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的一系列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的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那么,应急管理工作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这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等。
2. 危机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地判断和评估事态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迅速组织指挥,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突发事件。
这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及时发布信息,协调各方力量,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3. 紧急救援: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救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灾害事故发生时,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救助被困人员,转移受威胁群众,控制灾情发展,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社会组织和资源调配:在突发事件中,社会各个组织和力量的合作和调度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应对工作。
同时,要合理调度各类资源,确保救援和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非常重要。
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确保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信息的及时传递,并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防止谣言和恐慌情绪的扩散。
6. 归整和总结经验教训: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每次突发事件都应作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应急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包括预防措施、危机管理、紧急救援、社会组织和资源调配、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以及归整和总结经验教训。
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 目的为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3 深圳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及趋势1.3.1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
深圳属于国际性物流城市,同时毗邻港澳,位置特殊,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建筑密度大,违法建筑和城中村大量存在,人口流动和物资转运日益频繁,传染性疾病暴发和传播、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机率较高。
1.3.2重大职业中毒。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是主要支柱产业,印刷业和建筑装修行业发达,制鞋、化工等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生产过程中部分岗位使用的含毒有机溶剂还没有更理想的替代品,存在部分有机溶剂外包装没有警示标识或化学成分不明(只有代号),生产场所和工人的防护措施不落实,大量外来劳务工自我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等隐患,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可能性将无法避免。
1.4 遵循原则以人为本,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群防群控,全民参与;及时反应,果断处置;依靠科学,实事求是。
1.5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2.1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1. 了解和熟悉应急管理体系:掌握国家和地方的应急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制度,了解相关政策和文件。
2. 规划和组织应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确定应急资源和物资的储备和调配计划,制定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
3. 预警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4. 组织应急响应和处置: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方力量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包括救援、转移、善后等。
5. 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达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风险和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6.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数据收集和管理机制,及时收集和更新有关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7.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组织和人员的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
8. 风险评估和预案更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新应急预案和措施,保持应急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9. 各方合作和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提高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10. 总结和改进工作:对每次应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正。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潜在突发公共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危机,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制定科学、全面、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急预案的目标与原则(一)明确目标本应急预案的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以及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同时,要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遵循原则1、以人为本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
2、预防为主加强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分级负责按照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4、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
5、协同应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6、依法规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应急处置,确保应急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7、依靠科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与分级(一)事件分类深圳市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事故灾难包括火灾、爆炸、交通运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职业中毒、动物疫情等。
4、社会安全事件涵盖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
(二)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一、总结____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在这一年,我们围绕“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为全社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加强预案制定和宣传:我们深入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对策,并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应急预案。
通过加强预案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有效减少了突发事件的损失。
2. 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我们加强了应急资源的收集和储备工作,确保了应急物资的供应充足和及时调度。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应急资源调度机制,通过科学分配和统一协调,保障了灾情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们加大了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整备力度,提高了队员们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我们高效协同,及时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4. 提升信息化应急管理水平:我们加强了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信息化平台的互联互通。
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我们能够实时掌握灾情变化,做出精准的决策,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深化国际合作和交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组织的活动,与国际同行分享应急管理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学习借鉴了各国的先进经验,提升了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为构建全球应急管理体系做出了贡献。
二、工作要点__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如下:1. 推动立法工作:加快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权力机构,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
2.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预警系统,提升预警能力和预警水平。
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强化应急演练和培训:加大应急演练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07•【字号】深府办函[2012]117号•【施行日期】2012.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府办函〔2012〕1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八月七日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制定和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科学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预先制定的方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编制、审查、批准、印发、备案、公布、修订、宣教培训、演练、监督和检查等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第五条我市应急预案体系由市应急预案、区(新区)应急预案、基层应急行动方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五大类组成。
(一)市应急预案。
市应急预案包括市总体应急预案、市专项应急预案和市部门应急预案。
其中,市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全市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市专项应急预案是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职责的应急预案;市部门应急预案是市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自身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工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工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1.预防和控制风险: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风险。
预防措
施包括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制定应对计划,并且加强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工作。
2.快速应对和处置事故: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尽快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并将紧急事件及时
通报有关部门和人员。
3.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队伍、技
能培训、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4.协调和合作: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确保
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紧急事件。
工作任务分工:
1.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统一协调应对紧急事件,确定专责
单位,指挥协调救援人员和物资。
2.专业机构:负责紧急救援、事故调查、火灾防控、卫生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工作。
3.企业:负责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
工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演练和应急培训。
4.群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应急知识
和技能,配合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工作。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深圳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
由于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深圳市制定和实施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规划、组织和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该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确保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预案的组织与管理1.主体机构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体机构为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该局是负责制定和监督应急预案的专门机构。
2.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
预案的修订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以保持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与级别1.事件分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别。
2.事件级别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其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
一级事件是指影响范围较小、紧急程度较低的事件,而三级事件则是指影响范围广泛、紧急程度较高的事件。
五、应急响应措施1.预警与警示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警示通知,以便公众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抢险和救援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抢险和救援工作。
例如,在自然灾害中,应派遣专业救援队伍和装备到灾区进行救援和救助。
3.社会保障和恢复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应急预案还包括对受灾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灾后恢复工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提供紧急临时住所、食品和饮水等生活物资,以及安排心理咨询和灾后重建等服务。
深圳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深圳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深圳市火灾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火灾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体系框架》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应急处置工作需科学合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二、统一指挥原则应急处置工作需实行统一指挥,确保决策、指挥和行动的一致性。
三、垂直领导原则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县和单位的层级关系进行指挥。
四、分级负责原则各级政府和单位需按照属地和职责分工负责,形成应急处置的层级领导体系。
第三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体系一、指挥部1. 总指挥部总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主要负责制定应急处置的总体决策和指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在市政府下,由市政府副领导担任指挥部指挥,负责具体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专业指挥部专业指挥部由具体行业组成,根据需要设立,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应急处置机构1. 指挥与协调组负责接收和处置各类警情,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搜救与救援组负责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和灭火工作。
3. 医疗卫生组负责组织火灾事故伤员的救治和医疗保障。
4. 群众疏散组负责组织火灾事故现场周边群众的疏散和安置工作。
5. 宣传与舆情应对组负责火灾事故的舆情监测和新闻发布工作。
三、支持保障机构1.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装备和人员保障服务。
2. 情报信息组负责整合和分析火灾事故相关情报信息。
第四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一、火灾事故报警一旦发生火灾,相关单位或个人应立即报警,并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告火灾情况。
二、应急处置启动1. 总指挥部根据火灾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启动应急处置机构。
2. 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火灾现场,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版)
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本市范围内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印发、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监督和检查等相关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五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可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预案构成种类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实际工作需要和情况变化及时完善。
第六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及其部门或派出机构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一)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制定并管理。
(二)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有关职能机构或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批准后印发实施。
(三)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
深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深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背景介绍•突发环境事件分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措施•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背景介绍深圳市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人口密集、地区面积较小、物流产业发达,所以环境风险比较高。
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本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深圳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天气灾害(台风、暴雨等)•环境污染事件(化学品泄漏、垃圾堆积等)•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饮用水污染等)以上事件均可能给市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流程事件上报 > 应急情况评估 > 应急反应启动 > 应急调度协调 > 应急处置结束具体的应急响应流程如下:1.事件发生后,应由当事单位或组织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有关主管部门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情况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启动应急反应,聚集有关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调度协调,设立指挥部与各应急专班联系,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员、物资等支援和协助。
5.应急处置结束后,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反馈,并组织相关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管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节约用水:全力开展用水宣传、管理、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异味投诉:及时调查,减少污染扩散,保证市民身体健康。
•垃圾清运: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全面加强城市环境卫生。
•疾病防控:严密监测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并开展疫情防控措施。
•废气处理:加强危险废弃物监管,完善废气处理设施,减少环境污染。
应急预案演练为提高应急预案实战能力,市环保局要组织全市环保系统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演练要求:1.改变演练时间、地点,测试应急反应工作的实力。
2.演练应涵盖各种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同场景,以及灾害发生后应急响应流程的顺畅度。
3.演练要紧密结合实际,对演练效果进行透彻评估,并进行及时整改,优化应急预案内容和流程。
应急管理执法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执法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执法工作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有关
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以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
理执法工作要点包括: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在突发事件
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以确保公共
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
理职能、应急管理技术、应急管理资源、应急管理组织等。
二是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
应急管理执法力量是指在
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以
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应当包括警力、消
防力量、医疗救护力量、社会治安力量等。
三是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在突发
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以确保
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当包括应急管理法、
应急管理条例、应急管理规定等。
四是提高应急管理执法能力。
应急管理执法能力是指在突发
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以确保
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执法能力应当包括应急管理知识、应急管理技能、应急管理经验等。
总之,应急管理执法工作要点包括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应急管理执法能力等。
只有做好应急管理执法工作,才能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要点
2024年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要点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1.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执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等机制,激励执法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3.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廉洁和高效。
二、完善执法制度机制1.修订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明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
2.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推动执法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三、强化执法监督检查1.加强对应急管理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四、推进执法改革创新1.探索建立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执法效能和水平。
2.推动执法工作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与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1.加强对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执法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2.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维护执法队伍形象和公信力。
3.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操守。
以上要点仅供参考,具体工作要点可能会因地区、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深圳市三防应急安全专项方案
深圳市三防应急安全专项方案
深圳市三防应急安全专项方案旨在提高深圳市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一、防汛措施
1. 完善市级防汛指挥体系,健全应急预案。
2. 加大抗洪抢险力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3. 强化河道巡查和排涝工作,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畅通。
二、防火措施
1. 完善防火法律法规,加强防火宣传。
2. 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队伍。
3. 强化建筑物消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加强火源管理。
三、防震措施
1. 完善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预案。
2. 加强地震救援力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3. 加强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施建设,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
四、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1.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2. 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队伍。
3. 强化卫生监测和疫情防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上是深圳市三防应急安全专项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深圳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要点
以下是 8 条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要点:
1. 咱应急管理部门一定要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头啊!就像医生要提前打预防针一样,我们得未雨绸缪,提前排查风险点。
比如对那些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呀!
2. 灾害来的时候,咱得迅速出击,快得像闪电一样!比如说发生地震了,咱得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去救援,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3. 咱得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呀!应急管理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儿,得大家齐心协力。
就好比一个篮球队,每个位置都要配合好,才能赢得比赛呀!
4. 培训和演练可不能马虎!要让大家都熟练掌握应急技能,不能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想想看,如果遇到火灾,大家都不知道怎么使用灭火器,那可糟糕了!
5. 咱对那些救援物资要管理好啊,把它们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就像家里收拾东西一样,到要用的时候能一下子找到,可别乱糟糟的!
6. 信息及时公开多重要啊!不能让老百姓蒙在鼓里,要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做。
比如说有洪水要来,咱得赶紧告诉大家做好准备呀!
7. 应急管理工作得不断创新呀,不能一直老一套!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难道还能用几十年前的方法来应对现在的问题吗?
8. 咱们应急管理部门的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醒啊!不能有一丝松懈,因为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要像站岗的士兵一样,一直坚守岗位,保护大家的安全!
我的观点结论: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做好这些要点,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大家生活得安心、放心。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工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工1.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应急信息收集和分析。
3.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4.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5.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技能。
7.加强应急协调和指挥,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二、工作任务分工1.应急预警机制建设(1)加强应急信息收集和分析:负责收集有关应急信息,分析研判应急事件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布应急预警信息。
(2)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负责制定应急预警工作方案和预警标准,建立应急预警指挥中心,建立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2.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1)应急预案编制:负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内容。
(2)应急演练: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制定队伍建设方案,明确队伍构成、人员配备、装备储备等方面的内容。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负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1)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负责制定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方案,明确设备和物资种类、储备量、储备地点等方面的内容。
(2)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管理:负责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的管理、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设备和物资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应急培训(1)加强应急培训:负责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技能和能力。
(2)开展应急培训评估:负责对应急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应急培训质量。
6.应急协调和指挥(1)加强应急协调和指挥:负责加强应急协调和指挥,建立应急协调机制和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2)应急协调和指挥体系建设:负责建立应急协调和指挥体系,明确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人员等方面的内容。
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愈发重要。
2024年,作为应急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总结前一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成果并规划未来的工作重点,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应急情况。
一、总结与反思1. 优点和成绩:回顾2024年的应急管理工作,我们要总结其中的优点和成绩。
无论是针对突发自然灾害还是突发公共事件,我们应急部门都充分发挥了应急预警、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不足和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反思2024年的不足和问题。
例如,应急预防和准备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加全面和细致,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灾后恢复工作中的问题需要更加关注和解决。
二、工作重点和要点1. 提高应急预警能力:加强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机制。
同时,加强与气象、地质、海洋等部门的合作,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
此外,加强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防意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组织协调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装备。
加强与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形成高效协同的救援体系。
同时,提高灾区救援能力,加强逃生和自救教育,确保人员安全。
3. 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完善灾后救助和恢复工作机制,加快恢复重建进程。
加强与社会捐助和保险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好的灾后援助和保障。
同时,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和重建指导,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困境,恢复生活和生产。
4. 强化应急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和制度,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和做法。
5. 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素质: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管理能力。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城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深圳市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无论是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火灾、爆炸等事故灾难,亦或是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都在本预案的应对范畴之内。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与分级(一)分类1、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暴雨、台风、高温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
2、事故灾难: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涵盖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
4、社会安全事件:有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不同级别的事件对应着不同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应急指挥机构成立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作为全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
市应急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二)工作机构市应急委下设若干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如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市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市社会安全应急指挥部等,分别负责相应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职责分工1、市应急委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总体决策和部署。
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
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三个框架指南的通知【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深应急办字[2013]12号【发布部门】深圳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发布日期】2013.02.20【实施日期】2013.02.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三个框架指南的通知(深应急办字〔2013〕12号)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为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8〕36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深府〔2013〕6号)要求,我办制定了《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深圳市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深圳市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1.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2.深圳市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框架指南3.深圳市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13年2月20日附件1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一、总则(一)编制目的。
强调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突发事件分类和分级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四)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
如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公开透明,及时发布等原则;(五)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其他地区涉及本市的机构、单位和人员,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或参与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以及需要市政府协调处置的一般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应急管理工作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工作之一,它是为了提高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进行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以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要点。
一、加强灾害防治灾害防治是应急管理的基础,要对天灾、人祸等各种可能发生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在预警信息发布后对可能受灾群众进行疏散和避难安置,及时组织抗洪、救援等行动。
二、做好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要根据事件的类型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展开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在组织应急救援时,应根据事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救援力量,加强通信、运输等配套工作,确保救援力量能够顺利到达现场,及时展开救援工作。
四、加强设备建设设备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应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及时补充各种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力量有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五、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不同的应急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执行机制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展开模拟实战训练,不断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七、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的必要途径,要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和应急演练宣传,加强应急知识教育,提高公民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源头预防管理,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做好应急资源准备,进一步提升我市应急管理总体水平,全力确保深圳的一方平安、确保深圳的和谐稳定、确保深圳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深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出问题。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要求,理顺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关系和职责,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
(一)理顺应急管理组织关系。
市、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履行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决策重大应急事项的职能;市、区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区各专业应急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专业处置中的指导协调和现场指挥工作。
(二)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
按照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座谈会的要求,各区于年内建立健全所有街道、社区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街道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应急领导机构和由街道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的办事机构,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社区要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
各街道、社区可根据关于印发《值班室建设参考标准(试行)》的通知(深应文〔xx〕3号),重点加强辖区值班室建设,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有领导组织先期处置;事件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报送。
继续推进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建立企业、学校应急管理组织,扩大应急管理覆盖面。
(三)明确有效应急处置模式。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应急处置模式。
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或部门等预案规定,负责或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推进应急法制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一)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分管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各相关应急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
市、区行政管理学院和人事培训部门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纳入日常培训内容。
(二)由市应急指挥中心、法制办牵头,拟订我市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应法规草案报送市人大审议。
(三)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
三、强化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强化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一)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
一是排查。
由各区政府统一领导,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在相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下,对辖区内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排查,排查结果纳入数据库管理,实行动态监控监管机制;二是评估。
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预先划定应急区域等级,尽快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三是整治。
制订整治方案,落实整治措施,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间,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隐患。
(二)深化预案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应急办关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配合出台《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统筹规范"总体、专项、部门、重大活动"四类预案标准;加强预案
的动态管理和定期修订工作,按照"全面、切实、简洁、易行"的原则,制订专项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以完善基层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重点,进一步明晰责任、健全机制、细化流程、明确措施,确保预案简洁明了、好记管用。
(三)建立健全应急队伍。
一是各区要在直属单位内选拔、培训不少于30名(兼职)综合应急干部,定期开展演练,以备较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随时调用。
二是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继续加强对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三是由市、区应急管理机构会同群团组织,着手建设应急志愿者、义工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四是市应急管理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队伍,完善应急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深府办〔xx〕56号),各区、各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充分利用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逐步加大战略物资、应急专用物资和器材装备的储备力度。
统计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方式、储备地点等,建立日常管理、快速调用、补充完善等工作机制。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市、区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应会同民政部门负责完善现有的避暑、防寒、防风、防汛、抗震等公众避难场所设施,规范避难场所标识、标志和指引设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新建特殊危险源周边地区公众避难场所。
同时,按照有关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设施,改造或建设各类配套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档建册,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
四、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应急预案和有关文件规定,完善现有信息报送、分级响应、快速反应、应急联动和新闻发布机制,推进应急能力评估、绩效考核、社会动员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一)信息网络机制。
建设兼职信息员队伍,扩大基层信息收集覆盖面,做好汇总和研判分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二)应急能力评估机制。
市、区应急指挥中心牵头,制订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事前评估,有效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发生。
通过事后评估,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措施,检讨得失,提出改进方案。
(三)绩效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应急绩效考核方案,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
(四)社会动员机制。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治安维护、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共同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五)区域合作机制。
逐步建立与周边地区及港澳之间的应急联络、联动方式,提高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增强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五、深化宣传演练培训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深入开展应急培训,提升应急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大力普及应急常识教育,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业务培训。
依托相关培训基地,面向应急管理专业干部和骨干力量,年内举办1-2次专业培训班。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考察研讨等方式,培训预防预警、宣传演练、现场处置、新闻应对等技能。
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多渠道开展应急业务培训。
在此基础上,制订《深圳市应急业务培训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应急培训长效机制。
(三)普及应急常识。
一是由市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做好《深圳公众应急常识》的发行、发放工作;举办1次应急常识竞赛;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应急常识宣传。
二是由市教育局负责,将应急常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生日常教学课程,重点做好在校学生的应急常识和安全教育。
三是由市安监局负责,重点做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岗位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四是各区负责指导社区在辖区范围内,通过小广播、小宣传单、小提示、小报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应急常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六、完善应急平台功能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善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化程度。
(一)各区按照市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完善各自的平台功能。
(二)推进市移动
指挥平台及应急平台三期工程建设。
着手建设以组织机构数据库、预案数据库、典型案例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物资储备数据库、救援队伍数据库、危化源数据库等"八库"为基础的辅助决策系统,初步实现预警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和指挥规范化。
(三)完成全市社会治安电子防控项目中一类(5000个)监控信号的整合工作。
(四)启动统一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值班系统软、硬件建设,实现图像、信息、数据互联共享。
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本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工作计划,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为深圳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