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d3ea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3.png)
诗歌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表达了人类情感和思想。
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五个部分介绍诗歌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1 诗歌的起源:古代诗歌最早起源于口头传承的民间歌谣和祭祀诗歌,用于记录人们的生活和神话传说。
1.2 诗经的诞生:《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诗歌作品,对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古代诗歌的发展:在古代,诗歌逐渐从祭祀和宴会场合走向社会生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如古体诗、乐府诗等。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2.1 中世纪的宗教诗歌:中世纪的诗歌主要以宗教为题材,表达了人们的虔诚信仰和对神圣的敬畏之情。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开始注重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以爱情和自然为主题,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2.3 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诗人,他的作品以戏剧形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冲突。
三、近代诗歌的革新与多样化3.1 浪漫主义诗歌:19世纪初,浪漫主义诗歌崛起,强调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代表作家有拜伦、雪莱等。
3.2 现代主义诗歌:20世纪初,现代主义诗歌出现,打破传统的形式和语言,追求表达的自由和个性,代表作家有艾略特、庞德等。
3.3 后现代主义诗歌: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诗歌兴起,强调语言的游戏和多样性,挑战传统的意义和结构,代表作家有希尔、阿帕布拉姆斯等。
四、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4.1 各国诗歌的交流与融合:当代诗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各国的诗人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元的创作风格。
4.2 抒情诗与社会批判:当代诗歌既有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的抒情诗,也有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批判性作品。
4.3 技术与诗歌的结合:当代诗歌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如互联网和多媒体,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诗歌的起源与演变:文学的灵魂之声
![诗歌的起源与演变:文学的灵魂之声](https://img.taocdn.com/s3/m/697e9f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0.png)
诗歌的起源与演变:文学的灵魂之声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学形式,是人类语言表达的艺术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节奏、押韵和形象化的语言,引发了无数读者和创作者的兴趣。
本文将探究诗歌的起源与演变,揭示它作为文学的灵魂之声的重要性。
一、诗歌的起源要追溯诗歌的起源,我们需要回到人类语言的诞生。
在人类还未发展出书写系统之前,诗歌是口头传承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韵律和韵母的重复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这种韵律和押韵的形式有助于诗歌的记忆和传播,成为古代文化的载体。
古代的诗歌往往与宗教祭祀、歌颂英雄、表达爱情等重要活动相关。
比如古埃及的《阿克纳顿颂歌》、古希腊的《伊利亚特》等都是具有强烈宗教和英雄主义色彩的史诗作品。
通过诗歌的形式,人们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二、诗歌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逐渐从口头传承的形式转变为书写和印刷的媒介。
这使得诗歌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保存。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诗歌开始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从史诗、抒情诗到哲学诗,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语言风格。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诗歌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展现出多样性。
中国古代的诗词、日本的俳句、印度的吠陀经等都是不同文明中独特的诗歌形式。
每一种形式都体现了其所属文化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诗歌的形式和风格也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现代主义运动的出现,强调对传统形式的打破和对语言的创新使用。
例如,泰戈尔的自由诗、庞德的象征主义诗歌等都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革新。
三、诗歌的灵魂之声诗歌作为文学的灵魂之声,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它超越了日常用语的限制,通过形象化和隐喻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诗歌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对美的追求。
它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复杂的情感和体验,使读者得以与作品产生共鸣。
无论是在诗社、文学圈还是网络社交平台上,诗歌都扮演着连接人与人、传递情感的重要角色。
诗歌也是文化和国际交流的桥梁。
五年级作文诗歌的起源
![五年级作文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5b90cb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9.png)
五年级作文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文字的艺术,是美的表达,是灵魂的歌唱。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它的起源也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故事。
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诞生。
在人类语言还不够丰富的时代,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这些声音中有些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就像歌曲一样。
当人类开始使用文字来记录语言时,诗歌也随之诞生了。
最早的诗歌形式是口头传承的,它们被用来传承神话、历史和文化。
这些诗歌与我们今天所知的诗歌有所不同,它们更加简洁、朗朗上口,而且有着很强的韵律和节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文明和文化中都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诗歌。
古埃及的《埃及书报》,古希腊的史诗,《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这些被传颂千古的诗歌,不仅描绘了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也成为了这些文明的重要标志和遗产。
诗歌的诞生离不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在古代,人们通过诗歌来赞美自然的神奇,歌颂伟大的英雄,传颂美好的爱情。
诗歌成为人们心灵的窗户,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历经千年,诗歌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从古典诗歌到现代诗歌,从骚体到律诗、绝句、词牌、自由诗,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不论是忧国忧民的《出师表》,还是感怀人生的《夜泊牛渚怀古》,又或是怀抱美好梦想的《将进酒》,诗歌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如今,诗歌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在书籍、杂志、报纸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诗歌作品,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诗歌创作。
诗歌走进了校园、走进了社会,成为了人们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诗歌之美,源自人类对生活的关怀和热爱,也得益于诗人们对真理、美好和艺术的孜孜追求。
它不仅开启了我们的感官,也启发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和心灵之美。
诗歌之美,也离不开我们对它的传承和发扬。
在学校里,老师们教授我们各种韵律和节奏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家庭里,父母们朗诵诗歌,引导我们用文字去感悟世界。
简述诗歌的起源
![简述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796ae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9.png)
简述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一种古老且普遍存在于人类文化中的艺术形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发展。
在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后不久,诗歌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最早的诗歌可能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播的,因为文字的出现要比诗歌晚得多。
人们用诗歌来记录和传承历史、神话故事和重要事件。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规律韵律和节奏感,以帮助记忆和传播。
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诗歌写下来,使其更加稳定和持久。
最早的诗歌形式包括古代中国的诗经和古埃及的法老诗歌。
这些诗歌往往与宗教、神话和礼仪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文化和地区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诗歌。
古希腊以其优美的韵律诗闻名,古罗马则以其史诗和抒情诗而闻名。
中世纪欧洲的诗歌多与骑士精神和宗教信仰有关,而东亚地区则以诗词和俳句为代表。
在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
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抒情诗到社会批评,诗歌成了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媒介。
诗歌也逐渐与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发展,并通过口头和书面传统持续传承。
它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歌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持续发展和演变。
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e7fded984254b35eefd347c.png)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分: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 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中国现代诗歌的分类
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
诗的写法
•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 物和大自然的景象。 • 云 •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 常常忘了回家
诗的写法
12、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畔之梦 我是山 我才是山 你有我的倒影 你是我的幻影 绿树是我的秀发 绿树是我的罗裙 白云从我头上飘过 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鸟儿在我身上跳跃 鸟儿在我身上倒立 我是雄伟的山 我是神奇的山 你是骗子 你才是骗子
诗的写法
• 13、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 • 换新装 • 妈! • 花园更换了 • 彩色鲜美的春装; • 树木也换了 • 淡绿色的新衣裳; •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 小草也穿着新的绿裙子, • 在春风里摆着呢! • 妈!您看看, • 都换新装啦! •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 •
诗的相关内容,你学会了吗?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 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 楚地色彩。如屈原《离骚》。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 成诗体的名称。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 “歌”“行”“引”“曲”“吟”等。如《木兰 诗》《短歌行》。 •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到唐代发展为 “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兵车行》、《丽人行》, 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 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7f10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3.png)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对于诗歌的起源,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诗歌的起源,仅供大家参考!诗歌起源的说法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
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
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
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
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
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
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
”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
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
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 玄鸟生商” 的说法,商民族奉“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玄鸟”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373695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1.png)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欢迎大家阅读!古代诗歌起源1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由众位采诗官收录、加工、编订,集合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其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可以是直接叙事、直言其志;“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起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一般处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相比中原文化,楚文化更绚丽浪漫。
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辞》非其一家之言,而是辑录了自战国至东汉三四百年间以此题材写就的诗文。
现传17卷本《楚辞》中含有屈原的《离骚》《天问》、宋玉的《九辩》、东方朔的《七谏》和刘向的《九叹》等。
在《诗经》三、四字句的基础上,《楚辞》发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在内容上首开中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先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起源2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诗的起源和发展史
![诗的起源和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baab4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6.png)
诗的起源和发展史
诗歌是人类文化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源远流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史。
一、诗歌的起源
1. 史前时期: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口头传承,古时候人们会通过口胡唱歌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历史。
史前时期的诗歌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通过民间口传来流传下来。
2. 古代:随着文字的产生,人类开始把诗歌记录下来,诗歌开始在考古发掘的甲骨文、金文和竹简等古代文献中出现。
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等文集便是记录了古代的大量诗歌。
3. 中世纪: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宗教诗歌与民间诗歌并存。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戏剧诗歌,比如英国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二、诗歌的发展
1. 古代: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先秦诗、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宋词等种类,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
2.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再度崛起,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戏剧更是在以后的文学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意大利诗人但丁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长篇叙事诗《神曲》。
3. 现代:20世纪以来,随着诗歌语言的变化,现代主义诗歌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而备受推崇。
一些伟大的诗人,如艾略特、波德莱尔、诺贝尔奖获得者帕慕克、海子等都在现代主义诗歌的浪潮中崭露头角。
总之,诗歌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的珍贵遗产,它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中,与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密切相关,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c9e5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8.png)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诗词曲的来历 诗词曲的来历是什么
![诗词曲的来历 诗词曲的来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d7687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e.png)
诗词曲的来历诗词曲的来历是什么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曲的来历,以及诗词曲的来历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诗的由来?古诗的由来?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2、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3、古诗起源于远古人的狩猎,劳动,生活等等,后来随着文明的逐渐进步发展,古代歌谣的传播广泛,逐渐产生了古诗,虽然保存下来极少,但这一远古文学逐渐发展成了后来的诗歌。
中国古诗的由来?中国古诗的由来?古诗的由来篇 1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诗词的起源是民瑶,民歌发展成诗,诗发展为词。
自古诗变乐府,又自乐府变长短句(曲子词)起源劳动创造了语言,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产生了歌,歌以诗形式出现。
交流思想感情古人基于对祖先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
中国古诗词的由来中国古诗词的由来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2、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3、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c236c7e01f69e3143329431.png)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 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 不 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 “歌” 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 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 起称作“诗歌”。
2500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 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 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 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 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 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 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 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 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 雅、颂合称“六义”。
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 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 分为套数和小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散曲重要作家有 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关汉卿代表作: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 《调风月》等。
诗人是怎样发表自己的作的
1.即席赋咏 2.呈示寄赠 3.投诸名流 4.墙壁题诗 5.“诗板”题诗
汉代产生《乐府》。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 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 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 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 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 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 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 乐府民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 称“乐府双壁”。
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d3be74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2.png)
诗歌的起源(合集7篇)时间:2023-07-04 16:00:56诗歌的起源第1篇2、《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自立成体。
3、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4、《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5、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
6、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7、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
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诗歌的起源第2篇【关键词】情感经典诗歌起源表现作用一、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源于美的情感我国的经典诗歌有很多很多,例如众所周知的《离骚》,以及经典的《诗经》等都是受世人喜爱的经典诗歌。
我们知道现在有一门新兴学科叫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的对诗歌的研究是要求有充分的审美意识的。
所以主讲的老师们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及鉴赏之时是要先研究诗歌起源的美感的,并且要让学生自身能够感觉到诗歌的美学元素。
那么首先我们来谈谈诗歌的起源。
我们知道人们如果仅仅是需要将生活中的事表现出来完全可以记叙,可以写成文章之类的,那为什么人们要通过歌唱的形式加以表现呢,其原因就是歌唱更容易抒发人的情感,可以更加直接的将人们的情感诉求加以表现出来。
诗歌的语言风格与其歌唱的内容节奏相似,因而是自然的,是容易上口的,这样也就更能够满足人们的抒情需求。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45ef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e.png)
诗歌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
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故《毛诗序》云:“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而分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
两汉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如《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魏晋时期,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主要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它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而且还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诗歌的故事 (3)
![诗歌的故事 (3)](https://img.taocdn.com/s3/m/8a8c7c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a.png)
诗歌的故事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断进化和发展,从古代的史诗、民歌,到现代的自由诗、抒情诗,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本文通过探讨诗歌的起源、发展与现代诗歌的演变,希望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一、诗歌的起源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形式存在。
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的人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重要的信息、故事和神话故事呈现出来。
这些早期的诗歌通常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且被用于崇拜神灵、纪念英雄等。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诗歌一直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尔丹纳》是迄今为止最早被发现的诗歌作品之一,它来自于约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
在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成为古代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摩诃婆罗多》则是古印度最为著名的史诗之一。
二、诗歌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诗歌的形式和功能逐渐多样化。
在中世纪欧洲,骑士抒情诗和宗教诗盛行。
这些诗歌形式以韵律、韵脚和复杂的叙事结构为特征,常常用来表达对爱情、宗教信仰和理想的追求。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诗歌逐渐摆脱了古典的束缚,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
意大利作家但丁的《神曲》成为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它是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进入现代时期,诗歌进一步多元化。
现代主义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疑虑。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泰戈尔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等诗人都是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
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情感、思想和个人体验,通常没有严格的韵律和韵脚。
三、现代诗歌的演变在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由诗的出现使得诗人们摆脱了传统的约束,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0世纪的诗人如E.E.卡明斯、艾德加·爱伦·坡和提奥·麦迪逊等都以自由诗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复习过程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复习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48ca808b307e87101f696ff.png)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诗歌的起源——从语言到感情张景繁摘要:从诗歌精要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和它的难以严明的感情,我们抽丝剥茧,逐步从诗歌的本质中发现诗歌的起源。
而之前历史上诸位先贤的思想也启发着我,由此汇总而得到了一个新的见解。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从语言角度。
诗歌是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人类表达自身的需要催生的诗歌,又不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对诗歌来说,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诗歌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
在诗歌中,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不可精准描述,因为诗歌诗人表达的产物,却又需要引起读者的感情体验而存在的东西。
诗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非实体的存在。
诗歌是因诗人对他物他事的感觉而形成,又因引起广泛的他人感觉有意义。
语言被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世界,来尽可能的作为表征世界的符号。
人们期望给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命名来方便彼此间的交流但。
瑞典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关于语言的作用。
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为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范畴提供名称的“系统命名法”。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猫,凳子等这些字是为了给猫和凳子取名的,而猫,凳子之类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之外的。
但索绪尔论述证明道,如果字代表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那么一种语言中的字就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发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等字。
事实却也非如此。
每一种语言都不仅是一种形式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概念系统:是一个习惯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构成的。
这一点在诗歌中非常显著。
A Coal华衣(节选)I made my song a coat为吾歌织华衣,Covered with embroideries刺图复绣花,Out of old mythologies绣占之神话,from heel to throat:自领至裙But the fools caught it,但为愚者攫去,余光中自评道:“原诗短小精悍,句法短者四音节,二重音,长者亦仅七音节、三重音,若译成自话文,不但虚字太多,而且句法必长,沦于软弱,决难力追原文。
诗歌的的起源
![诗歌的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88463df7a417866fb84a8ee8.png)
上古——口头歌谣
1、巫术说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选自《礼记》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野草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伊耆氏蜡辞》是一首先秦时期的歌谣,出自《礼记·郊特牲》,这首歌谣原是蜡祭的祝辞,(相传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作为古代年终大祭。蜡祭是年终祭祀之名。)实际上却表现了中国远古时代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也表现了他们要求改变劳动条件的理想。全歌都是祈使语气,表现了古人要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气魄。
2、劳动说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
《吴越春秋·歌》
翻译: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
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
在头脑中是思想情感、修养志趣,用语言表现出来就是诗歌。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三、诗歌的发展历史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孔子编订。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1615f0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1.png)
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语言。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文字产生之前,最原始的诗歌就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逐渐发展起来。
人们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便创作了诗歌,如鲁迅先生所说:“其中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从集体劳动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就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淮南子》一书中,关于诗歌起源有这样的描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表明:我们祖先劳动时呼喝的有节奏的号子,在其中加入一些词语或者有趣的话,就变成了最原始的诗歌。
由此可见,诗歌是为了适应劳动节奏而产生的,而且与原始先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等密切相关。
《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的愿望与情感的。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诗歌是一种辅以动作的口头表达方式。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写道:“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意为,诗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由于最初时我们的祖先没有文字,原始歌谣都是口头传唱,所以今天所见的劳动歌谣,都是后人辑录的。
这些劳动歌谣大多保存在《礼记》、《周易》、《山海经》、《吴越春秋》、《艺文类聚》、《风雅逸篇》、《风雅广逸》以及《诗记·古逸》等典籍里,虽因时代久远,其真伪已难分辨,但仍可看出原始劳动歌谣的整体风貌。
这些古老的劳动歌谣,是诗歌起源于劳动的有力证据。
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与宗教和娱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期的诗歌常伴随着歌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原始社会时期,有一个部落名叫“葛天氏”,这个部落每次进行祭祀活动时,都会找三个人出来,拿着牛尾巴,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唱出八段歌词。
现在这八段歌词已经失传,但大致的内容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关于古代诗歌的起源
![关于古代诗歌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389f1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b.png)
关于古代诗歌的起源“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
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
“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诗歌的起源,欢迎大家阅读!一、诗的起源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更是因为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
中国诗歌源于先秦,历经汉魏南北朝直至隋唐,诗歌乃步入盛世。
唐之后,诗歌在中国文坛的地位逐渐衰落。
启功先生曾云: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简而言之:唐朝之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朝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朝之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乡野民歌,隶属于通俗文学。
孔子择其删减成文,乃有《诗经》。
先秦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
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汉魏乐府”,都将这一个雅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及至后来的唐诗更是将中国传统诗歌推向雅文学的顶峰。
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以雅俗为视角从社会文化史发展中撷取若干片断,来回顾一下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兴衰及其内在的缘由。
先秦诗歌除了代表现实主义的《诗经》之外,尚有另一代表浪漫主义的骚赋之体。
屈原、宋玉是其代表作家,而《离骚》更是其中佳作。
二、诗的兴起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乐府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在诗歌历史上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汉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0c857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2.png)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一、诗词的起源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体,如《诗经》中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战争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源自民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诗词的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五言体诗歌逐渐兴起。
五言体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乐府诗集》和《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民间歌谣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感受。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飘逸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自由、生命、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杜甫的诗歌则以沉郁顿挫、深刻感人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为主,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宋代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词作以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爱情、人生、离别等主题的细腻感受。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辛弃疾的词作则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为主,表达了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婉约柔美、细腻感人为主,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命运。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诗词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一时期,仍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
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歌以奇诡怪癖、富有想象力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明代诗人高启的诗歌则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则以深情款款、细腻感人为主,表达了对于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独特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到感情
张景繁
摘要:从诗歌精要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和它的难以严明的感情,我们抽丝剥茧,逐步从诗歌的本质中发现诗歌的起源。
而之前历史上诸位先贤的思想也启发着我,由此汇总而得到了一个新的见解。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
从语言角度。
诗歌是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人类表达自身的需要催生的诗歌,又不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对诗歌来说,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诗歌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
在诗歌中,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不可精准描述,因为诗歌诗人表达的产物,却又需要引起读者的感情体验而存在的东西。
诗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非实体的存在。
诗歌是因诗人对他物他事的感觉而形成,又因引起广泛的他人感觉有意义。
语言被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世界,来尽可能的作为表征世界的符号。
人们期望给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命名来方便彼此间的交流但。
瑞典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关于语言的作用。
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为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范畴提供名称的“系统命名法”。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猫,凳子等这些字是为了给猫和凳子取名的,而猫,凳子之类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之外的。
但索绪尔论述证明道,如果字代表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那么一种语言中的字就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发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等字。
事实却也非如此。
每一种语言都不仅是一种形式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概念系统:是一个习惯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构成的。
这一点在诗歌中非常显著。
A Coal华衣(节选)
I made my song a coat为吾歌织华衣,
Covered with embroideries刺图复绣花,
Out of old mythologies绣占之神话,
from heel to throat:自领至裙
But the fools caught it,但为愚者攫去,
余光中自评道:“原诗短小精悍,句法短者四音节,二重
音,长者亦仅七音节、三重音,若译成自话文,不但虚字太多,
而且句法必长,沦于软弱,决难力追原文。
终于只好用文言对
付,结果虽然韵序更动,气逝则勉可保留,至此,比自话译来有
力。
”
我们通过此例可知,诗歌的翻译绝不是字词对照翻译的,甚至翻作白话文还是文言都甚有讲究。
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思维决定了不同的语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端是普通的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为独立存在的思维提供了名称,为先于它而存在的思维提供了表达方法;另一端是以两位语言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这两位语言学家认为我们所说的语言决定我们能够思维什么。
比如,沃尔夫提出印第安霍皮族(Hopi)有一种关于时间的概念,在英语里就找不到这种概念。
(所以英语就无法表达它!)似乎没有办法说明一种语言的思维是另外一种语言所不能思维和无法表达的,但我们确实有大量的事实证明有一种语言里很“自然”或者很“正常”
的思维在另一种语言中就需要特别努力才能理解它。
我们人类自身的感情为文字打上了另一种印记——一种独属于人类所构建的文化的印记。
我之所以耗费大量篇章来说明语言的作用,是因为诗歌的感性,因为对诗歌文本的分析并不是仅仅的字面上理解,而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感受。
诗歌常常用大量甚至错误的句法不合理的形容来达到它的目的,我们所读的诗歌并不是它的文本,而是文本之上的东西。
因为人的自身是如此丰富,这是语言所不能及的,而诗歌在超出文本之上,在隐秘的想象中,展示了无比丰富的内容。
语言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另一方面又把它看成是为人所控制的一个活物,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动力—一种产生后果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的出,原始语言的贫乏促进了原始诗歌的发展。
而在原始时代,普遍的个部落都首先有了诗歌或史诗,也是因为诗歌是在语言的贫乏时最易表达丰富内容的载体。
近代自然语言观甚至强调原初的语言就是一种原始的诗。
从感情角度。
诗歌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人类在语言尚简洁时用最朴素的形式最简单的表达。
诗歌向他人通过感情的共鸣宣告了存在。
是情感宣泄的一种语言形式。
在原始的诗歌中,有别于今天诗歌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大量叠词的出现,这一点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是呼唤,并经常重复呼唤,因而也就具有韵语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歌唱的性质,鲁迅指出:“在昔原始之民,其群居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而已。
声音繁变,寝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而维科所言:“人们原来是哑的无言的,那么,他们开始发的元音一定是用歌唱的方式发出的。
加上在特定的场合,用后代类似“吟”的拖长了声音的方式“说”(唱)出来,就是原始的歌。
赫尔德认为,最早的语言汇集了一些诗歌的成分;诗歌才是“人类真正的母语”,“人类最初的语言是诗,是通过隐喻语言发明神话、寓言而具有天然的隐喻性,它(包括隐喻、象征、神话)在健全的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比喻的精神活跃在所有的原始语言里”。
并且,“在词的根里面就出现了大胆有力的比喻,并且发生了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的义转:一个词干及其派生形式的意义会相互交叉甚至对立起来,构成一幅五色斑斓的画面。
”
维柯认为原始时期的各个民族都是通过寓言故事来言谈。
并且寓言故事都可以用可以歌唱的诗体形式来加以表现,通过这种可歌唱的诗体形式发泄出内心强烈的情感。
在这里维科强调语言的诗性创造力量,语言以诗体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宣泄,情感与语言的自然关系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而形成的,而是靠诗人原本就存在的想象和激情所发生的。
维柯在他自己对《新科学》所作的引论中说:“我们发现各种语言和文字起源都会有一种规则:原始的诸异教民族,由于一种已经可以证实过的本性上的必然,全部使一些用诗性文字来说话的人。
由这个我们可以看到,但凡是诗性的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语言的贫乏,另一个是使他人了解到自己的需要。
而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是如此特殊,它彻底超越了作为符号系统的作为,承载起了人类感情传递的作用,并事实上成为一种行为——在多数意义上。
语言是我们自身创造的创造物,同时也成为我们个性表达的媒介,它在我们存在之前已经存在。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自身的存在,并创造能够被他人所理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客观语言形式——诗歌,我们就从文字上将光照进这个不能言说的世界。
故而,诗歌的出现便是在文明得到一定发展,智慧开始萌发,生存不再是威胁。
维柯曾经分过“文明时代的三种类型”,其中智慧出现的时代对应着“神的时代”,此时是智慧萌发的时期,不过阶级尚未形成,因此是一个集中创造文化的时期。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发端性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当然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以神圣意识表现自身的“感性想象的智
慧”(诗性智慧)。
为此,维柯指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是“思想性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基石已经形成,并引导出一系列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
个人自身的感受便被第一次重视了起来。
远古时代渔猎你、刀耕火种时期形成的简小的语言相比于人自身心里的丰富变得匮乏。
于是,诗歌诞生。
诗的起源在如今我们开化的人类看来是难想象的,因此,我们所谓的追溯也是在不断的寻找诗的本质中进行追溯。
而诗歌作为虚无缥缈的存在,要理解它也注定要通过感性的方式。
朱光潜先生就认为,诗歌的起源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