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常用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0.83%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

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 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

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

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 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

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

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

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

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 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

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

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 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介绍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介绍
使钢件获得较高的弹性、一定的韧性和硬度
(1)高温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500~650ºC,经过保温以后冷却,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高韧性的重要结构零件,如主轴、曲轴、凸轮、齿轮和连杆等
使钢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及足够的硬度,消除钢件因淬火而产生的内应力
5.调质
将淬火后的钢件进行高温(500~600ºC)回火多用于重要的结构零件,如轴类、齿轮、连杆等调质一般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的
7.化学热处理
将钢件放到含有某些活性原子(如碳、氮、铬等)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方法,使介质中的某些原子渗入到钢件的表层,从而达到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使钢件表层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能





(1)钢渗的碳
将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
常用于耐磨并受冲击的零件,如:轮、齿轮、轴、活塞销等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HRC60~65)和耐磨性,而中心仍保持高的韧性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在O.8%以下的锻件或铸钢件
(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ºC,经过保温以后,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以减少淬火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大于O.8%的碳素钢和合金工具钢
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压力容器热处理知识

压力容器热处理知识

压力容器热处理知识一热处理的一般过程1、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及其合金(钢及其合金)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要求性能的工艺过程。

温度和时间是热处理的主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变化,钢在固态状态下能够发生相变,与低碳钢(含碳量小于等于0.77%)相关的相变温度分别称为A3线和A1线(727°C)。

2、加热时的转变---奥式体A的形成:平衡状态下低碳钢的常温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当加热温度超过A1线时,将发生珠光体P向奥式体A的转变,继续加热时,剩余的铁素体F将在奥式体A中溶解,直至温度达到A3时全部溶解完,此时钢的组织为单一的奥式体A。

刚形成的奥氏体A成分是不均匀的,因此钢在加热之后需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主要是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A组织,以便在冷却后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3、冷却时的转变---奥式体A的分解如果冷却过程足够缓慢,温度降低到A1线以下时低碳钢将得到F+P 组织。

如果冷却时间不是一个足够缓慢的过程,即存在一定的过冷度,那么,随着冷却速度的不同,奥式体转变产物的形态、分散度及性能都将发生不同的变化。

热处理名词:1,临界点(临界温度),是指加热或冷却时发生相变的温度。

A1线---表示钢加热时珠光体P向奥式体A的转变,冷却时A向P 转变的温度。

A3线---表示亚共析钢(低碳钢,含碳量≤0.77%)加热时,铁素体F 完全溶入奥氏体A的温度,或冷却时铁素体F开始从奥氏体A中析出的温度。

AC1、AC3线,为与平衡条件下的临界点相区别,将在加热时的实际温度A1、A3称为:AC1、AC3。

2,退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或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使组织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

可分为: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退火。

是加热至AC3以上20-40°C保温后缓冷的工艺,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改善钢的性能。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方法的分类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七类退火方式1、完全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

如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热处理常用的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热处理常用的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热处理常用的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符号
说明
A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点
A1
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即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也可写成Ae1
A3
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即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也可写成Ae3
Acm
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即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也可写成Aecm
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Arcm
过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冷却时,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B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开始分解为贝氏体的温度
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
M1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A4
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也可写为Ae4
Ac1
钢加热,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均转变为奥氏休的温度
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
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δ相的温度
Ar1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常用钢临界温度、锻造、热处理工艺及硬度参数

常用钢临界温度、锻造、热处理工艺及硬度参数

退火 临界温度/℃ 牌 号
Ac1 (ACcm) Ar3 Ar1 (ARcm) Mf
热加工温度/℃ 普通退火 等温退火 加
Ms
淬火 冷 加热 却 温度 方 硬度
温度 加热 冷却 方式 /℃
回火
Ac3
始锻
淬 硬度 HBS 温度 /℃ 火 介 质 硬度 HRC
150℃
各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值(HRC) 常用回火 温度范围
44~57
38~42
34~37 41~47
1100~
197~ 850~870 空冷
197~ 249
830~ 油 860
53~
38~41
4Cr5MoSiV1 (H13)
860
915
340
1120~ 1150
1050~1100 860~890 炉冷 ≤229 — —
1020~ 空气或 1050 油
56~ 55 58 52 51 51 42 53 45 35 560~580 47~49
200℃ 300℃ 400℃ 500℃ 550℃ 600℃ 650℃
热 温 度 终锻 /℃
硬度 HRCHBS式490~510 730 5CrNiMo 1150 610 640 — 800~850 560~580 710 5CrMnMo 650 — — 1150 800~850 760 220 1050~1100 760~780 炉冷 240 49~510 58 58 57 52 47 41 37 34 30 520~540 780 230 1100~ 740~760 炉冷 241 1050~1100 197~ 760~780 空冷 241 860 197~ 830~ 油 59 53~ 59 58 53 48 43 38 35 31 520~540

(退火)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退火)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材料
最低热处理温度/℃
下临界点Ac1温度/℃
碳素钢(20、20G、SA-106B、SA-106C、SA-105、SA-234WPB等)
595
715
1%Cr-0.5%Mo(15CrMo、SA-355P12、SA-355P11、SA-213T12、SA-213T11等)
b)合金钢类:保温时间为1h/25mm,但不得少于15 min,以5h为起点,再按超过125mm的部分每增加25mm保温时间相应增加15 min。
3、具体操作的工艺以热处理交验单上会签的工艺为准。
650
740
12Cr1MoV
680
774
2.25%Cr-1%Mo(SA-355P22、SA-213T22、10CrMo910、SA-182F22CL1等)
675
770
12Cr2MoWVTiB(钢102)
730
820
SA-335P91,SA-213T91等
730
775
15NiCuMoNb5(WB36)
580
680
SA-213 T23
730
810
注:1、材料的下临界点Ac1温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上表下临界点Ac1温度仅供参考。
2、常见材质的保温时间计算公式:
a)碳钢类:厚度T≤50mm时,保温时间为1h/25mm,但不得少于15 min;对于T>50mm部分,每增加25mm保温时间相Fra bibliotek增加15 min。

(退火)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退火)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650
740
12Cr1MoV
680
774
2.25%Cr-1%Mo(SA-355P22、SA-213T22、10CrMo910、SA-182F22CL1等)
675
770
12Cr2MoWVTiB(钢102)
730
820
SA-335P91,SA-213T91等
730
775
15NiCuMoNb5(WB36)
b)合金钢类:保温时间为1h/25mm,但不得少于15 min,以5h为起点,再按超过125mm的部分每增加25mm保温时间相应增加15 min。
3、具体操作的工艺以热处理交验单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签的工艺为准。
580
680
SA-213 T23
730
810
注:1、材料的下临界点Ac1温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上表下临界点Ac1温度仅供参考。
2、常见材质的保温时间计算公式:
a)碳钢类:厚度T≤50mm时,保温时间为1h/25mm,但不得少于15 min;对于T>50mm部分,每增加25mm保温时间相应增加15 min。
常用材料最低热处理温度和下临界点Ac1温度
材料
最低热处理温度/℃
下临界点Ac1温度/℃
碳素钢(20、20G、SA-106B、SA-106C、SA-105、SA-234WPB等)
595
715
1%Cr-0.5%Mo(15CrMo、SA-355P12、SA-355P11、SA-213T12、SA-213T11等)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常用材料成份及热处理温度、回火温度硬度

常用材料成份及热处理温度、回火温度硬度

常用钢材热处理温度对照表301)本厂淬火、回火工艺参数常规产品按“热处理工艺卡”中规定淬火、回火参数执行,散杂件及新产品可参照同类技术要求及复杂程度的零件淬火、回火参数执行。

2)淬火后应及时回火,不能及时回火的零件,应在低温炉中去应力,去应力时间不能超过8h。

3)回火时间的制定原则是保证透烧并使组织转变充分得以进行,以及尽可能消除淬火应力,一般为1-3h为宜。

4)合金含量高的调质钢的加热速度应小于淬火、正火加热速度。

5)除工件规定带温回火零件外,一般淬火件在回火前要清洗。

6)回火后,油、水冷却的目的在于防止回火脆性。

5656℃回火3次注:临界点:就是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的温度称为临界点,也就是相变点。

对于钢和铸铁,用Ac1、Ac3和Ac cm等表示在平衡条件下的固态相变点,其中:Ac1表示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或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温度;Ac3表示亚共析钢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或冷却时先共铁素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温度; Ac cm表示过共析钢加热时先共析渗碳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或冷却时先共析渗碳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温度;一般条件下固态相变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过热或过冷度。

因此,为与平衡条件下的相变点相区别,而将在加热时实际的A1称为Ac1,冷却时实际的 A1称为Ar1;加热时实际的A3为Ac3,冷却时实际的A3为Ar3;加热时实际的Acm为Ac cm,冷却时实际的Acm为Ar cm。

Cr12和 Cr12MoV为冷作模具钢。

它们具有淬透性高、体积变化小、耐磨性高温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高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Cr12系列钢的TTT曲线与高速钢的TTT曲线有些相似,过冷奥氏体在550℃-400℃Cr12系列钢的热处理可采用一次硬化法或二次硬化法。

Cr12MoV采用一次硬化法。

热处理工艺(正火)

热处理工艺(正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ACcm)以上,进行完全奥氏仜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一)正火工艺正火的加热温度正化学成份AC3以上50-100℃;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ACcm以上30-50℃。

保温时间主要取决于工件有效厚度和加热炉的型式,如在箱式炉中加热时,可以每毫米有效厚度保温一分钟计算。

保温后的冷却,一般可在空气中冷却,但一些大型工件或在气温较高的夏天,有时也采用吹风或喷雾冷却。

(二)正火后组织与性能正火实质上是退火的一个特例。

两者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冷却速度较快,过冷度较快,因而发生了伪共析转变,使组织中珠光量增多,且珠光柋的片层间距变小。

应该指出,某些高合金钢空冷后,能获得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这是由于高合金钢的过冷奥氏体非常稳定,C曲线。

由于正火后的组织上的特点,故正火后的强度、硬度、韧性都比退火后的高,且塑性也并不降低。

(三)正火的应用正火与退火相比,钢的机械性能高,提价简便,生产周期短,能耗少,故在可能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采用正火处理。

目前的应用如下:1.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2.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3.作为中碳结构钢制作的较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

4.消除过共析钢中风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好组织准备5.对一些大型的或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淬火可能有开裂的危险进,正火也往往代替淬火、回火处理,而作为这类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很靠右。

此时己不能称其为正火,而称为空淬有关。

为了增加低碳钢的硬度,可适当提高正火温度。

钢的正火工艺一. 目的及应用正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基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二. 工艺规范(1)常用钢号的正火加热温度及硬度值。

(2)正火保温时间的计算,可参照淬火工艺规程。

(3)正火工件的冷却一般为空冷,大件正火也可采用风机冷却、喷雾冷却等,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热处理状态代号一览表

热处理状态代号一览表

热处理状态代号一览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物理性质的工艺。

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热处理状态,这些状态通常用代号来表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处理状态代号,并解释其具体含义。

1. N(Normalizing):在这种状态下,材料经过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 Q(Quenching):这是一种快速冷却的热处理状态。

材料经过加热到高温后,迅速置于冷却介质中,如水或油中。

这种处理可以使材料迅速冷却,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3. T(Tempering):这是一种通过加热再冷却的热处理状态。

材料首先经过加热到高温,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使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得到平衡,同时减少材料的脆性。

4. A(Annealing):在这种状态下,材料经过加热到高温,然后缓慢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可塑性,减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5. S(Solution Annealing):这是一种在固溶体形成温度下进行的热处理状态。

材料经过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使材料的晶体结构均匀化,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6. H(Hardening):这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热处理状态。

材料经过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使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提高,但可能会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加。

7. B(Bainite):这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热处理状态。

材料经过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使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得到平衡,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冲击韧性。

8. C(Cold Working):这是一种通过冷加工来改变材料性质的热处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材料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变形,使其硬度和强度增加,但可能会导致材料的韧性降低。

热处理状态代号一览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来描述材料的热处理状态。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⑴珠光体型转变。过冷奥氏体在 A1 到鼻部的温度范围内等温冷却时,将发生珠 光体型转变,转变产物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组织,即珠光体组 织。随转变温度的降低即过冷度的增大,珠光体晶粒将细化,即片层间距变小,硬度 提高。珠光体组织通常分为如下三种:在 A1 到 650℃之间形成较粗大的珠光体,仍为 珠光体,用符号 P 表示;在 650℃到 600℃之间形成细珠光体,称为索氏体,用符号 S 表示;在 600℃到 550℃之间形成极细珠光体,称为托氏体,用符号 T 表示。其结 构如图 2-31 所示。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图 2-29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图2-30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两条C曲线中,左边的一条 为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右边一条为转变终了线,其右侧为转变产 物区,两条C曲线之间为过冷奥氏体部分转变区。从图看出:A1以上 是奥氏体稳定区域;在A1以下,转变开始线以左,由于过冷现象, 奥氏体仍能存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孕育期的长短标志 着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的大小。曲线的拐弯处(550℃左右)俗称 “鼻尖”,孕育期最短,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小。鼻尖将曲线分为上 下两部分,上部称为高温转变区,下部称为中温转变区。
图 2-32 上贝氏体
图 2-33 下贝氏体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是碳在⑶在冷马γ却氏-F体e时中型的所转组形变成。织在的转过M变饱s 以和下固温溶度体范,围用内符冷号却M,表转示变。产硬物度主取要决为于马碳氏的体过。马饱氏和体程
度,即随碳的质量分数增加,强度明显增高。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图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转变为珠光体之前,要分别析出先析铁素体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1.退火(Th)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缓冷(一般随炉冷)。

以消除内应力,组织
均匀,晶粒细比,消除冷硬现象,降低硬度,以便切削。

2.正火空气冷却(其余参退火)
用来处理低碳,中碳结构钢件及渗碳机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

3.淬火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在空气中)急冷下来,以得到
硬度和强度极限,但引起内应力变脆,故须回火。

4.回火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下来。

以除淬火后的脆性和
内应力,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

5.调质(T)
淬火后,高温回火,以获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

很多重要零件是经过调质处理的。

6.表面淬火(H)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内部保持原有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渗碳淬火(S)面淬火用于齿轮等;渗碳淬火用于低碳非淬火钢;氮化(D)氮化用于含铬,钼或铝的特种钢。

7.镀铬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铬,以提高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修复零件上损毁的
表面
8.镀镍用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镍,用来防止大气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9.发蓝氧化剂内,加热至135~145℃进行氧化,表面呈蓝色,用来防止机件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10.涂油喷漆,美观和防锈。

1cr12ni3movn临界温度

1cr12ni3movn临界温度

主题:1cr12ni3movn临界温度1. 概述1cr12ni3movn合金钢1cr12ni3movn是一种不锈钢,与其他不锈钢相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其主要成分包括铬、镍、钼和钒等元素,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加工等领域。

2. 1cr12ni3movn的临界温度概念临界温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相变或性能发生显著改变的温度。

对于1cr12ni3movn合金钢来说,临界温度对其热加工、热处理和使用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中更为关键。

3. 1cr12ni3movn的临界温度影响因素1cr12ni3movn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成分、热处理工艺、应力状态等。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铬、镍等元素含量、晶粒度、残余应力等。

4. 1cr12ni3movn临界温度的测试方法测定1cr12ni3movn合金钢的临界温度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包括金相分析、差热分析、热膨胀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出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为其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5. 1cr12ni3movn的临界温度控制及应用对于1cr12ni3movn合金钢的工程应用而言,控制其临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温下,合金钢的性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等手段来控制其临界温度,以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1cr12ni3movn合金钢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然而,其临界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测试和控制,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保障。

以上便是关于1cr12ni3movn临界温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由于1cr12ni3movn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临界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1cr12ni3movn临界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以及对其临界温度控制和工程应用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变相温度

变相温度

碳钢的Ac3温度指的是碳钢在实际加热过程中的相变温度。

它是相对于碳钢的固态平衡临界温度线A3。

由于碳钢在实际加热中存在相变的滞后性,从而导致A3温度有所提高。

我们就把提高的温度命名为Ac3。

热处理中的临界温度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指相变临界点的温度,铁碳合金相图中碳钢在非常缓慢加热活冷却过程中,固态组织转变的临界温度可由铁碳合金相图中A1线(PSK)、A3线(GS)、Acm(ES)线来确定,A1、A3、Acm都是平衡临界点,即新相与旧相平衡的温度。

但在热处理时,实际加热活冷却的速度不可能是非常缓慢的,因此,组织的转变都偏离平衡临界点出现迟滞现象,即钢中各相的转变温度在加热时要稍高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在冷却时要稍低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因此,钢在实际临界点在加热时附以小写字母c,冷却时附以小写字母r以示区别。

钢的临界点含义如下:Ac1(727℃):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Ac3:亚共析钢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ACcm:过共析钢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向奥氏体溶入的终了温度,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温度Ar3:亚共析钢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起始温度,Arcm:过共析钢冷却时,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析出的起始温度。

这些临界点是钢在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时组织发生变化的温度的主要依据。

理论上的A1、A3、Acm在相图上就可以看到,但由于实际加热时加热速度的影响,实际转变温度会出现一定滞后,故有AC3、AC1等之说。

临界温度不是人为确定的,由材料成分决定。

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实际加热温度,如亚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3+20-40℃。

临界温度钢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转变的温度。

α铁加热到910℃以上就变成为γ铁,如果再冷却到910℃以下又变为α铁,此转变温度称为A3转变温度,对于碳含量小于0.77%铁碳合金,该转变温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碳含量为0.77%时的转变温度称为A1转变温度;碳含量大于0.77%时的转变温度称为 Acm转变温度,该转变温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jis标准中表面热处理符号

jis标准中表面热处理符号

jis标准中表面热处理符号
JIS标准中表面热处理符号包括:淬火、回火、阳极氧化白、阳极氧化黑、
局部镀铬、脱脂、扩散氮化等。

具体来说,这些符号用于表示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如表面处理中的热处理工艺,包括真空淬火、高周波淬火等。

同时,也包括一些特殊工艺,如无电解镀镍、钛镀层、离子氮化等。

这些符号的应用有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如需了解JIS标准中表面热处理符号的更多信息,建议查阅JIS标准原文或
咨询相关行业专家。

所有热处理符号的锦集

所有热处理符号的锦集

所有热处理符号的锦集
数字代表的硬度值,对HRC一般上下5个单位(在数字接近60时表示最小值),对HB上下30个单位,氮化则示最小值。

至于预先热处理,则应根据零件其他要求按相应规范决定。

如:
G48数字48切当地代表了HRC46~51
T235数字235切当地代表了HB220~250
C42数字42切当地代表了HRC40-45
C35数字35切当地代表了HRC32-38 。

,“G”表示“高频”淬火表面处理。

有的还需在图上表明热处理或硬度的区域。

符号后的数字代表终极达到的硬度值,两位数代表HRC值,三位数一般代表HB值,氮化时代表H值。

其它符号例:
Z正火
C(一般)淬火、脉冲淬火、等温淬火
T调质
H火焰(淬火)
S渗碳
D渗氮
上述符号含义,均包括箱式炉热处理规范中的后续热处理,有的还须要淬火、回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cm
过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后冷却时,完全转变为奥氏体时的温度。
B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开始分解为贝氏体时的温度。
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过冷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时的温度。
Mf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的终了温度。
热处理常用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符号
说明
A0
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点。(≈230℃)
A1
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共存温度,即所说的下临界点。
A3
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即临界点。
Acm
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
A4
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Ac1
钢在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均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
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Ar1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