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粘菌素生产工艺

1、多粘菌素的理化性质

由多粘杆菌所产生。由多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簇碱性多肽类抗生素

(1)药理:在已知抗生素中,多粘菌素对G-作用最强(由G-引起的脑膜炎,等),特别是它能抑制其他抗生素几乎没有作用的绿脓杆菌,且不产生抗药性。

(2)毒性:

a 、对中枢神经,肾脏有影响,临床表现为晕眩,共济失调,腿软等。

b、注射时局部产生红肿,疼痛,B.E毒性最小,疗效最高。

c 、当与甲醛,亚硫酸氢钠反应,形成Na N-磺甲基衍生物(-NHCH2SO3Na)时,注射时就不会疼痛,活性保持。

(3)结构:

A、由10肽组成,含有一个7元环

B、A.B.E为5价,D为4价

C、B.E含羟基氨基酸较少,游离碱水溶性小; A.D含羟基氨基酸较多,游离碱水溶性大。

(4)物性:白色粉末,无气味,味苦,有引湿性。pH2.0~7.0时稳定。pH>7.0很快失效,失效时仅发生立体结构改变或分子内重排,与酰化剂作用同时失效。

(5)效价基准:多粘菌素B游离碱理论效价定为10000u/mg ,E定为30000u/mg

2、多粘菌素的菌种和发酵

(1)产生菌为多粘性菌:无芽孢的变株产量低,经过热处理可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每一菌种产生一种多肽类抗生素,可连接不同的脂肪酸如B1和B2,E1和E2等

(2)发酵: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酵期。繁殖期,分泌期和芽孢形成期,在生产上要在芽孢形成之前放罐,周期一般为36~40个小时。

要点:

(1)单一碳源时多糖比单糖或双糖好。复合碳源时玉米粉加糊精最好

(2)有机酸类能刺激多粘性菌E的产生,提高产量;而且奇数碳的酸比偶数碳的酸好。(3)尿素对E的生产效果较好。花生饼粉。黄豆饼粉较差。而硫酸氨更优于尿素。

(4)最适合pH=5.5~6.2(E)可用氨水调节。

综合以上要点可以看出,以多糖+简单氮源较好。

3.生物合成机制

本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还未搞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与蛋白

质的合成无多大关系。理由是:

(1)以L-苏氨酸-C14进行示踪试验,发现:氯霉素、放线菌素D、嘌呤

霉素等抑制标记物掺入蛋白质,而刺激E的形成。

(2)加入0.1mg分子的D-亮氨酸或D-苯丙氨酸,抑制D的生产,但对生长无影响,而加入5倍量的L-亮氨酸,可解除D-亮氨酸的抑制作用。

(3)8-N鸟嘌呤在低浓度(0.5mg分子)时强烈抑制多粘菌素的生产,但对生长或细胞核酸组分和量只有很小的影响。

以上说明多粘菌素的合成并不遵照蛋白质合成的样板机制进行。

此外,L-2.4-二氨基丁酸[(L-Dab)C14]是B的前体。

理由:从多粘菌素中分离出L-Dab活化酶,此酶高度专一性。L-Dab是此酶的天然底物。

L-Dab酶活性愈强,生产能力愈强,反之此酶活力下降。

4.生物合成与产芽孢的关系

多粘菌素通常是自对数期起,直到自溶期和产芽孢止。关系如下:

1、不产芽孢的,也不产多粘菌素;

2、抑制芽孢生成的,也抑制多粘菌素生产;

3、静止培养抗生素和芽孢同时消失,振荡生产,两种作用同时恢复;

4、在对数期末两者(芽孢、抗生素)显著受温度影响,30℃:两者均高

产,37℃:两者均大大减少消失;

5、抗生素量下降时,芽孢开始生产。

以上这些说明多粘菌素的形成和产芽孢是联合控制的,它们之间有某功能关

系,其它种种猜测均未得到证实。

5.提取和精制

方法:吸附法、沉淀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以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1、吸附法: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酸性溶液洗脱。问题是:选择性差,收率低。

2、溶媒萃取法:在碱性下,转入有机溶媒,酸性下转入水相。但质量不稳定。

3、离交法: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过程与链霉素相近(弱酸101X4),利用分子量最低的多磷盐,即焦磷酸钠,能使镁离子从树脂上挤下来。焦磷酸钠的浓度以0.5%为宜.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抗生素的成品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