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国藩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国藩(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曾国藩《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原文:四位老弟足下:前月寄信,想已接到。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
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
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
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
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
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
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题目及答案【中考必备】
5.【2017年•湖北宜宾】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曾国藩语录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读书无一定之方,但求心有所得。
”翻译: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求心中有所收获。
解释:曾国藩认为,读书并非一成不变,关键在于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原文:“立志宜坚,行事宜谦,处人宜和,待人宜宽。
”翻译:立志应当坚定,行事应当谦虚,待人和气,待人宽容。
解释:曾国藩强调,立下志向要坚定不移,行事要谦虚谨慎,与人相处要和气,对待他人要宽容。
三、原文:“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
”翻译:人生有三件不朽之事:立德、立言、立功。
解释: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个方面。
四、原文:“居官无德,不如归田。
”翻译:做官没有德行,不如回家种田。
解释:曾国藩认为,为官者若没有德行,不如回家种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平民。
五、原文:“治家之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翻译:治家的道理,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他人要宽容。
解释:曾国藩认为,治家之道,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做到公正无私;同时,对他人要宽容,才能使家庭和谐。
六、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翻译: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解释:曾国藩认为,读书时要全神贯注,用心去体会,用眼去观察,用口去朗诵。
七、原文:“养身之道,和气为本。
”翻译:养生之道,以和气为本。
解释:曾国藩认为,养生之道在于保持心态平和,以和气为本。
八、原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翻译:居安思危,想到危险就做好准备,有准备就不会有灾患。
解释:曾国藩提醒人们,在平安时期要想到危险,做好预防,这样就不会有灾患。
以上仅为《曾国藩语录》中部分文言文翻译及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现代社会,曾国藩的智慧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曾国藩全书文言文翻译
一、《日记》(原文)吾辈从事文章,必须明理。
理不明,则文无本;文无本,则言无味。
故欲文章有味,必先明理。
(译文)我们从事文学创作,必须明白道理。
道理不明确,文章就没有根基;文章没有根基,言语就没有味道。
所以想要文章有味道,必须先明白道理。
二、《家书》(原文)凡读书人,必须立志,方能有所成就。
立志须高远,须有恒心。
吾儿立志,宜以读书为重,以孝悌为宗,以立身行道为务。
(译文)凡读书人,必须立志,才能有所成就。
立志要高远,要有恒心。
我的儿子立志,应以读书为重,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宗旨,以立身处世、行善积德为职责。
三、《奏议》(原文)朝廷之政,犹如人之身体。
朝廷之官,犹如人之血脉。
血脉不通,则身体不健;官职不明,则政事不兴。
故欲朝廷政治清明,必先整顿官场。
(译文)朝廷的政务,犹如人的身体。
朝廷的官员,犹如人的血脉。
血脉不通,身体就不健康;官职不明,政事就难以兴盛。
所以想要朝廷政治清明,必须先整顿官场。
四、《杂著》(原文)吾辈处世,宜存忠厚之心。
忠厚者,处世之本也。
忠厚之人,遇事能忍,遇人能宽。
是以忠厚者,人皆敬之。
(译文)我们为人处世,应保持忠厚之心。
忠厚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忠厚的人,遇事能忍耐,待人能宽容。
因此,忠厚的人,人们都会尊敬他。
《曾国藩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治家之方、处世之术,以及他对国家、民族、家庭、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
曾国藩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其精神品质和人生智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译文
《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译文1、《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译文《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暗中领兵前来,郑国就可以到手了。
”秦穆公以此事询问蹇叔,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说过。
军队疲劳,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对此已有防备,恐怕不行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军队劳累而无所得,必然有背叛之心。
而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忠告。
于是召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将领,命令他们从东门外出兵。
蹇叔哭送他们,说:“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发而看不到他们回来了啊!”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使你只活到中等岁数,你坟上的树已经合抱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抵御我军,觳山有两座山陵:它南边的山陵,是夏代帝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山陵,是文王当年躲避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要死在这两山之间,我来收你的尸骨吧。
”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2、《欧阳修集·师鲁》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集·师鲁》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曾国潘家书翻译全文
曾国潘家书翻译全文曾国潘家书翻译全文如下【原文】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①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
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注释】①迩际:现在,目前。
【译文】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接到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里面有四弟的信,六弟的文章五首。
恭谨地得知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家里老小都平安,诸位弟弟发奋读书,并且高兴的知道父亲离京后一路顺畅,从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神速。
眼下儿子身体如常,每晚早睡,起得也早。
只是不能用脑过度,过度了便头昏。
所以经常静下心来让脑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优闲以加强涵养工夫,以便谨敬的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
九弟的功课很正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到《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读了半本,诗歌稍有进步,文章没有进步。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①戒.之曰①与民由.之①富贵不能淫.(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乙】刘安世,字器之。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正色.立朝/征于色.D.或.帝盛怒/或.王命急宣(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同为言官,公孙衍、张仪之流和刘安世进言的原则是否相同?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6)刘安世能成“殿上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行冠礼;①告诫;①遵从;①惑乱,迷惑。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①机:机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贻.余核舟一( )(2)如有所语.( )(3)凿木人长寸许.( )(4)不能悉.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能以径寸之.木A.左臂挂念珠倚之.B.箬篷覆之.C.吠之.声与真无二D.乃记之.而去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原文及翻译译文《《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原文及翻译译文《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原文: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
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
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翻译⽬录及作品欣赏《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湘乡派,⾏⽂镇定,形式⾃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章冠冕⼀代"的称誉。
⼀、作品⽬录1.劝学篇禀⽗母·闻九弟习字长进89.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2.劝学篇禀⽗母·教弟写字养神90.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宜戒骄奢佚3.劝学篇禀⽗母·劝两弟学业宜精91.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做⼈要谦虚勤劳4.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法92.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去骄⽓惰习5.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志有恒93.治家篇致四弟·教⼦弟牢记祖训⼋字6.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课程94.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7.劝学篇致诸弟·讲读经史⽅法95.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8.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96.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9.劝学篇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97.治家篇致四弟·教⼦勤俭为主10.劝学篇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98.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11.劝学篇致诸弟·勿为时⽂所误99.理财篇禀祖⽗母·请给族⼈以资助12.劝学篇禀⽗母·教弟注重看书100.理财篇禀祖⽗母·述告在京⽆⽣计13.劝学篇致诸弟·必须⽴志猛进101.理财篇禀祖⽗母·述京中窘迫状14.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102.理财篇禀⽗亲·筹划归还借款15.劝学篇致诸弟·按⽉作⽂寄京103.理财篇禀⽗母·借银寄回家⽤16.劝学篇致诸弟·评⽂字之优劣104.理财篇禀⽗母·在外借债过年17.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选⼀明师105.理财篇禀⽗亲·家中费⽤窘迫18.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106.理财篇禀祖⽗母·要叔⽗教训诸弟以管家事19.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107.理财篇禀祖⽗母·先馈赠亲戚族⼈20.劝学篇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108.理财篇禀祖⽗母·赠亲戚族⼈数⽬21.劝学篇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109.理财篇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22.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功110.理财篇禀⽗母·取借款须专⼈去23.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111.理财篇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24.修⾝篇禀⽗母·谨守⽗亲保⾝之则112.理财篇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25.修⾝篇禀⽗母·痛改前⾮⾃我反省113.理财篇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26.修⾝篇致诸弟·明师益友虚⼼请教114.理财篇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27.修⾝篇禀⽗母·劝弟勿夜郎⾃⼤115.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28.修⾝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116.理财篇禀叔⽗母·请兑钱送⼈29.修⾝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117.理财篇致诸弟·节俭置⽥以济贫民30.修⾝篇禀⽗母·做事当不苟不懈118.理财篇致四弟九弟·千⾥寄银礼轻义重31.修⾝篇致诸弟·劝宜⼒除牢骚119.理财篇致四弟·送银⼦共患难者32.修⾝篇致四弟·不宜露头⾓于外120.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33.修⾝篇致九弟·劝宜息⼼忍耐121.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34.修⾝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体122.交友篇禀叔⽗·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35.修⾝篇致九弟·做⼈须有恒⼼123.交友篇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36.修⾝篇致九弟·⾔凶德有⼆端124.交友篇致诸弟·切勿占⼈便宜37.修⾝篇致九弟·愿共鉴戒⼆弊125.交友篇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38.修⾝篇致九弟·注意平和⼆字126.交友篇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39.修⾝篇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127.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40.修⾝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之妙⽅128.为政篇禀祖⽗母·述与英国议和41.修⾝篇致九弟·宜平骄矜之⽓129.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考升官42.修⾝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字130.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荣升侍讲43.修⾝篇致四弟·⽤药须⼩⼼谨慎131.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考差信44.修⾝篇致四弟·不宜⾮议讥笑他⼈132.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补侍读45.修⾝篇致九弟季弟·做⼈须清廉谨慎勤劳133.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46.修⾝篇致九弟季弟·必须⾃⽴⾃强134.为政篇禀⽗母·万望勿⼊署说公事47.修⾝篇致九弟·望勿各逞⼰见135.为政篇禀⽗母·敬请祖⽗换蓝顶48.修⾝篇致九弟季弟·治⾝宜不服药136.为政篇禀⽗母·拟为六弟纳监49.修⾝篇致四弟·劝弟须静养⾝体137.为政篇禀⽗母·报告两次兼职50.修⾝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38.为政篇禀⽗母·请勿悬望得差51.修⾝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139.为政篇禀⽗母·附呈考差诗义52.修⾝篇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140.为政篇禀⽗母·贺六弟成就功名53.修⾝篇致九弟·万望⽏恼⽏怒141.为政篇禀⽗母·请敬接诰封轴54.修⾝篇致九弟·宜以⾃养⾃医为主142.为政篇禀⽗母·不敢求⾮分之荣55.修⾝篇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143.为政篇禀⽗母·请四弟送归封轴56.修⾝篇致四弟·述养⾝有五事144.为政篇禀⽗母·谨遵家命⼀⼼服官57.修⾝篇致九弟·宜⾃修处求强145.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58.修⾝篇致九弟·时刻悔悟⼤有进益146.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59.修⾝篇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147.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60.治家篇禀⽗母·述家和万事兴148.为政篇致诸弟·进谏⾔戒除骄矜61.治家篇禀⽗母·教弟以和睦为第⼀149.为政篇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62.治家篇致诸弟·教弟婚姻⼤事须谨慎150.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63.治家篇禀⽗母·勿因家务过劳151.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64.治家篇禀叔⽗母·勿因劳累过度152.为政篇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65.治家篇致诸弟·⽆时不想回家省亲153.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字报亲66.治家篇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做⼈154.为政篇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67.治家篇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155.为政篇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68.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156.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69.治家篇致诸弟·迎养⽗母叔⽗157.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70.治家篇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158.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71.治家篇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159.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辞谢72.治家篇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160.为政篇致九弟·处事修⾝宜明强73.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161.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具奏74.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切谨慎162.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75.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163.⽤⼈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才76.治家篇致诸弟·勿使⼦侄骄奢淫佚164.⽤⼈篇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77.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勤劳持家165.⽤⼈篇致九弟·催周凤⼭速来78.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亲166.⽤⼈篇致九弟·交⼈料理⽂案79.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167.⽤⼈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80.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168.⽤⼈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事81.治家篇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169.⽤⼈篇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82.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注重种蔬等事170.⽤⼈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的⼈83.治家篇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实⾏勤俭⼆字 171.⽤⼈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84.治家篇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172.⽤⼈篇致沅弟季弟·嘱⽂辅卿⼆语85.治家篇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命最苦 173.⽤⼈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通厘⾦86.治家篇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174.⽤⼈篇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87.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字诀175.⽤⼈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88.治家篇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作品欣赏(⼀)称谓及提称语称谓是对收信⼈的称呼。
《先生自少即勤问学》原文及翻译译文
《先生自少即勤问学》原文及翻译译文《《先生自少即勤问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先生自少即勤问学》原文及翻译译文《先生自少即勤问学》原文及翻译医闾先生集原文:先生自少即勤问学,不事游乐,及成化戊子①谒疾②归家,益潜心正学,杜门不出者十年。
至戊戌③岁,始造表弟马指挥文敬园中看花,有诗云:“斋居四十二年身,未见东风桃李春,今日名园一杯酒,不妨聊作赏花人。
”盖实事也。
先生教子孙严而有道,教门生亦然。
子孙男女但解言语,即教以揖拜、问安之礼;知出入,即教以出告反面之礼。
虽习举业,必教以得失有命,毋为夺志。
读书暇日,则教以学算数,讲六书,习射法。
郊行见枯骨,辄令子弟埋之。
乡闾育女多不举,先生立法以戒家人曰:“吾家子妇敢有効尤者,必出之。
盖忍于杀子,何所不至乎?”门生侍侧先生问之曰孟子曰圣人与我同类者汝辈亦曾如此省察思虑否孟子此章吃力说许多话其意安在汝辈读之曾得其意否读书不切己诵说何益﹣﹣节选自《医闾先生集》【注】①成化戊子: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
②谒疾:请病假,这里指因病辞官。
③戊戌: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
译文:先生自从年少时就勤于问学,不从事游乐的事情,等到成化戊子年因病辞官回家,更加专心于正学,闭门不出达十年。
至戊戌年,才到做指挥使的表弟马文敬的园中看花,有一首诗说:“斋居四十二年身,未见东风桃李春,今日名园一杯酒,不妨聊作赏花人。
”大概说的是实有的事情。
先生教育子孙严格而有方法,教导学生也是这样。
子孙们无论男女只要听懂话语,就教导他们揖拜、问安的礼仪;孩子们知道出入家门的时候,就教导他们出去时亲告,回来时面见家中长者的礼节。
虽然学习科举考试的内容,一定教导他们得与失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要因为这个改变志向。
读书的闲暇时日,就教导他们学习算数,讲解六书,学习射法。
去郊外出行见到枯骨,就让子侄们掩埋。
乡间生了女孩多不养,先生立家法告诫家人说:“我们家的媳妇有敢跟着学的,一定会被休。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家训原文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家训介绍《曾国藩家训》一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120余年来,人们从本阶级的政治需求出发,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论旨不一,结论各异。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本书适合史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原文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
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
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注释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译文《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译文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原文: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②皆是也。
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③为口说而播为声气。
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④为习尚。
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⑤,所从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
”彼自尸于高明之地⑥,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⑦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①原,论说文体之一,其中“原”,解释为“推究”之义。
②戢(jí)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③腾:传播。
④蒸:兴起、渐成。
⑤雠chóu:应答、响应、应验。
⑥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
高明,地位显贵。
地,地位。
⑦一命:官阶之最低者。
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译文: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那么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那么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假设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那么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那么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假设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那么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那么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那么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假设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那么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那么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那么寿,逸那么夭,勤那么有材而见用,逸那么无劳而见弃,勤那么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那么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那么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译文
《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译文《《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译文《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曾巩原文: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
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
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
其逆自为虑如此。
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与?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
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
人少斗讼,喜嬉乐。
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熏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
官于南方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
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巩散文选集》)译文:人们都说南越地处偏僻而且路途遥远,风气同中州两样。
所以去做官的都不愿意久留,往往赴任的车船还未启行,就已经掰着指头计算归期了。
又都轻视自己的官职,认为不值得到那里去用力气治理。
他们预先就这样为自己考虑,所以到了那里,大都心神不定,松松垮垮,没有忧民勤政之心。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原文及翻译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原文】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四月十四日,接奉父亲三月初九日手谕,并叔父大人贺喜手示,及四弟家书。
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沉剧,父叔离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昼夜之间,无须臾①之懈。
男独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
闻华弟荃弟文思大进,葆弟之文,得华弟讲改,亦日驰千里,远人闻此,欢慰无极!男近来身体不甚结实,稍一用心,即癣发于面。
医者皆言心亏血热,故不能养肝,热极生风,阳气上肝,故见于头面。
男恐大发,则不能入见,故不敢用心,谨守大人保养身体之训,隔一日至衙门办公事,余则在家不妄出门。
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极协和。
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英夷在广东,今年复请入城;徐总督办理有方,外夷折服竟不入城,从此永无夷祸,圣心嘉悦之至!术者②每言皇上连年命运,行劫财地,去冬始交脱。
皇上亦每为臣工言之,今年气象,果为昌泰,诚国家之福也!儿妇及孙女辈皆好,长孙纪泽前因开蒙太早,教得太宽。
项读毕《书经》,请先生再将《诗经》点读一遍,夜间讲《纲鉴》正史,约已讲至秦商鞅开阡陌。
李家亲事,男因桂阳州往来太不便,已在媒人唐鹤九处回信不对。
常家亲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已知春不皆矣。
纪泽儿之姻事,屡次不就,男当年亦十五岁始定婚,则纪泽再缓一二年,亦无不可,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男或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都为主。
纪云对郭雨三之女,虽未订盟,而彼此呼亲家,称姻弟,往来亲密,断不改移。
二孙女对岱云之次子,亦不改移。
谨此禀闻,余详与诸弟书中。
男谨禀。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注释】①须臾:片刻。
②术者:算命的人。
【译文】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四月十四日,接到父亲三月初九日手谕,和叔父大人贺喜手示、四弟家信,得知祖父病体没有好,而且一天天加重,父亲、叔父领着诸位兄弟服侍已经三年,不分昼夜,没片刻松懈。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1. 求以下曾国藩家书的翻译纪鸿纪泽:今天派专人送家信,刚出发,又接到王辉四等人带来的四月初十的信件。
你写的和澄叔写的各一封。
借此知道了所有情况。
你进来写的字都薄弱,没有骨力。
字不够饱满,与你自身一贯不重视书法是一致的。
你应当用油纸摹写颜真卿郭庙碑,柳公权琅琊碑,元秘塔碑,来改正你的毛病。
每天留心把字写厚重饱满。
不然字单薄,人的气质也变单薄轻浮了。
人的气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难改。
只有读书能变化气质。
古代的精相法,也说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想求改变气质的办法,总需要先立下坚定的志向。
就拿我生平来说。
三十岁前最喜欢抽烟,片刻离不开。
到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到今天没有再次抽过烟。
四十六岁前,我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近五年很以为是一条改严格遵循的戒律。
现在大事小事,我都能持之以恒。
就这两件事可看出没什么事不能改变。
你必须立志变得厚重。
古代有金丹换骨的说法,我认为立志就是使人脱胎换骨的金丹。
这是我的嘱咐。
2. 曾国藩家书一则中“凡仕宦之家翻译:凡是当官的人家,由节俭到奢侈的生活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的日子艰难。
你尚且年纪小,切记不可以贪爱奢华的事物,不可以懒惰成为习惯,无论大户人家或小户人家,官员、农民、工人、商人,勤劳苦干而节俭的没有不兴旺的,骄傲奢侈懒惰的没有不败光的。
你读书写字,都没不能间断,早上要早起,不要坠了你祖先一直相传下来的家风。
我们叔辈父辈,都是黎明时段就起床了,你都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这些都是命里注定的,一半是人力而为,一半则听天行事。
只有学习圣贤的作风,全都是你自己拿主意,跟天命没有关系。
我有学习成为圣贤的志向,年少时欠缺娴静的能力,直到现在仍然免不了有时会言语、行动儿戏。
你应该端正你的举止,不要随便说话,则是人的德行的基石。
原句: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译文:
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
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
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
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
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
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
曾国藩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
日月有食,星有离次。
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者不免。
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
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终焉而已。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
其有过,则其友直谏以匡之。
习而之不善,既小人矣。
其有过,则其友多方文之。
兹贤者所以愈贤,而不肖者愈不肖也。
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子与某相好不终,是子之失德。
子盍慎诸?”又有某君毖余曰:“闻子之试于有司,则尝以私于人,是大不可。
”二子者之言,卒闻之,若不逊于吾志。
徐而绎之,彼无求而进逆耳之言,诚敬我也。
既又自省:吾之过,其大者视此或倍蓰,而其多或不可枚数。
二子者,盖举一隅也,人苦不自知耳。
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
而其人自视恬然,可幸无过。
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滔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和同,长人之恶,不又谐臣媚子之亚也。
《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摘自《曾国藩文集》,略有删节)译文:贤良与不肖的区别是如何划分的呢?应该看他对于改正过错的勇敢与怯懦并把它作为差别罢了。
日月都有盈缺亏食,星辰也有陨落之时。
对人而言,言语有不当之处,行为有后悔之时,即使是圣人也不可避免。
改正过失十倍于人的人,他的贤达也一定会是常人的十倍;改正过失百倍于人者,他的贤达也——定会是常人的百倍。
越是贤明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之徒,越仗恃作恶,终不悔改。
人刚一出生时,气质相差不大,学习并且达到好的'境界,就已经成为一个君子了。
如果他有了过错,那么他的朋友会当面劝谏以帮助他改正。
如果引导不善,就会成为小人。
当他有了过错时,他的朋友就会多方替他掩饰、推卸责任。
曾国藩文集
曾国藩文集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
家书:同治五年三月十四日夜谕纪泽纪鸿日来,每思吾身,能干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
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
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
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余在京师,尝以匾其室;在江南,曾刻印章矣。
三忌者,即谓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也。
三薄老,幸灾乐祸,一落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三知者,《论语》末章,所谓“知命、知礼、知言”也。
三乐者,即九月二十一日所记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三寡者,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十“三”字者,时时省察,其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者乎?日记·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思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学成以三经、三史、三子、三集烂熟为要,而三实亦须提其要而钩其元;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亦须自辟门径,不依傍古人格式;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扣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四者能成其一,则足以自信。
日记·咸丰九年八月十六日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回“八本堂”。
其目曰: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日记·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八日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票之力以拯天下。
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
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文:《湘乡昭忠词记》习勤崇俭此后推于“勤俭谨信”四字,更加工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
原文: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译文:
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
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
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
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
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
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