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

合集下载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8T07:44:14.91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7期作者:顾春霞[导读] 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顾春霞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上海市 201411 摘要:目的: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复苏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麻醉复苏护理。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全麻手术患者,进行优质麻醉复苏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麻手术;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护理质量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但是手术具有创伤性,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进行麻醉[1]。

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当其处于麻醉复苏室内时,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仍未完全消除,此时患者的生理功能处于紊乱的状态,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脏器疾病、所以在此过程中存在风险,可能会引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需要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2]。

本次就对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分布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分布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全麻手术患者;(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同意书。

(3)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解放军第九四0医院麻醉科, 甘肃兰州, 733070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全身麻醉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全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间收入并进行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

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复苏;护理观察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控的病室,其负责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直至恢复稳定[1]。

当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时,其身体尚未完全从麻醉状态恢复,常会出现部分生理功能紊乱,同时个别合并多种脏器疾病的患者极易引发并发症[2]。

为降低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一种优质护理措施,希望能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间收入并进行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

观察组男47例,女40例,年龄54~67岁,平均年龄(86.4±7.6)岁;对照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87.1±7.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临床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1.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等。

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意识也尚未完全清醒,由于身体感官不强烈,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焦虑的心里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解答患者的疑惑,使患者心态保持稳定。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复苏期护理应用效果探究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复苏期护理应用效果探究

全身麻醉属于一种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法,随着现在医学不 断地发展,麻醉药物也不断发展。全身麻醉的患者会出现神志消失、 全身痛觉消失、遗忘等现象 [1],全身麻醉情况下患者整个生命体征的 维持便由医生掌控,避免因患者自身而导致手术失败的因素 [2],减少 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围术期的疼痛,提高安全,提高手术成功机率,因 此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手术时会首选全身麻醉,但是全身麻醉也会对患 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引发患者躁动、全麻后苏醒延迟、 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等严重的并发症 [3]。因此对全身 麻醉患者手术后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复苏护理,减少患者后遗症发生, 避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本文主要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复苏期 护理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对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在复苏期实 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率,提高手术成 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有利于构建 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亚格 , 杨木强 , 徐静等 . 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 会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25(9):205-206.
组别
对比组 实验组
例数
45 45
非常满意
8 18
满意
15 9
基本满意
11 15
不满意
11 3
护理总满 意度(%)
75.5 93.3
注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在复苏时期的往往会出现喉头水肿、躁动、舌后坠 等一些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加以重视并及时进行预防措施,可降低患 者死亡的风险 [4]。因此对在复苏时期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医护人员根 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和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增强了患者的生 命安全,可以缩短患者苏醒的时间,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 手术的成功率。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与分析摘要:手术麻醉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全麻即全身麻醉,是常用的手术麻醉方式之一,是指通过合适的途径给患者使用相应的麻醉药物,达到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患者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骨骼肌松弛等。

而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不能立即消失,加之手术造成的创伤、消耗,使得患者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麻醉安全,严重的情况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为了促使全麻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尽量减少,使患者术后得到尽快恢复,本研究以本院2018年底至2019年至今复苏室全麻患者为例,进行了麻醉复苏并发症安全监测以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全麻;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监测;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能够通过手术方式得到良好的诊治。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需要实施手术麻醉,全麻为常用的麻醉方式。

在手术后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

麻醉复苏室是专门进行麻醉复苏期患者观察及护理的,这样能使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缩短,使外科手术进度加快,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

麻醉复苏室通过科学、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保障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安全,使护理质量提升。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区间为2018年底至2019年至今,研究对象为本院麻醉复苏室在此期间复苏的择期手术全麻患者共计400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540例,女性患者共有1460例。

年龄分布方面,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98岁,平均年龄(59.2±2.1)岁。

入选患者选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器官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

1.2方法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

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入到麻醉复苏室中,并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告知麻醉复苏室医生,完成患者交接。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的护理较为重要,采用全面的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苏期;全身麻醉术;护理;效果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到麻醉清醒的阶段称为麻醉复苏期,麻醉复苏期患者由于手术原因、麻醉效果等原因造成患者的机能尚未完全恢复,容易发生舌后坠、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所以做好复苏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性。

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护理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年龄23岁到79岁,平均年龄(51.29±2.31)岁。

对照组60例,年龄22岁到78岁,平均年龄(52.14±2.1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麻醉复苏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麻醉复苏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麻醉复苏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分析全麻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复苏的护理情况全麻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及手术创伤、失血、疼痛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病人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躁动、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手术结束后有必要将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观察和护理,使患者在该过程中达到神志清醒、呼吸平稳、代谢正常,以减少麻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麻醉苏醒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患者麻醉复苏护理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26例,其中胆囊摘除术42例,肾囊肿去顶术27例,卵巢囊肿摘除术22例,子宫切除术35例,入选对象术前意识正常,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麻醉评分均为I~n级。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3)和对照组(《=63),对照组男26例,女37例,年龄22~71岁,平均(±)岁,体重指数(BMI)~,平均(±);实验组男23例,女40例,年龄20~69岁,平均(±)岁,体重指数(BMI)?,平均(±)。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复苏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

对照组常规麻醉复苏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清洁及排泄护理,调节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等。

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另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呼吸护理:由于苏醒期麻醉较浅以及导管的刺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将逐渐增多,呼吸变得困难,此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体位调至平卧位,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使患者能够呼吸均匀、舒畅。

综合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痛手术、减轻疼痛和焦虑,保障手术安全等诸多益处。

而综合麻醉护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旨在观察综合麻醉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优势进行分析。

一、综合麻醉护理的定义与特点综合麻醉护理是一种综合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团队协作,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与传统的单一麻醉护理相比,综合麻醉护理更加注重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旨在提高麻醉效果和患者安全。

二、综合麻醉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1. 术前评估综合麻醉护理模式下,麻醉护士与其他相关医护人员共同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工作。

这不仅包括对患者生理状况、病史等的了解,还包括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担忧的关注。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制定麻醉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2. 术中监测综合麻醉护理中,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对患者进行术中的生命体征监测。

这包括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监测,以及麻醉药物的输注和效果评估。

通过及时监测和干预,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术后护理综合麻醉护理模式下,麻醉护士积极参与术后的护理工作。

他们与其他护理人员一起,观察患者的麻醉恢复状况,进行疼痛评估和镇痛处理,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

这种全方位的关怀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

三、综合麻醉护理的优势分析1. 提高手术安全综合麻醉护理模式下,通过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有效的团队合作和协作,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

2. 个体化护理综合麻醉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术前评估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心理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在术后护理中,综合关注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状态,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方法:随机全区本院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之间的14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麻醉复苏室应用综合性护理,将所得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与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在应用了麻醉复苏室的综合护理干预后,全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有了明显的减少,(P<0.05)。

结论:麻醉恢复室的设立,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加速外科手术的进度。

在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利用度同时,并对全麻患者严密检测其生命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和针对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加速术后麻醉患者意识、体征恢复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外科病房的护理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护理:麻醉复苏室:并发症麻醉复苏室(PACU)是提供对手术麻醉后患者密切检测,直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地方,也被称作麻醉后检测治疗室,是患者接受手术后从手术室转回病房的重要中转站。

因全麻手术患者受麻醉药物的影响,在术后的一小时内为病多变的危险期,很有可能会出现循环、神智及呼吸的改变,所以,全麻术后患者一般需要留在麻醉复苏室进行密切的观察,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

我院通过对140例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予以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全区本院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之间的14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为14-75岁,平均年龄(52.34±4.22)岁,平均麻醉时间(50.17±15.82)min。

ASA:Ⅰ-Ⅲ级,手术种类涵盖外科各亚类专业。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且,在复苏室停留的平均时间为40分钟左右。

接纳麻醉复苏室指标:①张力与肌力恢复不满意。

②患者在全麻术后未恢复意识。

③呼吸、循环呈现不稳定状态。

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间的护理工作也日益受到了关注。

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效果,降低苏醒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从麻醉苏醒的概念、苏醒期间的护理需求、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麻醉苏醒;全麻手术;护理;应用效果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重视。

麻醉苏醒期是患者从全麻状态中逐渐苏醒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及时干预的重要时期。

在苏醒过程中,患者存在着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及时、专业的干预,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护理方式。

本文将就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麻醉苏醒的概念麻醉苏醒是指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逐渐清醒的过程。

全麻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以完成手术操作的状态,而麻醉苏醒则是患者从这种昏迷状态中逐渐清醒的过程。

在苏醒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在麻醉苏醒期间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三、苏醒期间的护理需求1.生理护理需求在麻醉苏醒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减弱、咳痰能力减退等情况。

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气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苏醒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生理变化,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干预。

2.心理护理需求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间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尽快安静下来,保持乐观的心态。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2期V ol.4, No.42, 2019124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观察许灵,张丽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

方法 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且处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组别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施行常规护理的40例作为对照组,另施行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的40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麻醉复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结论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新型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2.124.01麻醉复苏期即手术结束到麻醉清醒的过程,这一阶段极易出现低血压、窒息、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最终影响到手术治疗的疗效。

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仅能够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无法满足麻醉复苏对护理的需求,致使护理的效果欠佳。

本文主要观察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且处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8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护理组别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施行常规护理的4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45.16±1.26)岁。

另施行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的40例为观察组,本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5.97±1.06)岁。

对比2组各项临床资料(P>0.05)。

术后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观察与护理

术后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观察与护理

术后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恢复室全麻患者处理对策,减少常见的麻醉并发症,使病人平稳度过复苏期,保障术后安全。

方法通过对406例全麻患者进行术后生命体征和具体情况的观察,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及愈后效果。

结果通过统计,发现发生并发症的有113例,由于得到及时的救治,愈后良好。

结论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患者在复苏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并发症;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recovery room,reduc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anesthesia,and make the patients pass the recovery period smoothly,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Based on 406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 and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observation,statistical anesthesia recovery after the more common cases of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 Results Through statistical,found 113 cases of complications,due to get timely treatment,after the good. Conclusion After the surgery due to drugs,patients in recovery easily happened all sorts of complications,therefore,nurses should do well the nursing measures,reduc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Key words]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Complications;Nursing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麻醉恢复室在术后患者的观察和苏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研究16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范文3

2021研究16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范文3

2021研究16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范文麻醉护理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八篇:研究16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16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2例全麻手术患者,将患者术后送往麻醉复苏室,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护理,对其进行低温护理、并发症观察、伤口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状况和恢复情况。

结果 16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10(6.17%)例,其中低血压为3(1.85%)例,支气管痉挛1(0.62%)例,恶心呕吐3(1.85%)例,舌后坠3(1.85%)例。

结论 162例全麻手术患者在进入麻醉复苏室接受护理之后,身体机能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证明麻醉复苏室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有着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体会;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作为患者进行全麻手术之后回病房之前的中转站,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患者顺利清醒。

患者在进行全麻手术之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没有充分恢复,麻醉后一个小时之内的护理对于患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身体代谢系统的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完善麻醉复苏室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为患者提供切实可靠的麻醉恢复护理,有利于患者麻醉复苏[1].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2例全麻手术患者,其中男患者78例,女患者84例,患者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6.42±2.13)岁,其中腹部、胸部手术患者71例,骨科手术患者3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例,附件切除手术患者32例,其他15例。

患者均采用插管全麻,拔管后进入麻醉复苏室。

162例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平均停留时间为(50.21±30.12)min,进入到麻醉复苏室之前,患者尚不清醒,肌肉张力恢复不够,呼吸以及循环不稳定。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 o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resuscit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210 patients with hepatic tuberculosis treated between September 2014 and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hypotension,laryngeal edema,asphyxia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anesthesia recovery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anesthesia recovery;effect患者麻醉复苏阶段,因机体尚未恢复保护性反射功能,术后一些麻醉性药物会残留于机体中,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则麻醉清醒期易出现心跳骤停、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等情况,故对麻醉复苏期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复苏期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2.7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5%(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P<0.05)。

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采取复苏期护理方法开展术后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复苏期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在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是一种十分常用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比较好,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不过,患者在术后的麻醉复苏期,会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以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身体各项技能没有完全恢复,进而容易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而言,术后护理十分重要,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和安全[1]。

基于此,本文选择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0例,研究了复苏期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400例,男性患者240例,女性患者160例,年龄在24-72岁,平均年龄为(43.8±3.5)岁;观察组患者400例,男性患者2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在25-74岁,平均年龄为(43.9±3.7)岁。

所选患者中,骨科手术450例,普外科手术266例,泌尿外科手术84例。

纳入标准: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符合麻醉指征和手术指征,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将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在恢复室内的滞留时间。

结果观察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在恢复室内滞留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麻醉后恢复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在恢复室内的滞留时间。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人性化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in PACU on the patients by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Methods 400 cases of patients by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0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in PACU, and trust degree、satisfaction degree、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recovery phase and the retention time in the recovery roo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ust degree and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retention time of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in the recovery room after anesthesia can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horten the reten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room.【Key words】 PACU;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Satisfaction degree; Adverse reaction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02-01随着各级医院复杂手术量的增加,全身麻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考察探究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选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间在我院收治全麻手术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与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躁动率(12.20%)和并发症发生率(24.3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强化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有效减少了患者苏醒躁动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效果显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模式;手术室;麻醉苏醒;应用效果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手术治疗,最直接干脆,能够快速找到病源并将其解决,治疗迅速且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所受病痛的折磨[1]。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实施局部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越长,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就越大[2]。

我院研究了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详情现做以下报告。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分布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8.36±7.14)岁。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分布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50.78±6.3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次分组有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手术前要增多病房探视次数,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苏醒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给与综合护理模式,主要内容有①大多患者都是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很可能会手术治疗认识不全面,有误解,怀有恐惧心理,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指导。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204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65%和28.43%,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16%和62.7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短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工作;麻醉恢复室;人性化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19-02麻醉恢复室是患者在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前的中转站,也是患者术后恢复苏醒的场所[1]。

以往,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但是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

研究证实,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3]。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4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为对象,探讨了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204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为22至80岁,平均年龄为(39.32±2.16)岁;观察组中,男55例,女49例,年龄为23至79岁,平均年龄为(39.51±2.0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指导。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05-25T02:16:59.30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6期作者:付倩[导读] 目的: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付倩太和县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安徽阜阳 236600摘要:目的: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全麻手术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术后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展开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关键词: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生活质量麻醉是各项手术前的重要环节,而进行全麻的患者,其在手术后的一个小时中属于高危险期,在这一阶段,患者可能会发生低血压,低体温等多种并发症。

因此,在患者手术完成后,通常会被第一时间送入麻醉复苏室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针对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基于此,本次就对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全麻手术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6:18,年龄分布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7,年龄分布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全麻手术患者;(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管理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等,并且帮助患者进行保暖措施,当患者解除麻醉状态,清醒后将患者送回病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论文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
效果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本院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对术后在手术室复苏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和对照组,对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患者每30分钟进行一次血压和心率监测、瞳孔、神智和呼吸情况的评估;而对照组则每60分钟进行一次血压和心率监测、瞳孔、神智和呼吸情况的评估。

观察患者从术后到清醒过程中窒息、喉头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率。

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既往基础疾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患者并发症如窒息、喉头水肿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xx年5月~20xx年5月在本院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对术后在手术室复苏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和对照组。

1. 2 ;研究方法;对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患者每30分钟进行一次血压和心率监测、以及瞳孔、神智和呼吸情况的评估;而对照组则每60分钟进行1次血压和心率监测、瞳孔、神智和呼吸情况的评估。

1.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从术后到清醒过程中窒息、喉头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既往基础疾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n=100)对照组
(n=100) P
年龄(岁) 55.3±7.8 56.1±6.3 0.68
男性 54(54.0) 55(55.0) 0.75
心功能不全 5(5.0) 5(5.0) 0.83
肺部感染 4(.4.0) 4(4.0) 0.80
肾功能不全 7(7.0) 6(6.0) 0.77
肝功能不全 3(3.0) 4(4.0) 0.81
脑血管疾病史 5(5.0) 6(6.0) 0.66
2. 2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患者并发症如窒息、喉头水肿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项目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组(n=100)对照组
(n=100) P
窒息 1(1.0) 4(4.0) 0.46
喉头水肿 1(1.0) 4(4.0) 0.46
低血压 2(2.0) 7(7.0) 0.22
呼吸心跳骤停 0 0 0.87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后护理模式相比,采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瞳孔及神智变化,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发生窒息、喉头水肿和低血压的发生率。

业内已证实[5, 6],外科术后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以及喉头水肿,甚至会出现窒息和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加强麻醉复苏的监测对于减少上述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目前本院常用的术后复苏护理模式是每60分钟监测1次血压和心率、瞳孔、神智和呼吸情况的变化,采用更加严密的监测模式,即增加监测频率,有助于减少麻醉复苏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如喉头水肿和低血压。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既往常用护理模式相比,采用更加严密的监测护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如下机制有关[7, 8]:①缩短监测间隔时间,能够更好的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因此能够更早的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②提高检测频
率,能够提高护士的责任感以及工作效率,进而更早的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报告负责医生,从而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对于外科麻醉术后复苏过程中的患者,提高监测频率、缩短监测间隔时间,能够更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