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适用年级:大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探索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不同的自然物作测量工具,并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3. 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用不同的自然物作测量工具,并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2. 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自然物作测量工具,进行合作测量活动。
2. 帮助幼儿理解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探索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绳子、小木棒、各种自然物(如小石子、小树枝等)、记录表格。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生活中用眼睛观察比较长短的经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比较物体长短。
2. 探索测量方法:教师出示绳子、小木棒等工具,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3. 发现测量规律: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发现用相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会相同;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会不同。
4. 测量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对象,测量结束后记录结果并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测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教师反思在活动中是否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是否关注了每个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3. 教师反思在活动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发现测量规律,是否帮助幼儿建立了测量概念。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家人分享。
2.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测量主题的延伸活动,如制作测量工具、设计测量游戏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是否积极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对象,是否主动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测量与比较》。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自然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绳子等;学习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合作等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测量活动的乐趣,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测量工具,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绳子、各种长度不同的玩具。
学具:每组一份直尺、卷尺、绳子,若干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礼物,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猜测礼物是什么,然后告诉幼儿需要用测量工具才能知道礼物盒的长度。
2. 讲解自然测量工具(5分钟)教师展示直尺、卷尺、绳子等自然测量工具,讲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测量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测量,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礼物盒的长度。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为什么测量结果会有差异。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玩具,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讲解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桌上的玩具长度,并进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绳子2. 测量方法:直线测量、弯曲测量3. 注意事项:从一端开始,对齐测量工具,避免重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但在测量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测量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自然物品(如小石子、木棍、绳子等)2.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3. 记录表格4. 画纸、画笔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测量工具和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
2. 演示:教师用测量工具对自然物品进行测量,让幼儿了解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进行测量活动。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测量主题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与测量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测量运动会、测量知识竞赛等。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交流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5.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七、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
2. 演示:教师用测量工具对自然物品进行测量,让幼儿了解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分析。
2024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
2024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中的第三节《自然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的概念,学习使用非标准化的自然物品(如小石子、手指、步长等)进行长度的测量,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测量是量化比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测量的概念及实际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并理解测量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的自然物品(如小树枝、石子等),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
学具:每组一套自然物品,记录用的画纸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根较长的绳子,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根绳子有多长呢?”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使用身体部位(如步长、臂展)来测量绳子。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自然物品进行长度测量。
示范使用小石子和步长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使用小树枝测量桌子的长度。
讲解测量步骤,引导学生注意统一测量单位,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品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窗户的宽度、课本的厚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教师点评,强调自然测量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的定义和作用。
2. 测量步骤:选择测量工具→确定起点和终点→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 测量注意事项:统一单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自然物品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篇1 活动目标: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活动过程: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二、基本过程:1、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2、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1)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3、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4、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篇2 活动目标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范文
一、教案名称: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大班四、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用不同的自然物作为工具进行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不同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如小石头、小树枝、纸牌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测量的大小、长度、高度等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数、比大小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发现和学习经验。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用不同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
2. 分发测量工具,如小石头、小树枝、纸牌等,并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测量结果,如大小、长度、高度等。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和体验。
2. 引导幼儿总结自然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 让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展示,以及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评估幼儿对自然测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种类的自然物品,如小石头、小树枝、纸牌等,作为测量工具。
2. 准备一块平坦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准备记录表格或画纸,让幼儿能够记录和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
七、教学难点:1. 幼儿可能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来帮助他们掌握。
2. 幼儿可能对观察和描述测量结果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八、教学策略:1. 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际测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
2024年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自然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如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测量物体长度;学会通过自然测量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自然测量是一种原始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能够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重点: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会使用不同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指、脚步、小木棍、绳子、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套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讨论如何比较它们的长度。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手指、脚步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演示测量方法,如用手指测量铅笔的长度,用脚步测量桌子的高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如:用手指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幼儿观察测量结果,讨论如何进行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组织幼儿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进行自然测量?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及方法2. 例题:用手指测量课本长度3. 自然测量注意事项自然物品长度一致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可以用来比较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能力,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和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自然物品(小树枝、小石子、纸条等)。
2. 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门等)。
3. 记录表格。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测量的方法和过程,学会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选择合适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并完成测量过程。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尺子、量筒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讲解测量方法:教师向幼儿讲解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如用小树枝测量桌子的长度。
3. 示范测量过程:教师选择一个测量对象,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幼儿操作:幼儿分成小组,选择合适的自然物和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5. 分享交流: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进行自然测量。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测量角,提供各种自然物品和测量对象,让幼儿随时进行测量。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对自然测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测量结果也较为准确。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
在分享交流环节,可以更多地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测量过程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准备1. 自然物品(小树枝、小石子、纸条等)。
2. 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门等)。
3. 记录表格。
4. 教学PPT。
七、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尺子、量筒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测量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学习使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如石头、木棍、绳子等。
2. 学习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
3. 感知测量结果,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各种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如石头、木棍、绳子等。
2. 测量场地或物品,如直线、曲线、正方形、长方形等。
3. 记录表格或画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可以用自然物测量的事物。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各种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石头、木棍、绳子等。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
4. 记录和比较:让幼儿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或画纸上,并进行比较。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测量方法?2. 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有足够的挑战性?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思考?5.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6.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7.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有哪些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估幼儿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幼儿的记录和比较,评估他们对测量结果的认知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实践和探索测量。
2.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如树叶、小石子等。
3. 让幼儿尝试测量更复杂形状的物品,如圆形、曲线等。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自然测量”。
通过使用自然物品,如小石子、树叶等,进行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让孩子们理解测量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知道测量是用来比较物体长短、高低、大小等属性的方法。
2. 培养幼儿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测量概念,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粉笔、黑板、教学PPT、实物模型。
2. 学具:小石子、树叶、小木棍、绳子等自然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长方形木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木板的长度。
(2)邀请一名幼儿使用尺子测量木板长度,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没有尺子,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木板长度?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自然测量的方法,如使用小石子、树叶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并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例子,如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幼儿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如测量桌子、椅子、窗户等物品的长度。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2. 自然测量方法3. 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自然物品测量家中某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自然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四章“测量与比较”中的第三节“自然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的概念,学习使用自然物(如小石子、手指、脚步等)进行长度的测量,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测量方法,以及理解测量结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自然物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2. 培养幼儿运用自然物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测量的意义,掌握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粉笔、绳子、小石子、手指、脚步等自然物。
2. 学具:每组一套米尺、粉笔、绳子、小石子、手指、脚步等自然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提出问题:“我们教室的桌子、椅子、窗户等物品,你们觉得哪个最长?”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引导幼儿运用自然物(如手指、脚步等)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初步感知自然测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米尺,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米尺测量教具长度。
教师用自然物(如小石子、手指等)进行测量,讲解自然测量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如绳子、粉笔等),用自然物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小石子、手指测量,还可以用什么自然物进行测量?”引导幼儿思考。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测量方法:使用自然物(小石子、手指等)测量步骤:整齐紧密排列,记录测量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自然物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五篇)
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教材简析: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目标: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1.蜡笔、纸人手一份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测量工具的作用,学习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自然物品(如小石子、树枝、雪花片等)。
2. 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带等)。
3. 记录表格。
4. 塑料袋若干。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 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3.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4. 幼儿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测量方法。
5. 结束活动,收拾测量工具。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进行自然测量实践活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自然测量区”,提供丰富的测量工具和自然物品,让幼儿自主进行测量活动。
3. 科学探究:开展“测量达人”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设计测量方案,进行比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七、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出示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 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3.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4. 幼儿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测量方法。
5. 结束活动,收拾测量工具。
八、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
3.了解测量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精神,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6.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全面提升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材选择与课时安排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小学自然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本节课为第三单元第二课《自然测量》,共计2课时。
其中第一课时学习测量长度,第二课时学习测量重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利用配有图片的PPT播放动画,让学生体验大小与长短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2. 讲解基本概念与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感受长度和重量的差别,加深学生理解。
3. 实际操作(30分钟)3.1 测量长度: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卷尺和不同长度的物品(如书、笔等),让学生在小组内配合,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找出规律并加深印象。
3.2 测量重量: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天平和不同重量的物品(如铅笔盒、书包等),让学生在小组内配合,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找出规律并加深印象。
4. 组内讨论(15分钟)教师让小组内的学生讨论如下问题:4.1 测量时遇到哪些问题?4.2 如何度量时把握好精度?4.3 进行测量有哪些注意事项?同时教师提供引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判断力。
5. 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评价是否达到了目标,并与小组内的同学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经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反思到以下问题:1.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PT、实验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是用来做什么的,知道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
2. 能用不同的自然物做工具来测量物体。
3.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测量概念,能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
难点:能精确、有顺序地用自然物测量物体。
三、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测量物体的经验。
2.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第3册第34页,测量工具(尺子、木棍、绳子等),各种幼儿熟悉的物体(积木、圆柱体积木、鞋子、玩具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第3册第34页,引导幼儿观察,引出主题。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要举行测量大赛,我们去看看吧!”2. 基本部分: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意义。
教师:“你们知道测量是什么吗?测量是用来做什么的?”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
教师:“测量可以用尺子,那你们想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呢?”c)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用自然物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说的尺子、木棍、绳子都是长长的,用他们来量东西时要注意什么?”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然测量活动。
1. 幼儿自选测量工具和测量对象,进行测量活动。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按顺序测量,注意测量方法。
3. 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测量经验。
教师:“你们测了什么?怎么测的?发现了什么?”e)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测量方法。
教师:“我们今天用自然物测量了物体,那用尺子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呢?”3. 结束部分: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小动物的测量大赛,我们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了物体,真开心!”五、活动延伸教师:“我们在美工区为小动物搭建一个比赛场,你们去为小动物搭建一个比赛场吧!”六、教学评价1. 幼儿是否能理解测量的概念,知道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
2. 幼儿是否能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有顺序的测量。
3. 幼儿在测量活动中是否能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测量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测量活动乐趣,培养幼儿对测量的探究兴趣。
2. 学习用自然物作为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的重要性。
3. 能相互合作进行测量活动,在操作中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测量经验。
2. 物质准备:各种自然物(小石子、小树枝、雪花片等)、测量场地、记录表格。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出测量主题,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测量吗?测量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进行测量,你们准备好了吗?”2. 探索测量方法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场地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自然物作为工具进行测量。
“小朋友们,我们身边有很多自然物,比如小石子、小树枝,它们可以帮我们测量长度、宽度等等。
你们试试看,用这些自然物来测量一下我们的场地吧!”3. 实践测量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们,你们分组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场地的长度、宽度、高度等等。
测量完成后,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4. 分享交流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分析、推理。
“小朋友们,你们测量了场地的哪些地方?用了哪些自然物作为工具?测量结果怎么样?大家来分享一下吧!”四、活动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测量活动,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小朋友们,测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可以在家里、学校、公园等等地方找一找测量活动,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吧!”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测量活动,表现出对测量的兴趣。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能运用自然物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在分享交流环节,幼儿能主动分享自己的测量成果,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比较、分析、推理。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准确性。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 引导幼儿使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自然物品(如小石头、小树枝、纸牌等)2. 测量场景(如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3. 记录表格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测量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教师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如用小石头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小树枝测量桌子的宽度。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自然物品,测量教室的各个维度,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 分享:每组幼儿汇报测量结果,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
2. 教师组织一次测量作品展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测量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3.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使用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培养了测量意识。
4. 针对活动中的不足,如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有待提高,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教案编写:X编写日期:年月日六、活动目标:1. 幼儿通过家庭测量活动,能够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幼儿与家长的合作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 鼓励幼儿分享测量成果,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七、活动准备:1. 家庭测量任务单2.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3. 记录表格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家庭测量活动的要求和意义。
2. 演示: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测量方法,强调安全使用测量工具。
3. 实践: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将测量结果填写在任务单上。
4. 分享:幼儿回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家庭测量成果。
九、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一次测量作品展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及反思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及反思自然测量大班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的: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四周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育幼儿与他人共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挂念他人的情感。
引导要点供给小棒、吸管等测量工具,人手一份记录表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桌子的一边有多长,有多宽?长比宽长多少?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2、老师示范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记号,记录次数。
3、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4、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
5、组织幼儿讨论:大家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样。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活动反思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爱好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自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究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很多平常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究活动,已能把握比较精准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本领也得到了进展,特别是动手本领及探究本领。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及反思2活动目标: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把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乐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简单问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5.进展幼儿的察看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把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老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爱好。
(二)老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的自然测量方法,运用比较、配对等策略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探索使用非标准单位(如小棍、绳子)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使用自然测量工具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的方法,能运用比较、配对等策略进行测量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学会合作、观察、比较、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自然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发现问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能运用比较、配对等策略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非标准单位进行准确测量,以及如何提高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的小棍、绳子、尺子、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棍、绳子、卡片、不同长度的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一个小朋友用小棍测量小树的高度,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是怎么做的?”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a.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自然测量的方法。
b. 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小棍、绳子等自然测量工具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物体,示范如何使用小棍进行测量,并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a.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经验。
b. 教师点评各组表现,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的方法2. 比较策略3. 配对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小棍、绳子等自然测量工具,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2020-04-23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
(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banzhuren)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
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
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
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
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