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所-财政推广项目-冯良山-主要旱粮作物高效复种模式示范推广

合集下载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来源:《农经》2021年第07期實施优质粮食工程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6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一是推动由增产导向向增产提质导向转变在优粮优产、优质优价作用下,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粮食生产增产与提质、降本与增收互相促进,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市场化收购比例超过90%,在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产后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转变,促进粮食减损提档升级。

粮食质检向第三方服务拓展,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促进各环节分散经营向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通过优质粮食工程构建起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优化完善粮食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三是满足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粮食产购储加销有机衔接,使供需结合更直接、更紧密、更畅通,让百姓的“米袋子”多装优质粮,吃上更多的“中国好粮油”,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粮油消费升级的需要。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效显著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支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奖励资金215亿元,积极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600亿元,有效发挥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同时,向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县予以倾斜,支持6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和产粮大县发展粮食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展品种展示示范 促进水稻新品种推广——2021年云南省实施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

开展品种展示示范 促进水稻新品种推广——2021年云南省实施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

DOI :10.19904/14-1160/s.2022.02.001开展品种展示示范促进水稻新品种推广———2021年云南省实施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李全衡1,卢春玲2,刘宏珺3,周林红4,侬佩遥2,杨建忠5,高飞6,王建军7(1.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昆明650031;2.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云南文山663000;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云南德宏678499;4.曲靖市麒麟区种子管理站,云南曲靖655000;5.盈江县原种场种业有限公司,云南德宏679300;6.云南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2100;7.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摘要:为加大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推进水稻产业优化布局,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严格按照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要求,精心选择近年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口性好、产量高、抗性强的水稻品种,选择代表性地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展示示范品种与主推技术结合、种子企业和管理机构与专业合作社结合、种子生产经营与示范推广结合、新品种示范推广与粮食加工企业结合等措施,对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及品种扩大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分析了水稻新品种推广方式,介绍了所推广的滇禾优615、云恢290、八宝谷7号品种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示范推广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006-04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文献标志码:B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专项(2019ZG013);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202001BB050074)支持。

作者简介:李全衡(1963—),男,汉族,云南富源人,本科,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稻品种管理。

为加大水稻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新近审定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和特殊专用类型水稻品种推广,推进水稻产业优化布局,助力农民科学选种用种[1-3],《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与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农技种〔2021〕40号)中同意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承担在麒麟区、罗平县和文山市实施展示2019年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委员会金奖品种滇禾优615面积13.3hm 2、20hm 2和6.6hm 2,在勐海县实施展示2019年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委员会金奖品种云恢290面积6.6hm 2,文山市实施展示常规优质籼稻八宝谷7号面积6.6hm 2;《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方案〉的通知》(农技种〔2021〕44号)安排盈江县展示13个品种。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渭麦9 号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渭麦9 号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渭麦9号聂 耸 张养利 郝双奎 曹三潮 成建刚(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渭南714000)摘要:渭麦9号是2004年以烟D27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适宜渭北旱地种植。

关键词: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渭麦9号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5[1-2]。

渭北旱塬是陕西第二粮仓,以盛产优质小麦著称[3-4]。

提高渭北旱塬粮食产量和品质,不仅对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保障陕西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旱地小麦生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生产中旱地小麦品种少、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旱地小麦生产的发展[5-6]。

因此,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育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旱地小麦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渭麦9号于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经陕西省区域试验得出结论,适宜渭北旱地种植。

经多年多点试验,渭麦9号具有优质、抗旱、高产等特点,在渭北旱塬地区推广有较大的优势。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渭麦9号是由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烟D27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其中烟D27抗病性强、高产、综合农艺性状好;2000-168抗旱、穗中大、千粒重较高,落黄很好。

2008-2011年在旱地种植,进行丰产性与抗旱性鉴定,2011年出圃进行测产,2012-2013年参加品系鉴定;2013-2014年参加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大区对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陕西省联盟试验。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偏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叶片绿色,出苗齐、长势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92.8cm。

新科技打造山西新粮仓

新科技打造山西新粮仓

新科技打造山西新粮仓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45期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加大有机旱作农业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农机配套等技术研发力度,引进大豆、马铃薯、谷子、高粱、荞麦等10多种杂粮和油料作物抗旱节水新品种200多个,建设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基地3000多亩,建立特色良种繁育基地4000余亩。

夏收时节,三晋大地一片丰收景象。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稻试种的现场,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村民白寿根头一次见到旱稻,他惊喜地说:“现在的科技是非常发达,没想到咱们的旱地还能长出这种稻谷来。

”就像小麦播种一样,少了传统水稻种植的育秧、插秧等繁琐的工序,有机旱稻种子通过具有国内领先专利技术的大型机械,播种、施肥、浇水、掩埋一气呵成,省时省力,有机旱稻的种植开启了山西省稻谷种植业的先河。

山西省有机旱稻项目负责人靖忠东介绍,旱稻比较耐旱、耐贫瘠,而且产量非常高,每亩保底可产400公斤,收入3600元钱。

今年,有机旱稻在晋中农高区、侯马、岢岚南北各地展开试种,成功后将在全省推广,打造百万亩有机旱稻种植基地。

6月15日,夏县王学有机旱作小麦封闭示范区128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运城市推广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小麦一边收割、一边播种,从过去一个麦穗60粒到现在的80粒,亩收400公斤。

一代新农人、一批新农企,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主角。

几天前,大同市云州区成为山西省5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

目前,全区已经建了1个千亩核心区、3个500亩样板区、9个300亩示范片,以“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70%、节水灌溉、地膜覆盖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示范区作物亩增产15%~20%,特色杂粮售价提高明显,有机旱作谷子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单价由每公斤4元提升到7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想要乡村振兴,产业先得富起来。

农民要致富就要靠科技、靠技术。

抗旱、抗病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

抗旱、抗病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

抗旱、抗病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农学论文抗旱、抗病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王飚1,李敏2*(1.新疆伊犁金天元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宁835004;2.新疆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摘要:“晋杂22号”在伊犁垦区引进并进行示范推广,表现出高产、优质及多抗等优良种性,目前已成为当地酒用高粱主栽品种,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该高粱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晋杂2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育成的抗旱、抗病高粱杂交种,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该品种生育期125~129d,株高155~165cm,穗长28cm,红壳红粒,千粒重29g,穗粒重81.6g,对丝黑穗病免疫,抗逆性强,粗蛋白9.49%、粗脂肪4.1%粗、淀粉74.66%,平均单产721.7kg/667m2[1]。

2010年开始在伊犁垦区引进并示范推广,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目前已成为当地酒用高粱主栽品种。

为更好地推广种植“晋杂22号”,本文将该品种在伊犁垦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土地准备1.1选地高粱栽培宜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及病虫害较轻且土壤含盐量低于0.1%的地块,前茬作物为大豆、小麦及油菜等均可。

高粱忌重茬、迎茬。

1.2施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伏翻或秋翻并进行冬灌,提前蓄好底墒。

翻地前施足底肥,可基施有机肥 1.5~2.0t/667m2,磷酸二铵20kg/667m2,尿素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或基施油渣100kg/667m2,复合肥60kg/667m2。

1.3整地开春后适期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播前结合整地施用96%金都尔60~70mL/667m2或90%禾耐斯乳油45~50g/667m2,兑水30kg,可有效控制封行前的杂草。

2种子处理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于播前晒种2~3d。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第 1丨 卷 第 4 期 202丨年4 月
农 业 T. 程
Agricultural Kngineering
Vol.ll No.4 Apr. 2021
中丨却农机院科研成果:
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 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加快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 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 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等问题。
( 3 ) 通过种子图谱特征的多维量化分析实现邻近色种子
( 5 ) 研制智能化种子加工成套装备,集成低损加工、包 高通量精准选别。利用双目三维重建和光谱大数据技术实现
衣丸化、无损输送、智能控制等绿色、节能、智能配套设备, 了种子中异色、杂质和不合格种质的分选;3 6 0 ° 可见红外多
实现加工工艺过程设备高度集成、远程多参数同步测试和多 点实时控制,建 立 7 大农作物种子加工新工艺技术体系与标
类发酵与非发酵食品、薯类鲜切及复配烘培、区域特色、挤 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种子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
压方便食品等生产线,开展了专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低 和全产业链机械化,可提供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和整体解决方
损贮藏、生粉加工、薯类主食加工的中式厨房及产储加工一 体化集成示范。
案 ,商品种子的精加工率达到1 0 0 % 。 我 国 农 作 物 种 子 加 工 过 程 中 存 在 高 损 伤 、不 标 准 、带病
1 . 成果主要内容 针对增值减损、节能降耗、自动高效、质量保障、低成 本 消 费 等 目 标 ,开 展 了 薯 类 产 后 储 运 减 损 、全 粉 生 粉 加 工 、 薯类主食升级、原薯主食制品、挤压重组方便食品加工关键 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 ( 1 ) 形成主食加工原料标准化保障技术和储运加一体化 模式。建立了主食加工品种筛选指标体系,选出了适宜加工 品种,优化了高产高效机械化区域栽培规范,开发了内外部 品质检测及基于储期生理变化特征的远程智能控制农户型贮 窖 、规 模型贮库,并进行示范应用。 ( 2 ) 开发高占比薯类主食加工新工艺和食品。以鲜薯、 生全粉及熟全粉为原料,优化了褐变抑制、配方专用粉标准 图谱、质构成型、品质改良、智能醒发、高湿糊化、低温复 水 、挤压与重组等工艺技术;开 发 了高占比薯类发酵类(馒 头、面包等)、非 发 酵 类 (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鲜切、 烘 焙 、蒸 煮 、地 域 特 色 与 营 养 薯 泥 等 鲜 薯 复 配 制 品 ,薯类方 便 面 (粉丝、米粉>、方便粥、重组米等挤压食品。 ( 3 ) 研制核心装备。突破了品质检测、低破损净理、细 胞 防 损 、组 合 节 能 干 燥 、构 型 防 粘 、 智 控 醒 发 、复 合 压 延 、 挤压膨化、模压成型等核心技术。创制了甘薯高温愈伤、除 土净理、缺陷与品质检测分选、机械与蒸汽低损耗去皮、淀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2):104~11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2.014收稿日期:2023-04-1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801)ꎻ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SDAIT-02-07)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关键技术研究 (CXGC2023A17)作者简介:李佳(1997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1848326496@qq.com王义(1969 )ꎬ男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fenglewwyy@163.com∗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高英波(1986 )ꎬ男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yingboandy@163.com刘开昌(1971 )ꎬ男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ꎮE-mail:liukc1971@126.com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李佳1ꎬ2ꎬ王义3∗ꎬ肖蓉2ꎬ李亮4ꎬ王悦2ꎬ张慧2ꎬ李宗新2ꎬ钱欣2ꎬ王良2ꎬ苏玉晓4ꎬ高英波2ꎬ刘开昌2(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ꎻ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3.齐河县农业农村局ꎬ山东齐河㊀251199ꎻ4.东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ꎬ山东东平㊀271599)㊀㊀摘要: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ꎬ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ꎬ设常规灌溉施肥(FP)㊁喷灌+种肥同播(SN)㊁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㊁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ꎬ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㊁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品种㊁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㊁干物质积累速率㊁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ꎬ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㊁水分利用率㊁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㊁7.66%和2.26%ꎬ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3.73%㊁12.61%和8.86%ꎬ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㊁34.58%和27.82%ꎻZD95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93%㊁15.24%和7.84%ꎬ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㊁21.79%和11.13%ꎬ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㊁44.05%和34.80%ꎮ综上所述ꎬ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ꎬ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ꎮ关键词:夏玉米ꎻ灌溉施肥方式ꎻ水氮利用效率ꎻ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2-0104-07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tilizationofSummerMaizeLiJia1ꎬ2ꎬWangYi3∗ꎬXiaoRong2ꎬLiLiang4ꎬWangYue2ꎬZhangHui2ꎬLiZongxin2ꎬQianXin2ꎬWangLiang2ꎬSuYuxiao4ꎬGaoYingbo2ꎬLiuKaichang2(1.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ꎻ2.NationalEngineeringLaboratoryofWheatandMaize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3.QiheBureau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Qihe251199ꎬChinaꎻ4.DongpingAgriculturalDevelopmentServiceCenterꎬDongping271599ꎬChina)Abstract㊀Inordertoclarifythe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growthꎬ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tilizationofsummermaizeꎬtheexperimentwasconductedwithDenghai605(DH605)andZhengdan958(ZD958)astestmaterials.Fourtreatmentsweresetasconventionalirrigationandfertiliza ̄tion(FP)ꎬsprinklerirrigation+seedfertilizer(SN)ꎬsprinklerirrigation+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SF100%)ꎬsprinklerirrigation+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20%nitrogenreduction(SF80%)ꎬandthe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drymatteraccumulationꎬyieldanditscomponentsꎬwateruseefficiency(WUE)andpartialproductivityofnitrogenfertilizer(PFPN)ofsummermaizewerestud ̄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yieldꎬdrymatteraccumulationrateꎬWUEandPFPNofsummermaizeweresignificantlyaffectedbyvarietyꎬ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andtheirinteraction.Thetwo ̄yearaverageyieldꎬWUEandPFPNwerethehighestunderSF80%treatment.ComparedwiththetreatmentsofFPꎬSNandSF100%ꎬundertheSF80%treatmentꎬthetwo ̄yearaverageyieldofDH605increasedby14.55%ꎬ7.66%and2.26%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35.93%ꎬ15.24%and7.84%ꎻtheWUEofDH605increasedby23.73%ꎬ12.61%and8.86%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40.81%ꎬ21.79%and11.13%ꎻthePFPNofDH605increasedby43.19%ꎬ34.58%and27.82%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69.91%ꎬ44.05%and34.80%.InsummaryꎬSF80%couldsignificantlyincreasesummermaize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seeffi ̄ciencyꎬandthenachieveincreasedyieldandefficiencyofsummermaize.Keywords㊀Summermaizeꎻ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ꎻWaterandnitrogenuseefficiencyꎻYield㊀㊀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ꎬ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66%和31.06%ꎬ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ꎮ该区夏玉米灌溉方式多以大水漫灌为主ꎬ加上 一炮轰 的施肥方式ꎬ造成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均降低[2-6]ꎮ玉米是黄淮海区主要农作物之一[7]ꎬ水分和氮素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两个关键因素ꎬ两者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ꎬ合理的水氮措施可促进耦合效应的发生ꎬ是实现玉米绿色㊁高产㊁高效的重要途径[8-9]ꎮ因此ꎬ针对黄淮海灌溉区水资源紧缺㊁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ꎬ亟需优化水氮管理措施ꎬ最大程度发挥水氮耦合效应的正交互作用ꎬ达到 以水促肥 和 以肥调水的目的 ꎬ以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ꎮ与传统畦灌相比ꎬ喷灌可精准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ꎬ且灌水均匀度高[10]ꎮ研究表明ꎬ不同灌溉条件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表现为滴灌最优ꎬ喷灌次之ꎬ漫灌最差[11]ꎮ与漫灌相比ꎬ微喷灌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ꎬ且微喷灌减肥20%与常规施肥条件下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差异[12]ꎮ近年来ꎬ关于水氮互作效应对作物生长㊁产量和水氮利用影响的研究较多[13-16]ꎮ前人研究表明ꎬ水㊁氮配合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ꎬ水㊁肥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17]ꎮ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20%仍能获得与传统施肥模式(315kgN/hm2)相当的玉米产量[18]ꎬ可见水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ꎮ前人关于优化玉米水㊁氮管理措施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水肥一体化上ꎬ且多以单因素研究为主ꎬ而关于喷灌水肥一体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水氮耦合效应的研究鲜见报道ꎮ本试验就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进行研究ꎬ旨在为黄淮海灌溉区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概况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ꎮ试验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泰安市东平县禾丰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35ʎ57ᶄ52ᵡNꎬ116ʎ21ᶄ27ᵡE)进行ꎮ试验地位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ꎬ土壤类型为褐土ꎬ肥力均匀ꎮ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含量15.6g/kg㊁全氮1.04mg/g㊁碱解氮81.21mg/kg㊁速效钾213.15mg/kg㊁速效磷53.29mg/kgꎮ2019年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内累计降雨量分别为273.95mm和482.13mmꎮ1.2㊀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ꎬ灌溉施肥方式为主区ꎬ品种为副区ꎮ小区面积50m2ꎬ小区之间留1.5m走道ꎮ设4个处理ꎬ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模式(FP):大水漫灌+种肥同播ꎬ缓控释肥(NʒP2O5ʒK2O=26ʒ11ʒ11)750kg/hm2ꎻ喷灌+种肥同播(SN):缓控释肥(NʒP2O5ʒK2O=26ʒ11ʒ11)750kg/hm2ꎻ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性5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施入(P2O582.5kg/hm2ꎬK2O82.5kg/hm2)ꎬ氮肥尿素(N46%)按4ʒ6分为种肥与大喇叭口期追肥施入ꎻ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ꎬ氮肥尿素(N46%)按4ʒ6分为种肥与大喇叭口期追肥施入ꎮ试验分别于2019年6月23日和2020年6月23日播种ꎬ播种密度75000株/hm2ꎬ分别于2019年10月5日和2020年10月5日收获ꎬ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ꎮ试验设计及灌水量和施氮量见表1ꎮ㊀㊀表1㊀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及施氮量设计处理氮肥种类播种期水/mm氮/(kg/hm2)大喇叭口期水/mm氮/(kg/hm2)合计水/mm氮/(kg/hm2)FP缓控释肥701950070195SN缓控释肥601950060195SF100%尿素607840117100195SF80%尿素6062.44093.6100156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1.3.1㊀考种及测产㊀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玉米2行(每行5m)ꎬ记录有效穗数ꎬ取回所有果穗脱粒称重ꎮ采用均重法选取30穗用于室内考种ꎬ测定果穗穗长㊁秃尖长㊁穗粗㊁穗行数㊁行粒数ꎬ脱粒后测定千粒重和籽粒含水率ꎬ计算实际产量(按14%含水率折算)ꎮ1.3.2㊀植株干物质积累㊀于播种后35d(大喇叭口期)㊁50d(吐丝期)和65㊁80㊁105d(成熟期)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ꎬ于105ħ下杀青30minꎬ然后在80ħ下烘干至恒重称重ꎮ1.3.3㊀水分利用效率㊀在播种前和收获后ꎬ每20cm为一层ꎬ取0~100cm间共5层土样ꎬ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19]ꎮΔS(mm)=10ΣρiHi(θi1-θi2)ꎬi=1ꎬ2ꎬ ꎬnꎻ农田耗水量ETc(mm)=I+PʃΔS+KꎻWUE[kg/(hm2 mm)]=YETcꎮ式中:ΔS为土壤蓄存水变化量ꎬi为土层编号ꎬn为总土层数ꎬρi为第i层土壤干土容重ꎬHi为第i层土壤厚度ꎬθi1和θi2分别为第i层土壤播前和收获时的含水量ꎬ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ꎻETc为玉米生育期间农田耗水量ꎬI为生育期内的灌水量ꎬP为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ꎬK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m时ꎬK值可以忽略不计)ꎻY为籽粒产量ꎮ1.3.4㊀氮肥偏生产力㊀氮肥偏生产力(PFPNꎬkg/kg)=籽粒产量/施氮量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和SigmaPlot12.5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作图ꎬ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年份㊁品种及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及其互作与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㊁氮肥偏生产力和WUE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ꎬ除品种对穗粒数(KN)㊁穗数(E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无显著影响外ꎬ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对产量(GY)㊁千粒重(TGW)㊁穗粒数㊁穗数㊁氮肥偏生产力(PF ̄PN)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ꎮ互作效应分析表明ꎬ除年份和品种互作对GY㊁PFPN和WUEꎬ年份和灌溉施肥方式互作对GY㊁KN㊁EN和PFPNꎬ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互作对GY㊁EN㊁PFPN和WUE无显著影响外ꎬ其余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间的互作对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ꎮ㊀㊀表2㊀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及三者的交互作用㊀㊀㊀对夏玉米产量㊁产量构成㊁氮肥㊀㊀㊀偏生产力及WUE的影响项目GYTGWKNENPFPNWUE年份∗∗∗∗∗∗∗∗∗∗∗∗∗∗∗∗∗品种∗∗∗∗∗nsns∗ns灌溉施肥方式∗∗∗∗∗∗∗∗∗∗∗∗∗∗∗∗∗∗年份ˑ品种ns∗∗∗∗∗nsns年份ˑ灌溉施肥方式ns∗∗nsnsns∗∗∗品种ˑ灌溉施肥方式∗∗∗∗∗∗∗∗∗∗∗∗∗年份ˑ品种ˑ灌溉施肥方式ns∗∗∗∗nsnsns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0.05㊁0.01㊁0.001水平上影响显著ꎬns表示无显著影响ꎮ6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2.2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由表3可见ꎬ喷灌分次施肥处理(SF)可显著提高DH605和ZD958的产量ꎬSF80%和SF100%处理间(除2019年的ZD958外)无显著差异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㊁7.66%和2.26%ꎬZD958分别提高35.93%㊁15.24%和7.84%ꎻ穗数和穗粒数变化均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ꎬ均表现为SF80%处理高于其他处理ꎮ这说明喷灌分次施肥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ꎬ最终增加产量ꎮ2.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ꎬ夏玉米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㊀㊀表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年份品种处理产量/(kg/hm2)千粒重/g穗粒数穗数/(千穗/hm2)20192020DH605ZD958DH605ZD958FP9690.54c306.87c543.08b62.78bSN10749.62b334.02ab554.90b63.89abSF100%11584.37a342.48a555.12b64.44abSF80%11977.05a325.56b571.57a67.22aFP8871.38c317.02a485.86c62.22bSN10865.15b321.91a541.45b63.33bSF100%11054.43b326.77a551.14b69.17aSF80%12632.86a317.14a574.53a72.22aFP12714.50b354.66b561.33a65.37bSN13089.10ab349.79b564.67a67.50bSF100%13514.93a367.84a570.67a70.00abSF80%13688.48a351.80b592.00a72.22aFP10698.26c335.49b538.67b62.96bSN12218.42b350.69a560.00b64.17bSF100%13612.54a320.58c601.33a71.67aSF80%13968.22a324.95bc605.33a71.67a㊀㊀注:相同年份同一品种的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ꎮ图1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7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随生育进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ꎬ在播种后50~65d之间达到最大值ꎮ播种后50~65dꎬSF80%处理明显提高DH605和ZD958的干物质积累速率ꎬDH605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两年平均)较FP㊁SN和SF100%处理分别提高35.99%㊁17.59%和11.00%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61.68%㊁38.26%和12.99%ꎮ2.4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由图2可知ꎬ喷灌分次施肥处理(SF)可显著提高DH605和ZD958的水分利用效率ꎬ且SF80%处理显著高于SF100%处理(2019年的DH605除外)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的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平均)分别提高23.73%㊁12.61%和8.86%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0.81%㊁21.79%和11.13%ꎮ2.5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由图3可知ꎬSF80%处理下ꎬDH605和ZD958的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ꎬ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DH605(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3.19%㊁34.58%和27.82%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69.91%㊁44.05%和34.80%ꎮ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图2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图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3㊀讨论合理的水氮运筹可有效发挥水氮耦合效应ꎬ促进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ꎬ实现玉米高产稳产[20-21]ꎮ灌溉施肥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ꎬ实际生产中种植户多采用大水漫灌和 一炮轰 的灌溉施肥方式ꎮ该模式加大了肥料淋溶损失ꎬ同时增加植株倒伏和后期脱肥风险ꎬ不利于玉米高产高效生产[22-24]ꎮ传统滴灌方式存在造价高㊁喷头易堵塞和轮作困难等缺点ꎬ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兼具节水㊁节肥㊁轻便㊁低价㊁高效和易推广等优点ꎬ对提高夏玉米产量㊁水肥利用效率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5]ꎮ前人研究表明ꎬ适宜灌水量下ꎬ减少氮肥投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ꎬ实现节水节肥㊁增产增效[26]ꎮ总施氮量为240kg/hm2时ꎬ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施肥的小麦产量提高3.32%~9.87%ꎬ当氮肥减施20%以8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内时ꎬ产量增加1.42%~6.60%[27]ꎮ本试验条件下ꎬSF80%和SF100%处理下的穗粒数㊁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FP和SN处理ꎬSF80%和SF100%处理间的穗数㊁穗粒数和产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的穗粒数及2019年ZD958的产量除外)ꎮ综上表明ꎬ合理的灌溉施肥方式可提高夏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ꎬ进而提高产量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有密切联系[28]ꎮ有研究表明ꎬ大水漫灌会导致中下层土壤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ꎬ根区通透性变差ꎬ氧气扩散率降低ꎬ从而抑制根系及植株生长[29-30]ꎮ杨明达等[30]研究表明ꎬ喷灌模式显著提高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ꎬ而干物质积累速率决定着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31]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播种后50d(吐丝期)到播种后65d期间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异显著ꎬSF80%和SF100%处理的明显高于FP和SN处理ꎬSF80%和SF100%处理间差异较小ꎮ说明水肥一体化喷灌模式可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ꎬ从而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ꎮ水肥一体化可基于作物水肥需求规律实现水肥同步供应ꎬ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ꎬ提高水肥利用效率[32]ꎮ研究表明ꎬ水肥一体滴灌相对于大水漫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33]ꎮ杜君[34]㊁李升东[35]等研究发现ꎬ与常规漫灌相比ꎬ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玉米增产5.32%~6.13%ꎬ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0%~39.42%ꎬ氮肥利用率提高37.56%~35.29%ꎮ本研究中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喷灌(SF80%㊁SF100%和SN)处理优于传统灌溉施肥模式(FP)ꎬ说明喷灌及喷灌水肥一体化可促进夏玉米水分及氮肥的吸收利用ꎻSF8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㊁SN和SF100%处理(2019年DH605的WUE除外)ꎬ表明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减氮20%可显著提高水分和氮肥的利用率ꎮ4㊀结论相比传统灌溉施肥模式ꎬ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㊁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ꎻ减氮20%可在保证干物质积累速率及产量不降低的同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ꎮ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可以作为黄淮海区夏玉米节水减氮生产的灌溉施肥模式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ꎬ2020.[2]㊀曲文凯ꎬ徐学欣ꎬ郝天佳ꎬ等.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2ꎬ28(7):1271-1282.[3]㊀JuXTꎬXingGXꎬChenXPꎬetal.ReducingenvironmentalriskbyimprovingNmanagementinintensiveChineseagricul ̄turalsystem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 ̄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09ꎬ106(9):3041-3046.[4]㊀GuBJꎬJuXTꎬChangJꎬetal.IntegratedreactivenitrogenbudgetsandfuturetrendsinChina[J].ProceedingsoftheNa ̄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15ꎬ112(28):8792-8797.[5]㊀MengQFꎬYueSCꎬHouPꎬetal.Improvingyieldandnitro ̄genuseefficiencysimultaneouslyformaizeandwheatinChinaꎬareview[J].Pedosphereꎬ2016ꎬ26(2):137-147. [6]㊀朱兆良ꎬ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13ꎬ19(2):259-273.[7]㊀巩文军.不同灌溉方式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ꎬ2019(12):34-37ꎬ42. [8]㊀赵炳梓ꎬ徐富安.水肥条件对小麦㊁玉米N㊁P㊁K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00ꎬ6(3):260-266. [9]㊀巨晓棠.理论施氮量的改进及验证 兼论确定作物氮肥推荐量的方法[J].土壤学报ꎬ2015ꎬ52(2):249-261. [10]郑孟静ꎬ张丽华ꎬ董志强ꎬ等.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ꎬ2020ꎬ34(4):839-848. [11]贾国燏ꎬ骆洪义ꎬ褚屿ꎬ等.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J].节水灌溉ꎬ2022(2):40-47. [12]崔吉晓ꎬ檀海斌ꎬ吴佳迪ꎬ等.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对河北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17ꎬ25(3):105-110.[13]孟晓琛ꎬ张富仓ꎬ刘蓝骄ꎬ等.播期和水氮互作对滴灌施肥春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0ꎬ26(10):1794-1804.[14]刘朋召ꎬ李孟浩ꎬ宋仰超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枸杞产量㊁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1ꎬ27(10):1820-1828.[15]蔡晓ꎬ吴祥运ꎬ王东ꎬ等.水氮互作对滴灌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20ꎬ39(6):33-42.[16]陈静静ꎬ张富仓ꎬ周罕觅ꎬ等.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1ꎬ39(1):89-95.9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17]詹其厚ꎬ陈杰.水肥配合对玉米产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肥料ꎬ2005(4):14-18.[18]韩祥飞ꎬ刘鹏ꎬ马云国ꎬ等.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产量㊁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19ꎬ27(3):140-147.[19]YinGHꎬGuJꎬZhangFSꎬetal.Maizeyieldresponsetowa ̄tersupplyandfertilizerinputinasemi ̄aridenvironmentofNortheastChina[J].PLoSONEꎬ2014ꎬ9(1):e86099. [20]王家瑞ꎬ刘卫星ꎬ陈雨露ꎬ等.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ꎬ2018ꎬ38(10):1229-1236.[21]胡向尚ꎬ许海涛ꎬ郭海斌ꎬ等.氮肥对高氮效玉米品种干物质累积分配与籽粒含水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1ꎬ53(9):83-88.[22]李格ꎬ白由路ꎬ杨俐苹ꎬ等.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9ꎬ52(11):1930-1941. [23]GuLMꎬLiuTNꎬZhaoJꎬetal.NitrateleachingofwinterwheatgrowninlysimetersasaffectedbyfertilizersandirrigationontheNorthChinaPlain[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 ̄tureꎬ2015ꎬ14(2):374-388.[24]毛圆圆ꎬ薛军ꎬ翟娟ꎬ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密植高产玉米适宜追氮次数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2ꎬ28(12):2227-2238.[25]李昊儒ꎬ梅旭荣ꎬ郝卫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12ꎬ31(4):72-74ꎬ98.[26]刘朋召ꎬ李孟浩ꎬ宋仰超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枸杞产量㊁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1ꎬ27(10):1820-1828.[27]于淑慧ꎬ朱国梁ꎬ董浩ꎬ等.微喷灌追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0ꎬ52(11):46-50.[28]ChikovVI.Evolutionofnotionsaboutrelationshipsbetweenphotosynthesisandplantproductivity[J].RussianJournalofPlantPhysiologyꎬ2008ꎬ55(1):130-143.[29]BhattaraiSPꎬMidmoreDJꎬPendergastL.Yieldꎬwater-useefficienciesandrootdistributionofsoybeanꎬchickpeaandpumpkinunderdifferentsubsurfacedripirrigationdepthsandoxygationtreatmentsinvertisols[J].Irrig.Sci.ꎬ2008ꎬ26(5):439-450.[30]杨明达ꎬ关小康ꎬ刘影ꎬ等.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ꎬ2019ꎬ45(3):443-459.[31]王旭敏ꎬ雒文鹤ꎬ刘朋召ꎬ等.节水减氮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1ꎬ54(15):3183-3197.[32]蔡晓ꎬ王东ꎬ吴祥运ꎬ等.氮肥减施对夏玉米生长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22ꎬ30(1):158-165. [33]郭丽ꎬ史建硕ꎬ王丽英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8ꎬ26(5):668-676.[34]杜君ꎬ杨占平ꎬ魏义长ꎬ等.北方夏玉米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J].核农学报ꎬ2020ꎬ34(3):621-628. [35]李升东ꎬ冯波ꎬ韩伟ꎬ等.优化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0ꎬ52(8):57-63.0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特性 (3)1. 品种来源与特点 (3)2. 臻两优8612的生长特性 (4)3. 臻两优8612的抗逆性表现 (5)三、示范推广的重要性与现状 (6)1. 示范推广的意义 (7)2. 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 (8)3. 推广策略与方法探讨 (9)四、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实践 (10)1.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2)2. 播种与育苗技术 (12)4. 病虫害防治策略 (14)5. 收获与储存方法 (15)五、臻两优8612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7)1. 选育优质种子 (18)2. 合理密植与间苗补苗 (18)3. 科学施肥与灌溉 (19)4. 调控生长环境,提高抗逆能力 (20)5. 收获时期的选择与判断 (21)六、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结合实践 (22)1. 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与支持 (23)2. 示范田的建设与管理 (24)3. 栽培技术与当地环境的结合实践 (25)4.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 (27)七、结论与展望 (28)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30)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臻两优8612品种的特点,包括其镉含量低、产量潜力高以及适宜性强等优势。

文章重点阐述了该品种的示范推广过程,涵盖了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详细情况,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文章还详尽分析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耕作制度、施肥管理、水分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

在示范推广方面,文章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展示了臻两优8612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包括产量水平、品质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文章也指出了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如市场认知度不高、种植技术不配套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文章根据臻两优8612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81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3-02-25基金项目: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项目(浙农科发 2021 21号);浙江省 三农九方 农业科技协作计划(2022SNJF006)作者简介:李诚永(1982 ),男,山东泰安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273920781@㊂通信作者:王宏航(1974 ),男,浙江龙游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807099788@;袁敏良(1965 ),男,浙江龙游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815729951@㊂文献著录格式:李诚永,夏英,李韵,等. 稻-豆-油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812-81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06稻-豆-油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李诚永1,夏英2,李韵3,李正泉4,徐南昌1,王宏航1∗,袁敏良2∗(1.衢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衢州㊀324000;2.龙游县种植业发展中心,浙江龙游㊀324400;3.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衢州㊀324000;4.龙游涵萱家庭农场,浙江龙游㊀324405)㊀㊀摘㊀要: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 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㊂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㊁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㊂关键词: 稻-豆-油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812-05Rice-soybean-rape three-cropping water-upland rotationgreen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LI Chengyong 1,XIA Ying 2,LI Yun 3,LI Zhengquan 4,XU Nanchang 1,WANG Honghang 1∗,YUAN Minliang 2∗(1.Qu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Quzhou 324000,Zhejiang;2.Longyou Plantation DevelopmentCenter,Longyou 324400,Zhejiang;3.Q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Quzhou 324000,Zhejiang;4.Longyou Hanxuan Family Farm,Longyou 324405,Zhejiang)㊀㊀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farmersᶄplant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ze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this study made full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crop varieties,summarized and integrated the green and efficientcultivation mode of early rice-fresh autumn soybean-rape three-cropping water-upland rotation through years of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This model not only realizes the green and safe production of grain and stabilizes and increasesgrain,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land yield rate,effectively promotes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farmersᶄincome,and isan effici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model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Keywords : rice-soybean-rape three-cropping;water-upland rotation;green and efficient㊀㊀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西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长㊁春秋短,光热充足㊁降水丰沛㊁气温适中㊁无霜期长,具有 春早秋短㊁夏冬长,温适㊁光足,旱涝明显 的特征㊂年平均气温17.9ħ,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9.1ħ,最冷月平均气温5.8ħ,极端最高气温41.2ħ,极端最低气温为-10.4ħ㊂全年无霜期263d,ȡ10ħ的活动积温6047.9ħ,年平均降雨量1746.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日照数为1736.7h㊂衢州市充足的光㊁温㊁水资源十分适宜水稻㊁油菜㊁大豆等粮油作物种植㊂自2020年以来,衢州市农技部门围绕粮油生产保供㊁联农共富的目标,依托本地土地条件㊁温光气候等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以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为主攻方向,开展了 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新三熟制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探索研究[1-2]㊂采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茬口,选好品种㊁合理搭配,采用直播㊁育苗移栽㊁套播等不同的种植方式,确保各季作物正常成熟;精耕细作㊁开好三沟,精准播种㊁培育壮秧,适时灌排,保全苗;以缓释肥为抓手㊁新农机为载体,集成最适药肥用量㊁最省人工投入㊁最优田间管理,集成精准的 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水旱轮作三熟制模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获得最大综合效益 的技术路线,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最终成功实现了 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三熟制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并集成了 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㊂2020 2022年,共建立17个6.7hm 2示范方,示范面积118.4hm 2,早稻㊁鲜食秋大豆㊁油菜每667m 2实现平均产量572.32㊁820.22㊁145.65kg,667m 2产值达到7789.21元,667m 2利润3770元;其中1000.5m 2攻关田早稻㊁鲜食秋大豆㊁油菜每667m 2平均产量679.8㊁1169.53㊁171.9kg,实现了667m2产值超万元的新突破㊂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㊁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㊂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 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一是标准化接茬种植㊂其接茬种植标准为:早稻选用中早熟品种,4月中下旬分批播种,采取基质育秧机插方式种植,秧龄控制在30d 以内[1]㊂鲜食秋大豆采取分批穴直播方式种植,8月15日以前腾茬,选用萧农秋艳㊁浙鲜86等优质高产品种;8月15日以后腾茬,选用抗寒能力强㊁耐迟播品种,如64等㊂11月中旬以前腾茬的,油菜采取直播方式种植,选用早熟耐迟播品种,如迎春一号等;11月中旬及以后腾茬的,油菜选用中早熟品种,采取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油菜于10月中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d 以内㊂二是合理肥水管理㊂选用缓释肥,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㊂开好田内田外沟,确保排灌水通畅;早稻收割前7d 一定要断水,鲜食秋大豆㊁油菜湿润播种保全苗㊂三是绿色防控病虫草害㊂病虫草害实行以防为主㊁综合防治㊂1㊀早稻栽培技术要点1.1㊀品种选择㊀㊀选择丰产性好㊁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如中组100㊁中组53㊁中早39㊁株两优831㊁中组18㊁中组143等㊂1.2㊀播种育秧㊀㊀早稻不同播期试验于2021年在龙游涵萱家庭农场进行㊂以中早39㊁甬籼15品种为试验材料,播期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4月10日㊁4月20日㊁4月30日,5月20日统一移栽,移栽密度为25cm ˑ14cm,机插,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 2㊂由表1可知,播种期对早稻生育期和产量有较大的影响㊂随播期推迟,2个早稻品种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4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同期播种均以中早39产量更高㊂随播期推迟,早稻各生育期推迟,全生育期呈逐渐缩短趋势,且中早39较甬籼15生育期长㊂此外,4月10日播种处理,秧龄40d,试验中均发现了早穗现象,说明早稻秧龄过长㊂表1㊀不同播种期对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Table 1㊀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early rice品种播种期(月-日)移栽期(月-日)始穗期(月-日)齐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全生育期/d667m 2产量/kg甬籼1504-1005-2006-2707-0408-04116523.3d甬籼1504-2005-2006-2907-0408-06108553.3c甬籼1504-3005-2007-0107-0608-09101482.0e中早3904-1005-2006-2707-0508-07119576.0b 中早3904-2005-2006-3007-0608-10112613.3a中早3904-3005-2007-0307-0808-12104552.7c㊀㊀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㊂㊀㊀综上所述,结合多年示范情况,早稻播种期应根据油菜收获时间来决定㊂一般早稻播种在4月中下旬分期进行,早播时,宜选择两优831㊁中组100㊁中组53等中熟品种,宜获得高产;迟播时,宜选择中组18等早熟品种,确保后茬作物安全生产㊂采用种衣剂拌种㊁免浸种㊁免催芽㊁流水线播种,基质育秧,8行机秧盘播80g 干种子㊁6行机秧盘播100g 干种子㊂叠盘暗出苗技术,培育壮81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秧㊂5月25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30d 内,机插栽培,667m 2插足1.8万丛㊁6万基本苗㊂1.3㊀肥水管理㊀㊀667m 2大田施足30~40kg 48%缓释肥(N26%㊁P 2O 59%㊁K 2O 13%)作基肥,促蘖肥施3~5kg 尿素拌除草剂㊂采用湿润灌溉技术,薄水插秧,分蘖期间歇灌溉,分蘖末期搁田控苗,孕穗抽穗期保持3~5cm 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收割期前7d 排水,防止断水过早;当苗数达目标有效穗80%左右时第1次搁田,后视苗情多次搁田;收获前7~10d 断水㊂1.4㊀绿色防控㊀㊀在秧田期㊁分蘖末期㊁破口前后,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对症用药,抓好病虫害防治㊂1.5㊀及时收获㊀㊀谷粒成熟度达到85%以上时及时收割㊂2㊀鲜食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㊀㊀鲜食秋大豆栽培,除了选好品种㊁适时播种㊁合理密植外,管理重点做好5个方面,即 全㊁促㊁控㊁重㊁保 ㊂2.1㊀品种选择㊀㊀选择丰产性好㊁商品性优㊁食味佳㊁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浙鲜86㊁萧农秋艳㊁衢鲜8号㊁衢鲜11号㊁浙农秋丰3号㊁64等㊂2.2㊀播种㊀㊀鲜食秋大豆播期试验于2022年在龙游涵萱家庭农场进行,选择衢鲜5号㊁衢鲜8号㊁衢鲜11号㊁浙鲜86㊁64等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㊂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8月8日㊁27日播种,小区面积67m 2,不设重复㊂行株距50cm ˑ25cm,采用一次性基施法,667m 2施用50kg 46%缓释肥(N18%㊁P 2O 510%㊁K 2O 18%)㊂由表2可知,8月8日早播时,衢鲜11号全生育期最长,667m 2产量最高,达954.5kg㊂浙鲜86产量次之,为939.3kg,全生育期为82d㊂衢鲜8号㊁衢鲜5号全生育期80~83d,64全生育期最短,仅为76d,三者产量均为909.0kg㊂8月27日迟播时,仅有64结荚正常,鼓粒性好,肉荚比达到1ʒ1,商品性好,全生育期最短,仅73d,667m 2产量较高,达730.2kg;其他品种结荚不正常,鼓粒性差,商品性差或失去商品性㊂表2㊀不同播种期对鲜食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Table 2㊀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fresh autumn soybean品种播种期(月-日)出苗期(月-日)始花期(月-日)终花期(月-日)采摘期(月-日)全生育期/d667m 2产量/kg衢鲜5号08-0808-1209-1209-1810-2680909.008-2708-3109-2509-2911-1276衢鲜8号08-0808-1209-1409-2010-2983909.008-2708-3109-2710-0211-1579 衢鲜11号08-0808-1209-1409-2110-3084954.508-2708-3109-2710-0411-1781 浙鲜8608-0808-1209-1209-1910-2882939.308-2708-3109-2509-2911-1276 6408-0808-1209-1109-1610-2276909.008-2708-3109-1709-2211-0873730.2㊀㊀注: 表示无此栏㊂表3同㊂㊀㊀综上所述,结合多年示范情况,鲜食秋大豆应根据品种㊁早稻收获时间和后期采摘用工情况,分期㊁分批进行㊂浙鲜86㊁萧农秋艳㊁衢鲜8号㊁衢鲜11号等品种播种时间截至8月15日;7月底前播种的株距30cm,8月1 10日播种的株距25cm [2-3],8月10 15日播种的株距17~22cm,确保每穴2株苗㊂64播种时间截至8月27日;8月10 15日播种的株距为20~25cm,8月15 27日播种的株距为15~18cm,确保每穴2株苗㊂着重抓好播种质量,抓牢一个 全 字:就是要抓一播全苗㊂播种前,田要整平㊁沟要开深(打破犁底层),还要做好种子晾晒和拌种衣剂工作㊂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到80%(表土能捏成团㊁手摊开不散㊁落地会散),土壤干旱时做到先灌水㊁后播种㊂播种深度一致,控制在4~5cm,不要过浅或过深㊂2.3㊀肥水管理㊀㊀促㊁控结合,增花㊁保荚㊂促 :一是在大豆苗期667m2喷施0.05%钼酸铵溶液30kg,初花期667m2喷施0.1%钼酸铵溶液50kg,可显著增加株高㊁根瘤数㊁一次分枝㊁单株结荚数;在大豆分枝期667m2叶面喷施0.15%芸苔素内酯乳油15000~20000倍液和0.05%~0.2%硼砂或0.02%~0.1%硼酸溶液50kg,促进侧枝和花芽分化,多开花,增加单株结荚数;在大豆初花期再喷施一次硼肥,促进花芽分化㊁多开花,增加单株结荚数和结荚率㊂二是迟播大豆早施促苗肥,要视情况667m2追施尿素5~ 7.5kg,可促进幼苗生长,显著增加株高㊁一次分枝数㊁单株结荚数,从而提高产量㊂控 :一是控水促根,当第1张复叶完全展开至第4张复叶完全展开前,要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45%~55%(表土能捏成团㊁手摊开会散),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和根瘤菌的形成,并防止倒伏㊂二是在大豆盛花期(不要过早或过迟㊁弱苗不喷) 667m2用矮丰(10%多效唑㊃甲哌鎓)65~80g兑水50~60kg叶面喷施,控制营养生长㊁促进生殖生长,增加花荚量㊂重 :就是重施基肥和花肥㊂667m2基肥施45%以上复合肥(N15%㊁P2O515%㊁K2O15%) 25kg,667m2花肥施45%以上足氮高钾复合肥(N15%㊁P2O510%㊁K2O20%)25kg;提倡使用大豆缓释肥㊁视土壤肥力及品种667m2施45%大豆缓释肥(N18%㊁P2O59%㊁K2O18%)60~ 70kg,实行一次性施肥,实现节本省工增效㊂2.4㊀绿色防控,保丰收㊀㊀ 保 :就是抓好病虫草害防治㊂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做到对症下药㊂ 防 是重点㊁ 治 是补充㊂适时排灌水,排水要 尽 ㊁灌水要 透 ㊂达到保苗㊁保叶㊁保花㊁保荚㊁鼓粒㊁增产的目的㊂2.5㊀及时采收,保质量㊀㊀当植株85%以上豆荚饱满㊁鲜绿时采收㊂早晨或傍晚采收为宜㊂3㊀油菜栽培技术要点㊀㊀油菜品比试验于2020 2021年在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上杨村开展,以越优1301㊁越优1402㊁迎春一号㊁越优1510为试验材料㊂越优1301㊁越优1402㊁越优1510于2020年10月11日播种㊁11月26日移栽,667m2种植3557株;迎春一号于11月15日直播,667m2播种量400g㊂大区面积6670m2,不设重复㊂表3结果显示,667m2越优1301㊁越优1402㊁越优1510产量超130kg,高于全市油菜平均产量,且生育期适宜,5月中旬左右可以收获,有利于 稻-豆-油 三熟制后茬早稻种植㊂迎春一号成熟期早,耐迟播㊁适宜直播,利于油菜轻减技术的应用㊂生产上可通过增加苗数提高产量,也适宜作 稻-豆-油 三熟制中的油菜品种推广㊂表3㊀2020—2021年油菜品比试验Table3㊀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rapevarieties from2020to2021品种播种期移栽期成熟期全生育期/d667m2产量/kg 越优13012020-10-112020-11-262021-05-13212142.5越优14022020-10-112020-11-262021-05-15214132.6越优15102020-10-112020-11-262021-05-15214140.1迎春1号2020-11-15 2021-05-07173118.9 3.1㊀育苗移栽油菜3.1.1㊀品种选择㊀㊀选择优质㊁高产㊁高油㊁多抗㊁分枝性强的双低中早熟油菜品种,如越优1301㊁越优1402㊁越优1510㊁浙大630㊁浙大635等,其中浙油杂59等熟期较早的品种,有利全年作物的搭配㊂3.1.2㊀播栽期㊀㊀10月10 20日播种,11月10 25日移栽,秧龄控制在30d以内;可以免耕或翻耕种植(畦面板结的一定要翻耕),1m畦宽种2行,株距20~30cm㊁错位种植,667m2移栽4000~6000株,早播㊁早栽的种植密度适当减少,迟播㊁迟栽的种植密度适当增加㊂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ʒ8,每667m2苗床播种量0.6~0.8kg;秧龄超过30d 的于秧苗3叶时,用50g多效唑控苗,兑水50kg 喷雾㊂积极推广油菜基质育秧机插技术,根据播栽时间调节机插密度,可以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油菜种植效率㊂3.1.3㊀肥水管理㊀㊀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除老草;移栽时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后,667m2及时浇施尿素10kg促活棵,活棵后,每667m2施45%复合肥(N15%㊁P2O515%㊁K2O15%)20~30kg,加硼砂1kg,并注意蚜虫的防治和清沟排水㊁除草工作,促冬壮;抽薹时,每667m2施尿素10kg,加氯化钾10kg,促春发;积极推广使用油菜缓释肥,于翻耕时或开沟前667m2一次性施入48%油菜缓释肥(N23%㊁816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P2O510%㊁K2O15%)50kg㊂3.1.4㊀绿色防控㊀㊀初花期㊁盛花期使用对口农药,分别防治油菜菌核病㊁蚜虫和喷施硼肥㊂3.1.5㊀及时收获㊀㊀当全田角果黄熟达95%以上,选用油菜专用联合收割机抢晴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收获㊂3.2㊀直播油菜3.2.1㊀品种选择㊀㊀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如浙油杂59㊁迎春一号等,确保5月中旬前成熟收获㊂3.2.2㊀播种期㊀㊀不同播种期采取不同播种量,即10月下旬播种的,667m2播种量200~250g,667m2确保2万株苗;11月上旬播种的,667m2播种量250~300 g,667m2确保2.5万株苗;11月中旬播种的, 667m2播种量300~400g,667m2确保3万株苗㊂迎春一号必须在11月中下旬播种,播种过早,过早开花,不利于提高产量㊂土壤没有板结的田块,还可以在鲜食大豆采摘前7~10d套播油菜㊂3.2.3㊀肥水管理㊀㊀播前,667m2施入48%油菜缓释肥(N23%㊁P2O510%㊁K2O15%)50kg加1kg硼砂㊂播后土壤干燥,要及时灌跑马水,促使菜籽早萌发㊂雨水多的季节,清沟排水要勤,防渍害㊂11月中旬播种的,要补施苗肥,促进幼苗生长㊂3.2.4㊀绿色防控㊀㊀播种后,要及时开沟覆土盖好籽,并进行封闭除草㊂当油菜秧苗达到5叶左右,用禾阔双除除草剂,防除杂草㊂初花期㊁盛花期使用对口农药,分别防治油菜菌核病㊁蚜虫,并喷施硼肥㊂3.2.5㊀及时收获㊀㊀当全田角果黄熟达95%以上,选用油菜专用联合收割机抢晴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收获㊂参考文献:[1]㊀李韵,李诚永,李正泉,等.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适宜播种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79-2282,2348.[2]㊀李韵,李诚永,石子建,等.衢州市油菜生产现状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2):304-307.[3]㊀李诚永,袁敏良,李韵,等.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13):4506-4512.(责任编辑:王新芳)。

咸丰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绩效综述

咸丰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绩效综述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咸丰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绩效综述杨雪梅1,侯书印2,李 响2,罗建华3,郭发吉2(1.咸丰县坪坝营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 2.咸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 3.咸丰县活龙坪乡农业服务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摘要:实施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升水稻产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稻谷品质,促进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突出质量效益提升,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集成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促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配套推广。

关键词: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绩效分析0 引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实施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深入推进适宜不同生产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区域性、标准化的绿色高质高效模式,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质量提升,持续推动我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

摸索出了一套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绩效。

1 实施概况与主要绩效1.1 实施概况项目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以带动周边农户,建立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片。

依托咸丰县堰塘食品有限公司、咸丰县高乐山粮食收储公司、硒粮集团(咸丰县莳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咸丰县易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咸丰县巴西坝富硒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28户种植大户,在我县水稻主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 地278 hm2。

其中,高乐山镇示范种植7.42 hm2,忠堡镇示范种植20.37 hm2,曲江镇示范种植8.78 hm2,坪坝营镇示范种植28.61 hm2,唐崖镇示范种植10.80 hm2,朝阳寺镇示范种植1.87 hm2,清坪镇示范种植54.60 hm2,黄金洞乡示范种植23.43 hm2,活龙坪乡示范种植122.18 hm2。

大穗小麦新品种川麦93_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大穗小麦新品种川麦93_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大穗小麦新品种川麦9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琴1吴春2刘泽厚1万洪深1杨武云1李俊1*(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四川广汉618300)摘要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

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

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

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913.00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786.10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

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

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川麦9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6-0031-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6.0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川麦93,系谱为普冰3504/川育20//川麦104。

亲本普冰350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小麦近缘属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2n=4x=28,PPPP)创制的多花多粒小麦资源[1-2];川育20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3-4];川麦104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逆、优质小麦品种[5]。

川麦93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85d左右,株高91cm左右;幼苗半直立,苗旺,长势好;叶色浅绿至绿色,分蘖力中等,抗倒伏能力中等;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白色、粉质,饱满。

浅析冯家山水库灌区现状与发展措施

浅析冯家山水库灌区现状与发展措施

浅析冯家山水库灌区现状与发展措施本文针对灌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灌区水资源条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设施现状,田间节水工程的建设条件,灌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在确保粮食稳产的基础上,本着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根据灌溉发展的现状与需求进行合理分区,因地制宜提出各区域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以促进灌区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灌区发展;发展措施;经营模式;规划分区1、灌区概况冯家山水库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西部漆水河以西、金陵河以东的渭北黄土塬区,灌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灌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少雨干旱是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为辅。

灌区设施面积136.38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24.65万亩,按所处区域以千河为界,分为东西灌区。

西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5.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1万亩,均为抽水灌溉,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东灌区设施面积121.18万亩,有效面积112.55万亩,其中自流灌区63.35万亩,抽水灌区49.2万亩,区域内除种植粮食作物以外还有一定面积苹果、猕猴桃、葡萄、梨、桃等经济林果,以及蔬菜、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

据统计,目前灌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2.19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46万亩,其中林果种植面积5.73万亩。

2、存在的问题2.1 灌区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主要是分散化家庭承包经营。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农业经营规模小、主体分散,农业生产成本高,合作体系不健全,农业用地生产效率低下,加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土地大面积荒废。

2.2灌区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灌区除总干城市供水段以外的干渠和支渠已通过项目改造恢复了原设计供水能力,东灌区的13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发挥效益,剩余西灌区的5座泵站改造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

但自流灌区田间斗、分等末级渠道和泵站工程配套的支、斗渠道只有少数进行了更新改造,在骨干工程正常供水的条件下,由于田间设施不配套,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冯良山的“粮山”梦

冯良山的“粮山”梦

冯良山的“粮山”梦作者:牛泽群刘向宇来源:《共产党员·下》2019年第03期【人物简介】冯良山,男,198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辽宁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态协会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分会理事。

在旱地耕作与清洁化栽培研究领域,取得获奖成果10项,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

先后获得“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他听得见麦苗喝水的声音,他看得清玉米拔节的速度,他的心与农民的心同频共振。

农家娃——农学博士——农民的贴心人,身份在变,冯良山不忘初心;辽西北——非洲——美国,地点在变,冯良山步伐坚定。

“作为一名青年农业科研工作者,更应该肩负使命、敢于担当,搞好科研,发展高品质农业,真正实现总书记讲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坚守、拼搏他是粮食安全的守护者1980年,冯良山出生在大连庄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地里摸爬滚打度过童年的冯良山热爱农业,更坚信能够通过科技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

高考报志愿时,他不假思索地报考了沈阳农业大学。

依靠助学贷款,冯良山完成了本科学业,连年获得奖学金,还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

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推荐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工作。

参加工作之初,冯良山印象最深的任务,就是去阜蒙县沙扎兰村“蹲点”。

当地毗邻科尔沁沙地,风大沙尘多,无孔不入的沙粒常常钻得满身满脸,上下牙一碰,嘴里就“咯吱咯吱”响。

冯良山和同事们最常吃的是自己种的萝卜和白菜,睡在设施简陋的平房里,依靠电褥子取暖。

为了连续观测试验数据,每次蹲点都要待上十天半个月。

有一次,一场“倒春寒”延误了春播,冯良山在那里待了20多天,去时冰封雪飘,回来时沈阳已花红柳绿。

对甘谷县山旱地推广粮药复种模式的思考

对甘谷县山旱地推广粮药复种模式的思考

对甘谷县山旱地推广粮药复种模式的思考
张兴俊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7(0)23
【摘要】近年来,甘谷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气候条件,加大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使传统种植中药材栽培技术得到提升,在多年的种植实践中,摸索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甘谷县山旱地区域推广粮药复种高效立体栽培新模式,并对粮药复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张兴俊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甘谷74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甘谷县山旱地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旱地粮菜周年持续高效复种模式豇豆示范片通过测产验收
3.粮药复种模式三种
4.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5.旱地粮菜周年持续高产高效复种模式豇豆示范片通过测产验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力开展水稻模式攻关助推粮食再夺丰收

大力开展水稻模式攻关助推粮食再夺丰收

大力开展水稻模式攻关助推粮食再夺丰收
黄大山;程飞虎;陈忠平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
【年(卷),期】2014(0)3
【摘要】为加快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根据我省水稻生产实际,在总结近几年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集成推广三项水稻成熟技术,开展两项技术模式
攻关。

推广"双季超级稻+超高产技术"模式。

以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
平台,围绕超级稻品种特性,主要集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早壮强"、"三高一保"等高产栽培技术,抓好用种量、晒田控苗、氮肥后移、防早衰四个环节,确保技术
到位率,着力提高单产,实现超级稻单季亩产650kg以上、双季亩产10001~以上,应用面积1100万亩。

【总页数】1页(P52)
【作者】黄大山;程飞虎;陈忠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省农业技术
推广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措并举促生产再夺粮食大丰收 [J], 吉存良;吉庆军
2.强化服务履职尽责为全省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贡献力量 [J], 省农委农业处
3.狠抓高产创建再夺粮食丰收——巴中市巴州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 [J], 陈廷玺
4.保持清醒头脑再夺粮食丰收 [J], 陈木全
5.黑龙江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全省粮食大灾之年再夺丰收 [J], 荆天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干旱区油莎草生态修复效果初探

半干旱区油莎草生态修复效果初探

半干旱区油莎草生态修复效果初探
杨宁;李颖;魏忠平;马凤江;李开宇;王月婵;肖继兵;冯良山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5
【摘要】油莎草作为半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先导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和耐盐碱特性,生态适应性较强,具有防风固沙及地力培育等生态修复功能,尤其适合在中国北方沙区广泛种植,该文重点介绍了油莎草在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生态治理效果,为油莎草的进一步种植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杨宁;李颖;魏忠平;马凤江;李开宇;王月婵;肖继兵;冯良山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9
【相关文献】
1.半干旱生态修复区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浅析
2.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3.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生态修复效果调查
4.丘陵山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赣榆县横山生态修复试验区为例
5.基于植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张家口市生态修复示范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花生间作作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

玉米花生间作作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

玉米花生间作作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蔡倩;冯晨;张哲;郑家明【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00)005【摘要】玉米花生间作是解决花生连作、缓解粮油争地矛盾、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围绕间作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从光合速率、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方面梳理论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阐明玉米花生间作通过高效利用光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的机制.【总页数】4页(P44-47)【作者】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蔡倩;冯晨;张哲;郑家明【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2;S513.01;S565.201【相关文献】1.丘陵红壤旱地花生/鲜食糯玉米间作对作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刘小三;叶川;皮晓林;肖小军;李亚贞;郑伟;黄天宝;吴艳;陈荣华2.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分析 [J], 贾曦;王璐;刘振林;李长松;殷复伟;王莹莹;万书波3.河南省沙区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效率及间作优势的影响 [J], 左元梅;李晓林;曹一平;张福锁4.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刘颖;万书波;王建国;郭峰;唐朝辉;杨莎;耿耘;孟静静;李新国;张佳蕾5.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的影响 [J], 焦念元;赵春;宁堂原;侯连涛;付国占;李增嘉;陈明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旱粮作物高效复种模式示范推广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项目来源: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承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主持人:冯良山
一、项目概况
围绕项目任务,在项目区引进了阜花12号、阜花18、花育20、花育22、花育23等适宜间作的高光效花生品种,推广了辽单539、郑单958、沈禾201、铁研39和北育288等株型紧凑、适于间作的玉米品种,从山东天壮、广州金发和青岛康文引进17种适于辽西地区的全降解地膜产品,实现了农田清洁生产。

以增产提效为目标,分别针对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示范推广了玉米/花生高效间作轮种、玉米增密间作花生种植、玉米/花生条带轮种、花生地膜覆盖间作玉米、玉米/花生间作覆盖地膜等种植模式和技术。

项目建立核心示范区310亩,辐射带动1万亩。

项目在塔营子镇、大固本镇和阜新镇举办集中技术培训班3次,现场技术指导12次,培训农民800人次,向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资料,制作了《玉米与花生间作栽培技术手册》,向农民发放科技培训资料、明白纸8000余份,保障了项目技术能够被农民接收和利用。

二、主要技术内容完成情况
(一)示范区建设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成了项目实施组,在阜蒙县阜新镇和哈达户稍镇建立项目核心示范区300亩,辐射1万亩。

在院推广处的指导之下,与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建项目联合组,并对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塔营子项目区提供技术服务。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1、玉米/花生高效间作轮种模式示范推广
(1)适宜间作玉米、花生新品种示范推广
针对间作模式弱光胁迫环境,示范推广阜花12号、阜花18、花育20、花育22、花
育23等适宜间作的高光效花生品种。

为了充分发挥间作群体玉米、花生增效潜力,示范推广辽单588、金地118、郑单958、铁研39和北育288等株型紧凑、适于间作的玉米品种,以降低对花生的空间胁迫效应,提升间作群体生产力。

(2)玉米增密间作花生种植模式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玉米/花生2垄:6垄、4垄:6垄和4垄:8垄高效间作模式,并将玉米种植密度由传统种植的4000株/亩,提高到6000~7000株/亩(间作比例为2垄:6垄)或5000株/亩(间作比例4垄:6垄或4垄:8垄),以此增加间作玉米的生产力。

(3)玉米/花生间作轮种模式示范推广
在第一年采用玉米/花生2垄:6垄、4垄:6垄或4垄:8垄间作模式,第二年采用相同的间作模式,玉米种植在第一年花生条带中间两行或中间4行,通过作物种间化感互作效应,降低由于花生连作而产生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化感自毒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等障碍因素影响,实现种植模式可持续应用。

2、玉米/花生条带轮种模式示范推广
在大型家庭农场,示范推广玉米/花生8垄:8垄和20垄:10垄间作模式,其中间作比例为8垄:8垄每年进行轮换种植,间作比例为20垄:10垄每3年为一轮换周期进行轮换种植,即10垄花生分别在20垄玉米种植条带中依次换位种植。

3、玉米/花生间作覆盖降解地膜技术示范推广
(1)覆盖全降解地膜技术示范推广
针对我省应用地膜覆盖农田残膜污染严重的问题,在之前进行长期地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山东天壮、广东金发和青岛康文等17种适宜于区域应用的全降解地膜产品,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以此降低农田残膜污染,使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可持续应用。

(2)花生地膜覆盖间作玉米技术示范推广
以增加花生产量为目的,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花生条带覆盖降解地膜。

(3)玉米/花生间作覆盖地膜技术示范推广
以增加群体生产力为目的,对玉米/花生间作两种作物均覆盖降解地膜。

通过示范推广以上技术,项目区玉米产量达到836kg/亩以上(指玉米种植区)、花生产量达到243kg/亩以上(指玉米种植区),土地当量比和水分当量比分别达到1.2和1.3以上,农田风蚀降低25%以上,亩产值达1200元以上。

三、主要推广措施
1、组织管理
在院推广处的组织下,耕作栽培所项目组与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立了项目协作组和技术指导组,同时与阜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土肥工作站合作,分别在塔营子镇、哈达户稍镇和阜新镇建立项目核心示范区,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等工作。

2、科技培训与指导
耕作栽培所为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玉米花生间作相关技术资料,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在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的同时,制定和发放应对措施技术明白纸,并开展技术集中培训工作,保障了项目技术能够被农民高效接收和应用。

3、扶持地方产业情况
项目与阜蒙县东飞玉米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40亩,与种粮大户温树义等合作建立核心示范区70亩,通过示范推广玉米花生间作技术,提高了作物群体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收,保障了农业经济效益。

同时,依托项目,邀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有关专家,围绕生物可降解地膜与阜新義利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企合作。

四、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项目目前在阜蒙县阜新镇和哈达户稍镇建立项目核心示范区310亩,同时对塔营子项目区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项目组专家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使项目技术辐射面积达到1万亩。

本年度阜新地区遭受60年以来最严重旱灾,项目组专家春播期间一直深入阜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保障了项目区作物春播工作顺利实施,使项目区玉米和花生保苗率达到85%以上。

项目区土地当量比和水分当量比分别达到1.2和1.3以上,农田风蚀降低25%以上,亩产值达1200元以上。

(2)依托项目,促进了阜蒙县东飞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土地流转,通过示范推广玉米/花生间作技术,有效降低了种植花生农田风蚀问题,并调整了区域农业种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

同时,项目示范推广的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和效果得到了阜新義利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认可,并达成2018年合作生产并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的意向。

(3)项目在塔营子镇、大固本镇和阜新镇举办集中技术培训班3次,现场技术指导12次,培训农民800人次,向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资料,制作了《玉米与花生间作栽培技术手册》,向农民发放科技培训资料、明白纸8000余份,保障了项目
技术能够被农民接收和利用。

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玉米花生间作等技术,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抵御灾害能力。

(4)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项。

五、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年度经费为10万元,截止11月13日,项目支出经费9.69万元,其中生产资料费4.40万元、培训费2.36万元、差旅费1.96万元、劳务费0.97万元,所有项目经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合理支出,剩余0.31万元将用于12月初示范田秸秆清理等费用支出。

六、取得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取得经验
(1)通过组建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部门的农业推广系统是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本项目与阜蒙县东飞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项目核心示范区,同时获得哈达户稍镇政府支持,将本项目玉米花生间作轮耕示范田列入国家轮作技术补贴中,在本项目基础上,对合作社应用玉米花生间作轮耕技术额外每亩给予150元补贴,因此,极大增加了农民应用项目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依托农业合作者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项目示范区,有效提高了技术成果的推广效率,以点带面,促进成果大面积应用推广。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由于本年度阜新地区遇到了6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影响了区域作物春播工作,对项目技术成果辐射应用有所影响。

(2)由于玉米和花生间作,能够有效协调作物种间水分,使花生盈余的水分供玉米利用,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建议继续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3)由于地膜覆盖是花生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区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普通地膜难以降解,加之地膜回收技术落后,区域农田残膜污染严重。

因此建议加强对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农田残膜回收技术的支持力度,实现区域农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