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周报》的差异化经营创新案例分析
84家行业报纸差错大集合
![84家行业报纸差错大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f771708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f.png)
84家行业报纸差错大集合84家行业报纸差错大集合报纸作为我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报纸在编辑和发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
下面列举了84家行业报纸中的差错大集合。
1. 《体育独立报》将足球队名拼错为:“阿森纳”变成“阿森那”。
2. 《财经日报》将某股票的价格错误标记为1元,实际上是10元。
3. 《科学时报》在报道某项科学研究时,对实验结果进行错误的解读,导致读者误解。
4. 《环保周刊》错误地报道某废水处理厂违规排放污水,实际上该厂一直保持良好的环保记录。
5. 《娱乐之星》错误地报道某明星出轨的消息,后证实消息完全没有依据。
6. 《农业新闻》将某种农作物的收成年份错误标注为2020年,实际上是2019年。
7. 《健康生活》刊登的某篇文章将某种药物的副作用描述错误,导致读者对该药物产生误解。
8. 《法律评论》错误地报道某个案件的判决结果,后来证实报道完全不准确。
9. 《时尚风尚》对某个品牌的新产品进行错误的评价,后来该产品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10. 《旅游导刊》错误地标注某个景点的地址,导致游客找错了地方。
11. 《人工智能科技》报道了关于某个人工智能算法的新突破,但后来证实消息完全不真实。
12. 《教育资讯》将某个学校的校名错误拼写为“清华大学”。
13. 《房产时报》错误地报道某个城市的房价大幅上涨,实际上该城市的房价保持稳定。
14. 《汽车新闻》错误地报导了某款汽车的安全评级,实际上该车辆评级很高。
15. 《珠宝收藏》错误地描述了某块珍贵宝石的来历,后来证实这仅是一个谣言。
16. 《金融观察报》将某款金融产品的利率错误标记为5%,实际上是2%。
17. 《美食天地》错误地报道某家餐厅的食物卫生问题,实际上该餐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卫生记录。
18. 《家居装饰》误报了某种装饰风格的流行趋势,导致读者在装修时出现错误的选择。
19. 《IT新闻》错误地报道某个科技公司的倒闭传闻,实际上该公司一直在稳定发展。
都市报财经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以_大河报_为例
![都市报财经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以_大河报_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48b8df7f1922791688e85f.png)
新闻实践青年记者·2010年3月中28都市报财经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河报》为例● 崔 颖都市报的特点和财经新闻的内涵1.都市报及其特点。
都市报是区域性的、以市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在内容上突出服务性、在经营上高度市场化的综合性新闻纸。
都市报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面向市民的读者定位特色,二是在版面内容上鲜明的新闻性和服务性。
2.什么是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是包含有金融、产业、行业、消费等有关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新闻。
狭义的财经新闻一般是指金融和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等题材的相关新闻报道;广义上的财经新闻分为很多种,具体有政经类、财经类、产经类、社会经济类等。
都市报走的是后者的路子,即涵盖经济新闻和金融新闻的“大财经”。
目前刊载财经新闻的通常有两种类型的报纸:专业财经报纸和都市报。
专业财经报纸主要关注的是宏观、区域及产业经济,篇幅长、有深度,适合高知阶层人士阅读;都市报则主要面向普通市民。
都市报财经新闻存在的问题以《大河报》为例,其财经版包括财经新闻、财经观察、股市行情和彩票等,少则1个版,多则4个版,关注经济问题,传达经济信息,起到了报纸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媒介作用。
但是,若从财经报道的可读性及都市报的服务性、通俗性等方面来看,《大河报》财经版做得还比较欠缺。
笔者认为,多数报道仍有太多专业术语、数据、图表等,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这与《大河报》本身作为都市报的媒介定位和以市民为阅读对象的读者定位相去甚远。
而和专业的财经类报纸相比,这样的新闻报道显得单薄,相关的专业经济人士从上面得不到太多的有用信息。
都市报的财经报道陷于普通读者读不懂而专业人士不屑于读的尴尬境地。
下面以笔者检索的几篇报道为例,进行分析阐释。
下面是《大河报》2008年8月23日A14版的一则证券新闻: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基金名称:中瑞投资基金起始时间:2008年3月4日基金净值:1.413元持仓比例:8%操盘手记:周五大盘……以阴十字星收在2405点盘面观察:沪市前二十大权重股仅两只上涨……证监会正在进一步完善专门针对大小非的大宗交易机制,最实质的手段就是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和开发可交换债券……而无需在二级市场不择时机猴急地减持股票……在这篇报道中,我们看到了“阴十字星”、“权重股”、“大小非”、“二次发售机制”、“二级市场”等一系列的证券专业术语,别说是普普通通的市民老百这里笔者有两点建议供编导创作人员参考,并希望对节目的发展有所启示。
都市类报纸的“痛点”与出路
![都市类报纸的“痛点”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40432330b14e852459fb5770.png)
都市类报纸的“痛点”与出路作者:门立军来源:《传媒》 2016年第10期文/门立军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
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
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
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
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对此,媒体人感到困惑彷徨。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只要抓住机遇,潜下心来,大胆进行探索突围,并非无路可走。
笔者认为只要重新调整好内容定位,提升服务意识,都市报仍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找准“痛点”现在媒体人大都爱说一个词叫找“痛点”,“痛点”本是营销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消费者在体验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原本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心理落差或不满。
用在媒体上,简单地说,就是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越高,越知道用户“痛”在哪里,由此知道都市类报纸迫切应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当初都市类报纸的定位是“市民新闻报道”,根据读者需求采编稿件,提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方针。
报纸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全方位报道市民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可谓一报在手便知天下,而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端媒体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传播实效,读者所关心的新闻第一时间便在手机上获取,而报纸只能第二天才能把这些新闻刊登出来,新闻自然成了旧闻,肯定也就没了读者,都市报的传播力不断弱化甚至消失,传播力的失衡让都市媒体逐渐失去舆论主阵地。
浅析都市类报纸如何具备核心竞争力——以武汉都市类报纸为例
![浅析都市类报纸如何具备核心竞争力——以武汉都市类报纸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3d48d0a58da0116c174918.png)
团,在 业 界,他 享有 报 业 结构最 合理 、读 者覆 盖最 全 面 、综合 运 营 能力最 强 的报 业集 团之 称 。
形成相似性特 征的动态过 程 高度同质化 的出现 , 引起 了武汉新闻界人士 、 专家 学者的高度关注 , 为制约武 成
的空 间和可 拓展 的领 域,每种报纸 的定位 都有 自己独 特的品牌理念 和个性追求, 使得各子 品牌形成 了纵横细 分市场 的局面 ,提升 了集团的整体品牌形象 。 迈克尔 - 波特 曾提 出了著 名的三大 基本竞争战略 , 第一 点就 是 “ 差异化 ” 。差异化 定位 是创造核心竞 争力 的基础 , 只有对 受众需要有超 乎他 人的观察 , 并且 能创 造性地 实现对 受众 需要的满足 ,从 而获得 同行业 的竞
立足广 东, 面向全国
重点面向 广东菩高层次读者
知识分子
南方周末 覆盖全国 南方都市报 向 州深0珠 三 洲 区辐 仝 面 f 、9 i 角 地 ,射 厚 及I
城市市民
2 世纪 l
全国各地 区 广东 全国各地 区 全国丰要城市
攻 企业与公 府、 共机构的高 级管理人
整体而论 ,武汉都市 生活类 报纸 在定位 、传播 内
每周 出版 的, 既有每周 出版两 次的, 也有每周 出版三次 的。 其各 子报 部分别针对 了不同的读者群可 以看 出, 其
每一份报纸都是紧紧盯住了细分市场 , 认真分析 了市场
核
竞专 汉 都市类报纸进 一步发展 的瓶颈 。 毕竟争 面 ”局面 的 出现 就 意 味着 各 报 ,“四报 一
经济报道
南方农村报 南方体育 城市画报
员 决策青、 业人员、 、 专 研究者
广大农民, 尤其是农村专业户 而向 学 、 收 高 位 兰 人 高 历 高 入、 职 的 高 群 受过 良好教育的中青年
都市报星期日刊如何打造精品栏目--以《新闻晨报》栏目《柒调查》为例
![都市报星期日刊如何打造精品栏目--以《新闻晨报》栏目《柒调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ce1e1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1.png)
都市报星期日刊如何打造精品栏目--以《新闻晨报》栏目《柒调查》为例肖玉清【期刊名称】《出版科学》【年(卷),期】2016(024)001【摘要】In the pattern of newspaper industry in China, metropolitan daily has always occupied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newspaper industry market by virtue of its fresh & alive contents, civilian perspectives and reforming & innovative forms. This paper, taking special contents in 2014 ofSeven Investigations column of Sunday Weekly of Shanghai Morning Postas examples, analyzes howSunday Weekly of Metropolitan Daily creates a quality colum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Sunday Weekly of Metropolitan Daily can record urban culture and living views of the publ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ivilian interest”.%在中国的报业格局中,都市报一直凭借鲜活的内容、平民化的视角、改革创新的形式在报业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本文以上海都市报《新闻晨报》星期日刊《柒调查》栏目2014年专题内容为例,分析都市报星期日刊如何打造文化精品栏目,指出都市报星期日刊可以以一种“平民趣味”的视角来记录城市的文化和大众的生活图景。
全媒体时代都市报盈利模式的变化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全媒体时代都市报盈利模式的变化以《南方都市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6e7bf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全媒体语境下都市报经营路径探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个百分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地促进着城镇化水平提升;2011年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文盲率为4.08%,【=E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①城镇人口的增加,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于都市报的经营均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全媒体时代带来了新兴的资讯获取平台,“看报”逐渐从社会习惯,变成了一种文化传统,都市报读者逐步“老龄化”。
4.科技环境(Techn0109ical)对于都市报来说,科技的进步更是把双刃剑,全媒体时代,科技降低了新闻~和资讯的成本,改变了受众的新闻获取方式,并在新伺的形式上更为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服务,如微博、.微信‘新博定制等等。
同时改变的还有传统的销售渠道,从前的新闻在纸张土售卖r现在的新闻可以在网上付费获取电子版;纸媒~一传统中在报亭、书店等场所销售j现在的纸媒更可以通过网络书店、电子订阅获得,改变了传统都市报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技术商品化的趋势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
一一-一?一一j一.技术的进步可以淘汰现有的产儡,.但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选项,让本一,,1、行业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对传统的都市报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整合本身的内容优势,保持都市报的活力和收益,是都市报当下最急迫的问题。
(二)市场环境分析一,:一1.广告主环境分析广告主对于纸媒的“兴趣"正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逐渐衰弱,这是不争的事实,最根本在于纸媒广告的购买转换率不高,而传播成本昂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纸媒读者的流失,版面表达的局限,获取信息后购买行为的便捷性低。
新媒体则给予了广告主多种选择和传达方式,广告形式在不断创新,微电影营销、话题营销、热点炒作、微信微博平台,都成为了品牌和产品推广的沃土,而获取信息后,产生的消费行为则更为便捷,点击链接即可从广告跳转至产品销售页面,网络直接支付即可。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以《南方都市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5dead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c.png)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决定了城市规划的质量与方向,而都市报反映、传播和建设着城市文化和文明,是城市文化资本概念范畴内的重要信息载体。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创刊于1997年,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以都市生活资讯为主要内容,经过两次大型战略转型,从经营单一的平面媒体,发展为包括网站、周刊、手机报、户外媒体项目在内的全媒体运营企业。
在传统媒体寻求不同发展路径的新媒体时代,《南方都市报》一直在积极探索品牌价值的创新。
互联网终端媒体来势汹汹,2011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广告份额已经正式超过报纸,报纸的市场份额萎缩不可避免,都市类报纸首当其冲。
在“纸媒将死”的论调下,将单一的出版方式简单地拓展为全媒体的展现方式,其实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改良方式,只是把常规信息全面移植到新媒体。
然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反映了信息需求的市场并未缩小而是无限膨胀了。
在信息需求总量扩大的情况下,《南方都市报》有其独特的内在优势:拥有忠实的读者群体,公信力强;优质采编资源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报社长期经营获得了巨大的采访渠道及人脉资源;与品牌企业的长期合作,参与线下活动的举办与报道积累了活动执行与宣传能力。
这些方面是新媒体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传统都市报品牌未必不能在无线终端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一、城市文化的演变与主要内涵(一)城市文化的演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一个文化容器。
谈到文化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台湾学者张丽堂沿用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
从《精品购物指南》看城市生活类周报经营策略
![从《精品购物指南》看城市生活类周报经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e80881e10661ed9ad51f3d2.png)
从《精品购物指南》看城市生活类周报经营策略作者:张洪伟来源:《活力》2009年第12期内容、广告、发行是支撑报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笔者将以这三个元素为研究框架,采用内容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解读《精品购物指南》的经营策略。
一、内容产品策略定位:“1+X”差异化分割市场《精品》受众年轻时尚、接受能力强。
《精品》读者的平均年龄是29岁。
北京的大众化媒体,最年轻的读者是37岁,最高达到46岁因此,《精品》则以年轻读者为主。
读者的年龄分布是从18岁到45岁之间,但是读者比较多的是25到35岁这一段。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精品》读者的家庭月收入平均接近4 500元,读者人均收入是2 300元。
《精品》读者群是比较年轻、比较时尚前卫、生活形态比较健康阳光、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快、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
《精品》的定位是“时尚北京人的消费参考和生活顾问”。
“时尚北京人”指的是这些人不一定有北京户口,也不一定有北京的家庭,但是在北京有他们的事业。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北京将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包括外籍人口将成为北京未来的主导生存群。
《精品》是大众化的生活服务类媒体,报道的“吃喝玩乐”内容谁都需要;其次,相对于那些纯粹大众化报纸《精品》又是窄众的,跟那些大众新闻类媒体比它是大众化时尚生活媒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般的时尚杂志给读者提供的是时尚信息,广告也是时尚信息一部分,这些杂志是全国发行的。
而《精品》是区域性的。
从上述两个“横竖切割”的市场划分看,《精品》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精品》曾提出了“1+X”概念。
“1”是指《精品》,也是指缺一不可的意思,《精品》加上任何一份都市新闻类日报就是一个最佳的广告投放媒体组合。
《精品》用这种定位来强调《精品》和都市类日报的差异。
晚报、都市类报纸是日报,定位是中性偏男性;《精品》更针对女性。
因此,《精品》加一份或几份都市类日报确实可以覆盖整个市场。
当“1+X”理论在报业市场得到认可后,他们又将关注的触角转向时尚类期刊市场,提出“X+1+Y ”理论,其中这个“Y ”就是时尚类杂志。
杭州《都市周报》的差异化经营创新案例分析
![杭州《都市周报》的差异化经营创新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cad98402d276a200292efb.png)
杭州《都市周报》产品的差异化运营创新过程2007年4月12日,《都市周报》在杭州创刊,三年后实现首度盈利,获评“最受广告主青睐的生活报”,并以西湖现代音乐节为代表成功做出了一系列自有活动品牌。
三年间,《都市周报》在产品、渠道、营销各方面,有过种种变化。
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坚持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到最符合所处市场环境的道路。
(一)产品(创新)革命:——内容产品的差异化创新之路(以不同的新产品应对市场变化)差异化竞争,这是《都市周报》从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核心产品开发原则。
1 初始期:迅速赢得市场2007年,新生的《都市周报》打赢了第一仗,用全新产品获得了市场初步认可。
形态不一样:《都市周报》选择了国际休闲类报纸流行的全新版芯,比普通都市报短一通栏。
这意味着,阅读这张报纸的时候,不必像读都市报一样,拦腰折叠。
形态彰显了它休闲报纸的基本定位。
内容不一样:既紧随全国性、全球性的时尚潮流,又忠实于所在城市的市井文化;没有时效性很强的硬新闻,但是拥有新鲜由头迅速落地的主题策划;报道类栏目占全部版面的70%,本地化的报道占全部版面的70%,报道城市中新鲜的人、有趣的事,甚至流传的话。
图片不一样:不是新闻图片,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图片。
有模特,有造型,有故事,但又绝非时尚杂志的时装大片。
《都市周报》称之为“原创插图摄影”。
标题不一样:初期的《都市周报》,开创了一种颇具饶舌感的标题风格,口语化,很长,这种出位的标题设定,在市场推广初期作用非常明显。
2调整期:周报到底应该做什么在获得初步市场成功之后,受市场变化及自身成长诉求的双重推动,《都市周报》在内容方面进行过很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题报道:为体现主流价值观、迅速扩大影响力,曾经尝试过时政类报道和调查性报道。
受地方报纸身份、本地化定位及团队人员构成的多方限制,这些报道很难做出较强的影响力。
时尚报道:在本地内容和国际内容间有过数次摇摆,而时尚报道究竟应该以配合4A公司需求为主,还是以自身价值观表达为主,也很难确定。
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
![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2e6a35376baf1ffc4fadf5.png)
34NEWS TRIBUNE·2014.1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 ——以《北方新报》为例 □ 田 琳近几年,在报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扩张。
都市类报纸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消费,大都开辟了广告工作周刊。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张都市报,《北方新报》面临同样的问题,于2008年由原来的专副刊演变为现在的广告工作周刊。
广告工作周刊的作用《北方新报》的广告工作周刊分为汽车周刊、旅游周刊、房地产周刊和消费周刊,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发行。
自2008年出版以来,它在引导读者分层次、分特点消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满足读者对报纸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审美需求和服务需求的同时,在指导、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北方新报》立足于本地优势,采取贴近时代、贴近受众的姿态,在众多媒体宣传中脱颖而出,对广告工作周刊进行了全面改版。
每个周刊的封面采用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美图形式,视觉冲击力强,大大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如《新车市》周刊设置了《资讯》《导购》《汽车俱乐部》《服务》《维修养护》等,对本地以及全国汽车市场的动态新闻进行综合报道。
重点推出了《车市话题》栏目,每期就车市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购车课堂》周刊为了拉近报纸与读者的关系,开设《购车咨询台》《记者带你选车》等栏目。
由读者提供购车的价位和购车要求,由编辑记者来为读者提供购车推荐,帮助读者购车。
《爱车有道》周刊联合呼市各大汽车维修厂家、汽车装具公司,分期介绍汽车主要的零部件功能和汽车保养、装饰配置等相关知识,同时,联合交通、保险、银行等部门就购车手续、投保、按揭贷款等相关业务进行介绍。
开设《技师答疑》栏目,针对用车难点、隐患排查等问题采访本地4S店技师,为车主服务。
《新楼市》周刊作为房地产广告经营的辅助性版面,以广大读者为依托,与市场近距离接触,让市场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同时以行业新闻、市场纵深、事件策划、软文配发以及其他文字相关形式配合房地产行业广告经营,加大稿件本土化力度,与具体招商方面软硬结合,形成两架马车,共同致力于房地产行业广告经营发展。
报纸广告经营策略分析(样例5)
![报纸广告经营策略分析(样例5)](https://img.taocdn.com/s3/m/b67dba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f.png)
报纸广告经营策略分析(样例5)第一篇:报纸广告经营策略分析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报纸广告的经营与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媒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传媒市场愈发复杂和激烈的竞争局面。
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场纷争。
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之间,而且存在于报纸与报纸之间。
众所周知,报纸广告是现代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报业的竞争往往直接表现为对广告资源的竞争。
在媒介市场化逐渐深入的今天,各类报纸只有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加强报纸广告的经营和管理,才能在愈演愈烈的报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本文试图从分析报纸广告经营与管理的重要性及我国报纸广告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入手,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报纸广告的经营与管理谈一点微末之见。
报纸必须重视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介是最重要的广告媒介,而广告又为新闻媒介的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早期的报纸对广告是排斥的,人们认为报纸作为政治性很强的事物,与广告这种市场性极强的事物是毫无关联的。
尽管后来的报纸与广告的结合逐渐被人们所采纳,但报纸广告的经营与管理一直都得不到各类报纸的重视,其中尤以党报为甚。
随着媒介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报业已处于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广告经营作为报业经济的关键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报人的极大关注。
广告是报纸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让受众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报纸,而以广告和其他经营来弥补并进行赢利,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基本规律。
而且,从大众媒介自身的运作规律来看,广告经营是将报纸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最后环节,因而广告业绩就成为衡量报纸实际影响力的重要的量化指标。
广告是报纸信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报纸传播的信息主要包括新闻信息和广告信息两大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是人们获取生活信息的重要来源,是报纸的实际社会影响力的一部分。
从_周末画报_的运作解析_报纸杂志化_的媒介经营理念
![从_周末画报_的运作解析_报纸杂志化_的媒介经营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9889e230eefdc8d376ee32b4.png)
84《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下旬刊)总第471期在媒介格局变动频繁的当下,报纸不仅要应付电视媒体业已存在的钳制和网络媒体潜移默化的入侵,还要应对报业内部的市场争夺。
竞争日益激烈,每一家报纸都必须找准自身定位,选定目标市场,做出战略性的抉择。
只有独辟蹊径,采取最优的选择和定位才能拥有最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以《周末画报》为代表的一类都市报纸逐步走上了“报纸杂志化”的道路,以求在竞争环境中创造出独特的品牌价值。
一、《周末画报》的“报纸杂志化”运作创刊于1980年的《周末画报》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最高发行量曾高达150万份。
1998年改版后,目标成为“中国精英读物”的《周末画报》确立了新的经营理念,其中就包括明确的“杂志式”报纸的定位。
所谓“报纸杂志化”就是借用办杂志的理念来办报纸,在坚持报纸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杂志的独特之处,实现两种纸质媒介的优势互补。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周末画报》从形式到内容的“杂志化”运作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版面杂志化设计(1)《周末画报》放弃了传统的新闻纸而选择了高质量全彩印刷,使得这份对开的厚报无论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很有印刷精美的时尚杂志的感觉。
(2)报纸的头版设计也模仿了杂志用人物或事件的图片做封面的特色,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其中“财经”、“生活”和“城市”三册均以本册焦点内容的整版图片作为封面,而“新闻”版的封面则是各版焦点内容图片的结合。
“新闻”A3版则被用来作为整份报纸的目录索引,模仿了杂志导读的一贯风格,即各版精华内容的配图加标题。
(3)报纸的内版编辑也采取了杂志版面编排的模式。
重要的标题都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样式;重要的长篇报道有相应的图片版面;重要的经济报道都配有精心设计的数据图标。
特别是图片的拍摄和后期处理都十分周到:注重选择合适视角来体现人物的个性面貌以及场面的布局和调度,从而赋予读者在正确理解范围内的想象空间。
比如《底特律的陷落》这篇深度报道的配图展示的就是“通用”和“福特”两大掌门人站在各自品牌汽车边上对峙的场景,充分地显示了“底特律双雄”的竞争态势,而其中人物不同的神情也显示了他们不同的管理风格。
【销售.案例】报刊专题营销案例
![【销售.案例】报刊专题营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1611c5ff00bed5b8f31da9.png)
一.前言关于《市民周报》《市民周报》即原来的《深圳电视报》,是唯一一份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办,为千万深圳市民提供全方位视听、生活、娱乐服务的平面媒体.自六月份全新改版以来,更是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发行量更是达到20逾万份.同时,《市民周报》为商家在经济特区推销产品、开拓市场、展示实力,抢占商机开创了绝好的推广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与广大市民建立起最具亲和力的有效的沟通平台。
《市民周报》投放特点及广告优势:·家庭订阅·报摊零售·公共商务场所的定点赠阅·各大集团的内部会员订阅投放场所的阅读群体多以白领及一些有固定收入的高消费阶层为主,因此即可以大大带动广告投放商的销售,同时又可以巩固其品牌在固定的群体中的认知度.二.市场分析农历八月十五日(今年是公历9月2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今年的中秋节是首次被列入法定节假日,必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消费高峰(今年的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统计表明深圳粽子的的销量比去年同期至少上涨了5成).同时,作为汶川地震后的首个传统佳节,团圆的家庭,和谐的亲情必将成为一个焦点话题,灾难使得人们更加关爱身边的人,更加珍惜家庭.月饼作为中秋的一种象征,它表达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月饼还被用来送亲赠友,成为联络感情的桥梁。
传统上,在深圳中秋的节日气氛较浓,特别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来深建设者的涌入,更加浓重的营造了思乡情结,加之中国乃礼仪之邦,中秋节已经成为百姓传递亲情、友情、恩情,各商家传递商情的最佳时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深圳市月饼销售额7.23亿元。
三.广告战略与广告诉求《市民周报》的阅读人群年龄集中在25—55岁之间,读者个人月收入水平较高且稳定,具有较强的购买力,这是一个与贵公司月饼销售对象十分吻合的群体。
家庭的订阅量近12万份,确保月饼广告直投到户,大大提高广告的到达率。
试论生活服务类周报的“杂志化”生存——以《品周报》为例
![试论生活服务类周报的“杂志化”生存——以《品周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b9440776c66137ee061957.png)
或 四开 的形 式 向读者 介绍新 近发 生 的事 情 。而 杂 志 由于 出版 周期 相 对 较长 , 常不 以刊 登新 通
闻为 主 , 擅长 凭 借装 订 成册 的形式 为 读 者提 而
供 知识 性 、 服务 性 信 息 。周 报 的情 况 自有 特 殊 性 : 出版 周 期 决 定 了它 在 时 效 性 上 的 “ 天 其 先
关键 词 , 品 周 报》 有 关生 活 、 《 将 娱乐 、 感 、 情 资 讯 以及 目标读 者 感兴 趣 的深 度 分析 、 息解 读 信
等 内容进 行专题 化 、 模块 化处 理 , 某个 重要事 为 件 或某一 广受关 注 的问题 提供详 尽 的资料 和深 入 的报 道 , 让读 者 在短 时 间 内明 了整 个 事件 的
试 论 生 活服 务 类 周 报 的 “ 志 化 " 存 杂 生
— —
以《 品周报 》 为例
谢 春 年
( 长沙晚报 多媒体 中心 , 湖南 长沙 4 0 1 ) 10 6
[ 摘
要 ] 对 于以《 品周报》 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周报而言 , “ 其 杂志化” 生存是大势所趋 。而且 , 生
种种设计 , 品周报》 《 呈现 出精彩纷呈的“ 杂志
式报 相 ” 。
( ) 二 内容 “ 志化 ” 杂 。在新 闻 内容 同质 化
越来 越严 重 的 时代 , 式 是 提 升 内容 、 强 内 形 做 容 、 升报道 品质 的一大利 器—— 当然 , 提 也不 能 掉 入形 式 大 于 内容 的深 渊 。2因 此 , 实 现 服 L 为 务性、 有用性 的终极 追求 , 具备 时效优 势 的周 不
活服务类周报从形式到 内容正在实践 着“ 志化 ” 杂 生存 。为 实现更快 、 更好 、 更可 持续 的发 展 , 活服务 生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模式探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模式探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1fe16e6529647d272852fd.png)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模式探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作者:赵雨婷,刘锦宏来源:《传媒》 2016年第14期文/赵雨婷刘锦宏《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
《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
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定位:在宏观和微观上寻求差异化在新闻报道内容上,《楚天都市报》坚持报道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本土新闻,充分发挥传统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品牌价值,加强平民英雄的深度报道,弘扬主流化价值观,打造全新良性循环的媒介生态圈。
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市民开始寻求更高的文化享受,满足读者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成为《楚天都市报》转型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转型座谈会召开后,《楚天都市报》开始与其他都市报进行对比,以期寻找到差异化的媒介定位,这从《楚天都市报》屡次的改版中可见端倪。
2012年,《楚天都市报》改版为要闻、深度聚焦、深度视点、深度关注、社会现场、社会法制、社会荆楚、民生经济、民生教育、旅游资讯等24个板块,在注重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不忘其立身之本——娱体、健康、互动等民生新闻;2015年,再次改版之后,其报道思想显示出了质的飞跃;2016年,其改版更为精简,设有要闻、深度焦点、深度关注、深度视点、评论、社会法治、民生经济、旅游资讯等19个板块,一版一栏各司其职,将几大民生新闻整合在一起,并逐步将其深度化、头版化,透过街头巷尾的小事报道其背后关联的利益链条并作系列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坚持以受众为中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进行新闻报道。
内容:向受众传播主流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专业新闻采编人员更多的时候是作为顾问,从专业的角度核对和解构新闻。
城市周报的时尚导向策略_营销导向的客户开发策略
![城市周报的时尚导向策略_营销导向的客户开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152d17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6.png)
城市周报的时尚导向策略_营销导向的客户开发策略无论是党报、都市报,还是专业类报刊,都有一定的办报导向。
党报是党的喉舌,都市报是民生伴侣。
而城市周报,因其出身于城市,受众以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女性为主,她们既是时尚的追逐着,又是时尚的演绎者,所以,立足于城市生活,着眼于都市女性。
城市周报无论是版面内容、图片,还是整体风格,大都以时尚导向作为自己的办报方向。
力图使自己成为时尚的阐释者和代言人。
时尚导向是城市周报的现实需要翻开城市周报,无论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北京《精品购物指南》、上海《外滩画报》,抑或是二线城市的郑州《今日消费》、西安《当代女报》等,无一例外地都把时尚女性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把“引导时尚”作为自己的定位和理念。
从明星美女、霓裳靓影,到瘦身宝典、精致妆容。
无不极力营造出魅力、纤瘦、优雅、小资、另类的都市情调。
加上精美的封面、高档的印刷、时尚的包装,城市周报就像一个时尚宝盒,让人赏心悦目,尽享其中,去寻找自己的时尚魔方,从而让自己时尚起来。
时尚到底从何而来,因何而生呢?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关于时尚的纯社会动机有两个:同化和分化。
一些人总想与众不同,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方式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
而其他的人由于羡慕这种与众不同所带来的优越感。
而总想加人这个团体。
因此,追随时尚的人觉得自己接受的是特别的、令人惊奇的东西,而同时他或她又内在地觉得自己受到一大群正在追求――而非正在做相同事物的人的支持,为了持续保持这份优越感,这些人必须不断地变换时尚。
在时尚的追求与变换中,一方面,身体作为时尚的载体,成为可以被选择、被塑造的实体;另一方面。
身体正逐渐成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核心,具备较好的容貌、靓丽的外表、优雅的气质、丰富的涵养已成为一个成功女性的社会认知标准。
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更多的女性为了获得很好的生存发展或使这种优越性得到更大的发挥,获得社会认同,往往通过塑造自身来实现。
而女性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就必须时刻关注最新的时尚因子,并吸收、内化。
差异化:《都市周刊》的生存之道——以《汉中日报·都市周刊》为例
![差异化:《都市周刊》的生存之道——以《汉中日报·都市周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5726f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6.png)
差异化:《都市周刊》的生存之道——以《汉中日报都市周
刊》为例
全军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放眼汉中报业市场,生活资讯类、时尚消费类周报,业已繁多。
《汉中日报·都市周刊》(以下简称《都市周刊》)既要与全国性、地域性的周报竞争,以本土化取胜,又要避免与同城媒体的同质化,困难可想而知。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全军
【作者单位】汉中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都市报广告工作周刊的个性张扬-以《北方新报》为例 [J], 田琳;
2.融媒体时代增强周刊互动性的探讨与实践——以《燕赵都市报》健康周刊为例[J], 刘伟
3.都市报专刊经营发展的个案研究——以《华西都市报·风尚周刊》为例 [J], 蒲媛;杜江
4.报纸语录栏目的大胆尝试——《汉中日报·都市周刊》"‘偷'听汉中"专栏小记
[J], 全军
5.周刊——新闻的延伸——《三秦都市报》周刊模式与《大西部周刊》发展实践探析 [J], 张锦国;冯书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报纸差异化战略是如何成功的探寻上海《青年报》的发展之道
![报纸差异化战略是如何成功的探寻上海《青年报》的发展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dcb52f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报纸差异化战略是如何成功的探寻上海《青年报》的发展之道黄俊杰
【期刊名称】《传媒》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经济学上的这种差异化竞争现象适应面很广泛.然而报业实战中真正做到差异化成功的报纸并不多见.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解释,产品差别是指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差别,使本公司的产品处于同竞争者产品相区别的状态;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黄俊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年报纸新闻评论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为例[J], 贺小玲
2.差异化营销战略--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J], 邓超红
3.差异化营销战略——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J], 邓超红
4.做专做精探寻玻纤产业差异化发展新路径——记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纤分会暨全国玻纤情报网第34届年会成功召开 [J],
5.艰难而成功的攀越——上海《青年报》社创办《东亚运快报》纪事 [J], 迟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周报整合营销方式探讨.doc
![城市周报整合营销方式探讨.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fdccb681c758f5f61f6780.png)
城市周报整合营销方式探讨一、文化消费热点新一线城市的营销蓝海开心麻花的蹿红让每年的春晚有了更多的期待,其笑点与都市人生活更加接近,也更能取得人们的共鸣。
《时尚生活导报》通过大量采访,对开心麻花的文化、商业价值进行了充分解读,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观剧手册。
手册的关注者更多是白领,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品质生活有了解有需求,并愿意为文化需求买单。
这样的消费人群也正是广大客户所需要的。
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了合作。
同时,特别加强了剧场观剧现场赠送的推广环节,使营销效果更具直观性。
在顺应市场热点同时,我们也主动去开发文化产品。
我们与一家文化公司共同开发设计了一个人偶剧的项目。
这个人偶剧成本不高,但传达了环保理念,与小朋友的互动性设计得非常好,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让演出停留在剧场,而是走出去,到更宽泛的空间里去影响更多的人。
所以一经推广,立刻得到响应。
每次都得到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也更好地推动了客户的品牌形象。
二、休闲消费个性化时代打造新生活方式范本城市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几年来,我们尝试了大量以引导新的品质生活的整合营销活动,并取得不错的反馈。
以与济州岛合作为例。
沈阳最近几年,特别流行海外婚纱摄影。
济州作为韩国浪漫之都,济州婚纱摄影之旅拥有极大的潜力。
针对读者这一新的消费需求,我们没有简单地停留于报道,而是联合了优质摄影工作室和旅行社资源,制定了新人海外摄影行动,从全新角度向广大沈城市民解读济州时尚的独特魅力。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立体结合的方式,用专刊与网站微博等将济州传统风光、时尚购物、美食、时尚、演出、美妆等精彩内容进行完美呈现,配合丰富多彩的济州现场活动,让每对新人都能感受到个性定制的新鲜与精彩。
而这些人群正是旅游局、旅行社、摄影机构所关注的。
三、不错过传统四季歌用策划打动人心经济的腾飞和物质的殷实,势必释放出大量的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包括对节日的需求。
一个传统节日若不能被我们挖掘出现代消费内核,并非是节日本身没有价值,而在于没有找到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要素同当代人精神需求的共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都市周报》产品的差异化运营创新过程
2007年4月12日,《都市周报》在杭州创刊,三年后实现首度盈利,获评“最受广告主青睐的生活报”,并以西湖现代音乐节为代表成功做出了一系列自有活动品牌。
三年间,《都市周报》在产品、渠道、营销各方面,有过种种变化。
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坚持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到最符合所处市场环境的道路。
(一)产品(创新)革命:——内容产品的差异化创新之路(以不同的新产品应对市场变化)
差异化竞争,这是《都市周报》从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核心产品开发原则。
1 初始期:迅速赢得市场
2007年,新生的《都市周报》打赢了第一仗,用全新产品获得了市场初步认可。
形态不一样:《都市周报》选择了国际休闲类报纸流行的全新版芯,比普通都市报短一通栏。
这意味着,阅读这张报纸的时候,不必像读都市报一样,拦腰折叠。
形态彰显了它休闲报纸的基本定位。
内容不一样:既紧随全国性、全球性的时尚潮流,又忠实于所在城市的市井文化;没有时效性很强的硬新闻,但是拥有新鲜由头迅速落地的主题策划;报道类栏目占全部版面的70%,本地化的报道占全部版面的70%,报道城市中新鲜的人、有趣的事,甚至流传的话。
图片不一样:不是新闻图片,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图片。
有模特,有造型,有故事,但又绝非时尚杂志的时装大片。
《都市周报》称之为“原创插图摄影”。
标题不一样:初期的《都市周报》,开创了一种颇具饶舌感的标题风格,口语化,很长,这种出位的标题设定,在市场推广初期作用非常明显。
2调整期:周报到底应该做什么
在获得初步市场成功之后,受市场变化及自身成长诉求的双重推动,《都市周报》在内容方面进行过很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题报道:为体现主流价值观、迅速扩大影响力,曾经尝试过时政类报道和调查性报道。
受地方报纸身份、本地化定位及团队人员构成的多方限制,这些报道很难做出较强的影响力。
时尚报道:在本地内容和国际内容间有过数次摇摆,而时尚报道究竟应该以配合4A公司需求为主,还是以自身价值观表达为主,也很难确定。
板块设置:曾经将房产、汽车、理财单独成叠,以期吸引小众群体及更多广告收入。
但广告增长不尽如人意,理财分叠更是因为股市的多次跌宕,吸引力锐减。
这些分叠先后出现,先后取消。
栏目设置:《都市周报》开发设计过很多栏目,也淘汰过很多栏目。
很多栏目开始时新鲜,到一定程度就难以为继。
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身团队风格、所处市场环境的一条道路。
3蜕变期:2010年全新改版,初步成功
2010年,《都市周报》全新改版。
以“做强一个分众媒体”为目标,窄化诉求,精准选择受众,集中力量设计主力产品。
本次改版的主要诉求点有三个方面:
(1)整体定位强调差异性。
通过报纸装订、内容重新分区、每周附送文艺手册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都市周报》差异化特征;
(2)内容操作强调策划性。
强调策划先行,做精、做细,每周近十个版的头条主题策划,力求每期都有全新卖点,为目标受众提供精准化的内容产品。
(3)栏目设置强调精准性。
精准设置城市生活类栏目,涵盖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改版几个月以来,通过多次微调,整体内容已趋于稳定。
通过改版,《都市周报》的产品特色更加鲜明,有效地起到了窄化定位、精准锁定目标受众的作用。
(二)渠道优化:找到最合适的读者,而不是最多的读者
报纸要怎样才能到达最适合它的受众手里?《都市周报》的渠道建立、优化过程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
1、借力阶段:保证基本覆盖率和零售量
杭州市区大约有1500个报摊。
依托《都市快报》成熟的发行体系,《都市周报》在创刊之初,即迅速铺满所有终端,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零售量。
依托母报成熟的整订战术,《都市周报》还在一两年内即拥有了数量可观的订户。
创刊第二年《都市周报》基本实现了浙江全省发行。
这些对一
张新生报纸无比重要。
只有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发行量,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2、探索阶段:不断尝试新鲜渠道
(1)2008年,与渠道商合作,进入24小时便利店零售。
在杭州,主流都市报都是早报,加上报摊终端成熟,很少有报纸会选择便利店作为零售终端。
而对一部分城市类周报受众来说,24小时便利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择其作为零售终端是非常合适的。
(2)2009年,《都市周报》获得了进入杭州-上海动车组候车室零售的机会。
短程动车组的人群特征明显,符合城市类周报的核心诉求;而且,通过动车组,也使《都市周报》拥有了一定朝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3)2009年,《都市周报》在年底整订推广时,与多个商家合作,推出了订阅套餐活动,实现了商家、读者、报社的三赢局面,也积累了初步的用户数据库资源。
3、发力阶段:根据产品特征设计自身渠道
2010年改版之后,为了进一步优化渠道,保证精确发行,《都市周报》在渠道方面进行了多种优化工作,具体有:
(1)在《都市快报》发行网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出目标受众集中的区域,确定重点终端,开展重点工作,保证精确发行。
(2)根据周报各部门积累的人物数据,每周直投报纸,确保“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在杭州1000多个特定场所,如银行VIP室、通讯广场、各类高端消费场所设立报架,提高受众接触率;自主开发渠道数据库程序,保证工作科学有序。
(3)为了能拥有高效畅通的渠道,特别设立了发行渠道管理和数据库程序员等新职位,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责任分明。
4经营创新活动:除了广告,还能争取什么
《都市周报》的营销创新方式是:以活动带动收入;深入服务客户,提供从策划到推广甚至执行的全套解决方案;利用自身团队策划能力,介入企业产品设计,共同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1)广告经营创新案例:培育新的广告增长点
案例1:深入服务客户:银泰案例
杭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但我们却很少有商场广告。
为什么?杭州商场竞争异常激烈,为防止商业机密外泄,几乎所有商场促销广告,都在凌晨时分才最终确定,
发至报社。
因此,商场广告基本都选择午夜清样的都市报刊登。
这与《都市周报》的出版周期产生了矛盾。
面对这样的僵局,《都市周报》的做法是:主动了解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甚至直接介入客户的策划工作。
2009年10月,杭州各大商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年一度的周年庆促销活动。
作为零售业的领头羊,银泰百货准备推出一系列预热广告。
而根据年初计划,这些广告基本已经分配一空。
《都市周报》的营销人员在此情况下,为客户提出了多种优质方案,最终打动了客户,将全部公关费用补充进广告预算,在《都市周报》上推出了多个合作版面。
和银泰百货的合作成功破冰之后,其他商场也逐渐跟进。
今年,《都市周报》已经与所有杭州大型商场有了紧密的合作,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商场广告。
案例2与企业共建全新的广告商业运作模式:上海银行与浙中旅案例
2009年,上海银行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开始推广信用卡。
《都市周报》与其进行了深度合作,拿出版面资源和商家资源,共同发行联名银行卡。
通过这一方式,上海银行获得了形象宣传、信用卡销售、信用卡合作商户等实际利益,《都
市周报》则取得了广告收入和整合商户资源的机会,形成了双方共赢的局面。
今年,《都市周报》对旅游版进行了深度改造,利用自身名人资源,与浙江中旅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全新旅游产品。
通过合作,旅行社得到了形象宣传、产品更新以及获得团费收入的机会,《都市周报》则取得了广告收入和自身形象推广的机会,并且有效盘活了手头的资源。
5 独特的系列媒介品牌活动策划:西湖现代音乐节及新城市运动(成功的媒介活动策划案例)
基于品牌推广和带动收入的双重目的,《都市周报》从创刊之日起,即将自身定性为“城市优质生活的推动者”。
通过策划活动,扩大报纸影响,同时取得收入。
《都市周报》立足于城市年轻群体,推出了多种新鲜、有趣、有益的活动;为使不同的活动形成连续效应和逻辑体系,《都市周报》将其统一命名为“新城市运动”。
“新城市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已经举办三届的“西湖现代音乐节”。
通过音乐节这一载体,《都市周报》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大众汽车、西湖啤酒、红牛等多个品牌进行合作。
这一形式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被列为西湖博览会正式项目,得到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