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
基于生物仿生的智能机器人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生物仿生的智能机器人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0be2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9.png)
基于生物仿生的智能机器人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适应性,生物仿生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各种精妙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研究和模仿生物的特点,可以为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设计一款具有仿生特点的智能机器人,使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中完成复杂的任务,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实验原理(一)生物仿生学原理生物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构建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适应环境的特性,如昆虫的飞行机制、鱼类的游动方式、人类的运动协调能力等。
(二)机器人学原理机器人学涉及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精确的控制系统和灵敏的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一)硬件材料1、高强度轻质金属材料,用于构建机器人的骨架和外壳。
2、高性能电机和驱动器,提供动力。
3、各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用于感知环境。
4、微控制器和电路板,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二)软件工具1、机器人编程软件,用于编写控制程序。
2、三维建模软件,用于设计机器人的结构。
3、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处理实验数据。
五、实验过程(一)生物模型选择经过对多种生物的研究和分析,我们选择了昆虫中的蚂蚁作为仿生对象。
蚂蚁具有出色的感知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特点对于智能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结构设计1、外形设计根据蚂蚁的身体结构,设计了机器人的外形。
机器人的身体采用分段式结构,便于灵活运动。
头部安装了视觉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2、运动机构设计模仿蚂蚁的六条腿运动方式,设计了机器人的腿部结构和驱动系统。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2091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1.png)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一、引言。
慧鱼机器人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运动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对其进行性能评估。
二、实验目的。
1. 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识别能力;2. 评估慧鱼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检验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和避障能力。
三、实验方法。
1. 图像识别测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使用慧鱼机器人进行物体识别测试,记录其识别准确率;2. 语音识别测试,在嘈杂环境中进行语音控制实验,评估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在复杂环境中设置障碍物,测试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避障能力。
四、实验结果。
1. 图像识别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慧鱼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92%和90%,表现稳定且良好;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在嘈杂环境下,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5%,满足一般应用需求;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显示,慧鱼机器人能够稳健地避开障碍物,并且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
五、实验分析。
慧鱼机器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例如,光照条件的变化、嘈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等都可能对慧鱼机器人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六、结论。
慧鱼机器人在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然而,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慧鱼机器人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其技术,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七、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工作人员和支持单位,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慧鱼机器人的开发团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款优秀的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开放课题实验报告
![智能机器人开放课题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ff9964bceb19e8b9f6ba09.png)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放实验项目
智能机器人
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2021年1月
实验一认识实验
·。
尽量减少吸盘开关次数,以减少搬运时间,提高搬运效率。
实验二API实验
完成“12”书写
分别将字符“1”和“2”的运动信息储存在Y1和Y2的两个字典变量当中,使用PTP 运动模式移动笔尖,依次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完成书写。
实验三GRIPPER实验
完成“搬运、码垛”
首先获得当前机械臂末端位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吸取第一个物块,再搬运到下一个位置,重复此过程,注意每次放下物块时的高度都要比上一个放下物块时的高
度高一个小物块的高度。
搬运代码如上
码垛图示及代码如上
实验四激光雕刻实验
自主实验:用激光作图1幅图,要包含线条图案和位图雕刻图案。
以“抗疫”,“冬奥”,“嫦娥五号”,“努力学习”等主题。
根据要求安装好激光发射器,在写字/画画中选择激光选项,在绘图面板的有效区域内绘制相应图形,点击开始,机械臂自动开始激光雕刻。
实验五激光雕刻实验
采用BLOCKLY实现机械臂运动(分拣)
使用红外传感器探测是否有物块到达指定位置,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物块后,传送带停止运转,机械臂运动到物块上方,吸取物块,再将物块移动到颜色传感器工作区,颜色传感器检测物块颜色,再根据颜色将物块移动到对应位置。
实验六自主实验
实验总结。
(完整word版)机器人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cb5a9f284ac850ad02424f.png)
机器人实验报告机器人实验报告1. 首先观察机器人行走的每一个动作,并记录动作是怎么样执行的,并且记录舵机的位置。
打开robot软件接入机器人,进行对人形机器人调节每一个动作,达到行走的目的。
【实验器材】电脑、人形机器人、下载线、电源。
【实验步骤】一.检测仿生机器人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
二.启动仿生机器人控制软件,并且连接机器人。
三.编辑人形机器人的动作。
1.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初始位置。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动作。
3.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循环动作。
4. 设置人形机器人的结束动作。
5. 保存和尚在编辑完的动作。
6. 演示人形机器人所编辑的动作。
7. 对不符合的动作进行修正。
【注意事项】1. 在用人形机器人时,首先要充满电。
在下载程序时不要动机器人。
3. 在编辑时两个动作不能跨度过大。
4. 在演示时以防机器人摔倒。
【实验结论】用控制软件的编程可以使机器人达到行走的目的。
【实验体会和心得】通过本实验加深我们对机器人的了解,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各部件之间的功能特性。
让我们在以后更多的实验中能灵活应用探究方法和操作能力。
除此,我们在机器人教学中培养了我们的兴趣,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提高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探究意识、进取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特别是在机器人的编程和调试方面,我们通过亲手装配、实验、编程和实施机器人项目、直至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这过程使们们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机器人实验我们觉得自己变得更从容、更自信、更具有成就感。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的能力在动手操作和探究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附送:机场不可撤销担保书机场不可撤销担保书。
二、本保证书保证归还借款人在字第号贷款合同项下不按期偿还的全部或部分到期贷款本息,并同意在接到贵行书面通知后十四天内代为偿还借款人所欠借款本息。
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2197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png)
机器人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测试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2、评估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表现。
3、探究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所用机器人型号为_____,具备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2、测试场地包括室内的平整地面、有障碍物的区域以及室外的不同地形。
3、相关的测试工具,如测量距离的仪器、记录数据的设备等。
四、实验过程(一)运动能力测试1、在室内平整地面上,设置了一定长度的直线跑道,让机器人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直线运动,并记录其到达终点的时间和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在有障碍物的区域,放置了各种形状和高度的障碍物,观察机器人如何避开障碍物并继续前进,同时记录其避障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二)感知系统测试1、视觉感知测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观察机器人能否准确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听觉感知测试:在不同的声音环境中,发出特定的声音指令,检测机器人对声音的识别和响应能力。
3、触觉感知测试:让机器人接触不同质地和硬度的物体,检查其对触觉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三)任务执行测试1、设定了一系列的任务,如搬运物品、整理物品、搜索特定目标等,观察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所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运动能力1、机器人在直线运动中,速度越快,稳定性略有下降,但总体表现良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
2、在避障测试中,机器人能够及时检测到障碍物,并采取合理的避障策略,但在面对复杂的障碍物组合时,偶尔会出现碰撞情况。
(二)感知系统1、视觉感知方面,机器人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对颜色和形状的识别准确率较高,但在低光照环境中,识别能力有所下降。
2、听觉感知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声音指令,并迅速做出响应。
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a87d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4.png)
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实验报告一、引言“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界最具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 ——约翰·麦卡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机器人视觉感知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以其在图像识别、目标跟踪、场景解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被人们瞩目。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的实际应用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并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视觉感知功能,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具体目标如下:1. 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实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处理;2.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图像中目标物体的检测和识别;3. 评估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以及处理速度等性能指标;4.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探讨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与不足。
三、实验方法1. 硬件与软件环境准备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台配备摄像头的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并搭建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图像处理库和机器学习工具等。
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我们使用机器人携带的摄像头对特定场景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图像增强等。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得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图像数据作为实验样本。
3. 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端到端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模型,该模型可以高效地对图像中的目标物体进行准确的识别。
4. 算法性能评估我们根据实验数据,使用一系列评估指标对所设计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准确率、召回率以及处理速度等。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算法在不同指标上的表现,我们可以评估和改进算法的性能。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将对所设计算法的性能进行详细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和应用提出有益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大量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所设计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在准确率方面表现出色,达到了XX%水平;2. 然而,算法的召回率相对较低,仍需进一步优化;3. 算法在处理速度上表现稳定,在实时应用中具备潜力;4. 实验结果还表明,算法对光照、尺度变化等干扰较为敏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智能机器人技术实训报告
![智能机器人技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1bfd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b.png)
一、绪论1.1 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工作流程,掌握智能机器人的编程、调试及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实训目的(1)使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工作流程;(2)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的编程、调试及维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内容2.1 实训环境本次实训在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多种智能机器人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2.2 实训项目(1)机器人基础操作与编程通过学习机器人基础操作,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启动、停止、移动、抓取等基本操作。
同时,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2)机器人传感器应用学习机器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使用方法,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
(3)机器人运动控制学习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轨迹规划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控制机器人进行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抓取物体等。
(4)机器人任务规划与执行学习机器人任务规划的基本原理,如任务分解、路径规划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为机器人分配任务,并指导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
(5)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调试学习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如硬件选型、软件配置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将机器人与其他设备连接,实现系统集成。
同时,学习机器人调试方法,如故障诊断、性能优化等。
三、实训过程3.1 实训准备(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2)实训材料:准备实训所需的机器人设备、编程软件、传感器等。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a759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2.png)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机器人的实验报告引言:机器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索机器人的功能和潜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机器人的概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它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或者通过学习自主地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人通常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主要模块组成,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决策模块用于分析和处理信息,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任务。
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1. 视觉感知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视觉信息,进而识别物体、人脸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机器人进行人脸识别实验,通过训练机器人的神经网络,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人脸。
2. 声音感知机器人可以通过麦克风等传感器获取声音信息,进而识别语音指令、环境声音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机器人进行语音识别实验,通过训练机器人的语音模型,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语音指令。
三、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是指机器人通过分析和处理感知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算法和程序,让机器人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机器人的执行能力机器人的执行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根据决策模块的指令,执行相应的任务。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用机器人的执行接口,使其能够执行我们预设的任务,比如移动、抓取物体等。
五、机器人的应用场景1. 工业制造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繁重、危险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医疗护理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域可以用于辅助手术、照料病人等工作,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服务。
3. 农业种植机器人在农业种植领域可以用于自动化种植、喷洒农药等工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服务行业机器人在服务行业可以用于接待客人、提供咨询等服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功能和潜力将会越来越大。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电子稿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电子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cfa0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e.png)
实验一教你的机器人“走路”一、要求与目的熟悉机器人用于走路的“脚”,要教你的机器人学会走路,同时你要掌握控制机器人走路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1、机器人为什么会“走”要想让机器人移动,就要控制电机的转动。
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基本指令是motor(x,y)函数和drive(x,y)函数。
2、驱动电机的函数通过JC程序控制电机转动,使机器人行走的指令有两个,它们是motor(x,y)函数和drive(x,y)函数,介绍:一、motor(x,y)函数此函数是“启动”电机,x取值1、2,分别表示左右两个电机;y表示电机转速两个电机同时以相同速度启动,意味着什么?机器人将怎样运动?答:机器人将直走。
进一步讨论:如果将一侧电机速度改为0,机器人将会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答:左侧电机速度为零,则逆时针旋转;反之,则顺时针旋转。
实验题一:让机器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1)用vjc语言或者流程图让能力风暴顺时针走直径约1米的圆形路径;程序:void main(){while(1){motor( 1 , 80 );motor( 2 , 20 );}stop();}(2)用vjc语言或者流程图让能力风暴逆时针走约1米立方的正方形路径;程序:void main(){while(1){drive( 100 ,0);wait( 1.000000 );stop();motor( 1 , -20 );motor( 2 , 20 );wait( 0.500000 );stop();}}实验题二:首先机器人前进2秒,之后机器人逆时针旋转1.8秒,然后机器人前进1秒,最后停下来。
小结:motor函数主要是实现旋转。
实验代码:Void main(){Drive(60,0);Wait(2.000000);Stop();Drive(0,-60);Wait(1.800000);Stop();Drive(80,0);Wait(1.000000);Stop();}二、drive(x,y)函数此函数是“直行”,x表示基准速度,y表示左右电机与基准速度的差。
哈工大实验报告
![哈工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60ed2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c.png)
哈工大实验报告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作为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一直致力于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作为一名哈工大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有关智能机器人的实验,并撰写本篇实验报告,以分享我的经验和感悟。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智能机器人,它能够在指定场地内进行自主导航。
我们小组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机器人分为感知模块、决策模块和执行模块。
感知模块通过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输入。
决策模块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行为策略。
执行模块则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实际行为。
实验过程我们小组的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和相关技术的学习。
了解了当今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接着,我们进行了感知模块的设计与搭建。
通过对感知器件的选型和硬件的调试,成功地将环境信息转化为数据输入。
接下来,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决策模块。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
最后,我们进行了执行模块的实现。
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执行行为,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导航和移动。
实验结果经过数个月的努力,我们小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我们的智能机器人在实验场地内能够自主导航,避开障碍物,并正确地执行任务。
感知模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够获取到准确的环境信息。
决策模块经过训练后,能够对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且具有较高的智能性。
执行模块的行为控制也相当精确,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运动,并在需要时改变方向。
实验感悟通过参与这个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合作,我们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实验目标。
同时,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使我受益匪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提升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ded64d2b160b4e767fcf87.png)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广茂达智能小车的工作原理;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车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3、掌握对小车功能的编程及调试方法;4;通过实验促进对理论课学习到的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实验一:遥操作实验本实验利用信号发射器将操作平台给出的控制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器调至适当的频道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小车的动作。
将机器人的运动类型划分为五种: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停止。
在下位机开发环境中编程,分别规定这五种运动控制字分别是:a、b、c、d、e。
即上位机向机器人发送字符a时,机器人便开始前进,发送其他控制字依次类推。
在上位机VC环境下编程实现这五种运动对应的键是:"↑"键、"↓"键、"←"键、"→"键、"Space"键(即空格键),或按下五个按钮分别向串口发送不同的控制字符。
这样当按下"↑"键(当操作方式选择”按键操作”时)或按下”前进”按钮(当操作方式选择”按钮操作”时),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字符a,机器人接受到字符a后便开始前进。
按下其他控制键或其他控制按钮,道理与此类似。
实时视频显示区用于动态显示无线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
彩色视频开关组框下有两个按钮:彩色视频开和彩色视频关,通过这两个按钮可以控制彩色视频的开与关,在实时视频显示区就可以显示小车上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
实验二:自主路径跟踪实验调节绿色和白色的RGB阈值,使得经过阈值分割后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中绿色背景和白色条纹可以明显分辨开来,处理后的画面进行统计,程序中规定只有当每行的白色像素点超过35个,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超过80行时,才认为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存在白线,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能偏离白线较远,这时候机器人不能不作反应,因为在它视野范围内的局部的白线仍是可以利用的,可以认为只要靠近这些局部的白线机器人仍可能找到白线。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b2fb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e.png)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
第一章:引言
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之一,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器人的研究和探究,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成、运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机器人的构成
机器人的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机械部分、电子部分、传感器和控制单元。
其中机械部分包括机器人的外形和内部机械结构,包括机械臂、轮子、关节等;电子部分指机器人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电机、传感器等;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控制单元是机器人的大脑,它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息,对机器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第三章:机器人的运作原理
机器人的运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感知和决策。
感知是指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接收外界环境的信息,包括视觉、声音、触觉等;而决策则是指机器人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第四章: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广泛。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可以代替人
工完成一些重复性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手术自动化、康复治疗等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在家庭领域,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保卫家庭等。
第五章: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构成、运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c2b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png)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慧鱼机器人是一款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它能够模拟鱼类的游动动作,并且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功能表现,以及探索其在水下探索、教育和娱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实验一:水下探索首先,我们将慧鱼机器人放入一个充满水的大缸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运动表现。
慧鱼机器人的外形设计仿照鱼类,它的尾部装备有电机和螺旋桨,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慧鱼机器人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且能够灵活地转向和加速。
这使得慧鱼机器人成为一种潜在的水下探索工具,可以用于水下考古、海洋生物观察等领域。
实验二:教育应用接下来,我们将慧鱼机器人应用于教育领域。
我们将慧鱼机器人放入一个小型水族箱中,并且将其与一个智能手机连接。
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我们可以控制慧鱼机器人的运动,并且可以观察机器人的行为数据。
我们将这个设备带到学校,让学生们通过控制慧鱼机器人来学习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验三:娱乐应用最后,我们将慧鱼机器人应用于娱乐领域。
我们设计了一个水上游乐场,将慧鱼机器人放入其中,与其他游客一起玩耍。
慧鱼机器人可以根据游客的指令进行表演,比如模拟跳跃、旋转等动作。
这种互动式的娱乐方式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他们可以通过与慧鱼机器人的互动来放松身心,增加娱乐体验的乐趣。
总结:慧鱼机器人在水下探索、教育和娱乐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慧鱼机器人的适应性和功能表现。
它可以成为一种创新的水下探索工具,可以用于水下考古、海洋生物观察等领域。
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教育工具,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此外,慧鱼机器人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娱乐体验,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来放松身心。
慧鱼机器人的潜在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我们相信它将会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ccd3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1.png)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通过实验分析其性能和优势,为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人应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一)实验设备1、工业机器人本体:选用了_____品牌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2、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系统,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3、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用于获取机器人工作环境和操作对象的信息。
(二)实验环境1、实验室空间: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2、工作平台:定制的机器人操作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实验任务的需求。
三、实验原理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机器人能够自主地识别和理解工作任务,规划最优的运动路径,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了监督学习的方法,利用标记好的训练数据对机器人的控制模型进行训练。
训练数据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操作对象的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等。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四、实验步骤(一)数据采集首先,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收集机器人的运动数据、操作对象的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等。
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将数据转换为适合机器学习模型的格式。
(三)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模型进行训练。
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参数,如神经网络的层数、节点数等,通过多次迭代训练,不断优化模型的性能。
(四)模型评估使用测试数据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五)实验操作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实验。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98417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d.png)
机器人实习报告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想必都收获了成长和成绩,需要好好地写一封实习报告总结一下。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器人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器人实习报告篇1一.绪论1.1机器人的发展背景与前瞻与课程设计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因其在教育,医疗,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因此得到许多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机器人在以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会取代繁重的人力劳动,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机器人的发展也将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足机器人不仅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而且对步行环境要求很低,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其步行性能是其它步行结构无法比拟的。
研究双足行走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主要内容:1)、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仿真;2)、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
2、训练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确定整体方案;指导教师给出实训方向,技术指标等,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
二.实习任务这次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Ⅲ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分组选题完成实习要求;二是开发性设计。
本报告书将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对本次实习的要求进行汇报。
完成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组装、调试以及实现预定的功能。
三.实习要求要使六自由度机器人实现人类的一些动作,那么六自由度机器人必须有它的独特性。
事实上,关于运动灵活性,人类大约拥有四百个左右的自由度。
因此,机器人的关节的选择、自由度的确定是很必要的,步行机器人自由度的配置对其结构有很大影响。
自由度越少,结构越简单,可实现功能越少,控制起来相对简单;自由度越多,结构越复杂,可实现功能越多,控制过程相对复杂。
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向前)和行走步骤:重心右移(先右腿支撑)、左腿抬起、左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中间、重心左移、右腿抬起、右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间,共分8个阶段。
机器人创新实验报告
![机器人创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462f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4.png)
机器人创新实验报告在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我们趁着周六空闲时间,从早上9:00到晚上9:00,顺利结束了机器人创新实验(1)。
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同时也从中体会到动手的乐趣。
这次实验从很大程度上让我们从枯燥的课本走出来,亲自动手去摸索,去实践,从而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机器人创新实验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们每个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主要分四大部分:1.熟悉机器人能力风暴VJC1.5仿真软件和能力风暴机器人,了解各个部分作用以及基本工作原理;2.利用仿真软件编程,让机器人按照所编程序而做各种动作;3.利用EI组件,配合仿真软件和机器人,动手组装教材模型;4.利用EI组件,自己创新构造模型,实现其功能。
下面就具体的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实验内容:1.熟悉机器人能力风暴VJC1.5仿真软件和能力风暴机器人,了解各个部分作用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先说一下机器人,“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融合了现代工业设计.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
能力风暴的活动器官是执行具体功能(如说话.走路.转圈等)时所要用到的部件。
初次一看就像一个外星人飞船,仔细看大致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主板,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扬声器,轮子,直流电动机等等。
主板位于能力风暴心脏部位的控制部件是能力风暴的大脑--主板,跟人的大脑一样,它在控制机体运动的时候,要完成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发出指令等一系列过程。
能力风暴的大脑有记忆功能,这主要由主板上的内存实现,至于大脑的分析、判断、决策的功能则由主板上的众多芯片共同完成。
红外传感器能力风暴的红外传感器能够和人的眼睛一样,在遇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将信息反馈给大脑,再由大脑通知行走部件,避开障碍物。
在能力风暴的可视范围内,它的可视距离是可以调整的。
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可以探测到地面各个位置的不同颜色和不同亮度,和人一样,能力风暴也能够知道它所处的环境范围内光线的强弱,光敏传感器位于机器人的正前方。
慧鱼机器人试验报告内容
![慧鱼机器人试验报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6738d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a.png)
慧鱼机器人试验报告内容
智能机器人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估智能机器人鱼(RoboFish)的性能,包括它的导航、操纵和电源能力。
二、实验介绍
1、海拔测量
该实验使用飞行器测量RoboFish的海拔,以了解RoboFish在不同海拔下的性能。
2、制造精度
智能机器人鱼(RoboFish)机器人的结构设计采用了独特的技术,测试其制造精度。
3、操作精度
本实验考察了RoboFish的操作精度,以确定它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达到的精确度。
4、电源测量
测量RoboFish机器人所用电池的续航能力,以了解它在不同情况下的电池续航能力。
三、实验结果
1、海拔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RoboFish机器人的性能也会有所
下降。
2、制造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RoboFish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1毫米以内。
3、操作精度
实验结果显示,RoboFish机器人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达到非常高的操
作精度,其误差可以控制在±0.02秒以内。
4、电源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RoboFish机器人的电源能力良好,它可以在不同情
况下保持稳定的电池续航能力。
四、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结论,RoboFish机器人的性能非常优秀,其
制造精度、操作精度和电源能力都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
产品测试实验报告范本
![产品测试实验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fb0b0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e.png)
实验名称:智能扫地机器人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验证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
2. 测试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续航能力。
3. 评估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
4. 评估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体验。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扫地机器人测试场地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设备:1. 智能扫地机器人一台2. 电量检测仪一台3. 扫地机器人专用充电器一个4. 地毯一块5. 地板一块6. 电池续航测试仪一台7. 记录本和笔实验方法:1. 清洁能力测试:在实验场地铺设地毯和地板,模拟家庭和办公室环境。
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扫,记录清扫前后地面上的污渍、灰尘等垃圾的去除效果。
2. 续航能力测试:将智能扫地机器人充满电,开始清扫实验场地,使用电量检测仪实时监测电量消耗情况,记录机器人从开始清扫到电量耗尽的时间。
3. 智能避障功能测试:在清扫过程中设置障碍物,观察智能扫地机器人是否能自动避开障碍物,并记录避障成功率。
4. 人机交互体验测试:记录用户在操作智能扫地机器人过程中的界面响应速度、操作便捷性等,评估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体验。
实验结果:一、清洁能力测试1. 地毯清扫效果:清扫后,地毯上的污渍、灰尘基本被清除,清洁效果良好。
2. 地板清扫效果:清扫后,地板上的污渍、灰尘基本被清除,清洁效果良好。
二、续航能力测试智能扫地机器人从开始清扫到电量耗尽,耗时120分钟,续航能力良好。
三、智能避障功能测试在清扫过程中设置多个障碍物,智能扫地机器人成功避开所有障碍物,避障成功率100%。
四、人机交互体验测试1. 界面响应速度:操作界面流畅,响应速度较快。
2. 操作便捷性: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实验结论:1.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良好,能够有效清除地面上的污渍和灰尘。
2.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续航能力良好,能够满足日常清洁需求。
3.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强大,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提高清洁效率。
4.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用户界面设计合理,操作便捷,用户体验良好。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6ce2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b.png)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引言:"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身体装置,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应用场景。
通过对机器人的编程,我们可以让其具备自主感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任务。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结果。
"一、实验背景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学习和自主决策的智能装置,其神经网络和算法基于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训练。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配备了摄像头、声音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机器人。
通过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控制,我们可以实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导航、物体识别和语音交互等功能。
二、实验过程1. 传感器数据采集我们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包括环境声音、光线强度和触摸信号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机器人所处环境的状态和特征,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 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基于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我们使用3D建模软件将实验室环境进行模拟建模。
然后,我们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给机器人规划一条从起点到达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机器人的行动能力、避障能力以及设定的目标点等因素,以保证机器人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3. 环境感知与物体识别在实验过程中,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并识别环境中的物体。
我们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机器人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不同物体的自动识别。
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机器人能够在环境中准确识别物体,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4. 语音交互与智能决策为了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的良好互动,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语音交互系统的开发。
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传感器接收到来自人类的语音命令,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命令转化为机器人可以理解的指令。
机器人在接收到指令后,会进行智能决策,根据环境和任务需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当收到"拿起物体A"的命令时,机器人会计算最佳抓取位置,并通过机械臂实现对物体A的抓取。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5e67d5caaedd3382c4d395.png)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系别: 班级:学号: 姓名:日期: 指导教师:实验五 ROS配置【实验目的】正确安装ROS系统,并且能够进行调试【实验条件】Ubuntu系统ROS系统【实验意义】初步理解ROS系统,能够使用命令完成catkin程序包的创建与编译。
【实验内容】一.本实验要求使用catkin_create_pkg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catkin程序包。
首先切换到之前创建的catkin工作空间中的src目录下,使用catkin_create_pkg命令来创建一个名为'myPKG'的新程序包,这个程序包依赖于std_msgs和roscpp。
一旦安装了所需的系统依赖项,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catkin_make命令来编译刚才创建的程序包了。
如果依赖库std_msgs被误输入为sstd_msgs,编译的错误是什么?应该在什么文件中修改相应位置使得编译成功。
记得事先source你的环境配置(setup)文件,在Ubuntu中的操作指令如下:$ source /opt/ros/indigo/setup.bash。
二.1.首先确保roscore已经运行。
2.使用turtlesim,请在一个新的终端中运行turtlesim_node节点。
3.通过键盘来控制turtle的运动,请在一个新的终端中运行turtle_teleop_key节点。
并控制乌龟的运行轨迹。
4.在一个新终端中运行rqt_graph,查看turtlesim_node和turtle_teleop_key之间的话题。
5.使用 rostopic echo来显示turtlesim_node和turtle_teleop_key之间的话题数据。
6.使用 rostopic pub将geometry_msgs/Twist数据发布到当前正在广播的话题上。
使乌龟按照线速度[3,0,0],角速度[2,0,0]运动。
【实验程序】实现功能。
【实验结果】【实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 认识“能力风暴”机器人,并会简单编辑程序,使其完成规
定动作。
2、 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内部构造,认识声音、光敏、碰撞等
传感器。
3、 了解AS多功能拓展卡,并能够简单应用。
2、 实验过程:
各组领取能力风暴机器人,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然后各组对其观察,认识,并编辑一些小程序对其进行简单操
作。
1、认识能力风暴机器人
AS-UII有一个功能很强的“大脑”和一组灵敏的“感觉”器官。
它不仅可以随着外部环境敏捷地作出反应,而
且还可以与你进行交流。
它有听觉、视觉、和触觉,它还
会象人一样使用动作和声音,来表达与它周围世界互动时
的感觉。
开关:控制AS-UII电源的按钮。
电源指示灯:电源指示灯的颜色是绿色。
开机时,这个灯会发光,告诉你机器人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
充电指示灯:当你给机器人充电时,充电指示的红灯发光。
充电口:只要将充电器的直流输出端插在充电口上,再将另一端接到 220V电源上即可。
下载口:使用时只需将串口通信线的一端接下载口,另一端连接在电脑机箱后面的一个九针串口上。
“复位/ASOS”按钮:这是个复合按钮,用于下载操作系统和复位。
复位功能:在机器人运行程序的过程中,按下此按钮,机器人就会中断程序的运行。
如果要重新运行程序,须按运行键。
下载操作系统功能:连接好串口通信线,打开机器人电源开关,在VJC1.5流程图编辑界面中选择“工具(T)--更新操作系统”命令,然后按下此按钮,即可下载操作系统。
运行键:机器人开机后,按击“运行”键,就可以运行最近下载的程序。
通信指示灯:通信指示灯位于机器人主板的前方,是一个黄色的小灯。
在给机器人下载程序时,这个黄灯闪烁,表明下载正常,程序正在进入机器人的“大脑”。
2、认识VJC1.5编程软件
例: 要求:先让机器人以速度100前进3秒,再让机器人以速度-60后退5秒,再在原地以功率80旋转1秒。
(1)编写流程图
a) 用鼠标将“执行器模块库”中的“ 直行”模块移到流程图生成区,并
与“主程序”模块连接上;
b)右击“直行”模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速度为100、时间为3秒;
c)再用鼠标将“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到流程图生成区并连接在第一个“直行”模块的下面;
d) 设置第二个“ 直行” 模块,在对话框中输入移动速度为-60、时间为5秒;
e) 再将“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连接到程序中,在模块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速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1
f) 再将“程序模块库”中的“任务结束”模块移入到流程图生成区,并连接在程序的末尾。
(2)保存源代码程序
点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按“确定”,即可将编好的程序保存起来。
(3)程序下载
在菜单栏里“工具(T)”选项卡中选择“下载当前程序”,就会出现“智能下载程序”对话框,并显示下载进程,待出现“下载成功!”字样,程序就已经下载到能力风暴里了。
(4)运行程序
将串口通信线取下,将机器人带到宽敞平坦的地方,按机器人身上的“运行”键,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就会运行程序,快速前进3秒,再后退7秒,然后再旋转1秒。
4、认识传感器
(1).碰撞传感器
AS-UII机器人的碰撞传感器能够检测到360°范围内的碰撞,使AS-UII机器人遭遇到碰撞之后,能够转弯避开,或作出其它反应。
(2)、红外线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能够和人眼一样“看见”前方的障碍物,然后通知“大脑”作出反应。
红外传感器共包含两种器件: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模块。
红外接收模块位于AS-UII 机器人的正前方,两只红外发射管紧靠在红外接收模块的两侧,它们共同组成了AS-UII 机器人的“眼睛”。
红外发射管可以发出红外线,红外线在遇到障碍后反射回来,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以后,发出电信号给机器人主板,这样机器人就“看见”东西了。
AS-UII 的“眼睛”能够看到前方10cm80cm ,90°范围内的障碍物,障碍物面积须在210mmx150mm以上。
如果障碍物太小太细、或者在可视范围以外,它可就没法看到了。
(3)光敏传感器
光敏传感器是由两个光敏电阻组成,位于机器人的左前和右前方。
光敏传感器不但能够探测光线强弱,而且我们可以让它看见特定的颜色。
我们可以在光敏传感器上罩一层滤光纸,通过滤光纸的颜色来决定机器人能探测到什么颜色的光线。
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上有2只光敏传感器,在机器人左前和右前方,可以检测到光线的强弱。
光敏传感器其实是一个光敏电阻,它的阻值随光线强弱而变化。
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所用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在很暗的环境下为几百KΩ,室内照度下几KΩ,阳光或强光下几十Ω。
5、认识AS多功能拓展卡
AS多功能扩展卡是“能力风暴”机器人系列扩展卡之一,与能力风暴机器人主板配合可以对AS-EI系列工程套件进行控制。
AS多功能卡提供了8路数字输入、4路数字输出、3路模拟输入、2路输入捕捉以及4路电机控制信号输出,在机器人足球、灭火等比赛中有效使用AS多功能扩展卡,可大大地提高了机器人传感器扩展能力。
AS多功能卡充分利用了能力风暴主板上ASBUS总线强大的功能接口,提供了8路数字输入信号、4路数字输出信号、43路模拟输入信号以及4路电机驱动信号和2路输入捕捉口。
6、自己动手制作
机器人检测数字输入通道IN1状态,如果开关闭合,则点亮数字输出通道OUT1上的信号灯,然后用模拟输入通道AI1的光敏电阻获取信号灯强弱,电机控制通道DC1根据光强控制电机的停,正传或反转。
7、自己做小车
这次我们做的是机器人小车,需要自己按照图纸组装,不仅仅考虑每个零件的结构,也要考虑到器材是否能够运转正常.我们第一次挑了一个结
构看起来相对简单的小车,本以为自己会很快的完成,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看似很简单的结构,在组装起来却很是复杂,第一次我们做了一半之后发现结构有问题,就拆了下来,后来按照结构连接好了后,大家设计了程序,小车与机器人连接后下载了程序,结构发现两个电机一个都没有转动的,大家只能够想办法找出来哪里出现问题.首先是从电机着手,试验后发现没有问题,是小车内部连接的问题了,大家只能一个个的拆了下来,检测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后来发现时上下连接之间零件的毛病,奋斗了几个小时后小车终于走了起来,大家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