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6.20《愚公移山》课件4 鄂教版.pptx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 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 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 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 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 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 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 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 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 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 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 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 突出了愚公形象。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 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 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 好愿望。
5、什么是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 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 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疑难解析
1、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 看看有哪些不同?
智叟
愚公之妻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河曲智叟“笑而止”含有嘲笑、讥讽的意味。
愚公之妻
愚公之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表承接: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面山而居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其 代词:其妻献疑曰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以 介词:以残年余力 连词:河曲智实亡以应
焉 语气助词:始一反焉 语气代词: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整版)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资料速查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
简 介
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
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郑国圃田
(今河南郑州)人。他隐居郑国
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养性体道,清静无为。
预习资料速查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 汤 问 》《 杨 朱 》《 说 符 》《 黄 帝 》《 周 穆 王 》 《力命》八篇,编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 百余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家支持, 他们克服困难,开始移山。
络 第二部分(③):故事的发展。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了他的错误观点。
智叟→讥刺→残年余力,甚不惠 愚公→反驳→山不加增,后无穷
对比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操蛇之神”的恐惧
和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2.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文言知识积累

今 异
1.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 ·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古义: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
3.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 ·
文言知识积累

词 多 义
1.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 )
好为人师、自作聪明的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对愚公 “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矣,汝之不惠”充分反映出其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 其如土石何”这话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

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经典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经典ppt课件(人教版)

你太不聪明了!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3.愚公认为山是移得了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动动脑 筋
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以太行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谈 起 来 不 是
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任 凭 那 扁 担 把 脊 背 压 弯
笑 谈
听 起 来 是 奇 闻 讲 起 来 是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 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 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 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 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之于
通“慧”,聪明
通“措”,放 置
阳 阴 指 曾 诸 荷 毛 息 虽 已
古今词义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古义:还 今义:曾经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古义:扛 今义:荷花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止 今义:已经
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语文课件
4.妻子的“献疑”体现了她的什么心理与用意?
关心丈夫年迈体弱。这是她真实的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 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
5.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 看出来?

样”。
语文课件
于 是
率 领
……的
成年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敲凿 挖 土 用箕畚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寡妇
蹦蹦跳跳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换牙
冬夏 交
寒暑易换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 返。焉,语气助
词。
语文课件
拐弯
表 修 饰
制 他,代 止 指愚公
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 燃智能,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 的太阳!
语文课件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让新时代愚公精神 永驻我们心中!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愚公村生活剪影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愚 公 移 山 雕 塑
语文课件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宏伟大业早实现。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6.第⑧句和第⑩句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侧面表现移山之难。
7.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侧面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自我挑战
0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
乐观心态
03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
挑战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故事发展
总结词
描绘愚公移山的艰Biblioteka 过程详细描述此部分通过插入愚公和家人挖山、挑土、搬石等图片,生动地展现了愚公移山的 艰辛过程。同时,结合文字说明,介绍了愚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 的毅力和决心。
故事结局
总结词
叙述故事的结局和寓意
详细描述
课件结尾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愚公移山最终成功的结果,即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被挖平,天堑变通途 。同时,通过文字阐述《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寓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此外, 还强调了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优美,刻画细致,富有诗意。
作品在道德教育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 屈不挠的精神。
0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叙述背景,介绍主人公
详细描述
本课件开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述了《愚公移山》的背景,即太行、王屋两 座大山阻挡了愚公的出路,造成交通不便。同时,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愚 公,一个执着坚毅的老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 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简介 •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 《愚公移山》中的人物形象 •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 •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 《愚公移山》的影响与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

相当于“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簸箕,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交换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通“返”
焉。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 担的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 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 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通假字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②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没有)
词类活用 ①面山而居(名词作动词,面对,面向) ②惩山北之塞(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将近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阻塞
曲折,绕远
商量
你们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提出疑问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最新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愚公移山》ppt课件(1)

最新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愚公移山》ppt课件(1)

面对智叟的反对和嘲笑,愚公如 何针锋相对地驳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年且九十”,只剩 “残年余力”,却要带领老老小 小五个人,移走两座“高万仞” 的大山,这到底是“愚”还是 “不愚”?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 的看法。
“绳锯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滴水穿石”相似。 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侯的故事。
写作手法分析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 现状 自作聪明 遗男热情帮 助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对比 对 比 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 卓识 敢于斗争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 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 念
与愚公移山相比,我们学习上 的那点困难充其量只是绊脚石。如 果不想做一个望山兴叹的懦夫,那 就让我们踏着困难这个垫脚石勇敢
向前争取最大的成功。
既然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出入之迂” 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还要安排愚公去 移山?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 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 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 或劝戒的性质。因此,我们不需要以今天 的眼光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
你能想到哪些和愚公精神内 涵相同的成语或典故?
“精卫填海”,讲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
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 恨,积极设法报复。后也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
比喻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困难,终会成功。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3A愚公移山 (共59张PPT)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3A愚公移山 (共59张PPT)

毕,尽。
的南部。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
汉水南岸
纷纷表示赞成。杂 然,纷纷的。许, 赞同。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 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这两座大 山横亘面前而阻塞交通,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 竭尽全力铲平险阻,使它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长叹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通事理的程度。彻,通。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即使我死了。虽,即使。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穷尽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译文: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 固到了不通事理的程度,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纵横七百里。方,指面积。
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形容极高。仞, 古时八尺或七 尺叫作一仞。
指黄河北岸。山的北面或 水的南面称为阴,山的南 面或水的北面称为阳。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 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段: 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 第二段: 开端和发展,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
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第三段: 高潮,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 第四段: 结尾,神仙帮忙移走了两座山。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愚公移山》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愚公移山》PPT-课件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山北水南),无陇断 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 阻隔了。
第四段:故事的结尾,,写愚公愿 望实现。用神话结尾突出了愚公精 神的惊天地、泣鬼神。
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 操蛇之神
其妻献(提出)疑曰:“以(凭借)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哪里)置(安放)土 石?”杂曰:“投诸(兼词,之于)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 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 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放 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边。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 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 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毁不了,又能 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长叹)曰: “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 彻(通,这里指思想改变), 曾不若孀妻弱子。
语 数 英 理历 政

文 学 语 化史 治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人物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 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 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今存 《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 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 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等,篇篇珠玉,读 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5
作品简介Biblioteka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 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 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 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换季(一
年时间),才往返一趟。
15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通“慧”,聪
劝阻
太,非常
惠。以 残明 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 余年,暮年 连……都
草木
其 如土石何?”
把……怎么样
加在“如…何”面前,加强反问语 气
16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
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阻塞
面对 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第二段:开始移山。
绕远,曲折
家 商量
“吾与汝毕力平险,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全部 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直”,一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纷纷的样子
赞成
12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列 子》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体会对比, 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 义,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3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辨析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 现实意义。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 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4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 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 一位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 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郑国莆田 (今河南郑州)人。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 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 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选自《列子•汤问》。
6
文学体裁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 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 等。
吗?”(大家)纷纷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
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又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和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
泥土,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听《愚公移山》的歌曲,感受愚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 1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 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
长叹

尚且,竟然
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即使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穷尽

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 有
17
第四段:移山成功。 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他,代愚公 这件事
提出疑问

连……都 削减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安放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13
第二段:开始移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敲,凿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用箕畚
换牙
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
遗孤、孤儿
反焉。
交换
季节
通“返”,往 返
14
第一、二段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原来在冀 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快九十岁了,面对大山住着。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绕远。(便)召集全
家人商议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直接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行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郑人 买履》《刻舟求剑》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 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7
校正字音
万仞( rèn ) 孀妻(shuāng) 穷匮( kuì ) 箕畚(Jī běn) 诸( zhū )
塞( sè )
魁父( Kuífù) 荷担( hè ) 始龀( chèn ) 智叟( sǒu ) 一厝( cuò ) 陇断( lǒng ) 汝( rǔ ) 曾不若( céng ) 亡以应( wú ) 惩( chéng ) 雍( yōng )
第四部分(4):写“操蛇 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 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 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二者是同 时到来的。
10
第一段:愚公移山的背景。
太行、王屋二山,方
方圆
七百里,高万仞。
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山的南面或 水的北面
王屋山
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8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 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 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 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 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9
第三部分(3):写河曲智 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 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 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这是情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