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讲解难点时,我应该更加注意语速和表达方式,尽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及其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坚持与努力的思考,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在讲解对比、衬托、夸张等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关注这一点,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举例:针对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例子,并进行模仿创作,以加深理解。在讲解愚公移山寓意时,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其精神内涵,并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品质。在教学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辨和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本示例未达到2000字,但已按照要求列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并给出具体举例。在实际教案编写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拓展内容,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1)

22 愚公移山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重点)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还要不要发扬愚公的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字词积累箕畚..(jī běn)始龀.(chèn)穷匮.(kuì) 万仞.(rèn)孀.妻(shuāng) 智叟.(sǒu)一厝.(cuò) 荷.担(hè)迂.(yū) 魁.父(kuí)惩.山北之塞.(chéng sè)4.听读录音,注意重音、停顿及语气。

(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6.独立学习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1)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②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③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④一厝雍.南(“厝”同“措”,放置)⑤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2)一词多义①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副词,表示诘问)②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③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④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⑤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3)词类活用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③面.山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向,面对着)(4)特殊句式①宾语前置: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前置)②状语后置: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后置)③被动句: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④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即“汝之不惠,甚矣”,你也太不聪明了)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愚公移山课 22愚公移山题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策略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数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件 2课时 1.了解列子及写作背景资料。

2. 自学生字词:课前导学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溃�塞(sè)迂(yū).....荷(hè)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溃�智叟(sǒu).....始龀(chèn)穷匮(kuì)亡以应(wú)厝(cuò)....陇(lǒn�溃�朔(shuò)..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交流感知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型新授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握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行。

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

.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研读共品三、研读课文: 1.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7·12模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7·12模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学环节:一、德育专题:2017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习近平同志健步走向报告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3万余字,近3个半小时,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响起70多次掌声。

这掌声凝聚着党心和民心,这掌声升腾起信心和力量。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分析愚公形象,感悟故事寓意。

1.3掌握生字词和文言文句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2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理解课文。

2.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3.2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寓意。

1.2分析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

2.教学难点:1.1掌握文言文句式,提高阅读能力。

1.2理解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

1.2学生分享对《愚公移山》的了解。

2.熟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大意。

3.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分析愚公形象4.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的形象特点。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愚公的看法。

5.感悟故事寓意5.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寓意。

5.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学习文言文句式6.1教师讲解文言文句式特点。

6.2学生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7.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8.2学生完成作业: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详细补充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寓意: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愚公移山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寓言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其实,这个故事背后蕴含着很深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探讨。

”1.2分析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教师提问:“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教学难点:1.1掌握文言文句式,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举例:“比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句话,它的现代汉语意思是……”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句式,尝试翻译。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寓言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愚公移山》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2. 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愚公移山精神的体现。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8.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愚公移山的艰辛和毅力。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1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2.了解寓言的特点。

理解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

设计一: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设计二: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朗读训练1、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

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

教师不予指导。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

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

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

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3、订正读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22愚公移山1.累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 辨析一词多义。

教知识与技术 2.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学 3. 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 领会对照、烘托手法的表达成效。

目过程与方法剖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理解愚公精神的深故意义。

标感情态度与学习愚公精神 , 正视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险阻, 百折不回。

价值观1. 累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 培育语感。

教课要点2. 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1. 培育多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课难点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 领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 ( 歌曲导入 ): 播放 MTV《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习的歌曲, 它陈述了中国古代出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表达了后辈人对愚公, 精神的崇拜。

有人说, 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 一种是大路 , 一种是小道 , 可是无论哪一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展的都会有波折、有崎岖, 面对波折崎岖, 我们应当采纳什么样的态度呢?今日我们持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 看看先人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导入二 ( 情境导入 ):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人皆知, 同学们耳熟能详, 愚公移山这首歌唯恐也都吟唱自如。

下边请看动漫flash ——愚公移山。

学生赏识画面, 品尝美好的乐曲。

1. 作者简介《列子》 , 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 早已散逸。

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依据古代相关资料编写而成, 里面保留了许多先秦期间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 , 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 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 被道家尊为长辈。

2. 沟通背景本文选自《列子》, 成书于战国先期。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人们只好想象借助拥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梦想。

所以, 本文采纳了神话式的结尾, 反应了古代办感人民的美好梦想。

3.知识链接对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达到告诫、教育或嘲讽的目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22 愚公移山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家及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点拨示例:(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教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

(宾语“之”提前)【省略句】(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主语“愚公”)(3)帝感(于)其诚。

(省略介词“于”)(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介词“于”)【教学提示】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的前提下,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行讲解。

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体会愚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3.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的精神品质。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愚公精神品质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人物及寓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愚公的精神品质。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愚公移山的艰辛过程。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 讲解故事情节,分析愚公的精神品质。

3.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4. 分组讨论,谈谈对愚公精神的认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分析愚公的精神品质。

3. 语法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愚公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翻译《愚公移山》一文,巩固所学文言文知识。

2. 写一篇关于愚公精神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愚公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愚公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故事。

2. 开展愚公精神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我在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挑战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生们在面对难点时的积极态度。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坚持和毅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愚公移山的情景,体验坚持和协作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愚公移山》,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升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愚公移山故事中提炼出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创作兴趣。
5.价值观念与塑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文化差异: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将这些文化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同学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引导同学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和常用虚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步骤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

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1)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2)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

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

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

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1)先在小组内讲述。

(2)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

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愚公移山》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一、复习导入,精读课文ppt1、诵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担者、遗男。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3)、移山有什么困难?(4)、结果怎样?二、讨论交流、升华提高(小组活动,全班交流)1、朗读第二.三段。

(小组讨论)(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有什么不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提出,不反对,君:是尊称,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为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顾虑(关切,担心)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愚公移山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顺畅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由合作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通过探讨交流,把握愚公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反衬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学会勇往直前。

1.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积累。

2.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诵读法、归纳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坎坷,面对荆棘和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列子(前450—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

全书共八篇,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迪与智慧。

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 冀.州(jì) 荷.担(hè) 箕畚
..(jī běn)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一厝.(cuò) 雍.南(yōng)
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迂】曲折,绕远。

【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塞,阻塞。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聚室.而谋.】室,家。

谋,商量。

【穷匮】穷尽。

【杂然
..相许.】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寒暑易.节】更替。

5.通假字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6.古今异义
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肩负、扛;今义:莲花)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指草木;今义:毛发)
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7.一词多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读录音,要求:注意朗读有疑问的地方。

(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
【交流点拨】①惩/山北之塞;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⑤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自读课文。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交流点拨】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移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5.梳理全文的脉络。

【交流点拨】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故事开端——愚公率众移山;故事发展——愚公驳斥智叟;故事结局——移山愿望实现。

6.从文中找出愚公移山原因和目的的句子。

【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山越大,越显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形象的高大。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态度呢?
【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之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3.“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③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4.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

反映了什么呢?
【交流点拨】(1)性质不同。

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

(2)出发点不同。

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

(3)气氛不同。

与家人的争论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争论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

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逃避困难。

愚公——①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②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有发展变化的眼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交流点拨】没有。

原因: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的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③这种神话的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2.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交流点拨】克服困难的精神。

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长远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文章在写法上多用对比、衬托。

在命名上加重对比色调。

如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的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

智叟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

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2.拓展延伸: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交流点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当今时代,如果人人都只追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
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吧!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本文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已知晓,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

我这次主要是结合我的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来设计这节课。

在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这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中心人物是愚公,中心事件是移山。

在授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愚公愚吗?二是我们要不要愚公精神?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挑战欲、鼓励创新。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信、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围绕中心说话的能力。

当然在授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在教学中没能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或其他事物,寓深奥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中。

好的寓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好寓言,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

而我在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对知识的讲解蜻蜓点水,这是不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