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实验课程教程大纲

合集下载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智能机器人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技术(Intelligent robot课程代码:09213028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6 实验项目:3个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路基础、智能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单位:电子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智能机器人技术》是电子工程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的: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机器人设计、控制、编程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包括机器人的一般概论,机器人运动学,静力/动力学分析,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和机器人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对机器人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有初步了解,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机器人学的定义;3、熟识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机器人学的定义;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难点:1、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内容】1、机器人学的发展;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3、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第二章智能机器人运动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和姿态变换、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以及通用旋转变换。

【教学时数】10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位置和姿态变换;2、坐标变换;3、齐次坐标变换。

智能机器人实验课程教程大纲

智能机器人实验课程教程大纲

《智能机器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本实验是面向电子系研究生开设的实验课,配合智能机器人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Turtlebot2掌握机器人开放操作系统的使用,并实现基于Kinect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的算法,加强同学对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的原理的理解以及应用领域的了解。

二、教学大纲与各章的基本内容1.Ubuntu安装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Ubuntu 14.04版本b)学习实验相关Ubuntu 指令操作2.ROS系统安装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系统依赖库b)学习安装ROS操作机器人操作系统3.ROS系统通信机制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学习ROS系统订阅与发布消息机制4.ROS工作空间使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工作空间b)学习调用工作空间中launch文件5.虚拟机器人运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运动指令b)观察虚拟机器人运动的消息发布和订阅6.虚拟机器人壁障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壁障指令b)了解虚拟机器人壁障所订阅的消息c)了解虚拟机器人壁障的launch 文件7.虚拟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b)学习点到点路径规划launch文件8.机器人地盘驱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驱动Turtlebot机器人地盘b)查看Turtlebot机器人地盘的信息发布c)使用键盘指令订阅地盘信息从而控制地盘运动9.Kinect、激光传感器驱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驱动Kinect、激光传感器b)查看Kinect、激光传感器的信息发布c)订阅Kinect发布的RGB图像与深度图像,订阅激光的数据10.Turtlebot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a)在Turtlebot 机器人上实现点到点路径规划b)尝试不同路径规划的算法11.Project题目确定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a)学习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b)学习语音控制机器人原理c)学习手势控制机器人原理d)确定实验课Project题目12.Project实施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a) 完成project智能机器人实验课Project名称:智能机器人小助手内容:利用我们实验课所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机器学习知识,结合机器人语音,行为识别,运动检测,人脸检测、同步定位与建图、自动探索并建图等工作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

2020版《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2020版《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主撰:辛菁 审核:刘庆丰 批准:弋英民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04193170实验学学 分 3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 44 上机学时 4时 课程A/B类归属 B类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线性代数(08100030)、Python与Matlab程序设计(04114980)、自动控制理论先修课程B(04115000)适用专业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单位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是自动化类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院级选修课,属于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器人学和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包括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概貌、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器人轨迹规划及其MATLAB实现、主要的机器人控制方法及其MATLAB实现、常用的传感器及视觉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工业机器人视觉伺服原理及其MATLAB实现、移动机器人智能自主导航基本概念及系统组成包括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及其MATLAB实现、机器人智能路径规划方法及其MATLAB实现等。

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机器人技术研究、自动化系统与工程设计和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知机器人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的机器人控制方法、熟知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了解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前沿、熟知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分析和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能力,初步建立创新和发展意识及系统方案创新与设计能力以及英文科技文阅读能力。

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两部分: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机器人学和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包括操作臂机器人的本体控制和视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摄像机标定和特征检测与匹配方法、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与地图构建原理及路径规划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相互间的联系及其具体应用;初步具备应用机器人学和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开发一个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现状等,不仅使同学了解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前沿而且使学生初步建立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智能机器人 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   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4学时)总学分:4.0学分一、课程性质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行各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显著提升。

我国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绩。

为了满足国内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领域对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满足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等本科专业在近几年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许多传统的自动化相关专业也增加了机器人相关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涉及机器人数学基础、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机器人视觉、机器人语音等。

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对我国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起源、发展、特点与分类,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概念与架构。

掌握机器人的基础数学知识,包括空间质点的表示、二维位姿、三维位姿,以及齐次坐标变换,并了解了机器人的感知系统、通信系统及操作系统。

掌握机器人的航迹推算和位姿估计,熟悉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定位与建图方法。

2.掌握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定义及分类,重点掌握人工势场法、A*算法和D*算法,以及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

了解基于激光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的定位建图方法,熟悉相关的数学算法、实现步骤及优化过程。

3.掌握机器人视觉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包括视觉系统的组成、目标检测方法、视觉定位建图方法及深度学习在机器人视觉中的应用。

掌握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框架,熟悉相关的深度学习模型。

4.通过对激光雷达导航智能车、视觉导航智能车及服务机器人“小途”这3个应用案例的学习,掌握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软硬件设置、系统架构及场景应用。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案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案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案智能机器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包括机器人结构、编程、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掌握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熟悉智能机器人编程的常用语言和方法;3. 熟悉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控制器等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4. 能够使用智能机器人完成一定的操作任务。

三、课程大纲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智能机器人概述1. 什么是智能机器人?2. 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模块二:智能机器人结构1. 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机构和部件。

2. 智能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 智能机器人结构的相关标准及认证。

模块三:智能机器人编程1. 常见的智能机器人编程语言。

2. 编程语言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的实现方法。

3. 智能机器人编程中的常见技巧。

模块四:智能机器人控制1. 智能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2. 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及其应用。

3. 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及其使用。

模块五:实践操作1. 对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操作进行讲解。

2. 手动编程实现基本运动控制。

3. 简单案例实践演。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占比40%。

2. 期中考试占比30%。

3. 期末项目实践占比30%。

五、参考资料1. 《机器人控制技术》(第3版),赵晶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Educational Robotics Programming,Raffaello D'Andrea等,Springer。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情以实际授课内容为准。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的设计。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技术目标和教育目标两个方面。

技术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育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编程技巧、传感器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控智能机器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的设计需要考虑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适应智能机器人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项目来学习和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

此外,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还应该考虑教学资源的配置。

智能机器人教学需要一些特殊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来支持,因此需要合理配置这些资源。

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笔试、实践操作、项目展示等。

总之,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的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评估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推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9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英文名称:Intelligent Robot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28 上机学时:4)适用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机器人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机器人基木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专业课,也是工科学生将来从事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器人设计和应用能力,,该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中 1.1, 2.1, 3.3, 4.1, 4.3,6.1, 10.1 和12.1。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动控制原理、模糊技术基础、神经网络控制后续课程: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高等数学为机器人数学模型建立打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为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方法,模糊技术基础及神经网络控制可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本课程为后续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1. 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本体结构,掌握机器人数学建模方法,具有机器人轨迹规划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1.1, 2.1)2. 具有机器人机构设计和实现控制目标的基本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3.3,4.1)3. 掌握基本的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控制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支撑毕业要求4.1, 43)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

(支撑毕业要求3.3)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4.1,6.1)6.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支撑毕业要求10.1, 12.1)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课外实验4学时1. 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掌握机器人控制器设计方法。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第一篇: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软件部分)机器人是集科技知识启蒙、创造性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的最佳载体。

可以适合于普通中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提升现代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科学技能方面的素质教育。

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而且能做到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机器人的模型拼装、编程控制调试的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掌握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创新。

注重的不是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

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课上不仅要讲解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在有实验场地的机房上课。

这样可以讲一些程序的功能,当时就给学生演示这段程序在机器人上的实现,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

学生自己也可以随时下载程序,在场地里调试。

课上也要穿插运用小组讨论和个别化教学的方式。

教学内容:宠物狗教学目标设计搭建一条小狗认识nxt马达冲上山坡教学目标认识NXT,理解输入和输出。

认识乐高零件,学会搭建,知道什么样的速度可以上坡(速度与力量的关系)学校班车教学目标开始学会robolab2.9的编程方式学会控制马达的时间升旗仪式教学目标1.设计并搭建一架小旗升降机。

2.运用导航者级别2对国旗升降机进行编程,分别用时间和触动传感器来控制。

一堂体育课教学目标1.设计并搭建一个双马达人形或车型机器人。

2.运用导航者2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理解机器人是如何转弯的.老师的烦恼教学目标设计并搭建一个自动刮玻璃器。

使用导航者3进行编程。

拳击赛教学目标设计并搭建一个拳击机器人。

认识活塞运动。

运用导航者3进行编程。

九月的天气教学目标设计并搭建一架可以调节风速的电动风扇。

运用齿轮加速。

学习导航者4编程。

刷卡门教学目标设计并搭建一个门径系统。

知道如何测光值。

认识光电传感器,并能编写简单程序。

光控路灯教学目标设计并搭建一个光控路灯。

《机器人与多智能体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人与多智能体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人与多智能体》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限200字以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ARM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开发小型机器人,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等优势。

本课程以ARM和嵌入式Linux开发小型机器人代表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基本技术,也是通信和应用电子产品的典型代表,符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需要、人才培养定位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如何使用智能机器人,如何使机器人实现自己的控制目标。

三、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软件环境搭建与配置(2学时)1.实验属性:验证实验2.修读性质:必开3.教学目标(1) 掌握VMware工具的使用和Linux下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配置;(2) 掌握宿主机和开发板之间连接的建立;(3) 掌握Linux下解压安装命令、输出变量的配置;(4) 掌握超级终端配置和NFS的配置。

4.实验方法上机操作+硬件操作。

5实验仪器设备奔腾双核E2160以上电脑,512M以上内存,50G以上硬盘,windows XP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软件,VMware软件,JTAG调试器,串口连接线,S3C2440开发板。

6.实验内容(1) VMware安装(2) Linux安装(3) vi编辑器删除、复制文件及脚本编写(4) VMwaretools安装(5) 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6) 搭建自己的NFS7.成绩评定实验报告:按时提交5%;报告整洁10%;报告内容85%。

实验项目二:ARM2440开发板(2学时)1.实验属性:验证实验/开放实验2.修读性质:必开3.教学目标(1) 掌握ARM2440开发板基本应用程序的编写和驱动程序的插入。

4.实验方法上机操作+硬件操作。

5实验仪器设备奔腾双核E2160以上电脑,512M以上内存,50G以上硬盘,windows XP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软件,VMware软件,JTAG调试器,串口连接线,S3C2440开发板。

机器人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机器人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西华大学教学大纲参考格式《机器人创新实验》教学大纲 [注 ]适用四年制本科自动化、机电专业(参考时数:16学时一、课程代码6003199二、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实验课程三、课程主要知识点机器人结构及控制四、课程基本要求1. 了解机器人基础概念2. 了解机器人控制基本原理3. 设置和制作简易机器人4. 掌握机器人简单控制程序编写五、教学目的1. 通过机器人这个知识性比较强的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通过由浅到深的理论知识讲解, 让同学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从不懂到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及控制。

3. 通过对简易机器人的动手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4. 通过对机器人设计及控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逐步的将机器人前沿领域的研究及难处介绍给同学们,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学时[注 ]:大纲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内容标题如“课程的性质、任务”等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其它均为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学科必修等(见教学计划 ,实验要求为必做或选做,实验类型为验证、设计、演示、综合。

七、学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二实验部分(三上机部分(四实践周(五其他八、推荐教材、参考书《机器人制作入门攻略》 , [美 ] David Cook 著宫广骅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4-01出版《机器人制作晋级攻略》 , [美 ] David Cook 著宫广骅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4-01出版九、大纲使用说明1. 大纲使用对象:适合低年级本科生实验课程、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

2. 对讲课内容顺序基本按照本大纲要求进行。

3. 对实验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水平及掌握程度适当调整难度。

4. 实验课课时应该以学生完成实验作品具体时长为准。

西华大学课程简介参考格式《机器人创新实验》课程简介 [注 ]一、课程代码6003199二、课程内容动手制作机器人三、先修课程无硬性要求、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者最佳四、选课对象低年级自动化及机电专业本科生五、参考书目《机器人制作入门攻略》 , [美 ] David Cook 著宫广骅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4-01出版《机器人制作晋级攻略》 , [美 ] David Cook 著宫广骅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4-01出版[注 ]:大纲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内容标题如“课程的性质、任务”等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其它均为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软件部分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软件部分

智能机器人教学大纲(软件部分)课程类型:选修课先修课程:英语,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中小学生(小学生只讲授第一部分)教学安排:上学期学习,每周上两节课(小学生每周上一节课,剩下的课时留给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机器人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VJC 1.0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提高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创新精神,为学习其他计算机高级语言打下基础。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如何使用智能机器人,如何使机器人实现自己的目的,学生能够设计出新颖的功能完整的程序,使机器人的行为更加真实可靠。

教学要求:教师课上不仅要讲解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最好在有实验场地的机房上课。

这样可以讲一些程序的功能,当时就给学生演示这段程序在机器人上的实现,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

学生自己也可以随时下载程序,在场地里调试。

课上也要穿插运用小组讨论和个别化教学的方式,课下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留一些作业,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

这些作业最好是贴近机器人灭火和足球项目的,这为了使学生下学期能更好投入到灭火和足球的项目设计中来。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流程图程序第1章流程图环境的总体认识(一)课程内容:1.1 开发环境VJC 1.0 的安装、进入和退出1.2 流程图界面的认识(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在于对VJC 1.0 的流程图界面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使得以后的学习操作更加熟练。

本章总的要求是:了解VJC 1.0 的安装、进入和退出的步骤,了解流程图界面的工具栏、菜单栏的使用。

本章重点:菜单栏、工具栏的使用;各种模块的位置。

(三) 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开发环境VJC 1.0 的安装、进入和退出,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流程图界面的认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 工具栏的使用2.2 菜单栏的使用2.3 工作区域模块库的认识第2章流程图编程方法(一)课程内容:2.1 程序的模块2.1.1 流程图的定义及其与模块的关系2.1.2 模块的基本操作2.2 流程图模块的定义及用法2.2.1 执行器模块2.2.2 传感器模块2.2.3 控制模块2.2.4 程序模块2.3 变量2.3.1 变量百宝箱的介绍2.3.2 变量百宝箱的应用(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流程图编程的基础,模块是构成程序基本点,因此,对模块的熟练操作是为以后能更好的编程。

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模板

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模板

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模板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模板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能力,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实训课程。

本文将探讨一种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模板,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指导框架,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人工智能实训教学。

一、引言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概述人工智能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引言部分还可以提出人工智能实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目标在这一部分,应明确人工智能实训课程的目标和学习成果。

例如,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编程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部分,可以按照人工智能的不同领域和技术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每个内容,可以详细介绍其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人工智能实训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编程实践、实验操作等。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在线学习平台和开源软件等。

五、实训项目人工智能实训课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训项目。

在这一部分,可以列举几个典型的实训项目,并对每个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垃圾分类系统,或者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

对于每个项目,可以说明其背景、目标、实现方法和评估指标等。

六、实训环境为了顺利进行实训项目,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人工智能实训工具和平台,如Python编程语言、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和Jupyter Notebook交互式编程环境等。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智能机器人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技术(Intelligent robot课程代码:09213028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6 实验项目:3个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路基础、智能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单位:电子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智能机器人技术》是电子工程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的: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机器人设计、控制、编程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包括机器人的一般概论,机器人运动学,静力/动力学分析,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和机器人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对机器人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有初步了解,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机器人学的定义;3、熟识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机器人学的定义;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难点:1、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内容】1、机器人学的发展;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3、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第二章智能机器人运动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和姿态变换、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以及通用旋转变换。

【教学时数】10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位置和姿态变换;2、坐标变换;3、齐次坐标变换。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 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 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原理、构建流程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智能机器人的软硬件结构与设计原理;3.理解智能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模块,并能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实现;4.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算法与方法;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智能机器人基础知识- 智能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模块2.智能机器人的软件设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架构- 感知数据处理与算法-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路径规划3.智能机器人的硬件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与选择-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择与应用- 机器人电路设计与布局4.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算法与方法-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轨迹追踪- 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建模- 机器人的决策与规划方法5.智能机器人的实践案例与项目- 通过实践案例,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项目设计与开发,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并掌握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

-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成果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智能机器人导论》 ___,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2.《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基础》 ___,___,2019年3.《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 ___,___,2018年七、备注本课程将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与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与项目设计,并组织相关比赛与展示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

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在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的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许多学校已经引入了智能机器人课程。

本文将探讨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导言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的导言部分应该包括对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学习目标的介绍。

通过导言,学生可以对智能机器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目标。

二、基础知识在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部分应该包括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结构,以及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

此外,还应该介绍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算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三、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是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编程。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并掌握机器人的装配和调试技巧。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传感器与感知技术传感器与感知技术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

在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对各种传感器的介绍和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使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的导航、避障、目标识别等功能。

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感知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

五、机器人控制与算法机器人控制与算法是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路径规划算法以及决策算法。

通过学习机器人控制与算法,学生可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原理,学习如何使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智能决策。

六、智能机器人应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农业种植等。

在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大纲中,应该介绍智能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机器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实验是面向电子系研究生开设的实验课,配合智能机器人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Turtlebot2掌握机器人开放操作系统的使用,并实现基于Kinect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的算法,加强同学对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的原理的理解以及应用领域的了解。

二、教学大纲与各章的基本内容
1.Ubuntu安装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Ubuntu14.04版本
b)学习实验相关Ubuntu指令操作
2.ROS系统安装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系统依赖库
b)学习安装ROS操作机器人操作系统
3.ROS系统通信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学习ROS系统订阅与发布消息机制
4.ROS工作空间使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学习安装工作空间
b)学习调用工作空间中launch文件
5.虚拟机器人运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运动指令
b)观察虚拟机器人运动的消息发布和订阅
6.虚拟机器人壁障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壁障指令
b)了解虚拟机器人壁障所订阅的消息
c)了解虚拟机器人壁障的launch文件
7.虚拟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a)参考资料运行虚拟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
b)学习点到点路径规划launch文件
8.机器人地盘驱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驱动Turtlebot机器人地盘
b)查看Turtlebot机器人地盘的信息发布
c)使用键盘指令订阅地盘信息从而控制地盘运动
9.Kinect、激光传感器驱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驱动Kinect、激光传感器
b)查看Kinect、激光传感器的信息发布
c)订阅Kinect发布的RGB图像与深度图像,订阅
激光的数据
10.Turtlebot机器人点到点路径规划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a)在Turtlebot机器人上实现点到点路径规划
b)尝试不同路径规划的算法
11.Project题目确定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a)学习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
b)学习语音控制机器人原理
c)学习手势控制机器人原理
d)确定实验课Project题目
12.Project实施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a)完成project
智能机器人实验课Project
名称:智能机器人小助手
内容:利用我们实验课所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机器学习知识,结合机器人语音,行为识别,运动检测,人脸检测、同步定位与建图、自动探索并建图等工作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

选题开放,以上功能任选其一,但是难度需超过建图和在已知地图导航。

说明:
1.3-5人一组;自行分组
2.项目题目由小组成员自行确定,可参考现有机器人,但需有创意
3.可根据小组自身情况,设计不同复杂度的人机交互系统
4.考核:现场讲解演示,12月27号的下午4:00~6:00,南科大101教室,PS:可提前录制视频,但视频只做参考,现在占主要分值
5.考察点:1)实验思路和结果;2)系统复杂难易程度;3)人性化与实用性
6.最终按照出勤和项目难易程度给分(实现相同功能的小组,以效果评判和完成时间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