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训练就业导向论文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论文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论文第一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恂.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制度改革、“双师型”师资建设、“双证”式学生培养、创业教育的开展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
高职教育应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切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并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以社会需求为结合点。
科学设置专业专业既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又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主要取决于它的专业特色和社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一是要按照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企业的原则.主动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设置专业这种变化主要是指人才市场对各种职业素质的从业者的需求数量和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甚至取消就业形势不好的老专业.使新老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
二是要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及时开发新的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日新月异。
敏锐地捕捉职业种类和内涵的变化趋势.适度超前地开发新专业,同样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因此.专业设置应采取宽窄结合.以宽为主的原则.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这样既体现了职业岗位的需求.也体现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专业设置在体现方向的灵活性、适应性的同时,又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使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的辩证关系得以正确处理三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特色和行业优势对有行业优势,校企结合紧密的急需人才专业积极开设.对社会需要且学校有长期办学特色的专业应保持稳定专业设置切不可“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否则就难以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改革金融危机过后,就业形势回暖,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路回升,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用人单位以大学生“缺少实习经验”为由拒绝应聘,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的缺陷等相关报道。
就业形势向好,但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自己迟迟找不到理想的“饭碗”。
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习经验”。
那导致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原因何在?1 职业教育的缺陷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师资,二是课程体系。
先说师资。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科教育,多是硕士、博士,他们的数理逻辑、语言智能十分发达,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匮乏,根本无法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型的授课方式。
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到高校任职,他们只是在变相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多生于90年代,他们朝气蓬勃、个性鲜明,逆反心理强。
上大学以前的机械重复已经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在“苦尽甘来”,再让他们照抄照搬,必然受到学生的心理排斥。
由此看来,职业学校最欠缺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最欠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有些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却仍然以“拥有多少个博士、硕士教师”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标准。
其实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再来说教学体系。
迄今为止,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都是学科型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高职的课程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而中职的课程也就是高中课程的简化版,如此一来,“换汤不换药”,职业教育仍然是“旧瓶装新酒”。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最新)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学已经三年多了,正面对在考验还是就业的十字街头,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很迷茫,不过这个学期,有幸的是老师给我们即将大四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学时虽然不多,但是感觉受益匪浅。
回忆这几次课程,每一节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里面实际上蕴含着大学问,大道理。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
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
数据显示:2010-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保持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6526万人。
其中2019届毕业生达834万人,比2018年还要高14万人,就业创业工作或将面临严峻形势。
2019年1月1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指出2018年新增企业670万。
而数据显示2014-2018年,年度注销企业数分别为50.59万、78.84万、97.46万、124.35万和181.35万,自2015年起,全国实有企业数量增长趋势放缓。
2019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年度全球就业报告显示,世界需在近10年内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才能保证持续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 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或将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大量企业减员或倒闭,供求失衡,对于人数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更是带来巨大冲击,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第一篇: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摘要】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转化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也已经越来越被各个高校所重视。
本文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其优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单纯增加课时的做法并不理想,要想让实践教学有机地把学校教学和促进就业联系起来,就要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从用人单位方面看:1.“人荒”严重,无人可用。
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单位实际是处在“人荒”之中。
员工身兼数职,疲劳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却很少用应届毕业生,他们常参加各种招聘会,但是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能马上顶岗的新员工。
2.新员工培训费用高昂。
由于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就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既是一笔将被计人生产成本的支出,又是一笔风险投资,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敢或不愿做这种风险投入。
从学生方面看:1.与实践对接慢,找工作困难。
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型号和规格”。
我们的实践教学往往是根据书本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所以与实际脱节严重;2.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很多学生在初次工作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二对自己的擅长与缺陷不能正确认识,进入角色缓慢。
目前各高校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都有各自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我们实践训练的内容往往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并常常使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对学校所学到的理论产生疑,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实际需求脱节。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院的主要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摸索高职教学规律,规范高职教学管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高职教学规律,遵循高职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专业性和综合性、掌握专业知识和发展职业技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要求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的原则,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为规范教学管理,高职学院应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教学日常管理。
建立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质量监督等制度,应制订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做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章可依,依法治教,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导向、运行、管理、评价、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二、适应市场设盆专业,根据岗位开发课程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高职学院应特别重视专业设置、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
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办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要利用信息网络,收集专业信息。
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依靠和主动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经济,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开办行业和社会所需的紧缺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高职教育改革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技能训练高职教育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与属性、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权重、专业技术工种的设立与细分、技能水平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实习训练基地的建立与运作等问题的分析?从而说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我们将要面对许多全新的理念与实际操作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技能训练的大纲编写和教材的编制、考级与技术工种的划分与选择、实训技术水平的评价与考核、实习训练基地的建设、专业技能教师的培训与聘请等都关系到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
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出现培养的毕业生既没有建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没有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知识不如大专毕业生?技能不如中专中技生”的被动态势。
这样的局面将会影响和阻碍高等职教事业的发展。
因此?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大力提高高职教育改革的力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改革方向。
为了达到以上的改革目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务必要处理好以下的关系:一、高等技术教育的层次与属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属于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其属性?二者同时体现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职业教育。
必须有机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依赖的。
一面?理论知识无疑将提高技能的技术含量?也可以促进技能训练?加快掌握技能的速度?并与技能交融在一起。
另一方面?技术训练又可以帮助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决不能低估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中的指导作用。
如计算机的维修技术?首先要诊断故障?分析现象?判断根源?然后动手修理?这就需要熟悉结构和原理?就是专业知识的体现。
缺乏专业知识?仅靠经验的技术操作?只能对付简单的设备和简单的故障?面对复杂的装置和复杂的故障则会一筹莫展。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论文5篇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论文5篇第一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论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论文在八周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堂课是老师给我们看了中央电视台2套播出的一期《绝对挑战》。
讲述的是新加坡旅游局在全国名牌大学招聘市场专员,有三名选手应聘,最终唯一一个女选手夺得冠军的故事。
这堂课我的感触良多。
新加坡旅游局在国内高校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招聘管理培训生,《绝对挑战》面向全国提供就职岗位,经过几轮海选,最终三名选手进入决赛,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大四学生彭创,上海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杨轶莘,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蒋浩。
经过在新加坡的外景测试和央视的现场较量,杨轶莘最终获胜。
《绝对挑战》历来注重采取“任务”式的方式,来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
这一方式能够在真实设定的环境条件下,考察被测评者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也能使每位应聘者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影片中的招聘方式属于外部选聘。
《绝对挑战》采取情境式测评,选手参加“狮城疾行”和在新加坡飞禽公园设计“奖励旅游”主题餐会两个环节,考察候选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从三位选手的身上,我们无疑可以看到敢闯敢拼的优点,能够更多接触互联网,学习能力更强的特点,但是又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上的缺陷,所以要提高准管理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全面发展自己,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管理的任务不仅在于执行上级的命令,维持系统的运转,而且要在组织系统或部门的工作中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充满生机,才能不断的发展。
《绝对挑战》中,一号选手彭创就具备了这种冒险创新的精神,有创意,有活力,且思维敏捷冒险是成功者的利器,让他获得2万元的管理培训基金。
冒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者素质,冒险需要勇气和资本。
若能从不确定的精神中,靠着某种灵感去冒险,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招致失败。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问题及改革路径论文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问题及改革路径论文高职教育就业导向问题及改革路径论文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形下,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毕业生实现了较高的就业率,同时学校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然而有些高职院校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致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存在的问题1.1偏重简单技能,忽视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高教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
[1]当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却在办学实践中出现了功利化倾向,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将就业为导向理解为以就业为目的,盲目迎合市场需求,迎合即时的岗位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过于重视实验实训课的安排,忽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一技之长,强调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固然需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如果把技能作为单一的学习内容,就降低了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忽视了高职教育的高教性。
从而使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等同于为训练一技之长的短期培训班,失去了就业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就会出现高职毕业生和短期培训务工人员争岗位的现象。
1.2偏重就业数量,忽视就业质量高职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但有些高职院校却片面理解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盲目追求就业的数量,忽视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
就业质量是指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即学生的对岗位加薪、晋级等前景的预期、就业的稳定程度等。
[2]由于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在就业政策上偏重于迎合市场需求,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就业愿望,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率,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
[就业,导向,做好,其他论文文档]论以就业为导向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论以就业为导向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对策;服务[论文摘要]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指标。
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对策。
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指标。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四个服务”要求,即“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此,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其内涵本质要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与对策,认真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1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高职的办学理念,①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接受高职教育,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就业岗位。
②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要从以教育教学资源为导向转向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贴社会需求,以社会评价人才培养水平为标准,积极跟踪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学校的发展才更有持久力。
2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高职办学定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实际应用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应该非常广阔,但现实情况是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出现有业不能就,有岗不能上,眼高手低的现象。
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还不够准确,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以致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
因此,必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人才的层次、规格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相吻合。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培养方案产学研结合能力培养论文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以就业岗位调查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校情、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灵活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活动;并以有关专业为依托阐述了主要教学环节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具体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发展比较协调。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之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主要瓶颈问题,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1开展就业岗位调查,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职责;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开发。
建立课程群;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专项培训;最终形成专业培养计划。
例如,作为我校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焊接专业,试点方案的制订借鉴上述教育思想,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华北、中原、辽河、胜利等油田的2O多家用人单位,与200多名焊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知识技能要求等各方面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经过总结,将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营销员、复合型工艺员等几大方面。
所谓复合型工艺员,就是负责某一车间或分厂的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多工种的工艺技术工作,甚至包括行政管理工作。
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岗位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还要求毕业生具有生产中使用的较先进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能力。
另外,突出强调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踏实肯干、不断学习、心理承受等能力的培养。
在前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焊接学科组成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制订了焊接专业培养方案。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各类职业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此来促使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提升。
高校毕业生需要对就业观念有正确的认识,且需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也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文章将阐述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就业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高职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各个职业院校务必先做好那些企业的沟通工作,这样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多种多样,学生们的就业机会相比以前而言明显会增多。
高职毕业生还需对自己的职业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找准方向,并积极参与各种就业培训活动,以此来让自己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在选择职业时要尽量挑选最适宜的岗位,以确保自己能够快速找到工作。
一、就业导向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1.“就业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且能进一步推进社会劳动力的教育。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人们往往会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仅仅只是为了确保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促使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并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巨大功用。
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的时,相关人员要仔细分析企业以及相关岗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计划,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2.就业导向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模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试析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论文
试析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论文第一篇:试析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应该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定位,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但不是目标的全部。
应全面理解“就业导向”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着眼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综合素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的确立,使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对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但是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在对“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理念内涵的认识及其实际操作上,出现了一些对高职教育及其能力培养的简单理解:片面认为其核心技能培养只是以既定的岗位(群)为前提,培养其上岗能力,达到所谓零适应期的目标。
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差,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者之一黄炎培先生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进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彰显其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
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的“评估原则’中提出: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日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学校人才塔养结果(毕业生)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程度。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必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突出职业性特征;必须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增设社会急需专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就业乃民生之本。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高职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特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解决其发展定位问题。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重层次、轻类型,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是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应用型”教育。
不应把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混为一谈。
虽然目前高职教育绝大多数是专科层次。
但从长远发展看,还应有“应用型”的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型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阶段。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改革中,应当努力形成“学术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驾齐驱的格局。
而且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构建全方位的立交桥。
使我国需要进入高等教育的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多样化的需要,选择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实现“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目标。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面向大众的职业教育观念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就业指导论文
职业就业指导论文职业就业指导论文摘要:职业教育顺应时代而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的学习,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的重任。
与传统素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是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职业教育中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
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做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提高自身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做一名出色的职业人。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服务社会一、社会需要人才当今的教育界中有两种培育人才方案呼声颇高。
其中一种就是传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术上的精英,也就是所谓的学者。
学者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渊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学者的学历当然越高越好,高的学历体现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习时间、阅历和学习的能力。
通过应试教育层层选拔后的学子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某些企业招聘的起点这些人服务于各个领域和岗位,体现出高的文化素质和卓越才能。
自古以来中国讲究学术上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文学、数学、艺术还是天文、地理,正因为有了学者的研究、总结、传承和发扬,才有了千年文化知识的积淀,各种文化百花争艳。
这些人也因为掌握了更多知识和信息,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青睐。
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与教育人才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们发现在有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很多技术性工作也找不到人来做了,就算勉强找到人来做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企业往往付出高薪的代价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渠道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有技术的老师傅带出徒弟,由徒弟传承师傅的技术继续为社会服务,然而这些师傅的精力毕竟有限,培养出的徒弟数量少,技艺也参差不齐。
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新的知识、理念的融入,许多技术得不到改革创新,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背景之下,另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这就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因为具备了专业技术,能帮助人们满足某方面的需求而被社会接受和肯定。
职业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
职业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1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存有的问题1.1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参差不齐当前,我国仍有少部分学校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行列;有的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设置在30节每学期左右;有的学校只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只通过讲座或者其他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导致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
1.2忽视就业指导过程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面临着教师只注重学生就业率控制,忽视了就业指导过程的实际作用等问题。
从学生层面来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过度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结果,对就业指导过程重要性理解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益偏低。
1.3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面临着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和就业指导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2.1明确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优化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任务的实际目标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供动力保障。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保障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细化能够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通过职业指导协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第二,通过职业指导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理解,为学生就业后的稳定发展提供动力;第三,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以上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2.2增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面对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高校建设者必须结合就业指导队伍的实际状况持续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该提升职业指导教学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在提升准入门槛的前提下,还应该定期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实行培训,通过培训持续提升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业务素质以及高专业素养的职业指导队伍提供资源保障。
就业导向论文
就业导向论文引言就业是每个人踏入社会的必然大步,对于过去几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本文旨在探讨就业的导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就业现状分析就业压力增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
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长却没有同步跟上。
因此,就业压力日益沉重,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也日益突出。
社会竞争加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拥有一张大学文凭已经不再是保证就业的敲门砖,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来与其他竞争者相比。
就业导向问题分析对于就业目标的混淆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模糊不清,或者并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
这导致在就业过程中相对盲目,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
缺乏实践经验学校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的培养,让大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感到不知所措。
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与其他应聘者竞争时处于相对劣势,很难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
解决方案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应该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并进行详细的规划。
通过调研行业信息和自身能力的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为自己的求职之路提前做好准备。
提早积累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和兼职等活动,获取实际工作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适合的职业方向。
多元化发展要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大学生不仅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发展其他技能,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结论就业导向问题是大学生就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应该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提早积累实践经验,并进行多元化发展。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得到缓解,就业率也将会有所提高。
以上就是本文对就业导向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浅论就业导向下温州职业教育的新思考
浅论就业导向下温州职业教育的新思考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素质本位产教结舍课程多元化实训基地论文摘要:从温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企业情况来看,强调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施产教结舍,推行“订单式”、“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科学构建职教体系,以坚持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侧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多类课程、多种途径、多种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同时,要依托行业或企业的培训中心构建实训立交桥。
一、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温州特别风行,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执的看法。
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丝子成龙成风,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政府低投入与学校自身积累慢,使得中职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需要的一流实用人才。
温州市普职1:1的比例也正说明了职业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温州地区中职学校规模不够,学校在校生只有200―400人,再加上教育质量不高,2005年不少中职学校改办普通高中。
多重设置的计算机、财会等专业导致毕业生过多,无业可就、无事可做,而高级工和具有技师水平的指导师以及人才虽供不应求,但其相应的专业设置却极其匮乏。
温州大型企业走过了家族企业转型期。
以正泰、德立西等为首的大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际性集团,企业已处于青年期,其特征是:产品转向高、精、新为特征的开发方向,企业内部进入全员培训期,注重高级管理人员的深造,有些企业已引入博士流动站等。
更多的温州企业中以中小企业见多,他们没有规模优势,但通过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把中小企业连接起来,现已形成了小企业集群的块状经济。
块状经济以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形成了行业优势。
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民营经济角度来看,技术装备率低、人均产出率低的现象,是温州民营经济“自力型”发展模式的阶段性特点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间落差的外在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训练就业导向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以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人荒”严重,无人可用、新员工培训费用高昂、与实践对接慢,找工作困难、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用人单位结合,找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点、建立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岗位能力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实践教学目标化和可考核化、实践教学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化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转化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也已经越来越被各个高校所重视。
本文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其优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单纯
增加课时的做法并不理想,要想让实践教学有机地把学校教学和促进就业联系起来,就要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一、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
1.“人荒”严重,无人可用。
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单位实际是处在“人荒”之中。
员工身兼数职,疲劳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却很少用应届毕业生,他们常参加各种招聘会,但是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能马上顶岗的新员工。
2.新员工培训费用高昂。
由于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就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既是一笔将被计人生产成本的支出,又是一笔风险投资,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敢或不愿做这种风险投入。
从学生方面看:
1.与实践对接慢,找工作困难。
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型号和规格”。
我们的实践教学往往是根据书本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所以与实际脱节严重;
2.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很多学生在初次工作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
过低,造成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二对自己的擅长与缺陷不能正确认识,进入角色缓慢。
目前各高校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都有各自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我们实践训练的内容往往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并常常使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对学校所学到的理论产生疑,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实际需求脱节。
以职业训练为背景。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以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探讨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搭建行之有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训练平台,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掌握本专业上岗的实际技能和处理一般事件的基本能力,最终努力摸索一套完整的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择的实践教学模式。
1.与用人单位结合,找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点。
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能力的具体要求,尤其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
改变目前以“课本和课堂教学为纲”的实践教学训练方式,与本行业内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结合,鼓励一线教师走进用人单位,通过与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深入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能力的具体要求,必要时一线教师甚至可以采用短期顶岗的方式亲自体验,以此为依据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2.建立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能力需求点和具体能力要求,制作可以对学生各种实践能力进行岗位能力定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请用人单位和专家组成的专家团为岗位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确定每个能力指标的实践教学学时。
如针对用人单位对办公室不同岗位员工打字速度的要求,可参考以下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测评:(表内考核数字仅供参考)
3.以岗位能力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
首先对学生的训练前水平进行考核记录,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
第二在实践环节集中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分别进行训练。
此步骤最好选择有用人单位培训经验的教师进行,可使训练内容更贴近用人单位需求,可考虑聘请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做兼职教师。
第三学生的训练后水平进行考核记录。
第四两者对比,即可看出训练效果,并且可以给出学生的考核等级。
最后把学生岗位能力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训练测评结果进行综合研究。
学生可从综合测评结果中清楚了解到自己具体擅长哪个职位(比如哪些考核结果在一级的岗位应该为其就业首选)。
在经过岗位能力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能力点的训练后,测试都达到三级以上者实践教学环节方为合格。
4.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由用人单位最终检验实践教学
效果。
在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首先让学生按照最终训练测评结果自己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其次密切关注学生上岗速度和独立顶岗能力;最后由学生实习的单位针对学生的顶岗能力,从用人单位角度给学生赋分,并把用人单位赋分和训练考核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偏差和不足,在以后的实践教学环节继续改进。
三、以职业训练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
1.实践教学目标化和可考核化。
本模式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划分工作中对能力点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岗位能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体系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训练,可在实践环节中实现目标化教学。
由用人单位和权威行业专家确定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能客观反映学生训练水平和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一体化。
实践教学的训练考核点主要以用人单位岗前培训内容为依据,既有利于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和招聘成本,又有利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人风险。
3.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化。
以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为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综合测评结果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降低求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