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师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
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1、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素养获得提高的基础。
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全体学生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程特别强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学会爱学生。
2、学习借鉴是教师提高素养的有效方法。
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经常学习,能获取许多有益于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能让自己充分体验学习的酸甜苦辣,知道怎样的学习才更有效,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高质量地从事课程改革工作。
不断地借鉴学习所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修改、完善,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能够促进教师素养的更快提高。
3、参与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
因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再怎么更新,总会或多或少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
况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法,由“教书匠”逐渐成长为“研究者”。
4、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事实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有着相同的特征,即不断地借助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地反思自我对学科、学生学习规律、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摘要:教师素养直接关乎着教育质量,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教育界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提出新的要求,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提升教师的素养。
本文就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要求;教师素养;提升策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
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成为教育领域内新课程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而作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教师队伍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的立业之本。
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应该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教学的方针与政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真正坚守职业道德的教师,应以在教育事业中培育英才为自己人生价值,并以之为荣。
然而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丧失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为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问题而抱怨不休,也不思进取,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精神上产生了教学懈怠思想,甚至出现了课上教不透,课下办班让学生补习来补贴家用的不良风气。
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改变当前教师的精神状态,让他们看到人才养成的意义,认识到教师在社会发展当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体会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从而让他们有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
只有这样才会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和荣誉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而在社会上重塑教师形象。
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充足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是教师具备教育资格的基本条件。
然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无法让教师高效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们对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感到厌倦。
提高教师素养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与贡献
提高教师素养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与贡献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热词,也成为了当代教育界乃至全球教育界所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形势和艰巨的教育任务,提高教师素养成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提高教师素养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与贡献。
一、提高教师素养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提高教师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方向。
提高教师素养可以使得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育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
只有在教师素养的引领下才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素养能够形成优秀教学团队教育是一个群体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在教师素养提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之间的专业性和合作能力,使得教师之间的互助互助变得更加紧密。
只有在教师素养的引领下才能够形成具有智慧、能力和品德的教学团队,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四、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养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课程设置。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教育教学的方法正在不断变化,而教师则是教学方法的关键实践者。
在提高教师素养的过程中,通过与同行交流、参加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方法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提高教师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是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养成的重要因素。
提高教师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将创新元素融入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引言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变化,新课程标准正逐渐在各地实施。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素养的提升对于实施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教师的素养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只有深入理解所教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不断扩充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教学的能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变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与同事交流和合作、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等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师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和关爱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五、持续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
原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原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引言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原创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这一变革时,提升自身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原创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升自身素养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一变化。
培养学科知识深度和宽度在原创新课程标准中,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被要求具备更高的水平。
因此,教师需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深耕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和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提升学科知识:•参加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阅读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增加学科知识储备;•参与学科研究和项目合作,提升学科研究能力;•结交同行,分享学科心得和经验。
注重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学科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以应对原创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参加教师培训和研修班,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学习和运用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
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原创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为了提升这方面的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学习和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独立研究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其他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合作,开展跨学科的创新教育活动。
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伦理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熟悉教育理论和教育伦理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指导教学实践;教育伦理可以帮助教师面对伦理困境和挑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伦理的学习:•阅读相关教育理论和伦理书籍,增强理论素养;•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学术研究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伦理研究成果;•反思和讨论教育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学习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与提升2023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新课程改革将在这一年得到全面实施。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习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学习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因此,学习新课程的要求也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过去,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融合,深刻领会新课程的核心思想,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
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提倡教育资源共享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学习使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课程研发。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要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与研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教学设计、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沟通能力等。
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读书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心得和教育理念。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培训机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观交流来学习借鉴。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地区或国外的学校,了解其他地方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扩大自己的教育视野。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改革的路径和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怎么做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怎么做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推动,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强调教育素养的培养。
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道德、学识、能力、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紧迫需求。
培养方式1. 加强教育素养培训: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教育素养提高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道德伦理、教学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在教育素养方面的专业水平。
2. 多角度知识拓展:教育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当不断扩大知识面,研究丰富多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热点、文化艺术等领域,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教学素材,以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视角。
3.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社会实践、参与教研、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等。
通过实践探索和交流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4. 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撰写教育论文等,提升自己在教育素养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角色1. 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该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和变革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研究、合作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在培养教育素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关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 做出榜样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行为。
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呢?一、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理论素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掌握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但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通过专业书籍、期刊、互联网等途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英语知识。
同时,可以参加教育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进行个别指导、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创新,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设计和组织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
五、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常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可以与同事或教研组成员讨论教学问题,互相学习和交流;还可以通过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方式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改进,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篇文章将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思想品质等多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需要掌握课件制作、教学软件使用等技能,熟悉特点和应用范围,并能灵活地采用,使教学更加新颖、有效。
2.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鼓励以学科整合为基础的跨学科教学,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善于整合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间无缝衔接。
3.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独立思考、创新实践,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师思想品质1.教育理念更新。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主体,学生情况、需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2.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不挑学生的毛病,不喜欢“严厉”地训斥学生的问题,给学生以尊重与关怀,培养共情能力。
3.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
教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其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为中国的未来与繁荣做出贡献。
三、教师的能力1.教学诊断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能够诊断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科完成的情况、学习困难的情况等,深入学生内心,切中学生需求,促进问题的解决及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
2.自主学习和能力规划能力。
教师需要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学术资料、网络学习、工作经验等实现自我提升,以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论点、新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3.多样化评价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考核评价的多样性,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评价方法、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教师的角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升专业水平。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生物教师要不断学习,保持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素养,因此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生物教师要重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生物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此外,生物教师要注重跨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生物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希望生物教师们能够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展现更加出色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适应课程新理念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适应课程新理念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中学教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
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
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
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草离去。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3、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
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4、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探讨高中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培养路径和发展途径。
一、专业素质培养1.教学理论素养培养高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
2.学科知识更新高中教师要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学科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学科素养,保持与时俱进。
3.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可以通过编写教案、参与教学设计研讨、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优化,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掌握相应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参与在线教育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专业发展途径1.参与教育研究高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项目,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探索创新教育方法。
可以参加学科教育研究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多角度的教学观摩与交流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积极参加学科组、备课组等教学团队的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深入的教学讨论,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3.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推动。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教育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培养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1、不断学习和提升小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研讨会和教学交流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利用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互联网和各种教学平台等。
通过阅读英语相关的书籍、参观教育展览等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注重实践和反思教师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
可以通过实施小组教学、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等方式,寻找问题和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关注学生发展和个性差异1、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观察和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英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注重启发性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
三、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1、建立学习共同体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与同事一起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分享、教学观摩和研究。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2、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小学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以应对课程改革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以应对课程改革【摘要】中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改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应该说,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也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学教师如何应对课程改革,正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教学理念一、更新教学理念目前一部分教师仍然固守着陈旧的教学观念,用落伍的眼光看待课程改革中的新情况,抱着传统不放手,用陈腐的思想和方法去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
英国学者厄内斯特指出:“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求数学教学体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这一双重准则,另一方面要求数学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规律。
(二)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
“生活数学”理念内涵: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与灵性。
因此,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
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三)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数学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
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
二、“活化”教师角色小学数学教师要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变化,转变角色意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024年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计划(五篇)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计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发展中,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为了使自己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加的得心应手,本人特制订素质提升计划:一、结合教学实践,提升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学习内容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寻找和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好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不断实践、运用、反思中使自己求得进步与发展。
同时,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网络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册教材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处入手进行研究。
课前,重视导入语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
课堂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寻找最佳的导入方法。
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本人将以“有效课堂”为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认真设计每一节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学生作业,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的进行。
以此过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本班教学质量。
总之,个人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形成。
因此,本学期,本人将以更大的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计划(二)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更高。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本人特制定并实以下计划。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最重要的力量,其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基础教学。
具体举措包括: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主动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合理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关注教育前沿动态:阅读教育期刊,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
二、强调实践反思,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实践是提升教师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精心备课,注重课堂设计:深入理解教材,积极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参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及时反思总结,逐步改进:从教学反思中,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需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措施包括:坚守教育初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做好表率,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榜样。
注重师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不断学习,提升个人修养:学习道德规范,注重个人修养,逐步提高自身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师形象。
谈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谈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当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专业标准等新时代教师发展指导文件,对培育和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落实新课改理念,走进新课改,就要积极落实《强师计划》,创新教师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一、标准导向引领策略要用“四有好教师”标准及“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用《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教师行为,明要求,守底线,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时代好老师。
二、专业标准提升策略要把新时代《强师计划》、教师专业成长标准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素养标准。
引领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精神素养、教育情怀素养、教学实施素养、教育治理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创造素养等核心素养方面,不断丰富、提升和拓展。
三、关键能力培养策略要结合学校发展和教师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实际,结合国培计划,外出学习,部门培训,校本培训等,抓重点,补短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素养提升行动。
比如,教师师德素养、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教研、读书及写作能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等关键能力提升等,尤其是作为新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学,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教师发展和教书育人提质增效,赋能助力。
四、名师骨干领航策略培养健全各级骨干教师梯队,让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建设教师核心素养发展服务体系,引领教师向名师学习,彰显榜样的力量;与书本对话,扩展阅读的视野;坚持实践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核心素养发展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五、激励教师创新策略教师要想“点燃”学生,就要身怀“火种”。
一是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二是要培养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四是丰富、强化和拓展教研活动。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改革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不仅要深入学习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还要广泛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同事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合作。
其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能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学科团队建设和教学研讨,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通过引导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获取和整合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师自身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教师自身发展的支持和推动。
首先,教师应建立个人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经验。
例如,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培训班和教材编写工作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还应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
浅析新课程改革与师德素养
浅析新课程改革与师德素养师德是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中都占有统领地位。
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动力和检验标准,又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引导因素。
在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对师德素养的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师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同过去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相比的时代相比,高素质人才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哺育人才的摇篮。
考虑到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就,针对以往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次课程改革将努力在以下六方面取得进展:第一,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第二,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第三,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六,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
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不仅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而且特别重视加强对学生在新时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淡化学科意识,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
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师德修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实际上和教师不够尊重学生有很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教育调查报告(20 15 届)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11170212姓名倪荣荣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指导教师刘智斌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浙江师范大学制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
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一、现状分析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
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
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
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许多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自我感觉良好”、“当天和尚撞天钟”、“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在这部分教师的身上表现较为严重,对工作缺乏愿做、想做、做好的欲望,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
导致这部分教师常常认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对工作变得无奈、被动、消极。
因为没有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为较高的事业追求,所以也就谈不上对这一职业的忠诚。
(二)学习意识淡漠许多教师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认为自己教书多年,对所教内容已经烂熟于心,没必要再去学什么新东西,教育教学都靠自己原来的积累,同时“借口”工作忙、工作量大,很少有人去阅读教育杂志和教育理论专著,其结果是教育思想和观念滞后,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后。
(三)科研能力薄弱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量违背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仍在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科研能力差,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即使有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其出发点也不是为了教育而科研,不是从基础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行研究,而是为了适应学校和自身达标合格、评优、晋级等规定性要求而研究。
(四)教育观念陈旧由于现在学校都关注升学率,并以升学率为宣传进行招生,所以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书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即使有些教师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已走出了“应试教育”的范畴,但是德育、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危机感的缺乏部分教师没有危机感,感觉不到差距,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思学习,工作上得过且过,没有个人发展目标,不愿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这部分人的这种心态及处世方法制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二、新课改要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1.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由广泛的自然人文通用性知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部分组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坚实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这主要是基于新课程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关注的强化。
每个学生都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第一,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
“综合化”课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作用,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
“综合化”课程的具体实施,学科教学以及学习主体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从而使之善于以科学的、系统的高度驾驭教育内容,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第二,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广博化。
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还要渗透环境、交通、国防等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
第三,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深厚化。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开发者。
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教材细节,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逻辑关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使用他人的课程资源过渡为使用自己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新课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1.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功能的能力新课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和谐、健康成长,突出了教学的教育功能。
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教育科学为依据,设计、实施教学全过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作为突破点,巧妙应用非智力因素的激励与渗透功能,增强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主体人格的有效影响,促进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健康成长。
2.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能力新课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
在构建教学过程时,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与学生构成“交互主体”关系,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努力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与学生一起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会体验、宽容、沟通与合作,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带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日益显著,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不同个体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学,协调与沟通学生关系、师生关系,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3.教育研究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中介转化作用进一步扩大,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研究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研究怎样设计会使教学过程更为有效,对教学进行决断,进行反思。
研究与反思是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问题,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去教学,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科研与反思活动中实现思想和实践的渗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新和拓展第二课堂的能力新课程要求具有创新能力是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教育界认为,“学校必须在培养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方面,提供首尾一贯的教育。
”学生创造性的形成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
美国学者帕内斯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非记忆。
”“教师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那么有才能的学生将会获得辉煌的成绩。
”因此,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创造型的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对学生智力锻炼和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应把开展这些活动提高到教学的高度来认识,纳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教师必须具有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新课程对教师信息素质的需求新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等都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做知识和信息的“有心人”,主动地去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感知、发现、获取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鉴别、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
能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判断、选择符合特定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信息。
第三,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除从实践、书本获得信息外,还应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下检索有关信息的方法。
第四,教师应该具有分析、研究、传播和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
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信息,而且还要让分析、研究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实践中转变成自身的创造力。
只有具有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分析、研究和运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情意的需求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感情。
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