园。
总之,破釜沉舟,乃英雄之壮举。
夫英雄之所以成其大业,必先破釜沉舟,以绝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奋发向前。
然破釜沉舟,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气,乃英雄之所以成其大业者也。
【翻译】古时候,项羽力能拔山,气势盖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敌船的桅杆和船桨如同灰烬般消失。
如此英勇的豪杰,难道不是因为有勇气的人吗?然而,破釜沉舟,才能显示出英雄的本色。
文言文破釜沉舟
文言文破釜沉舟夫破釜沉舟,乃是壮士报国的决心之举。
行军打仗,若动摇不决,畏难不前,必然难以全胜。
然而有了破釜沉舟之誓,将士志气大振,拼死拼活才能取胜。
项羽之所以能战胜秦军,乃是因为他率领将士破釜沉舟,宁死不退之决心。
这种决心不可动摇,不可放松,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故曰:“破釜沉舟,方显壮士之志。
”这句话正是对于项羽之举的最好赞美。
但是破釜沉舟之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最终才能如愿以偿。
下文将详细讲述项羽破釜沉舟之事。
项羽,名籍,楚国人也。
其幼时聪颖过人,又勇猛过人,常常与同龄人比试武艺,无一败绩。
及长大后,项羽以其勇猛之姿,被楚王汉王封为大将军,率领楚军与秦军交战。
可是,项羽虽然英勇过人,但面对秦军的强大实力,却屡战屡败。
直至一日,秦将赵高率军围攻楚都郢都,项羽与秦军激战数日,陷入绝境。
此时,项羽内心犹豫不定,不知该何去何从。
正当他举棋不定之际,一位忠臣上前劝说道:“将军,此时已是水深火热之际,若我等不破釜沉舟,誓死与秦军决一死战,岂非背叛楚国之罪人乎?请将军勇往直前,破釜沉舟,誓死不退!”项羽闻言,心中大悟,决定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
于是,项羽立即召集将士,宣布破釜沉舟之令。
将士闻言,无不欢呼雀跃,鼓舞士气。
接着,项羽亲自带头,率领将士冲出城池,与秦军展开激烈战斗。
项羽挥剑作战,左冲右突,杀敌如麻,将秦军杀得七零八落。
而秦军见楚军如此勇猛,士气大损,节节败退。
最终,楚军以猛烈攻势,将秦军击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终于取得了战胜秦军的胜利。
此举不仅振奋了楚国民众的士气,更展示了楚军的强大战斗力。
此后,项羽更是乘胜追击,一路南下,攻下多城,最终夺取了咸阳,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霸业之主。
可见,破釜沉舟之举,不仅是壮士的表现,更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
只有有了这种决心,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希望后人能够效仿项羽破釜沉舟之举,胸怀壮志,迎难而上,创造更加辉煌的辉煌!。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篇一:十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005-9)一.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④成教⑤也。
”遂烹⑥彘也。
(选自《韩非了》)【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
她哄孩子说:“如果你回去(乖乖地呆在家里),(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煮肉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正要逮猪准备杀掉。
她上前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和小孩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把父母当作学习的榜样,听从父母的教导。
今天如果欺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欺骗。
母亲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说完这话,曾子就(把猪杀掉)给孩子煮肉吃。
【解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曾子为了妻子的一句戏言而杀掉猪,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区区一头猪,怎能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果小时候就不能做好,又怎能期待将来能够做好呢?二.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简介】骆宾王(约630-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
【赏析】蝉,居高枝,饮风露,与世无争,因此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事入狱,狱中他写出了这首诗,诉说自己的冤屈。
在这首诗中,用真挚而充沛的感情,抒写了自己含冤莫辩的深切哀痛。
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借蝉明志,既向知己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自己高洁、无私的品质。
小古文第87课破釜沉舟
小古文第87课破釜沉舟
原文:
项羽已杀卿子冠guàn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shāo利,陈馀yú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èng,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zú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yǒng道,大破之,杀苏角,虏lǔ王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注释
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
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
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
④釜甑,炊具。
釜(fǔ),锅。
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
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
⑥甬道,通道。
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破釜沉舟”阅读解释
“一鼓作气”:①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
②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 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B. 比喻既想做某事或得某物,又嫌弃它。
C. 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D. 顾头顾不了尾,前后无法照应。
语境与“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意思相反,指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应选“前怕狼后怕虎”。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应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这里老师在讲“釜”和“舟”的意思,而“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是关于“釜”的例子,此处需要一个古代诗歌或者成语中关于“舟”的例子,按照“釜”的例子的写法,应采用“……的……里有……的句子”的句式表达。
可写: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或者直接写:“刻舟求剑”的成语。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我们要找出三位教师讲解内容的差别,从而进行评判。
第一位教师:先总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然后进行阐发“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由成语引申出做事应有的态度;然后再进一步补充“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古今对比,告诉学生“坚决”的态度要用于“做好事”,而不能用于“做坏事”。
可见这位老师主要是“讲道理”,鼓励学生前进;但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
第二位教师: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并且介绍了古汉语当中的“活用”现象,“‘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釜沉舟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
破釜沉舟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破釜沉舟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导读:【成语】:破釜沉舟【拼音】:[pòfǔchénzhōu]【解释】: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举例造句】: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成语典故】:x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
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
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
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
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
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
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
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
”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
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
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 C【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答案】 C【解析】【分析】A.《三顾茅庐》表现刘备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B.刘禹锡和周敦颐都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法国作家都德。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破釜沉舟
>
>01.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古文札记
国学百科
万象 国学
40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
②当阳君: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附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
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
④釜甑:炊具。
釜(fǔ),锅。
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
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
⑥甬道:通道。
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⑦冠;居第一位。
⑧壁:营垒。
⑨纵:放出来。
⑩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把两辆车的车辕对着竖立起来,人从下面进去。
|人物名片
项羽:古代杰出军事家、著名政治家。
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自刎而死。
古文札记
国学
百科
【抄写卡】
抄写原文。
万象 国学
41。
文言文破釜沉舟赏析翻译
【原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翻译】项羽于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全部沉没船只,打碎炊具,烧毁营舍,只携带三天的粮食,以此向士兵们表明他们必须决死一战,没有一人有生还的念头。
【赏析】《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记载楚汉争霸时期,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采取的一种决战策略。
此句通过描述项羽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英勇果断的性格和坚定的决心。
首先,“悉引兵渡河”表明项羽指挥军队全部渡过黄河,没有留下任何后路。
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项羽的决断力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古代战争中,渡河往往是一个危险的动作,因为河水可能会突然泛滥,船只也可能遭遇敌军的伏击。
然而,项羽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行动,显示了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这三句,形象地描绘了项羽的彻底决绝。
沉船意味着断绝了退路,破釜甑意味着放弃了后顾之忧,烧庐舍则意味着不再考虑归家。
这些行动都表明项羽已经做好了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准备,不留任何余地。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项羽的决心。
他只带三天粮食,意味着即使战斗持续三天三夜,士兵们也将面临断粮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士兵们唯有全力以赴,才能生存下去。
项羽通过这种方式,向士兵们展示了必死的决心,使得士兵们也纷纷效仿,增强了整个军队的战斗意志。
从文学角度来看,《破釜沉舟》这句名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项羽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
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事迹,同时也成为表达决绝、坚定的代名词。
总之,《破釜沉舟》这句名言,不仅展现了项羽的英勇果断,更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和勇气。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破釜沉舟译文
破釜沉舟译文破釜沉舟译文: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破釜沉舟》原文: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宋义率大军来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屯兵不前,一连驻扎了四十多天,丝毫没有继续前进之意。
赵国一再派人告急,楚军将士也纷纷请战,可宋义就是按兵不动。
当时天气寒冷,连下大雨,楚军粮草不足,士兵又冷又饿,宋义却视若无睹。
项羽急得要命,跑到宋义面前央求说:“救人如救火,咱们快点打过去吧!”宋义却不紧不忙地说:“现在秦军攻打赵军,双方都有力量,让他们先去消耗兵力,等他们疲劳时再打过去,就有把握取得胜利。
说起来,穿着铠甲、拿着兵器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
坐在帐蓬里出个计策,那你可比不上我了。
”项羽听到这话后,气得咬牙切齿,但没有办法,只好退了出来。
项羽走后,宋义更加肆无忌惮,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作国相,并亲自送到无盐,整日饮酒大会宾客。
并下令全军,凡不服从命令的立即斩杀。
项羽见粮草不足、士兵疲惫,心中又气又急。
他想,秦国一旦攻下巨鹿,必然回师东向,我们这又饥又寒的楚军如何抵挡得住?
这一天早晨,项羽又进大帐拜见宋义。
项羽说:“如今天寒粮缺,再不赶快渡河,大军就要垮了!”宋义大怒,说:“你难道忘了我的将令吗?凡违令者……”宋义一个“斩”字还未来得及出口,项羽久积于心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他举起佩剑,把宋义脑袋砍落在地。
项羽走出大帐,提着宋义首级,向将士们宣布:“宋义与齐国勾结,阴谋背叛楚国,楚王密令我将其斩首。
”众将多是项梁旧部,本来就不服宋义,一听说宋义被杀,齐声欢呼,少数几个不愿从事的士卒,出于对项羽的畏惧,也不得不随声附和。
众将说:“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叔侄二人,今将军诛杀叛臣,理应接掌兵权。
”于是,便推举项羽为将军。
项羽接过兵权,便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
楚怀王接到报告,只好顺水推舟,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命令英布、蒲将军等部接受项羽指挥。
项羽立即率军开拔,命英布、蒲将军二人率军两万,先行渡河,直奔巨鹿,自己率大军随后抵达。
当时是赵王及张耳据守巨鹿城内,秦将王离、涉间二人率军包围在城外;赵将
陈余率兵数万被王离隔在巨鹿城北,秦军主将章邯率军驻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一方面为王离的围城部队输送粮食,一方面威慑来援的各国军队。
巨鹿已被包围多时,城内赵军粮草将尽,形势非常危急。
齐、燕等国军队虽然来援,但慑于章邯的大兵,都不敢冲破王离的包围圈,只驻扎在陈余部附近,观望战局。
英布、蒲将军率部过河之后,凭着一股锐气,不去管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章邯,直接扑向王离的队伍。
王离虽接探子报告,说又有军队来援,但他以为援军不敢发动攻击,所以不曾防备。
谁料英布两万壮士竟从背后杀来,秦军仓促应战,败了一阵,有数百名士卒伤亡。
英布知久战下去章邯必然来援,稍挫王离士气后,便引兵后退,控制渡口,掩护项羽大军渡河。
项羽闻先锋已小胜一场,心中大喜。
他出身将门,深知作战要靠士气,英布、蒲将军虽然小胜,但既探得秦军布防空隙,又大大鼓舞楚军士气。
项羽随即率大军渡过漳河,与先锋部队会合。
过河后,项羽传令全军,把所有炊釜锅灶砸破,把所有船只沉入河底,每人只准带三天干粮。
士兵见主将下了这道命令,明白此战不胜即死,别无退路,个个精神大振,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项羽与范增谋划一番,决定分割章邯、王离的联系,切断王离的粮道,先歼灭王离的队伍,解除巨鹿之围,然后集中全部兵力对付章邯。
当即兵分三路,一部分由范增率领,佯作进攻棘原之势;一部由英布、蒲将军率领,截断秦军运粮甬道;一部分由项羽亲自率领,主攻围城的王离队伍。
经过几番撕杀,项羽九战九胜,全歼了王离的队伍。
巨鹿城被解围后掉头直奔棘原。
离棘原还有二里多路,就听得前面杀声震天,项羽急令队伍加速前进。
原来范增一早就开始佯攻棘原。
他擂起战鼓,让兵士们呐喊佯攻,秦军一旦放箭,他又马上命兵士撤回。
折腾了一阵子,章邯看出其中有诈,担心王离那边出事,便率军奔向巨鹿城,未到巨鹿城,远远就看见浓烟四起,章邯叫声不好,赶忙率军冲向城堡。
范增见章邯出兵增援王离,便命部队死死挡住路口,不让秦军通过。
秦军人多势众,范增的军卒渐渐支持不住,项羽恰在这时赶到。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项羽咬牙切齿地直奔章邯。
楚兵个个英勇非凡,越打越有劲,一个人抵得上秦兵十个。
项羽的那枝画戟更是神出鬼没,七上八下地
戳倒了无数人马。
秦兵将士被打得乱跑乱窜,看形势不妙,章邯趁机逃跑。
通过一番血战,秦军全线大败,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
项羽率军来到巨鹿城下,赵王及君臣打开城门,出城迎接。
项羽不愿入城,自回楚军大营,端坐中军大帐,召诸侯将领来见。
救赵起初,齐燕等诸侯军畏惧秦军不敢出兵,楚军进攻后,他们又被楚军以一当十的气概吓倒,都趴在营垒上观看。
现在一听说项羽召见,一个个小心翼翼,进入营门便跪地而行,来到项羽座前,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巨鹿大战之后,齐、燕、赵、魏等各国都拜项羽为上将军,并听从项羽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