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图判读和应用

合集下载

第三节等温线图的判读ppt课件

第三节等温线图的判读ppt课件
一、等温线 判读规律
4、判读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温差小与大
①疏——温差小 • —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 海洋、山地缓坡、锋面处
②密——温差大 • —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 陆地、山地陡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其次,洋流、地形也会有影响 ④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为什么最高温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等温线 判读规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等温线
(一)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①在南北半球上,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③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 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二、等温线综合判读 (总结)
8、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 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 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4℃ 22℃ 20℃
9、判断地势高低及地形
山地:在闭合的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小。 盆地:在闭合的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大。

王振宇—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教学设计

王振宇—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教学设计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王振宇【内容分析】气温是气候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而气候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可以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

等温线图属于等值线图中的一种,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图为背景命题较多,正确判读等值线图,并运用等值线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地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方法。

本节课通过合作探究典型例题,总结等温线判读的方法,且分析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具体做题过程中,综合应用,部分解题方法还可用于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中。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具备与气温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学过等高线图等的判读和应用,214班学生状况较好,学生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基础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技巧及内容,并通过练习题来应用提升。

【设计理念】1.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借助多媒体、课堂讨论、作图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

4.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充分体现了地理答题方法和技巧的逐步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2.分析影响等温线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作图,学生理解等温线有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学会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3. 通过合作探究,落实地理高考的四个基本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知识运用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等温线延伸方向、弯曲、闭合和疏密状况的判读。

2.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引导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2.学法:作图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一轮复习)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一轮复习)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 4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 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A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C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 C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2)图中四个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B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 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练习2
120 C 140 C 160 C 160 C 140 C 120 C
B
(2008上海高考)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 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4.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 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D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5.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 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6.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 图中等值线表示( ) A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七月
规律如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陆地; 7月等温线向北凸-----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典型例题】(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练习:(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C.23 D.27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答案解析
01
案例分析
03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
对某地区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气候类型及特点。
01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
对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进行判读,分析该地区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02
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
根据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判断该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对气温的影响。探究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01
总结与展望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识别等温线的走向和弯曲,判断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分析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气温梯度变化。
利用等温线数值判断气温异常区域。
等温线图的应用
判断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盆地、平原等。
01
02
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如农业、城市规划、交通线路等。
分析气候类型和特点,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总结词:在判读等温线图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气温变化趋势、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气温梯度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中心判断温度异常区域等。
01
等温线图的应用
根据等温线图的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总结词
通过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和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果等温线比较密集,则表示温度变化较大,多为大陆性气候;如果等温线比较稀疏,则表示温度变化较小,多为海洋性气候。此外,还可以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进一步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区的分布与等温线有一定的关系,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区一般分布在等温线的中值附近,而水果种植区的分布则与等温线的密集程度有关。工业和人口分布也与等温线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工业和人口密集区会出现在等温线弯曲较大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讲解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讲解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C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C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5—7题。
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等温线密集且较曲折; 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等温线稀疏且较平直;
4、利用等温线图判洋流流向和性质
120 C 140 C 160 C
160 C 140 C 120 C
160 C 140 C 120 C
8.八个国家中,沙漠面积广布的两个国家是 ( B)
A.喀麦隆、苏丹 B.苏丹、纳米比亚 C.赞比亚、南非 D.纳米比亚、南非 9.右图中 M 为一月份 20℃等温线分布状况,
虚线 L1、 L2、 L3、 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 际情况的是( ) C
A. L1、 L3 B. L2、 L3 C. L1、 L4 D. L2、 L4
5.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A地气温大于28°C,B地气温小于28°C
B.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A、B两处均为山地
D.A地气温高于M地
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D)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温线向高纬突出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2023
THANKS
感谢观看
https://
REPORTING
作物适应性分析
通过分析等温线图,可以 了解不同作物的适应性, 从而选择适合的种植品种 和种植方式。
农业灾害预警
等温线图可以提供有关农 业灾害的信息,如霜冻、 干旱、洪涝等,有助于及 时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01
通过分析等温线图,可以了解城市的气候特征,为城市规划提
供依据。
2023
PART 05
等温线图在实践中的案例 分析
REPORTING
某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等温线图能够反映某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当地的农 业生产和布局。
通过分析等温线图,可以了解某地区的气温分布和变化趋 势。如果气温持续升高或降低,会对当地农业产生影响, 如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等。因此,需要根据气候变 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等温线图, 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 势,如温度升高或降低、降水增 加或减少等。
极端气候事件预测
等温线图可以提供有关极端气候 事件的信息,如寒潮、热浪、暴 雨等,有助于预测和防范这些事 件。
农业种植区划
01
02
03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等温线图,可以将一 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农业 气候区,为农业种植提供 科学依据。
平原和盆地地区
等温线稀疏,温度梯度小,平原地区受地形 影响较小,气温变化较为平缓,盆地地区可 能因为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温度 较高。
与降水信息的结合

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主要依据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受纬度位置影响,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现对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实行归纳总结:【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

【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温度值。

【解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同,处于两条等温线间的点温度介于两条等温线间。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季节。

【解析】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夏季同纬度地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冬季北半球夏季→七月,冬季→一月南半球夏季→一月,冬季→七月【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海陆分布。

【解析】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的是陆地,气温低的是海洋;冬季气温高的是海洋,气温低的是陆地。

[技巧: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个条件。

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温差。

【解析】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地形。

【解析】等温线闭合时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两地相对高度。

【解析】在同纬度地区,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同步练习1.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D )A.2时左右B.正午12时C.下午1时左右D.14时左右2.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 )A.1月B.7月C.8月D.2月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B )A.6℃B.0.6℃C.0.76℃D.0.67℃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D )A.600米B.3 666米C.200米D.2 000米5.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与平原气温相比( B )A.相等B.低C.高D.无法比较6.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例】 图6表示我国某地 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 温T1,T2值范围 ℃<T1< ℃ ℃<T2<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 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 地形特征: AA′属于 ; BB′属于 。 (4)P1、P2两地所在的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是 。
等值线向大值方向凸出的部位是偏低值的区域; 等值线向小值方向凸出的部位是偏高值的区域。
4、分析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已知A>B,判断甲、乙大小。 甲点<B,乙点>A 如果是地形,则甲为盆地 ,乙为 山地 。 如果是气压,则甲是低压 中心,乙是高压 中心。
二.等温线图的阅读
二.等温线图的阅读:
(4)判断某地所处的海陆位置:
【例】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A.①② B.①③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C.②③ D.③④ 北半球:
1月——陆低海高;
a c 7月——陆高海低 南半球: 1月——陆高海低; 7月——陆低海高
b
【例】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 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 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 说明其原因。
河谷、平原与高原、 地势高低起 山地交错相间分布, 伏大 气温高低不同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与 纬线方向 基本一致,东西向延伸
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 :等温线大体与 海岸线 平行
海陆热力:等温线发生弯曲,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 低 纬 度突出,海洋向 高 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反。 一陆南,七陆北 :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 地形地势:等温线呈闭的地区,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 ___,里小外 山地 。等温线曲线,高原边缘或与山脉走向 大的为_____ 一致 洋 流: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 高 纬度突出,寒流经过的 海区等温线向 低 纬度突出。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图解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图解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图解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一、读数值变化,
辨南、北半球
等温线图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左图为北半球
读取图中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图中气温差。如左图中最低气温在8~10 ℃,最高气温在24~26 ℃,气温差在14~18 ℃之间
二、读数值特征,
辨温差大小
辨月份、
海陆
(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学;科网
(2)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三、读弯曲变化
辨洋流、
地势
(1)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甲地气温介于20~22 ℃,乙地气温介于16~18 ℃。判读方法可采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判断地形类型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如左图中乙为山地。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如左图中甲为盆地
五、读疏密程度,辨温差大小,析形成原因
——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等温线图判读和应用

等温线图判读和应用
C 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南半球
4、等温线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0℃ 2℃ 4℃
山地
中心气温低—山地 中心气温高—盆地
40℃℃
0℃
4℃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温线图,完成:
N
⑴图中N处的等温线数值可能是:
B
A 23℃、 24℃
B 24℃、 25℃
C 25℃、26℃
D 23℃、 26℃
⑵M处地形为 A 平原 B 丘陵 C 山地 D 盆地 C
假设某海域的等温线分布如图所示 :
C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B.此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南半球
A 2. a区域可能是 ( )
A.岛屿 高压中心
B.岛屿 低压中心
中心气 温低
C.深海盆地 高压中心
D.深海盆地 低压中心
等温线向高纬凸 该地气温比同纬度高
该地为冬季(7月)
(2)该图表示的是1月还是7月的等温线分
布? 1 月。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1)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受 地形 影响
地势高等温线向低纬凸
山地
北 半 球
8℃ 10℃ 12℃
平原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2)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受 洋流 影响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12℃ 10℃ 8℃
2、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3)等温线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

等温线的分布及其判读技巧

等温线的分布及其判读技巧

与同纬度
与同纬度
影响
等温线
等温线
其他地区
影响因素其他地区
因素
弯曲状况
弯曲状况
相比
相比
大陆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夏季 海洋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冬季 地势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较低 暖流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经过
一 、城 市 与 人 口 城市是人类对地 理 环 境 改 造 最 剧 烈、最 集 中 的
地区。试题利用各 种 统 计 图 表 和 数 据,可 以 考 查 人 口的发展演变以 及 存 在 的 问 题,人 类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响;考查城市化进程及产生的问题,不同区域的 人 口增长模式,城市区位的合理选择,区域人口合理 容 量与区域城市化水平,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人口 与 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等。
影响因素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等温线弯曲状况影响因素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等温线弯曲状况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温线图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
2.等 温 线 疏 密 :等 温 线 密 集 ——— 气 温 差 异 大 ;等 温 线 稀 疏 ——— 气 温 差 异 小 。
3.等 温 线 平 直 ——— 下 垫 面 性 质 单 一 。 4.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 出, 表明气温比 同 纬 度 地 区 高;等 温 线 向 低 纬 (高 值 方 向 )凸 出 ,表 明 气 温 比 同 纬 度 地 区 低 。 5.等温线 闭 合———局 部 温 暖 中 心 或 低 温 中 心。 若中心气温高,可 判 断 为 盆 地;若 中 心 气 温 低,可 判 断为山地。 四 、等 温 线 影 响 因 素 影响因素:太阳辐 射 (纬 度 位 置、太 阳 高 度 )、大 气自身条件(天 气 状 况、大 气 透 明 度、大 气 密 度 )、下 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人 类 活 动 (影 响 大 气 和 下 垫 面 )。 1.等温线延伸方 向 与 纬 线 延 伸 方 向 基 本 一 致, 呈东西 向,说 明 影 响 该 地 气 温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太 阳 辐射。 2.等温线大体与 海 岸 线 平 行,说 明 影 响 该 地 气 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 线、高 原 边 缘 平 行 或 与 山 脉 走 向 一 致 ,说 明 该 地 气 温 主 要 受 地 形 的 影 响 。 4.判断 洋 流 的 性 质 及 流 向。 等 温 线 向 低 值 弯 曲:洋流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 流 向高纬,为暖流;等 温 线 向 高 值 弯 曲:洋 流 由 水 温 较 低处流向水温较高 处,即 由 高 纬 流 向 低 纬,为 寒 流。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五 、等 温 线 的 应 用 1.判断南北半球。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 南 北半球,即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为北半 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为南半球。 2.判断季 节 和 海 陆 分 布。 以 北 半 球 为 例,1 月 份(冬季)大陆 上 的 等 温 线 向 南 (低 纬)凸 出,海 洋 上 的等温线则向 北 (高 纬)凸 出;7 月 份 (夏 季 )大 陆 上 的等温线向北(高 纬)凸 出,海 洋 上 的 等 温 线 则 向 南 (低 纬 )凸 出 。 3.判 断 等 温 线 的 走 向 、分 布 规 律 及 影 响 因 素 。 4.根据气 温 的 分 布 情 况,计 算 某 地 海 拔 高 度。 在对流层,气 温 随 高 度 增 加 而 递 减,其 变 化 系 数 为

1月七月等温线判读

1月七月等温线判读

1月七月等温线判读
一月和七月等温线是指在特定时间(一月份和七月份)测量的等温线图。

它们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上相同平均气温的区域,从而揭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

判断一月和七月等温线的方法如下:
1. 收集数据:收集具体时间段内的温度数据,包括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数据。

2. 绘制等温线图:将收集到的气温数据绘制在地图上。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其他绘图工具来绘制等温线图。

3. 等温线解读:根据绘制的等温线图,观察和分析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等温线越密集,表示气温变化剧烈;等温线间距较大,表示气温变化相对缓和。

4. 判断气候类型:根据一月和七月的等温线分布,结合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等温线接近赤道的地区可能属于热带气候,而等温线较为平行的地区可能属于温带气候。

需要注意的是,等温线只是一个表示平均气温分布的指示工具,实际的气候情况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海洋气流、地形等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一月和七月等温线判断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气象要素和气候特征,并参考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相关知识。

高考地理等温线图的判读应用

高考地理等温线图的判读应用

[角度训练]
(1) 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 A.8 月 C.1 月 22 时 22 时 B.8 月 D.1 月 13 时 13 时
(2)影响图中 39° 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二步等值线图的判读
类型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应用
等温线图的应用 (1)判断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均温 15℃和 0℃等温线分别是 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 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 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 7 月,如图 乙所示;反之是 1 月,如图甲所示。
(6)判断地形类型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 (图甲);数值里 小外大为山地(图乙)。由于盆地、谷地中的城市空气易集聚难扩 散,因而也常用来比较城市大气质量的高低等。
(7)判断温差大小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 稠密的地区温差大。 寒暖流交汇、 锋面附近温差较大;陆地较海洋温差大;温带较热带温差大;冬 季较夏季温差大。
[答案] (1)A (2)C
)
(1)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注:m、n 为纬度,m>n;t 为气温,t1>t2>t3>t4。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昼长→太阳辐射→气温。 ②大气环流: 气压带、 风带和季风环流→降水多少: 云雨多, 昼夜温差小;云雨少,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状况:地形地势(海拔、阴坡/阳坡、冬季风背风坡/ 迎风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洋流(暖流增温 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面热力性质(比热容大小,如海洋与陆 地、绿地与裸地等)。 ④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下垫面性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温线就是把地图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弯曲曲线一、等温线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气温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因海陆分布的不同随季节而有明显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不同海陆地区会有明显的弯曲。

②受海水对大气温度调节作用的影响,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因海陆位置的不同(即距海远近的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内陆地区,致使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变(夏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增,冬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3、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也因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存在差异,山地、高原气温低于平原、河谷、盆地。

◆受地势高低的影响,等温线在经过山地、高原或盆地时有明显的弯曲,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有的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有的甚至局部弯曲成环状或闭合状)4、洋流性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还因洋流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于其它地区(暖流对所经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于其它地区(寒流对所经地区降温减湿)。

◆受洋流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洋流流经的地方有明显的弯曲5、其它因素(1)坡面性质:同一山体,迎风坡、背阳坡气温低于背风坡、向阳坡(2)地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水域面积小的地区小结:(1)若等温线分布比较平直,则说明等温线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如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就说明冬季影响我国东部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2)若等温线由平直转为弯曲或呈局部闭合状,则等温线可能受到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如高原、山地、河谷、盆地)、洋流或地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陆地上明显弯曲,则受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明显(如南美洲大陆7月气温分布图中20℃等温线走向呈锯齿尖峰状就与南美大陆这一带沿纬线方向沿线地势起伏非常大,河谷、平原、高原、山脉交错相间分布,致使气温差别大有关;我国冬季0℃等温线西段在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4℃等温线西段在经过四川盆地、8℃等温线西段在经过云贵高原时都有明显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D 盆地
C
假设某海域的等温线分布如图所示 :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B.此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2. a区域可能是 ( ) A.岛屿 高压中心 中心气 B.岛屿 低压中心 温低 C.深海盆地 高压中心 D.深海盆地 低压中心
等温线图判读和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向哪个方向递减就是哪个半球
20℃
22℃ 24℃
N 递减 0°
北半球
递减 S
2、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
20℃ 22℃ 24℃
2、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受海洋影响
20℃ 22℃ 24℃
C
南半球
4、等温线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0℃ 2℃ 4℃
中心气温低—山地 中心气温高—盆地
山地 4 0℃ ℃
0℃
4℃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温线图,完成:
N
⑴图中N处的等温线数值可能是:
A 23℃、 24℃ B 24℃、 25℃ C 25℃、26℃ D 23℃、 26℃ ⑵M处地形为 A 平原 B 丘陵 C 山地
C)
南半球
A
等温线向高纬凸 该地气温比同纬度高
该地为冬季(7月)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1)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受 地形 影响 地势高等温线向低纬凸
山地
8℃ 10℃ 12℃
北 半 球
平原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2)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受 洋流 影响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12℃
南 半 球
暖 流 经 过
10℃ 8℃
海洋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3)海陆之间等温线弯曲受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影响
2、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3)等温线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 —受地形影响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高高低低”
等温线向高纬凸,气温北同纬度高
等温线向低纬凸,气温比同纬度低
C
A
B
18℃ 20℃
C
A
B
22℃ 20℃
北半球
22℃
南半球
18℃
练习
读下面的北半球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大陆上等温线向 低纬 凸出,这表明当 时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要 低 (2)该图表示的是1月还是7月的等温线分 布? 1 月。
大陆
- 4℃
-2℃ 0℃
北 半 球
一月
海洋
3、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3)海陆之间等温线弯曲受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影响
海洋
12℃
南 半 球 七月
10℃
8℃
大陆
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 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 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