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及意义影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它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向封建思想礼教发起了全面挑战,启发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民智”,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是此前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不曾做到的。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赋予新文化运动新的内容。

②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且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使新文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大都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运动意义1.冲击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意识. 2.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得到解放.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4.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新文化运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当时黑暗的社会,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始于 1915 年 9 月,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

这场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而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观念,依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试图通过思想文化的革新,来推动社会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提倡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口号。

“民主”不仅仅是指政治制度上的民主,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民主,即倡导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礼教束缚。

“科学”则不仅是指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强调以理性的思维和实证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就鲜明地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其次,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如“三纲五常”等,被视为封建礼教的核心,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和自由。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主张建立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道德,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反对旧道德的有力武器。

再者,新文化运动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旧文学形式僵化、内容陈腐,充斥着封建思想和道德观念。

新文化运动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不主义”,主张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等,为新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鲁迅的《孔乙己》《阿 Q正传》等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成为新文学的经典之作。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那对于这场运动考生了解的很清楚吗?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主要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二、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了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观念、提倡科学思想和民主主义、倡导革命和解放思想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批判封建文化和道德观念,新文化运动为革命的思想和实践铺平了道路。

它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等概念,为中国社
会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新文化运动还以自由主义为基础,探索中国的命运和出路,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准备。

另外,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思考。

它提出了“反对中学”、“破除经学”等主张,打破了封建文化以
及封建知识体系的束缚,为后来的文化革命铺设了基础。

同时,新文化运动在文化艺术领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新文艺的发展和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力量。

总体来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革命起到了思想引导和理论准备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影响广泛的全民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20世纪初期爆发,它的背景和意义都是多方面的。

1. 社会环境的转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由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变化。

新型政治力量之外,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青年的接受,有助于他们对世界变化的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中国文化的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引进,对于青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表现,使得第一批西方文化的引人思索的模式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代表。

2. 科学技术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有一项重要贡献,即非常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界接受了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新文化运动者认为:“利害与时势无关,实践的结果,不由得你说罢!”这种心态并没有放弃理论研究的意义,但其承认实践是科学研究的生动标准,获得实质性的进展要求完备的实践基地。

3. 现代文化的传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新信仰”的首要矛盾是“传统与现代”,在这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是起了改革尝试,甚至一度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展开的。

新文化运动不仅推崇个人主义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还强烈呼吁“文化自由”,号召打破已有的社会壁垒,构建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文化空间。

4. 民族意识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推崇的是中华民族个体解放运动,这是一种新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华民族解放的精神财富”,是本次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之一,它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同时得到了发展,许多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在这个时期被培育和生长。

这些思想和文化观念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为中国广大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变革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5. 政治、经济的转型新文化运动在推进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同时又为政治、经济等领域转型提供了动力。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经历了严重的危机,文化面貌同样是极度保守。

此时的新文化运动在推进理论研究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提出了自由民主、科学思维、客观真实、人类先进的人文关怀,这些思想重建了整个社会和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进力。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

在这个运动中,一批思想家、学者和革命者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和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一历史课程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之中。

在国内,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和社会不公现象严重;而在国际上,列强的侵略和不公平的条约更加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这种危机导致了一系列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潮兴起,最终孕育出了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观念的转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

思想家们提倡使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便更好地传播新的思想观念。

2.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为儒家是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原因。

他们主张“废除孔子,还我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并呼吁实行男女平等。

3. 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新文化运动中,许多革命者和学者通过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方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并提倡科学思维方式。

他们相信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

4. 推动文学艺术的革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艺术形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开始采用现代的艺术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和文化领域。

1. 扩大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新文化运动通过学术研究、出版刊物等方式,扩大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

他们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2. 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中国的弱点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强调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这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并促使他们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

3. 推动了社会和制度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制度和社会秩序进行了挑战,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工作总结

新文化工作总结
结语: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面对未来,我们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团队成长:新员工迅速融入团队,提升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3.合作伙伴评价:合作伙伴对与我们合作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专业性和效率值得信赖。
4.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进行了财务透明化处理。
三、工作反思
1.项目规划: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对可能出现的挑战预判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
2.团队建设:招募并培训了15名新员工,增强了团队实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了人力支持。
3.合作伙伴关系:与4家非政府组织和3家私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共同推进社会公益事业。
4.资金筹集:成功筹集了2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为项目的实施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工作成果
1.项目进展:新启动的项目中,已有3个按计划完成了一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使人们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思考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
2.文化繁荣: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改革意识,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了精神动力。
4.民族复兴: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民族复兴了思想基础和文化初,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下,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这使得中国社会意识到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变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观念,反对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现实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涵盖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时期,是中国现代化思想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新文化运动是由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青年人发起的,他们推崇民主、科学、人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反对中国封建文化和旧的社会制度,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成为社会改革的先锋队的观点。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人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倡导科学思想和实用主义,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旧的社会制度,挖掘并发扬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色彩。

由此,中国的文化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脱胎换骨的更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民精神的转型。

2、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铺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前奏,而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许多现代化思想的开疆拓土,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铺垫,为新时代的来临奠定了思想基础。

3、促进了民主和人权的理念在新文化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状况成为了讨论的热点问题。

新文化运动倡导尊重个人权利、民主自由,提出了国家应该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宣言,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这为中国社会的开明和自由奠定了基础。

4、推动了语言和文学的革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语言和文学的传统进行不断的批判和革新,推崇白话文风,提倡以实用性、生活性为中心,又不失逻辑性、艺术性的文学作品,使语言和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二、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1、在当今时代中,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旧显得具有伟大的意义。

中国社会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像是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等。

而包容和纵容,宽松和平等、尊重和人性关怀也都是当今中国所迫切需要的。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它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他们大力介绍西方的新思潮、新科学和新文化,破除了旧伦理、旧思想、旧文化对人们思想的长期禁锢,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觉醒,因而是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努力已经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文化层面。

结果,不只是洋枪取代了大刀,洋船取代了舢舨,而是更广泛器物层面上的转变,这就是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最大收获。

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甲午战争中被击得粉碎,这就宣告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因此开始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努力,即康、梁的维新运动。

这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政治现代化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夭折。

于是,先进的思想家们认识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正是在新文化风暴的冲击下,引来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五四运动。

中国革命也迅速地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1919年5月4日开始发动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而也为五四运动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就其内容来看,由于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使得运动带有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运动局限在高等院校和城市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

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向封建思想礼教发起了全面挑战,启发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的青年的“民智”,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

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

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

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

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

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

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主干地位。

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核心部分实在是儒学,对于这一点新文化运动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破的一方面下力较多,而对承继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在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

陈独秀受法国文化影响极大,《新青年》的外文名称就是用的法文。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对青年的六大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概念: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中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从1915年开始,持续到1920年代的社会变革。

它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冲击,更是全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化。

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时代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列强在中国侵略扩张,国家逐渐走向衰弱的局面。

经历过长期文化禁锢的中国人民渴望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并且越来越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当时的政治精英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依旧死抱着传统文化,无法打破封建思想枷锁,这种鸦雀无声的状态,也让他们的思想逐渐退化。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第二章:新思想的崛起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为:自由民主、科学思维、进步意识。

运动的发起人类学家王国维、新文化旗手蔡元培、郭沫若、梁启超等人共同痛苦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和表达,号召人们放弃旧思想,拥抱新世界。

在这场运动中,散文、小说、诗歌、杂志、报刊等文学形式成为了流行的表达手法。

第三章:重要的意义1. 解放思想。

中国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解放了学人们的思想。

它呼吁人们放弃旧的传统文化,追求科学、民主、自由,使传统文化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 推进文学发展。

中国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从文学的角度呼吁革命精神,倡导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起点。

3. 推动思想解放。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直接引导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由传统的盲目信仰、封闭的精神、不敢吐露言论,转变为开放、自由、探讨问题的环境。

第四章:衍生作品中国新文化运动激发了一批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领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作家上,史铁生的《四世同堂》、四大名著之一的《鲁迅小说全集》等现代作品皆得到启蒙于中国新文化运动。

在艺术家上,曾经以西方绘画为学习基础的吴昌硕和山水画家张大千,也因中国新文化运动成为名家。

总结:中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诞生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值向着西方文化倾斜的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知识分子争取了政治和文化的自由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知识分子争取了政治和文化的自由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知识分子争取了政治和文化的自由20世纪初,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使得知识分子们日益发现他们的处境趋于孤立和被动,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文化运动来推动社会变革和争取政治和文化的自由。

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

这一运动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它始于1919年五月的北京大学学生运动。

这场运动席卷全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为中国知识分子赢得了政治和文化上的自由。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场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1.批判旧文化和道德观新文化运动开始时,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体制之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仍处于主导地位。

而新文化运动则基本上批判旧文化和旧道德观,并提倡现代文化、科学文化和实用主义。

2.揭示社会问题新文化运动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封建等级制度、文化腐败、民主缺失以及传统教育体制的崩溃等。

这些问题在整个运动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解决,这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和文化觉醒奠定了基础。

3.倡导人的平等和自由新文化运动倡导人的平等和自由,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提供了先进思路和实践经验。

它不仅提倡自由主义和民主,而且打破了旧的传统和禁忌。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学革命、语言革命、科学文化和现代文化。

1.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思想解放。

它呼吁人们摆脱封建道德和观念的束缚,提倡追求真理和自由。

2.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使得中国现代作家们对传统文化构形、文艺创作和文学观念等提出了创新和新的看法。

3.语言革命为了推动文化和语言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语言革命。

它主张建立现代汉语以利于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创新。

这一革命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它发生在20世纪初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现代文化冲击的一次重要反应。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但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5年。

那一年,胡适发表了《狂人日记》,为新文化运动开了个头。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自由思想、科学精神、人道主义和民主理念,反对封建礼教、文化保守和外来压迫。

运动的核心人物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文化名流,他们使用白话文写作,宣传新思想,倡导新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1. 促进科学、民主和现代化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和观念,宣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等思想。

这些都是西方文化传统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封建礼教的严重问题,开始向外部世界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化和进步。

2. 倡导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主性新文化运动强调创新、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等,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侵略和压迫。

它让人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独立自主的要求,在国与国竞争的时代中,这种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3. 对文化归纳和整合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开创了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时代,它在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变革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新文化的运动和活动,推动了白话文和文艺的发展、成熟和进步,对文化归纳和整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对当今中国的启示和启发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00年前,但对当今中国仍有着重要启示和启发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提倡民主与科学,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人找到了拯救国家、拯救社会的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1、将改造国民性作为优先地位,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使其只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阶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回避了对军阀政府的斗争。

3、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学的批判和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批判孔学思想,为的是给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改造。

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介绍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新文化运动。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

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

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5 年,中国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

政治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封建帝制的根基尚未被彻底铲除,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以倡导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撰稿人。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大力宣扬民主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呼吁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人民能够真正参与国家政治,实现政治的民主化。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他们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提倡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指出其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他们主张建立新的道德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强调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价值。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进行文学革命。

他们倡导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提倡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陈独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之一,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等,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张“打倒孔家店”,倡导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新⽂化运动内容和意义有哪些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进⾏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化反对封建旧⽂化的⽃争,是⾟亥⾰命在思想⽂化领域的延续。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新⽂化运动的内容初期的新⽂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化运动的⼝号,由陈独秀⾸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学,反对旧⽂学。

新⽂化运动⼜是⼀场⽂学⾰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话⽂、反对⽂⾔⽂,提倡新⽂学、反对旧⽂学的⼝号。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化⾰命论》——⽂学⾰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例可观:就⽂学⽅⾯,胡适在“⽂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不主义:⼀⽈:不作⾔之⽆物的⽂字;⼆⽈:不作⽆病呻吟的⽂字;三⽈:不⽤典;四⽈:不做⽆病之呻吟;五⽈:不⽤套语烂调;六⽈:不作不合⽂法的⽂字;七⽈:不模仿古⼈;⼋⽈: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学的语⾔是⽩话的,⽂体是⾃由的,这样就可以注⼊新内容、新思想。

新⽂化运动的积极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命派,在宣传各⾃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在新⽂化运动中,受到⼀次西⽅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

新文化主义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主义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主义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一种改革之风1、新文化运动的定义新文化运动是指在西方大陆文学史上20世纪初期发生的重要文学革新运动。

它有三个特征:新鲜感、创新感和改革感。

新文化运动从现代文学诞生之后,继续革新及繁荣现代主义文学实践,以解放思想、斩断传统束缚、实现人文全面发展,开创中国新文化时代的思潮。

1.1改革的文本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解放和改革的运动。

从文学作品来看,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加强“解放思想”的文学实践,以及通过“开放”改造和突破传统学说,实现“解放生活”两主要方面,从而引发了一场新文学运动。

新文化运动下出现的重要作品有《阿Q正传》、《红楼梦》、《曲折全记》等。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2.1权利解放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解放思想,向中国社会解放权利,将中国的文化发展搬向社会实践和社会进步的方向。

在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作品,倡导以文学表达的方式,宣传发展社会生产,发展社会科学,反对封建落后的意识形态,倡导理性重申人权原则,追求解放、平等、自由的社会理想。

2.2贡献于中国学术界新文化运动,通过文学实践使中国学术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宣扬语言文字的自由运用,倡导自由思想,改革学术制度,推动中国学术界实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中国学术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文化运动为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3.1 思想上的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的转型的过程,使中国社会的思想取得了解放,中国文化的精神达到了高度发展,人们变得无拘无束,放弃传统僵化的思维,拥抱新思想,探索社会进步,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为人们熏陶,走上社会实践、追求社会理想的道路。

3.2 社会发展的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公正的把握奠定了基础,洗涤了固有的封建旧观念,带来了新的精神灵魂。

它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唤起中国人民觉醒自己的生命,改善生活,搭建社会技术文化福利桥梁,使中国社会达到了现代化,乃至更高一步发展。

4、新文化运动的弊端新文化运动也有弊端:首先,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之中;其次,随着大量新思想出现,既有传统被抛弃,另一方面也使被运动激起的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变得猖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及意义.前期实质是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运动,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是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最剧烈的社会变革。

2)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第一次大规模的介绍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并把科学和理性的精神灌输到社会各领域,使社会科学在中国开始成为真正的科学。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五四运动是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引起的,又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因此成为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五四运动实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命运的开始;第三,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五四运动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和组织的,他们本质上是正在转变中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

3:问题与主义论战的实质什么?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7月,胡适率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首先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需要是什么,而不要只空谈好听的"主义"。

作为反应,李大钊随后于8 月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提出了与胡适不尽相同的见解,他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是交互为用、并行不悖的。

,又称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颠与主义》,“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靠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朠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朠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郠解决了的希望”。

他们通过这种类似双簧的争论模式,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堌立场,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强的反响。

?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堨中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一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中共二大的历史功绩①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 它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动力问题,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这一纲领的提出,就成为动员组织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

2标志着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初步结合,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中共二大明确提吃了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性质决定的,所以是一个切实际的纲领。

5:共产国际的东方革命战略是什么?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提出了东方战略理论,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但同时,这次大会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讨论和制定了西方战略,并确定共产国际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那里实行直接进攻的策略,即:共产党人利用已经成熟的革命形势,抓紧准备发动国内革命战争,带领先进工人直接向资产阶级进行全面冲击,夺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这样的革命背景下,列宁和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的总体角度出发,不仅提出在欧洲先进国家无产阶级中迅速建立共产党组织,做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准备,而且制定了与欧洲先进国家共产党组织相类似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目标和策略:在落后国家建立共产党;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建立苏维埃制度,最终实现苏维埃联邦的革命任务;强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独享专政成果、避免资产阶级复辟,形成了排斥一切派别的政策。

即为东方战略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基础是什么?两者阶级基础不同,阶级性质不同,根本目的不同。

基础:国民党一大重申三民主义。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等与共产党的目标有了一致性。

1.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直接推动起了关键作用。

2.中国共产党政治上逐步成熟,认识到国共合作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

3.国民党和孙中山在屡遭失败后已陷于绝境,认识到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中共合作是挽救国民革命的迫切需要。

7:简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宣言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并指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这与旧民族主义,驱除鞑虏的排满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民权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弊端,指出近代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必须实行直接民权,即给国民的选举、创制、复决、罢免四大权利,使人民直接监督政府,并且实施五权(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分立的宪法,作为民权运动的方式。

新的民权主义要求做到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这与旧民权主义相比有了重大发展和进步。

民生主义,主要原则一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

批判了封建土地制度,要由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保证平均地权原则的实施。

节制资本的原则,就是要使资本主义既有一定发展,又不允许其操纵国计民生,而重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覆辙。

这一原则是符合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国情的。

8国民党一大的历史意义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促进了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成为国民革命高潮的起点。

孙中山于1月30日致闭幕词:“这次大会是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重新来改组国民党的全体大会。

”国民党经过改组,逐步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联盟了。

9简述北京政变对时局的影响1、迫使曹锟下了台,符合全国人民的要求,政治上有进步意义。

冯只主张召开主要是各实力派军阀首领和著名官僚政客参加的和平统一会议,不可能达到国家统一。

2、促使曹吴倒台,北方直系崩溃,造成了有利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形势。

直系军阀受到沉重打击,减少了革命的阻力,这既有利于北方革命运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南方革命势力的巩固。

3、国民军的建立,有利于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以后的北伐战争也起了积极作用。

4、促成了孙中山的北上,从而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5、最后是使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实现,将溥仪驱逐出宫,既铲除了复辟祸根,又有利于清除封建意识和保护历史文物。

10试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孙中山早年弃医从政,寻求救国。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翻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为维护共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在北上途中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11:试评戴季陶主义二.戴季陶主义:戴季陶在1925年三、四月间先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发表讲演,六、七月间连续发表了《孙中山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

公开歪曲孙中山思想,说孙中山的思想是以中国固有之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为基础,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他激烈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国共合作,提出要搞“单纯国民党运动”,形成了所谓的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传播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气焰,为国民党新右派反共夺权准备了理论基础。

12北伐胜利的历史特点☐一是有一个新型的领导核心中国国民党;☐二是有一支忠于主义的国民革命军;☐三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斗争形式即把工农群众运动与革命战争相结合.☐把武力与民众相结合,开创了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锻炼了群众,培养了干部,提高了中共的声望,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鲍罗廷,原名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俄国拉脱维亚人。

1923年9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苏联驻国民政府代表。

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帮助推进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顾问,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筹建黄埔军校,调派苏联军事顾问,介绍苏联红军建军经验,推行军事和政治并重的建军路线,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争取了大批的军事装备物资。

☐1927年6月回国。

孙文越飞宣言:1922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一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

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的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

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以新文学创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文化团体,创办刊物《新潮》。

主要社员有罗家伦,傅斯年,叶绍钧,杨振声,汪敬熙,朱自清,周作人,康白情。

等,多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新潮社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下和支持下展开活动的,《新潮》上发表的俞平伯,康白情等的新诗,杨振声,汪敬熙等的小说,是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成就。

《新潮》扩大了《新青年》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创刊,陈独秀主编。

1918年它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周坐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